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6 14:59: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

篇(1)

Abstract: The shortag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mpound talent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new fea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ability structur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mpound talents has been studi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cultivating path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mpound talents has been described from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teaching mode and knowledge hierarchy.

关键词: 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培养路径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compound talents;ability structure;cultivating path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023-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模式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物流在国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重视。我国物流业在经过前些年的概念炒作、理念推广后,逐步走上了相对务实的发展轨道并呈现出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较为广博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却未能及时跟上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众多国内物流企业正遭遇这种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瓶颈”的煎熬。可见,顺应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势头,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基于此,结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本文首先对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刻画,之后提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开展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对物流管理岗位的复合化和专门化提出了新要求。物流管理岗位的复合化是指物流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要求物流人才首先接受“宽带式”培养,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应变能力强,可以胜任多个物流岗位。物流管理岗位的专门化是指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由低至高有不同层次的专门化,即物流人才经过“订单式”、“定向式”等多渠道培养,构建起从一线物流操作到物流运营、高级物流管理及物流决策,以及同时精通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运作的各个层面的合理能力结构。

综合来看,要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1.1 基础能力结构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素养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②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形成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及文件,并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④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良好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及国际商务谈判能力。

1.2 专业能力结构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因此,其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物流管理运营能力: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能根据物流的具体情况,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整个物流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能够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物流管理技术能力:在掌握物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能够对物流专业技术、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创造性应用的能力,另外,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等,逐步深化自身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③物流系统分析能力:物流管理系统及相关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已受到广泛重视,并被应用到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货物配送等各个环节。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实际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具有独立分析、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④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实际操作技能,擅长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运营的思维能力,具备较强地解决国内外物流管理与运作、物流业务操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

2.1 转变物流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本科物流教学大多沿用过去仓储、运输等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传授与物流实务联系并不紧密。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涉及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整个运作链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贯穿其中,可见,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各类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

此外,随着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货运、国际转口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国际化也是必然趋势,物流管理人才除了熟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管理外、还需要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商务能力。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现代物流业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为现代物流产业培养适用的复合型人才。

2.2 创新物流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新一代的本科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以及富于挑战的事物,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可见,创新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认为物流管理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基于典型案例互动式教学,其目的并不在于陈述真知灼见,也不是提供唯一真理,而是通过营造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经营事务分析与决策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学生对任何合理的答案都抱合理的怀疑态度,敢于挑战权威,各抒己见。二是以实验室及实训中心为平台,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将课堂学习导寓于真实的物流模拟实务环节和职业训练环节,学生相互讨论和协助,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三是基于各类物流竞赛平台,通过自主探索、老师指导、专家点评这样一系列环节,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竞赛的全过程。

2.3 优化物流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结构体系的支撑,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满足其各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知识结构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模块、知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学科专业模块和教学实践模块组成。

①通识教育模块:包括外语、体育、哲学、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这个模块,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初、中级)、英语口语(初、中级)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②学科基础模块: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微、宏观),运筹学,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跨文化商务交际与谈判、商务形象礼仪,经济法,合同法,国际商法与海事法等。

③学科专业模块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物流管理运营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物流运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

培养物流管理技术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客户关系管理,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货运与海上运输,物流标准与法规,集装箱与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报关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等。

培养物流系统分析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物流系统分析,企业资源规划,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物流管理前沿与热点问题讲座等。

④教学实践模块:掌握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技能,物流现场的实际运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有:物流技术装备与作业仿真实验,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实验,ERP系统模拟实习,物流沙盘演练,物流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3 结束语

具有较为广博知识面、较高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具备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需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高等院校应顺应物流产业发展新需求,逐步转变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模式,找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定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这类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从而有效解决这一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勇,余冰,秦仲篪等.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34-136.

[2]秦小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189-190.

[3]周敏,黄福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诊断改进框架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180-183.

篇(2)

 参考文献:

[1]赵蕾,马丽斌.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7).

[2]何灿.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物流模式的探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姜颖,修桂华,佟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7,(19).

[4]秦成学.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7,(17).

[5]李娜.戴尔公司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及构建案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2007,(08).

[6]孙霁.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05).

[7]张秀娟.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模式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3).

[8]王桂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6).

[9]翟晓松,吴志方,尤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及系统整合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01).

[10]林梅.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发展之探讨[J].现代商业,2007,(12).

参考文献

[1]曹瑾鑫,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2]陈雅萍、朱国俊、刘娜,第三方物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陈文若,第三方物流[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123-132.

[4]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思考,网络与信息化,2010.

[5]傅莉萍、姜斌远,配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6]郭溦,浅析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1994-2004.

[7]郭冬芬、陈军须,现代物流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8]胡琦钰,京东商城自建物流竞争力研究-基于五力模型,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13.

[9]郝聚民,第三方物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10]计国君、蔡远游,物流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11]李山赓,现代物流概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12]李艳,现代物流管理(第2版),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版。

[13]聂永有,物流管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14]齐严,网络背景下的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15]阮喜珍,物流配送管理实务,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16]孙福东,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17]施金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18]申纲领,现代物流学(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第2版。

[19]申纲领,物流案例与实训(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2版。

[20]王风刚,现代物理管理,北京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21]朱艳清,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浅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4月。

[22]张洪革、孙宏英,仓储与配送管理:理论、实务、案例、实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23]张中梅,深析我国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以京东商城为例,2013年。

[24]张洁,京东商城物流运作模式的SWOT分析,社科论坛。

[25]MBA智库

[26]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经济日报2014年10月5日。

参考文献

[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

[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

[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

[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

[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

[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

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学》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也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模块必修课,同时还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选课,涉及到本科生、成教生、自考生等多层次学生,涉及面广、影响大。本文主要讨论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的课程教学分析。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学、测”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物流学概论和方法的讲解,而通过案例分析、课题研究、企业调查等方式却运用很少,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理解难度增加。例如对仓储管理、供应商评估、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只有一个抽象的认识,在学习经济订货批量(EOQ)、ABC分类法、层次分析法等只有课堂上的印象,下课后就抛之脑后。传统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倒给学生,学生被动的听、记,这是学的过程,到了期中和期末,教师出题考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是测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学习疲劳。

二、《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一)明确《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目标

在《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中,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主要是给学生奠定一定物流学基础,让学生对物流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比如物流、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的产生和背景、物流的七个主要功能等等知识点。在培养学生方面不能照本宣科,或是填鸭式教学,首先要做得是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较晚,2010年才开始面向全国招本科生,到目前为止,普招生有120人,针对这种情况,更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对话式、案例讨论式等形式,让学生学在其中,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将学生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模式

1.选择合适的教材

根据教学目的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现代物流学》这门课程的教材还是比较丰富,但是良莠不齐,有的是滥竽充数,教材内容大多是东拼西凑,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目前一般高校选订教材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自编教材,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专门为该专业的学生量身打造教材,但是这类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内容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这与编写教材的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二是选用一些名家的教材,比如王之泰教授的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叶怀珍教授的教材等等;三是选用最便宜的书,有的教师认为,为学生选订的教材最好浅显易懂,价格便宜,一门课程上得如何,与教材关系不大,教材不好,老师也可以讲好;四是将国外的教材翻译成中文或者是中外专家共同编著教材,取长补短,中西合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

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让学生能在本土的物流行业发挥所学,又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注重培养学生在思维逻辑、创意等方面的才能。现在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教育,但是重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在家要好好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工作了听老板的话,往往在这种教育下就是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3.运用案例讨论式教学

针对《现代物流学》课程内容,不断吸收和引进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我市的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在授课课程中增加物流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案例教学的模式。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从生活中或是企业中引入经典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和场景中去模拟现场进行的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是小组协作,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4.积极利用校内和校外有利资源,提升课程实践性

一方面,我校有ERP实验室、数百台的计算机以及丰富的相关专业软件,目前我校正在积极筹备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室,根据这些条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另一方面,我市有很多优秀的物流企业,比如五粮液的安吉物流、天源的天畅物流、欣联物流、临港物流园区等,我校可以积极与这些物流企业进行洽谈,建立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通过走入企业,感受企业的运作,让学生所学的物流知识不会建立在空谈的基础上,并为学生提高参观、实习、就业的机会。同时,聘请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到我校举办讲座,增进学生与企业人才的互动,增进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我校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供土壤,同时为本土的物流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到达双赢的目的。

三、结语

根据《现代物流学》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能力,通过多种改革方式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整合能力、运用案例式教学作为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将传统的“教、学、测”模式进行变革,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运用好知识,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杨.现代物流学案例与习题[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2]王晓琳,马立强.“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7).

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发挥肇州优势;强化措施

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种新型的服务业态,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和成本,加速区域内商品流动,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水平。从肇州发展看,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49%。在全省县域发展排名中位于第18位。这样的发展速度与经济总量需要完善的现代物流业作支撑,助力产业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一、肇州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肇州县的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迟缓,现代化程度不高,对于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仅停留在货物运输的初级阶段。一些生产企业没有正确理解现代物流的涵义、模式,对新形势下社会分工合作、第三方物流等尚未形成共识;物流企业对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为制造商提供真正意义的物流服务等尚未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二是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物流市场小、散、乱的问题比较突出,现有的5家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货物跟踪系统。三是物流基础体系不够完善。肇州县境内无江河、无铁路,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一种方式。距离最近的肇东火车站为80公里,距离最近的哈尔滨国际机场为150公里,货物省内外运输和进出口周转速度比较慢,成本高。四是缺少总体规划和必要的政策支持。五是缺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

二、肇州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比较优势

(一)物质基础优势。201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同比增长35%。启动建设2平方公里肇州农畜产品加工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家。粮食产量达到25亿斤。境内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庆深气田增加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总量达到1700亿立方米。这都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地理区位优势。随着“松(吉林省松原市)肇(黑龙江省肇源县)大桥”建成及明沈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开通,有2条国道、1条省道、2条县道贯穿全境,肇州由过去的偏远县变成了大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使之成为“哈大长”、“哈大齐”经济产业带上的黄金交汇点,对外关联度提高。对内可以辐射肇东、安达、大同、肇源等县(市、区),成为经济板块中心点。

(三)交通运输优势。全县公路总里程1200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目标,65%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公路运输体系。全县每年完成客运量58万人,客运周转量8834万人公里;实现货运总量65万吨,货运周转量4488万吨公里。

(四)政策环境优势。一是可利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政策二是可享有黑龙江省建设经济区,推进十大工程政策措施;三是享受部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优惠政策;四是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建材、蔬菜、农贸三个大市场,在土地审批、资金匹配、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三、肇州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开放思维,强化发展意识。针对目前肇州对现代物流理念认识不足的缺陷,采取专题报告、讲座以及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的办法,广泛开展现代化物流业宣传教育活动。让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紧迫感,在全县上下形成推动现代化物流业加速发展的氛围。

(二)选准发展重点,制定科学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界定重点培植发展的物流产业,并制定发展规划。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建设,重复投资。一是发展流通业。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组建集仓储、信息、运输等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货站,以商贸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建材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力度,逐步将部分重点市场培育成商品集散中心,加工交易中心,提升现代化批发市场的层次和水平。二是发展企业物流。把发展企业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点。各企业要按照发展现代物流要求,设立物流中心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产、供、销物流活动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三是发展第三方物流。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配载中心,壮大专业物流队伍,探索大宗物资配送的路子,加快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综合型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重点物流企业等的建设发展,有针对性地出台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一是结合外地经验和实际情况,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分别扶持。三是围绕建立统一开放、公平、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出台支持物流的配套政策,规范执法行为,做出服务承诺。

(四)搭建信息平台,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加大投入,在现有基础上以扩大信息容量、提高传输速度为重点,进一步搞好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实施企业上网工程,迅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推行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订货、网上营销、网上结算。逐步构筑起覆盖宽泛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五)实施人才战略,适应发展需求。采取在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全面提高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重点培训一批懂现代物流、新型业态、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人才。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物流技术人才及物流职业经理^等急需的优秀人才,要不惜重金聘请。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概论》(刘宗凤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篇(5)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

我国对物流成本的定义是根据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的规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

根据上述概念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保管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2]。保管成本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既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又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运输成本主要指货运费用,即运输部门的运作和装卸费用。物流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其物流部门能够合理有效的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耗费的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是管理者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在控制物流成本与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鉴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企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核算。物流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物流成本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准确地把握物流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可以及时地发现物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第二,可以利用物流成本核算的资料,为企业编制物流生产预算方案以及控制预算的资料。物流成本的准确核算,可以提供物流生产详细的信息,提高物流生产的管理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及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首先要在企业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从建立和健全物流管理体制着手,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和物流管理系统,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责任成本考核作为控制、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工作业绩的手段。

2、加强库存管理。合理的控制库存量是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任务,企业存货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以及缺货成本。如果存货量过多,虽然能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减少订货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存货持有成本;如果存货量不足,虽然能减少存货持有成本,但却不能满足客户的正常需求因而会增大缺货成本[3]。如何才能够既不损害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也不使企业因为存货过多或过少而增加成本,达到一个合理的存货量,这就需要加强库存控制管理。

3、实行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企业追求物流的效率化,更主要应该考虑从产品生产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效率化[4]。现代社会企业竞争激烈,客户除了在价格上对企业提出要求外,还要求企业能够有效地缩短商品的周转时间,真正做到准确、迅速、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一个企业具有高效的物流体制是不够的,它需要物流企业协调好与其他企业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高效率化。

4、通过合理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配送是物流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高效的配送管理,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可以降低配送成本和运输成本。货物运输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较大,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控制运输费用的关键是权衡运输服务方式和运输价格,选择运输费用最低、时间最短、综合效果最佳的运输服务方式。

5、利用物流外包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可以将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既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技术优势,提高整体的物流服务水平。很多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占销售成本的20%以上,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物流外包,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物流成本,并且使服务质量得以明显上升。

6、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各种物流业务;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带来的收益,根据需求的不同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充分体现出物流的第三利润源。

综上所述,物流成本管理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要着眼全局,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有效把握物流成本,利用各要素之间的效益关系,合理、科学地组织物流生产,有效控制物流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支出,降低劳动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建华.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体育用品企业

进入21世纪后,体育用品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有同国际体育用品巨头“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齐头并进的势头。其中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当属福建泉州地区的体育用品产业。以安踏、匹克、别克为首的不少体育用品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运作,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体育用品名牌之路。在此,仅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部分泉州体育用品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试图找出其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体育用品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的作用

物流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随着物流设备和技术的进步以及物流管理方法的发展,必然大大改善企业的物流状况,而企业物流状况的改善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被称为是“企业脚下的金矿”、“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泉”,是当前企业的“最重要竞争领域”,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的作用可体现如下:

(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企业物流的合理化可提高企业物流的作业效率,减少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和包装费用,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的流转。物流的合理化可减少物流的中间环节和库存存量,提高企业有限资金的利用率。据多家体育用品企业统计,原材料从进厂到形成产品出产,只有约15%的时间是被用在生产加工活动中,其余约85%的时间是属于仓储、搬运和加工线上的等待时间。由此可见,物流管理的合理化不仅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利用率,还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控制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库存的合理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据统计,体育用品企业原材料费用约占流动资金的70%,所以,库存的合理控制将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4)物流管理是企业经营差别化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的细分化营销策略上,企业的物流功能不再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附属功能,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商品储存和商品递送等一般性活动上,而且体现为企业经营差别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完善的物流功能,才能使体育用品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多样化和分散化的需求,才能迅速有效地满足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通过物流管理改善管理水平。物流的合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物流环节的改善会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日本的一位企业家认为:“只要看企业的物流状况,就可以判断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泉州体育用品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

利用挂职实习时间,对泉州部分体育用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在物流管理已成为“第三方利润源”的历史潮流下,泉州的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依旧比较薄弱,多数企业认为物流管理只不过是运输的新名称或其形式上的扩展,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多数泉州体育用品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存在很多缺陷,主要体现在:

1.企业物流管理的观念相对落后。企业物流贯彻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物流的改善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可以成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然而大多数的泉州体育用品企业对物流管理不重视,更不用说引进供应链管理,能够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对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即便有些企业设有“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其运作方式依旧不规范、不合理,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管理现代的物流。企业实际上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各方面的运作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致使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作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无法真正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

2.企业不重视物流管理的投资,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较为落后。物流管理观念的落后,使得泉州体育用品企业不重视对物流管理进行技术研究和资本投入,特别是物流设施依旧比较陈旧。然而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行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与装备,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与装备是物流系统运营的中坚力量,从无数的实践可证明: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迅速发展的两个车轮。当今,世界上先进的企业已经大量运用了GPR和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专业化和无纸化的物流管理。然而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一部分泉州体育用品企业依然停留在依靠手写单据交接的原始状态,能够运用先进物流技术与设备的企业是凤毛麟角,自动化的仓储、机械化和规范化的作业难得一见。

3.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是一门新的系统学科,涵盖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包含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供应、生产到销售和回收废弃),因此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物流专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和泉州体育用品企业自身对物流的不重视,都导致了企业缺乏相应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说泉州体育用品企业内能懂得物流系统运作的人才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企业缺少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管理现代的物流,进而导致企业的物流运行低效,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4.物流管理的不合理、不科学。首先,从生产物流的空间布局上看,车间里各道工序的设备布置不够合理和科学,物料的堆放具有随意性,因此物流路线的不通畅、物料的迂回、交叉以及无效的反复运输就成了常见的事情,所以生产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物料运输混乱、运输路线过长的现象;其次,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信息系统的水平是物流现代化的标志,物流信息系统的健全可以实现合理制订生产计划、控制生产、压缩库存、降低成本和收集信息等重要作用,然而有涉及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的体育用品企业不足30%。

三、对泉州体育用品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的几点建议

1.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物流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做好物流管理可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缩短订货和交货期,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体育用品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因此要树立企业物流整体管理的思想,提高物流整体管理的认识,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强化物流整体管理。认真做好物流服务过程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的计量、评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物流的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

2.加大对物流管理的投入。据统计,国外知名体育用品企业用于物流管理和物流研究的投入超过其销售总额的8%,而泉州体育用品企业用于物流管理和物流研究的投入占其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超过3%。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物流的重要特征就是系统的网络化、服务的一体化和企业规模化。企业想要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物流管理中信息的处理能力,才能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才能了解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情况,把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体育用品企业的产品对功能性、科技性及个性化要求较高,更要求企业能对市场和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因此,体育用品企业要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大物流管理中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尤其是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设施(特别是信息系统)的投入,信息系统的健全可以实现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在厂区,可实现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控制物流的节奏、及时调度物流资源;在工厂外部,可迅速及时地了解原材料供应市场和产成品销售市场的的信息。真正实现对上下游客户服务的快速准确反应,及时处理订单、发货、跟踪、客户投诉、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3.加强与先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物流服务的特性说明,物流服务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当货主企业的物流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时,可将其物流管理委托给具有现代物流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凭借其资源的整合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货主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的反应能力并加速产品投放市场的进程。当前世界上著名的跨国体育用品企业(如NIKE、ADIDAS和PUMA等)几乎都将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本身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这大幅度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泉州的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物流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单个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将企业的物流活动委托给先进的第三物流企业运作不失为一种更合理和经济的选择,既可以节约物流成本,也可以通过与先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

4.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物流管理中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网络化,因此要求构造统一的物流商务平台,实现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向以物流为核心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积极融入供应链的一体化,充分利用供应链各个节点的资源,采取科学采购、合理配送、统一销售的经营策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

信息网络化是以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外部的组织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和外部沟通的及时性。这样既可节约大量的通讯费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企业与外界的沟通联系,让客户和供应商及时了解企业,企业也可以藉此掌握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从而对快速多变的市场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判断。针对体育用品企业节点众多的特点,建议采取集中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公司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外部的一些有效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高效先进的信息网络化平台,实现网上直销。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梁军,李慧芳.运输与配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曼慧,黄小彪.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3(9)

篇(7)

关键词:分流教学;内外招生;物流管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62-02

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等高等侨校是招收境内、境外学生的综合性大学,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方针,肩负着为境内、境外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它们的一个明显特色,就是其独特的生源结构。这一特色,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境外生比例较高。以暨南大学为例,目前暨南大学有各类学生38078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学生27171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2498人。二是入学的新生中,境外生参加的是由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外招生考试,而境内生参加的是全国普通高考,由于两种考试的标准不一,因此,侨校的学生反映出生源国家和地区分布广、学生母语背景差异大和学生基础知识均衡度低的三大特点。所以,暨南大学既有别于国内的其他大部分高校,又与那些较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大学等有异。

侨校的这种独特的生源背景,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处。由于境外生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入学前所接受的教育因社会制度、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使得境外生与内地生之间,甚至境外生之间的文化课(如语文、数学等)基础参差不齐。这种差异性,在以专业为单位划分教学班时(内外招混合班),使得教师很难安排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难以兼顾内外招生的要求。因此,为了解决两类学生由于文化传统、教育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的培养上的难题,使两类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应当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两类学生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暨南大学为例,近年来,暨南大学尝试分流教学的培养模式,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赞许。分流教学是指:立足于内地学生、港澳台侨生两大类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业基础和实际需求,在保持一定共性的基础上,按照内招生“加强基础、目标上移”,外招生“面向世界、应用为主”的原则,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开设不同的专业(或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两类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确保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分流教学并非绝然分开,而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内地学生、港澳台侨生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素质,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分是为了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在暨南大学分流教学改革的潮流下,我们对物流管理概论课的教学加以改进,对境内、外生进行分流教学改革和探索,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1 分流教学的目标

对于境内外学生,虽然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尽相同,但教学目标大致相同。物流管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实验分析、专题报告、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和企业参观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了解专业发展过程与前沿问题,使学生初步具备对物流管理的初步认识,为学生了解物流概况,树立物流理念、培养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兴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进行物流沟通搭建一个平台。

2 分流教学的方法

物流管理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概念和原理性的知识点比较多,教授起来相对枯燥。况且外招生有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课堂纪律比较散漫、计划性与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强、学习目的性强等特点,因此,针对外招生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流教学应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2.1 针对内外招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内外招学生因社会制度、教育体制、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使得外招生与内招生之间、不同来源地的外招生之间的文化课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并且以后的就业方向、工作性质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内外招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加以调整、改进,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例如,在对物流的概念与内涵、物流形式、现代包装、装卸与搬运、现代仓储管理、现代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基本内容的学习上,内外招生的学习要求完全相同。但除此之外,内招生还要求掌握运输规划模型、配送网络规划模型、物流系统模型及仿真等理论层次和难度均较高的内容,为今后的科研、物流规划工作、高级物流师做准备;外招生则强调案例分析和实际调查,了解中国大陆有关物流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国际物流的管理与规则,便于毕业后回国工作。

2.2 针对内外招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在物流管理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最忌讳抽象理论的填鸭式教学。物流管理概论有大量的概念和抽象的原理,填鸭式的教学非常容易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继而不愿意继续听课和学习。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受到内外招生欢迎的方法,而且外招生对于案例教学的欢迎程度更甚于内招生,因为他们对于填鸭式教学的抵触程度远比内招生强烈。然而,即使在案例教学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先讲解物流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理论,再结合案例来解释,这种方式对于内招生的学习来说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外招生来说,由于他们上课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计划性较差,这种方式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往往在理论讲解阶段,他们就已经没有了兴趣,这样案例的效果就无法达到。要解决这一现象,靠硬性约束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根本上调动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增加案例内容,尤其是增加案例趣味性、现实性显得尤为必要。在课程开始阶段,就要通过现实物流案例引入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并顺着教师的引导深入思考,提炼出物流管理的一般规律。另外,也可上课前先给学生案例材料或布置一份实践作业,要求其亲自动手调查、分析某企业案例,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发现一些课本上未曾明确解释的物流现象,诱导其主动思考。教师上课期间可以针对那些课本上未曾明确解释的物流现象,与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该物流现象的一般规律。

2.3 针对内外招生的特点选择教学语言

暨南大学作为一所侨校,拥有他自己的先天条件:双语教学。外招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尤其是口语相对流利,所以教学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能产生很好的互动作用,要求他们掌握物流管理的英文专业术语,也有利于今后他们归国进入本土企业工作。而内招生的教学主要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要求掌握物流管理的中英文专业术语。

3 分流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流教学是暨南大学对内外招生实行分类培养的一项重要的教改举措和教学特色,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能够被内外招学生所接受的、较适合于侨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的教和学都比较有针对性。但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从形式上的分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实质性的分流。在这一点上,分流教学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来看,分流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 缺乏适用于外招生教学要求的教材

由于国内侨校屈指可数,而留学生多的其他高校尚不能形成这种大规模的分流教学,所以还没有针对外招生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也造成了一些内外招生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采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严重地违背了分流教学的精神。不过,这一现状很快将得到改观,近两年,在学校的资助下,暨南大学各教学单位在积极编写适合外招生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大平台的学科基础课程教材,以及适合专业课分流教学的有特色的外招生新教材。

3.2 缺乏适合外招生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

由于外招生人数众多,相关的物流实习基地建设严重不足,且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非常少。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应由学院牵头,建设几个相对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计划扩建学院的实验室,改善实验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适合外招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由于外招生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文化知识基础不同,对内地专业设置和要求也不尽了解,因此存在因学力不足或认识偏差而影响外招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构建适合外招生实际情况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课程体系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平华,易晖,杨兆琪,陈卫民.药物化学课分流教学在侨校中的新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