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17:19: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地理教学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地理教学 学习动机 兴趣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虽然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没有减轻。
一、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缺乏对本科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甚至一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参加中考,它与我无关。”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当然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对学生今后的作用也是颇具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此进行生动的讲解强调,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应把握好切入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比较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地理教材表面内容浅,知识点少,但并不代表难度低、地理好教,它需要教师把更多的知识外延补充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挖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初中地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内容单调,知识的趣味性不够,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会乏味。就此,教师教学中或借助参考书和工具书,或借助现代化的电影和幻灯片,或借助照片、图片等等,从而丰富课程资源。
三、教学中要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1.教育要“回归生活”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寓于经验之内,与生活过程同一的,经验在学到的知识与人生历程真正联系起来。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经验和观点。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即是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融合。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这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课外活动。
例1:我们在上天气一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气候分布的基本情况(如一个城市同一天为什么东边下雨,而西边却阳光朗照),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去查找资料得出答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例2: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条徒步环城的一条路线,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和使用地图,等等。如此教学中,一些地理常识,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不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地理意识得以树立,而且对以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等也终身受益。
2.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图启发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法律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国内形成了更加开放与规范的社会氛围与气氛,和谐与安定的生活方式促使当代国人个人需求内容及其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我国企业实现了更高、更快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与氛围的影响下,极大的提升了当代国内居民的个人素质与思维层次,不断促使他们改变着对有关精神文化、道德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追求。教育是社会各界一直讨论的热点问题,其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不仅能够促使一个个人素质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升、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通过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实现一个人精神层次的提高、道德文化素质的提升,从而将更加有益于一个社会中良好氛围与环境的形成,使国家政府的职能与目标更容易实现、使社会企业的发展更加有序、人当代我国居民的个人财富稳步增长。因此,可以发现,教育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初中地理教育对初中教育的重要作用
初中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与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部。其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决定了初中教育必须被我国教育界及相关政府部门提升日程,给予高度重视。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人生阶段,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们拥有更加灵活的思维,拥有更加易于接受思想的头脑。这就决定了在这一时期必须对其进行适当与科学的教育,从而促使其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应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价值取向,使其在今后的继续学习、工作成长当中受益终身。初中地理是当代我国初中院校当中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其贯穿于初中三年的整个学习阶段。这门课程隶属于自然科学学科领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掌握科学知识、实现理性认识事物思维、了解自然现象原理等方面。因此,可以发现,初中地理是初中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对处于青少年的初中生而言,其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岁月,也没有行走过世界,这也就决定了其不会对某些将要发生,或者是不可能发生事物(理想层次)进行充分的认识与切身的体会。如果不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当这些事物发生,或者是被某些群体说教时,将会直观烙印在初中生的思维当中,并相伴终身。那么,只有重视初中地理教育,不断完善初中地理教育学科体系,使学生对书本及课外知识进行充分的理念与正确的审视将十分的必要。
3信息环境对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影响
3.1信息环境对初中教育的影响
21世纪的到来与发展使当今世界面临了一个又一个的变革,其根本原因来自于生产力的进步。市场开放化程度的提升、世界化经济的发展,都是21世纪标志性的产物。而21世纪最为关键的与最具革命性的变革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其管理水平提升与业务领域的拓展。对当代我国居民的生活同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了当代我国居民生活习惯、方式与个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信息化的环境也对当代我国教育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①积极影响。信息环境给予了当代我国教育界不断开发新型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契机,并且利用信息环境能够极大的提升当前课堂授课内容的含量,并且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是课下提升自身的素质等方面;②消极影响。信息环境不仅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加之相关管理规范与制度的不完善,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互联网管制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信息更加易于被青少年所获取,从而根植于其思维的深处,对今后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不良的影响。
3.2信息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基于上文所提到的网络环境给我国教育界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为了不断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一方面需要克服现有网络环境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利用网络环境给当代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充分把握时代契机,提升当代教育的整体质量。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其也应当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变革,其在变革过程当中应当坚持以下几点原则:①坚持开放性。互联网技术对人们提出了开放性思维的要求,为了适应环境就必须在当前我国地理教学当中融入开放性的思维;②坚持灵活性。互联网要求人们具有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人们能够接受大量、不同领域信息的冲击;③开发引导机制。网络环境给地理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授课内容,从而教师应当转变其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发引导学生自学的有效机制。
4基于信息环境,对当代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
在以上的研究当中,作者给出了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坚持上述方向,加速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作者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强化初中院校基础多媒体设施的建设。地理教学是属于自然学科体系当中的,其需要进行大量的图片展示、内容讲解,以便于同学们了解那些很难发生,但是却具有巨大威力,或者是处于人类不可企及方位的地理特征等。而这些内容及知识却是能够通过多媒体设施进行展示的;第二,调整当前授课的中心。对于信息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学生应当成为课堂主角,课程讲解的重心、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课堂节奏的安排都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锻炼其判断能力以便适应错综复杂网络环境中的隐藏障碍。为此,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应当针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努力,来更好的适应网络化对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要求。
5结论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现状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作为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科学正不断发挥着它的价值。但迄今为止,由于人们长期轻视地理学科,加之地理界对地理学科宣传呼吁力度的欠缺,地理教育价值被正确认识的良好环境还未真正形成。
由于绝大部分初中升高中不考地理,使初中地理教学形同虚设,学生一入高中才发现自己对地理知之甚少,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不少麻烦。学生地理基础太差,若不补充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就造成高中地理教学时间紧张,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也难,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满堂问”,甚至表演做秀,并且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广度、深度和价值,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公开课与常态教学差距很大。
《地理教育国际》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针对上述地理教育困境,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际,笔者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提高地理在基础学科中的地位
地理教育有许多促进中学教育的因素。如地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地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等等。
要把地理教育和中学教育相结合,提高地理教育和其他教育的相关性,显现地理教育的作用,引起学校对地理教育的重视。
1.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国外地理课程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这同我国有着显著的差别。具体而言,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了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要点粗化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束缚。比如,讲到陆地环境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岩石标本,让学生加强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认识各种岩石和地质构造。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基本技能。
2.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适合于科学教育的方式,这已经被国内外普遍接受并积极提倡。国外的地理课程标准已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载体,而是包含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指导的内涵。除了在课程标准中直接提出对探究式地理教学方法的要求外,还要安排学生探究式学习活动创造条件。
3.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遥感技术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用,使得地理信息的呈现更为丰富与活泼。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透过多元的方式来了解一个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过程,应最大限度地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地理学习。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面对我们时代的挑战以及地理教学的那些目标的挑战,教师必须是合格的教师,不仅胜任本专业而且胜任相关的地理学科的教育。”牛文元教授指出:“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唯一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环境的独特学科。”地理学跨文理学科兼容数、理、化、天、生、政、经、文、史、哲、社、美、艺等多门学科。为此,地理教师要博览群书、一专多能。
四、增加地理教学实践环节
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成立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带学生到野外学习和体验地理知识,带学生出去野外考察,了解经济地理和旅游地理的知识等等。增加地理教学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本身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学生稍微放松一下,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改善地理教学资源
目前全国通用的有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不管所选的是哪一个版本的,都应该有一个教材校本化、本土化的过程,把教材与生活挂钩,使教师有条件开展形式丰富、方法多样的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地理。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合海量与地理教学有关的文字、图表、视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增强地理的学科魅力。学校可以组建地理专用室、标本展览室地质科普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改变地理教学与学习方式
【关键词】贫困地区 高一地理教学 方法策略
一、引言
贫困地区高一地理教学,与发达地区高中相比,无论是在教师教、学生学,还是在教学资源方面,都毫无优势可言,这严重制约了高一地理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方法策略,这是搞好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一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贫困地区高一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在地理新课改实施之前,贫困地区教师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教师对教学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导致了教师缺乏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设计备课和授课的意识,对于新课标对高一地理教学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
(二)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由初中生升格为高中生,地理课程内容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增大,而贫困地区高中生学习条件较差,面临着各科的学习压力,常常把地理教学看作“副科”。同时,高一地理教材内容较难,学生对此产生了恐惧心理。这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参与式教学难以实施。
(三)地理教学资源配置不足
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广大贫困地区学校的高一地理教学由于受财政能力的制约,缺乏地理实验室、多媒体信息化教室、图书设备以及各种音像资料。同时,贫困地区的学生缺乏网上搜索、查阅材料等有利条件,对于探究类题目一般都难以按时完成,影响高一地理教学效率。
三、贫困地区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进行教学实践
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也是有效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前提。贫困地区的高一地理教师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其教学观念落后。为了提高高一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与课改相关的教学资料,不断提升有关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共享。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把教学理论运用到高一地理教学中去,积极转变师生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与尝试地理教学模式。
(二)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活动
挖掘乡土地理资源是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一地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学生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理解,而贫困地区缺乏多媒体网络、图书馆等课程资源,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贫困地区学校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本身蕴含着良好的优势。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深入挖掘高一地理课程资源,并根据课程资源内容组织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贫困地区的农业比较发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本地区的重要产区为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为什么能够大面积种植某种农作物,从而探究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时,要注意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重要措施。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贫困地区高一地理教学中,学生懒于动脑、动口,无论教师怎么去鼓励与启发,学生都不愿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因此,为了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教师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加强实用性的教学出发,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高一学生刚刚接触高中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鉴初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演讲、表演、竞赛等方式组织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够做好高一地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实现合理过渡。
(四)积极加大在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积极加大资金投入是顺利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高一地理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导致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地理教学资源配置不足。要想改变贫困地区的实际教学状况,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资金投入的力度;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地理教学资源配置,尤其是一些信息化多媒体器材,要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距离。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研究、开发新课程实验,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平台。最后,不断拓展教师培训渠道,促进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为贫困地区的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地理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提高高一地理教学效率。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教师要在坚持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深入挖掘乡土资源,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使高一地理教学向更宽阔的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菲.构建立体模式,有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J].考试周刊, 2014(66).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程;教学活动;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1;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93-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集合到了一起,具有双重性质。在地理学习中,除了灵活有趣的地理现象,枯燥难懂的人文知识也包含其中,这使得初中地理教学面临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始运用“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在微课程模式下,教学内容得到简化,教学重点难点得到突出,课程时间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这使得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活动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必须针对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微课程的相关概念
微课程是基于现代教学技术,针对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设计视频,在视频中集中讲解重点与难点,通常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微课程的教学意义是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得以实现的。因此,微课程的质量与教学设计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采用微课程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其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即以教师为主体的视频文件和学生。在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以下设计特点予以足够重视:首先,必须对课程主体予以尊重,以初中地理“地形的学习”一课的学习为例,课程对五大地形的透彻讲解与演示提出了要求,并且必须建立在以五大地形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导入及实际案例解说;其次,微课程的时间限制也必须予以尊重,地理微课程的时长最低为5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一期间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注意力的集中十分关键;再次,微课程的完整性也必须予以重视,在结构上微课程主要涉及到的环节有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安排及学生合作探究等。
二、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微课程的意义
1. 微课程对传统地理教学课程内容能起到补充说明作用
在传统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地理知识的立体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教师在传授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抽象问题,不利于不同模块之间的教学活动的链接。以传统教材编排为例,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分别在两个模块中,微课程教学能够实现这两个模块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经典实例的运用,使新的知识得以引入其中,加强了知识内容之间的链接。在微课程模式下,地理教学活动趋于科学化与全面化。
2. 微课程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有着推动作用
微课程模式相对精简,面对不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知识点。并且在远程学习、校园教学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以地球公转引发的作用的学习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对这一知识点理解不足,那么在课下就可以对这一知识点的微课程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如此就可以使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得以掌握。这对于推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3. 微课程模式下地理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更加频繁
不同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视频,在教学表达形式上必然也存在差异。在对微课程视频的观看与设计中,地理教师能够对自身教学活动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并且在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形式上可以学习和借鉴优秀初中地理教学模板,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具体运用
1.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中,地形地势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在微课的运用过程中,应做好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模块化的设计,使学生分析基础地形地势图形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基于地形地势,对气候条件以及人口居住等相关问题展开思考。以初中地理微课程为例,视频对相关地势引发的不同降雨情况进行了展示,学生在传统课文配合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夯实了各个模块的地理知识和基础,有利于他们后续地理课程的学习。
2.突破地理重点与难点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微课的指导,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地球运动的学习中,微课程能够利用三维立体图形,将地球运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如此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微课程模式下,学生思考问题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能够深入学习,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会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由于时间短、内容精简、突出教学重点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然,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注重五化”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重学轻能思潮的双重影响,中学地理教育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只是将地理教学作为一般性课程来对待,导致地理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始终处在低下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对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基本实用技能都不能准确掌握,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成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双提高,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提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五化”。
一、注重地理教学的情感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之一,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学习、学好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教材知识目标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专业和非专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学的侧重点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走进学生中间,进行沟通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自身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使师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欢声笑语的轻松氛围中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地球的面貌”一章中“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时,我通过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看地球时,惊呼:我们生活的地球,应该不叫地球,而应叫“水球”,那么,地球上海陆的分布是怎样的呢?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课本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定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到地理课堂中来,将地理课堂教学的外延进行丰富和扩展,把地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网络、社区、野外等领域。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地理新闻会议,进行地理新闻点评,扮演地理类型角色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互动环节时要把握住“度”,做到能放能收,收放自如。如在进行水资源讲解时,我提出“面对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我们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小声地议论。这时有一个学生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海、渤海的水从海边挖一条运河,使海水流淌到黄土高原、沙漠等缺水干旱地区,以此解决这一问题。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急着进行评判,而是提出“假如你们住在那些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这一问题,促使全班学生积极地讨论,引导他们从经济效益、地理位置等方面谈了看法,激发他们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推动课堂教学向有效深化发展。
三、注重新课教学的情境化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形成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初中地理教学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在教学上往往沿用“讲”和“翻书”这两种单板的教学方法,把本因师生互动的双向活动变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活动,缺少贴近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一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优化课堂教学。基于地理学科研究范围和内容的广阔性,教师仅仅用图片和文字的单板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则可以辅助地理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如采用录像剪辑、动态模拟、图文并用、问题显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节点采用画面展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民族”时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歌曲声中让学生掌握我国有56个民族,领会我国的民族政策。又如讲解“我国地理概况”时,通过播放高原雪域的涓涓细流、金沙江水的波涛汹涌、三峡大坝的旖旎风光等图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运用活动创设参与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活动情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好奇心、自尊心、表现欲强烈这一实际,设计小组竞赛、角色反串、上网查询、社会调查、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过程的地图化
作为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地图是地理学科有关信息的良好载体,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几乎都要借助地图来掌握。对初中生而言,地理学习是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能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地图图例和注记、比例尺的组成,懂得辨别地图方向、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等内容,对学生地图教学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制作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掌握判读方法,把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看作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主要的目标之一,让学生从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五、注重学业评价的能力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 活动设计
目前,我们的现代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系统设计概念,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初中的地理教学,探究性的学习研究目前还不到位,而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形成。因此,我们为了适应地理改革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课堂活动设计进行探讨,力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活动的类型
我们根据义务教育的课堂标准,关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活动的建议共有52个。从这些内容来看,其中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首先,课内活动有表演活动、演唱活动、讨论活动以及游戏活动等等。而课外活动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活动、实地调查活动以及时间活动等等。
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坚持趣味性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他所学到的知识将有更好的效果。地理教学既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又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这就要发挥课堂活动的积极作用了。学生通常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而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这样学生既增加了兴趣,又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2)坚持主导性
初中地理知识提高的关键是把学生作为主导对象。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活动的时候,实质是学生发挥创造思维和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加工、组合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写作潜能。
(3)坚持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被动,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学习的模式、方法、内容都基本一致,没有任何特色,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教学大纲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作出了新的调整。例如,关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活动的建议就提出了52个,这是一种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学习的主人一定要具有自。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发挥自己无限的创造力。
(4)坚持激励性
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地理教学更是如此,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更多发挥创造力的机会。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例如希望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是,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对学生的鼓励上。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正在不断发育和完善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渴望求知、并且具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但是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因此,老师要对这些学生在某方面表现的不足多加鼓励,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怎么样,老师都要用鼓励的言语去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那些地理成绩比较差学生,老师更不能过于指责,要用真诚的语言去感动他们,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更加努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1)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不管是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都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学生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在无时无刻地改变,而有关的地理事物也在不断更新,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更新的地理事物充实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注意收集和整理最新的地理信息,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关注和收集地理事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处理地理问题。
(2)采用案例式教学
地理案例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对案例的探究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主动性。老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使用归纳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在研究和探讨这些教学案例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种角色扮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在站在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见性和准确判断能力。
(3)注重乡土地理教学
对于地理的学习,老师要充分运用到家乡的地理特征,把其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案例,同时,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的机会。地理是一门具有特色的学科,对于家乡地理的面貌和未来的发展,学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意见和看法,实践活动的参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并且要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尝试和踊跃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