时间:2024-03-29 16:01: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的思维导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87-01
随着新课程如火如荼的推广,在新理念的在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以达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之变化
1、不断的改变学生的主体思想。知识渊博是一个人成就的集中体现。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教师讲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这就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传统的知识观受到冲击,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更新的速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注重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2、课堂教学的突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结合专家关于教材内容的解读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学的单向传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一问一答为主,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地掌握知识,而忽视了不一致的答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自主阅读获得知识。教师在知识量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在有些领域学生甚至都超过了老师,使课堂在时空上得到了突破。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体课堂构建的形式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有学生的活动,但是有学生活动的课堂不一定是学生主体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广下,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活动的部分不断的增加,课堂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学生的声音,但是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容乐观。通过观察发现:首先,学生主体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的比例太低。高中语文大多数教师的教法都已经采用多样化的学生活动的新课程模式,但是只表现在公开课和课程内容较少的教学中;其次,学生主体课堂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如,有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但是每一个小组的导学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或者有的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有层次的导学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都事先进行详细分析,又或者在公开课上教师会事先告诉小组中一个优秀学生答案等等;再次,学生小组互动产生的新疑问被无情地否定。语文知识是多角度理解和分析的,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在理解视角上也各不相同,教师通常只采用与教学辅导书相一致的角度,而没有给予其他观点肯定。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各不相同,课堂的思想也就存在多样化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一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忽视学生的思维进展,使得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在导学问题和巩固问题的设计上灵活性不够。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开展前要有学生的自学,通过预习为新内容的开展提供支撑。通过对导学案的分析发展,大多数的导学案大多数是对教材内容的提问,大多数学生并不需要理解内容便能够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从辅助学习用书上抄写答案。在巩固练习上,基本上所有的作业都是纸质作业,而且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题目内容都呈现出单调性。导学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是为突破新内容的重难点服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基本了解都能突破,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在巩固知识上也是,在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促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导学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引导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是导学问题。但是,导学问题设置要凸显多样性和灵活性,高中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突破,真正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认为,学习的难点主要包括:(1)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感;(2)文章的语言体会;(3)不同人物的性格。要突破这些难点,首先,学生要通过树状结构表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其次,需要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林黛玉近贾府之前的文章,收集作者和作品的简介;三是,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阅读文本,并分析你所扮演角色的个性。这节课的导学问题包括读书、角色朗读、情境展示、结构图等形式,在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学习。
2、教学情境的设计突出生活性。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是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一种感悟,文本阅读是对作者感受的一种体验。每一个文本是理解都是基于理解者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外国的一些什么东西,学生逐渐由日常生活向家电、通讯,由个人向国家转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将这些案例进行语言引导,这些拿来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那么我们是应该继续拿来外国的东西吗?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成两派,有的说拿来主义不好,拿来的东西阻碍民族创新,有的说拿来的东西好,增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这样的争议下开始今天的学习,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更加透彻。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策略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 一 )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作文教学中,很多高中 语文教师一直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讲解写作技巧、写作方 法,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 维,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写作兴趣不高 [1] 。另外,很 多高中语文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写作任务, 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布置写作任务,使得 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写 作,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 二 ) 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作文分数在语文考试分数 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多高中 语文教师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由于学业负 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许多高中生往往通过做题的形式, 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没有真正掌握写作方法、了解写作技 巧,从而导致自身的写作质量不高 [2]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有适当进行阅读活动, 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导致写作形式固定、写作内容枯 燥。
二、人性化理念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 一 ) 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语文老师需要详 细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特点,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作文教学模式,合理开展作文教学活 动,引导学生树立人性化的写作观,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 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社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生活、社会的感悟,以增强 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片段练习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先学会 写句子、写段落、写片段,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故此,在高 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片段练习,给学生 更多的写作练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条理比 较清楚的一段话到几段话。在片段写作练习中,教师要将一 些写作技巧、方法告知学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进而使学 生的作文水平提升 [4] 。 ( 二 ) 积极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高中语 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或者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 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要求学生结合图片或者视频的主题,自拟作文题目,自选写 作格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平。同时,在评讲作文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互评或者 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共同选出比较优秀的作文,让学生 学习和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思路、写作模式,以拓宽学生的 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想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育工作 者,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模式化、板块化的误区, 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要 适当走出课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如作文 《春天》,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 的想象,结合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去进行写作,而不是给出诸 多限制条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 三 ) 适当延伸作文教学。在写作过程中,一味运用辞 藻、句式等进行修饰内容,没有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会导 致作文内容枯燥、乏味,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 生活,要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4] 。另外,在教学中,高中语 文教师应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 和兴趣爱好,适当阅读一些优秀书籍,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 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三、总结
总而言之,人性化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 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合理渗透人性化理 念,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 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思 . 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J]. 文理导 航 ( 上旬 ),2013,(06):6.
[2] 高红艳 . 探究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J]. 语数外学习 ( 高中语文教学 ),2014,(02):9.
[3] 宋春萍 . 对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相 关思考 [J]. 作文成功之路 ( 上 ),2015,(05):14.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大部分高中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加强对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也就有着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有效策略,探讨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为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然而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总体而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比较死板,毫无创新性,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上往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第二,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有些学生习惯性地用手指、笔和尺子等学习工具进行阅读,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第三,贫乏的语文阅读背景。高中语文阅读是建立在语文阅读背景知识基础上的,语文老师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语文阅读背景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语文阅读出现问题。
二、高中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转变高中语文教师观念,形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死板,毫无创新性,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语文老师的培训与教导,转变教师的观念,构建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阅读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对学生阅读方式方法方面的培训,帮助保护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方式,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建立健全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讲台上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在讲台下记录课文笔记,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评价,提高老师语文阅读教学的责任心。同时,鼓励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对语文老师的检查力度,保证老师在多人的监督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师语文阅读教学的力度和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阅读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是以服务于实践和生活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对语文阅读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使语文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语文阅读理论学习服务于生活与实践,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语文阅读学习的真正意义。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充分地运用现代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声音、画面和文字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激情。多媒体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恰当、合理,合理的运用好多媒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老师在充当领导者的同时,也是引导者和交流者,对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积极、开放的平台中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包括文本内容的解析和阅读结果的预设等,这是有效的阅读教学的必然过程。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高中语文教研人员应该深入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为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n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资料的实践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老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当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还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DD实践和体会》禹飚.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课堂教学时机紧扣教材内容提出有效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好读书不求甚解”已经不适合教育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学生应积极思考探索,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提问语言的有效性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并做好巧妙提问的设计,提出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首词的写作意图出发,即作者对赤壁之战的回顾、对周瑜的感慨、抒发作者的某种情绪等,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强化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激起了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第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情境中思考问题,学生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与作者的思想共鸣就很容易达到了。例如,在学习《边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富有山水风光的边城小镇,激发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情境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问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欣赏自己的长处,从而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也就能够不断提高了。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于人和事物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但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这时他们对教师的评价非常在意,甚至将教师的评价作为了衡量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个时候,高中语文教师要是能够运用有创意、真实、高明的评价,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还能够增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因而是有利于语文学习的。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做出高明有效的评价呢?第一,教师要善于探究对于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需要和关心的方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评价。第二,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情感性和真实性,要确保诚恳真实,不能够夸大其词,也不能无中生有,因此要做到真实、具体、有感情。例如,当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不仅可以从学生抽象的朗读效果出发,即真是“太好了”“太美了”“太棒了”等,还可以从学生具体的朗读效果出发,即带领听者融入课文情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样的评价不仅真实而且有感情,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定会大增。第三,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坚持发展性的原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够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能在评价中显示出挖苦其他同学的意味,因此是需要注意的。
三、课堂结束语言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75-01
在教育、教学领域,用最高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交互性正在该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产生的"感觉相乘"效应人类对于信息的感知和接收主要由五个感觉器官完成,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其中视觉和听觉占了接收信息总量的94%,很显然,视觉和听觉的相互影响对人类记忆驻留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今成为信息领域大热点的多媒体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多种媒体的结合和利用。由于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同时刺激人体的各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从而大大增强了对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多媒体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或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某种初级阶段,在这其中有两种主要的应用:课堂演示应用和个人自学练习应用。课堂演示应用的特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教师控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传授的知识。这种应用的设计着重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强化和支持。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处于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接下来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
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利用正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途径改变这些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理解力
语文是一门非常丰富的课程,其容纳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以及历史名人、名事,是我国重点教学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情感非常丰富,而许多情感大多都需要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够完全地理解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前,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时,需要注意情境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利用吸引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有效作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像、声音等功能来创设教学情境。
2.利用多媒体技术相互协作,调动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态,拓展思维,提高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消化能力。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增强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例如,教师在根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网络课件,利用课件的形式来呈现马克思生前的种种贡献,但是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将其中一部分的课件制作工作交给一小组的学生,学生小组的选择为了公平起见根据每组轮流而来,教师将课件的制作工作交给学生后,可指引学生上网去搜查马克思的生平资料以及种种事迹,然后再将搜查资料交给教师进行整合。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出课程问题,开发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还要加强学生对隐藏含义的理解,隐藏含义是在语文课文中时常出现的隐喻表达方式,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看懂字里行间中真正的含义,只能看懂字表面的浅层含义,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含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功能,将语文短句进行提炼,再根据语文短句提出课程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一段看似普通但实际具有隐喻的短句进行反复的研究与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模式
1.主题研读模式
主题研读模式,即明确一个阅读的主题,引导学生以这个主题为圆心,进行发散式的阅读,并且所有的阅读内容都是与主题有着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阅读模式。该阅读模式的形式多样,内含大量的信息源,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和辐射性,可以是由教师经过仔细整理后向学生推荐;也可以是由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信息自行从网上搜索来获取;还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
2.课文精读模式
精读课文是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代下,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文精读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课文精读要求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剖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3.作文教学模式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恰当整合,能够使作文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展示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实际的教学效果表明,这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更受中学生的欢迎,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
1.多维阅读交流,促进学生协作互补
站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上来讲,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借助与其他人的交流和协作,再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出多维交流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就阅读中出现的疑惑或发现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如果是在个体阅读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从而解决阅读的疑点和难点;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来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或者借助网络来向别人推荐自己觉得有意义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形成高度的资源共享。此外,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例如,在讲解《流沙河的理想》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有关“理想”的视频影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并对其进行分析。接着,教师就“理想”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学生都能有感可述,有话可说。
2.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生理和心理发育条件的限制,高中生的认识方式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说明文、议论文或者文言文等比较抽象的文章的理解较困难,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降低。而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接受更加系统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香菱学诗》时,因为文章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节选片段,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通过影像画面,让故事立体丰满,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文章情节以及人物的心理有更深的感受和体悟。又如,在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时,教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比较有趣的图片来作为课前的引导。然后再揭示本篇文章的教学主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总之,信息技术的辅助能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指导资料检索,培养良好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