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2 14:49: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篇(1)

Abstract: The hazard factors of workplace are threatening the health of employees.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hazardous factors of the field were det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So we can tak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by detecting results from the roots. Our enterprise will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 危害因素;预防;健康发展

Key words: hazard factors;prevention;health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R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30-02

0 引言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产生的根源或直接原因,因此研究危害因素存在的区域或状态,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公司主要进行动车组高级检修、配件供应及延伸服务等工作。作业工序包括打磨、轴承压装、轮轴组装、探伤和部件清洗等工作。因此,根据作业内容,接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化学因素:苯系物及粉尘。过去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仅是对危害因素进行相关的探讨或是停留在风险分析层面,并未对针对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预防。本文通过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存在状态和结果检测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 检测条件

1.1 检测时气象条件

检测气象条件如表1。

1.2 检测点布置

依据作业情况选择转向架车间、部件组装库、车体油漆库、调试车间的13个岗位进行现场检测及采样,测点布置如图1。

1.3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和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项目为噪声、工频电场、其他粉尘、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甲醇。本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见表2。

2 危害因素分布图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文件)要求,公司每年均委托具有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危害因素分布图如图1所示。

3 检测结果

3.1 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本次检测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见表3、表4、表5。

3.2 检测结果

通过对生产作业危害因素检测,粉尘最高为1.17mg/m3,小于8mg/m3;苯为0.79mg/m3,小于6mg/m3;甲苯

4 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通过各岗位检测结果看出,其危害因素浓度远低于限值要求,即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虽如此,仍需做好如下相关安全防护措施:①监督职业防护专项措施执行情况,并持续落实好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机制和职业卫生监管制度;②监督检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规范穿戴情况,杜绝作业期间劳保用品不带或不规范佩戴情况的发生;③打磨和部件清洗作业加强现场通风,更大限度降低危害因素浓度。同时,必须规范佩戴发放的个人劳保用品。④高压试验作业严格要求员工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靴和使用绝缘胶垫等防护用品,极大限度减少工频电场对人员的伤害;⑤在接害因素存在场所设置具体危害因素告知卡及相关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员工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⑥每年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同时坚强日常的巡检,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吉平.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与控制[A].第十二界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篇(2)

关键词:尘肺病预防;尘肺病发生

尘肺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但如果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则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尘肺病的发生。在本市尘肺病的行业分布中,煤炭系统的尘肺病在行业中的构成比最高[1]。本次我们通过对2013年~2014年34家煤矿尘肺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有选择性地对2个煤矿的尘肺病防治工作开展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4家煤矿企业的5244例接尘劳动者新诊断尘肺病例,34家煤矿企业中尘肺病发生最严重和尘肺病发生最轻的2家煤矿尘肺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

1.2方法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及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疑似尘肺病的劳动者按照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规定收集相关资料,由具有尘肺病诊断资质的3名医生集体阅片,按照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分期、分形态进行尘肺病诊断,确认本次尘肺病例是新增尘肺病例。按照尘肺病的预防措施对尘肺病发生最严重和尘肺病发生最轻的2家煤矿进行尘肺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调查。

2 结果

2.1尘肺病发生情况

2.1.1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情况 受检的5244例劳动者中,诊断为尘肺病512例,尘肺病发生率9.76%,其中诊断:尘肺I期387例,占尘肺病例的75.59%;尘肺II期105例,占尘肺病例的20.51%;尘肺III期20例,占尘肺病例的3.9%。

2.1.2尘肺病发生最严重煤矿(以下简称"最严重煤矿") 尘肺病发生情况受检的360例劳动者中,诊断为尘肺病83例,尘肺病发生率23.06%,其中诊断:尘肺I期52例,占尘肺病例的62.65%;尘肺II期22例,占尘肺病例的26.51%;尘肺III期9例,占尘肺病例的10.84%。

2.1.3尘肺病发生最轻煤矿(以下简称"最轻煤矿") 尘肺病发生情况受检的219例劳动者中,诊断为尘肺病14例,尘肺病发生率6.40%,其中诊断:尘肺I期12例,占尘肺病例的85.71%;尘肺II期2例,占尘肺病例的14.29%;尘肺III期无。

2.2尘肺病发生情况比较

2.2.1尘肺病发生率比较 34家煤矿的尘肺病平均发生率为9.76%,尘肺病发生最严重的煤矿尘肺病发生率为23.06%,尘肺病发生最轻的煤矿尘肺病发生率为6.40%。见表1。

2.2.2各期别尘肺病发生情况比较 34家煤矿尘肺I期发生率为75.59%,最严重煤矿尘肺I期发生率62.65%,最轻煤矿尘肺I期发生率为85.71%;34家煤矿尘肺II期发生率为20.51%,最严重煤矿尘肺II期发生率为26.51%,最轻煤矿尘肺II期发生率为14.29%;34家煤矿尘肺III期发生率为3.90%,最严重煤矿尘肺III期发生率为10.84%,最轻煤矿尘肺III期发生率为0。见表2。

2.3最严重煤矿和最轻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情况

2.3.1最轻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情况 在一级预防方面:进行湿式作业:不局限于采煤作业点,而是针对每一个防尘点。通风工作方面:井下所有工作巷道都做到了三直、一实、一畅通,杜绝井下每个作业点无风、微风、循环风;在个体防护方面: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设备,对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进行培训,保证所有劳动者能正确使用防护设备,设专人监督劳动者在工作中必须使用规定的防护设备,并对此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培训方面: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拨付专项资金,把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培训作为日常工作;在防尘设备的维护管理方面:建立了合乎要求的规章制度,在监督检查方面:上述所有的防尘、降尘工作都设有专人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各项防尘降尘工作落到实处。在二级解放方面: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把患尘肺病或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调离粉尘作业岗位。

2.3.2最严重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情况 在一级预防方面:湿式作业:只局限采煤作业面,其他粉尘作业点如转运等都是干式作业;在通风方面:为节省资金,不根据采煤情况建立通风巷,没有保证井下工作巷道的三直、一实、一畅通,造成井下部分作业巷的无风、微风、循环风;在个体防护方面:劳动者的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如口罩为普通纱布口罩,并且不是定期进行发放,劳动者在劳动中是否使用防护用品无专人监督,更无相应的制度约束;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培训方面:除了有一些文字宣传和规章制度,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人负责,规章制度和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很多的尘肺病防治措施劳动者根本不知道;在防尘设备维护管理方面,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很多方面无专人管理,防尘设备老化,根本不能保障工作时所需的正常运转;在监督检查方面:上述防尘降尘工作中,绝大多数工作无专人负责,使大多数防尘降尘工作形同虚设,不能落到实处。在二级预防方面:没有依法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即使有体检,也不把体检结果告诉劳动者,使患尘肺病或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没有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岗位。

3 讨论

尘肺病是病因明确的外源性疾病。采取积极的防尘降尘控制粉尘的浓度,做好个体防护等一级预防措施是控制尘肺发生的关键[2]。

本次通过对34家煤矿的5244例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及尘肺病诊断,以及分别对尘肺病发生最严重和最轻的2家煤矿的尘肺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尘肺病防治工作对尘肺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首先,在尘肺病的发生率方面:34家煤矿的尘肺病平均发生率为9.76%;尘肺病预防工作差的煤矿,尘肺病发生率为23.06%,明显高于平均尘肺病发生率;尘肺病预防工作好的煤矿尘肺病发生率为6.40%,明显低于平均尘肺病发生率。在高期别尘肺病发生率方面:34家煤矿的平均尘肺II期发生率为20.51%,尘肺III期发生率为3.90%;尘肺病预防工作差的煤矿,尘肺II期发生率为26.51%,尘肺III期发生率为10.84%,明显高于平均发生率;尘肺病预防工作好的煤矿,尘肺II期发生率为14.29%,尘肺III期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平均发生率。尘肺病预防工作好的煤矿的尘肺病患者全部是该煤矿转制时遗留下来的老职工,近20年来该煤矿招收的新职工几乎无一人患尘肺病。这充分证明了做好尘肺病预防工作,尘肺病则可不发生。

通过对2家煤矿尘肺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对比:2家煤矿虽然都制定有尘肺病预防工作措施和相关规章制度,但尘肺病预防工作好的煤矿的预防措施更加科学、全面,并设立了专门机构和人员来保证预防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而尘肺病预防工作差的煤矿则没有设专门机构和人员来落实,尘肺病预防措施和规章制度只是形式;另外,尘肺病预防工作好的煤矿还拨付足够的专款保障尘肺病预防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并设有专门的监督人员监督尘肺病预防措施和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而尘肺病预防工作差的煤矿则没有拨付专款,也没有设专人监督。在职业健康体检方面:尘肺病预防工作好的煤矿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尘肺病和职业禁忌证,并调离粉尘作业岗位,而尘肺病预防工作差的煤矿则多年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致使尘肺病和职业禁忌证不能被及时发现,是成为尘肺病发生率和高期别尘肺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企业不重视尘肺预防工作,劳动者法律及防护意识薄弱,企业职业病监管体系不完善[3]是尘肺病高发率的最主要原因。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劳动者的健康,为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好,针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以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确保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得以保证。不要带血的GDP,不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去换取经济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共识。全国在50年代末就开始了群性的以"风"、"水"为主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防尘危害和尘肺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一些厂矿粉尘浓度逐步下降,达到或接近国家卫生标准[2]。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和本次调查对比可见,做好尘肺病预防工作的关键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主体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相关法律义务,把尘肺病预防工作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黄林.乐山市尘肺病发生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3):259-260.

篇(3)

一、企业职业病现状分析

1.我国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企业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企业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给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二、企业职业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七十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企业不重视。一些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3.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将主要精力和任务放在经济效益上而极少对职业病的防治投入经费,导致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4.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企业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和企业的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另外,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谈谈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三、企业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上的具体做法

1.认识上要重视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劳资关系的和谐;《职业病防治法》是维权最彻底、责任追究最严厉的法律之一,违法的代价非常大。职业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如: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害,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个悲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可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际影响。

2. 了解和建立相关的制度,做好前期预防

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知法、守法。要依法办厂,依法经营管理。办厂之前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其一、工作场所的基本要求。要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企业使用有毒化学品,或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企业责任人要了解和建立职业病相关的制度:比如建立预评价与审查制度;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制度;明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知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3.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关键环节

职业病防治工作重在管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抓好关键环节。

其一,人事部门:把好人事管理关。

在招工时要做到上岗前体检:防止把职业病人招进厂;把好职业禁忌关。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合同告知: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购买工伤保险,以防万一。

比如广东省公明街道某铸造厂1名工人从事粉尘作业,2004年6月1日被确诊为Ⅰ期尘肺,厂方赔付了9万多元。该厂吸取教训,入厂体检先拍胸片确认没问题再进厂上岗作业,2006年在招工体检的20人中就发现了4例尘肺病人,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企业职工上岗后要做到:做好在岗期间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体检工作应和体检项目应有针对性,即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要建立好工人健康档案。

4.企业采购部门把好物料采购关

企业的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料时一定把好关。比如,采购化学品时应向供销商索取详尽的中文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采购的材料应有合格的包装标识。应尽量选用无毒或低代替有毒、高。

5.企业生产部门把好日常管理关

一要落实防护措施。在使用原材料或化学品之前,先查看中文说明书,弄清其成份和毒性、中毒表现和防护。如果成份不明,可送样到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成分分析。

二要了解所使用的原材料或化学品有无发生过中毒的案例,以吸取经验教训。

三要确保防护设施正常使用,督促员工使用防护用品等。

四要张贴警示标志,要按规定张贴相应的警示标志。

五要搞好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按规定监测评价,发现超标或一些特殊的成分及时整改。

综上,希望本文的浅显认识能对企业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立群.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05期.

[2]陈玮.上海职业卫生立法与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年05期.

篇(4)

【摘 要】职业病严重危害到了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考察了政府、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行为,解释了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绩效不佳的原因,提出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合一的职业病防治网络管理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国家一直关注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也在2002年出台了《职业病防治法》,但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新发病例数仍呈上升趋势,其中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这表明职业病防治情况依然很严峻。

一、职业病防治面临的问题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我国职业病的病发率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总体来看情况仍很严峻,卫生部《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2万余例,其中尘肺病65.3万例。近年来,平均每年报告新发病例1万多例,每年因尘肺病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1]。此外,《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还显示,尘肺病约占职业病病人总数的80%,新病例年均增长率在8.5%左右[2]。2010年全国新发职业病27240例,尘肺病占87%。

造成目前职业病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国内学者指出主要有以下两点:

(1)从政府方面看,第一,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晰。目前负责对职业病进行监管的主要是卫生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这两个部门在实际监管中,由于当前立法的不配套,导致出现了监管部门执法不合法,而合法的执行部门又已经不再分管这一块的"监管缺位"的情况[3]。第二,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的监管滞后。由于存在政治竞争效应,地方政府目前还是偏重于经济发展,而在利益导向上,会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的健康保护重视不够,以至于在执行职业病防治制度时,态度不够坚决,措施也不很有力。为了吸引投资,地方政府经常会在职业健康上做出让步[4]。

(2)从企业方面看,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刻意忽视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的维护。这表现在企业不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未在事前做好有效的职业病预防措施,也没有在事中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这样的情况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之中。最典型的案例来自于富士康的职工连续自杀事件。

二、职业病防治绩效与利益相关者选择

利益相关者思想来自于企业研究之中,其强调的是双方或多方在利益上的关联性,激励制度正是在各方利益博弈中逐渐生成的[5]。职业病防治的制度安排也是这样,需要充分考虑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及利益主张。职业病防治涉及三个主体群体: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职工。

首先,从政府角度看,职业病防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良好协调,并付出较大的交易费用。我国的政府是大政府,即职业病防治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但由于该问题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监管上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此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入,新的职业病也在不断出现,这导致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独立完成对企业的监管。同时,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地方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不佳,也使得监管的绩效不高。此外,在无法完全监管的情况下,寻租现象也影响了职业病防治的绩效。

其次,从企业角度看,提供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公共服务,会提高劳动力的单位成本,由于职业病具有慢性和隐性的特征,因此,许多企业只在形式上应付政府检查,而实质上很少提供职业病预防的卫生服务。此外,许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采用不与职工签订正式的合约的方式,逃避为职工健康买单的责任。

最后,从职工角度看,与政府和企业相比,职工个人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目前职业病群体中80%是农民工。该群体一是文化水平较低,并不懂得职业病的危害,从而长期忍受易患上职业病的工作环境。二是即使少量农民工想要维权,但由于维权成本很高,许多人最终选择与企业私了,这助长了企业不负责任的心态。

三、构建职业病防治网络管理体系

从上述分析来看,目前我国职业并防止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安排是至上而下的强制型制度变迁,这种变迁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以达到其最终的目标。因此,合理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安排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这需要增强职业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合一的职业病防治网络管理体系。该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第一,能够为政府提供充足的信息,并降低行政的交易费用,有助于推动政府成为真正的职业病防治监管者;第二能有效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动力来自于政府激励和惩罚,以及社会的监督;第三,加强职工自身对职业病的认识,增加其在职业病维权中的资源,提高其在推动政府相关制度设计中的地位。

目前,要构建职业病防治的网络管理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和理顺相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部门的相关规则。避免出现因法律法规的滞后性,而导致部门监管及部门间协调合作的漏洞。具体来看,就是要与时俱进,根据新的需要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并出台配套的措施,对与之相矛盾的措施进行废止。

第二,建立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该机制的建立,是为了能够建立一个较好的部门间的利益格局,在这个格局下,部门间能做到及时的信息共享,合理的资源配置。

第三,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与披露机制。企业掌握自身的信息源,与政府公众和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扶持行业协会的方式,通过行业协会这个中间组织,对企业监管的职业安全服务供给进行监督,要求企业公布其相关的信息。

第四,职业病的社会宣传机制。职业病涉及多个行业,其病症特征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其具有复杂性和隐藏性。职工尤其是农民个人很难了解,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社会组织,进行相关的定期的宣传。

第五,政府-社会的利益沟通机制。如果职工不能通过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与政府进行沟通,那么就无法改变目前职业病防治制度中职工缺位的状况。也很难如食品安全那样,去推动相关制度向有利于维护职工健康的方向变迁。

参考文献

[1] 姬薇. 一组"黑色数据"的背后:透视中国职业病现状[J]. 安全与健康, 2010(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Z].2009-05-24.

[3] 罗贺昌.职业病防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中国卫生法制,2007(1).

篇(5)

关键词:正己烷;中毒;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of Nursing Care among Three Occupational Chronic n-hexane Poisoning Patients

ZHANG Ling

(Wuhan Occupati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Wuhan 430015, 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of nursing care among chronic n-hexane poisoning patients. MethodsThe medical nursing care information of three occupational chronic n-hexane poisoning patients from June 2011 to November 2012 were analyzed and effective precautionary measure were implemented. ResultsNo safety accidents happened among the thre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implemented. Conclusion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personalized nursing measures; making accident emergency plans;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al medical theory training and application;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nurses; building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hancing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struc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motion intervention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renducemedicaldisputesand ensure the safety ofpatients.

Key words:N-hexane; Poisoning;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of nursing car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正己烷[CH3(CH2)4CH3]常态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主要用做溶剂。最近几年我国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时有报道,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积蓄作用,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中毒主要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1]。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现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农民工,在同一个鞋业公司从事手工鞋翻后围刷胶作业。既往均身体健康。其中例1,17岁,作业工龄4个月;例2,17岁,作业工龄1年;例3,43岁,作业工龄1年。3例患者均出现四肢远端皮肤麻木、刺痛伴乏力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同时有间歇跛行、步行困难、走路易摔倒等步态异常表现,呈进行性加重,其中例1还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呼吸困难,四肢发冷,多汗等表现。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病损。主要工艺流程及生产环境:刷胶粘剂-晾干-整理,车间面积约20m2,冬季门窗紧闭,无抽风排毒设施,工作时无工作服、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实行每天工作18h,每周休息2d制。

1.2方法参照《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84-2002),经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中毒诊断组诊断,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度中毒2例(例2、例3),重度中毒1例(例1)。给予灯盏花、丹参酮等扩管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微循环,甲钴胺、奥拉西坦、能量合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口服营养B族维生素,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并辅以针灸、理疗。经过436d住院治疗,3例患者四肢乏力、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四肢肌张力正常,膝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而好转出院。

2结果

通过对3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实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首先从身体、病情上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干预,完善执行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加强心理疏导、疾病知识及康复训练的指导和积极情绪的干预能够转变患者的心态,使3例患者在住院436d期间未发生安全意外事故,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

3.1.1意外事件方面

3.1.1.1跌倒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可引起四肢肌力减退、乏力、行走困难等运动障碍,患者上厕所下蹲后站立困难;走廊、厕所无扶手和防滑垫;病房地面潮湿、光滑及黑暗处单独行走等都易造成跌倒。

3.1.1.2 坠床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可出现下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医院的病床较高、较窄;无床栏保护;呼叫器和常用物品未放置患者易取处等易发生坠件。

3.1.1.3 压疮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引起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出现肢体麻木、乏力、行走不稳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造成自主生活能力下降及感觉障碍需长期卧床休息,可导致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

3.1.1.4 烫伤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出现肢体麻木、刺痛等感觉障碍表现,静脉输液、冬季取暖及肢体热敷等使用热水袋、自行打开水或用热水瓶倒水到杯中饮用都易造成烫伤。

3.1.1.5意外伤由于患者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四肢软瘫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若勉强活动,容易造成扭伤、摔伤等。但长期不运动,则肌肉萎缩加重,关节僵硬,跟腱缩短引起足下垂。

3.1.2护理人员方面

3.1.2.1护士责任心缺乏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不够,自身素质低下,工作中粗心大意,缺乏慎独修养,观察病情缺乏精细化,未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处理不及时;护理临床路径及技能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因素。

3.1.2.2专科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不足护士在学校及实习医院接受的教育是内、外、妇、儿科等护理方面的三基学习训练,对职业医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如化学毒物正己烷及其危害引起职业性中毒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患者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3.1.2.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2002年5月颁布《职业病防治法》以来,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工作中护士病历书写不规范、康复训练和运动护理太随意、与患者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或心理指导时说话不严谨、专科知识不足等都可能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1.2.4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质量控制不利、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执行力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可能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3.1.3患者心理方面3例患者均由工作时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己烷引起中毒,因此住院期间产生的费用(住院费、营养费、陪伴费等)应由单位承担,患者在自述主观表现时可能过度描述,影响了治疗方案制定和护理措施的执行;3例患者对疾病不了解,对治疗和护理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而拒绝治疗;四肢麻木、刺痛等感觉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影响夜间睡眠,使患者烦躁不安、情绪极度不稳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住院时间长,病情恢复慢,特别是康复训练阶段出现畏难、注意力不集中及急于求成心理等现象。

3.2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3.2.1意外事件防范

3.2.1.1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3例患者的身体、病情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加强对预防措施的个性化完善,通过对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中毒情况的评估预测到较高的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床头、易跌倒的地方设置警示标识;卫生间、走廊、楼梯安装扶手和防护栏,以方便患者起坐、扶行,并配备了便携式的坐式马桶凳,预防入厕时跌倒;发放预防跌倒、坠床宣传单,告知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呼叫器和常用生活物品放置易取处;3例患者均放置保护性床栏;地面保持平整干燥,放置防滑垫及标识;叮嘱患者穿防滑鞋、穿棉布衣服,衣着应宽松;患者在行走时不要在其身旁擦过或穿过,同时避免突然呼叫患者,以免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使用助行器。因患者感觉功能障碍,防止发生烫伤,不用热水袋或加套使用热水袋、不自行打开水、不用热水瓶倒水,使用吸管饮水等。

3.2.1.2预防压疮发生例1重度中毒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休息,日常生活、入厕,洗澡时有专人陪护照顾,为防止发生压疮,采取以下措施:①积极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采用Braden危险因素(感觉、潮湿、活动情况、行走能力、营养及摩擦力和剪切力)评估表进行入院后压疮评估,得分为17分,根据标准评分≤18分,提示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施[3];②定时改变卧位,间歇性减少局部组织的压力,翻身1次/2h,翻身后,可采用软枕垫于身体空隙处,从而降低骨隆突处的压力,保护骨隆突处的皮肤;③减少摩擦力,保持床单位干净、平整无皱褶,翻身时抬高身体,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避免剪切力的产生,应采取有效,尽量减少半卧位时间;④保持患者皮肤和床铺清洁干燥,翻身时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适当给予按摩,从而保护皮肤,避免局部不良刺激;⑤患者长期卧床,每天必须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运动训练,以维持关节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的发生;⑥鼓励患者多食鸡鸭鱼肉等高蛋白及含维生素C和锌丰富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营养不良导致压疮的发生。

3.2.1.3制定职业病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用晨会交接班、护理责护查房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不断提高护士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3.2.2加强护理管理

3.2.2.1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运动康复护理、口腔、皮肤、饮食等生活护理)规范及三基三严的培训,同时不断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并建档,与院月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挂钩,培养和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保证护理安全。

3.2.2.2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4]。采取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等方式组织护士进行《职业病专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操作》及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同时以专家授课、外出进修及跟随医生查房、会诊,参与职业病诊断等多种方式加强职业医学专科知识学习,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

3.2.2.3增加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定期在院内举办《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管理办法和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等专题讲座,强调职业病护理工作与法制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实际工作中护理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让护士从中吸取教训,制定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达到护士依法施护的目的。

3.2.2.4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护理质量中的薄弱和关键环节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3.2.3运动护理指导患者每天定时做上下肢被动运动,按摩肌肉,活动关节。待病情好转患者能下床活动时,注意嘱咐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扭伤、摔伤或关节面磨损,另要指导患者做全身关节活动,特别要注意做下蹲运动,以防跟腱缩短影响下蹲。

3.2.4心理指导及关怀护理针对患者来自疾病本身、单位的经济纠纷及自身的经济困难等复杂的心理,首先给患者讲解有关职业病的常识,提供给患者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常用的心理治疗有暗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等多种多样[5],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职业中毒中更起重要的作用[6],适时运用解释、保证、鼓励等心理支持手段,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7]。康复训练时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摆脱对陪伴的依赖心理,增强自理能力与自信心;营造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舒适的休养环境。从源头上有效的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是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8]。通过对3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特征性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管理措施,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最大限度地对护理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37-439.

[2]江继换.浅谈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55-156.

[3]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9.

[4]马庆俊.心血管内科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策略的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2:173-174.

[5]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84(9):669.

[6]陈慈珊.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4):39-40.

篇(6)

矽肺是尘肺的一种,是严重的职业病。纷飞的二氧化硅粉尘通过呼吸道在人的肺泡上发生堆积,影响气体交换,使人的肺泡失去作用,肺组织全部纤维化,严重影响人的呼吸功能,丧失劳动能力。用老百姓的话说,肺变成了一个土疙瘩。

矽肺的发生分为急进型和慢进型两种。前者矽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作业环境条件差,粉尘浓度非常高,严重超标,且在这种环境下连续性工作时最容易发生。其特点是接触粉尘工龄短、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而慢进型发病缓慢,大多数发病在6~12年左右,部分患者在脱离接触有害粉尘若干年后才发病。急进型矽肺主要是在从事有害粉尘(石英粉、煤尘及石棉粉尘)接触2~3年后,出现咳嗽、胸闷、胸痛、气短、劳动力下降或丧失。慢进型矽肺主要从事接触有害粉尘六年以后逐渐出现或轻或重的咳嗽、咳痰、胸闷、胸痛、气短及劳动力下降等。

说矽肺是危害劳动者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不仅是指其发病数量居于各种职业病的首位,还在于其属于无法根治的疾病。因此,只有从预防着手,早期发现,早期脱离粉尘作业危害,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二氧化硅粉尘对劳动者的危害。对于粉尘作业工人来说,最应该了解自己要使用防护用品,戴防尘口罩或头盔,防止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并认识到粉尘对自身健康的危害。预防措施可归纳为八个字:宣、革、水、密、风、护、管、查。

宣,是指进行宣传教育,认识粉尘对健康的危害,调动各方面的防治尘肺病的积极性。革,是指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革新的改造,做到生产机械化、连续化、管道化、密封化、自动化、使操作工作与发尘设备尽可能隔离。

水,是指进行湿式作业,喷雾洒水,防止粉尘飞扬,这是一种容易做到的经济有效降粉尘办法。如用水磨石英代替干磨,铸造业可在开箱前、清砂时浇水,保持场地潮湿等。

密,是指把生产性粉尘密闭起来,再用抽风的办法将粉尘抽走。

风,是指通风除尘,但通风系统内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降尘才能排放到大气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护,是指个人防护。粉尘作业工人应使用防护用品,戴防尘口罩或头盔,防止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防尘口罩的选择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口罩的阻尘效率要高,尤其是达到5um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尘效率;口罩与脸形的密合程度要好,当口罩与人脸不密合时,空气中的粉尘就会从口罩四周的缝隙处进入呼吸道;佩戴要舒适,包括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轻,佩戴卫生,保养方便,如佩戴拱形防尘口罩。

篇(7)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52-01

20世纪末,针对水痘、风疹、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制定颁布相关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标准和准则。与此同时,我国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大规模传染后也出台相关预防和隔离的规范与标准。尽管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齐心合作,使得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然而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仍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所以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任重而道远,现本文就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予以综述,旨在进一步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1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

1.1 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1.2 传染源:①病原携带者;②患呼吸道传染病患者;③动物传染;④隐性感染者。

1.3 传播途径[1]:①经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②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③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

1.4 流行特征:①强度特征: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可呈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②地区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只限于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发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此等传染病因有其地区特征,均称地方性传染病。③季节特征: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升降,不同的传染病大致上有不同的季节性。季节性的发病率升高。与温度、湿度、传播媒介因素、人群流动有关。

2 预防与控制

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必须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规律,采取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即采取第一级预防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采取第二、三级预防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

2.1 第一级预防[2]:1.改善环境措施 主要是运用卫生监督的措施,保护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食物和土壤免受环境污染物污染,消除或控制环境中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这是预防疾病发生最积极、最根本的措施。2.增进人体健康的措施 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根据疾病发生的因素分析,由于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不科学引起的疾病约占一半左右。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注意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2) 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在与传染病作斗争中,预防接种对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所以预防接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第一级预防措施。

2.2 第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包括疾病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疾病专门防治机构,建立传染病、职业病报告制度以及疾病监测制度等。其中对高危人群实行定期有效的筛检对慢性病的二级预防具有普遍而重要的意义。推行早期有效的筛检方法可以起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良好效果。

2.3 第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在疾病防制过程中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类型疾病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对病因明确的疾病,特别是病变不可逆的疾病,一定要尽力采取一级预防为主,;对病因尚不够明确,一级预防效果尚难肯定的疾病,在尽量做好一级预防外,要重点做好二级预防;对所有已患病的中、晚期病人,也要尽力做好三级预防,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3 结语

本文就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予以综述,主要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征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

参考文献

[1]李倩,凌罗亚,蒋征刚,等.浙江省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I):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