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药学专业的特色

药学专业的特色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1 15:01: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药学专业的特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药学专业的特色

篇(1)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特色教材

作者简介:史静(1984-),女,江苏南京人,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讲师;陈建秋(1981-),男,江苏南京人,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药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24-02

药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制药工业产污量大,是国家环保规划要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据统计,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占2%。制药工业的特点是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原料种类需求多,使用数量大,但利用率缺较低。一般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10余步反应,使用原材料数种,从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1]另一方面,国家环保部针对制药企业制订了专门的强制性废水排放标准:《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GB21904-2008、GB21905-2008、GB21906-2008、GB21907-2008、GB21908-2008),并且按照制药生产工艺路线将制药工业及其产生的废水进行详细划分为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中药类、生物工程类、混装制剂类。此外,我国环保部还于2012年提出了《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促进制药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国家对制药企业污染防治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同时对于制药企业自身来说,减少污染实施清洁生产是其应对对外贸易绿色壁垒的重要措施。所以,无论是从环境角度或者制药企业本身角度来说,制药工业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其排放污染物的特殊性,制药企业需要既懂药学知识又熟悉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专门人才。针对上述问题,中国药科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环境和药学的双料人才,[2]以满足制药工业绿色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而解决我国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科技问题,促进环保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由于该专业具有药学与环境相结合的特色,因此在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制上必须具有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融合的特色教材作为支撑。

一、特色教材在药学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授课老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具有特色的好教材不仅能够便于教师讲授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不论是在专业建设还是在学科设置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药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专业的创办要解决当前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进程中企业对特定环境类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我国现有环境学科培养人才与课程设置模式不适应的矛盾,该专业方向的建设需要特色教材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因此特色教材中必须将环境科学与药学相结合,必须将环境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制药企业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

目前教材的设置主要存在教材建设滞后于教学和专业改革、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脱节、[3]没有形成特色的独立体系、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先进性、[4]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知识点缺乏更新等问题。

因此,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融合的特色教材的建设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其建设总体思路包括:特色教材必须体现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的融合与交叉;特色教材建设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定位;特色教材建设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特色教材与特色教学相结合;实践类特色教材在药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

二、药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思路

1.特色教材必须体现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的融合与交叉

我校的环境专业以培养环境和药学双料人才为目标,注重把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制药环节,把药学的理论及相关知识应用于环境保护,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监测为始、评价为重、治理为目的的原则,着重培养制药企业环保人才,研究药物的环境影响。因此,特色教材的建设必须注重环境专业与药学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但是此种交叉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药学专业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生搬硬凑到一起,也不是两种知识简单进行汇编到一本教材上,而应该突出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和联系,真正做到药学知识在环境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深层渗透与融合。

《药厂环境控制与管理》是具有上述特征的典型特色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制药工业污染现状、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制药企业的清洁生产、制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制药企业GMP认证、生态药业等。其中污染现状、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生态工业园等基本知识属于环境专业范畴,但所有的重点理论知识都紧紧依托制药企业的背景,与制药企业紧密相关。例如在污染现状与排放标准的章节介绍中,专门针对制药企业的废水排放特征进行介绍,并列举与只要企业密切相关的标准和政策,如《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在制药企业的清洁生产章节中就涉及制药企业制药的具体工艺、设备、装置,对其进行清洁生产,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必须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

2.特色教材建设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定位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药学知识基础,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到制药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环境检测、污染分析与治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特色教材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该目标,为该定位服务。从上述目标可以看出定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特色专业的建立需要人才具有药学与环境学的双背景;人才的定位分为两类,一类是继续从事制药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学术类”人才,另一类是能够实际到制药企业中工作的“应用类”人才。因此,针对“两类”人才的培养定位,特色教材中必须有所体现。针对“学术类”人才,教材中应注重原理、机理及相关知识点最新研究成果的呈现;而对于“应用类”人才,教材中应注重在制药企业普遍成熟应用的具体工艺、设备和装置的介绍。例如对于药厂三废教材,可在原有三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或修订A类(学术类)与B类(应用类)特色教材,A类可针对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方法进行原理的细致讲解,并介绍相关的机理模型,增加目前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方向与最新研究成果等;B类可介绍制药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和资源化的具体工艺与设施,并列举实例。

3.特色教材建设突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前所述,特色教材的建设需要注重环境专业和药学专业知识的融合,需要涉及多门学科,这有利于学生突破单一学科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具有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和环境专业知识的条件下,从药学的角度看环境或是从环境的角度看药学,易于触发灵感,产生新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和突破,使他们能够从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上去观察、分析以及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揭开认识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神秘面纱。[5]综合的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特征,在特色教材中需要增加“无标准答案”、“多种解决方式”的问题,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考,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逻辑性强的机理的推导,教材中引导学生由因找果或由果寻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4.特色教材与特色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材中的知识需要通过教学进行传播,因此要让特色教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必须有特色教学与之相结合。特色教学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中传输知识的特性,而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乐于在某一块或某一点知识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能够进行主动的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松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模块化。第一,教学手段上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授课形式不拘泥与演示文稿,可采用视频、音频、动画、软件等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对难于理解知识点的掌握,并建立教学配套素材库。第二,教学中应着重对相应课程知识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一方面该门课程的教师要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相应知识的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介绍和综述,另一方面可以将校内外的专业研究人员邀请至课堂,对新进展、新工艺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介绍。第三,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形,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并且鼓励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某一点知识进行深究,发现表面现象之后的机理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或对某一知识点扩散,形成由点串线、由线及面的网络化知识块;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让学生跳出传统的思考角度或仅局限于该门课程的知识内容,鼓励从多角度多学科对问题进行分析。第四,可以依据学生的理论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分层次、分班、分组教学。例如药厂三废处理课程中,即可根据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偏研究型或偏应用型,根据A类(学术类)与B类(应用类)特色教材进行分班学习。

5.实践类特色教材在药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

环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实践或实验类的课程尤其要注重特色教材的建设。对于实践类特色教材,一方面注重环境科学知识与制药企业实际问题的结合,如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特色教材中对实际的制药废水进行监测和评定,使学生在学会环境监测方法的同时对某些类型的制药废水的特点有直观的了解。《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中采用中药废渣进行吸附研究,加强学生制药企业废弃物亦可资源化的新理念。另一方面,选修类的实践特色教材亦可以采用项目引导的方式,进行课程交叉渗透教学,串联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或知识模块,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建设需要体现环境专业与药学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并紧紧围绕人才定位,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需有特色教学与之相结合,将特色教材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此外实践类特色教材需将环境专业知识与制药企业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发酵类》编制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酵类(征求意见稿)》[S].2007.

[2]陈建秋,沈卫阳,陈家全,等.药学类高校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意义和必要性[J].市场周刊,2009,(12):123-124.

[3]郭彤,陈金明.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124):135-136.

[4]韩建华.让特色教材走进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篇(2)

    开设专业的现状及特色

    目前已开设的专业及方向我院共有13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涉及医学、药学及管理学类,在校生已超过7000人。中医类专业及方向有中医学、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中医学(医学心理方向)、针灸推拿、护理学和护理学(英语方向);药学类专业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管理学类有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的特色各专业教育是在努力培植中医学、中药学等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针灸推拿学、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等;同时,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护理学、药物制剂等热门专业的内涵建设,合理安排中医、西医学科模块比例。2010年我院制定的《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为:“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同时,重点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融汇现代医药学和科技知识,突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实现中医、中药、护理等多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

    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效果

    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我院全面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了实验中心,中心设有药学综合实验室、外科技能训练室、临床技能实训基地、针灸实验室、药物制剂工艺实训室、基础护理实验室等40多间专业实验室,3个精密仪器室等,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3800多台(套)。承担了人体解剖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针灸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实验课,开出教学实验项目达100多个,能同时容纳近千多名学生进行实验。同时各专业教育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中央冷暖空调,确保各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整合师资队伍开展专业教育2002至2007年,我院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师资力量进行专业教育。2008年以来,随着专业层次及规模的扩大及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我院各专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也得到了加强。一方面我们严格选拔、招聘或引进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实践中,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学习与提高。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中既借鉴母体的管理方式,同时结合独立医药院校的实际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与管理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院各专业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完善专业教育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我院2005年开始独立招生以来,始终注重专业教育的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教务、教材、实验室、图书、后勤、学生等的教学及行政管理人员从最初步不到10人发展至现在的100余人,以及时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各专业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同时,各专业教育的服务体系,如语音室和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生活动室、运动场馆及食堂等体系配备齐全、设备先进,能很好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需要。如现有的各类教室座位数共计7000多个,遵循“服务教学、充分利用”的原则,学校统一调配各类功能教室,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也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总之,通过十年来中医药专业教育的实践,我院的各专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既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软硬件条件来推进其运行及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善中医药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高等中医药独立院校专业的建设既要借鉴母体学校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篇(3)

【关键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05-02

前言:

临床药学 ( Clinical Pharmacy ) 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 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临床药学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实现合理用药与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目的。通俗地说,临床药学侧重于药物和人的关系,整个过程直接涉及到药物本身,用药对象和给药方式,因此临床药学直接涉及到医疗质量。对各大高等院校来说,应当结合临床药学的上述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完善的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的医药人才,使他们能够胜任临床药学的工作。

1 相关概念

1.1 学科与专业。临床药学学科与临床药学专业不同,临床药学学科促进临床药学专业的发展,是其基础所在,而临床药学专业的发展又带动了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为其实践提供了可能。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授课内容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2 学科建设不同于专业建设,它主要包括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等,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又要注意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形成稳定的学科群,发挥系统功能。

2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

2.1 学科建设依据

“十二五”计划明确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强校理念,并详细规划了相关内容。这一理念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位点、重点学科、学科梯队、科研平台的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创新等多个方面,为广大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

2.2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障碍

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困惑和障碍主要包括:1)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整体研究水平相对较低;2)国家研究基金中未设立专门的临床药学项目,申请课题资金比较困难;3)学科地位尚未确定,目前仅作为药学学科的分支,学科地位并未收到肯定;4)人才匮乏,尤其是缺乏顶尖级领军人物。其他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培养出大量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临床药学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一般从业人员尚且大量不足,顶尖级的领军人物更是少而又少。5)不同区域和等级的医院发展不平衡;6)学科带头人地位得不到保障。

3 临床药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根据前文提出的几项困惑和障碍,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3.1 优化科学研究,构建特色学科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则是科研工作开展的前提。能够形成“特色”的学科,必然应有其独特性,先进性,也要有学科和社会影响度。而要达到独特性和先进性的要求,必须不断对科学研究进行优化,才能发展出更加先进、完备的技术,同时累积一定的学科影响度。

对临床药学来说,目前学科的地位不够稳固,学科特色也就相对逊色。要想使更多的人开始注意临床药学,就必然药通过不断优化科学研究,例如在药物研究方面、给药方式方面以及最终的用药效果方面,形成本学科独有的学科特色。科学研究促进了特色学科的构建,而特色学科的发展也将不断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的是临床药学学科甚至临床药学专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2 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人力资源和人才结构是学科发展的资源性要素,而“十二五”计划中也提到了学科梯队建设。只有人力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学科带头人除了学术上的权威性以外,还应当具有带领、指导和组织团队进行研究,获得研究成果的能力。只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才能够将高等医科院校中有能力、有兴趣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利用团队的力量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也才能够促进临床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就应当为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土壤,只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足够充裕,才有利于培养、选拔优秀的兼顾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3.3 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平台

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科研条件,而科研条件的优劣也使也是科研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下,我国的高等医科院校都逐渐开始重视科研条件的改善,学科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的条件都有所提升。同时各高校还注重为各学科提供科学研究和资源、技术共享平台。但是,对高等医科院校来说,拥有资源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根据实际情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技术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临床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对医学高等院校和医院均十分重要。对临床药学学科来说,要想使其可持续地不断发展,必须要从科学研究的大方向上不断优化,培养能够组织和领导科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高等院校和医院应尽可能地提供促进可续发展的平台,几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地推动临床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蒋学华等,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药事管理,2008年第19卷第13期,965-968页

参考文献:

[1] 蒋学华等,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药事管理,2008年第19卷第13期,965-968页

[2] 于德华,李建刚,杨震,等.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策略与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2011,27(9):661-663.

篇(4)

作者:薛培凤 王晓琴 陈朝军 杨喜平 单位: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我校中药学学科创办于1994年,通过多年建设,该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中药学专业本科招生到2007年中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立项,从研究生教育经验的积累到2010年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从药物研究所的成立到自治区中蒙药研究所和自治区蒙药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表明中药学专业已逐步具备了高质量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能力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随着我校更名为大学以及学校的内涵建设的提升,今后5年,中药学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下各项建设内容的完成,是实现中药学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和的重要保证。学科专业结构建设[7](1)根据学科间的关联度以及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包含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的中药学学科群。(2)为适应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发展战略,展开对中药栽培专业、中药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专业的调研和论证,酝酿筹备新上专业,适当拓展中药学学科的专业覆盖面。(3)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方向的优势,兼顾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和新制剂研究方向、中药药效毒理研究评价方向的建设,加大对药材种植方向、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向、中药保健食品研发方向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活动,以专业建设活动带动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师生的专业认知度,增强传承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中药学专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标志性品牌和特色专业,完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学科梯队建设继续采取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对校外知名专家“特聘与引进并举”的措施,建设和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数量和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学科梯队。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学科支撑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已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完成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为早日申报国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研究所建设根据现有自治区蒙药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潜力以及产业背景,进一步强化我校的中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交叉优势与中药学学科的科研实力。本科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药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加强现有校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争取建设成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加强面向本科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加大专题生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有关中药学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调研,就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文献配套与收藏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配合图书馆做好有关中药学学科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与地方企业合作,争创1~2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研发中心,鼓励1-2项产业化前景好的研究成果转化。6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3~5个实习基地。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我校于2010年获得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2级开始作为一级学科招生。目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数和在校研究生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导师遴选和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既应重点支持优势专业,也应兼顾学科平衡发展,逐步扩大我校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扩大中药学一级学科的专业覆盖面和研究方向覆盖面,通过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争取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功。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我校中药学现有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自治区中蒙药科技开发与生产,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大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力度,努力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使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及时收集掌握各级各类型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组织协调相关学科多渠道申报项目。整合中药学科优势,加大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有较明显增长或重大突破。重视科技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加大力度作好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及科技服务项目,特别是加强与自治区龙头中蒙药企业的合作。提升科研立项、、科研获奖等方面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力争获得标志性科技成果。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药学学科的优秀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我校中药学学科的科研特色和重大成果进行宣传,争取合作项目。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出国进修和继续深造,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已有良好关系的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合人才培养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综上,应以研究方向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经费投入为保障、以标志性成果为目的,进一步加快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专业,不断向国内一流专业迈进。

篇(5)

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课时仅为医学类专业的一半,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仅仅讲授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放弃在药学中应用很少的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因为未涉及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觉得学而无用,缺乏学习兴趣。鉴于以上原因,2006年起,我们启用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微生物学》。新教材将微生物学课程结构分成三部分,即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3]。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精简免疫学内容免疫学是在微生物学抗感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如今已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1],与临床医学联系密切。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由于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医学类专业不同,基础医学知识的不系统,使得学生在学习免疫学时比较吃力。新教材精简了免疫学中有关临床免疫的内容,而主要向学生讲授免疫的概念及三大功能、免疫系统及其组成、免疫应答及免疫诊断与防治等。通过这些基础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了解免疫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中医药对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利用相关知识从事药用微生物资源及产品的开发。注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药学的联系,缩减各论中病原体的介绍中药学等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主要从事药物生产、销售、药物质量管理和新药研发等工作[1],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药学的联系。例如:在讲授微生物形态、结构等内容时可以联系药物的作用靶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药物质量控制中微生物的检测等内容;在讲解微生物营养、代谢、生长与控制等内容时可扩展到药用微生物产品开发、微生物污染控制、微生物发酵技术等。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与技术的同时,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并不需要诊断和治疗患者,所以微生物学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体及常见的药品污染菌[1]。例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结核分支杆菌、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而对目前发病率低或新发现的病原体仅简要介绍。各论内容的缩减符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留出更多的课时介绍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以及一些与药学密切相关的知识,这种改变无疑更适合药学专业的学生[1]。增加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在药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应用于微生物的药用资源,微生物在制药工程中的作用,微生物对药物的污染与控制方法,微生物与中药霉变,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及中药抗微生物作用的测定方法等。这些内容的增加充分体现了专业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于药学专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讲好绪论部分,激发学习兴趣

绪论是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4]。如果绪论课教学能联系实际,透彻说明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完成好后续课程的学习。在绪论中首先要讲到的就是“为什么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微生物学?”。一提到微生物,大家会想到细菌病毒等导致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其实,这些病原体只是微生物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那这些微生物与药学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临床应用的许多重要药物本身就是微生物,如部分中药材、有益菌制剂等。其次,在许多药物的现代制药工艺中广泛应用了高效低成本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此外,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筛选需要以病原微生物的特定分子结构为筛选靶点,还有药物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受到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需通过对微生物的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总之,微生物学对于中药学等药学类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学专业 药理学 教学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是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一些重要疾病发病机理的阐明、基因重组、新型药物的研制及实验技术的更新,预示着在21世纪药理学将成为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与药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教材应该是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对于我院才成立一年的药学专业来说,如何开展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培养21世纪优秀药学人才,无论从哪方面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就目前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为今后搞好我院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教学奠定基础。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克服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一方面是临床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又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上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的药理知识侧重点是明显不一样的。可是从我们选定的药学专业药理学教材内容来看,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的药理学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专业特征。此外,药学专业药理教材缺乏“实用性”。卫生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和药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应视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实用性十分重要,教学内容也应该围绕实用性做文章。我们认为,现有教材的实用性还不够。教材实用性欠缺主要表现在药理学各论中药物品种少,新药知识太少,新药的欠缺,使学生不能与日常用药联系起来。针对以上情况,今后应该尽量选择合适专科药理教材,同时,在现有教材基础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及时更新过时的内容,尽

可能给学生多介绍一部分临床疗效好、应用多且有发展前途和具代表性的新药。

2. 加强学科联系,提高整体素质

与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相比,药学班的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几乎是被动式的接受所学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以呼应,给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都带来一定的压力。经广泛的调查表明,药学班的学生均反映他们的医学基础知识(尤其生理、生化、病生、解剖)及临床医学知识十分欠缺,以至难以理解药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尽管教师上课时已经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但仍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认为我院药学专业虽属大药学专业,但给学生灌输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将来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提供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可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生理学、解剖学及内科学的学习力度,对这几门的课时、内容要强化、优化。

3.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药品生产、研发,流通领域及直接面对病人的药学技术岗位。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力度,结合药学专业特色,精心安排、设计实验内容。从我院的去年的学生实验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地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演示,学生照做,很多学生甚至是只看不做。因此在实验上也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地开展药理实验设计竞赛活动。同时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教师的药理科研,将药理学的有关内容与科研联系起来,更好地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4. 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提高药理学学习的兴趣

药理学所涉及的药物作用机制复杂,相互之间又缺乏逻辑联系,是学生们感到药理学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理学的内容虽然比较散,但它最贴近生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经常遇到可以用药理学解决的问题,在药理学教学中,抓住这些问题,适当结合学生们的亲身体会来讲述药理学的一些概念和机制,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很多的学生会有这样的体会:感冒后服药2天,症状消失了,以为病好了就停止服药,没过2天感冒复发,再吃同样的药,效果就不好了,联系这一现象,给学生们引出适应性耐药和耐药性的概念、产生机制及带来的危害,药物的不同剂型对耐药产生的影响,以如何避免耐药性,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还可结合相关章节,列举社会上常见及影视剧中主人公所患的疾病,让学生发挥已掌握的相关药理学知识,探讨药物和剂型的选用,通过比较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明显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5.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篇(7)

【关键词】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课程是我校中药学、药物制剂和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化学课程,它是针对药学相关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与后续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以及药物化学课程关系密切,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利用物理仪器和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原理和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化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逻辑性较强、公式繁多等特点,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知识,而且还要用到物理学和高等数学的知识。我校药学专业的学生,数理基础相对薄弱,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差。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时感到非常吃力,畏难情绪严重,难以学以致用,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结合药学专业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结合药学专业特色,精简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药学专业特色,精简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热力学部分的授课学时,增加相平衡、动力学及表面现象等与药学密切相关的授课学时[1]。热力学部分的重点在于学生对热力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省去复杂的公式推导,让学生清楚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即可。相平衡部分重点介绍吉布斯相律、单组分和二组分体系的相图,要求学生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学会分析单组分体系和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应用,特别是蒸馏和精馏的原理以及萃取的基本原则。化学动力学部分主要讲授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催化作用等,对反应速率理论可以不做介绍,作为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学。表面现象是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与后续药学专业课关系最为密切。重点介绍比表面、表面吉布斯自由能、铺展、润湿与吸附等知识,难点是高分散度对物理性质的影响,拉普拉斯方程和开尔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胶体化学部分,重点介绍胶体的动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以及大分子溶液的基本性质、溶解规律及其应用。

2.优化教学方法

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问题式、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下,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师生可以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教育信息技术,做好教学网站和教学视频的建设,改进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现在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我们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目前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增加授课内容,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很少出现音频和视频等媒体,教学手段仍需要丰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搜集各大网站的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料,制作教学网页和教学视频,利用各种在线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手段。当下非常流行的“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兴的教学手段势必应用到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4.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原有的成绩考核分为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两部分,其中实验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70%。改革后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的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另外加强互联网在线学习的考核,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加强平时作业质量考核,特别是要求学生查阅科技文献的相关作业,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训练学生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在新的考核制度中学生总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其中课堂表现成绩占20%、平时作业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理论考试成绩占40%。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证明,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待物理化学课程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觉得物理化学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有帮助的,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当然,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和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在国家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靖丽,张拴.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