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时间:2024-03-27 16:06: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调查
一、调查背景和方法
大学生就业求职与中小企业招人两难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人力资源供需的两个方面,有必要分别了解大学生就业期望和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期望,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双方的对接,从而解决就业和用人两难问题。
本课题对浙江省不同行业以及用人单位内部不同层级人员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养期望进行了调查,共收集了1771份书面问卷。
二、中小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素养期望调查结果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调研从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两个维度展开。
1.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行为习惯
从总体来看,用人单位最看重的6项职业行为习惯是: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人才最看重的职业行为习惯是要清楚掌握单位的“各种行为规划与办公流程”,这也是成为一名职业人的首要要求。同时“服从工作布置与安排,勇于承担责任与风险被”认为是其次重要的选项,说明履行每个岗位的职责,承担岗位责任也是普遍的要求。
根据被调研者的职务分类,不同层级最看重的职业行为习惯:
以上结果表明,在企业内不同的层级,对大学毕业生的行为习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的重要性排序与用人单位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但在重要性的程度的有所差异”一项在一线员工认为是第二位重要的,但在中层看来“工作笔录与工作总结”是第二位重要的,这可能与不同层级的工作任务分工有差异有关的
2.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意识
从总体统计看,用人单位最看重的5项职业意识是:
根据被调研者的职务分类,用人单位最看重的5项职业意识是:
主动意识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从而也告诉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始终是一致的要求的。这就说明做一个诚实守信,富有责任感,能团队合作的人,才能让职业生涯发展的更远。
(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主要从三个方面纬度展开,一是与交往能力,包含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二是与机器设备交往的能力,包含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机器设备使用能力,三是自身知识实践能力,包括专业领域能力和外语语言能力。
从总体统计而言,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技能为:
这说明,57.99%岗位对沟通交流的技能有着重要求,除了各个岗位对应的操作技能之外,把计算机办公应用软件作为必须的要求,在现代化的社会,计算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根据被调研者的职务等级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统计表明,沟通交流始终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技能,而且随着所在层级的上升,沟通交流的技能重要性是上升的,外语语言能力也具有同样趋势。
(三)不同地域用人单位对人才健康的标准
1.不同地域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职业行为习惯: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对于“清楚掌握单位的各种行为规划与办公流程”都很看重,金华、丽水、衢州除了在这个方面的重视度高于其他地区,在“工作笔录与工作总结”方面的重视度也高于其他地区。
2.不同地域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意识:
三、结论和启示
1.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有着较高的期望。在企业方面,想要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加强同高等教育单位的沟通,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体现在大学生培养的环节之中。
【关键词】职业素养 价值观 职业道德 协作能力
职业素养受到越来越多现代企业的重视,在现代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时现在更加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考量一个毕业生是否符合企业需求的重要方面。
一、职业素养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什么是职业素养呢?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一般来讲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那么,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地位如何呢?
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职商”,而职商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成都大翰咨询公司在招聘新人时,要综合考察毕业生的5个方面: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好身体是工作的物质基础;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专业素质则是锦上添花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
二、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职业素质的缺失,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
(一)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大学生求职的硬件条件,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三个方面,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实习和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利用假期、实习,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是锻炼专业技能和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大学除了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外,还应该自己练习适合自己的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对社会和企业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顺利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号回家探亲、和朋友出去游山玩水,学校应该加大实习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实习不仅是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锻炼,更是工作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
2、鼓励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科技竞赛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性质的科技讲座、科技理论研讨会等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软件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这些科技活动,可以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活研发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事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是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和职业技能相比,它体现的是大学生的品质特性,属于大学生求职的基本条件。
1、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学科教育,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或轻视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在专业课教师中较为普遍,错误认为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是思想政治课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或者认为大学生道德观念已经成熟,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了,从而形成专业课教师只管好本门课程,学生其他问题一概不管的不良局面,完全没有意识到专业课教师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职业素养强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何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就是劳动工作者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各个方面的综合品质。各类研究文献或有不同,但究其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方面。[1]新型社会下,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要求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即高素养职业人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就是职业素养的竞争,职业素养在人生成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职业道德是核心
职业道德在职业素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长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也不例外,职业道德也是从事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养备受青睐。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当代大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有形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无形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是就业的基本。不管是当今的和平社会还是战争不断的混乱时代,无不大力提倡敬业、爱业、勤业、精业等良好道德。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论语学而》中提到“敬事而信”,后来《礼记学记》当中更是明确提出“敬业乐群”一语。其所为“敬事”、“敬业”均指的是聚精会神、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这种“不怠慢,不放荡”正是之尽职尽责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把“爱岗敬业”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2]从而可以看出职业道德在从事职业中的重要性。
2.职业技能是通行证
出了大学门,工作靠证件,而证件直接体现的就是各种技能。在这个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有关注自己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是通行证,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各种技能证就是进入企业的前提资格,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阶梯,是竞争者之间的基本武器。
3.职业意识是调节器
意识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识是无穷的,它带来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也是人生成长中无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积极的职业意识让人走向成功,有了职业意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在自己意识的调控下规划人生,实现人生理想。人的潜意识十分重要,意识能让职业者积极主动起来,不处于被动状态。用人单位更看重职业意识,更关注职业者的所思所想,意识控制行动,是行动的调节器,有了好意识才能更好的行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状况下脱颖而出。[3]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1.人生目标模糊、人生价值观浅薄
在新时展下,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的同时学生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当今学生是家里的娇宠,无论做什么都有家长在后遮风挡雨,抗压意识越来越薄弱,享乐主义越来越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人生目标模糊,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碌碌无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目标,没有人生的规划和打算,只有堕落和颓废。
2.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个性化很强,但心里承受能力弱
现阶段团队合作在职业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大学生越来越有个性,独立性很强,不听他人意见。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薄弱,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做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的职责。当代大学生赋予创新精神,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爱挑战,然而承受能力薄弱。[4]
3.职业素养不足
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往往没有几个大学生能找到理想的职业,而用人单位也很难找到所需人才,主要是大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在校大学生只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其他的无形技能几乎没有,在大学期间也没去主动培养。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
1.大学生的自我培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在校园里理应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好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会思考,能吃苦耐劳,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人才。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而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部分的占1/8,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对在校高职生的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习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自我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等不良品质。结果导致自身职业素养不高。通过走访用工单位,我们还了解到多数企业认为近年来招入的学生职业素养不高,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差、不具备团队协作意识等。可见近几年高职院校在就业率增长的同时,就业的质量并没有随着提高,企业的用工满意度并不好,家长和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也并不高。
原因一:一项调查表明,在学校里学生和教师对“职业素养”内涵有所了解的仅占65%,学生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仅占24%,认为提高职业素养对就业起着重要作用的占80%,认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对人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占83%。由此可见,目前在高校内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未得到学生的重视。
原因二:尽管目前受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影响,有的学校也开始意识到当前教育的缺失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补强。但大多数学校侧重于对学生显性素养的培养,以求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举办简历制作技巧、面试与求职技巧培训等。这种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为目标的补强方式往往忽视隐性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忽视职场价值观、职业思维、职业道德、职业习惯方面的学习,而这些恰恰是学生走上社会后企业所最看重的地方,因此很难从根本上弥补其缺失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在学生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工作自身的要求。
1.学生工作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大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来自对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学生毕业后都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如果学生职业素养不高,毕业时很难就业,家长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不满势必会增加,这必然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着想,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使学生从我们的教育中受益,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这也正是学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实现学生工作目标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学生工作在其中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服务的重任。学生工作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象面对的都是学生,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交融性,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在学生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先天的优势。学生工作要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纳入其中,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够实现学生工作的全部目标。
3.探索具有高职特色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需要。近几年,高职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了一个新的提升,而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大多注重的是课程,学生工作很少被提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生工作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效果不高等缺点。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学生工作之中,可以发挥学生工作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利用已经积累的经验,充分激发学生工作者的创造力,探索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工作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双赢。
三、在学生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涉及面很广,覆盖的内容也比较多,与学生工作相关的部分主要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勤奋钻研、言行有责。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的培养。许多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现代社会大生产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敬业精神的培养。美国心理学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致使―些聪明人事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尽管我们个人的才华和学识都很出色。然而无法弥补更为致命的缺陷――缺乏敬业的投入、缺乏由对自身的责任感激发出来的主动性。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可以进一步证明勤奋、敬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4.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生从业的基本要求,它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结合学生工作的职责,构建“五模块”框架培养模式,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各个模块之中。
1.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之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体现在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识。而秩序意识的培养是获得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学生工作者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打扫寝室卫生、整理内务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合作意识;按时起床、就寝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不使用违规电器、出门遵守交通规则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提高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学生工作者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体会、感悟,使这些良好素养深入人心而非流于形式。
2.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它与职业素养也有紧密的联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上嵌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能够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平台,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党团组织、社团等开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服务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观念。
3.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会实践之中。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形式活泼、规范有序、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落实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以校园周围的社区为依托,让大学生到企业、农村挂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就业创业基地为依托,学生在就业创业基地定岗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德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假期“三下乡”为依托,号召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开展社会调研,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风建设之中。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优良的学风能够促使教育事业长久而健康地发展,不但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职的学生工作必须致力于学风建设,尽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一是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整体发展思路的一部分,通过学生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达到“乐学、勤学、会学”。二是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个体学习的动力。如通过举办技能展演、读书笔记评选、学习经验交流会、诚信考试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优良学风班风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5.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团活动之中。学生社团历来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而且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平台。因此,利用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需要面对的新课题。一是要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素养的能力培养项目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二是构建校、系、学生三级参与的职业素养类社团组织,由学校给予大力扶持,打造品牌社团。同时带动其它类型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在社团活动中要主动渗入与职业素养培养有关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总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新形势下学生工作中一个新的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当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的主渠道,也离不开大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自我修养和自我锻炼。
参考文献
[1]董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企结合;职业素养;教育模式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从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变成了一个社会难题。对于很多二本院校的部分毕业生来说,先不谈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被视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为此,各高校都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教育目标之一,希望通过综合能力的培养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但是反过来,很多企业反馈是有空余岗位却总“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可见,毕业生现状和企业的期望值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一结果的造成从根本上讲就是目前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影响着高校生存和发展。
1.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招聘的人才的关键
现在,企业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已不再是以单纯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而更多的是注重所聘人才的优良品质、团队意识、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学习能力等等,对是否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即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技能等等视为其任用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1.1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描述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素养,即为素质和修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职业素养在鼻祖San Francisco 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概括划分,职业素养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是永远是第一位的,但除此之外,道德、文化、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体现在职场就是职业素养,而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称之为个人素质。
1.2 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对于企业来讲,在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高低的时候都把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硬件考核之一。因此在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往往在关注专业成绩的同时,更看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能力。通过调查, 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 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
对于企业而言,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而它的塑造来自于员工道德品质的好坏。世界潜能大事吉米・罗恩说过,做人比做工作更重要。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的都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大学生招聘过程中,很多企业首先选择在校表现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学生,其次关注专业知识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可以做事能力差些,但做人不能差,做事能力可以通过各种企业培训、继续深造等方式弥补,而道德品质低劣的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2.2 良好的职业意识精神
职业意识,也就是我们常称的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责任心、事业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竞争能力等等。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具有职业意识的年轻人,希望招聘的大学毕业生能把工作当成自己事业,能吃苦、敢担当、懂合作、善进取、不断创新,和企业共成长。
1.2.3 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组织纪律和员工行为规范,统称为职业行为习惯,有时称之为工作及个人表现。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遵守企业制定的各种规范制度纪律,无论是对工作、对企业、对同事、对客户、对自己都要有一个行为标准。所以在招聘大学毕业生的过程中,对在期间不能遵守校规校纪的同学是一票否决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行为习惯,在校不守纪,工作后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1.2.4 过硬的职业技能水平
企业招聘毕业生就是为了上岗工作创造效益在招聘中,虽然企业未把学习成绩作为用人的唯一标注,但职业技能水平高低仍是企业对应聘人员最为关注问题。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基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毕业就上岗的同学备受企业欢迎。因为,这样的毕业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减少了企业培训成本,提前为企业创造效益,受企业青睐是不言而喻的。
2.校企结合完成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目的不是为了在校期间的学习,而是最终要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能否真正完成大学阶段的社会化的任务,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其顺利的从“学生人”成功转化为合格的“职业人”;能否真正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职业素养能力培养教育尤显重要。而职业素养能力的教育不是关起门来就能完成的,校企合作办学不是新鲜事,但是校企结合单就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进行共同育人为主要目的的,不是每个高校和行业企业都能认识到的。而这个共同育人目的的完成主体仍然是高校,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是完成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的关键。
2.1 大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业、企业员工道德教育相融合,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而企业对员工道德修养的要求,恰恰是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基础的,虽然社会对职业道德品质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要求的统实,但不同专业的行业、企业对职业道德的用人需求的侧重点却也有区别。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比如教师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公务员有《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专业有《会计职业道德》、药学专业有《药学职业道德》等等。因此各大学不同专业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应该根据该行业、企业用人的思想道德标准,结合大学生在校的期间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2.2 大学生日常行为要求与行业、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结合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行为意识
面对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现状,自立能力差、自我约束力差、对规范的作用认知模糊等问题也凸显出来。而任何单位和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对员工的行为要求严格而规范,提高大学生对规范纪律要求的认知水平非常关键。要把大学生当做员工来培养,要把行业企业所需的本专业的人才行为规范意识,利用宿舍建设、班级建设、社团活动和重大节庆四个平台,以各种方式宣传、灌输、引导,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不断线的进行教育,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作为一项教育课程,除日常的一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外,聘请相关专业企业、行业育人教师来进行教育,将会大力提升大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意识。
2.3 大学生校园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相配合,提升大学生职业文化水平
高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先进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引入,对大学生的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最好平台。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充分发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在校就能提前感受到社会的文化,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最好办法。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管是校园建筑的风格还是学业上的文化的指导,都要和企业、行业文化相结合。比如,建筑专业类院校,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中华建筑史,进行建筑专业的大学生素养教育外,还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强调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设计风格和引领的文化,体现(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42页)建筑行业的特色。从学校的大门到各个楼群都要有古今中外的设计理念在里面,一进入这个学校,不用上课就了解了建筑的知识和文化。这样,从校园外部到宿舍内部,共同构建有“建筑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展示建筑专业的办学特色,会加深师生对建筑文化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对建筑这个职业的热爱。
2.4 大学生校内专业技能养成和进入企业实践学习结合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一般情况无论专本科,都有一定的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教学内容安排。校内和企业的结合技能培养一直在进行。但是,目前有些院校的高职专业采用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模式即在大三一年步入社会进行顶岗实习或直接就业。因此,在校仅有的两年的专业技能培养在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扎实、基础不牢、创新能力差。所以,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应该在正常教学任务外开展第二课堂实践课,注重围绕技能相应的知识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实验室开放,有专任教师定期指导;带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实践;定期聘请行业、企业相关专业人士进校开展“专家实战技能”讲座;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等。通过这样的结合教育,使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
2.5 实施专业职业素养证书制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评价机制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是搞几个单项活动就能完成的。而且,任何一种培养,都应该有个机制和标准,以此来检验最终的结果。建立职业素养证书制度,不同的专业要有自己专业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标准,并同时实施职业素养证书制度,作为学生最后毕业时一个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可以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所有职业素养能力课程、讲座、实践、大赛、活动等参与情况、取得成果,给予一个评价标准,达到标准的学生在毕业时在获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本专业的职业素养证书。
参考文献:
[1]任雁敏 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2]张希玲 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素养;网上平台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通过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专门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及职业行为习惯,但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依然存在不足:1.企业参与度低。职业素养源于企业,服务企业[2]。但多数高校在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没有与企业高度互动,将行业需求真正的融入校园和课堂,企业只有在学生实习实践时,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向学生展示企业文化,岗位要求等,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职业技能,仍存在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相脱节的问题。2.师资队伍薄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素养教师队伍不稳定,并且多由政治教师兼任,职业素养应紧贴行业需要,但是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对行业动态及岗位需求的了解很少,这也反映出了高校对职业素养培养质量的认识错位。3.教学环境单一。目前,在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依然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上,将课堂局限于教室上,没有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真正延伸到岗位上。
二、“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中,共有五个重要的参与角色,即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及教学资源。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针对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也迎来了巨大转变,企业、学校、教师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1.“互联网+企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互联网+企业”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参与度低的问题,缓解由于地理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学校与企业沟通少、学生职业素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脱节的局面。通过互联网,学校可以实时获取行业企业动态,企业也可以随时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评价及意见反馈,并在招聘时,对学生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掌握。2.“互联网+教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互联网+教师”模式可以解决职业素养教师队伍薄弱的问题,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中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职员作为企业教师,使用互联网将实际工作状态展现给学生,通过企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借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下,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利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数据库管理和双向交互功能,对每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过程进行记录与跟踪,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培养计划。3.“互联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时刻在企业中进行学习,而线上共享解决了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企业将员工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状态通过视频、课件等形式在职业素养教育平台上,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反复感受、反复学习的实际需求。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