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17:19: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层社会治理成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加快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建立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和村(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救助工作机制。二是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程序;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提高低保标准。三是按照新的医疗救助办法,管好用好大病救助资金,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实现低保家庭患者住院在医院直接结算。四是继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争创1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2个省减灾示范社区,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五是加大慈善助学救助,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对高等教育新生就学困难的学生,每年由慈善会和教育基金会共同救助1000人;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救助。六是大力推进暖心工程,建立健全以政府救助为基础、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工作。
(二)积极助推养老事业发展。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推进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服务设施的建设,以PPP模式筹建全市社会福利中心;推动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业;继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落实,力争2015年养老服务补贴率达到50%以上。二是继续推进敬老院提质改造三年行动,完成葛家、大围山、沿溪、高坪、七宝山、澄潭江等6所乡镇敬老院改扩建项目;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3-4所__市级示范敬老院和6所__市级示范敬老院。
(三)进一步开展基层依法自治工作。一是按照《__市推进城乡居民依法自治实施方案》,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指标达标。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发挥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村(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二是开展服务品牌、精品社区创建,选树一批社区服务管理成效显著、群众满意的社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依据上级安排部署,抓好全市第九次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四)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一是按照省市关于“双带双促”活动相关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双带双促”活动,促进双拥工作健康发展。二是着力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知晓率达100%,有意愿的退役士兵自愿参加培训率达100%。二是全面落实好各类优抚政策。按政策做好追烈、评残和新增优抚对象的认定工作;规范抚恤补助发放程序,确保实现各类抚恤补助社会化发放;加强优抚经费管理,建立优抚对象亡故月报制度,杜绝抚恤补助吃空和冒领现象发生。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社会管理体制 创新
海南自1988年建省办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已有20多个年头,在这段关乎发展关键的特区发展历程中,海南秉承“先行先试”的原则,全方位地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率先建立起“小政府大社会”体制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其他省份学习取经的楷模。2010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再一次迎来了社会管理体制转变的良机。
一、“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应对海南现存问题的需要。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内在要求,否则便不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整个社会也出现了众多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出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和谐,出现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和贫穷地区之间、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上的不和谐,而我们的理论研究、应对却没有及时跟上,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的政府职能便与“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画上了等号1,无法区划出哪些事务应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哪些事务应以社会为中心,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各门学科的成长,所谓的社会管理体制,尽管在学界仍有争鸣,但以下基本是可以达成共识的,“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2 “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用以规范和协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与此相对应的内容包括了社团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区管理体制和社会工作体制3;谢庆奎则指出:“社会管理体制就是指社会管理的组织结构、功能作用及其相互关系”4。从这些相关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第一,社会管理实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重大职责,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特色就是政府主导;第二,社会管理的主体应是多元的,虽然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不能、不应,同时也无法替代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作用;第三,社会管理以社会秩序的维系、和谐为根本目标,政府从传统功能中走出来,建立为其它管理主体服务的新模式、新途径这个任务便提上日程。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应有之义
传统社会,政府对社会主要实行威权式和官僚制统治,希望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但实际控制能力有限,基层社会事务更多的是依靠熟人和家族来处理的。工业革命以后,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传统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治理模式解体,给政府提供了全面介入社会事务管理的机会,扮演了“全能政府”的角色。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全能政府”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出现了向社会分权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政府扮演的角色还带有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其重要特征就是是“单位管理”,社会成员都从属于某一个社会单位,政府再通过单位制来实现社会的整合。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单位制逐步解体,“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个体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以“单位人”为特征的政府主导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只行使“管理”职能的政府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对它的改革,缩小其管理权限、增强其服务功能,或者说以政府为主体,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起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网络架构,――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联动的社会结构和整合机制”,5使公民“在政府开放的有限公共事务空间中,积极参与治理,以争得与政府对话的权利,从而推动政府转型并进而推进国家与公民社会边界的重构”。6由此,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创新便呼之欲出。
三、海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着力点
建省之初,海南就被赋予了“全国最优惠的开放政策和改革试验权”,在许多重大改革中开始了“先行先试”,如海南率先进行省级机构改革试验,实行省直管市县体制,进行事权下放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探索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第一个尝试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改革;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农业税;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农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等;这些举措无不为为国家和其他省份的相应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目前海南社会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以致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民间组织发育不良以致公众参与渠道不多不畅、政府部门职责不清以致社会事业和社会自治力量行政化发展等问题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离理想的社会管理体制――“一个完善的能够凝聚各方社会力量的管理主体结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理格局;一套完整的能够规制社会生活领域的制度体系;一批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整合社会关系、协同社会行动的运作机制”还相去甚远。7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将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向以下方向调整,才能摸索出社会管理体制成功新范例:
(一)社会管理科技化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社会事业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首先就是要加强电子政府的建设和政府网络系统建设,这是为社会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加强政府政务公开、促进政府与公众对话协商的有效手段。海南电子政府建设也已进行一段时间,但总给人非常空洞的感觉,政府网站的页面不但实际内容较少,而且总是很长时间都不更新,起不到推行电子政府所应该取到的效果。构建“数字海南”、“电子政务”,并且尽快投入使用,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岛一个大城市”的机制创新才有实现可能。
(二)社会管理分权化 建省伊始,改革、调整原有的海南行政区和自治州两大系统、两套班子,权力分化和下放成为工作重点,海南省政府先后分化出18个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性公司,它们不再行使管理职能;率先在全国构建大部制,使“大人事”、“大交通”、“大国土”等部门拥有更多的自助决策权。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政府逐渐由“全能”走向“有限”,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由市场解决;市场难以解决的通过规范、公正的中介机构自律能够解决的,由中介自律解决;市场、中介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的问题,政府也只是启用事后监督而不是事前监督。
(三)社会管理民主化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注重倾听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增强公共决策的开放性、回应性、协商性,将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务的决定建立在公共选择的基础上,以满足公众各方面的公共需求,争取获得不同社会阶层共同的认可和接纳。如国际旅游岛中长期发展需要教育水平的跟进,需要高素质人口、一流人文环境的软环境,而事实是当前海南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不足65%,高职高专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五分之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数仅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允许外资以独资、合资和合作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这属于政府宏观管理方面,至于允许哪些外资进入、选址在哪里办学、具体的合作方式等,则应该由市场决策、市民听证决策等多种渠道解决。
(四)社会管理市场化 本着“放开一大片,限制一小部分”的原则,政府逐渐向“掌舵”角色过度,“划桨”任务则交给社会服务机构市场化运作,如服务于国家挺近南海和能源战略要求时,明确“西、中、南沙海域管理权”由政府“掌舵”,规划洋浦和海口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也应由政府“掌舵”,而把海南建成立足华南、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等,则可以采取签约外包、特许经营、代用券、混合策略、机构等各种形势去“划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而是也得有法律、行政的手段限制住其中的不良政治企图、不良社会影响等。
(五)社会管理社区化 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定位是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2009年,海南服务业比重为45%,虽比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但比北京、上海分别低12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与香港、佛罗里达、巴黎等世界旅游地区相比差距更大。海南服务业发展要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必须闯出新的路子。借鉴发达国家把社会公共事务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更多地交给社区,将公共组织的决策、资源和任务等实质性控制权转移给社区的这一思路,培养一批社区工作者,积极推进城乡社区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既给服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给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卸掉了一副重担,同时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会来得更高效一些。
(六)社会管理高效化 把海南建成国际购物中心、全国第一个环保特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基地等宏图的实现,无不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继续加强政务公开等工作作风需要继续坚持,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符合省情的科学、合理绩效评估体系,其指导思想应包含:发展与秩序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服务产出与社会满意度兼顾,当前显性政绩与未来发展潜力兼顾,量的指标和质的指标兼顾。要形成各个评估主体功能互补、相互制约的绩效评估体系,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并举,政府自身的评估与党的评估、人大的评估、社会专业机构的评估相结合,弥补政府内部评估的片面性,还要重视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实践证明,绩效评估能促进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
(七)社会管理廉洁化 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外要鼓励发展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积极拓展休闲体育产业,引进帆船、沙排、高尔夫、赛艇等重大国际赛事落户海南甚至会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还要搭建服务于国际旅游岛的融资平台,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完善外汇支付结算环境,如发行面向中外游客的“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卡,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旅游保险,组建旅游投资控股公司,搭建互联共享的海南征信服务平台,对内则应把富民作为根本目标,着力改善民生,国际旅游岛也应成为岛内常住居民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这是实现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政府应维系整个社会公正公平的发展都是个大前提。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在所有利益主体面前应该保持廉洁, 从宏观上来说就是切断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与其自身的利益关系,与民争利,损害多数群众利益的政策不出台,从微观上来说就是少数以“官员角色”自居,官气十足、脱离人民群众的公务员需要转变工作理念。有了利益中立、以民为本的制度空间,才会从根本上使服务型政府的形象为之一新。
参考文献:
1.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资助项目(HNSK11_15)
2.刘瑞,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32页。
3.陈振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概念辨析,“政府社会管理”课题的研究报告之一[J]:东南学术.2005 年第 4 期。
4.俞可平,“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学习时报》,2007(4),23页。
5.谢庆奎,“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 1216页。
6.郑杭生,“总论: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页。
1、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作为行政主体,依法对政府机关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政府职能的内容是变化的,这是由行政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的,政府职能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如果社会形态发生变化,政府职能也要发生变化。即使是同一社会形态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内容也不相同,这就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包括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管理的职权和职责、功能的转变和转化。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正面临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任。党的十六大已明确了政府职能的定位,即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因此,当前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从总体,上说,要从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政府职能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从微观经济管理为主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2、电子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程序改革
程序作为某项活动的逻辑顺序反映了该项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整个活动过程就是由既独立又相联系的基本程序所组成的。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对象,但我国传统的政府管理以自身为中心,以行政手段取代市场,不是以市场及服务对象所需来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服务对象必须围绕政府这个中心转,例如行政审批,一般情况下行政审批指政府职能部门应行政服务对象的请求,根据法定的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审核手续。在实际操作中,作为服务对象的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往往为申请某个项目的立项,要跑十几个部门,盖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公章;而作为理应提供优质服务的审批部门本身,多一道审批程序就需要相应增加机构和人员,由此带来行政效率的低下及机构的臃肿,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为能通过审批项目,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奔走于各个审批部门之间,甚至导致政府公务人员的腐败。
程序问题又涉及到政府结构问题。我国政府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及落后的管理手段的条件下,基本实行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科层体制,较多的层次和较宽的幅度必然应了帕金森定律 。行政程序的改革要求政府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推动政府结构的改革。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科层体制不利于信息的畅通,人为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不利于信息共享,政府职能的交叉、重叠、相似等都可能造成数据冗长、信息失真、成本上涨、资源浪费,影响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因此,政府公共服务的改善必须侧重程序上的改善,公共服务程序要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使政府的公共服务工作模式化、标准化,使公共服务过程成为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性流程,由此才能限制决策者个人的主观随意性,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电子政务恰恰支持了这一改革。
二 信息技术化背景下公共服务传递的特点
1、网络的有效利用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在互联网上设立的与社会公众直接沟通的窗口,是社会获取政府的信息、接受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载体,对电子政务各种应用系统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站式服务的有效载体,政府门户网站的设计应充分体现政府对社会公众所具有的亲和力和服务性,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把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价值充分体现在政府的门户网站中,这是今后国内电子政务发展所应努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化背景下公共服务传递是以电磁介质作为载体,具有信息容量大、体积小、便于移动等特点。一张光盘可以存贮大量的文件信息容量,无需占用多大空间;但是,其、登陆、管理、使用都离不开计算机和存储设备。相比而言,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传递是以纸质作为载体,容量小,体积大,不仅需要大量的文件陈列柜,还必须为传递预留充足的时间和人力、财力。公共服务传递信息化将公众获得信息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效率明显提高。政府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传递所谓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 ”。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不断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政府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在公共服务传递信息化实践中,紧紧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以市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了以电子化行政审批建设和应用为基础,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
2、传递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受限制
与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相比,信息技术化的政府公共服务有别于传统的公共服务,信息化的政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及时有效地对社会和公众不断提供各种在线服务。具体来说,电子政府把曾经只能在真实空间里行使的政府职能,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延伸出去;将原来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处理的公共服务事务,可以在数字化设备和虚拟空间中轻松,甚至自动地进行。由于时间和空间上所占的优势,推行公共服务信息技术化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运用现代信息急速与网络技术,电子政务下的政府部门实现了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信息的沟通消除了空间的限制,传统政府组织中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将向水平的网状结构转变,而这种转变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人工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诸如一系列的项目审批、公司注册、税款征收、医疗保险、考试录用、护照办理、职称评定等事宜,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快捷、安全、有效的方式进行,传统的“直面启动”、“公文旅行”式管理模式将逐渐退出公共管理舞台。
3、社会信息化为政府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环境
社会信息化的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核心技术。目前政府信息化的内涵不再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数字化,而是要建立高效、民主、虚拟的电子政府。它包括一站式电子政务、网上工商、网上税务、网上财政财务结算、网上金融服务等应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完善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另外,政府信息化要达到其预期的成效,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电信基础设施,国家的一些主干网以及互联网应用所必须的设施等都得以完成,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在美国,联邦政府信息网络基本上是在传统公共电信网络上建立的,政府信息化直接利用了社会信息化的成果,节省了大量开支。再如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个人、组织能够方便的上网,无疑为政府信息化正常运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 。
三 信息技术对政府公共服务传递的影响
本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的积极实现政府及政府掌握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为案例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传递的影响。贵港市积极实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府无纸化办公,同时实现政府信息及政府行政过程的公开化。另一方面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政府网站、业务信息系统、政府数据资源库等内容,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促进政府行政流程的全透明。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各项应用,提高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能力和便捷程度。比如,民众在家中就能通过网络方便地查询的信息,查看政府工作内容,了解工作进度,评价政府绩效等。
1、信息技术可以引发政府管理架构和运作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行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节约办公成本,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以“服务”和“透明”为显著标志的政府新型运作方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政务数字化、网络化将引发政府管理架构和运作模式的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的管理架构由集权式、塔层式结构向网络化、扁平化结构过渡,形成顶层与低层、首尾两端挤压中间层的发展态势,促进行政管理传统分权结构和利益结构的改变,有利于打破“官僚”体制和推进民主化进程。
二是结构的扁平化使原来的塔式结构的中间层不断萎缩和消减,上级对基层传递政令信息的便捷、对称性使中间层职能进一步弱化,这就挖空了中间层因即得的利益而篡改、曲解上级政策和隐瞒、压制基层社情的现实“土壤”,贵港市电子政务工作的实施,有利于管理机构全面把握基层实情,推进政令畅通。
三是运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使得政府的服务行为精确化、透明化,可以有效地遏制政府工作人员因信息垄断而滋生的“寻租”行为,有利于彻底改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同时,网络政府结构的简约性也为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有效地解决过去机构改革形成的精简—膨胀—再精简的恶性循环。
2、可以大大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克服等弊端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科学处理和加工绩效数据。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的运作紧紧依赖于信息化,越来越多的政府行为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在电子政务环境中政府每个行政过程大都能被准确、及时地记录,这些大量的政府痕迹和政府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就是开展绩效管理的原始数据。这些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工作靠人工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大容量、自动化处理。要用科学的方式充分挖掘这些原始数据所包含的绩效信息,将其应用到绩效评估中,在进行全局性绩效评估的同时,也可进行重点类别绩效、个性化绩效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实现其使用价值。
3、信息技术为公众获取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多种渠道
信息技术使得政府可以建立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性。
在提供各种服务的时候,能考虑到民众与企业的各方利益,采取多渠道沟通的方式给民众与企业以便利。建立政府部门间协作网络平台,改进政府服务手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目标进行战略统一,利用信息技术设立部门间协作平台,为政府部门和公民以及社会组织提供协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明确各部门的办事范围、内容、流程、时限、费用等,特别要明确各业务部门直接的业务衔接和流转。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信息交换、事项办理、材料提供等。政府各部门要对各自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服务内容进行梳理规范,尽可能地减少审批事项,把社会的权力还给社会,把公民的权力还给公民。政府部门通过汇聚职能、延伸功能,增强各审批部门间关联度,政府各部门实现协同办公,避免出现各部门之间的推诱和扯皮,提高办事透明度和效率。
同时还建立公开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加强社会对公共信息管理过程的全程参与和监督,在具体的参与和监督方式上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呼应。政府服务“外包”。以“外包”的方式将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某项具体任务移交给企业运作,政府可以授权公共部门,将各种公共资料馆、档案馆、信息中心等面向公众,完成公共领域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播等任务。
4、建设电子化政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大大降低行政成本
促进行政效率的有效提高是政府公共信息管理“服务者”角色的重要作用之一,也是建设公共信息服务者管角色的客观要求。传统模式下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者角色,使许多政府部门认为信息公开会增加政府的工作量,从而降低行政效率。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主动或依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通过其他方式使行政相对人知晓有关行政活动的情况和资料,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的现代行政程序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系列规则,是用来规避政府凭借其信息优势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可能的道德风险,保证组织层面各种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行为实施效率。
广西贵港市征服实行的电子政务能有效地利用政府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改进政府治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贵港市的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不能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当贵港市征服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可避免性的时候,其快速建立的政府电子网络,就可以把一定区域、乃至全国的行政机关连接在一起,使信息、知识、人力以及创新的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各种资源,真正实现了内外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率。
5、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实现公共信息的自我管理与服务
政府放宽了对公共信息过分严格的管制,进行合理引导和监督,通过对社会信息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引导,让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信息服务中来,起到公共信息监督和服务的作用。从而在加大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力度的同时也实现了信息共享,鼓励信息消费,提高公众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