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9 14:53: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

篇(1)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策略研究,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身心更健康。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上网人群中主要是青年,其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是高校大学生,毋庸置疑,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好的影响,但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也可以使人走向歧途。而有关调查显示,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目的不端正,不正确使用网络,利用网络聊天、打游戏等,很少利用网络搜集信息,阅读资料。上述情况表明,如果要使网络发挥正面作用,起到正效应,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正确使用网络,利用网络。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策略研究,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身心更健康。

二、高校进行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切实调查,把握大学生上网的思想状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针对大学生上网,可以根据事实与理论相结合的标准,以事实分析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为辅,获得实际材料,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求证,以此认知大学生的网络思想状况,大学生上网的特征,上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建立政治思想教育网络模式,把握学生上网方向

高校可以借助校园网络,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政治思想教育网络模式。第一,学校要让全校师生意识到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性,这不只是学校领导层面的事,而是关乎到每位老师、每个学生的事,学校应该把各个方面的人员,包括老师、学生、学校领导等都调动起来,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校园网络的建设。第二,在学校网站上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思想性的与学生的特点相符合的栏目和内容,比如在板块中提供一些关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相关内容,关于求职就业等方面的材料,供学生浏览思考,借以引导学生。开设一些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趣的板块。例如,“教师心理疏导站”“科学探疑”“实事论坛”“求职指南”等,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正确引导学生。还可以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思想政治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参与网络自我管理能力和积极性。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方式都深刻地受到了网络诸多舆论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把握学生上网方向,这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与策略。

(三)培养专业政治思想网络工作团队,确保政治思想教育网络模式的高效运行

篇(2)

【关键词】创新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高等学校是直接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甚至关系到今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前途,因此培养出大批能承担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的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当今社会,90 后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事物越来越多,这也给 90 后的学生带来了双面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会比以往复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改进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而在完成这一根本任务中,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

高校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这一任务落到了政治思想工作者的身上。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站在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第一线,与学生接触较多,掌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肩负着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任。在社会过度关注 GDP 的今天,一些人不十分重视政治思想工作; 或者把政治思想工作当作一般管理工作,只不过是管管缺席旷课、卫生纪律、文体活动等生活事项,与培养大学生目标没啥大关系。有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自己轻视自己的工作,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进不去、缺动力、少方法、涣散软弱等现象。因此,在抓高校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提高对政治思想工作的认识。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时代和社会提出的高要求,在教育目标和内容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就教育目标而言,存在片面化和缺乏层次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知行统一变成了“知”一个方面的目标。传统的考试就是目标片面化的表现之一。考试只考学生是否“知”,忽视学生是否去“行”。在这种对学生是否“知”的考试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地标淮,无层次性可言,导致目标与学生需要和接受能力的不适应,削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兴趣;就教育内容而言,由于过分强调内容体系的全面、完整性,导致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有余,针对性和精炼性不足,过分重视教育内容结论的统一性,忽视教育内容的辨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不同程度地与时代不适应,教育内容方面的创新不足,也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提高。

21世纪无疑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纪,随着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触角正以惊人的速度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截止2005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7%,世界的网络化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速度,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己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和开辟舆论斗争的新舞台。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一个客观的、不容回避的现实"怎样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怎样加强互联网上的阵地建设,构筑坚固的精神防线,替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学生系上安全带,将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首先政治思想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要根据时代潮流和形势变化,把握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熟悉政治思想工作的特点,按照政治思想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适应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走出单一格局,拓宽视野,以系统的观点改革当前问题式管理为主导的学生工作模式,重新构建以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以发展式管理为主导的学生工作新模式。要懂得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只有这样政治思想工作才能做得生动活泼,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就是通过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努力,使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远大理想,才能够以旺盛的精力,不断进取的精神,去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去发现、去发明、去创造,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使学生们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为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而学习的明确目的,终生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其次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如周济部长所说:“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把网站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把校园网络这块阵地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要充分利用BBS、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的功能,通过网络与学生们的“会晤”、网络聊天室里的“聚会”以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和学生们的沟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是说教式的,网站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听取网络技术专家、视觉艺术专家、宣传和管理专家的意见,确保内容正确得当,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吸引方式;提升策略

在信息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往往精华与糟泊并存,如何存真去伪,让高校的大学生接受正确的政治思想理论,杜绝和辨识具有腐化作用的思想,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制定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只有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从而成为具有正确和坚定政治思想觉悟的合格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存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忽视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当然,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上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尽管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去提升。

(一)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消极

在如今的物质社会中,我们都清楚的知道,社会中物质至上的风气对在校学生也像感冒一样具有传染性,他们不再是两耳不为窗外事只知道读书学习的“乖孩子”了,他们对社会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效仿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力。许多学生对物质的追求都远高于对精神的追求,为了将来实现自己的物质追求,又要面临毕业时的就业问题,对他们来说在大学期间,学习一技之长是首要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成了附属品。以至于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玩手机、睡觉、开小差的人比比皆是,而课本上都是干净崭新的,而到了考试的时候却竭尽全力、绞尽脑汁或递纸条、或抄小抄,亦或是彻底豁出去准备补考。以这样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可想而知,根本不可能学好,又怎么会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

如今,许多的高校老师未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放在正确的高度上来重视。这样,他们也不会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做精心的准备,更加不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就比别的课程多了一些乏味、少了一些乐趣,再加上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依旧还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生搬硬套传统模式,学生接受到的知识毫无生气的理论知识,这样当然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的,这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会给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很大的局限因素。所以,相关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其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社会实用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多数学生眼里都是干巴巴没血没肉的理论知识,在高校学生看来,这些理论知识无疑是没有一点社会实用价值,几乎与社会实践没有链接,它不会帮你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不能提升你的工作能力,它只是在书面上的没有生气的字眼。他们恰恰忽略了这些政治真理和思想正是先辈们通过鲜血和实践验证过的。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策略

作为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对以上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形势,积极改善这种形式,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兴趣与热情,应该是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是我提出的几点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吸引力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老师以及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视度

想要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搞好,首要任务就必须让老师以及学生对这门学科足够重视。只有对一件事情足够重视,才有可能将这件事情做到最好,只有老师和学生都对这门学科持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够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才有可能将这门学科学好。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90后”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他们通过网络来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发表新见解,他们通过博客、QQ群这些手段来传递信息,并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所以有人把“90后”的大学生成为“虚拟的一代”。这样,一本教材加一张嘴加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被打破。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用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与“90后”大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定期在网上答疑释惑,帮助他们解决各种思想痼疾和心理障碍。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良好的交互性,通过博客、QQ等方式,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围绕学习中心内容自主探索。

(三)确定将社会热点话题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吸引方式

近些年,像“扶不扶”等现象都成了公共热点话题。扶还是不扶,成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扶,脑海之中不断显现出那些扶了被讹,扶起来使倒地着的病情更加严重。不扶,会使良心上过不去。不扶,如何对的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不扶,这还真是个问题,同样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大学生们。就这些热点话题展开辩论和探讨,让大学生们更积极地看待这些现象,树立主流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师们循循善诱下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好人好事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主流。社会需要真正的行动者,需要播种更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专业素质

要想彻底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要有效提高相关老师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光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具备教学热情、创新精神等素质。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就等于成功一半;其次,就是要提升老师的创新精神,要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就必须有改革创新的带头者,在最新颖、最适合发展的教学方式下引导学生最高效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

结语:

高度重视、存真去伪、尽心尽责、循循善诱,这是我也应该是每位从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的,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人民的福祉,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后继有人。让我们一起为这份崇高的事业殷勤奉献吧!

[参考文献]

[1]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上海大学,2013年3月.

[2]雷孺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武汉大学,2012年10月.

[3]焦艳、赵阳,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钦州学院学报,2014年01月期刊.

篇(4)

关键词:谭嗣同教育思想;当代大学生;启示

一、谭嗣同教育思想的渊源

1.深受名师启发,辱中觉醒,并掀起了一股西学浪潮。中国近代著名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在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的影响下,自少即有爱国思想、鸿鹄之志。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言语妙天下。1877年,谭嗣同师从涂启先,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的历史典籍,并接触了格致学、算学等自然学科。此外,湖湘文化的代表船山思想也备受谭嗣同推崇。2.游历经验丰富。此外,谭嗣同还爱好游历,数十年间,来往于湖南、湖北、陕西、新疆、台湾等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尽管谭嗣同早期的游历生活是因为父命,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游历机会,才催生了谭嗣同的维新思想以及后来的《仁学》创作。期间,一方面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他看到了社会的腐败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国家的贫弱进一步激发了谭嗣同心中爱国的热情,坚定了他爱国救亡的信念。在游历过程中,谭嗣同还结识了不少佛家和西学方面的饱学之士,这使其眼界大开。在他们的熏陶下,谭嗣同潜心读书,知识与日俱进,思想日臻成熟。因此,谭嗣同的整个思想体系,很明显地留有佛学和西学的烙印,其教育思想也不例外。

二、谭嗣同教育思想概述

1.学问保国的教育观。自1895年中日爆发以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重,帝国主义掀起了一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为挽救民族危亡,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他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教育问题,提出学问保国的主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弱民穷,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是因为人才零落,所谓“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欲讲富国以刷国耻,莫要于储才”“培植人才,为自强本计”。因此他得出结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教育是救亡图存、富民强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为此,他不辞辛劳,躬行实践,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例如,在湖南,他鼓励兴办学校,创立《湘报》《湘学报》,并建立浏阳算学馆。这些不但成为学校变革和建设的典范,它所带来的维新气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湘人的视野和湖南学界的新风气,使广大民众能够深入地了解学习新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当时反对旧式封建教育,提倡新兴文化教育上,比起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谭嗣同这个后来者毫不逊色,教育救国是谭嗣同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2.中西互通、继承兼容的教育理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一直使用的是科举取士,即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等,这就决定了封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灌输“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等儒家思想。不可否认,在儒家经典里面,凝聚了许多哲人思想的精华,而且,相较于爵位世袭,科举取士确实为统治阶级、为朝廷招揽了大批人才,一定程度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到了清朝末期,随着西方科技的进步,传统封建教育内容的弊端,科举取士的没落性和腐朽性显露无余。《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大厦将倾的清王朝而言,仅仅靠“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熏陶出来的人才,是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的。很多有识之士都把教育的目光转向了西学。西学作为实用性科学,在很多人眼里,被认为是救亡图强的必经之路。作为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谭嗣同忧国忧民,崇尚教育救国,而且学贯中外,自然也会将教育救国的眼光投向西学。谭嗣同认为,西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但西学博大精深,名目繁多,因而主张将西学中的数门学科分门别类,由学生各选一门以学之,以更好地将西学落到实处。他提出,考生“必须真精通一门(西学)。始得考取,不兼西学,虽制艺极工,概量不录”。他在浏阳算学馆、中华女子学堂和时务学堂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提出在必须开设格致学、算学等自然学科外,还必须增设外国语言文字一门。可见他对西学的推崇。不同于一般有识之士的是,谭嗣同认为,传统儒家伦理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思想,是捆绑人们手脚的镣铐,封建落后的科举制度更该废除。但在传统文化中、国学精华中蕴含的求索精神、爱国情怀、经世致用、勇挑重担的品格,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感是应该继承的。沟通中外,海纳世界,同时在批判中继承传统国学的精髓,兼容世界文化的精华,谭嗣同在把维新变法的理念融进教育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3.稽古振今,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两眼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生动写照,也是许多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科举制下,教育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求取功名。谭嗣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经世致用,也就是“实”,让每一个读书人学到实实在在的本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谭嗣同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稽古振今,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其实也是他教育救国思想的体现,和他的学问保国教育观一脉相通。4.重视德育,以德化人的教育思想。谭嗣同深谙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读书的目的在于“济世安民,以天下为己任”。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清王朝风雨飘摇,民族危机空前绝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挽大厦于即倒,救民族于水火,需要一大批具有圣贤豪杰的高尚品德,敢于担当,勇于为国献身的英才,而这又离不开德育教育。关于德育,谭嗣同提倡以圣贤豪杰之品德,育经纶天下之英才。他认为学生应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善于自理其身,达到“大无畏”的境界。他开办的时务学堂里,就培养出了后来像蔡锷那样的品德高尚,意志坚定,济世救国,捍卫共和的奇才。他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唤醒民众,感染了许多后来的志士仁人,实践了自己以德化人的德育思想。

三、启示

谭嗣同的教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而言,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1.紧扣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之魂。谭嗣同一切的教育思想都是构筑在学问保国的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是谭嗣同教育思想的灵魂,是核心部分。当时代的巨轮驶进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的富强使每一名中国人为之而自豪。然而,个别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失误。昔日,志士仁人忧国忧民,从落后挨打的惨痛现实中试图走出一条学问保国、富国强民的变革道路,这是一种艰辛而酸楚的爱国。今天,大学生们身处伟大的时代,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时代不同,但历史赋予的使命相同。如果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缺失了爱国主义教育,丢掉了爱国之魂,将何以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何以完成复兴中华的宏图大业?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有多种,铭记历史是一种爱国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也是一种爱国教育,重拾儒家经典、国学精华也可以是一种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应浸透于大学学习的任何一门功课,贯穿于大学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2.继承传统美德,崇洋而不。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功不可没。西方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先进的管理模式,一切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优秀的东西,我们必须坚定地学习,闭关锁国的回头路我们决不能再走,这是近代中国惨痛的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但是,开放国门的同时,也有一些与传统美德相悖,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西式思潮裹着潮流民主的华丽外衣泛滥于中国大地,盛行于大学校园,侵蚀着大学生的灵魂。在传统与“新潮”,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面前,如何找到平衡点?如何在学习西方一切先进东西的同时,过滤掉一切不良的思潮?这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绕不开的问题。在谭嗣同的教育思想里,中西互通、继承兼容是他变革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主张在学习西方先进知识的同时,应批判地继承传统的文化。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大学生,已不可能再是井底之蛙。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增强免疫力,洁身自好,抵制各种视觉和功利的诱惑,崇洋而不,应成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3.脚踏实地求知,做社会有用之才。谭嗣同的经典教育思想是“经世致用”,也就是学到实实在在的本领,服务于社会。大学本是学习知识的殿堂,淬炼人才的熔炉。然而,有些人一进入大学,便开始不思进取,混日子,捞文凭,四年光阴虚度,未来人生迷茫。毕业后,又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好高骛远,叹息找工作难,埋怨社会之大,却没有给自己留下能够奋飞的位置,不知道从自身寻找原因。所以,正确引导大学生规划人生,制定目标,不空谈,不死读,脚踏实地地学习真本领,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知识,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将来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他们才会闪耀出自己灿烂的光辉。4.平等相处,友爱待人。平等、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墨家“兼爱”思想的体现,和西方现代的民主、民权思想是相通的。谭嗣同摒弃尊卑,开办女学,这种教育思想里显然蕴含着平等、民主和友爱的思想,是我们今天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所必需继承和坚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看到存在于大学生生活中的矛盾点,教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加入“平等”“友爱”的元素。5.加强德育工作,坚持以德化人。谭嗣同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启示是大学要重视德育教育,要以德化人。“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运用道德力量鞭策人们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谭嗣同十分重视德育,并以他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演奏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之歌,激励了许多后来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地为国捐躯。今天,我们的时代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楷模,如拯救“东方之星”潜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官东、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等,他们的英雄事迹可以激励今天的大学生树立复兴民族、为国献身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熊春林,黄正泉.谭嗣同教育思想新论——浅谈谭嗣同的教育思想与湖湘文化[J].船山学刊,2006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蔡尚思,方行.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杨健康.谭嗣同教育思想的实学特色[J].船山学刊,2002

[5]张洪萍.试析谭嗣同的教育思想[J].阴山学刊,2005

[6]齐豫生.仁学(中华文学名著百部古典散文篇)[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情感教育

一、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情感教育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主要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激发、培养和调控,培育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情操,使之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政治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功能

1.动力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积极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人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感到痛苦、厌恶、烦躁、悲观、心神不定,无力从事正常的活动。而适当的情感教育则能使人克服消极情感,激发积极情感,从而使人的情感转化为人进行各种有益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精神愉快地自觉学习,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感染功能。感染功能是指教育者的情感通过表情、语言和动作等外在信号来传递情感内涵。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富有感染性。情感的这一功能可以使情感教育发挥出说服教育所不能发挥的作用,进而让个人的情感对他人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即个人的情感能感应他人,使之具有类似的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想使学生在思想上被触动,必须首先使学生在情感上受感动。由于情感的强烈震动,常常能激起学生“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意志驱动力,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某种思想,并表现出导向实践的趋向。因此,情感的感染功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3.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抵触的效能。 情感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即是人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又是人与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产物。 情感教育就是把受教育者的情绪尽力调节到一定的愉快状态, 让他们对教育者及思想教育的内容产生积极的情绪倾向。在人们的共同生活和相互关系中,情感因素对个人有着极大的约束力。因为人们既需别人对自己的赞同性情感,也需要有人接受自己的情感表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实现

情感教育意在情感,重在语言,它们是构成情感教育的两个主要因素,有如灵魂和血肉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以生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必须做到:

(一)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方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走一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这就必然会产生新的价值诉求和新的心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与时俱进,设法满足学生正当、健康的需要。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过程之中,调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本,端正高等教育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宣传和教育,这一过程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和谐统一来完成的,其中人是根本因素。作为教育者,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根本,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引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以学生为本,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就是解决执政党所要求的、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和心理素质与大学生现有状况的基本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金钥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唯一正确的方向。因此,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要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2]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7-0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且,这一内容在今后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学生思想特点

1.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可见,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高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却没有顺应发展的趋势,反而出现个体素质下滑的现象。但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总体上是正确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代教学提倡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而学生也积极地响应这一口号的号召,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学,深入到各行各业,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又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2.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目标与现实形成反差。很多大学生带着一腔热情投入到社会实际中,他们怀揣着自己远大的梦想,离开和谐的校园,进入复杂的社会,接触真实的工作岗位来锻炼和实习。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助。他们会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也许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轻松,而是异常枯燥和艰辛的。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对理想目标产生怀疑,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1.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了解人的需求,还要了解她们的利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尊重她们的需要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人的需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而且人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尊重大学生的利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2.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承认自我的主体性,也要承认他人的主体性。这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才决定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不只是单纯被规定的对象,而是能够凭借自身理性去审视,去自主选择、建构、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目的境地来看待,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的。教学的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弘扬,所以我们时刻都要重视以人为本,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3.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而学校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她们多方面知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她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的教育重点绝不仅仅是教导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想,这三点里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你学习成绩多么好,工作能力多么强,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品德,那你就是失败的,是这个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在全员育人中,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积极寻求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全方位育人中,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总之,要发动一切力量,寻求一切支持,努力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教会学生充满爱

交流谈心是一种交流的渠道,它是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不能替代的最普通、最随意、最经济的一种抒情形式。交流谈心看似是最简单不过了,然而它却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思想道德教育,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这应该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期间并不重要,反倒认为是教育知识更重要。虽然在校期间,学生学好知识是重点,但是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并且是重中之重。而思想道德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让学生充满爱。爱是一种奉献,是相互的包容和理解。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真善美,也因为有了爱,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才使得社会得以和谐发展。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成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城,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改革传统教学观念。人格是人物品鉴、评价的最基本的概念,指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体现在人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或道德水平。在职业教育中可以通过有关人格的理论知识和不同类别的人格典型教育,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吃苦耐劳的品性,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重德轻智的教学观念。不能在向以前那样片面的强调认知教育,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职业从业资格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工作时,能够更从容的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时刻保持一颗热情、正直的心去参与到工作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2.创新教学方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仍然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教育的重心过度的放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创意思维能力,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针对这样的现状,高校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选用其中某一个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悬念导入教学法等等。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变厂为校、厂校互动,让思想道德教育走出课堂,走向工厂。职业道德、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应该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四)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向来是单向灌输的工作形式,在学生心中,教师是一名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活动,它是需要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要想真正实现和谐的教学状态,我们就要打破这种常规,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很多同学的眼里,教师总是高人一等,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赖以信任的好朋友,学生也能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例如微博、QQ、微信等等交流工具的运用,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打破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影响面小的局限性,互联网倡导的是自由和平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和枯燥。

参考文献:

[1]张华.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5).

[2]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2).

[3]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05).

[4]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D].高校理论战线,2008,(03).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

一、前言

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是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面临的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头等课题。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现今的互联网环境下,对于其内信息的接收者从过去的被动接到到现在的对其信息进行主动传播的主体转变为思想传播的主体。所以我们将主体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发挥我们做为教育主体者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我们还要对其中我所传授的信息的接受者的性质,对其进行网论伦理观宣传,使其受教育者从中感受到责任感,而在其中达到信息传播的规范性。

(二)层次性原则

做为当下的大学生,通过现今的网络环境,所接收的信息不仅仅来自网络中的网民思想,也来自高校中老师所在对其传授的思想。在其中我们要对其进行不同对象不同对待的原责,对大学生进行分不同层次的教育,在校园网中对其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通过网络对其进行影响。

(三)渗透性原则

在现今网络环境下,传统式的政治思想填鸭式教育已经不在合适于当下的教育环境了,有时学生会对此产生掩烦心里。当下我们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时,更应该融进当下的网络中,因为只有所传播的信息被大学生接受,才能起到传播的效果,我们做为思想教育的传播者,更应该努力的融入其中。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网络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方的关注,便是各高校对于其这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并不重识,由于来自上层的各种压力,无法做到网络宣传为主,各高校还是多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老思路、老思维进行,对于网络的思想教育方式多是形式化。对于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专业的体系化建设与保障,对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关注,而且只有少数人参与不能达到全员联动,这种情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距,达不到传播的要求。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待建立完善

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式的思想教育模式,其中起主要传播作用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但是这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能以被动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吸收,无法将其主动的授与学生,但是新的网络传播却是以各种我样式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因为有些高校的教网络教育不规范,达不到网络教育的新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

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巨大,这就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识,但是现下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将其整篇整章放到网上,没有针对性,网络宣传上也没有新意,多是以红色为主没有新意,大学生在参与中无法做到主动参与其中,这其中教育效果遭到质疑。

四、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对策

1.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中国特色,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进行定型传,对于高校网络建设宣传,应该加大力量,使其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不断的接受,并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教育者更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溶入其中。

2.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识别能力。随着校园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培养学生优秀的人生美德,使学生不仅有一种有素质的教养更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对社会上消极的信息进行低触。现今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其思想与价值观对于以后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高校教育者应该通过网络政治教育对其进行根本程度上的教育,让其对于网络上的信息有选择的性的接受,用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不断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网络行为。高校对于网络上的消息应该加以低制,并且对其对大学生所产生的不良效果加以纠正,这是高校对于大学生良好教养培养的关健,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教育,让其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加强,对其中一些不育的信息加以低制,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司得到一种提高,这是一种潜意漠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对的自身进行提高。而且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宣传者更应该对其学生的法制观念加以宣传,对网络的法律法规加以大力的宣传,而且对于网络中的一些错误的想法加以纠正,对于一些网络上的规责加以大力的宣传与制定,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加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其可以更好的遵守法律法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到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开展,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工作。

作者:王盛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郑华.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