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济发展的方法

经济发展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3 09:07: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发展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济发展的方法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体系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only way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it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to promote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from the importa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system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是指兼顾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基础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它是相对于人为碳流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流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物圈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实现低碳生存。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2010 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光鲜的数字背 后,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增长依然是以资源的大量 投入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的 贡献相对较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得到转变 。 随 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体开始关注环境的污染 问题,全球经济变暖成为人类面临的极大挑战,低碳经济 成为人们开始关心的话题。1900 年―2004 年的 105 年,主 要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历史积累份额中,欧美等资本主义 国家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经 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较多的碳排放 。 从经济所处阶段和产业结构特征看,中国目前正处在快速重工业化阶段,而支撑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能源供应。只有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目标。从社会结构转型进程看,中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而作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活动频繁、交通拥挤和财富集中的庞大有机体,中国城市高消耗、高排放的“高代谢量”特征十分显著。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速度越来越快,控制城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成为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的关键所在,发展低碳型城市化乃大势所趋。从社会发展战略看,我国粗放型发展方式的高碳排放和其他伴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发达国家的发展导向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使得中国的生态文明应当立足于国情,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动态导向型社会”,重点围绕提高能源效率和构建清洁能源结构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

(1)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其基本模式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系统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发达国家的低碳之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创造新的投资点和消费点,从而促进内需的扩大,使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据汇丰银行的德利马预计,低碳经济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到2020年时,该行业的年收入将超过2亿美元。

(3)碳交易的发展将带来商机中国获得联合国批准的核证减排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0%。根据国际清洁发展机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权,中国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这其中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中国企业也可以在碳交易中直接得利。

2.2 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

(1)能源消费结构的挑战。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t标准煤以上。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我国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过高。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我国煤炭消费所占比重高达69.5%,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高碳”的挑战。

(2)经济增长模式的挑战。中国近30年的GDP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几乎也在同步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高碳”消耗为代价的。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煤炭消耗大约为每年40亿t,而中国煤炭产量的峰值大约在2027年达到27亿t。按照当前的“高碳”模式发展,不但能源供应将成为增长瓶颈,环境的危害和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也无法应对。因此,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是我们当前的必然选择。

(3)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的挑战。目前我国在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的技术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这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比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中国仍不太成熟。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又存在技术壁垒,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先进的技术,尤其是煤炭的清洁化技术。

三、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分析

3.1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变,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又一个重要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应侧重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仅要关注“中国制造”,更应该关注“中国创造”,要减少中间制造环节的能耗、物耗和污染。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单位能耗创造的GDP有明显增长,在国际分工中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低成本制造业优势的现状,限制“三高一低”产品出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3.2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完善低碳经济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发展低碳工业并对低碳技术实行补贴政策,支援低碳消费者或生产者;积极构建碳权与碳市场,开展国内自愿性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另外,还要建立碳基金、碳汇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等。完善低碳消费政策,加强公众参与意识。大力推广我国的低碳标志认证制度,鼓励企业生产低碳型产品,把温室气体减排同商品销售的竞争挂钩;制订和完善主要工业能耗设备、家用电器、机动车等能效标准,强制淘汰高耗能产品要想把社会发展纳入到低碳的轨道上来,就要从改善 民生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如要尽量坐公交车,尽量乘火 车去 8 公里以外的地方,用跑步等节能方式锻炼,使用节能 灯,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午餐休息时或下班后要关闭电 脑及显示器,等等。这些事虽然琐碎、细小,但它的意义却 严肃、重大。这一切不仅仅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进 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这些 节能低碳的小事正在准备迎接并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就 是低碳社会的时代 。所以,改善民生不仅是低碳社会发展 的根本目的,也是根本手段,正是改善民生才能够从根本 上造就我们所梦想和追求的低碳社会 。另外,还要在“政府采购”中加入低碳采购的相关标准等。完善低碳强制性政策,加大政府保障作用。积极拟定碳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制订低碳城市评估标准及建设规划技术指南等,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3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

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一时的时尚,而是社会公德和时代 精神的必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建立低碳社会,低碳 社会是一个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切身利益 有密切关系的社会,也是一个同民生问题和民生工程有深 刻联系的社会 。 简言之,低碳社会的建设过程,必将也是一 个改善民生的过程 。 在低碳社会中,一些基本的问题如低碳教育 、 低碳科 技 、 低碳文化 、 低碳旅游 、 低碳医疗等,都凸显和倾向民生问 题 。 由这些基本要素组合成的低碳社会在整体上不仅有重 点,而且这个重点非常明确地体现为民生,从而使民生成 为低碳社会整体的重中之重 。 离开了民生,这种重要性就 要失重了 。 因此,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就应像党的十七大精 神 、 十二五规划所要求的那样,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 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 。 低碳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大局,无论各项具体工作如何 重要,在实施上都要服从大局,而实现这种统一最好的标 准就是民生问题,就是改善民生的事业。改善民生的方针 既体现了全局的要求,也体现了局部的取向。以民生为准 则,低碳社会建设工作全局的权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支 持,低碳社会建设工作局部的权益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维 护。

参考文献

[1]刘向兵,刘钊,杜军杰. 电力发展如何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J]. 价值工程,2011,(2).

篇(2)

[关键词] 权重确定 组合赋权 相对比较法 熵值法

一、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由于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正处于发展之中,有关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也还处于研究、发展之中,没有形成一套公认权威的方法可以选用。而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中,关于指标的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它反映了个指标在评价对象中价值地位的系数。目前,有关权重的确定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根据计算权重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组合赋权法三类。主观赋权法有专家咨询法、最小平方和法、相对比较法、AHP(层次分析法)等,其研究比较成熟。这类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评价对象所处背景条件和评价者的意图,但这个指标权重系数的准确性依赖于评价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而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来自于评价矩阵的实际数据,如熵值法、拉开档次法等。这类方法切断了权重系数的主观性来源,是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但容易出现“重要指标的权重系数小,不重要指标的权重系数大”的不合理现象。组合赋权法是结合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自的特点形成的。其做法是:首先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内部找出最合理主、客观权重系数,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客观赋权法权重系数所占的比例,最后求出综合评价权重系数。

通常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所建的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体系组成,一级指标体系构成子系统层(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应体现哪些方面的特点,即为哪些类别的因素将直接影响某区域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二级指标体系则为具体的指标(即采用可测的、可比的、可以获得的要素及要素群,对前面已确定的子系统层的数量表现、强度表现、速率表现给予直接的度量,例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等,各评价指标能全面系统地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定量的描述,从而构成指标体系的基层要素)。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权重系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现采用组合赋权法来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值。一级指标则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次法来确定权重系数。

二、一级指标体系(子系统层)权重的确定

子系统的权重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又称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萨蒂(T.L.Saaty)教授首次提出来的。该方法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把数学处理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定评价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其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由同一层次指标针对上一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而构成,假定A层因素中Ak与下一层次B中的B1,B2,…Bn有联系,则将构造的判断矩阵以表格形式表示为:

判断矩阵使得决策者判断思维数学化。但是,人类思维具有一致性特点,即认为因素之间的关系应该具有传递性:若已知因素 X2与因素X1的相对重要关系系数δ21,因素X3与因素X2的相对重要关系系数δ32,则可以根据δ21和δ32得到因素X3与因素X1的相对重要关系系数δ31=δ32 δ21。

2.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从上可知,求取各指标的权值,就是求取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一般求解判断矩阵不需要太高的精度,所以特征值也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解析解(实际上,当矩阵阶数较高时,特征值的解析解很难求出)。通常有两种方法可求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的近似解,一种是几何平均值法,一种是求和法。这里采用几何平均值法,其计算过程为:

(1)对矩阵A先按行将各元素连乘并开n次方,求得各行元素的几何平均值:

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ratio),当C.R.<0.10时,判断矩阵有可以接受的不一致性,否则,就认为初步建立的判断矩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重新赋值,仔细修正,直到一致性校验通过为止。

三、(二级指标)各子系统中具体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子系统中具体指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其权重系数的准确性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很大。因此,选用组合赋权法来保证这一级指标的相对准确性,其中主观权重系数由相对比较法确定,客观权重系数由熵值法确定,主、客观系数各占综合系数的50%。其步骤为:

1.用相对比较法确定主观权重系数

相对比较赋权法的过程如下:将所有评价指标 Xj(j=1,2,…,n)分别按列和行排列,构成一个正方形的表;再根据三级比例标度对任意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将评分值计入表中相应的位置;将各个指标评分值按行求和,得到各个指标的评分总和;最后做归一化处理,求得指标的权重系数。

三级比例标度两两相对比较评分的分值为 ,则标度值及其含义如下:

四、结束语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初选指标体系需经过筛选后确定最终各子系统具体指标,再利用上述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值,为后续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新月:企业作用等级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工程.2001,19(7):386~389

[2]叶义成柯丽华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97~100

篇(3)

关键词:民营经济;硕士论文;研究方法

一、选题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现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国内学术界对此都有大量论述。在实践中,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其中民营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经济腾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的民营经济是在激烈的争论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与发展体现了中国改革的进程和深度,民营经济用自己的竞争力赢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赢得了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环境,但其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民营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外在环境的制约。因此,在进一步统一对民营经济的思想认识,明确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深入研究新时期民营经济内在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定位和拓展途径,努力营造有利用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优良环境,对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研究方法的分析

为能全面、深刻地分析民营经济相关论文的研究方法,共搜集四篇论文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吉林大学徐进的《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延边大学李英哲的《对延边州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西北工业大学殷亭国的《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制度反思》、郑州大学阎中洋的《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在论文研究方法分析梳理中发现,有些文章专门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而有些文章只是在摘要部分提及那么一两句有关的研究方法,有些甚至一点都没有涉及自己论文的研究方法。例如:

延边大学李英哲的《对延边州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就有专门的小节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分析过程中采用了从一般到具体,即先从民营经济的一般状况(全国)的分析研究出发,弄清民营经济的含义、形式及作用和阻碍因素等。然后研究延边州的状况,进行对比比较,从中找出来差距,发现差距很大,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大。对于延边州民营经济的分析,运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原理,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来探讨延边州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是从民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个方面分析,指出努力的方向与建议(对策)。”

西北工业大学殷亭国的《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制度反思》在摘要部分提及了有关自己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在转型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全文的线索是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制度创新安排的发生机制和形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郑州大学阎中洋的《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在摘要中也提及“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兼顾定量分析,以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论述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阐明当前我省在经济发展中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观点。”

吉林大学徐进的《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并未提及有关的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这四篇文章,它们大体使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资料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论文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民营经济硕士研究生的方法意识比较薄弱,研究方法的运用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的特征。硕士论文中定性规范的多,定量实证的少;理论归纳的多,经验分析的少;二手资料多,第一手客观材料少;描述统计多,推断统计少;文字说明的多,图表曲线模型解释的少;比较研究中简单罗列的多,学理性深入分析的少;直接断言给出结论的多,假设推理证明的少;低水平简单重复的多,较高水平的创新少;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的应用整体上较为简单、粗糙,甚至多有错误,且对所得数据不会进行科学整理。因此,总体来说,民营经济的研究生论文在研究方法方面是极其薄弱的。

第二,学科理论缺乏自身的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缺乏原创性。就是说,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整体上尚未成为具有逻辑严密的数量结构知识体系。国内学者更多是注重西方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应用,而忽视了国内原创性的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构建。值得肯定的是,国内不少学者或提出了一些好的理论观点,或其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然而,这些理论观点和成果并未能很好地融合起来构成思路连贯、结构严密、假设严谨的完备的科学体系,因此,未能达到学科整体科学化的程度。

篇(4)

摘要:目前有效的缩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是区域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运用因子分析找到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因子分析得出因子得分情况。以云南省为例利用回归分析重点对第三类地区进行经济指标的分析。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确定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并得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多元统计

0引言

近十年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的增长,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陈斐等人[1]将空间统计分析嵌入到GIS系统中进行可行性分析。李雪梅等人[2]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区域经济分析中,吴涛等人[3]基于粗糙集理论对区域经济进行了分析。S.Luo[4]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中国区域经济。但是区域不平衡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地解决,为了对每一类地区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的方案,本文对近几年中国的各类经济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找到加快发展的动力。

1分析方法的理论

本文在对区域经济的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了两种数据多元统计的方法,分别是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模型由主成分分析发展而来。在降低维度思想的基础上,将多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变为少数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的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比,因子分析的特点是更注重于描述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提高,人们将因子分析的理论成功地应用于经济学、心理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不断丰富了因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回归分析属于统计学中的基本分析方法,一般用来确定因变量与若干个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通常称为回归方程或数学模型;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可控变量的数值,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因变量进行预测;回归分析还可进行因素分析,寻找出影响显著的变量,从而可以区别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2经济指标的选择

区域经济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反应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每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3区域经济的数据分析

3.1因子分析本节主要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原始变量进行分组,从而提高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通过该方法提取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因子。将收集的资料导入数据分析软件SPSS19.0。

3.2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对以上各省份的区域经济的划分,可以得出属于第三类地区的省份最多,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必须大力促进第三类地区的省份的经济的发展,从因子分析的结果分析选取了三个因子得分较高的指标X1(工业增加值)、X2(城镇居民人口数)、X3(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为了便于分析第三类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这里以云南省为例,选取2005-2015近十年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以便于对未来的生产总值做出预测。

4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区域经济的划分,无论是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区域划分还是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的区域划分都能够得出属于第三类地区的省份占到绝大多数,所以在进行经济战略部署的时候,应该以第一类地区的发展带动第三类地区的发展为重点才能够达到缩小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的目标。通过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区域经济问题:①以广东、山东、江苏为首的发展迅速的三大省份,都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说明中国沿海地区的省份拥有经济发展的资源更加的丰富,也可能在地区经济制度方面更加的完善,从而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②从第二类地区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直辖市,这说明该类地区的发展影响因素最大的应该是社会因素,人类的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③第三类地区的占到全国省份的2/3,这些地区的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差异,说明影响这些地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应该从自然条件方面找到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应该从社会资源等方面寻找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5结语

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上述的数据分析在众多的指标中确定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工业生产增加值,所以应该从行业发展的状况中找到适合各类地区的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策略。以第一类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锋,继续保持该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势头,整合该地区的各种发展资源,能够为第二、三类地区提供有效的经济发展资源,能够起到各地区相互帮扶的作用。为了加快第三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以第二类地区为联系的纽带,通过第一类地区对第二类地区的经济带动,进一步的使得第二类地区帮助第三类地区的发展,形成一个经济发展的链条。通过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可以得出城镇人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国家要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的原因,所以在今后的经济战略部署中应该加快各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不断的增加城镇人口的数量。

参考文献:

[1]陈斐,杜道胜.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2002,27(4):391-396.

[2]李雪梅,张素琴.主成分分析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19):204-206.

篇(5)

关键词 经济发展;协调性;主成分分析;投影寻踪;降维

中图分类号 F205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9-0117-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9.020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由2000年的98 000.5亿元和7 858元增长到2008年的302 853.4亿元和22 698元,GDP增长速度常年保持8%以上,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一时期中国的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外进出口总值也均相比2000年增加了3.58倍,其中进出口总值2009已达22 07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由于中国经济现阶段的发展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采与矿物能源的消耗,因此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往往同时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问题,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中国已经不能再将发展目标局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应该追求经济、环境、资源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本文进行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评价指标涵盖了经济、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因素,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尤其是与环境、资源的协调程度。

在之前学者对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中,并没有将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列入协调性评价的范围,而更多的是被零散地分布在经济指标中,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为了更全面地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用,评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将人民生活水平(以下简称生活)作为一个子系统引入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的评价体系中。

本文对中国2000-2008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协调性评价,不仅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活等相关方面的协调程度,能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1 协调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1 评价方法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大类,其中定量评价方法中目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1]、模糊数学评价法[2]、主成分分析法[3-4]、投影寻踪方法[5-6]。在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存在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缺点;模糊评价法得到的结果不够明确,而且同样受主观因素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在得到各主成分的分解结果后,没有合适的加权计算的方法,不能给出合理的综合评价值;投影寻踪方法要求选择的指标之间相关性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最终投影评价值的失真。因此单独使用这些评价方法进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都存在其各自的局限性。

主成分分析与投影寻踪方法都是对高维评价指标的降维方法。投影寻踪方法能够得到一个明确的最终评价值,但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进行投影寻踪处理前对评价指标进行人为的筛选;主成分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得到单一的评价值,但可以将相关性较强的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不相关的少数主成分。由此可以看出主成分分析与投影寻踪方法在评价特点上具有相互补充的优势,主成分分析可以弥补投影寻踪方法在评价指标选择上的缺陷,投影寻踪方法可以解决主成分分析无法得到单一评价值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了结合主成分分析与投影寻踪方法的两阶段降维方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

本文采用的两阶段降维方法,可以结合主成分分析与投影寻踪方法各自的优点,减小评价指标选择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选择尽可能多的相关指标进入评价指标体系,在更全面的数据基础上评价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主成分分析[7]能够利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坐标轴的旋转变换,将多个变量转化成较少的新变量(主成分)。在本文的研究中,主成分分析作为两阶段降维的第一阶段,其得到的主成分将作为新的指标数据,利用投影寻踪方法进行第二阶段的降维。

投影寻踪方法[8]通过将高维数据向低维空间投影,分析低维空间的投影特性来研究高维数据的特征,是一种处理多因素复杂问题的统计方法。投影寻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高维数据通过某种组合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中,对投影得到的构形,采用投影指标函数(目标函数)衡量投影暴露某种等级结构的可能性大小,寻找出使投影指标函数达到最优的投影值,然后根据该投影值对样本集进行相应的评价。投影寻踪方法与其他评价相比,在指标权重的赋予上能够通过挖掘已有的数据信息,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客观明确[9]。

1.2 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为了对中国2000-2008年的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建立了包括四个子系统(经济、环境、资源、生活)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环境、资源和生活子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对这三个子系统进一步细分,建立了三级指标体系。各指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本文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本文所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了4个子系统,9个子项目,112个评价指标,涵盖了经济、环境、资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各个方面,保证了研究中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减小了指标选择中主观因素的不良影响。

2 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第一阶段降维

为了使降维后的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对经济子系统及另9个子项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得到经济子系统和其他三个子系统的9个子项目的评价指标数据的主成分,共计10组主成分。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步骤有:指标数据的标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确定主成分个数、确定主成分表达式等四步。

由于投影寻踪方法要求确定指标是正向指标还是负向指标,因此为了方便之后的投影寻踪分析,在主成分分析之前就先将负向指标数据取其相反数,确保所有进行两阶段降维的指标数据都是正向指标。

在此不赘述主成分分析的具体计算步骤,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10组主成分共21个主成分因子,其中居民生活子项目只有1个主成分因子,污染排放子项目与水资源子项目有3个主成分因子,其余各子项目均有2个主成分因子。

2.2 投影寻踪―第二阶段降维

投影寻踪方法的主要步骤有:评价指标值的归一化、构造投影指标函数、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和排序分类四步,由于其算法已较为成型,本文不予以展开描述,具体可参考之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及著作[10-12]。

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21个主成分因子作为新的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投影寻踪分析后得到表2所示的各指标权重值。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各指标都具有一定的权重,只出现极少数指标权重较小的现象,反映了投影寻踪方法根据样本数据信息给予各指标权重的适用性。同时可以看出生活子系统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均较为显著,体现了将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中的必要性。

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与各评价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可以获得各年各评价指标的相应评价值,经过加总计算后得到2000-2008年各子系统及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的评价值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在2000-2008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协调性有了大幅提高。

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生活子系统的发展趋势都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发展趋势较为吻合,其中资源子系统的发展趋势波动较大。

由经济发展协调性和四个子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发展与四个子系统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每个子系统都对经济发展协调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表明为了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发展,也证明了将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2.3 子系统发展因素分析

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环境、资源和生活子系统均有细分的子项目,可以根据各子项目的评价值分析各子系统的发展情况。环境、资源、生活子系统及其各子项目的2000-2008年的评价值如表3所示,其中环境子系统和生活子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其各子项目的发展趋势比较接近,表明各子项目的发展对于子系统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在环境子系统的四个子项目中,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评价值提高较快,污染排放与污染治理的评价值提高较慢,表明中国的污染问题仍较为严重,其发展的滞后抑制了环境子系统的发展,为了加速环境子系统的发展,需要对污染问题给予更高的重视,各相关单位需要更好地落实贯彻已有的排污治污政策,需要同时做好减排和治理两项工作。

在生活子系统的三个子项目中,城镇生活的评价值发展速度较快,反映了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显著的,相比之下农村生活的评价值发展速度相对较缓且波动较大,表明中国目前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改善农村生活水平依然是重要的课题。

资源子系统分为矿物能源和水资源两个子项目,经过趋势分析发现资源子系统的评价值发展趋势与水资源子项目的评价值发展趋势基本吻合,都是在波动中逐渐提高,而矿物能源子项目的评价值基本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这表明由矿物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经济发展对于矿物能源的过分依赖,目前矿物能源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改善能源现状,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能源技术,发掘可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减轻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消耗的过分依赖。

3 各子系统间协调度分析

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经济发展与其他子系统的主要矛盾体现在经济的超前发展对其他各子系统的不良影响上,并未发展到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或生活子系统的超前发展能够导致经济发展受到抑制的阶段,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应该排斥其他子系统相对经济子系统超前发展的现象。

在之前学者的研究中往往是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13]衡量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各子系统评价值间的相互回归分析,但这样的回归分析的理论基础并不牢固,经常存在虚假回归的现象,或是出现无法解释回归曲线的情况;而且当其他子系统相对经济子系统处于超前发展的状态时,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会得到较小的协调度评价值,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各子系统评价值逐年的提高幅度上的差异衡量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

现阶段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资源、生活子系统的驱动作用较强,其他子系统对于经济子系统的驱动作用相对较小,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Test)对此进行了验证。在此验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以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值增长幅度为基准,计算经济―环境、经济―资源、经济―生活三组子系统的协调度,分析其他各子系统相对于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情况。在现阶段若其他子系统相当于经济子系统发展越快,则说明他们之间的协调度越好。

由于各子系统所包含的评价指标数量有一定的差别,为了减小评价指标数量的差异对于协调度衡量的准确性的影响,本文利用各子系统评价值的增长率而不是增长值来计算协调度,计算式如(1)所示:

Uij=[(Si, j-Si, j-1)/Si, j-1]/[(Sj-Sj-1)/Sj-1]

(1)

Uij 表示第j年i子系统相对于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

Si, j表示i子系统第j年的得分,Sj表示经济子系统第j年的得分。

由式(1)可知,Uij越大意味着该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越高,当Uij大于1时,表示当年该子系统的发展速度超过经济子系统,处于超前发展的状态;当Uij小于1时,表示当年该子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子系统;当Uij等于1时,则表示当年该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处于同步发展的状态。

根据式(1)和各子系统2000-2008年的投影寻踪评价值,可以计算2001-2008年经济―环境、经济―资源、经济―生活三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经济―环境、经济―生活、经济―资源三组子系统的协调度发展趋势均比较类似,其中经济―资源子系统的协调度波动相对较大。各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都是先经历迅速提高的阶段,再逐渐回落波动至平稳,其最终协调度都稳定在1.0附近。2008年经济―环境、经济―生活、经济―资源三组子系统的协调度分别为0.759、0.927、1.279。上述情况表明经过这几年的改进与调整,各子系统间逐渐形成了协调发展的趋势,但环境、资源和生活子系统的发展情况总体上依然稍微滞后于经济子系统。

4 结 论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投影寻踪方法相结合的两阶段降维分析,利用112个相关指标数据,对中国2000-2008年的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弥补了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提高了评价数据的完整性,并将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个新的子系统引入协调性评价体系中,提高了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的全面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协调性总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提高;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污染问题、农村生活水平和矿物能源问题是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需要针对现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如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强污染排放与治理的政府监控;关注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提高能源技术开发力度,逐渐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等。

本文提出的子系统间协调度的衡量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现实的要求,在对经济―环境、经济―资源、经济―生活三组子系统进行了协调度分析后,反映了各子系统间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就现状而言三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发展趋势较为接近,且发展趋势良好,但环境、资源和生活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依然略微滞后于经济子系统,需要保持对环境、资源和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确保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全方位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宁小莉.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 (1): 32-35.[Ning Xiaoli. Evaluation on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aotou City[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22 (1): 32-35.]

[2]齐晓娟,童玉芬.中国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 110-114.[Qi Xiaojuan, Tong Yufe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opulation,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Area of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2): 110-114.]

[3]桑秋,张平宇,苏飞,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 (2): 115-119.[Sang Qiu, Zhang Pingyu, Su Fei, et al,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 Population, Economy, Space and Environment in Shenyang Since the 1990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 (2): 115-119.]

[4]李鹤,张平宇,刘文新.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27 (4): 486-492.[Li He, Zhang Pingyu, Liu Wenxin. Assessment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China during 1990-2003[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27 (4): 486-492.]

[5]姚奕,郭军华,倪勤. 中国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 100-103.[Yao Yi, Guo Junhua, Ni Qi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0(1): 100-103.]

[6]赵晗. 基于投影寻踪的区域协调发展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0): 74-77.[Zhao H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PP Mod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0(20): 74-77.]

[7]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He Xiaoqun. Modern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3.]

[8]付强,赵小勇.投影寻踪模型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Fu Qiang, Zhao Xiaoyo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Pursuit Model[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6.]

[9]王久顺,张欣莉.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及其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 19(6):53-55.[Wang Jiushun, Zhang Xinli. 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2002, 19(6):53-55.]

[10]方必和,程志宏,刘慧萍.投影寻踪模型在国民经济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运筹与管理,2005,14(5):85-88.[Fang Bihe, Cheng Zhihong, Liu Huiping.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Pursuit Model in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J].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005,14(5):85-88.]

[11]张玲玲,王宗志,顾敏.房地产风险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研究[J].水利经济,2005, 23(1):20-22.[Wang Lingling, Wang Zongzhi, Gu Min.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Pursuit to Decision Making on Venture Investment in Estate[J].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2005, 23(1):20-22.]

[12]张欣莉,丁晶,王顺久.投影寻踪在岩溶水水质分类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1(5):26-28.[Zhang Xinli, Ding Jing, Wang Shunjiu. The Use of Projection Trace in Classification of Karstic Water Qualities[J]. Geoti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2001(5):26-28.]

[13]门可佩,魏百军,蒋梁瑜,等. 基于经济系统的中国协调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 2010(9): 37-41.[Men Kepei, Wei Baijun, Jiang Liangyu, et al.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Based on Economy System[J]. Technology Economics, 2010(9): 37-41.]

Evaluation on Coordin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nce Based on Twostage Dimension Reduction Method

LIU Ruijie ZHANG Zhihui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篇(6)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资源能源供给短缺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而目前我国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较为权威的指标体系,同时对于评价方法选择也多集中于主观性较强的方法。因此,本文以系统论原理为依据,选择了17个沿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这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主分析,得出了各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情况。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时,在紧密结合所研究城市实际情况和保障数据资料可获得的前提下,遵循了系统性、全面型、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1、原始数据的同趋势化和标准化处理

(1)类型一致化处理。因此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既有正指标也有逆指标,为了使指标同趋势化,本文将用极小值法将逆指标转化为正指标。

(2)标准化处理。因为各组数据的量纲不同,因此需要统一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标准差方法对原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相互独立,而且包含原有指标大部分信息(≥85%)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常把转化生产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3、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根据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本身的特性,按照一定的类定义准则,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归类。最终会绘成一幅系统聚类的谱系图,再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最终分类结果。

三、我国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天津市、秦皇岛市、大连市、上海市、连云港市、宁波市、温州市、福州市、厦门市、青岛市、烟台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湛江市、北海市和海口市17个沿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一)主成分分析

首先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我国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略)及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从而得出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并对其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得出6个主成分的各自得分,并进行相应的排序。进而根据6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对各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可得出我国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对其得分进行排序(表1)。

(二)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对所研究的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进行研究,本文选用SPSS13.0继续对这17个沿海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子系统的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用组间平均链锁距离法作为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选用平方欧式距离作为样本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得出这17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样本归属情况。

(三)评价结果分析

从各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情况可以看出,深圳市以3.44的得分高居榜首,深圳市和上海市则以0.99和0.48的得分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说明了这三个城市在所研究的沿海城市中属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除了大连市、厦门市和青岛市的综合得分均在0分以上,其余11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均在0分以下,这些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则相对落后。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所研究的17个沿海城市大概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海口市;第二类是深圳市;第三类是北海市;剩余14个沿海城市是第四类。将聚类分析法的结果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这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及排名情况相比较,除湛江市之外,可以看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本文所建立的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我国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城市的经济实力、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环保投入、环保意识、城市规划、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再循环、再利用水平及社会和人文环境均是影响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仅以各城市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结果未能反映动态变化;同时因为受指标的可操作性和资料的可得性所限,仍然有一些能够较好地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篇(7)

关键词: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经济发展 邯郸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95-03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春秋时期就作为一个地方经济中心的城邑见于史册。邯郸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其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由于资源、交通、人口等因素,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各县经济发展差异,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差异的现状、原因及解决措施等方面。本文选取14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邯郸15个县(峰峰矿区、市内三区除外)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对各县经济实力排序, 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 结合因子分析提取的三大公因子对各地区进行类型划分, 最后进一步分析邯郸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缩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协调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一、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为了全面客观地衡量邯郸市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遵循指标数据的客观性、可获取性等原则,选择合适指标,建立评价模型,进而研究邯郸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

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统计局官网2013年统计年鉴中各县(市)主要国民经济指标(2012年)中提供的各项数据。

指标的选取是在考虑影响全面客观地衡量邯郸市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邯郸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遵循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下,选择邯郸地区15个县的14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即选取X1生产总值(万元),X2农林牧渔业产值(万元),X3工业产值(万元),X4第二、三产业比重(%),X5人均GDP(元),X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X7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X8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元),X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1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X1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元),X12常用耕地面积占行政区总面积的比例(%),X13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床),X14普通中学专任教师(人)等14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

二、邯郸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因子分析,保证数据信息丢失较小的原则下,对原有数据进行降维简化,最终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来评价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实现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等级排序,避免人为评分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一)因子分析的适宜性检验

运用软件SPSS19.0,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本文通过对数据进行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KMO值=0.615>0.6,Bartlett球体检验的sig取值0.000,表示拒绝各变量是独立的假设,所选数据通过了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故选取指标数据适宜进行因子分析。

(二)公共因子个数的选取

从表2和图1得:前三个公因子能够反映原始指标92%的信息,且特征值均大于1,具有显著代表性,并且碎石图验证了提取前三个因子的可行性。因此,前三个因子包含了原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代替原14指标对邯郸市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三)因子分析与模型建立

由于初始载荷矩阵不够简明,各因子的含义不够突出,为此,本文在因子旋转时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使各个指标在某个因子上产生较高载荷,在其他因子产生载荷较小,经过6次迭代收敛,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见下页)所示。

表3可知,第一个公因子F1在生产总值(X1)、农林牧渔业产值(X2)、第二、三产业比重(X4),人均GDP(X5),固定资产投资(X6)、人均财政收入(X7),人均财政支出(X8)、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X10)、人均储蓄余额(X11)、耕地面积比例(X12)等指标上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是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展示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将F1命名为经济发展因子;第二个公因子F2在工业产值(X3)、医疗机构床位数(X13)、学校专任教师数(X14)等指标上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是县域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潜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将F2命名为科技发展因子;第三个公因子F3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9)等指标上有较大载荷,这个指标是县域民生发展的现状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将F3命名为民生发展因子。

(四)综合得分及评价

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并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F,其计算公式为:

F=(58.122×F1+24.493×F2+9.400×F3)/92.005

将邯郸所辖各县的数据代入,得到15个县的经济发展因子得分F1、科技发展因子得分F2、民生发展因子得分F3,以及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得分F,并进行排序,见表5。

由表5可知,在经济发展因子F1上得分最高的前三个县区依次是武安、涉县、邯郸县,其中武安的得分约为2.34,涉县约为1.84,远远高过其他县区,在此项因子的得分上有11个县得分为负值,这就是说,武安、涉县经济发展能力远高于其他县区,其他县区需加大对此项因子的重视度。在科技发展因子F2上得分最高的前三个县区依次是永年、武安和大名,其中永年的得分约为2.27,远远高过其他县区,说明永年县对教育、工业、医疗等行业的较为重视,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在民生发展因子F3上得分最高的前三个县区依次是永年、邯郸县、武安,特别是永年的得分约为1.46,农民平均纯收入远高于其他县区,生活质量较高。在经济发展综合得分F上最高的两个县区依次是武安、涉县,特别是武安综合得分约为1.92,远远高于其他县区,说明武安整体经济实力强,对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很重视。武安在经济发展因子、科技发展因子、民生发展因子都处在全市各县前三名。

三、邯郸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其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更强。其目的在于使类间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常用的聚类方法有:系统聚类法、K均值聚类法、模糊聚类法等,本文采用的是系统聚类法中的离差平方和法。

(一)聚类分析的过程

在上述因子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的基础上,根据指标特征,我们选用系统聚类法中Ward法对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借助SPSS18.0软件,距离上采用欧式平方距离,得到谱系聚类图如图2(见下页)。

(二)聚类分析的结果及评价

聚类分析的结果(表6,见下页)表明:邯郸市15个县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为发达县域,包括武安、涉县;第二类为较为发达县域,主要是磁县、邯郸县;第三类为中等发达县域,主要是永年县;第四类为一般发展县域,包括成安、曲周、广平、馆陶、鸡泽、邱县、肥乡、临漳;第五类为相对落后地区,包括魏县、大名。

第一类县域:武安、涉县为经济发达县域,综合得分远高于其他县的得分,特别是武安的综合得分为1.92,在经济发展因子、科技发展因子及民生发展因子的得分排名依次1,2,2;涉县在经济发展因子得分位列第二,在科技发展因子及民生发展因子有待提高。这类地区位于邯郸地区的西部丘陵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工厂企业众多,经济发展迅猛,为邯郸各县经济发展的典范。

第二类县域:磁县、邯郸县为较为发达县域,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第3名和第4名。这类地区经济发展拥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实力,区位优势明显,邯郸县围绕邯郸市,磁县位于邯郸南部,且马头电厂与邯郸市相邻,邯郸机场就建在磁县码头镇。在经济发展因子、科技发展因子及民生发展因子的得分排名在比较靠前,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

第三类县域:永年县为中等发达县域,综合得分排名为第5名。这类地区位于邯郸市北部,人口和农业大县,人口超过100万,永年县城紧邻邯郸市,交通便利;近年来,永年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在蔬菜种植、轴承生产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永年广府古城是旅游胜地,也是太极文化之乡。永年县在科技发展因子及民生发展因子的得分排名均为第一,发展潜力较大,但由于县域人口众多,在经济发展因子上得分最低,需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第四类县域:成安、曲周、广平、馆陶、鸡泽、邱县、肥乡、临漳等8个县为一般发展县域。这类地区位于邯郸地区的东部,地处华北平原,各县农业较为发达,均为地域和人口小县,工业、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在经济发展因子和科技发展因子的得分均为负数,但各县应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养殖业、特色种植、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力度,增强自身的经济发展力,逐步缩小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第五类县域:魏县、大名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这类县域位于邯郸地区东南部,两县均为人口大县(90万以上),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经济发展因子和民生发展因子得分较低,排名均在10名以后,而科技发展因子得分较高,排名均在前5名。这类县域应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控制人口数量,发挥县域特色,比如魏县的鸭梨,大名的香油。

总之,通过上述简单的分析,结合邯郸地区自身的情况,制定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各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逐步缩小各县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全市各县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之路。

四、结论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2年邯郸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邯郸各县经济发展主要受三大因子影响。其中经济发展因子F1贡献最大,贡献率为58%,科技发展因子F2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贡献率为24.5%,民生发展因子F3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因素,贡献率为9.5%。(2)把三个公因子作为聚类分析的变量,不仅剔除了传统聚类分析中变量间的信息重叠,提高了聚类精度,而且把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合起来,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客观。(3)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邯郸15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运用聚类分析把邯郸15个县划分为五个经济发展区域,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政策。(4)从经济发展因子、科技发展因子、民生发展因子三个方面从发,分析邯郸各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从而便于各县从中找出自己的亮点和不足,进而制定与自身适宜的经济发展策略,为邯郸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为2014年度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4030);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201401603)]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田冰,王东,等.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安徽省城市综合实力分析评价[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4)

[4] 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河北省统计年鉴[M].河北省统计局,2013

[6] 陈希镇,林俊涛.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浙江省各地区的经济分析结构[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6)

[7] 张海永.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江苏省13个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8] 刘丽英.基于PCA和DEA方法的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5)

[9] 赵春广等.河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与协同研究[J].经济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