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7 15:1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现状;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095-02
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伴随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在加快。
一、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阶段及特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到202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的加速老龄化阶段。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
第三阶段,2051年到2100年的稳定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龄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
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老龄人口数量巨大。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接近1.7亿,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
第二,老龄化发展迅速。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了14%用了27年,而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三,地区老龄化程度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的老龄化差异也比较明显。比如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宁夏在2009年才达到老龄化标准。
第四,男性少于女性。目前,我国老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少460多万,据预测,到2049年,男性老龄人口比女性要少2600多万。
第五,城乡倒置现象明显。据统计目前中国城镇老龄人口比例要比农村低1.24个百分点,而且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长期持续。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六,未富先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基本处于经济发达时期,而且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应对能力较强。而中国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尽管经济发展显著,但在人均GDP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过程。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对于经济还不发达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无疑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红利”的衰退
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的衰退。最近30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最近这两年,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都出现了“用工荒”现象,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显突出。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在不远的将来,劳动力紧缺会慢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老龄化研究中,老龄人口抚养比是一个重要指标。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据预测到2025年需抚养29.46人,2050年则达到48.49人。抚养比的急剧上升导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
(三)个人消费减少
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一般而言,在老龄化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消费支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由于收入降低,老龄人口的消费水平将下降。扩大内需是中央制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个人消费减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内需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三、我国政府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
(一)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997年,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由单一的社会统筹制度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管理方式也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当然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覆盖面过窄、养老保险金收支不平衡、养老保险金投资收益偏低等问题,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修改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也正在积极研究部署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再加上我国的国情复杂,城乡二元差异显著,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二)研究延长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规定一般男性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退休年龄50周岁(女干部为55周岁)。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退休年龄偏低。一方面较低的退休年龄加重了社会保障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五六十岁的人往往还有精力有能力而且愿意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我国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有多年专业经验的人士在各个领域都非常匮乏,过早地让这批人员退休也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退休年龄问题。很多国家都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延长退休年龄也在当地社会引起了一些争议,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
四、我国应对老龄化的一些建议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老龄人口自身,而且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得到了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包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人口红利”的日趋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应仅依靠人口红利。
(二)加快相关立法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归根到底要靠法律。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总的来说,有关老龄人口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为了维护老龄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尽快制定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赡养等专项涉老法律、法规。
(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因此要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龄产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老龄服务业,培育老龄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研制开发老龄消费品,培育老龄用品市场。
(四)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生育率的方案,逐步调整人口结构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味地控制人口数量,会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我们需要根据现实国情,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扩快和老龄人口比重过高。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相互兼顾的人口发展规划,合理控制生育率,优化人口结构,为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为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冰,张伟.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0-11(1).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2006-02-23.
[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中国财政政策报告[R].2010/2011.
“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更是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全方位设计的系统工程。它根据上海地区老年人和城市发展的综合特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以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使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科学化、精神生活时代化、人生价值扩大化,从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标,缓解老龄化的社会压力。
一、“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设计目标和理念
实现积极老龄化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它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健康、参与和保障,是老年人能够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合理的饮食起居、专业的医疗护理、便捷的交通、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享受终身教育和继续工作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保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使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推迟由生产人口转变为受赡养的消费人口,使老年人的生活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
“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人文主义关怀,具体的说就是通过为老年人规划设计完善健康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积极老龄化,使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空间得以延续和保留,最大限度地让老年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使他们的晚年过得丰富、充实和积极,杜绝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维护人生的尊严和对生命的尊重,构建晚年美好和理想的精神乐土。
二、“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是产业化的公益性事业
由于老年公寓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虽然从主观上来说能为投资方带来投资回报,在客观上却是为老年人和整个社会服务,为缓解社会老龄化的压力做出了贡献,这表明了它的公益性特征。而经营模式的产业化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国家倡导的多种经济模式并存的发展方针同样适用于老年公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资本有了相当的积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多渠道资本投资老年公寓具有现实可能性;再则,国际通行的老年公寓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属于国家或集体创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它的开发是属于商业范畴的,它是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社会化投资和企业化经营的混合体,开发模式完全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的(如立项、审批、资金筹措等问题)。因此,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走的是“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道路,属于产业化的公益性事业。
既然它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就要求有国家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其中,一则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倾斜,二则能够保证其经营过程中赢利性和公益性并重,收益的分配和使用更加公平公正,三则对老年公寓的发展方向也能起到调控作用。而产业化经营模式保证了其操作更规范,软硬件设施更到位,运营更灵活方便;同时,有利于运用现代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老龄产业实行商业化管理,有利于老年公寓运营效率的提高。
三、“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
做好“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要立足于上海,根据上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市民的经济基础和受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结合上海的城市发展规划,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处理好老年人的大众群体利益与重点群体利益的关系,做到重点与普及、高档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在“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规划中,这种利益关系的平衡表现在能给老年人提供不同的养老环境(如市区的和郊区的)、不同形式的住宅形式(有别墅和公寓、有独居和合居)、不同档次的配套服务设施(有高、中、低档三类,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群体)等方面。2.处理好老年公寓的国际传统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的关系。如:“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设计的住宅形式多样化,其中之一,是在原有的居民社区,利用普通社区住宅改建老年公寓,维护传统邻里和人际关系,使居家养老与机构集中养老相结合。3.处理好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继续学习、工作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实现积极老龄化,保证老年人的人生尊严,演绎完美人生。4.处理好老年公寓建设的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与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老龄化问题将长期伴随在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作为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措施之一的老年公寓的建设也将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可持续的发展观是老年公寓的设计规划中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
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图示:⑴市区老年公寓(包括新建和旧建筑改造两部分); ⑵郊区田园式老年
公寓;⑶老年活动站;⑷老年公寓交通专线。
图示 “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系统规划设计图示
“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是通过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全面的规划设计来实现积极老龄化这一目标的,四大部分的系统构成是人性化、科学化和时代化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企业运营模式下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组合。例如老年公寓的选址更加科学,传统的观念总是认为老年公寓应该建在环境安静的地方,但我们通过对老年朋友的调查发现,这只是老年人对睡眠环境的要求,在日常活动时间,老年人最怕孤独和寂寞,在选址时如果能与幼儿园、文艺体育团体相邻而建,利用其白天热闹,晚上安静的工作特点,营造的生活环境氛围则更受老年人的欢迎;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尤其是在旧居住区的老年公寓改建,使老年人与其家人“分而不离”,这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符合大部分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同时降低了成本,满足大众消费水平,更符合生态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环境和住宅形式的多样化,为老年人的居住形式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更改的可能,老年人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生理需要和自身意愿来调换居住环境,管理方式更灵活、更人性化;老年活动站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比较大胆的创意――我们计划在市区的黄金地段(如在外滩、陆家嘴中心绿地、徐家汇、人民广场等地区),结合周边环境,建造一批新颖时尚的老年活动站,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象征意义,它既是老年人交往、学习和娱乐的场所,更是“新概念老年公寓”的宣传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和政府对老龄化问题重视的体现;而老年公寓交通专线(包括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的设计,不仅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更是连接整个老年公寓系统的纽带。
四、结语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各地的老年公寓建设必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而逐渐增多。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的城市老龄化进程尤为迅猛,加强对老年公寓的研究,是确保城市的繁荣和稳定重要举措。“上海地区新概念老年公寓”是建立在现有的养老模式和养老住宅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地区人文地理、文化民俗、经济基础、教育水平,以及上海城市发展规划而进行的一次老年公寓建设的新探索,其内容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文中的不足和缺陷难以避免,如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实是笔者成文之初衷。
[本文系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系列成果之一,编号:ssy05010。]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老年学会:《2007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省略.cn,2008.6。
[2]刘 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人口研究》,2006.10。
[3]唐光斌:《老年公寓产业化初探》,《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9。
1.保障力度不充分
首先,应当看到,在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保障力度不充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水平较低,相较于当前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来说,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甚至部分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几乎不能起到任何保证作用。这一问题也是由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建设起步较晚造成的,并且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足,养老保险交纳水平较低等,都使得养老保险保障力度不充分。
2.老龄化加剧
据我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现象所带来的直接问题便是土地保障功能的减弱,在农村地区,土地保障是主要的社会保障途径之一,随着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丧失了劳动能力。并且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务农人口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平均年龄逐年增大,这也进一步减弱了土地保障功能。同时,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侵占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性问题,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导致土地保障功能完全丧失。
3.家庭保障功能减弱
在我国农村地区,家庭保障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地区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养儿防老的家庭观念也根深蒂固,对于新社保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也应当看待,在新时期,随着农村地区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保障功能也在不断减弱。当前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比例。特别是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下,很多家庭只有一个或者连个子女,家庭保障功能减弱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不争事实,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困境之一。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首先,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力度,例如加强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保障力度。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应当积极进行解决,在财政支出方面予以更大的支持,加强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将新农合、新社保等养老保险体系纳入到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统筹预算范围内,以此增强资金保障力度。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性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也必将更加突出。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重视,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方面深化改革,从国库中进行集中统筹支付,杜绝该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真正做好农村社会保障。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来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农村经济落后。例如在新社保推行中,基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养老保险缴纳水平,因而也就无法较好的做好养老保险保障。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应当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给予乡镇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如企业用地、免税等等,增加企业就业人口,这等于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解决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有着积极意义。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治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治体系对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也有着重要作用,应当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立法,从法律角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向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立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例如可以在立法中打破传统的户籍制度,应当看到,我国现行的农村户籍制度中还有着诸多不合理指出,尤其是在新时期,农村户籍制度所产生的矛盾和社会问题进一步尖锐,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的完善。因而从立法角度,改善现有的农村户籍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户籍政策对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有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锻炼;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出生率快速增长而死亡率的降低,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同中老年人口密切相关,老年人口的实现就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加快老龄化进程的,它是以3.2%这个速度快速递增的,如何使人口老龄化能够健康的老龄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大多数的老年人处于心理、生理的健康状态,且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不影响社会的发展这就称之为“健康老龄化”。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目标,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以及国家的积极参与。
一、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今天我们仍处于经济全球化这一行列当中,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感和压迫感,人们对“运动不足”也有越来越强的危机感,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开始从事体育活动,在当今的社会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一般健身中以老年人居多,而在这些老年人当中又都是女性占绝大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者大多都是在66-75岁左右,他们的积极性比年轻人的积极性还要高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对这种健身意识还不足,意识还不够强烈的表现。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运动系统机能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快速增长,运动系统变化也比较明显,肌肉在发生衰退变化的时候是在人进入老年以后,这时肌肉也会随年龄的增长逐年的减少,快速减少的时期是人处于50岁的时候,肌肉弹性变差、肌纤维变细、力量以及耐力的衰退这些都是机退的主要表现,这个时期的人们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状况,长此一来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会容易受伤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的疾病,每个人的老化过程不一样,大多是以自然老化为主,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运动所造成的,所以说;健康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人体机能衰老,促进抗老化,改善机体退化现象。
2.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适当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心率,使血液迅速流通,血液流通畅可以使心肌更好的吸收养分[2],营养补给充分老年人心脏发病率的发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室容量增大,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里的弹性势能就会降低,会引发高血压发生,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增加弹性势能。此外,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使身体里的有机成分都能正常且健康的工作,加快代谢物质的排出速度,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对老年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所以,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是走上健康的必由之路。
3.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人体老化是一个心理功能衰退的一个过程。“首先是智力减退,其次是情绪改变,此外还有可能有性格改变”。[3]心理健康包括精神、身心、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运动可以扩大老年人的交友范围有利于缓解压力和保持心情舒畅。”[1]人体老化也是一个心血管功能下降的过程,心血管下降会引起缺氧,“有氧运动可以减缓和阻止心血功能下降的发生”,实践表明:“秧歌舞锻炼对妇女身心健康水平有良好影响”,[3]“太极拳锻炼能够缓解左脑疲劳,还能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功效”。
三、健康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必须以正确健康的方式才能有效,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处于健康年轻的状态,例如:慢跑、散步、太极拳都是一些有氧的运动,这些运动的强度不大,符合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需求,可以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处于健康年轻的状态。体育锻炼的时间可以在早晨,也可以在晚上,时间可以定为30分钟也可适当延长至60分钟。场所可以在社区广场公园、江边或空地、以及体育馆等。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第一,早晨运动是尽量不要空腹,空腹运动会引起低血糖,强度过大还会给心脏带来负担,引起心律不齐,可以在运动前喝点水或者吃点饭,饭后15分钟在进行锻炼。第二,运动前应该进行热身,热身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微喘即可,在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准备活动,以免直接运动给身体带来伤害,避免受伤。第三,老年人在进行运动不要强度过大,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身体状况也比较虚弱。第四,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在运动的同时也一定要补充好营养,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四、结论
老龄化产生有多种因素。主要原因有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增长速度快以及地区城乡的差异等因素,当人进入老龄阶段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老年人身体存在运动能力、人体感觉能力、心理机能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实现老龄化的方法有很多,而体育锻炼是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成分,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保护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调节脂体代谢,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延缓老年人的衰老速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华,高亮.体育锻炼的“健身”与“健心”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02:22-25.
[2]谷灿,王秀华,何国平.社区老年人运动水平和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9:90-95.
我国是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在世界占第一位,而且增长速度快,高龄人口(指80岁以上的)增长速度更快。
据我国老年学会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有2亿老年人。今后,各国人口的结构,无一例外都会是老年型。据有关权威资料预测,从1990年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长2.2倍。
再看一看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增加到14%所用的时间,美国经历了68年,而中国只需要27年。
面对一个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必须重视并研究“健康老龄化”问题。
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将这一问题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保健纲要》;1990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从此,一个真正重视老年健康,并使老年健康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纲领形成。因此,可以说提出并逐渐实现这一目标,是维护老年健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如何理解“健康老龄化”
曾任中国老年学会会长的邬沧萍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健康老龄化有6个要点。
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老年人口群体大多数健康长寿,体现在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健康老龄化着眼点是群体的健康长寿,而不能仅满足于个别人的高寿记录。但群体的健康长寿是以个人的健康长寿为基础的,因而,创造条件保证大多数老年人均达到健康长寿时,群体的健康长寿才能得以实现。
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质量是有客观标准的,是可以量化的。欧洲老年学会主席戴尔指出,这一标准包括:减少由衰老带来的疾病,使急、慢性病得到治疗和康复,尽量减少长期患病和需要人长期护理的时间,延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增加老年人独立的时间,减少老年人受歧视的时间等。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提高得很快,但生命质量不够高。一是老年期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二是进入老年期后,存活时间短,或者说,老年人的更替较快;三是进入老年后的17年左右余寿中,预期的健康寿命只占1/3左右。
人类老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健康转变”来适应;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
这里所指的“健康转变”,实际上是指“第一次健康转变”和“第二次健康转变”。前者旨在使死亡率下降,这可以通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改变不卫生习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对儿童推行计划免疫,消毒杀虫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来保证。
而“第二次健康转变”,则指解决已存活到老年的庞大人口,如何延缓衰老的保健问题。此外,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把健康涵义的外延延伸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要从个体和群体增龄的过程中,认识老年人群健康状况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发展趋势。老年期的健康状况,其实是婴幼儿、青少年和成人后各阶段所有制约健康的因素,最综合、最集中和最终的表现。要历史地、全面地认识老年人的健康,它与所有人的福利都联系着。
健康老龄化是人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和对策,它是建筑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由于人口老龄化正在或者已经成为现实,大量的老年人口向科学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就自觉、不自觉地促进了老化生理学、老化心理学、老年医学与社会老年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健康老龄化是同每个老年人、同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的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民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全社会的责任
由于老龄化是一个过程,要实现健康老龄化就必须从青、中年开始,就应重视老年性疾病发病前期的病因预防。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级预防”。
对已进入老年的人群,要及时做好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这就是所谓“二级预防”。
对已患病的老年人,为了防致残、防恶化,尽快促进康复,必须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健康老龄化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是全民健康状况的最终和最集中体现,也是最客观的检验尺度。今天老年人的健康,是其中青年时期健康的积累。今天中青年乃至青少年、儿童的健康也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健康的未来。
因此,必须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老龄化。而且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支持老龄人口的健康化。
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
贯彻“预防为主”,是全球疾病控制的战略思想。
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对病因明确疾病的预防,应是最重要的,因为绝大多数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那么,减少和改正这种生活方式,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好办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提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由于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科学家就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健康状况=函数(环境+医疗保健+个人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
公式中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医疗保健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和自我保健等;个人生物学因素包括机体生理、遗传因素等;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活动、睡眠、娱乐、社交及有无不良嗜好行为(如吸烟、酗酒、性乱、药物依赖等)。
从上述公式的内容看,有些因素是个人不可控制的(如环境因素、个人生物学因素等) ;而个人的生活方式,则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这一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好坏起到关键的作用。
健康在你手中
老龄化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命题。
西方国家的老龄化进程始于上世纪中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而我国在可观的人口红利下,奏响了一曲曲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凯歌。廉价劳动力是支撑快速发展的基石,而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人口红利在逐步缩小,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变弱,中国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一个特例,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对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中国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张铁梅女士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都高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到2010年底,中国65岁老人1.18亿,比例达到8.87%,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的趋势和老龄人口的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据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一亿人,占世界8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如何处理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在成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要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被架空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家里有儿子,老了才有保障。
是的,这种思想在二三十年前还是人们心中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近些年来,却发生动摇。
某地,某位老人几天没有出门,最后是邻居破门而入,才发现老人尸体已经僵硬,而远在他乡的儿女无一知晓。已经不记得这是什么日寸候的新闻,只是到现在依然心有余悸。在我国,空巢老人的数目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比之空巢家庭更让世人担忧的是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是指家里只有一个儿子或女儿,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孩子去世,家里只有两位老人的家庭。
当然,老人们可以选择去养老院养老,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里,养老院并不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而是一个老人不愿意去,子女不愿意送老人去的地方,
中国人的养老依然长路漫漫。
管窥国外老年人居住建筑
如果说中国刚刚走进人口老龄化的路口,那么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路边的阴凉处歇息了。如果我们虚心,快走几步,可以傍着阴凉,学些经验。
国外最普遍的养老方式是建造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这种老年住宅初创于上世纪70年代北欧,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盛行,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日本都有不少的老年住宅。国外的情况阐明,老年人住宅可以看作是一些社会老龄化的先进的国家,在某种特定状况下的老年人的居住形态。
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制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分类尺度:
a类:非老年专用或用作富有活力的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他们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可独立生活在本身的寓所中。
b类:可供富有活力,生活根基自理,仅需要某种水平监护和少许辅佐的健康老人居住的住宅。
c类:专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人建造的住所,附有辅佐老人根基独立生活的设施,提供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的处事和公用设施。
d类:专为体力衰弱而智力健全的老人建造的住所。入住者不需要医院护理,但可能偶尔需要小我私家生活的辅佐和顾问,提供监护和膳食供给。
e类:专为体力尚健而智力衰退的老年人所建的住所。入住者可能需要某些小我私家生活的监护和顾问。公用设施同d类,但可按需另增护理人员。
f类:专为体力和智力都衰退,并需要小我私家监护的老人所设。人住者中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因而住所不能是独立的,可为住者提供进餐、助浴、清洁和穿衣等处事。
g类:入住者除同f类外,还有患病、受伤的,暂且或永久的病人,这类建筑中所提供医疗和护理的应是注册医护机构,住房几乎全部应为单床间。
除此之外,各国按照本国的具体国情,相应规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的划分尺度。
美国的老人住宅建筑规模大,设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有着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入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
欧洲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
而最优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该是允许老年人自由且独立的生活,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举例:西班牙桑塔丽塔老年人中心
《人民日报》有文章指出:据统计,西班牙目前65岁以上人口达753万,占全国人口比例近17%。这一比例仅低于日本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这还只是2009年西班牙老龄化的数据。现在的情况不得而知。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在老年居住建筑上的成果和创新。
桑塔丽塔老年人中心位于西班牙巴利阿里省,设计单位是有名的Manuel Ocana建筑事务所,原名称为Santa Rita Geriatric Center,成本约为5,200,000欧元,建筑面积包括5990平米的建筑和6200平米的花园。
设计师认为老年人中心应该是一处居住、参观的理想场所,这里应拥有独特的氛围,供住户安享晚年。而且,老年人中心不应该建的像一座医院。
建筑师设计的这个桑塔丽塔老年人中心,只有一层,内部所有房间都有直路通向花园,即使有“走廊”,也是通向公共空间的直路。建筑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心整体的可达性,自主性,住户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尊重住户的个人隐私。
在居住区与多边形边界之间是一处开放性的、相互连接的、平坦流动的空间,可以容纳各种活动。要了解整栋建筑,就意味着要穿越一个无门无走廊的空间。那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内部的一些活动可以振奋住户的感觉,减轻一般老年人中心给人带来的迷惑、空间乏味的感觉。
建筑师通过按地块地形走向设计围墙的内表面,使得人造双层蜂窝状聚碳酸酯制围墙也具有此种效果。建筑北立面使用蓝色和带绿色的塑料,强化了冷光效果;而南立面和西立面由于使用黄色塑料,给人一种温暖的氛围。
建筑屋顶是一块的钢筋混凝土板,显示了建筑的整体走向,建筑师使用三组颜色限定除了三处区域,其中还包括的休息室。而不断变化的氛围,以及灯光不同密度和强度的变化,使住户决定“选择哪条路”,“在哪里停留”。
【关键词】适老化住宅;适老化设计;养老建筑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其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又是人口大国,加上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极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社会性问题,适老化住宅与养老建筑是养老问题的关键之处。
1 研究背景
2000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78亿之多,占据全国总人口数的13.26%。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9亿,占据总人口数的8.87%。全国老龄委推测:预计到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6%,到2050年老龄人口数约占总人口数的29%。我国老龄化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具体表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却比发达国家要快;养老资金短缺,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得不到充足的保障;老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十分严重,城市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0%;对于丧偶老人、罹患疾病的老人没有专业完善的社会服务。以上种种问题都急需解决,怎样的住宅能适应老龄化社会并满足老年人需求已经成为了我国养老建设的重点难题。
2 适合我国的养老模式
鉴于我国迅速老龄化的大背景,国家提出了“9073”的养老模式,也就是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靠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机构养老是补充,国家希望通过此种模式建立出制度完善、规模舒适、服务优良、监管到位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1 居家养老模式的主流性
受中国传统观念“养儿防老”的影响,多数人都认为父母与子女在一起生活是理所应当的。当父母年老时,有儿孙在身旁尽孝,享受到最普通的天伦之乐是老人晚年幸福的重要体现。
2.2 机构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我国新成长的一代不得不面对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趋于小型化的家庭规模导致一对夫妻面临四位老人的养老问题。小型家庭无法全面照顾老人的生活,因此只能依靠机构养老模式。但是机构养老的实际情况却是服从机构统一管理,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与老朋友相互交流的机会,缺少多样化的活动场地,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2.3 社区养老模式的潜质性与约束性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深,养老问题逐渐被产业化,发达地区已经普遍开始建设专业的养老社区,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统一解决。但是在经济发达欠佳的地区,各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因此社区养老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纵观以上几种养老模式,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未来养老模式的主流必然为居家型养老,即未来社会上大部分老年人依然需要依靠家庭养老。而眼下普通家庭住宅的设计并未充分考虑老年化需求,住宅设计规范中也未提出适老化要求。因此,对适老化住宅及养老建筑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显得尤为紧迫。
3 适老化住宅与养老建筑的研发策略
3.1 卧室方面
3.1.1 老年人需求
在养老建筑中,卧室往往是老年人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对于老年人的睡眠功能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卧室更是成为其主要生活场所。除了睡觉与休息之外,老人在卧室中看电视、闲聊等活动也十分多。因此,老年人卧室需要更高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对物理环境要求较高。
3.1.2 设计要求
在笔者调研访谈中发现,噪声是影响老年人卧室活动的主要原因。一般的街道噪声及家庭噪声会对老年人睡眠造成较大影响,其主要是街道上的交通噪声。调研发现,许多小区住宅都集中在城市交通繁忙区域,因此人口十分密集。许多老年人房间正好面对街道却缺乏良好的隔音效果,因此需要加强老年人卧室的隔音措施。此外,老年人卧室的通风、采光、温度等条件也十分重要,即使许多老年人卧室已经安装空调,但是老年人更喜爱自然通风,以获取新鲜空气。
3.2 卫生间方面
3.2.1 老年人需求
卫生间是老年人保持身体清洁、解决生理问题的重要场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卫生间的使用频率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一个好的卫生环境对老人而言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广州某地区许多老年人住宅的卫生间面积过小,设备也较为落后,老人的特殊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并且卫生间在使用过后,地面湿滑,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外事故的高发区,因此卫生间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3.2.2 设计要求
首先要保证卫生间的良好采光与通风环境两个必要条件,不仅能减少病菌的滋生,还能降低空间小的压抑感。在高温洗浴过程中,通风排气不足容易引起脑供氧不足等现象发生,造成老年人昏迷或溺水等重要事故。其次,要安装老年人坐式马桶、坐式淋浴、卫生间扶手等设备,并且要将卫生间洗浴处安装防滑垫,避免地面湿滑造成安全问题。
3.3 厨房方面
3.3.1 老年人需求
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社会活动较少,家务活成为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主要内容。年轻人需要忙于工作,厨房成为了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并且集中使用时间较长,而老年人身体机能在逐渐衰退,难以长时间站立,因此厨房需要具有适应老年人特点的可操作性,为老年人生活自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3.3.2 设计要求
许多小区套型中的厨房都处于整个房间中通风采光较差地区,并且厨房多与卫生间相邻,依靠间接采光。老年人视力衰退,在厨房中需要较为仔细的操作行为,因此对光环境要求较高。而且厨房的基本空间大小决定着其舒适性,空间过小的厨房在布局上难以满足老年人实际操作的需要。此外,厨房地面也是容易湿滑的地方,地面在设计时所用材料也需要保证其防滑程度。
3.4 阳台方面
3.4.1 老年人需求
阳台能够使居住者接受光照、呼吸新鲜空气,也是居住者进行锻炼、晾晒衣物的场所。因此成为老年人白天居家的重要活动场所。阳台的安全性能、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在设计时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