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教育笔记

家庭教育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6 17:19: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庭教育笔记

篇(1)

该校大部分学生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以2015年为例,全校学生738人,其中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639位,占全校学生的86.5%。经过调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城关其他小学家长来说普遍偏低,在家教方式上存在简单、粗暴的错误倾向。大多数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严重缺乏家庭教育理念。基于这一背景,学校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号召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逐步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做好宣传发动,营造优良阅读环境

读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阅读进行研究,认为对刚步入书海的未知者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宣传和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并教给他们一定的读书方法。有了合适的阅读内容,加以科学的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轻松地在书海中遨游,更好地获取知识。

1.寄送亲子共读倡议书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亲子读书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学校给家长寄送了《亲子共读倡议书》,旨在呼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亲子共读倡议书从环境、时间、方法上给予家长全面指导,主要内容包括为孩子建立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设置一个家庭图书架,并适时添置一定数量的好书;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父母和孩子相互监督读书情况,并用亲子阅读记录本记录下来,使老师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位学生家庭的亲子共读情况。

2.推荐精选阅读书目

学校科学选取家长和孩子必读书籍及推荐书目目录。2016学年,学校选定的家长必读书籍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学生的必读书籍为中华经典诗文。学生必读书籍又分为高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高年级学生则读《道德经》以及学校编写的校本课程《古诗古韵考级手册》。并且在学校编撰的《亲子共读》阅读记录本上列出了家长和孩子每周的必读内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列出推荐选读书目,并将之挂在班级QQ群,供其自由选择。

3.倡导自主选择

学校鼓励学生和家长多到书店和图书馆读书,因为书店和图书馆书籍种类多且有具体的分类,孩子很容易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书籍。而且,这些地方的读书氛围浓厚,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熏陶。从而使得亲子共读活动遍布每一个角落,不仅在学校和家里,也可以延伸到社会上。在图书馆选择阅读书目时,我们鼓励孩子要“多元化”。不同类别的书对孩子有不同的教育作用,童话故事类的图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明辨是非,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知识类的图书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启迪孩子的智慧;散文诗歌类的图书可以使孩子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鼓励学生和家长走进图书馆,多样化选择阅读书目,旨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尽可能通过广泛的阅读开阔思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创新亲子共读形式,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亲子共读活动取得成效一定要有家庭的配合。所以家长要坚持做好阅读的榜样,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委员的作用,创新亲子共读方式,激励家长主动参与阅读,全力打造亲子共读氛围。

1.方法指В提升家长素养

第一,聘请专家指导。家长学校不定期地邀请古田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家教专家或本校的讲师、指导师开展亲子共读专题讲座,呼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教给家长阅读方法并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亲子共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开展示范教学。教师开展家长进课堂示范阅读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一些可行的指导策略和孩子互动来完成集体阅读活动。教师把平时对阅读活动的一些想法与指导要求告诉家长。通过教师的示范阅读,家长逐渐掌握了一些亲子共读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中和孩子互动,从而使得亲子共读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2.网络展示,激励家长主动参与

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到亲子共读活动中,学校各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亲子共读QQ群。活动之初,每天晚上由班级家委会主任安排一位家委会成员和他的孩子通过手机朗读,录音传至QQ群。每个班级的5个家委会成员每天轮流在QQ群里朗读。如今,家长非常乐意在QQ群里和孩子一起朗读,和大家分享阅读时光。许多家长还将自己和孩子在一起阅读的温馨场面拍摄下来,上传QQ群,让大家共同见证、分享、交流。这样,不仅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3.丰富活动,激发孩子阅读乐趣

每逢节假日,家委会都会策划丰富且有意义的亲子活动,组织家长们带领孩子走出家庭参观,促进亲子共读更加贴近生活。比如:三八妇女节时,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自然中学会感恩;国庆节时,带领孩子们拜访光荣院老革命先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班级开展亲子共读成果展示会、亲子朗诵会擂台赛、亲子手抄报比赛、亲子日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和父母提供共同展示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认识到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同时也激发了家长对亲子共读活动的兴趣。

三、注重反馈交流,提高亲子共读质量

为使亲子共读活动向深度发展,学校除推荐书籍、传授读书方法外,还增加了反馈交流指导,来提高亲子共读的质量。

1.家庭亲子监督

为了保证亲子共读的有效实施,学校还建立了亲子监督机制编撰并印发了《亲子共读》记录本,要求家长和孩子每天要一起阅读并填写“亲子共读记录表”。左边表格填写孩子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统计),由家长监督签字,右边表格填写家长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统计),由孩子监督签字。学生和家长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在亲子共读本上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收获,或者记下读书笔记。这种亲子相互监督的阅读方式有效促进了亲子共读的落实。

2.家长读书交流

家长学校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家长读书交流会。通过这个平台,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心得。交流内容主要包括亲子共读的收获,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快乐感受,自己的读书成长过程以及怎样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讲述“亲子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等。

3.教师批阅反馈

虽然亲子共读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和家长,但是教师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师时常利用语文课把亲子共读的阅读理念传达给学生,利用班队会总结每周亲子共读笔记的记录情况,利用QQ群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及家长,利用课余时间批阅亲子共读笔记,利用阅读课参观写得规范的亲子共读笔记,利用家长会赏读精妙的读书笔记。通过教师的努力,家长对亲子共读更加重视了。

4.书香家庭评选

每个家庭只要坚持一学期能认真完成亲子共读记录本里面的任务,有阅读,有记录,检查孩子能背下本学期的必读经典内容,就能被评为班级“书香家庭”。

提高家长学校办学实效性,需要家长们深度参与学习。本校借助亲子共读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家长坚持阅读家庭教育书籍,让孩子坚持诵读中华经典和推荐书目。通过亲子共读活动,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科学的家教方法。亲子共读也提高了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留守儿童和寄宿在托管机构的孩子,由于没有家长的陪伴,现阶段暂时无法进行亲子共读,下一阶段,我校将针对此类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探索。

篇(2)

关键词:问题学生 成因分析 转化策略

一、“问题学生”的定义

我们通常把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或在日常学习和中不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逆反心理较强、意志薄弱、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控能力极低、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反复重犯错误的这类学生,视为“问题学生”这些被视为“问题学生”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现就这方面问题作如下探讨。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问题学生”不是与生具有,出现的原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许多研究者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问题的形成主要和以下方面因素有关:

1.家庭因素,“问题学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根源主要在家庭,家庭教育的偏跛和家庭残缺以及特殊家庭的形成,是问题的根源之一。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有无不良习惯、隔代培养等都是学生问题产生的不利因素。赵克林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方法以及行为的影响,是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本问题”。

2.学校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制度上存在着很多缺陷,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首先,由于义务教育的推行,许多学生更多地知道自己的权利,,学校在惩戒学生方面有了一定的局限,对学生的威慑力一再降温,缺乏了必要惩戒的说服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会显得苍白无力。

3.社会因素,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生活环境,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起决定作用。比如,追星求酷的娱乐世界,使学生不注重追求内在修养,只注重外在表现。网络上的种种不良信息、虚拟游戏、在社会上的所谓江湖哥们义气、帮派意识、暴力解决问题等不良东西渗入学生脑中。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1.施以真爱,了解宽容

只要我们对他们的情感是真挚和积极的,就会给他们增添信心,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尤其是“问题学生”往往都会对自己身边存在的人不信任和排斥,在行为上拒绝与身边的人合作,这时如果站在他们的立场,认真聆听那他们的心声,宽容他们的缺点,给以尊重和信赖,让他们从心底接纳我们,愿和我们做朋友,这样教育转化成功就有了可能。

2.家庭、学校和社会育理念,明确各自责任

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更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支持的教育体系,是当今大教育的共同任务和历史使命,育理念,各自履行职责,共同实现教育目标,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做到:(1)家庭方面,因为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成长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育孩子的观念,要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通过学校家长会、家长联系制度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力争做到家校教育优势互补。(2)学校方面,在学生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所以,学校必须随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建立起长效的家校教育联系机制,最大限度上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减轻学校教育的难度,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向,及时调整和改变学校的教育策略,强化教育效果。(3)社会方面,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和目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社会是个大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课堂辅导“问题学生”

首先,要在课前对问题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你像问题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而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其次,在课堂上对问题孩子进行悉心关注。课堂纪律管理,教师责无旁贷,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课堂纪律,老师要积极地介入管理,机智地干预,用引导、说服、调节的方法进行正面教育。课堂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问题学生的管理,管理好了问题学生,让问题学生不再是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就会顺风顺水,取得师生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课堂纪律的管理,一般说来要多种方法并用,让学生猜不着你要用什么办法来处理违规行为。课堂管理常用的方法:1.预防。在问题孩子问题行为还没出现之前,有针对性地提示、指导、鼓励,增强问题孩子自我调控的心理准备。2.提醒。对问题学生不过多的关注,只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学习,应该做好笔记。比如,上课时有孩子玩手机,老师可以提醒学生:“笔记要做到本子,不能做到手机上哟。”玩手机的学生自然就会收好手机,做好笔记。3.暗示。老师发现有学生不守纪律时,可以边讲课边走到他旁边,或使眼色,或轻轻敲他桌子,或故意提高声调,或悄悄指一下课本,或停顿下,引导问题孩子的注意,让他明白老师在注意他。4.幽默。老师在针对某一违纪行为,用适当的幽默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快乐接受教育。

最后,要在课后对问题孩子进行鼓励性评价。问题学生恨老师,是因为老师经常性的责备他,批评他,甚至惩戒他。问题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好了,就是优秀孩子,就要给予表扬、鼓励。话语要亲切自然,要有关爱喜悦之情。

总之,学生的问题形成虽然复杂,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共同引导,“问题学生”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李燕青.“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5.

篇(3)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行为;类型;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28-02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复杂,各种矛盾凸显,在这一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在传统、现代及后现代的冲突中遭到削弱,甚至淡化。而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又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这使许多人对价值标准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状态,价值观呈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学校里盛行,而且,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社会地位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都对大学生造成了冲击。面对这些冲击,部分大学生认知心理失衡,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知识贬值,读书无用”的亚文化思潮,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不仅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时代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电子产品等技术为支持的信息社会,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并成为引导这些信息消费的急先锋,诸多不良信息在网络中的迅速传播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刺激,导致一些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从而产生厌学行为。

本文中的“学习”是指大学生对书本知识、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的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和消极的学习行为倾向。大学生厌学的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想上表现为理想与信念的淡漠、丧失,缺乏人生追求与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闲散懒惰,不遵守学习纪律,经常以游戏玩乐等来消磨时间。

一、顺应心理型厌学

1.顺应心理型厌学的界定

这类大学生是校园的“无忧族”,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好,社会关系广,将来就业不成问题,读大学的目的是混一张大学文凭。思想上,无生存感和危机感,并且具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学习方面松松垮垮,上课随心所欲,作业马马虎虎,考试靠抄或者干脆补考,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属品;生活上讲究名牌,追求时尚,注重排场,吃喝玩乐才是主业。

个案一:某男生,其父亲是某局副局长,具有较广的社会关系,该男生说:“我的工作有人为我找,根本就不需要我做什么,而且我进的单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待遇好的单位,最差也是回家当个中学教师,找工作对我来说太容易了。”

个案二:某女生,所学专业是小学教育,该女生说:“我要求不高,回家当个小学教师,每个月千把块就行了,我家有个亲戚是校长,找他帮忙进一些公立学校应该没有问题。”

2.原因:家庭教育失衡

从上面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可以满足他们的经济和就业需求,并且家庭对他们行为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学习动机机械化,成就动机欠缺,而这两项动机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导致这类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是指施教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进行的影响,不同施教者的意识倾向、思想观念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因此,家长对现有家庭环境的认知以及家庭氛围的营造对子女有着直接影响。此外,家庭教育具有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特点。顺应心理型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失衡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1)过分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个人知觉偏差。我们知道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感知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环境,来自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个人知觉是个人对他人行为表现、言论思想的感知,进而认识到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个人知觉依赖两个因素:一是受他人外部表现的影响,包括一个人的言谈、行为、举止;二是知觉者个人已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念的影响。

这类大学生言语中涉及到父母的部分很多,他们有着非常深的家庭优越感,父母对他们需求是有求必应,对他们的要求非常单一,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出现偏差,使他们形成了凡事都依靠父母,凡事都以父母的标准行动的习惯,导致独立意识缺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由于远离家庭,缺少约束,进而随心所欲,加上以后有父母铺路更容易厌学,放弃学习。

(2)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源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弱化,成就动机的弱化源于早期的教育,有时甚至是伴随孩子整个学习过程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求他们考上大学,有个文凭,凭父母的社会关系和财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出现偏差,家长没有将正确的学习观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孩子,不重视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孩子在考上大学之后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

此类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失衡导致低目标,父母要求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又没有形成,加上个人知觉偏差,进而学习标准降低,低标准就会低动力,最终导致了学习动机弱化,进而产生厌学行为。

二、逃避型厌学

1.逃避型厌学界定

篇(5)

一、建立指导队伍,担当教育责任

“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的一句名言。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为了建立一支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队伍,我们组织学习和培训,充分调动班主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力量,使他们成为培训家长的主力军。

二、探索指导方法,更新家教观念

我们的班主任、教师积极发挥了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他们掌握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对家长能做到主动、热情、关心。他们注重家庭教育指导方式的多样化,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他们想家长所想,给家长所需,因而更增进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1.家访个别指导。寒暑假、节假日和双休日,每位班主任行走在乡间小道、村居街道,开展了“走进家庭,关爱学生”的温馨家访活动。一次次家访,家长和教师心贴心、面对面的促膝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灵沟通。家访使班主任切身感受到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学生成长环境,更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和家长的理解,进而让家庭教育指导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教师写给家长的信。以书信方式对家长予以个别指导,是家长很喜欢的一种指导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全体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师时常动笔写信给家长,给予家长家庭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养成的精心指导。家长们也纷纷留言给老师,只字片语的留言,促进了教师、家长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师体验到工作的无穷快乐,让他们更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3.亲子辅导活动。读书学习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应该带头示范,和孩子一起读书,让书香飘进每个家庭,父母和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如何指导家庭养成良好的亲子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呢?对此,我们举行了亲子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家长、孩子根据家庭及家庭成员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亲子学习计划》,探讨、交流培养亲子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方法,让家庭体验亲子学习的乐趣。

三、实践家校合作,拨动家长心弦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努力达成家校携手共育幼苗的合作理念,以学校指导家庭,以家长带动家长,以家庭促进家庭,达成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统一战线”。我们积极实践创设符合我校家庭背景、水平的活动,努力使家长成为既懂科学又讲方法的家庭教育指导群体。

1.家校互动,激发家长学习热情

学期伊始,学校总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列家长学校征询单供家长选择,再根据家长相对比较关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或问题作为家长学校辅导主题,体现“从家庭中来,到家庭中去”的原则。

(1)授课的内容。不同年段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方法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家庭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增加,很多家长悄然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指导方式的转变。我们积极构建新的家庭教育模式,从家长需求出发,设计了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授课内容,激发家长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他们参与“家校对话”的热情。

(2)授课的形式。讲座辅导、发放宣传知识、给家长赠送《做孩子的领路人――好父母的七项修炼》等书籍、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周、家校联系小报《桥》……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使所有的家长都得到我们给予的帮助。家长学会了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使亲子之间达成无障碍的沟通。

实践活动之二:开放交流,体验成长。

“打开校门,走进校园;坐进课堂,亲身实践”,这是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宗旨。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长学校的活动方式。家长能够在开放日等活动中,比较全面、客观地通过观察、交流、互动等方式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

2.家校合作,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一个富有情感、和谐的家庭允许孩子阐述见解,允许孩子与家长平等地对待问题。和谐是家庭每个成员互爱的表现,由于互爱的相互影响与感动,使孩子学会了爱。在这互爱的行动中,孩子才能认同父母、向父母亲学习,从而引发爱的情操。我校开展家校互动系列活动,帮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创设了幸福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

篇(6)

一、结合生活实际,全面灵活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联系实际生活,深化思想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学习理论和实际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在重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认识。要强调的是,这种实践活动应尽量是学生生活中常有的或力所能及的,即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愉快地成长,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立志报效祖国》的教学中,学生从钱学森当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行为和动机中,认识到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我适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爱国精神的表现?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逐步从熟悉的实际生活事例中获得了较深刻的爱国主义认识,即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此时,我再联系实际:每次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我播放国歌,模拟了一次升旗仪式,学生都表现极好。在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中,我都细心观察,发现以前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基本没有了。

2.注重行为实践,促进主体内化

学生思想品德主体内化的过程,是建立在外部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当这种影响成为学生活动的对象时,才会被纳入主观反映的领域中,从而引起内部思想和心理的矛盾运动。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创设出社会实践活动与交往的情境,则能通过模拟活动与交往使学生形成较稳定的思想认识,掌握一定的规范和准则。

例如,在《助人为乐献爱心》教学的导行环节中,教师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我县某小学一名儿童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的手术费,团县委号召大家开展献爱心活动,愿意捐献钱物的学生到组长处登记。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后,都踊跃报名参加,场面十分感人。由此可见,学生已由道德认识上升为道德行为,也证明了这种教育的方法是成功的。

3.利用集体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就学生的角度而言,集体一般指所在的学校、班级、团队、学生会、各类小组等。人的集体意识是强烈的,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争光的心理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中表现得比较充分。同时,集体还为青少年的智慧、才能、兴趣爱好和个性发挥与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条件。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培养、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集体意识,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道德行为的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互相交流。

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最有号召力、说服力,是无声的命令。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处处、事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例如,我平时注意积攒一部分零钱,经常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添置一些钢笔、墨水、笔记本之类的学习用品,并且经常在思想品德课上反复向学生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我们班里,每学期都会涌现出许多助人为乐的“小雷锋”。再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差生补课,平时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也都勤勤恳恳,在学生中反响很好,因而大部分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很大影响,学习上也能做到扎扎实实。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1.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意大利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教育放在首位。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亲戚邻里要友好相处,关心老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做出榜样。另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2.积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积极治理社会上不健康的文化娱乐环境,加大社会不良因素的治理与监管,加强对网吧的日常监管;还要发动社会多方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篇(7)

关键词:家长会纽带完善

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为此,就要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家长会则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一次好的家长会能使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化与完善。所以,班主任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主题,明确目标

召开家长会一定要确立一个目标:即把家长会开成情况通报会、分析问题会、加油鼓劲会、沟通交流会。一个总的目标就是通过召开家长会,要让家长感到把孩子交到你这样的班级里是放心的。

二、了解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

我们知道,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影响至关重要。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在决定对学生如何进行教育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通过学生渠道和家访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家长会更是了解情况的良好时机。

通过家长会,教师要了解如下情况:

1.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

2.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

3.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

4.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

了解的方式可以用问卷调查,也可以在谈话中完成。教师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可以为制订教育措施提供详细的依据,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相互交流学生表现情况

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样,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里的某些情况。因此,相互交流学生情况是家长会的重要内容。不过,班主任作为掌握主动权的会议主持者,应该慎重地进行这种交流。为了节省时间,要注意引导家长尽量讲一些教师想知道的情况,内容要集中;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认真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内容反馈给家长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

1.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

2.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家长交流时,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学困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而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3.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4.家长、教师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以教育自居。教师不能傲视家长,也不必自轻自贱。应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用商量的口吻,不可盛气凌人,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孩子甚至连带一起训斥,陷入恶性循环:家长训孩子,孩子恨老师,老师再训孩子,导致有的家长心理上很难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四、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是教师的助手,家庭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可以大大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做这项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有效地利用好家长学校。班主任在对学生家长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详细设计出辅导家长的工作内容(有简案)。

2.注意典型引路。安排3~5位优秀学生家长的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发言是家教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它家长学习仿效,因此,班主任可以帮助这些家长总结经验(会后及时上交政教处)。

3.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理解孩子,这是优秀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会给家长的心灵以极大的触动,自觉改正一些不恰当的家教方式。

五、做好会后的工作是家长会成功的保证

家长会不能开完就了事,而应该及时收集家长开完会之后反馈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与家长沟通、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1.收集“家长意见单”“学习心得”或者针对某些现象而设计让家长答的问卷资料,并进行归类推理,装订成册。

2.对反馈回来的信息采取整改措施:涉及到学校的意见及时向学校反映;涉及到班级和老师方面的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采纳;对有关赞扬肯定老师的话,则应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对家长提出学生哪些方面需要改正的,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