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环境研究

网络环境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0 14:53: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环境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环境研究

篇(1)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1、引言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I课件,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3、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与方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

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提供化难释疑。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份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目前网络教学的八种方式:

(1)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2)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

(3)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

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4)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

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5)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6)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7)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8)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课堂容量问题———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关人员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资料。

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对课堂教学容量的认识走进了误区。我们知道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应该作为网络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是目标。作为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网络知识如果局限于现有教材,它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知识如果完全脱离了教材,它又变成了无源之水。网络只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重点、难点,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而随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好课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问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随意阅读该不该干涉呢?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吗?这是网络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又一个问题。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

比如在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个别同学调节阅读进度、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概念及时纠正,发现讨论过程中学生高质量的论证分析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在线指导解决同学的疑问等等。所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情感互动问题———传统手段的必要补充。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呢?通过探讨,笔者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没我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华就会在有声与无声之间潜滋暗涨。比如课始播放一段音像资料、课中穿插一段生动的讲述、课尾同学之间通过语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等等,都可以起到情感互动的作用。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做必要的补充。

(4)课件通用问题———课件模板的优化设计。

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基本上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因此通用性很差。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标准。如果一个课件通用性很强,不仅制作它的老师用,全校都能用、全国都能用。

提高通用性最好的办法是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制作模板。教师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需要,或嵌入讨论系统或嵌入留言系统等,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另外,制作课件也可以发动学生,上网搜索资料等事情可以教给学生去做。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学习,并且是对主动性要求更高的学习。

(5)网络教学对设备、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难以推广的问题———循序渐进、明确分工。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没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没有互联网接入就无法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然而,我们对网络教学认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变革的,这种变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环境开始网络教学的探索。当然,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的物理条件会得到改善的。即便囿于经济因素,无法大规模开展网络教学,只要我们在小规模网络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这同样可以视为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的有益效果。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相比,从学校层面来看,网络教学对技术的依赖不高。超级秘书网

真正的多媒体制作,涉及教学方案设计、文字脚本撰写、平面设计(美工)创意、2D3D动画制作、视音频素材采集和编辑、编程等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对制作平台的硬件要求很高,对客户端设备有一定要求。而网络教学呢?如果我们充分运用已有的公网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权威机构专业网站、个人特色网站,充分运用通用软件,技术复杂的事情交给个别专业人员去做,只需要教师运用Word来写作一个学习活动方案。教师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更多地集中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辅导上。

5、结束语。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戟峰。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M].中国电化教育。2000.3

[2]张秀英。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M].中国电化教育。1999.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24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 会计学习 模式 研究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习模式的特性

(一)自主性

学生除了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有效的选择相关的会计内容进行针对的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学习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地进行设计和控制,学生通过网络强化相关会计知识的掌握、提升会计软件操作能力,这整个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模式进行会计学习时,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学生,以教学目标为主来保证学生的网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能大量地获得会计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有利于学生会计经验的积累。

(二)研究性

研究性模式主要是以强化培养会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相关会计问题进行展开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一部分的深层次的知识,提升相关的会计技能。研究性学习是采用发现和探究的方式,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大量累积学习经验,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研究性学习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进行会计学习,重于引导学生在事件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培养。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学习方式而言,研究性学习较为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以达到高效快速提升学生的会计水平的目的。

(三)协作性

学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能够快速地形成相关会计知识的全面学习,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相关学习,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强化指导。而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就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换彼此的学习经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也可以说,协作性的学习模式是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延伸,在整个的会计学习过程当中自主性学习始终是出发点。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将自身掌握的学习资源共享给同学,快速的接收同学共享的学习资源,还能快速的掌握会计方面的相关资讯和热点,同学之间也可以就热点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心得,提高学习效率。

二、网络环境为会计学习提供便捷高效的途径

会计教学的多媒体化发展使得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也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能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教育信息知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工作。

网络知识的储备量相当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会计学习需求任意取用,但是仍然有些学生无法更好的使用网络资源,这无疑造成了网络学习资源的浪费。因此,学生必须强化对网络工具和搜索引擎等能够有效协助会计学习的软件的操作练习,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网络环境当中各种优秀的资源辅助学习,最大限度的发现的发挥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习模式的作用。

想要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会计学习首先要具备硬件条件,会计教学需要具备投影仪、计算机设备、上网设备等来完成教学,而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和计算机是学生完成会计学习,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某些会计学习和实践操作内容重要媒介。

三、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为性、自立性、自律性等方面,学生作为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习的主体,所有的会计内容都必须是自主进行学习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使能够抵制网络环境下其他方面的诱惑,全神贯注的利用网络条件来进行会计学习。学生在进行会计学习时可以将会计内容分化,然后制定出会计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在线讨论阶段主要以必修课为主,而重点讲授阶段则是注重答疑解惑。

(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了某一阶段之后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对于学生的会计学习而已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快速的完善不足方面。学生在初步了解和进一步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其学习质量可以通过会计学习评价表现出来,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评价对自身的学习方法等进行优化调整,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下一阶段的会计学习。所以说,在会计学习整个动态过程当中,尽管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学习评价与传统的学习评价存在差异,但仍然对学生的会计学习起到支持保障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总结性评价作为补充,形成性评价作为重心,诊断性评价作为基石,这些网络会计学习评价引导学生的会计学习,并贯穿始终。

四、结束语

校园网的出现推动了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衍生的会计学习模式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网站、网上搜索引擎等先进工具来协助完成会计学习,这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了学生的会计学习效率。网络上有很多会计专业网这种聚集了优秀的会计资源的网站,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习,充分的利用网络学习优秀的会计经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会计学习,不仅能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量,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会计水平,彻底发挥了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习模式对学生会计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通讯;师生互动;异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3-0060-06

一、网络通讯技术促使师生互动变革

师生互动是现代教育制度中师生交往的重要活动方式,有师问生答、师讲生问、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等形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在数百年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进程中,师生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行之有效的面对面互动关系,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有序进行,知识传承效果达到最佳。

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习不再是单一的在校学生的专利,在职人员异地学习人数占学校学人数的比重与日俱增。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等发生巨大变革,异地师生之间必须借助媒介才能开展非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在网络通讯技术面前,传统的师生面对面互动策略不断受到冲击。师生互动不再仅仅是师生间的语言、手势、神态的互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因此,在异地教学需求越来越迫切的今天,研究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异地师生互动问题,是解决未来教育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

师生异地互动离不开通讯媒介。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通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软件等异地互动通讯工具和软件迅速普及,其功能也越来越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异地同步或异步互动交流。技术改变人类生活,通讯技术必将使得师生互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不论身在何处,都能随时随地通过媒介互动;可以是一对一互动,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互动;可以是同步互动,也可以是异步互动;可以是文字互动,也可以是语音、视频互动。信息时代,师生之间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互动交流,正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即将成为师生互动的主流。网络通讯技术虽然问世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深远。研究网络通讯技术在异地师生互动中的地位、作用和效果,对未来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师生互动研究现状分析

师生互动是一个历史久远,人们一直在思索的课题,也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外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重要性。有关师生互动的研究国内外也都相当重视。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了一套寻求知识的方法――“产婆术”。在他眼里,教学就像是一个婴儿的“接生”过程,教师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刺激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正确的答案。而我国古代最具影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提出,教师要具备善于了解学生,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了“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思想。这些可以说都是师生互动思想的早期表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伦理学等学科角度对课堂师生互动进行研究,不断丰富着师生互动的理论成果。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Dewey,1859-1952)主张“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继而国内外分别从师生互动主体、师生互动效果等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行为、师生关系等进行了充分详细地探讨。

在教育社会学领域,主要是从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行为过程这一角度来理解师生互动的。德拉梅特(1976)的《教室中的互动》,是最早专门论述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著作,此书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教室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课堂情境以及师生关系做了较全面的分析。英国学者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社会体系的观点,从师生互动主体的角度进行探讨,把师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三种。从哲学认识论出发,研究者认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着一种主客体关系。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师生双主体说以及主导主体说。在此基础上,R.Lippitt&R.K.White等人从师生互动中的教师领导方式进行探讨,把教师使用权威的方式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并由此形成了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三种不同课堂互动行为类型。在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更侧重于从师生互动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来探讨。1983年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根据教学效果描绘了课堂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如图1所示:1的效果最差,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2的效果尚好,教师试图跟全班学生发展来回交往。3的效果较好,教师跟全班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有学生之间的交往。4的效果最好,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加者,他鼓励集体中所有成员,包括教师自己,有来回的交往。

从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形成的情感因素进行探讨,Siberman把教学情景中的师生关系分为四种类型:依恋型、冷漠型、关怀型和拒绝型。C.howes和她的同事根据依恋理论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类:回避型、安全型和抵制、矛盾型。Getzel和Thelen将教师行为分为团体规范型、个人情感型和动态平衡型三种。R.C.Pianta则将师生关系分为三个不同的特点:亲密、冲突和依赖。另外,我国学者王家瑾还从工程学角度,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因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怫兰德(Flanders,1970)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FI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System)。将师生互动的语言行为分为三大类共10个类别,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量化途径。这是国内外首次对师生互动行为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量化,并带领师生互动的后继研究。

综上所述,均是从理论上对师生互动类型进行了研究。关于师生互动的途径、形式与性质,研究师生互动的内容关注的还比较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走在了前端,紧随而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发展迅速。人们对师生互动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尤其是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互动。1989年穆尔提出了“三种类型的互动”,即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作为一个概念框架来理清远程教育中产生互动的不同活动。库克森等人fcookson&Chang,1995)根据互动的性质将互动分为教学互动和社会互动;根据传播媒体的不同,Kearsly3L将远程教育中的

互动分为文字互动、音频互动、视频互动;因反馈时间的不同,博格将互动分成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Saun-dersetal在1997年根据互动的物理性地点和时间讲互动分为课堂内互动和课堂外互动。王陆教授(2008)指出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育关系变化,首先是师生和生生的人际的关系的变化,因而,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必然会成为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的热点问题。并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中典型的互动应该包括教师、学生、教育媒体和交互发生的时间这四个传播要素,表现出新的特点:第一,互动借助于媒体发生的,按照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文字互动、音频互动和视频互动三种类型。第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按时间特征分课堂内的教学互动和课堂外的社会互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可以以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展开。第三,学习者通过与学习界面交互而引发的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如图2所示:

王陆教授提出的四个传播要素与互动类型的关系图,综合了前几位外国学者对远程教育中互动的类型划分,形象地表明了因媒体而引起的师生互动的显著变化:师生互动需借助于媒体发生,尽管如此,但王陆教授构建的传播要素与互动类型关系图仍旧没有表现出媒体的变革,尤其是媒体变革给师生互动带来的影响。尽管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发生巨大变革,但目前对于网络互动还没有一个确切地界定,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描述与论证,杨刚等人从教育学、社会性、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师生网络互动进行了解析,并将师生网络互动结构分成民主型、主导型、私聊型、无反馈型和孤立型。刘细良等人则强调主体间性对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作用。

同时,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在迅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带动着师生互动的变化。此阶段,我国有关新课标下的师生互动变化的研究也一时剧增。这是我国课堂教学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是无论是新课标下的师生互动研究还是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研究,我国多注重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对理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完善。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师生互动也随着变化甚快,唯有不断地跟上其研究进度,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义。纵观国内外对网络通讯环境下师生互动的变化研究,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研究的方式上,即要么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师生互动的关系,要么从微观的角度对其行为变化进行分析,很少有结合二者为一体的研究。且宏观方向侧重理论研究,微观方向则偏重教学实践,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其次,对信息环境下,网络环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最多的还是远距离师生互动的特点和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变化,真正将远程教学互动和课堂互动结合起来的还比较少。本文将依据网络通讯环境下师生互动途径为主线,从宏观上构建师生互动变化理论模型;从微观上对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并加以实证。为远距离教学互动和课堂教学互动的互动途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

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是复杂的。根据互动的形式,可以将师生互动分为面对面互动和非面对面互动(又称为异地互动);根据互动的性质,可以将师生互动分为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根据互动的途径,可以将师生互动分为视频互动、语音互动、文字互动等。使用不同的媒介,师生互动的强度有所不同,师生互动的受益面也有所变化。为方便研究,我们以师生互动途径为依据,将不同的网络通讯媒介归类,结合师生互动的形式、性质及互动强度和受益面的变化,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一)师生互动的途径

为方便媒介归类,我们将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途径分为三大类,八个层次。三大类为:师生同步互动;师生同步或异步互动;师生异步互动。师生同步互动类中,除不用借助通讯媒介的师生面对面互动层次外(传统的师生互动),还有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的师生视频互动和以手机通讯工具为主的师生语音、文字互动两个层次。电子邮件、留言板等,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已经具有滞后性,归类为师生异步互动。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在线答疑系统和BBS、论坛等,也可实现师生同步互动,但其功能略有减弱,介乎师生同步和异步互动之间。

视频会议教学系统,可以实现一终端对一终端、一终端对多终端和多终端对多终端的同步视频互动教学。每个终端学习者的人数可以根据教学效果的需要,灵活设置。理论上讲,通过该系统将异地学习者临时组建成一个教学班,即可实现面对面教学中的一切师生互动功能:虽然需要教师和学习者提前熟悉系统的使用。因为视音频同步,互动如见本人,互动效果仅次于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如同班级授课一样,该系统必须有固定的场所,使用时师生之间需要提前相互约定时间,不能实现随时、随地互动。手机通讯工具,虽然已经开通视频通话业务,但目前绝大多数用户仍旧以语音、文字同步互动为主。手机终端屏幕的局限性决定了手机通讯工具在师生同步互动中,以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为主,且师生的肢体语言不能为对方所见,互动效果大打折扣。但其能实现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个别教学功能显著。

师生之间即可实现同步互动,也可实现异步互动的主要媒介是: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在线答疑系统、BSS、论坛。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主要指QQ、MsN等,已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异地交往的各个方面,师生异地互动交流也不例外。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是目前异地师生之间实现同步文字互动的主要工具。特别是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中群互动功能,可以实现多对多的即时互动,为教学公告的和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捷。在线答疑系统基本上设置在网络课程中,是一个为专门课程知识答疑所设计的互动途径,只针对所选课程的学生开放。BBS、论坛针对网络上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就不同话题展开争论,或者回答别人的疑问,或者了解别人的观点。

网络环境中师生异步互动的途径,包括电子邮件、留言板两个层级。电子邮件可以是一对一的师生异步互动,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师生异步互动,互动内容可以在网络上长期保存。留言板则是生问师答的异步互动途径,即全体学生可以单独给教师留言,教师为学习者个体逐一解答。这两种异步互动方式都只有互动参与者自身能看到互动的内容,具有保密性,主要用于预约答疑。

(二)师生互动的形式与性质

师生互动有面对面互动和非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师生处在同一地理位置的同一物理空间,师生互动基本上是面对面互动:在课堂内、外完成师讲生问、师问生答、生讲师评、生问生答。师生之间直接通过语言、动作、手势、眼神等传递和反馈信息,实现言语类和非言语类的信息交流。而在信息时代,师生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只能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非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电子邮件形式的生问师答、BBS沦坛形式的生问生答、视频通讯形式的师问生答等。从面对面互动到非面对面互动,从直接的信息传递到借助

通讯技术的信息传递,师生的互动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根据师生互动的时间跨度,将师生互动分为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两种方式。师生同步互动是指师生之间能够实时互动交流。传统班级授课制,除书面作业交流外,课内授课、课外交流等,师生互动基本上是实时的同步互动。而在网络通讯环境中,师生身在异地,若要实现同步互动,必须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手机通讯工具或即时通讯软件实现视频、语音、文字同步互动。因为在师生之间有媒介这一载体,虽然也还是同步互动,其互动效果有所减弱。师生通过特定的通讯工具,在不要求即时反馈的前提下,随时发生的交流互动形式,称为师生异步互动。传统课堂中的作业批改,试卷订正等均属师生异步互动。网络通讯环境中的电子邮件、论坛等,是典型的师生异步互动。师生异步互动以文字为主,没有同步互动的紧迫感,互动参与者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知识的创新与建构。

(三)师生互动的强度和受益面

师生互动强度泛指单位时间内师生互动交流的信息量、反馈的及时性、互动过程的投入程度、对互动信息的领悟程度等。图3中实线所示的正梯形即表示不同互动途径所体现的师生互动强弱关系:同步互动强度高,异步互动强度弱;视频互动强度高,音频互动强度次之,文字互动强度弱。在正梯形的最底端,是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其互动强度最高:师生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无时无刻在传递信息。师生可以及时、清楚的领悟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很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调整。视频会议系统要达到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效果有难度:摄像头拍摄范围不能完全代表教师或学生的视域,屏幕上的平面视觉效果让教师肢体语言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有所损失,师生互动强度要低于面对面互动强度。到音频互动层次,肢体语言全部丢弃,互动强度再次减弱。越往正梯形的顶端,师生互动从视频互动逐渐变为音频互动、文字互动,互动性质也从同步互动逐渐变为异步互动,师生互动强度逐渐变弱。留言板和电子邮件,在师生互动中,是典型的弱互动。

师生互动受益面主要指师生互动时,参与互动对象数量。在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中,虚线表示的倒梯形即表示师生互动受益面:它与师生互动强度刚好相反,互动强度越高,互动受益面越窄。从图1所示的师生互动途径来看,视频会议系统能实现同步视频互动,所以师生互动强度高,但其受益面变窄:如果参与视频会议系统学习的人数过多,学习者没有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同步互动的机会,则学习者参与这种学习和看录像没什么区别,学习效果自然降低。手机通讯虽然牺牲了视频,但它是一对一的问答形式的师生互动,同步互动对象少,互动强度高。越到异步互动层次,互动面越宽泛:BBS论坛可以让所有愿意观看、讨论的人参与;电子信箱可以实现群发。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师生互动是永恒的话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最希望的互动仍旧是面对面的互动。但在网络时代,异地互动在所难免。我们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目的是研究各类网络通讯工具在师生互动中的优缺点,在运用中结合实际需要,扬长避短,选择性、综合性地使用。师生互动途径的选择是灵活的,层级的区分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意味着师生互动途径一定要选择从下到上,从互动强度大到互动强度弱。

四、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对网络教学的指导

我们在《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这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教育硕士,需要异地教学),依据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为指导,组合利用不同的网络通讯工具,搭建了异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比较研究,以此探寻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趋势。

(一)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环节

与传统班级授课教学相比,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不仅存在,而且师生互动在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更大,主要集中在下述三个部分:

一是课前授课信息的与反馈。学习者身在异地,授课信息必须准确及时地发送给学习者,让学习者提前知道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的下载地址,做好课前预习。我们综合利用手机通讯工具的“企信通”功能和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的群发功能,进行课前授课信息群体。不能上课或上课有异动情况的学习者,均能及时同步文字反馈或异步留言反馈信息,方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二是课中的异地同步互动教学。我们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通4-6个异地同步视频互动学习终端,在上课过程中同步实现师生多点对多点视频互动。设立异地视频互动答疑环节,为异地学生提供现场同步答疑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模仿传统班级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减少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息损失。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监控异地学习者,恰当的对异地学习者的学习实行同步互动引导,提高其注意力,提升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三是课外预习与复习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网络通讯软件使用习惯,灵活选择合适的师生互动途径,参与课外预习与复习的互动交流。我们提供有:适合异步个别指导的电子邮件;适合同步或异步集体互动的BBS论坛;适合同步互动交流的QQ学习群;通过留言板预约答疑等。教师在群组和互动平台论坛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指导,并开通手机移动课堂播报,帮助异地学习者及时整理每次授课所讲知识的重点、难点,方便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二)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效果分析

《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这门研究生课程在异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下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体验网络视频同步互动教学均在10个课时以上,每节课前均会接受手机短信通知以及课后接受移动课堂播报,由此可知学生对异地网络互动教学的体验效果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在此学期末,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了解通过异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根据异地网络师生互动变化理论模型图中互动途径的特点,异地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采用视频同步互动,模拟传统课堂。视频同步互动中师生可以看到对方形象,具有生动、直观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展示、讨论、辩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尤其是网络视频的完善,由一对一可以扩展到多对多的视频,师生互动不但可以进行师个、师班互动,也可以进行师组互动。在本次教学实验中,教师利用视频多对多的优势,采用集体答疑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其中既有师个互动、师组互动,也有师班互动。异地网络同步视频互动效果和传统课堂面对面的互动效果相似。从实验调查结果中(见表1)可以看到:5个问题统计结果均超过3分(3分表示基本同意),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教师通过实时的视频互动、监控,可以更好地集中思想,积极地参与互动,特别是促进情感上的交流;老师异地通过视频同步互动引导,能更好的预防学习者迷航。

第二,利用通讯工具手机短信功能,辅助课前通知,课后复习。在对手机所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均超过3分(见表2),这说明学习者对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其互动效果次于视频同步互动效果。手机短信平台互动在传递的信息量上要低于视频互动;互动时间上也要有所延迟,若有专门教辅人员效果会更好,但是对于那些不能参与到课堂,也没有视频互动条件的学习者来说,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还是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第三,网络通讯软件QQ群组的即时讨论组和论坛,完善了课堂、课后师生互动。对课后预习、复习的互动活动起了促进作用,几乎每一个主题后面的跟帖达30多条,单条帖子的字数在100字到1000字不等,而浏览帖子的人数在200多人至300人之间。用学习者的话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较之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很能激发人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这种教学方法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不会受到像传统课堂那样的约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等。课堂活跃则是互动的直接体现,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可见学生互动的主动,积极性体现的很到位。

(三)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变革

师生互动的主体由以教师为主转化为师、生互为主导。在师生互动中,有两方面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同时,教师和学生均不是独立地出现在师生互动中,而是共同参与在互动活动中的。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师生互动是一种“轮式”交往,即教师处在既定的中心位置,以提问等方式分别与学生展开并列、平行的师生互动。教师掌握着互动的主控权,学生被动参与互动。而在网络环境中,下述几个方面促使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降低,学生主导作用增强:一是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选择性,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对教师的盲从性;二是课前授课信息的对学生课前预习起到提醒作用;三是便利的网络课程资源和沟通途径的多样化,方便学生随时网上自主学习,消除了学生主动互动的途径障碍;四是物理空间距离的存在减弱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干预,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研讨自由度。

通过网络通讯技术,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学习无所不在。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虽然互动强度大,但必然要求师生面对面。而网络通讯技术介入师生互动环节,虽然互动强度有所降低,但师生通过手机、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实时互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时间、地点限制,打破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泛在学习成为现实。网络便捷、及时、灵活,师生互动随时随地可行。师生网络互动的机会增多,时间延长。

师生互动内容从知识到情感,由单一变丰富,由简单变复杂。网络通讯环境中,学习者所学知识,已经通过精品课程等形式提供给学习者。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在学习资源的同时,不断上传自己的心得、体会,上传的资源吸引了更多的后续学习者,成为学习者课后复习、反思的“活资源”。同时,师生互动从传统的语气、表情、体态语言形式转变为丰富的文字、图片、符号形式,师生情感互动取决于人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师生互动的途径变多,带动师生互动从单一到丰富。例如在节日里利用飞信、信箱等给异地老师同学发祝福的信息,借助网络通讯工具可以很好的表达我们当面无法表达的情感。

师生互动的强度和受益面相互制约。在异地网络教学的授课阶段,应该采用互动强度大,互动受益面相应小一点的互动途径来实现师生的教学活动互动。利用其互动性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递大量的信息,实现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的实时调控,保证教学质量。在异地网络教学的讨论互动阶段,可以采用互动强度小,但互动受益面足够大的互动途径来进行适当的师生互动。适当的减弱了互动强度,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吸收互动中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要放开师生的互动范围,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比较

通过《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这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师生互动主题、形式、性质、内容、方式、强度和受益面等七个方面,将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作比较分析(如表3)。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网络通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异地同步或异步互动教学成为可能。传统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师生互动也将发生变革。为方便研究,我们依据师生互动的形式、性质、途径、强度和范围,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正梯形的底层,师生主要是视频、同步互动,其互动强度越大,但互动受益面越小;越在正梯形的顶层,师生互动主要是文字、异步互动,其互动强度越弱,但互动受益面越广。

篇(4)

【关键词】网络经济 网络环境 运营管理

一、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对成长方式的影响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优势不再集中在资金、技能和规模等几个方面,而是体现在快速和创新上来。谁最先发现潜在市场,挖掘新的商机,谁就最新抢占市场份额,成为该行业的领跑者。因此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再是靠效率靠规模,而是依赖于革新创造,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成长方式。

(二)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将极大地影响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脱离常规的买卖双方交易的模式。网络经济除了买卖双方交易的模式外,更多强调的是供应商模式。供应商通过对产品营销渠道的挖掘,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可能会占取更多的利润。

(三)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品牌公司只需负责设计和营销。此举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1)企业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资源既达到增加企业效率的目的,又避免了常规的硬件投资,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2)企业只需要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而不必将自己耗费在低产能的工业生产中,如此一来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网络经济让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更新,从而使管理更具效率。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既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网络化,企业内部决策的层次越来越清晰,管理的幅度越来越宽,决策越来越分散;又表现为企业之间组织的网络化,形成了以专业化联合的资产,共享的过程控制和共同的集体目的为基本特征的企业间组织方式。

(五)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任何企业都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种销售方式不但充分体现了网络营销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销售方式上快捷的重要特征。在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之下,人员通常情况下需要在营业场所对产品进行销售或者是上门对产品进行销售,这样不论在物力上还是在财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网络营销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六)对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的影响

网络经济将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最后达到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电子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成为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动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

(一)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网络意识

随着网络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发展,企业越来越觉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需要能够创造出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有效传输,及时向目标市场发出相关信息,从而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职工可以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等等,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从而达到合理参与管理,发挥集体智慧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二)加强网络型组织结构建设及流程再造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型组织结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通过信息网络的有效利用,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变得简单化、扁平化,管理层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要想及时掌握重要商业信息,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需建立一种速度型机制。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组织结构就必须具有柔性,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实施组织流程再造是一种系统工程,是一种组织创新模式,流程再造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对企业组织运行基础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重新组合,并且对相关制度做出一系列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流程能更好地运作,产品质量、服务以及速度等多项绩效标准都能得到明显性地改善,从而为利益相关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三)加强生产管理,促进供应链的网络协同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要在内部生产管理有所加强,使得网络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实施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大大提升。通过网络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协同,使得与之相关的企业能够协同性地加强实施关键的业务流程,并能充分利用同一资源或进行同步化作业,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保证质量以及履行各自的义务。因此,企业应建立起企业间更为紧密的网上协作环境,满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上传下达的要求,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

(四)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在网络营销中,企业交易成本可通过对网络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在经营中可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展开市场调研、搜集相关资料、对市场进行分析、与客户等展开即时地交流沟通,还可通过在网站上重要信息以及对意见的收集等。网络营销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了,通过互联网消费者能够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网络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选择。

总之,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正梅.论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05).

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财务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46-02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以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引发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以及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与传递,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界限的鸿沟在网络的冲击下,愈来愈模糊。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的经营创造并提供了众多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进行充分利用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系统,对企业经营相关的过程流、物流、资金流等活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保障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经济效益。从企业经营的财务管理角度来看,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建设,匹配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已经是当代企业经营亟需改善的环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财务流程以及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对企业财权的配置是否合理构成了影响,更是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提出了挑战。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其单一、滞后的财务管理手段,通过实时、综合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全面、科学地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掌控。网络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保障,使得企业在动荡的经营环境下仍然能够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转,因此对企业而言,加快财务网络建设必不可少。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网络系统存在着风险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迅猛发展,为企业应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扩散性、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经营面临着重大风险。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以及全球性的特征,使得任何机构、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应用网络资源进行经济业务往来或获得相关的信息,缺乏完备的信息保密以及系统安全功能,难以防范内外部非法行为的发生,因此这并不符合企业财务管理保密性的需要。在企业中,与其经营相关的会计信息是重要的内部机密,是其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清晰反映,因此,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操作成果有被监视、窃取以及非法利用的风险;大批量的会计信息在网络中进行传送时,也有可能发生遗漏、截取的风险。在开放环境中,互联网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资。

(二)企业财务网络系统建设中存在着不足

一个良好运作的网络系统不仅需要大量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相关操作人员引进或培训,但就目前中国部分企业来说,企业中有关财务网络的建设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虽然中国国有企业以及大型非国有企业网络财务管理软硬件的建设已经日趋完善,但是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在硬件设施、技术以及网络人才体系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双方在网络财务管理水平方面的差异也是中国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硬件设施落后、技术以及人才的缺乏,都会对财务网络的顺利运行造成相当程度的困扰。网络技术的运用需要企业的管理做出重大的变革,不仅涉及到管理方式、理念的变革,还涉及到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中国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历史比较久远,但是其应用水平仍处于低级,大多数企业仍只是基于会计的基本理念对财务进行浅层次管理,缺乏财务网络管理的深度以及有关的创新。

(三)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可能会致使内控失效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大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各部门如果缺乏统一的协调,在使用网络技术时并没有受到相应的约束,这使得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无组织、无序的发展状况,内部控制的失调不仅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还即将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相应的管理协调成本以保证整个企业运作的凝聚性、有序性。对企业来讲,其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在信息的不完全条件下进行的,各部门开展业务活动是基于授权批准以及服从于企业共同目标进行的,而且各部门以及岗位的职责明确、合法,但是在网络财务管理中,财务网络不仅肩负着会计信息的储存,还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增加,其产生的大量会计核算业务彼此进行交叉,更加加剧了会计信息的复杂程度,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职权牵制以及分工控制失去应有的效果。再次,企业在进行传统核算时可根据票据、账簿的改动痕迹等进行控制,但在网络中,相关信息的删除以及修改不能够被有效地监控。最后,企业财务网络软件的安全性高低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源于软件是财务信息收集、核算、储存的中心。

二、解决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强化企业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企业中类似财务这样的部门,其提供的财务信息等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保密性管理极为重要。网络安全包括网络软件安全、设备安全以及信息安全,通过一定的手段保护网络系统的数据以及软硬件,防止其受到泄露、破坏以及更改,进而保证系统连续、正常地运行。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及技术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加以控制,确保企业网络的安全,为企业通过灵活、便利的网络服务通道。首先,企业应当定期对硬件进行维护工作,保证其良好运转;其次,为企业的财务数据系统提供良好的管理以及技术保护,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对系统的访问、信息加密及传送进行控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保护财务信息避免受到网络攻击者的非法入侵;最后,在网络信息的收集、核算、储存中采用加密技术,消除信息的非法拷贝、篡改等行为,并引入认证技术对企业财务系统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以及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身份鉴别、信息核实,防止非法操作行为。

(二)完善企业财务网络的建设

对企业来说,大力推进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有先进基础设备作为保障,还要拥有高素质的操作人员。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实施财务网络管理的基础,中国中小企业及私营企业在发展业务时要注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原有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升级,保障硬件设施的稳定、有效运行,再者是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专业性的维修保养,对企业的供电系统、路由器、交换机等相关硬件检测,并及时处理硬件系统的问题,进而满足企业财务网络管理的需要;最后,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丰富财务知识以及操作经验,还要有专业性的网络技术以及素养。在当代企业中,这样综合性的人才极度缺乏,因此亟需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即通过引进、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人员体系,推动企业网络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对于企业来说,高素质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是其发展经营以及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力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培养高端人才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主要推动力量,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更新人才体系,是企业完善财务网络建设的工作之一。

(三)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网络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各部门开展经济业务的自由度,但同时也为企业的整体运作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企业经营的无组织、无序状态对企业制定统一的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极为必要。首先,企业在选择财务网络管理软件的时候要设定相应的标准,比如可以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安全程度以及维护、后续技术支持作为考量因素。由于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以及实力等方面的不同,其选择的软件的技术标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需求;再次企业自身要加大人力、资金、物力等投入开发应用软件系统以及软件防护系统,重视软件的安全性防护以及相关操作流程的规范以及监管,避免数据信息的流失、篡改;三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网络制度,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制,对软件的使用权限加以限制,消除企业内的越权操作。

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不断取得进步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网络化是企业财务发展的必然,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同样在微观方面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的发展及运用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从传统的手工式过渡到了网络财务,而将网络财务打造成与中国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模式,为中国企业今后的经营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建涛.浅谈信息化建设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财会通讯,2011,(20).

[2] 陈秀伟.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5).

篇(6)

1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的背景

目前网络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是对新技术、新理论及其应用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技术和理论,更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这些新型知识的应用,更重视学生科学、合理、开放思考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学生在新的学习领域探究能力的提高。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就是针对网络课程的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更高能力提升而设计的。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有:第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第二,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第三,使学生能够更科学、更合理、更开放的方式进行问题思考;第四,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某一领域新理论、新资源的能力;第五,为学生创造出更开阔的获取资源的渠道,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检索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

2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的模式

根据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的特点,并结合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本文建立起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目标控制模型。

3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的设计

结合网络环境可以提供的学习帮助以及探究式学习方式的需求,可以建立起下图所示的网络探究式探索式学习模型,这是一个基于网络应用技术的探究式学习平台。从这个网络探究式学习平台中可以看出,在教师确定出网络探究学习主题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网络上已有大量的用于论证探究方向的资料,探究式学习模型支持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实现与教师或者同学的交流,并可以例如探究式学习环境中的探索式学习系统进行自我测评。

二、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实现形式

1个人学习型

这个形式下的探究学习仅仅是由学生个体独自进行探究实现的,例如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设计,这种设计无论是独自完成整个作品还是完成作品中的某一部分,都是以自主能力为主,虽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也需要与别人交流或者沟通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探究学习,但是整个过程中最终的决定和判断都是要求个人做出的,项目的最终实现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型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合作学习指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成员共同组成学习小组来完成一项探究任务。这种学习模型使学生可以进行横向交流与多向的沟通,这种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互相的交流与合作,总结经验,共同提高。这种学习类型主要有专题学习小组或者专题研究小组。

3沙龙型

沙龙型探究学习环境主要是学生围绕共同的研究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组成专门的主题小组或者研究小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行,促进个人或者各个研究小组的研究进程。这种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团队的合作净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探究结果与沙龙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供大家参考和讨论,从而得出探究结果。这种网络探究学习环境可以发动学生的能动性,从而促进整个探究沙龙成员的工作顺利进行。

三、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建立

1成员的确定

在该模型之内,其成员组成应该主要由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学生以及教师所共同组成。具体可以分为核心小组成员以及核心成员。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功能的小组,从而有效构建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伊始状态下的成员。网络探究学成员应该由那些较为善于交流并具有丰富探究学习经验的学生以及教师组成。而这些核心成员(学生)则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进行探究式学习。随着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探究学习经验成员会越来越多。如此以来,也会有更多的学生逐步有效的参与到该模型的运行中来。

2探究方向的建立

在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中,探究方向主要是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亦或是同学们的兴趣点最终进行确定的。而探究学习所需要的课时以及具体的探究学习内容也应该与正常的课程教学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依据探究学习参与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开设一些重难点课程,进而使同学们的探究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速率也会变得更快。而在该模型范围之内,我们的参与者也能够依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衡量是不是要参加到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去。而并不需要像那些全日制课程那样必须要做到全员全部参与,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考生的学习成效,于此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同学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3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

网络平台和相关的交互工具是参与成员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空间以及环境。笔者认为,我们在选择交互工具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具体的网络技术的支持,其次还需要做到与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相结合。一般来说,交互工具主要分为如下两种:异步交互工具和同步交互工具。异步交互工具主要是指BBS、电子邮件以及答疑平台等;而同步交互工具则是指电话亦或是视频直播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交互工具很好的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建立网络平台的时候还应该设立管理支持以及评价反馈等功能。

四、构建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策略

构建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构建的过程当中至少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共享学习资源

笔者认为,建立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首先必须要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资源的共享是构建网络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在建立模型的时候,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还应该依据学生在不同探究学习阶段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有效及时的为其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诸如,在探究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与探究学习相关的基础资料;在探究学习的深入阶段,我们则需要根据学生的探究学习情况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练习题等,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巩固探究所得。

2学习过程的管理

在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或者是具体的探究学习情况为其科学打造和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作业练习题等,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同学们的具体学习过程,也便于对其进行更加有效地管理。

3开展探究结果检测支持服务

一般来说,探究结果检测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服务内容。

3.1课程支持服务

课程支持服务不仅要能支持异步交流还应该支持同步交流。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的课程管理者应该根据同学们的具体学习需求从而灵活的增加相关的课程资源以及学习形式,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课程支持服务。

3.2探索式学习信息支持服务

这种支持服务大致包含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政策咨询。通过相关的交互工具向学生传达与考试相关的信息。其次,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公告,告知学生具体的考试时间、分数查询时间等等方面的内容。最后,通过交互工具帮助同学们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3.3学业管理支持服务

篇(7)

关键词: 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英语听说课网络学习模式

1.引言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受到文化传统中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中国多数的大学生往往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同时,部分学生的“证书型学习动机”强烈,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忽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时少,学生多,导致教师对课本和应试技巧的“灌输式”教学,这种做法更加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的情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必然,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模式注定要被复合型学习模式所取代。

本文以新时代交互英语的听说课为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情况。

2.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能够对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和便利的学习环境,同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效率更高的学习策略,这两者的结合对于外语教学具有推动作用。

在自主学习的定义方面,不同理论学派有着不同的观点。如Holec(1981)指出自主性是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控制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价。Little(1997)对此定义作出了补充,他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对自主学习作了描述,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过程、内容的关系,而绝非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多,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与发展。

在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并被应用于教学实践。新时代交互英语系列教材运用了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体现出全新外语教学理念,尤其在听说课方面,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和课堂面授的形式成功地解决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包括“网络辅助平台”、“英语水平测试平台”和“学习资源库”等资源。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和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如下: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倡导个性化学习。

(2)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由于师资缺乏,大多数高校公共英语课采取大班授课,并且课文内容过于陈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呆板,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现行的自主学习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僵化的产生。由于自主学习者的分散性,自主学习者之间缺乏的交流,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思维的局限。

(2)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学生往往要面对众多的课程和作业,或者由于高考后突然失去学习的动力,或者对于新的学习方式感到不知所措,这种模式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并不合适。

3.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

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对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育涉及学生多方面的水平,但他们的语言智能、学习动力、认知风格、态度情感、兴趣爱好、原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应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自主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适时灵活地使用各种交际性学习策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更多地借助于媒体资源和教辅材料等进行自助式学习。在强调自主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否认教师的指导监督功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师不仅要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更要多层面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结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必要的。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之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对于自主学习开展的具体内容、方式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同时对其深入研究的成果将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使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美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要素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

[2]房锦霞,刘兰云.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

[3]高忠信,张景燕.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4]古丽米拉,张斌科.浅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昌吉学院学报,2006,(03).

[5]顾静.大学生语言学习观念与学习自主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6]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010).

[7]李萍.计算机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