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3 17:46: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业化优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以建筑结构的预制化作为技术基础,产业住址的集成化作为产业基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产业结构的分化、整合速度明显加快。然而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筑工业化的内涵
建筑工业化即用大工业规模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成品,也就是住宅构件生产工业化,现场施工工业化,组织管理科学化。是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渐的发展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房屋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标准的结构构件,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先进工艺,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最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化安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带给了建筑业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贯穿于建筑业施工的整个过程,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水平和工程的建筑质量,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建筑工企业的管理。
二、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1. 房屋设计标准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目的,也是做基本的前提条件,房屋设计时整个建筑工程的第一步,设计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后续工程的进行,建筑工业化,由于是以技术为先导,采用的都是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使房屋的设计更加的标准化。
2.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工厂化,可以将相关构件成批生产,这样一来,生产的各个环节将更加清晰明了,有效的缓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更加易于管理。
3. 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建筑施工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减少了建筑成本的花费,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各环节的生产更加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避免了手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误差。
4. 管理科学化,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手工业生产使整个工程项目进度缓慢,需要的工作人员较多,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发生频繁,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很多的不便,很难将整个企业的各部门协调管理。
5. 墙体的改革,就是对普通的实体砖心墙加以改正,将墙体的材料改为轻质材料。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自重,节约建筑用地。
三、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提升经营效率
对于建筑业的评价是消耗巨大,收益甚微,虽然建筑业的规模足够的大,却很难以体现出巨大规模应该有的效益。同行业的恶性竞争,让房建产业深陷危机。建筑工厂化生产,使施
工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保证了个构配件的质量要求,工人的技术更加熟练,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指数,施工效率和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样便可以有效的脱离恶性竞争的困境,以超脱寻常的质量优势,在竞争中能够取得最佳优势。
2. 缓解劳动紧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工作的各项要求都逐渐提高,尤其是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加之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企业对廉价劳动里的寻找将越来越困难,多数建筑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即使建筑业的施工薪酬在不断的上涨,可还是难以招到足够多的工作人员,建筑行业的劳动精确程度可见一斑。建筑工业化的兴起,使得现场施工主要采取机械化操作,对于人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很大程度的缓解了劳动力紧缺的现象。
3. 促进节约资源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超级耗能的建筑企业成为重点变革的对象。传统的建筑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很好的实现了建筑工程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完全符合时展的要求,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保障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取得更大业绩
建筑工业化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建筑成本,而且建筑工程的质量比传统的建筑质量更甚一筹,这样就使得建筑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回报,取得更加丰厚的业绩收入,促进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发展。
5. 改善质量,保证安全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限产更加的自动化、机械化。从而使建筑施工的过程更加趋于规范化、精准化,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认为带来的误差,不仅是施工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无误差的施工带来的是更好的质量和更多的安全感。另外,由于机械化的兴起,就减少了大量的人力,那么,也就简化了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只需要相关人员操作好相关的机械就可以了。
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
1. 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建筑工业化建筑还处于寻初级阶段,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其经济效益必然比较低下。经济效益低下,必然导致投资不足,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搞相关技术的研发,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大量推广。再者,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不断重复的手工业操作反而要比机械化的技术成本要便宜,使很多的施工产业不愿意改变目前手工作业的现状。但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重,必然会出现劳动力紧缺的现象,手工作业的现象必然会被社会淘汰。最后,我国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这样一来,就对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建筑工业化建筑材料可以有木材、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材料。木材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建筑业对木材的需求;钢材的建筑成本相对较高,防火处理较为复杂,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主体抗震结构可以现场浇筑,附属构件可以通过工厂预制,这样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整个项目的施工时间。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3. 民众对建筑工业化的认识偏见严重
我国建筑工业化主要专控结构组合的多孔预制板,在几次强震中由于砖混结构的自身缺陷和施工质量的问题,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使得人们对建筑工业化进行全盘的否定。但是现代建筑工业化和之前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有着质的区别使用的都是高质量,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砖混制板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众的认知度得不到提高,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障碍。
4. 范畴狭隘
建筑工业化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只要是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施工,并且能够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条件就属于建筑工业化的范畴,但是,传统的建筑工业化生产,仅限于建筑工厂化,认为只要提高构件预制的效率就达到了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这无疑会使得建筑工业化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五、结语
建筑工业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要努力克服阻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将建筑工业化生产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PC墙体;建筑工业化设计;住宅工业化;外墙防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029-03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实行的都是高消耗、用资源去换取效益的方式,原有的分散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与目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很不适应,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尽快实现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内涵
建筑工业化,就是指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使建筑业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大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建筑工业化以技术为先导,将现代工业生产的成熟技术经验应用于建筑业,把不同类型的房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成套的标准构配件和统一的结构形式,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建筑定型产品。同时按照专业分工,先在工厂集中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再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和安装。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就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现建筑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科学化。
二、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现状
(一)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
国外(以日本和美国等一些发达的工业国家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构件的工业化生产,发展开放的建筑体系,进入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即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进程。随着建筑数量的增加,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开始由量向质进行转变,行业重点逐渐转移到建筑的性能和质量上,从而进入了建筑工业化的第二个阶段。进入21世纪,国外的建筑工业化体系开始向大规模通用体系转变,建筑工业化更加强调标准化、体系化、专业化,建筑构配件和产品更加注重通用性,住宅模式采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的方式,更加强调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从而进入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阶段。
(二)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现状
我国最早提出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文件是在1956年。1966年以前,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建筑工业化主要采用标准设计,也就是采用标准的配件和构件设计,这对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建筑工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部门,但由于设计与施工脱节,单纯采用标准化设计已经不能与发展需要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适应我国的建筑工业化道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不断地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建设普遍还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非常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使用大量传统陈旧的技术;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相应部件的通用化程度低;并未充分的发挥新部件以及新材料的优越性,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仍然处在摸索的阶段,并未达到工业化的要求;节电、节水、节能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并未有效的形成和推广使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三、关键技术研究
(一)PC墙体
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人工成本很高,工业化生产的住宅不但品质好、施工速度快,甚至比传统的现场施工造价更低,其成熟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逐渐成为住宅生产的主流方式,其中用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mponents,简称PC)建设的PC住宅以优良的性能在不同国家受到普遍欢迎。
建筑的预制构件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基础构件,是半成品,如板、梁、板墙、楼梯、住宅单元等。预制混凝土外墙(PC外墙)板模板主要采用钢模,钢筋加工后整体绑扎,然后调到模板内安装,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整体养护。生产过程中的模具清洁、钢筋加工成新、面砖粘贴、窗框安装、预埋件固定、混凝土施工即蒸汽养护、拆模搬运等工序均采用工厂式流水施工,每个工种都由相对少数固定的娴熟工人实施操作。
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预制混凝土结构整体现浇的外板,保证了结构构件连接的整体性、连续性,不会因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而引起的砖墙与混凝土接缝处开裂,导致渗水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众多板块拼接,势必会产生预制板墙之间的水平缝和竖向缝等纵横交错的板块拼缝,从而有可能产生渗漏现象。
(二)PC外墙防水技术
常见的外墙拼接防水技术有三种,一般采用构造与材料防水相结合的方式:(1)水平拼缝排水;(2)垂直拼缝排水;(3)预制窗板窗框防水。
1.水平拼缝防水:在水平拼缝防水技术中常见的防水措施有三种:(1)材料密封防水做法;(2)采用物理防水的方式――空腔构造防水排水;(3)为空心密封条防水。水平拼缝最外侧可采用材料密封防水的做法,将最外层作为材料密封防水层,可选用耐候硅胶等高分子密封胶将拼缝最外侧密封,直接阻止水气进入接缝。拼缝中部是构造形成的空腔,采用的防水方式是分别在上下两块预制混凝土墙板相应的部位设置凹槽,这样在两块板墙拼接时就会形成一个内高外低的空腔。同时可以在空腔的下部也就是在下块板的顶部设置一个排水槽,并将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槽的近端垂直拼缝底部。在预制墙板的拼接内侧采用的防水措施是在内侧设置空心橡胶止水条。图1为水平拼缝防水技术的示意图:
2.垂直拼缝防水:垂直拼缝防水措施就是设置竖向空腔。节点竖向空腔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流向内侧,同时也可以通过下部设置的排水管排出流入水平空腔的水。为了使防水更加的安全有效、阻挡渗入的水汽,可以在空心橡胶止水条后部设置现浇混凝土结构。图2为垂直拼缝防水措施的示意图:
3.预制窗板窗框防水:采用铝合金窗框与预制混凝土板浇灌的方法,将PC外墙的外门窗框直接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板中,铝合金窗框与混凝土墙体被一次性制作成一个整体,从工艺上解决了外门窗的渗透问题,大大提高防水性能并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工程量,同时也提升了房屋的性能,改善了客户的居住质量。
(三)PC外墙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
虽然目前PC墙体得到广泛的认可,应用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1.就PC墙而言国内技术的整个系统并未能达到工业化的标准。建筑工业化需要一个完整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后期维护的产业系统。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并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及法律法规的相互配合。但国内在这些方面还只是初期阶段。就开发研究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就这一项目而言,国内现在不管从政府还是企业都还在探讨和博弈中。
2.成本方面的较量。国内廉价的“人口福利”虽然在快速消失,但在建筑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毕竟有着强大的劳动力基础。比起花大价钱建造PC墙体的生产场地、从国外进口生产线、高标准的技术人才、运输费用及吊装所需设备及安装限制等,砌块墙体所需要的运输、安装、养护及技术方面所需的投入就倍显其现阶段的优势――所以还是市场限制其
发展。
3.防火及防水配件不成熟。现在国内使用的防火材料不太能满足PC墙体与楼板之间的防火要求及墙体变形要求。还有就是PC墙体四周都需防水胶条,但国内产品一般太易老化,大大降低了PC墙体系统的防水能力,并且胶条的使用周期和PC墙体的使用周期还存在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4.设计及施工技术的转型未完成。由于国内近30年粗糙的设计要求及粗矿型的施工方法使得国人对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建筑环境暂时还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人们对自己身处环境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无止追求,建筑的“产品”性将慢慢体现出来。
四、对建筑工业化的再认识
(一)结合我国国情,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
国外目前已有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建筑工业化体系,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如欧美大量采用的木结构显然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要发展我国的建筑工业化,首先要立足于现有的条件,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找准切入点。
(二)标准化和多样化
标准化和多样化是工业化建筑设计中的基本矛盾。工业化建筑与一般建筑一样,需要满足各种规范和标准,同时还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在个体和规划等方面多种多样的要求。但是多样化的设计,只有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才能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才能加以实施。同样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多样性换取标准化。因此工业化住宅应当适应多样性的需求,通过大量标准构配件组合的方式,找到多样性和标准化最佳结合点。
(三)采用新型的结构体系和新型节能材料
采用新型的结构体系和新型的节能材料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建筑体系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所在。比较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建筑,我们不难发现,国外之所以工业化水平很高是因为他们有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并且有与之配套的成套技术。而我国的建筑技术则仍以单项技术的发展为主,对标准化概念和实际技术不够重视,缺乏标准化和配套化的技术,并未形成成套的建筑体系。因此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当重点的解决建筑体系的问题,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例如可以采用混合结构或者轻钢结构来逐渐的取代原来的内部围护体系。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和实施节能建筑,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
五、结语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能够提升建筑业的科技水平和地位,改变传统建筑业的操作方式、施工工艺和人们的观念,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还能带动国内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冶金业、建材业、农业和装饰装修等行业的发展,加快实现建筑业的整体现代化。我国建筑工业化目前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整合各种资源,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建筑工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温可.浅谈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J].今日科苑,2010,(8).
[2] 钱志峰,陆惠民.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思考[J].江苏建筑[J].2008,(23).
[3] 潘志宏,李爱群.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
[J].施工技术,2008,(2).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 发展趋势 措施
一、建筑工业化的根本内容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即将现代工业生产的成熟经验应用于建筑业,象生产其他工业产品一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建筑定型产品。其基本特征为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其根本内容是:采用适用、先进的装备、工艺以及技术,合理科学地进行施工组织,发展提高施工专业化与机械化水平,减少复杂、繁重的湿作业与手工劳动;制定重要的基础标准(公差与配合、连接、合理建筑参数、模数协调等)与统一的建筑模数,将多样化与标准化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解决,建立和完善工法、企业管理标准、工艺标准、产品标准等,不断将设计标准化水平提高;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采用现代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的进行组织与管理,培养并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市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范畴
建筑工业化通过对现代的制造、安装、运输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进而来取代传统建筑业中水平低下的、效率不高的、分散的手工业等方式。是建筑业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具体范畴如下:
第一,建筑工业化是手工业趋于现代化的一个生产方式的过渡,是对传统建筑业中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的一个替代表现,也是建筑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工业化以先进的设备、高科技以及技术为其先驱,同时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到制品、设备以及配件的生产与运用,使得建筑业无论在生产方面还是在经营方面都逐渐趋于社会化、科学化、专业化。
第二,相对于传统的建筑业,其机械化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减少了其步骤的繁琐以及重复,摒弃了传统手工业程序的复杂;此外,建筑工业化还扩展其建筑的应用范畴,逐渐构建成为一种以配件、设备等生产运用的市场经营模式,从而使得系列化的建筑市场成规模的设立起来,并且对其建筑设备做出相对准确的描述,凸显出建筑工业化的多样化,标准化,科学化等方面的特点,遵循企业管理制度,工商相关制度,提高并且完善建筑产品的标准,其管理模式采取现代管理手段以及方法,确保其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科学的管理,进而培养和发展建筑市场,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社会的迅猛发展,决定了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多年来,在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下,我国的物质技术基础表现为显著增强,建筑业发展比较快,但是从整体角度看,质量问题还很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也不大,整体的技术进步表现为缓慢。为保证各类建筑其最终产品尤其是住宅建筑的功能与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建设速度,优化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高质量高效益的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要综合考虑我国建筑业地区间的差距、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尽快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和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汲取我国几十年来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重点针对房屋建筑,特别是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实施建筑工业化。
四、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第一步从结构设计入手,构建建筑新型结构规模体系,改变传统的砖混结构模式,取而代之实施预制框架模式,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要让多数建筑构件包括半成品、成品实行工厂化,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并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高层、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第二方面是要加强用新技术施工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支撑、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在悬挑脚手架、新型模板支撑与清水混凝土施工方面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方面,大力应用并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其次,新型结构体系方面,对钢结构体系也因更尽快加大推广的步伐,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现如今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相对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在世界钢产量上荣获第一,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设计标准已出台,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与此同时,钢结构以其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建筑业中应用的优势与日俱增;钢结构工期大大缩短,其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
再次,应积极提倡预制装配式结构。目前,大量的混凝土结构都是现场浇筑的,不仅制造噪声、造成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工程质量很难保证。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筑部分将梁、板、柱及节点连接成为整体的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减轻结构自重、减少构件截面、施工速度快、便于工厂化作业等优点,是替代砖混结构的一种新型多层装配式结构体系。
结语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建筑方法和新型材料将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而我国建筑的工业化也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越来越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建荣,翁季.建筑构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 the research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for 14 years,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energy conservation,reduce costs, to enhance the residential quality, improvelabor productivity advantage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he only way, and as a core to promote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chain,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busines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4年,成立于1953年的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改制,民营企业的新鲜血液流进了这家老牌国有企业的血管,改革、创新、转型,大地建设集团焕然一新,投融资、新型建材、外经外贸和建筑施工“四大板块”齐头并进。建筑工业化这条红线,串起“四大板块”,形成了具有大地特色的现代建筑产业链。
为中国住宅工业产品化、商品化、标准化、规模化趟出一条路
九十年代后期,集团组织人员对法国、丹麦、瑞典等国家建设领域进行了学习考察,了解到国外实行了半个多世纪、技术与市场相对成熟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及其建造技术,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对比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的住宅生产方式还存在着建设成本偏高、资源消耗大、建筑质量通病难以克服和使用年限短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好了,将改变中国百姓住房紧张、购房成本偏高的现状。
大地建设集团决心第一个吃螃蟹,为中国的住宅工业产品化、商品化、标准化、规模化趟出一条路。1998年,集团抽调30多名技术骨干,由我本人亲任组长,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刘亚非为副组长,与东南大学、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成立世构体系新技术课题研究组。在投入2000多万元科研经费后,又另花了2000多万元从法国引进世构体系成果,通过消化、吸收,不断创新成果。
为了检验结构性能,14年里,我们对自己创立的本土化世构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结构性能试验:通过72个试件的叠合面抗剪试验和上千次疲劳试验,验证了世构体系叠合板的预制与现浇部分能够整体工作,叠合面粘结良好。
2002年至2009年,又多次委托东南大学进行世构体系键槽节点拟静力试验,验证世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键槽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功比指数较大,试件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节点延性系数大于4,完全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抗震要求。
为进一步检验世构体系构建的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他们制作了1:2缩尺框架模型,先后多次在东南大学房屋抗震实验室进行抗震试验。在43种工况的振动台试验中,他们创立的世构体系表现优异,大震下破坏轻微,仅在部分柱端及梁端出现弯曲裂缝,楼板无裂缝产生,框架结构仍保持较好的整体性,完全能够保证在强震下不倒塌。
14年来,经过300余万平方米各类建筑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最终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设计软件、技术规程、图集和施工工法等),并在抗震设计、节点构造、施工安装等方面取得9项国家专利,形成了该框架结构体系设计、生产及施工成套技术。
2011年10月,大地建设集团主编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技术规程》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已正式在全国推广实施。
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相当于一年为南京新增3.5座紫金山植被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大地建设集团以高技术为依托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的优点非常明显:
首先能够全面提升住宅的综合品质。采用这种结构技术,结构产品都为工厂式预制生产,每个工程项目施工都由技艺娴熟的职业工人操作实施。现场装配化施工,准确无误,实现了更高的生产力和更佳的质量控制。基本消除了传统施工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
二是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较大幅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工期。大量的建筑工人由“露天作业”向“工厂制作”为主的产业工人转变。以大地集团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设的某幢楼为例,一般按照传统方式建造同等规模的工程,平均需要劳动工人约140人左右,平均7天完成一层楼,而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只需要工人70人左右,平均5天一层楼(包括外装饰),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据统计,2010年南京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约5500万平方米,仅楼板一项,如果全部采用大地建设集团研发的建筑工业化技术,仅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相当于3.5座紫金山植被的吸收量,节能减排效益相当可观。
四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文明施工。采用房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将大量的现场施工转移到工厂,相对传统的施工方式,减少了传统建筑现场搭设脚手架等材料和费用,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场施工更加文明。
五是减低建造成本,经济效益明显。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装配率可以达到了85%以上,现场模板用量减少80%,支撑减少50%以上,节约钢材20%,节约人工50%,节水30%以上,耗材节约40%,节省工期30%,管理费用节约50%,项目综合造价大约节省1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大地建设集团建筑工业化的显著优点,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开发商。从南京大地豪庭小高层住宅群,到苏州万科金域缇香26层高层住宅群;从金盛国际家居广场,到新加坡榜鹅西C17工程……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有30至40万平方米的各类房屋建筑采用大地建设集团的建筑工业化技术施工。
未来5年内,大地建设集团将在国内再开办10家工厂。目前,国内外已有30多家大型企业要求与大地建设集团合作利用这一技术。
房屋建筑工业化,牵起大地“四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目前,建筑工业化这条红线,已串起大地“四大板块”,形成了具有大地特色的现代建筑产业链。
一是以房地产、股权投资、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房地产投融资板块。近10年来,以大地豪庭、大地伊丽雅特湾为代表的数百万平方米商品房已经上市,另外还拥有近3000亩存量的土地资源。公司采用参股的形式,直接持有交通银行、中珠置业、沪宁高速、格力空调等大企业的股权,以较高的收益回报,为公司的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是以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的系列建材产品为主的新型建材工业板块。摸索建筑工业化之初,大地建设集团就成立了南京大地建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并在江宁区开发区购置土地兴建大地建设工业园,形成了集预制房屋构件、地铁盾构管片、市政管网构配件、混凝土构件、文化艺术石、预拌混凝土及干拌砂浆等新型建材生产于一体的建筑工业化基地。
三是以海外投资、产品外销及海外工程总承包为主的外经贸板块。公司凭借多年承接海外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先后在法国、日本、阿尔及利亚及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大量的经援、BT工程、总承包建筑等外经工作。2009年公司在柬埔寨日月湾购置土地100公顷建设旅游度假村,公司外经贸业务以此为开端向土地投资与旅游、酒店业拓展。
四是以房建、市政施工、机电安装为主的传统建筑施工板块。大地建设作为一个大型建筑企业和国家第一批房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有多项技术指标处于行业前列。在传统建筑施工项目上,大地建设坚持走品牌化道路,积极提升工程质量和对外形象,先后获得10项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南京地区应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的装配式房屋,绝大多数是由大地建设集团总承包建造的。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建筑业如何实现现代化
1、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手段来说,建筑现代化的中心问题就是建筑工业化。
2、从建筑的功能要求来说,它要能够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科研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3、从建筑的社会性来说,它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围绕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有利于广大人民的环境条件。
4、从建筑的艺术性来说,要能表现我们的时代精神,具有充分的艺术感染力和生活气息的内外空间。
以上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而又是互相制约的。但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建筑工业化,因为它是建筑现代化所必需的生产手段和物质条件。而建筑工业化的前提则是设计标准化。那么,设计标准化是否会限制建筑师的创作自由呢?笔者认为建筑创作从来都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的,而且在社会生产力愈低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也愈大;而每当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一步的时候,建筑的创作活动才能得到一次解放而呈现出一个跃进的局面,这已是为历史所证明的事实。所以,建筑工业化的实现,为我们创造出更好的物质条件,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多,更大的创作自由。同时又以我们的创作成果去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例如:
1、我们要研究住宅建筑的各种平面和空间参数,使之系列化、统一化,做到构配件规格少、形式多样;
2、要研究建筑的外部空间组织,使之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做到既统一又有变化、富于韵律感;
3、要研究个体建筑或建筑单元的内部空间,使之达到充分的使用效能;
4、要研究在工业化的前提下,吸取我国各地建筑的传统经验和优秀设计手法,创造我国当代的建筑新风格,做到形式与内容统一、建筑与结构统一。
总之,我们要从建筑工业化的大生产、高速度出发,根据现代的建筑功能要求和技术、材料、设备等物质条件,努力创作,为加速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贡献力量。
四、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工业化住宅、装配式、预制构件、住宅产业化
1、工业化住宅设计的研究背景
国外住宅建筑工业化主要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预制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住宅需求巨大,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推动,所有这些为住宅产业化和预制构件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受当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要求,预制混凝土产品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有预制梁柱、预制楼板、预制叠合楼板及预制混凝土墙板等。在80年代中达到鼎盛时期。进入90年代由于预制构件技术自身原因及现浇混凝±技术的突飞猛进,预制梁、柱、墙板逐步被取代。究其原因预制混凝土构件之所以衰退主要还是技术上的问题。首先是设计原因,构件跨度太小,形式陈旧,不能发挥预制混凝土的优势,缺乏对预制拼装房屋结构的认知;例如大板多层和高层公寓建筑,就由于开间太小,承重墙过多,加之预制构件间连结困难,用钢量大等原因,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加工制作和装配技术的原因,当时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和生产工艺的落后影响建筑质量。
鉴于传统建筑方式以上的弊端所在,各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都感受到今后建筑生产方式改变的压力。因此,为解决上述传统建筑方式带来的弊端,适应将来建筑市场的变化,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力推行工业化住宅。预制装配式建筑生产和工业化住宅设计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是建筑领域贯彻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科技支撑技术,对企业和政府应对建筑业形势的变化、推进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传统住宅与工业化住宅的对比
2、1传统住宅存在的弱点
如:(1)住宅质量及安全性能差;(2)大部分地区的住宅都是毛坯房直接进入市场;(3)保温隔热性能差;(4)施工以户外施工为主.
2、2工业化住宅的优势
如:(1)建筑设计标准化;(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3)现场施工装配化;(4)装饰装修一体化;(5)专业配送物流化减;(6)其次工业化方式建造房屋能够减少资源和能源投入量;减少环境污染、削减环境负荷;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对施工场地条件的需求;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现场劳动力需求;提高建筑结构性能和质量;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
3、工业化住宅设计的社会效益
预制装配式住宅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全部在施工现场完成的工艺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施工进度快,可在短期内交付使用。(2)施工现场劳动力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3)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精度,保证质量。
4、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关键技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4、1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关键技术
通过我们公司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对从事工业化住宅设计单位的调研和研究。同时通过对80-90年代的预制构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我们认为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的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的处理:(1)预制墙板功能设计,包括墙扳的围护和防雨功能、隔声功能及保温隔热功能等是否能达到相关要求。(2)结构连接采用的体系形式。(3)节点防水,包括材料密封防水、构造防水等。(4)预制墙扳在各种工况的受力分析及配筋设计。(5)叠台楼板和阳台板以及悬挑构件的设计。(6)合理构件拆分设计。
4、2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1)结构体系选择与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通用结构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的协调配合还没有解决,标准化概念和设计技术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目前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案实施成本高、周期长,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设计咨询人员。(2)构件及装配节点的深化设计:工业化住宅的关键是要解决构配件的标准化定型和装配节点的构造详图设计。(3)工业化专用三维设计软件开发: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方案必须在施工前检查复核,确保各专业的交叉重复在设计阶段解决,提高工业化设计的准确性。
目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考虑到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特点,制定了工业化图纸设计流程、装配式住宅详图制图要求和预制构件加工详图作图规则等一系列图纸管理规定。具体内容详见下表1:
5、结束语
目前,根据我公司对于工业化住宅的研究,一方面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设计节点控制、抗震性能已有很大改善,并且我单位也参与编制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规程》和预制构件相关的标准规范,从技术体系上具备了推广的基础。
随着国家鼓励政策日益明朗,工业化住宅建筑的法规和规程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也积极的推广工业化住宅的房屋,大面积搞试点工程,工业化住宅设计作为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为推动工业化住宅更快,更好的发展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纪颖波.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2011.
[2]吴东航、小见康夫.日本住宅建设与产业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2011.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 建筑工业化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69-02
2013年9月5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能够让欧亚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深入地合作,我们有必要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一起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逐步从线到片,慢慢地形成区域之间的大合作。
2013年10月,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大多数经济都处于上升期,合作的前景比较好。我国需要重视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不断地提高我国在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附近国家的对外开放,实现东部沿海的经济转型和升级,从而形成新的开放格局。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特别重视西部大开发,我国和中亚以及欧洲国家之间经贸合作也必然会不断增加。
建筑产业化对于我国而言,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转变了建筑生产方式,从以往粗放型逐步转变成了集约型,这也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建筑产业化的优势是可圈可点的,并且这种方式已经获得了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认同,但是,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都会增加20亿m2左右的建筑面积,这个数据占了全世界的一半,并且其中14|m2是住宅面积,占这个数据的70%以上,并且我国建造住宅时,模式还是粗放式模式,产业化比例仍低于1%,发展的规模还非常小。现在,我国建筑产业化实践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公益性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商品住宅则非常少。与其相对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要求、建筑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对建筑业的期望已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建筑业向建筑产业化转型。这对建筑企业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建筑产业化主要需要建筑工业化发展和向工程总承包转型这两方面,同时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应用的BIM和3D打印这类新型技术等协同。
产业化使得我国建筑从粗放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而在建筑产业化的过程中,建筑工业化是其基础。建筑工业化指的是通过现代化的运输、制造、安装以及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利用其代替以往建筑行业中效率、水平较低并且比较分散的手工生产方式,其标志则是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工业化的装配式施工可以节约资源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效率。正如成功的实例:长沙小天城。
“小天城”由湖南远大科技集团旗下的远大可建公司所建造,楼高200多米,建筑面积18万m2,包括3.6 km的步行街、19个10 m高的大厅,可容纳4 000人的工作场所及800户住宅。“小天城”由1 200位工人昼夜开工拼接,耗时19 d完工,除雨雪天停工,有效工期仅12 d。该大楼于2015年3月建成,以“乐高”堆积木的方式组合起来,采用可持续建筑模块化材料,95%的工程量在远大工厂内完成。大楼外墙采用多种特有技术,据称比常规建筑节能80%。该大楼主体结构均由钢架构成,材料工厂预制达93%,可抗击9级地震。施工时,一幢楼减少15 000车混凝土运输,没有扬尘。该大楼室内空气100%来自室外,没有交叉污染,PM2.5过滤99.9%,比室外空气洁净100倍,外墙20 cm保温,4层玻璃窗,新风热回收,冷热电联产,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t,减排PM2.5约46 t,同时拥有一天3层,飞向蓝天的施工速度,是建筑工业化的完美体现。
产业化的实现不仅需要建筑工业化的应用发展,还需要朝工程总承包转型。工程总承包是当今国际建筑市场上一种流行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其中以EPC业务模式为主,形成完整的建筑产业链。
何为EPC,EPC模式的优点是什么?作为工程总承包典型模式之一的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可能还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Procurement是指整个建设工程的采购,包括工程建设的大型设备、附属设备以及建设过程中的材料,Construction是指施工总承包的建设过程。在EPC模式下,业主仅仅需要将自己的要求和投资的意图说出来,工程必须达到其运行的标准,其他工作可以通过工程承包单位开展;业主也不需要进行监理工程师的聘请来进行工程的管理,自己或者委派业主来进行工程管理;工程总的承包商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转型为工程总承包的工程成本带来大幅度降低,企业产品竞争力加强,工程效率也得以提高,可以形成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完整建筑产业链。
建筑产业化对于建筑企业,建筑行业,乃至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对于企业。
①降低工程成本:节省建材消耗、施工及后续维护费用。
②提升施工效率:增强工程进展可控性,加快施工进程和投资收回速度。
③优化建筑品质:提高建筑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2)对于行业。
①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及关联产业的技术创新。
②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改造传统建筑方式的痛点,促进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应对行业成本上升等压力,推动建筑产业升级。
(3)对于经济。
①实现节能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节能、节水、节电、节材,引领绿色建筑发展潮流。
②推进对外发展:利于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
③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高质量建设大规模保障性住房,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
同样建筑产业化也存在着弊端和困难,首先很多施工总承包企业朝EPC模式总承包转型困难,产品成本因此难以降低,竞争力较弱;其次,现在粗放发展的建筑业,使得企业标准无法统一,每个企业都使用各自的标准,国家乃至国际标准没有成为通用准则,也阻碍了工业化进程;另外,很多大型总包企业在对外工程中也有困难,例如:没有地道的英文翻译的建筑规范,还需要临时找专人翻译,增加了成本同时也成为“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趋势下,建筑产业化已经是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国内一批建筑企业正在纷纷做出重大的转型发展战略调整,抢抓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机遇,而更多的企业则是选择等待和观望。所以,建筑产业化对于企业而言,是挑战还是机遇,主动权在企业手中。
参考文献
[1] 顾能新,胡建东,徐镭.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010-201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