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商业文化的特点

商业文化的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8 16:57: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商业文化的特点

篇(1)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他一些国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特点

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最大特点是非常强调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银行鼓励冒险和创新,并在冒险、创新与风险效益的统一中,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美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关系和纪律原则。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方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既给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空间,又保证了纪律的严明。

日本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它的团队精神上。以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是日本银行的经营法宝。这种企业文化易形成家族式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配合这种企业文化,日本银行同时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来培养员工责任感。

英国人素以谨慎的绅士风范而著称,而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各项业务开展中,银行都是凭客户资源和资信两方面的共同表现决定交易是否成交。此外,银行还非常注重信誉,多数银行都允许发放大量不需抵押的信用贷款。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文化认识有限。在我们的商业银行中,许多员工乃至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看电影、文艺演出、旅游等形式化的层面,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形式,更谈不上员工主动将银行文化融于全行各项活动之中了。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足,使得银行的管理层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从调研、分析、分工、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随意性、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具有持续性、可继承性的特点,不应因管理层的变更而任意改动甚至否定。同时,银行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轻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员工进入银行后,不知道自己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和未来达到的职位程度,因此缺乏奋斗的目标。

篇(2)

关键词:人文景观;茶马文化;空间美学;人文底蕴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说起贵州商专的新校区人文景观建设,还得从“盐”开始说起。贵州商专自从建立以来,一直选址在贵阳市盐务街。盐是近现代最重要的商品,也是人们生活必须品。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城市,进行盐务活动的场所肯定是当初最繁华,商业最活跃的地方。贵州商专的老校区选址充分体现对以盐为中心的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那么新校区选址与新校区的人文景观建设,将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盐文化,体现商业文化的来源

大量史料表明,中华文化的最早源头,其实就是盐文化。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指出:“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于河东盐池附近。我想夏、商、周三代的国都大体上都位于消费河东池盐的地区,毫无疑问,盐池就是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中国商业的起源也同盐有关。”盐是古代最早发现的、是最有价值的商品。人类社会早期一切大的战争,差不多都是围绕对盐资源的争夺而展开的。人类社会早期的从事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差不多都是围绕着盐这一特殊资源而进行交换的。盐是一切商业的根本,也是源泉。在中国古代汉字商贾的“贾”字,原来就是“卤”,而“卤”字正是河东解州的池盐。这是中华商业文化起源于“盐”的一个有力证据。[1]

贵州商专最初选址在盐务街,就是盐务与商业的关系的一个结合点。可证明,在选址之初,盐务街是贵阳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古代贵州的“茶马文化”与“盐马文化”。贵阳就是古盐马古道,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作为黔商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贵州商专在身体力行教学传播商业文化的基础上,新校区的人文景观建设必须体现或者表现出“盐”文化为中心的特色,突出商业文化内涵,并把这作为自身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做好水文化,体现商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传统文化视野里,水为阴为财。宁静是水的常态,因为静才能积聚动所需要的力量。商业文化正好需要宁静,和其他文化相比,商业文化无处不在,可以渗透到任何一个地方,可却从来不张扬。低下是水的鲜明特点,商业文化同样具有这个特点,它从不和其他行业争高低,从来都是和最广大人民百姓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商业文化正是因为低下,才能不断聚合各种文化,为我所用,形成一种无所不包的大文化,一种最适合生存与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化。柔和,是水能包容一切,能成为所有物质荟萃之地的关键所在。形成了商业文化:无商不活;和气生财;灵活自如等特色。开放性是水的又一特点,水不拒绝任何物质,商业文化同样有开放特色,商业发展需要开放的观念和开放的市场。不开放等于限制自己的活力,开放意味着拓展更大发展空间。韧性是水的隐藏特点。水很柔软,可水坚韧胜过钢铁,真正的坚不可摧。这也说明了商业文化为什么能有那么强的生命力,商人顽强的生存能力。水最大的特点是生育万物,水能生育出智慧生命,商业文化同样具有这个特质。商业文化生育财富(货币),因此,古人把水比喻为财。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水各方面特质,无疑是对商业文化最好的诠释。因此,贵州商专新校区在人文景观建设上,一定要做好水文化,体现商业文化的“水”特性。以学校前门的“玉带水”为基础,充分体现商业文化的水质性。[2]

三、结合传统风水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理念

人文景观建设,说到底是建筑文化的体现,作为商科类学校,如何在商科类学校建筑上体现商业文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建筑就是文化,建筑就是审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风水文化。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实践,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和操作规范。风水学的理解应该从三方面来把握。从学理层面看,风水学是一门学问,可以成为住宅学。从技法层面看,风水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知识体系,它是在实用主义前提下发展的,有一整套独特的应用操作方法。从民俗层面看,风水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关于建筑营造、居家搬迁、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民俗现象。[3]

综合贵州商专新校区选择地址,主体方向是南北向,即传统文化中的子山午向。四兽具备,内外兼备,藏风聚气,不失为风水宝地。玄武秀丽,为三台。青龙气韵生动,是九龙山。白虎为小青山,生物郁郁冲冲,朱雀地势平旷开阔。按此峦头,实为风水宝地。从理气看,适宜立向北南正向。 [4]根据传统技法,我们可以参考使用,在新校区人文建设上下功夫,在学校功能区上下功夫。将传统文化与新校区建设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地理优势。

四、强调实践性,体现应用型学校特点

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贵州商专在全省率先践行实践教学,自2013年以来,积极响国家应用型本科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新校区人文景观建设上,应体现应用型学校的特征,尤其是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特征。这既是对贵州商专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也是对现代应用型教育的接受与深化。

五、古代盐马古道、茶马古道文化的追寻

古代贵州商业文化比较发达,单从古代物流路线茶马古道、盐马古道的史实,就可以依稀看到古代商业文化的痕迹。贵州许多古镇(特别是贵州四大古镇青岩、隆里、丙安、镇远)都是这些商业文化的遗迹。贵州的四大古镇分别为:黔东南镇远古镇、贵阳青岩古镇、赤水丙安古镇和锦屏隆里。这四大古镇各具特色,别具韵味。四大古镇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处于交通要道上。在古代的茶马古道或者盐马古道上。都是依山伴水,地势险要的交通要道。而且都是古道水路和车路的交汇处。特别是丙安古镇,就是当年四川井盐与贵州马或贵州茶交流的必经之到,现在许多地方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的商贸与文化交流的情形。古代盐马古道、茶马古道是贵州商业贸易通道,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物流线,是当年的贵州生活的生命线。[5]如古代盐马古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道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是贵州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商业文化。

六、融王阳明学理的挖掘与商业文化的整合

王氏是世界文化名人,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贵州的骄傲。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无不渗透着、蕴涵着贵州元素,王氏与贵州的结缘,成为时下贵州唯一拿得出手的文化品牌,要充分加以利用,尤其是其“知行合一”“社会良心”等思想。以及大量关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商贸等主张。都可以应用到新校区建设中来。人文景观的目标不只是美化,更多的是熏陶,而熏陶就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商科类学校,文化底蕴无疑是打造的重点。而贵州商专的新校区选址又很接近王氏思想形成的地方,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新校区人文景观的建设,不仅是建筑美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环境美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人文景色的美学问题只是表象,教育内涵才是关键。新校区人文景观建设,说到底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它承载着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要承担这些功能,它首先必须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深刻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要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人文景观是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规模和特色,通过人工创造而具有欣赏价值、激励作用和教育感染力的景致。所以,商科类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及地形地貌特征,正确定位,合理规划,彰显内涵,突出特色,个性鲜明,贵在传神,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房秀文.中华商业文化史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

[2]房秀文.中华商业文化史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

[3]赵向标.传统风水与现代住宅[M].深圳:群言出版社,2007.

[4]沈竹仍.沈氏玄空风水学[M].郑逸,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篇(3)

关键词: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步行商业街对于改善城市景观、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步行商业街大量出现,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都开始出现了步行商业街。据有关数据统计,数年后,将达到总计1500条之多。步行商业街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目前文化底蕴还不够好,景观节点不够特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与城市景观质量的要求。

一、步行商业街景观的重要性

(一)美化城市景观

一个城市的存在以经济与商业为基础,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商业的繁荣。步行商业街的整体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环境的档次,更主要的是提升城市的品质。为城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步行商业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景观质量好坏,代表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二)陶冶情操

一个良好的步行商业街景观不仅可以减轻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压力,让人们更加轻松,而且它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我国部分商业街中加入了古典文学的色彩,这些元素无形中可以让人们加强爱国教育,从这些教育中受到鼓舞。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商业街是一个典型的步行商业街设计思路。

二、商业景观表现形式

(一)根据历史特点的表现手法

每座城市都有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文脉,沈阳中街一带的设计中保留了一部分中国古典元素,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对于一些手法,得到了灵活的应用,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一大课题。历史文脉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成长历程,是后人应该不断回顾、不断重温的,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灵魂,同样周围的商业景观设计也要体现出她的灵魂。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文化底蕴浓厚的沈阳。中国第四大城市,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中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规划的形状和历史背景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依据。依仗皇城特有的艺术特点和平面布局,充分发挥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在保护的前提下给予符合环境特点的设计手法,淋漓尽致的诠释商业景观要传达给人们的思想信息。商业景观设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建筑的文化底蕴相伏相依的。商业景观依仗着历史文化来凸显她的形态美,韵味美。同时,周围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通过景观设计更进一步的来让游客,市民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根据周围建筑特点

在根据历史特点进行设计的同时,应把阳光、绿树、彩色路面铺装、临街立面和街灯融为一体,把周为建筑的特点以及元素搭配花池、喷泉和雕塑小品,街头穿插表演、展览、商贸和游戏活动,使之成为游客和市民休息、闲逛、玩耍等有活力的商业空间。例如沈阳市中街商业街景观,结合了俄罗斯风格,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特点,丰富了建筑的临街立面。形成了集浓郁的商业氛围、娱乐活动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的综合性步行街。中街尽头的两个龙柱更是体现古城文化民族特点的最好见证。可以通过布置休息椅以及公共设施标识牌等公共设施,实现休闲,娱乐一体的室外商业景观环境,设置绿化小品、雕塑、背景音乐,使它更具有人性化,更能体现文明古城的特色。

三、步行街入口景观设计的观念拓展

(一)生态设计观

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尊重历史文化产物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文化因素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例如江汉关是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北入口,这栋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建筑,曾经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该建筑是全街的对景和视觉焦点。突出江汉关卓越超群,统领全街的标志性意象。规划在其前开辟广场,设置喷泉,树立街标,通过环境的烘托,强化其标志性象征。以铺装的方格草皮将穿过的道路截住,形成进入江汉路的空间领域。视觉的焦点是跳跃的白鳍豚音乐喷泉,给广场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

(二)人性设计观

全球化是人类推动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是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步行街人口的街道家具不但具有装饰作用,影响步行街入口的整体形象,还同时体现着入口空问的使用功能,如坐凳、桌、椅、草坪、花坛等,在较大范围的入口空间环境中,可供市民休憩。

步行街的人口同时也是步行街的出口,尤其对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这样长度较长且内容丰富的步行街,人们在结束了整个步行街的休闲观光后并不愿意马上离开,而会意犹未尽地在入口空间休息停留观赏街景。

(三)多元设计观

多元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步行街人口空间的雕塑可分为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

一些历史悠久城市的步行街会在人口处树立反映该地历史篇章及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具象雕塑。侧如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入口处反映上海人们生活的儿童卖报雕塑,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上反映老武汉人生活的情景;《乘凉》、《热千面》、《卖水》和《配限镜》四组青铜雕塑等等。抽象雕塑一般都采用几何形、具象事物的抽象变形等手法。张家港步行街东西入口处设计了《人》和《我们一起走》两个标志性抽象雕塑。使人印象深刻,极大地丰富了步行街的景现。

(四)信息设计观

现代都市生活繁忙而忙碌,步行街上帮助人们迅速适应环境的信息类设施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第一次到步行街的游客来说,各种信息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帮助。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需要逐步完善标志系统:(1)识别性标识系统,如名称、代号等,目的是通过文字或图形标示某一场所或设施的识别信息;(2)引导性标识,向人们传达如何到达目的地的信息;(3)警示系统;(4)说明性标识。

(五)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应的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例如武汉江汉路步行街江汉关入口,有一排光导灯,连灯柱也是亮的。原来,它的光线由下而上,黑色的灯柱上排列着镂空的圆点。这是一种属新型光源的硒金属灯,日光灯含汞,人的皮肤在日光灯下颜色还不了原,而硒灯则能达到与阳光下无二的效果。

(六)艺术设计观

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更多休闲时间投入文化艺术活动,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与和谐的景观艺术;设计艺术水准的提高取决于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

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结语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一个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到充分调研,结合城市当地的特点与风格,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布局。采用多种艺术方法,创造更全面的景观。随着设计手段的多样化,步行商业街未来的发展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篇(4)

一是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它不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生成的依据,而且也是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丰富内心情感的保证。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笔者通过整合教材,把目标明确为:知道古代商业发展在商人、城市、商路、政策等方面的表现;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这样,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比较明确,重心也很清楚——通过商业经济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而感悟传统的商业文化。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比教材更有条理性,实践中也容易操作。

二是设计顺畅的教学流程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流程包括本课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什么活动,解决什么任务,达到何种意图,各环节间有何内在联系等。教师要特别注意各环节间的逻辑。清晰流畅的教学流程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设计了两条线索。从历史内在逻辑来看,第一部分介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主要是商业现象;第二部分着眼于商业现象背后的政策,探究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第三部分透过商业看商人,力图发掘传统商业文化的精华。这条线可归纳为从商业现象到商业政策再到商业文化,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学习过程来看,第一部分由于教科书的表述琐碎,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探究春秋、唐朝、宋朝和明清的商业发展状况,梳理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概括其特点,为学生的建构提供知识基础。第二部分通过聚焦个案,探究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因素,以达到体验探究、反思历史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力图从枯燥的商业史中发掘出人性与人文,还原商人的真实形象,达到清晰认识、传承文化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情感基础。本课通过内外双线的安排,层次清晰,意图明确,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设置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考虑到学生不易理解古代的商业,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化解历史与现实的隔膜,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导入时,笔者出示了一副学校周边示意简图。可以看出,以景山学校为中心,有米市大街、灯草胡同、油坊胡同、大豆腐巷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地名,它们都是古代的商业市场。同时笔者提问,学校周边这些老街巷曾经是做什么的?看到这些街巷的名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些熟悉的地名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新课中,笔者设置了几个历史情境:到春秋跑买卖、到唐朝做外贸、到宋朝开饭店、到清朝办票号,让学生通过四种商业活动,体验历史,感受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情境体验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

篇(5)

顾名思义,管理就是“管”和“理”,这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两个基本内涵。从外部来说,就是监管,从内部来说就是约束、控制,监管、约束、控制那些不利于管理目标实现的思想和行为,内控、管控就是指的“管”。理,就是道理、梳理、打理、理顺、理通,指的是厘清或设计有利于管理目标实现的包括思想、制度、方法与路径等在内的生产关系。理是为了更高效率、更快速度、更好质量地做事,管是为了在做事的过程中防范风险、防范出格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在商业银行管理实践中,管和理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中占多大的比重,因管理者的特点和个性而异。科学的管理应先“理”后“管”,在“理”上多下功夫,理得越顺、管得越轻松。

三个特点

与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有三个特点。

商业银行是货币信用中介,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比,有明显的特殊性,它提供的是一种非流水线、非标准化、非机械化、非批量生产的因人而异的服务产品,即便所谓的流程银行也很难做到像工厂化那样的流水线作业。

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是财富管理,从开一个账户、办一张卡、开一个网银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财富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差异化,招商银行的“因您而变”正是抓住了商业银行财富管理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

商业银行生产与销售之间没有任何中介环节。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包涵的更多是“人”的技术、智慧和知识,包括情商、智商等,“物”的因素相对次要一些。无论是货币资金来源还是运用,每一笔业务都是银行员工与客户面对面的直接、个性化交易,员工、银行与客户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没有任何中介环节,这就注定了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是围绕最终市场交易环节而进行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本的交易行为管理。

上述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管理的特殊性。货币信用中介特点要求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个性化交易特点决定了在每一个交易环节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交易操作的安全性。服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没有中间环节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客户信息“3konws”管理(了解客户、了解客户的账户、了解客户的信息)和员工与客户往来的合规管理,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即使是柜员也要有尽可能好的素质。

四个境界

一位资深银行家说过,商业银行“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全胜靠道”,这个“道”就是管理之道。笔者认为,“力、智、德、道”在一家企业和银行的不同发展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可以称之为商业银行管理的四个境界。

“力”是第一境界。在一家银行起步阶段,要靠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现聚焦突破,把士气鼓起来、把盘子托起来。

“智”是第二境界。当一家银行在市场初步立起来后,很快就应转入第二个境界,即靠智力、智慧、技术、方案、团队协作来确保持续发展,把形象树起来。

“德”是第三境界。在有了一定的规模与效益后,从根本上来说,商业银行要持续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主要还是要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服务形象,靠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持续巩固市场地位,把品牌创出来。

“道”是第四境界。即文化、理念等科学管理之道,也就是“长治久安”之道。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行天道,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趋利避害”,而是要真正把客户当作衣食父母而“利而不害”,比如说客户投资理财产品如果出现亏损,银行至少要把从客户身上赚到的中间业务收入返还客户,不能把赚取利润的快乐建立在客户亏损的痛苦上。

五个属性

管理的哲学属性。也就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本身是一种思维活动,管理学是最实在的思维科学。任何管理者都应通过严密的思维活动,理清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通过复杂的脑力劳动,使紊乱的东西变得规则化、条理化,复杂问题变的简单化。好的管理者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但过分追求完美往往又适得其反。因此,在管理的千头万绪中,应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分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为而不为之,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中充满了哲学、充满了辩证法。管理的哲学性还表现在管理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即管理的方法与套路。管理要平衡各种利益与关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管理的文化属性。文化是管理的本源,没有文化,管理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在内的文化是管理的根基或底蕴,文化底蕴越深,银行这颗大树才能越根深叶茂。文化在孔夫子来说,就是一个“礼”字,“礼”以“仁”为基础,这也是中国式管理的本质。管理的诸要素中,对日常管理最起作用、起根本作用的是文化,好的文化比好的制度更管用,良好的企业文化约束的是多数人的思想、行为,对多数人起到激励作用。在好的文化环境下,人人都很自觉按约定成俗的规则办事、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自觉敬业爱岗、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管理就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群体的一种习惯思维和行为。

篇(6)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策略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界定

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在国际上,中小商业银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衡量标准不同,其共同特点在于资金规模小,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较为狭窄,区域特点较为突出。如在美国,以资本额衡量,二战以前10万美元以下可以认为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而在二战以后2亿美元以下的商业银行就被划分入中小商业银行之列。我国一般认为,中小商业银行指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问题

中小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如营销网点设置盲目跟风、单网点效益差。目前中小商业银行极少考虑整体效率问题,通常只是仅仅考察绝对占有率、资产规模、网点分布多寡等较为只管的数量指标,没有足够注重自己的运作――效益比的提升,而且通常的考核也只是依据总量考核。再有,在人才引进和运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例如不顾市场需求片面增加一些“国外专家”的引进,忽视了对于本土文化精通人才的引进等等,这都将严重影响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后,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并与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有些脱离,也是发展中的一大题。

二、市场营销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联系

中小商业银行是市场化和股份制改革的产物,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与市场营销息息相关。在市场机制深化的过程中,各家银行都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构建品牌为重点的市场营销模式的探索,科学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有了关系银行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各家银行都在试图寻找如何有效沟通客户,实现品牌重新塑形的秘诀,市场营销手段异彩纷呈,这对于本就处于弱势的中小商业银行更是敲响了警钟。一方面,与国内国有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网点设置还是资金来源、信用保证等方面都处于不理的地位;另一方面,它们还面临着中国加入WTO以来所带来的游戏规则的变化。同时面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残酷竞争以及有着成熟市场营销策略和经营艺术的国外同业,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打造崭新的品牌形象已经迫在眉睫,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机制所长,在营销观念和策略上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实施不同的策略

(1)稳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集团客户或上市公司。这类客户规模大其对金融业务的需求具有批发的特点同时较一般企业而言其除了有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需求外还伴随有资本运作、对外融资、商人银行、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办理这类客户的金融业务既可获得规模效益又可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取得综合收入此同时这类客户的上、下游企业分布广、时空跨度大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要求银行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贴身、灵活这就要求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落实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运作机制如客户经理制等。

(2)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市场潜力巨大的很此外个人对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个人消费观念与结构的改变都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供种类齐全的、定制性的金融服务如开展各种个人代收费项目提供理财工具和最佳的个人投资组合获取较理想的个人融资等等可以说市场需求非常旺盛目前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两年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但其规模、品种、功能还十分有限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空白比较多。

(二)相关产品的策略

虽然目前我国仍然实行固定价格或允许在固定价格上下浮动一定比例的金融产品定价模式如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但人民币利率自由化是长期趋势因此适当的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某些项目的价格上下浮动一定比例来利于本银行的业务。

三、中小商业银行的新型营销策略

(一)加强本银行的企业文化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手段。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强大压力下生存的中小商业银行要想企业的发展好员工们能上下一心的去工作,文化是不得不提到的东西。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地域优势或是政策优势来挖掘文化的潜质服务于自身,这样文化的作用才能够显现出来。

(二)重点支持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民营企业为突破口,打造自己的市场份额

例如广东发展银行它的营销策略和定位就十分的准确在武汉它向20余家民营企业授信6亿元,当其在武汉的分行成立时,又与湖北田野集团、武汉东湖软件公司、武汉猫人服饰等多家家民营企业签订了超3亿元的贷款合同,其中授信额最大的达到了4000多万元。作为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重要举措新成立的武汉分行将全面推出广发行“民营100”的金融服务方案,针对其“创业、成长、扩张”的不同阶段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提供高效、便捷的理财方案。

四、结语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也逐步白热化。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中的新生力量,是我国银行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外资银行的迅速扩张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难做大,因此,在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合适的市场定位战略的制定与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选择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篇(7)

银行信贷文化战略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金融同业竞争的升级,信贷文化竞争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倍受商业银行的关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建设信贷文化,就应建设卓越的信贷文化,并通过信贷文化来体现和丰富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只有培育起广大信贷员工自觉献身于商业银行信贷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源,人格化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就将会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或被动性的行动,而是员工自我价值不断追求和不断实现的过程,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投身工作,使银行的意志变为全体信贷员工的共同意志,银行的目标变为全体信贷员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应以价值为导向,重规模、重成本、重质量、重结构、重效益,深入挖掘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创新设计银行信贷目标文化模式,充分探索现代信贷文化战略,通过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取向的信贷文化规范,培育与银行共同的价值观,体现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取向,来促使全体员工从精神、理念、风气、言行直至符号和环境都产生充分的认同和自觉,进而使这种价值体系被社会和客户认同。

2以管理为主线,夯实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基石

一是要加强组织与领导。要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银行信贷文化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分别从观念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员工道德行为规范、重点业务、“品牌”等方面总结典型经验,把经验加工成理念,把理念阐释为规范,使价值内化为信念,以制度约束行为,使规范行为形成习惯,再用先进的信贷文化观念教育和引导员工,调动广大员工积极争当信贷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以点带面,唱响文化旋律,尽展文化魅力,把信贷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要加快培育与挖掘现代银行企业家。一方面,建设卓越的企业信贷文化,造就银行的核心人物——银行家尤其重要。他们作为银行全体员工的最优秀代表,是银行价值观和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另一方面,银行的个性出自银行的理念,银行的理念也就是银行家的理念。银行家作为成功银行的灵魂人物,是银行凝聚的核心,必然是银行信贷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肩负重任。

三是要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效结合。实践证明,只有将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有效结合,银行经营才能成功。建设以人为本、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企业文化中“人情化”管理的内涵,强调了环境因素与人本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四是要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清洁工是不能代替银行行长的,但竞争机会应是均等的。因此,必须要建立与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要让责权利的对等,体现在银行信贷运作的全部环节与要素,并且作为价值观念支配着每一个员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实际功效与牢固商业银行卓越信贷文化基石。

3以特色为品牌,增强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竞争力

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如果银行信贷没有特色,就等于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等于没有卓越的文化;没有卓越的文化,就难以有客户的绝对忠诚与市场的生命力。

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品牌开发战略。信贷文化应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服务,为商业银行增加盈利与创造效益服务;否则,银行信贷文化就会失去它的固本之源与应有意义。实施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品牌开发战略,就是要根据金融市场发展需求和客观规律,去提炼、开发与创造品牌。只有经过创意、包装和营销以及长期的市场培育并得到市场和客户认同的信贷产品、信贷观念等,才能成为叫得响、放得开与具有生命力的信贷品牌,才能升华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贷文化二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增强银行信贷的竞争力。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替代性强的特点,因此,“客户”观念对于银行来说尤为重要。谁拥有让客户满意的品牌特色,谁就拥有了市场竞争和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在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应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为目的,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让“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信贷文化定位、包装和营销的全过程,通过特色品牌积累和“特色效应”的放大,增强客户的品牌消费信心,巩固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保持同业竞争优势。

三是要以科技为手段,提高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不仅可提高金融增长速度,还可提高金融增长的质量。技术领先,服务领先,文化领先。只有实现科技规划、科技开发、科技应用、科技创新与银行信贷业务的密切融合,实现信贷文化的科技双翼的成功打造,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更为实质有效的提升与飞跃。四是要以传统优势为基础,着力打造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品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在各自领域占有优势,如建设银行在中长期信用、项目融资、项目管理、工程预决算、投资咨询等业务方面,有着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队伍,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在房地产金融、住房消费信贷等新型业务方面领先银行同业。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比较优势,把自己的优势核心产品塑造成客户忠诚度高、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品质卓越的金融品牌,形成特色化的品牌竞争优势,再通过这些文化优势与品牌效应来拓展市场、赢得客户。

4以品质为生命,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品位与素养

创造文化的卓越品质与创造文化同等重要。

一是要综合治理各种不良的信贷文化。即要全面、正确地评估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现状,对信贷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准确定位,对不利于商业银行信贷事业长远发展、不利于商业银行卓越信贷文化培育的各类信贷观念、信贷制度、信贷产品甚至信贷人员等,都要进行全面、彻底地清理、规范与整治,趋利除弊,以切实保证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先进性与卓越性。信贷文化要确立与保持自己应有的内核,如风险控制、稳健经营、强化管理、自觉约束、质量第一、规范运作等,要用实际、深远的眼光,以新形势下的信贷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生命,全面分析、衡量信贷文化的市场潜力,提升信贷文化的品位。

二是要着力规划整合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内涵。即要将构建卓越的信贷文化当作是金融竞争新格局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新任务,认真做好信贷文化课题研究。商业银行作为大型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允许信贷文化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允许探索具有局部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信贷文化表现形式,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内在涵养不能任意阐述,必须要有全局意识与整体概念。在信贷文化的统一规划与整合设计中,要将分散的文化相对集中,将信贷理念、服务客户的价值观等文化内涵予以梳理,将传统的单一产品宣传、信贷业务培训等与企业形象树立、价值观宣扬结合起来,并将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宣传渠道与传播网络等予以整合、疏通,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来体现一个优秀企业的文化特质。

三是要敞开胸襟,放宽眼光,大胆学习、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精华。即要从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外环境出发,立足国情行情,克服“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注意学习各类单位,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先进的经营管理和信贷文化建设经验,分析鉴别,消化吸收,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不断丰富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内涵,从而使商业银行信贷文化更具开放、兼容的国际化特性,更能紧跟先进信贷文化的发展潮流,更加适应未来国际信贷竞争的环境,更具卓越品质。

5以创新为动力,持续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生命周期

实施信贷文化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延伸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竞争优势和生命周期的原动力,是21世纪商业银行活力之源和商业银行获得全社会以及广大客户认同的保证。实施信贷文化的创新,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要与时俱进,注意创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通过有计划、有意识的创意和策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创新、催生出符合时代特点和客户消费心理的信贷文化。信贷文化的创新还要注意推动文化的持续发展,即要与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一致起来,要加强学习与超越文化、虚拟与借力文化、速度与效率文化、协作与共享文化,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性、社会性和伦理性三者的协调统一,最终促进商业银行成为一个有社会感召力、经济贡献力和持久影响力的、卓越的现代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交通银行课题组.西方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及其借鉴[J].新金融,2004(9)

2王进军.论构建卓越的建设银行信贷文化的政策取向与路径选择[J].财经政法咨讯,2002(4)

3彭力,芮军,李念斌.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文化建设[J].中国金融,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