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5:01: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环境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城乡差异;社区养老;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8-0060-03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挑战之一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区作为居家养老模式的主要载体,对于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建设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愉快生活的社区养老的社会环境,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社区养老模式的内容,其推行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建议上,忽视了对社区养老环境的营造。本文就是基于实地调查,用城乡差异的视角分析社区养老社会环境建设的现状。
1概念界定
社区养老社会环境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宏观方面来看,社区养老是一个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的事业。从微观方面来看,社区养老需要社区、机构和家庭三方面的努力。它们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的良好的养老环境才称得上积极的社区养老社会环境。本文在对社区养老社会环境进行操作化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它的现状进行测量:
11组织机构
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机构,包括社区内部管理社区老龄事务的工作机构和社区为老服务组织,是社区养老社会环境的核心,一切服务的实施,都需要它们去领导实行。
12制度政策
政策主要指社区落实各级部门有关老龄工作的情况,以及本社区为开展老年工作而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它们是社区养老社会环境的灵魂,一切服务都是以它们为指导原则展开的。
13人员关系
这里是指与社区养老有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包括社区从事老年工作的专业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社区内老年人之间的关系;社区里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的关系等。这是社区养老社会环境的关键,只有各种人员关系和谐,才能够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14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区为宣传老龄工作而营造的尊老、爱老、敬老的氛围;二是社区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社区文化环境。这是社区养老社会环境的升华,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够真正保障老年人健康快乐地生活。
15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既指为增加老年人交往、娱乐而提供的活动场地及器材等设施;也包括为增加老年人互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开展的各项为老活动。它们是社区养老社会环境的载体,没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一切社区养老服务都无从进行。
2社区养老社会环境的现状
为了明晰城乡社区养老社会环境的现状,仍需从社区养老社会环境建设的五个方面加以描述:
21在组织机构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覆盖率上仍有城乡差异城市社区所调查老年人(825人)中认为“村居有管理老年人相关事务的机构”的有265人,Mean=03212。农村社区所调查老年人(615人)中相应有127人,Mean=02065。独立样本T检验:Sig(2-tailed)=000(
22在制度政策上,养老政策因种类不同既有城乡差异也无城乡差异以“孤寡老人的照顾政策”和“最低保障政策”作为“制度政策”的测量指标。城市社区所调查老年人(825人)中认为“村居里无儿无女的老人是有国家或集体负责养老”的有277人,Mean=03358。农村社区所调查老年人(615人)中相应有252人,Mean=04098。独立样本T检验:Sig(2-tailed)=0004(
然而,在城市社区调查老年中认为“村居里生活困难的老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有556人,Mean=06739。农村社区所调查老年人中相应有390人,Mean=06341。独立样本T检验:Sig(2-tailed)=0117(>α值005),不显著。由此可见,城乡社区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差异。
虽然,城乡社区在养老社会环境建设时都重视制度的建设,注重落实和制定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比如“低保”政策落实就较好,没有城乡差异。然而目前的效果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从“量”上来说,在回答“孤寡老人是否有集体供养”时,城乡老年人回答“不是”的人数近两倍于回答“是”的人数,因此必须提高为老政策的落实程度。此外在“量”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质”的飞跃,虽然城乡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然而在保障水平上还有高低之分,城市的保障水平高于农村社区也近两倍。
23在人员关系上城乡社区没有差异,但对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对所调查城乡社区老年人认为的“村(居)领导比较关心老年人”“村(居)成员比较关心老年人”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Sig(2-tailed)=0315(>α值005),不显著;Sig(2-tailed)=0351(>α值005),不显著。由此可见,在村居成员关心老年人这一问题上,城乡社区没有差异。然而,对比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认为社区领导比较关心他们的老年人有280%,认为社区成员比较关心他们的老年人有412%,可见社区领导的关心度相对于社区其他成员对老年人的关心度,老年人更加满意于社区成员。作为养老服务机构的组织领导者,出现这样的情况值得反思。
24在文化氛围上城乡社区有差异,类型单一
城市社区所调查老年人(825人)中认为“村(居)里重视尊老敬老宣传,注意营造尊老敬老社会氛围”的有217人,Mean=02630。农村社区所调查老年人(615人)中相应有126人,Mean=02049。独立样本T检验:Sig(2-tailed)=0009(
虽然社区正大力加强为老服务的文化氛围建设,且城市社区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比较重视助老服务的文化氛围建设。但还可以看出,城市社区的助老内容虽然广阔,但还不足以满足各类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大部分社区只考虑到了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而没有全面考虑其他老年人的生活,因此需要更多的深化服务内容。农村社区跟城市社区相比,服务内容首先必须扩大,在扩大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像城市社区一样深化内容、提高质量。
25在活动空间上问题较为严重,现有空间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在养老社会环境建设中,活动空间的建设是载体,是其建设情况的直接反映。然而城乡社区在老年人活动空间建设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现有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材、运动设施以及活动内容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就“村(居)里有老年人活动团体”、“村居里有老年人活动场所”、“村(居)里有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设备”,对城乡社区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都是:Sig(2-tailed)=0000(
3总结与反思
31社区养老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况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责任明确,那社区到底怎么养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社区居家养老。从养老类型的划分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是将“养老地点”与“养老服务供给”两个维度划分出来的“居家养老”与“社会服务”的一种交叉组合形式。[1]划分养老类型有三个维度,除了“养老地点”和“养老服务供给”之外,还有就是“养老资金的来源”,直白地说,如果养老资金足够充裕,当前我们所遇到的养老问题许多都会迎刃而解。养老资金不充裕,政府埋单力度不够,社区如何提供养老服务?
一靠社区志愿者?中国不仅缺乏长期志愿服务的文化传统,更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当前我们的志愿服务大多停留在依靠工青妇和大学生组成的临时群体身上,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临时性、形式性甚至功利性都说明他们所提供的志愿性养老服务是靠不住的。二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虽然有地区要求各级政府投资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且提出一些软硬件的要求。事实上,要求每个社区单独建立一个机构,已经成为多数社区无法承受之重。它们所提供的硬件多数只能应付检查,所提供的软件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数量与质量的落后使多数老年人无法从中获益。三靠抚养协议?相关法律对于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有明确的规定,法律已经对于子女的赡养义务有了明确规定,为什么还需要并不具有严格法律效应的抚养协议,法律靠不住,协议就更不可靠了。
调查显示出的全面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实质上是徒有其表,实质低效的居家养老。村居层面仅仅满足于应付上级的检查与考核。实际情况是,这些考核指标反映出的也就停留在“有”的层面。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显然是低质量的,是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广泛需求的。
32社区养老中的政府与市场
虽然市场性居家养老服务需要被提供服务者个人或其家庭直接在市场上购买,且随着老龄化加剧,此市场必然广阔。但福利性居家养老服务却属于政府基本责任范畴,政府应主要通过财政补贴或直接购买服务来履行责任。但当前政府在福利性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表现是值得反思的。
政府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法规,确立整体发展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做好经费预算与资金拨付,社区服务组织培育、综合协调及有关的监管工作。虽然国家相关部委的各方面支持政策及资金已经出台并一定程度上落实,但是可以发现,现实中因为资金缺乏所导致的低质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的大量为老服务基础设施的落后,不得不说是政府投入不足的表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够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3社区养老的城乡差异如何缩小
城乡因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不同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流动,在养老方面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因地域的差异所导致的养老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巨大差异却应该被消除。当然,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的经济支付能力、思想观念等的差异在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的时候需要考虑。现行的按照城市的标准在农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显然不合适,相对于城市老人而言,农村老人需要的应该更多的是福利性的养老服务而非市场性的养老服务。因此,城乡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硬件标准可以不同,但是在制度保障、服务安排等软件支持方面,城乡应该消除差别。对于农村社区养老,应该根据农村老年人的集居化程度以及生活方式与城市老年人的差异,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一点上反倒不应该城乡一体,农村地区应依托乡镇敬老院服务平台,开展为老服务项目。除此之外,农村地区最应该进行的是为老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才是社区养老的社会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4):51-59
[2]陈友华,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2008(1):42-48
[3]钱雪飞论建设社区积极的养老社会环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1):29-31
[4]宋君,张国平对南通市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20(3):12-16
首先,从区域文化视角看,东北地区城市的创业氛围不浓,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情不高。从一项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创业指数(每万人拥有新创私营企业的数量)分别为7.29、3.41和3.22,远低于北京(107.61)、上海(63.43)、浙江(31.89)等发达省市,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2)。[2]联系到东北三省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排名全国倒数几位,不难发现,没有创新创业活力的地区出现经济下行压力时的脆弱性。东北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不足与地区文化存在密切关系。在社会文化维度,有不确定性规避的因素,即全社会愿意接受不确定性的程度,或者是否愿意冒险。东北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集体主义创业文化”,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普遍存在追求稳定、排斥冒险的就业观念。[2]社会成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其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一是表现在家庭教育的保守性,虽然重视子女的素质提高,但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家庭缺少对子女创业知识的教育、创新习惯的培养、创业精神的塑造。中国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家庭的教育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家庭没有使用创新方法教育出的子女,也会缺少创新创业的能力,工作学习显得趋于保守。二是表现在全民创业教育培训的不足。不管是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待业青年,还是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远远不够。政府作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主体,有义务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安排创业教育。大学开设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较少,缺少了教育引导和鼓励,使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社会成员,由于受创业能力的限制,逐渐失去了创业的动力。其三,大众媒体的舆论宣传不到位。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宣传。政府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通过媒体宣传,全民才能够获知,并得到创业支持,坚定创业决心。创新创业社会氛围的形成,舆论引导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全社会的创业舆论宣传方面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氛围不浓的问题。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为电视、互联网、报纸和户外广告等。当前的电视节目注重娱乐化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节目较少;互联网具有便捷性与及时性的特点,但复杂的网络环境没有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此外,政府在城市户外广告和报纸上的宣传投入不多,创业创新环境营造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能够遏制社会成员保守、知足、追求稳定、安于现状思维的盛行。大众传媒营造的创新创业舆论氛围,能够提振社会的活力与信心。
二、营造有益于全民创业社会环境的对策建议
1.家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子系统,要在全民创业创新社会环境营造上发挥基础性作用。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主要是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十个因子。家庭硬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来源、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职业类型等状况。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硬环境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软环境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之间存在相关,家庭亲密性、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矛盾性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各维度呈负相关。[3]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传统的家庭环境。创新创业型的家庭环境营造,在儿童和未成年阶段,父母从简单的、常见的现象入手,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独立性和创新性思维。对于成年人的创业,家庭要有和睦、民主的氛围,为家庭成员创业提供良好的后盾支持。
2.搭建平台,发挥创业群体的引领带头作用。社会成员所处的群体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成员固有群体(圈子)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政府、社团引导创业者组建新的创业组织,形成一个创业者群体,通过群体的交流互动,碰撞出群体成员的创业激情。作为政府、协会、社团等组织,应当重视城市创业群体的建立,通过成百上千个活跃的创新创业群体的带动作用,营造全民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当前,要大力推广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众创空间能够为创业者整合资源,提供良好的社交空间;创业咖啡通过整合本地资源,为早期创业者搭建一站式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新型的创业支持平台,创新创业者能够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对于创业成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够极大地带动当地创业活力和创业服务水平。
3.注重学校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进一步扩大社会创业培训的规模。教育是塑造人格与培养能力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价值观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营造,离不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创新创业缺乏,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学校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调查研究表明,学校的创业教育在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上效果不显著,反而学校的创业教育在塑造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进取心和创造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有学者建议学校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求大学生毕业就创办企业,而是将创业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4]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创业培训。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已经出台创业培训计划,并有所实施。但是,应当适度扩大培训规模,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政府实施的创业培训中来。通过创业培训,能够增加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创办更多的小微企业。
4.社会成员的工作单位在营造全民创业创新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工作单位作为个人日常工作生活时间最多的场所,在塑造员工创业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够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社会成员在工作单位能够获得技术、经验、人脉资源等,工作单位的包容性和创业文化也能够使职工得到创业的熏陶。例如:海尔集团、万科集团鼓励员工创业,不但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员工创业,也为创业者保留职位,即使创业失败,员工依然可以回公司工作。由此类比,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也应当在营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中有所作为,为企业员工提供优惠的创业政策,营造更加包容的创业环境。
5.大众媒体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宣传工作。大众媒体主要有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也包括城市道路广告、楼宇广告、公共场所广告等形式,在创新创业舆论宣传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在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上,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引导、交流经验、树立典型等手段,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形成讲道德、重诚信、遵循法治、遵守契约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百舸争流、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新局面和经济社会新气象。二是大众媒体要做好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宣传,包括创业税费减免政策、信贷优惠政策、创业补贴政策、创业培训计划等。政府和其他机构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信息,要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媒体对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了解这些优惠政策,进而产生创业的想法。总之,通过大众媒体的创新创业宣传,营造出宽容失败、勇于开拓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竞相支持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
“两型社会”是相对于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汲取前人的经验帮助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为了更有效率的利用资源,寻求环境友好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趋于有效的利用资源和对资源的循环使用、保证生态环境向良性方面发展“两型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因此划分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曰“两型社会”。(扮“两型社会”概念的厘定环境法治必须以理性环境文化为基础。当下,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两型社会的建立思维是人类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对于传统的工业社会和现代生活文明的反思和检讨是人类重新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和回归自然。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人类社会更有效率的利用资源,以期使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而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要求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消费和生产方式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撒到可持续发展。所以两型社会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二)环境法制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1.环境法制建设的理论依据
(l)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环境资源属于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的排他胜及所有权的明确性。[3〕哈丁为我们描述公地悲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公共产品的重要特征,即:全社会每个成员都从中得到惠益。与此同时,会成员因此也要负担其不利后果。所以,环境资源不能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资源配置。
(2)环境的负外部性。当某一个体的生产或消费决策无意识地影响到其他个体的效用或生产可能性,并且产生影响的一方又不对被影响方进行补偿时便产生了所谓的外部效果,或简称外部性。川环境问题普遍存在负外部性,比如企业在经济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的污染废弃物造成的负面影响油全体社会以及生态系统共同承担,从而波及社会公共利益。
(3)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环境产权理论最早由科斯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使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在损害方和受害方之间平均分配外部性价值。[5〕由于环境资源具有极强的公共属性特征那么环境外部性则严重的缺乏环境产权的不明晰。人是理性的动物因此则具体有趋利性,人们会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例来权衡一个决策的为和不为。当付出的成本大于支出,那么交易则不可能进行若支出大于成本则会进行交易俗语中也谈到“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生意有人干。”也是说明这个道理。所以牺牲环境资源来攫取自己的私利也就成为必然。2.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法律具有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以及普遍性。构建“两型社会”,即:环境友好型J资源节约型社会将成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解“两型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由强制力来保证,规范性来调整社会成员的行为。其具有比道德,会舆论等其他方式效果更明显胧势更突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环境法制是保障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一环。法制对于建设两型社会的突出价值在于,法律可以明确的规定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主体,以此人们便会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期判断保障公民权利人和义务人在规则的空间内活动。其次法律的形成往往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出现尖锐的对立时法律的权威性和国家的强制力能够平衡这个矛盾并兼顾个人和公共两者的利益。
二、我国两型社会文化法制建设的历史积淀
中国的哲学世界与西方哲学理念共同构建了东西方的两大哲学体系。如儒家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佛家提出的众生平等的理念。中国哲学虽然分为几大派别,但是中国主要哲学派系儒释道确是三位一体的。尤其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面有着大密度的交叉与重合。在我国古代立法中也体现着浓厚的环境保护观念。根据《逸周书•大聚篇“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三月遗不入网署,以成鱼鳖之长’。《荀子•王制》记载“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泽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西周时期的《伐崇令》规定“勿坏屋,勿填井,勿伐树木勿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体现在法制史上尤其鲜明反映了朴素但科学的生态文化思想法律。
三、域外以日本为例两型社会文化法制建设的现状与经验
在几十年间旧本从世界公认的“环境问题严重国”转变成为“环境防治奇迹”的国家。日本是创新立法为先导法律的体系完备是其有效的进行环境治理的有效机制。二战后环境治理问题开始,日本政府就颁布一系列环境治理的法律。在1967年旧本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全国性的环保法律,即《公害对策基本法》,1970年又对此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此外,日本的环保法律的重要部分是环境标准。日本的环境标准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护公众健康的标准,第二类为保护生活质量的标准。
四、我国两型社会环境法制建设的现状、不足及对策
(一)两型社会环境法制建设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其中有规定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同时要求公民个人和集体单位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在专门性的法律层面先后颁了多个专门性法律。在政府方面江996年进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7j中规定了环境宣传、环境教育、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内容。为了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决策能力在《全国环境保护纲要》中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开展环境国情、国策教育分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虽然我国较早就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还通过了一些专门性的法律但是在建设两型社会法制方面的规定太过宽泛和笼统,缺乏系统性。不仅如此我国在建设两型社会环境法制建设中,缺乏强制性的规范措施多见于“议程”和“计划”这样的“软法”。与日本和俄罗斯的环境法中明确强调政府职责的制度相比,我国的两型社会环境法制建设缺乏操作性和执行力。
(二)我国两型社会环境法制建设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企业搬进校园
随着大学生实践教学课时量的增大,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也开始逐步深入至全国各大院校。而使用得最多的应该属用友新道公司研发的这款VBSE软件,VBSE-VirtualBusinessSocietyEnvi-ronment跨专业实训课程是通过仿真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及其相关部门,给予学生高仿真的岗前实习。该款软件不仅设计了制造业、供应商、贸易公司,还设计了与这些企业息息相关的机构,例如: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工商局等。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真切地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还能够了解和掌握该企业所在部门与机构单据传递的流程。但是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的引入到底能够给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宗旨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结合这一服务宗旨,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普遍开设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会计综合实训教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手工模拟实训和计算机模拟实训。手工模拟实训是指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某个制造业企业一年中的某个月的账目,即:“一套帐”式实训课程。计算机模拟实训是把手工账的内容录入至计算机,完成这个企业总账、固定资产、薪资管理、UFO报表的操作。虽然整个实训过程中会涉及到会计凭证的填制、分类账的登记、科目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业务。但是整个实训过程几乎没有涉及制造业企业与其机构单据传递的流程,例如:企业在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流程、纳税申报流程、银行基本账户的开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流程等。所以,学生即便完成了整个会计综合实训也很难把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
1.打破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局限
首先,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大多采用“一套帐”的模式进行授课,且实训的教学内容也是固定统一的。其次,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没有对会计职业岗位做出相应的细化,例如:会计主管、出纳、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各自的岗位在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并没有做出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在企业中会计人员是需要和其他各部门人员有工作上的配合和协作,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其会计岗位的要求。然而,VBSE虚拟仿真实训是一个设置单人单岗、对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高仿真模拟平台。它通过搭建仿真的企业实景实现“上学即上班”、“校内实训就等于校外实习”的理念,从而真正的把课堂变成职场。在这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会计职责岗位的分工,熟悉实务操作型会计岗位人员与机构的交涉流程,例如:纳税申报流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签署、银行申请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
2.转变会计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思路
“一套帐”式的会计综合实训主要以专业教师讲授为主,而针对这种VBSE虚拟商业环境实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而是作为一个教学顾问来辅助学生。显然,教学思路的创新对会计专业教师就显得格外重要。换而言之,这种教学思路的转变需要授课教师扩宽自身的知识体系,在熟练使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财务分析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融合经管类其他专业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实现跨专业的协同性。
3.帮助整合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并发现其内在联系
会计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而这些课程都相应地开设了单项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比如: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及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供应链等模块的操作业务。但这些单项的专业实训课程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无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会到会计专业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但是VBSE虚拟商业环境实训是把零散的专业知识整合,然后以情景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会计专业的学生就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并且能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发现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就供应商企业而言,其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要求学生在使用VBSE虚拟商业环境软件时整合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课程中所学知识点来为仿真企业的CEO提供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在这个做预算及分析的环节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熟悉会计各专业知识体系间的关联性。
三、结束语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以情景教学作为依托,通过模拟制造业企业、供应商企业、贸易公司的财务业务,打破了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局限、转变了会计专业教师固化的教学思路、整合了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在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决策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还扩展了教师的知识面,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笔者认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起到了创新、改革、推动的作用。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能够更好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迅速完成学生到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用友新道“.把企业搬进校园”VBSE引领新航道[EB/OL].2011.
[2]侯鹏.基于VBSE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0):212.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宜居城市”理念的城市,北京距真正成为一座宜居之城还有多远?为了解市民对北京宜居度及自身居住环境的评价,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于2010年11月,对城六区1046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被访者普遍认为在北京生活居住、购物出行,方便但不够舒适
一般来说,居住环境的衡量依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可从两方面进行: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居所物资环境,如居住范围内的道路、场地、绿化等。软环境指的是居所社会环境,如居住区域内的治安状况、人口素质、生活方便舒适程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等。
对于居住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测量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对于客观数据,政府部门有精确全面的数据统计。本调查只从考查城市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入手,以主观数据(满意度与主观评分)来分析北京市居住环境的优劣。
在调查指标的选取上,往往需要对居住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及取舍,笔者根据调查需要及施测可行性,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以期对北京市居住环境做一个粗略的诠释。同时,我们将调查统计结果一并列于表中。
一级指标得分普遍不高,最高为方便快捷度(63.4),生活舒适度得分最低。这表明相对来说,被访者普遍认为在北京生活居住,购物出行比较方便,但不够舒适,生活环境状况一般,安全系数尚可。
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依次为供电、供水、购物方便程度和出行方便程度。得分最低依次为宠物饲养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它们与最高分项同时出现在“生活舒适度”中,明显影响了该一级指标的得分。
对于居住安全度,环境安全评价低于建筑安全评价;对于环境优劣度,人际环境评价优于社区环境评价,优于自然环境评价;对于生活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评价高于公共服务管理评价,社区服务得分较高;对于方便快捷度,生活便捷强于出行便捷(见表1)。
市民对居住环境的评价不好不坏
被访者对其居住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60.7分,该评分系由被访者根据其对居住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进行的主观评分。经相关分析,居住环境总体满意度评分与4个一级指标的相关度都达到显著性水平(P
居于不同类型社区及不同居住状态的被访者对居住环境的评分稍有差异。各项评分最低的为平房区住户,最高的为高档小区住户,住在普通商品房社区或自有住房的被访者对各项的评分也都高于总体或与总体持平,老旧小区只在居住的方便快捷度评分一项上与总体不相上下(见表2)。
仅半数市民认为北京宜居
城市是否宜居,其现状水平是客观存在,而衡量标准则多为主观设定,不同研究者指标设计多有不同,但究其核心都是对“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和“以自然为根”的自然环境的评估。因而,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宜居的水平如何,不是仅靠数据可以评定的。结论还要在市民的感受和实际生活中去寻找。
调查显示,只有55.6%的被访者赞同北京能被称作宜居城市,而另有1/3的被访者持反对意见,更有11.4%的人态度不明朗。以上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及影响宜居的4个一级指标(环境优劣度、居住安全度、生活舒适度和方便快捷度)评价都不很高,说明北京距宜居城市的理想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作为北京市民,要承受太多的压力,同期调查数据显示:市民物价压力为3.80(0~5分评分之平均分,下同),住房压力为3.77(86.7%的人表示对目前的高房价难以承受),食品安全压力为3.37,就业压力为3.29,工作压力为3.27,医疗压力为3.24,养老压力为3.19,交通压力为2.98……总压力值为3.17,56%的人感到有很大或较大的生活压力。
调查还显示,市民中仅30%的人认可社区宜居环境,23.2% 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比较满意,9.6%对自己的收入满意,10%对家庭收入满意。未来生活最令市民不安的前五项依次为:个人及家人身体健康(57.6%)、个人及家庭收入(52.0%)、房产置业(33.1%)、子女抚养和教育(28.4%)和个人及家人就业(27.7%)。
市民对优化自身居住环境持三种不同态度
那么,就居民个体而言,他们会怎样对居住环境进行优化与改善呢?调查显示,市民主要有三类做法:一类为主动进取型,如改善室内环境(38%)或另购房产(13.2%);另一类为被动等待型,希望有第三方出面或某种机会出现帮助其改善居住环境,有40%的居民希望由政府或物业出面治理社区环境,27.8%的人希望政府进行旧楼改造,26.3%的人盼着拆迁;第三类为维持现状型。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60-02
在许多高中学生的心中都有着对医生的憧憬,希望能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也因此许多学生对医学类专业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医患关系变得日趋紧张,经常出现暴力伤医、收受贿赂等情况,使得许多学生对医学专业表现出较高的畏惧性,因此在这方面的意向也较弱。下面对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及其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高中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
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们高中生在报考专业的时候也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降低我们对医学类专业的积极性。对当前高中生表现出来的医患关系认知现状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第一,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的关注,在这方面的认知也更多。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专业的选择问题,他们会在学习之余自行查看和收集相关专业相关的信息,自然医患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其中许多同学在关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媒体和新闻评价来做出判断,这就造成他们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存在较强的片面性;第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来自于城市的高中学生更加关注医患关系,而来自于农村的高中学生在关注度上相对较低。对于这种认知现状的出现,主要因为媒体环境和舆论环境的不同,城市的高中学生更容易接触媒体环境和舆论环境,再加上自身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较弱,因此,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他们在医患关系上的认知出现改变。
二、高中生医患关系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关系
从我对身边同学的调查了解来看,许多同学都对当前较为恶劣的医患关系表现出担忧,其中一些同学表示在专业选取上会优先选择其他专业。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医患关系已经严重影响到高中生的医学类专业意向选择。
(一)影响到学生对医学类专业的报考积极性
实质上医学专业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我们高中生来讲,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这也是许多高中学生对医学类专业表现出较强兴趣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恶劣医患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够收到,同时这样让我们产生较大的忧虑。担心自身在从事医学工作之后,发生这种恶劣的医患关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在医学类专业的报考上显得不如理想之中的积极,降低医学类专业的报考率。而且在面对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时,许多高中生家长也会为学生考虑到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危害,从而在我们选择专业时给出一些意见,让我们放弃对医学类专业的选择,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我们对医学专业报考的积极性。
(二)高危险性影响报考选择
医学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情况,如果因此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不仅对病人及其家属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到自身未来的发展,最为主要的是一些恶劣的医患关系往往因此而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既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又要做好医患关系处理工作,在工作中将会变得十分的辛苦,许多同学考虑到这点都不禁升起放弃学医的想法。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某位实习生亲身经历了暴力伤医的事件,使得他对医疗工作失去信心,最终放弃在医院实习,进入到其他行业之中,我相信这种情况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十分常见。已经即将进入医疗行业工作的实习生尚且有较强的恐惧心理,更何况我们高中生呢?因此造成较多的高中生放弃对医学类专业的选择。
三、改善不良现状的对策
为了能够让高中生对医患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不影响到自身对医学类专业的选择,笔者站在高中生的角度,提出几点改善当前不良现状的策略。第一,对医疗体制进行规范和完善。通过建立更加健全的医疗体制,以此来约束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行为,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矛盾的产生,维持医患关系的和谐;第二,应当加强对良好医患关系的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医护人员能够尽可能多的站在患者角度思考,能够相互理解,从而避免在治疗期间矛盾的产生;第三,应当注重对高中学生医学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在选择报考专业的时候,更多的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做出选择,如果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能够加强对我们医学专业兴趣的培养,自然能够吸引更多学生报考医学专业。
关键词:重建;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现状是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基础。目前,全球发展一体化趋势在逐渐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来自国际环境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我国农村金融在国家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在提升,因此,农村金融也在不断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建设现状主要体现在:首先,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制度不完善。虽然目前我国的农村发展还不是非常的好,但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已经逐渐丰富化、复杂化,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就应该是较完善的。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制度还不够完善,组织体系的很多活动都缺乏明确的指导,因此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管理中,就会面临较大的困难。所以说,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不完善,是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面对的现状之一。其次,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缺乏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而言,更需要创新。当前社会,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更是急速的变化着,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作为社会经济环境的组成,自然需要以环境的变化为基础,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但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相对较落后,与现代金融体系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会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所以说,创新的匮乏也是当前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的体现。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还有其它体现,比如运行的不规范,业务的单一等。但同时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也有好的体现,比如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组织体系中开始出现相对科学的管理意识等。
二、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本文认为,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不同,分散的金融市场、单一的业务模式都使得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重建中,大型的金融机构很难发挥其优势,实现其作用。为此,就要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能够与农村经济相适应的中小性金融机构。通过对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集中发展,可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而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稳定创造条件。所以说,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目前重建我国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重要策略。
2、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与世界接轨,农村金融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同样面临挑战,在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以国际环境为背景,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在过去,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集中在节水灌溉贷款、农业技术改造贷款等方面,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得今天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也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发展等都应该属于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之内。在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之后,才能更好的调整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结构。此外,在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应该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根据确定的业务范围,制定出合适的制度规范和指导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建设同样重要。总之,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是当前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建设重建中的重要策略选择。
3、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同样需要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首先要求以对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进行充分的调研为基础,市场组织体系的构建应该与实际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所以,创新之前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其次,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可以借鉴国外金融业市场组织体系建立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学习国内城市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构建策略。总之,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是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之下对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重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基本策略。
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重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还是普通群众,都应该意识到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重要意义。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才能保证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作用的发挥。同时,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员的投入。
作者:佘松涛 单位:中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