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2 14:52: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美育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49-01

一、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与德育的目标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则侧重于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说德育主要是从认识上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则主要是从情感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的功能价值。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些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利用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等形象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阅读悲剧作品,让他们在审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以此提高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师利用参观雕塑展览的机会,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纪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革命先驱、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气,会慢慢地融入学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美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承担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同样,美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尽快扭转忽视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因为美育与智育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对于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强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条件之一。敏锐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感知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培养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艺术世界。美育是审美形态教育,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学生通过对这些形态的长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变得敏锐。

(二)培养形象记忆力。在人的认识能力中,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记忆,大脑就不会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么学校的智力教育就不应该忽视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然而,学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训练学生对概念、数字、逻辑推理方面的记忆,而忽视形象记忆的训练。美育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审美形象既鲜明生动,又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学生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视听形象,如一个个鲜明的画面,一首首动人的乐曲,它们都饱含着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并牢固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培养想象力,审美教育是最佳途径。一方面,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包含着审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体的心灵,内化为表象,为想象提供材料;同时感情的积累又为想象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审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主体面对审美的世界时其想象力空前活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美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美育的全面开展,它在培养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会日益突显出来。

(四)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观透视、瞬间判断的特点。由于直觉不靠逻辑的分析和综合却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暂的时间内,从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得出有价值的预见和设想。因此,许多科学家把直觉看成是创造的起点,是打开自然奥秘大门的钥匙。

三、美育对体育也有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教育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其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应该把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使美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吴媛.略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0(08).

[3]韦有贤.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篇(2)

关键词: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 基本路径

一、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一种通过升华人们的感性来引导人们的兴趣,进而促进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培养、提高学生感受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和劳技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德育是行为规范,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智育主要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和训练,使人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侧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知”的开发与教育。体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促使人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情绪,侧重的是人与身体的关系。劳技教育主要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侧重的是人与社会就业的关系。而美育则是通过对美的鉴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培养和锻炼人们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侧重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技素质不能代替审美素质一样,德育、智育、体育和劳技教育也不能代替美育,美育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美育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首先,美育能以美辅德,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德育来实现的,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必须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通过渐进的方式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动之以情,以美引善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美育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受到教育。通过美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五爱”为美,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美。例如,健康的、激奋人心、催人积极向上的歌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点燃了学生的生命火花,净化了青少年的心灵,激发了青少年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提高做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自觉性,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

三、美术教育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我们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由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其次,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美育的规律,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五、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意义

1.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而美术教育则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智、体、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促进这几个方面协调一致地共同发展,才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但是美育有气自身的独特性,可以说它更具有一种综合性和超越性。因此,对于素质教育而言,美育是其中的灵魂和核心。缺少了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就难以实现其目标。

2.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意义

2.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最基础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和审美形态教育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帮助其开发智力,并形成完善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也具有推动作用。审美任务就就是要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所积累的审美经验变成当代人心灵的财富,并培养他们善于创造美、珍惜美、理解美、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并在内心深处形成情感动力来激发他们建设美好世界的欲望。21世纪充满了竞争、希望、挑战和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科学技能,而且还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美术应用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必须要利用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美感的养成。因此,授课过程中应以评价能力的提高、美术观念的形成、欣赏方法的学习和美术知识的传授为侧重点。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表现和传达审美观念和审美感受,从而促进其他各面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图形,学生则可由此产生联想,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得到提高;还可播放音乐,学生依据音乐旋律来进行创作联想,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所以,通过美术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等其他各项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育这门学科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其信息传递的形式是图象和形象,通过形象来进行信息传递具有生动丰富、容量大的优点,另外,当代社会又有多感触的、多形态的、声光结合的、立体的、平面的等多种新的形象思维语言产生,这就使得头脑的形象储存更为丰富。有机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往往能够激发灵感,活跃思维,从而促进新思想的产生。

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能够体现其自我实现创造力和特殊才能创造力。其中,前者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而后者往往在接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身上具有明显体现,这些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形象描摹能力也很强,对形式美的感受力也较强,其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审美价值。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自我实现创造力的培养,能使美术形象语言更加多样和丰富,使学生思维更具广度和深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养成以及其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极为有利的。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相关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比如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传统绘画技法,结合指画和水墨,结合水彩和腊笔画,拼贴剪纸和撕纸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废物材料的型、色、质利用起来进行色彩剪接、立体组合或者是平面拼贴,从而创作出具有现代造型的新作品。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灵感,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2.3促进学生品格的完善

美术教育虽然要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但这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美育可对德育起到辅助作用,尽管两者的目的具有差异,但美育的力量却能够促进人们崇高品德的养成。所以,美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得养成和发展意义重大。现代美育的意义基础是哲学思想,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勇气、毅力、自制力等和美术学习活动相关的品格,而且还以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为依据,来引导学生认同祖国文化,从而形成爱国情怀,并让他们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在当代社会,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尤其重要。

一部优秀的美术作品必然散发着理想的光辉,人们在欣赏时能够产生对生活、对社会或对人生的思考。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品味其中的理想光辉、人格品质、思想情感以及所蕴涵的哲理等相关美的特质,通过美育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灵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其品格的完善和健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倡导、构建和普及人们的人文价值、人文关怀及人文精神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特别是在人才的竞争方面,表现得尤为激烈,但是在人才的竞争过程中,其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是取胜的关键因素,而美育则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当今的各个中小学校以及职业中学应加强学生的美术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相关部门和教师也应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使美术教育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中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霞.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美术教育 美育 素质教育

一、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即指美感教育,其是一种趣味、感性、人格教育,通过激发兴趣来提高感性并促进人格完善。美术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情趣、端正审美观念,美化生活、净化情感、陶冶性情,相比德育、智育和劳技教育而言,美育对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更为注重,使人们通过美的鉴赏来提高审美情趣,并提高人们鉴别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与德育、智育和劳技教育有所不同,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美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美育能够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以美辅德。我们通常认为以德育人才是根本,提高思想素质需要通过德育来实现,然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枯燥说教,而该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地将德育寓于美育之中,让人们在学习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这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美引善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讲,可以通过美育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受到教育。还可以通过美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德”为美,以“善”为美,以“爱”为美,树立崇高理想,完善美好人生。

三、美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自身人格,健康成长。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通常会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永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众所周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生活大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而宽松和谐不足,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美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美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正如康德所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思想和艺术魅力,并学会用这种眼光欣赏和观察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渐渐了解国内外美术发展史的基本概念、重要的美术流派的风格特色、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的识别,加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文化的热爱。并能够运用美术知识、概念和术语,从表达手法等方面去分析,描述不同的美术作品,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美术鉴赏水平,逐渐形成开放的审美观念和独立的审美个性,并能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审美判断。

五、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美术作品贵在创新。美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教授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美术素质的开发、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造力为其特点和根本任务的。是在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亦即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两种思维关系密切,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重形象思维教育。通常而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同其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是成正比的,此外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读书破万卷,学习认真,人品正直,可就是不会运用,成为书呆子,归根结底这与缺乏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差,缺乏美育教育具有直接关联。

六、美育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自身条件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中,美术专业学生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真正地做好工作。事实证明,真正有声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都与其所受到的良好的美育教育有关。美育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其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美育着眼的是整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美育能够从高角度来体现人的理想和本质要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成为广泛共识。培养审美情趣而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情趣而发展个性,学生既悦目悦耳又悦心悦意,在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更高层次的悦志悦神,实在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白晓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4)。

篇(5)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现状 重要性 改善策略

一、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综述

美术在中学课程中一直无法准确定位,也是多年来教育界普遍存在争议的地方。我国的教育大纲对其地位进行了明确界定,强调其的必修课课程地位,以及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很难保障其应有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模式未得到根本转变,除专门培养艺术生的班级,学生、老师及学校都潜移默化地将课程地位与升学考试直接挂钩,在此种境遇之下美术课就成了“副课”,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目标就无法实现。

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模式的推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要求加剧,同时美术教育也出现了转变,但是此种转变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要想改变美术教育的现状,转变美术教育观念成为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转变观念才可以使美术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并使教育大纲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上世纪末我国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认为劳动者的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因此确定了以提高国民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将美术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作了提升,其成为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确立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地位。

1.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缺一不可,其中美育占有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历史传统来看,我国历来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民族,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这与传统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在现代教育当中对于“真善美”的教育也不应当忽视,美术教育不仅对个人提高精神品质、陶冶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素质教育中的其它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素质教育的内涵缺乏美术教育,那将像一辆无轨的火车,到处乱撞。因此,美术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是重要内容。

2.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承

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朝历代都受重视,在历史长河中不少朝代都是实施德治的,可见其地位不一般。就其内涵来看,美与德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以美为标准就不会作出德的评判,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什么是美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就很难对德进行界定。在素质教育中也是如此,在过去的某一时期,我国的中学教育只注重德育而在美育方面有很大缺失,这是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深刻、不全面造成的。只有认识到美育与德育的一致性、替代性及关联性,同时也认清其二者的不可替代性,强调二者共同发展,才可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3.美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只有对美有了追求,才会产生创造的动机。千百年来,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就是一些先进人物出于对美的追求所至。马克思强调,生产活动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所以社会发展离不开对美的追求,而中学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也不可缺失。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是为其将来的创造活动、创新活动打好基础,也是其将来创新能力产生的源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也会更加有意义。

4.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逐渐由物质转向精神,同时休闲经济也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工作之余会欣赏美、追求美,并逐渐将美发展成人的一部分,因为物质的满足对人的发展是有限的,而精神的追求却可以使人们不断追求卓越。因此,在中学中进行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改善中学美术教育的策略

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善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1.认真坚持并贯彻我国素质教育的方针

要加强对中学美术教育方针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中予以正确落实,从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是当前诸多工作之首。

2.重新构建中学美术教育体系

要对现有的美术教育体系进行重新规划整合,从美术教育教学的单一模式向多方位复合模式发展,以强调美术技巧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可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讲座及作品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教育,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强化师资队伍

要改善中学美术师资现状,加强专业美术师资队伍建设,以艺术修养作为教师考核标准,打造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专业美术教师队伍。

4.完善课程体系

美术课程内容必然随着教育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对美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规划等各方面都要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查漏补缺,使课程体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我国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倡诗教、乐教,在他看来,美育在整个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美育这一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研究的理论,则是由德国的伟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但是,美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还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改进美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阶段的美育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二、美育是关注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格教育,是一种企及生命质量的教育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美育,指审美教育。广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美育应从狭义美育向广义美育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音乐教学方法,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营养、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在音乐课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水平,在音乐中中培养起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情感,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堂较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曲或者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美、理解了美,这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独特功能。

三、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情感性、技能性、形象性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育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质教育则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展现的舞台。我国现代美术教育起步晚底子薄。随着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价值、地位进一步肯定与提高,以及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每年仅靠几所艺术院校和师大美术专业培养为数有限的美术生,显然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的增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办美术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这是时代的必然。于是,我们看到:那种长期以来全国几所美术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众多考生“同挤独桥”的现象已成为历史。时下,老牌艺术院校竞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学科的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高师院校更是在力求办学效益的提高,抢占市场的竞争中,对美术专业特别青睐,以致大量的美术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不少长期将美术视为“游艺”或“准学科”而对之不屑一顾的综合性大学,也将建构美术专业作为他们扩大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新创举,“准学科”的艺术一跃便成为“锦上之花”。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以美术形态为载体,以审美为特征,通过对美术形态的了解,美术语言的思考,具体形象的描绘,美术精品的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去有意识地接受美的熏陶,有意识地去了解美的真谛,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从创作、欣赏中去构建一个具备美术修养的人格的台阶,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长期以来不乏理论上的探讨者。其实早在本世纪初,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先生,对此就作过精辟的阐述。他从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利害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由于知育,而源于美育”(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选集》1959年,中华书局。)基于这种认识,他大力提倡美育,并把美术教育看作是美育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他说“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从广义上讲,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都是美育的具体实施者,美术教育就是审美文化教育。

作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现象,美术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的同时,会悄然产生一种以景感人、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非常注重艺术的社会功能,他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这段话可以理解为:一方面对艺术可以观风俗之盛哀,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从而提高思想素质;一方面“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也就是文学艺术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这些都是阐述艺术的社会功效。

就个体功效而言,美术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手脑并用,高度协调一致的作用,心理学家佩斯里研究确认:左脑支配人体右侧的多个器官,并实施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思维”。右脑控制人体左侧器官,并实施立体图像和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思维”。倘若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合理利用,并和谐发展则能使人聪慧起来,进而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可视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视觉艺术。美术的这种特有功能是在左右脑中通过想象和创造,再通过手的表现来完成的。而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齐白石画中的虾之所以让人感到游动嬉戏,徐悲鸿笔下的马之所以让人感觉奔腾飞驰,这一切不仅是画家对生活的体验,还是鉴赏者的想象使艺术家注入到作品中的生命力重新复活。爱因斯坦自己也认为:“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美术作品中启发而来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首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的成就,它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他认为绘画必须掌握几何学的点、线、面和投影的原则,他不但自己运用这些原则创作出不少著名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自然科学的方法带入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