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司危机管理

公司危机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8 15:59: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司危机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司危机管理

篇(1)

笔者自2002年来一直从事销售公司或国内营销中心整体管理工作,始终认为,危机之下,企业要真正“过得了冬”,除了“储备冬粮”——资金、“抱团取暖”——战略联盟外,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营销系统中高层的管理。

责任大过天,权力只是工具。

销售管理人员往往会看重手上权力有多大,名头有多大;或者相反,认为“公司挂我什么职务只是虚头,我该怎样还是怎样,过一天,算一天”。真正把责任放在第一位的少之又少,很少去想“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观。个人观察,这种现象在企业内部一旦蔓延开,其害无穷,须高层引起足够重视!!

管理团队首先管好自己。

管理精髓在于“身教言传”,销售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能否长期严格自律是“前提基础”。试想,营销总经理、销售部经理出差在外天天躺在宾馆看电视,而不是走到一线市场,下面的大区经理,区域经理、城市经理还会卖力工作?只会“依葫芦画瓢”——混!其它部门管理也一样道理!中高层管理如果不能或没意识到“身先士卒”的重要性,他的团队能好到哪儿去?

笔者所熟知的绿岛(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有一项好文化,大家习惯指出他人身上的缺点与不足,不管被批评者处在哪个位置,该公司董事长虞岳荣先生多年来营造了这样一种文化,并且亲自引导管理层自我反省。但现实多数企业中,往往不少人(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并不善于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找不足,总感觉自己不错了,这种习气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伤害,长久以往,更会阻碍自身的职场发展!!

“成果”观念应该灌输到每位员工尤其是下属管理人员身上。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在企业帮老板“打工”,很多企业主或老板也这么认为,既然是“帮”,心情好的时候就多“帮”点,受委屈的时候就少“帮”点,当企业的绩效考核未执行时,企业到头都无法评价一位员工的整体价值和贡献,老板也只能凭“感觉”判断一个人,有时不免走眼。

笔者认为,销售公司负责人应该把“成果”观念灌输到各层级管理人员“心里”!

制度大于一切。

为何公司有些新制度下来,执行的人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公司制度的威严性已经被一些人看淡,自然造成很多事情久拖不绝。要想真正“开源节流”,公司核心层有必要长期坚持“制度第一,总经理第二”。

管理精髓在于管人理事。笔者一位老师对“管理”做过精辟分析——管住管好,理清理顺。

危机意识教育常抓不懈。

有智者说过一句话发人深思“当一个人成功的欲望有求生欲望那么强烈时,他就一定有机会成功”。

有人经常用“死猪不怕开水烫”形容一个人不可教化,我想不是他真不怕开水烫,而是没有危机感,大树底下好乘凉,个人认为销售团队的“危机教育”应该天天抓,时时抓,一个企业要长立不倒,首先是它的团队要长立不倒,而团队又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这就要求企业每个人(尤其管理人员)都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在笔者12年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一刻有任何安全感,时时刻刻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永远不敢有任何松懈,用十年全身投入打下一般人十五年、二十年的基础。

其实,一家成长型企业需要大量的“拼命三郎”。

篇(2)

摘要:以1998—2004年沪深两市首次被特别处理的A股综合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从9个方面的27个研究变量中选取了9个差异显著的变量,建立了危机前(t-2)年的判别分析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各种模型均取得较高的预测效果,尤其是判别分析模型,判正率高达89.29%。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

Tentativeresearchforforecastingmodel

ofFinancialCrisisforComprehensivelistedcompanies

YANGhua

(AccountingSchool,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Jinan250014,China)

keywords:Comprehensivelistedcompanies;financialcrisis;discriminateanalysis;logisticregression;neuralnetwork

Abstract:ThispaperregardsAShareComprehensivelistedcompaniesasitsresearchobjects,whichwerespeciallytradedforthefirsttimefrom1998to2004ofShanghaiandShenzhenstockexchanges.9outstandingvariablesarechosenfrom27about9facetsthroughmeansCompare,paired-samplesTtestandZtest.Fisher’two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TwoLogisticRegressionandArtificialNeuralNetworkareusedtosetupthemodelstoforecastfinancialcrisisofComprehensivelistedcompaniesinthelasttwoyears.Thesemodelsallobtainhigherestimateresults,especially,thepositiverateofDiscriminantAnalysisisupto89.29%.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典型的是现代公司制,而上市公司又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与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有了充足的资金,公司可以增加产品生产、加速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从而提高经营业绩,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变得激烈,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容乐观,出现了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甚至面临退市危险,使利益相关者遭受到巨大损失。为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学者只是研究适用于每个行业的通用模型,忽略了行业之间的不同。HarlanDPlatt和MatjorieBPlatt(1990)检验与产业相关的财务指标、营运指标和产出的变化与公司经营失败的关系时发现,用产业因素调整后的模型事前和事后的分析效果较佳。

本文以我国1998—2004年沪深两市首次被特别处理的A股综合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陷入财务危机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以建立具有较高预测率的模型,为证券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决策时的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学者的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状况

Altman和Loris(1976)利用净收入/总资产、(总债务+次级债务)/股本、总资产/调整后的净资产、(期末资本-本期资本增加额)/期初资本、调整后的企业历史年限、综合评分等6个指标组成多因素模型对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的40个经营失败公司和113个正常公司构成的样本进行分析,成功率高达90%以上。

Ward(1994)选择了1988—1989年385个企业的数据,发现现金流量指标尤其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预测采掘、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的财务危机方面作用明显,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预测非资源性行业中较为重要。

Pottier(1998)使用1990—1992年48家破产的寿险公司数据,比较了评级和评级变化与总资产、财务比率、财务比率结合评级和评级变化在预测破产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结合财务比率、评级和评级变化的方法比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能更为有效地预测破产。

(二)国内学者的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状况

国内许多学者都指出,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财务危机预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到目前,由于样本量的不足,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做的研究较少。

张祥,陈梅(2004)选取1998—2003年间55家制造业被特别处理(ST)的公司,通过对单变量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发现行业模型的变量选取和预测准确性均有所不同,其模型拟合程度和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通用模型,主营业务利润/税前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是具有较强预测性的比率。

梁飞媛(2005)从现金流角度出发,选择机械设备行业为实证对象,从19个现金流指标中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法选择出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现金流指标建立典则判定模型和Fisher线性判定模型,模型均取得较高的判正率。

我国学者虽然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都注重借鉴国外已有模型的优点,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建立预测准确率较高的模型。本文也汲取这一经验,分别用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

二、财务危机界定和样本选取

(一)财务危机界定

财务危机的形成并不是短期的,而是有较长的潜伏期,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大都使用破产标准,但破产实质上是一种法律现象,除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以外,还要受政治及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破产法》虽然在1988年11月1日就已执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破产,所以国外学者的做法在我国目前阶段是行不通的。

早在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就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1997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再次提出退市问题。1998年3月16日,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将实施特别处理,简称ST(SpecialTreatment)”。为了给暂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1999年7月证监会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实施“特别转让服务”,简称PT(ParticularTransfer)。这两个制度在初期曾对上市公司起过制约和鞭策作用,但是资产重组的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反而使得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没有减弱市场的投机气氛,而且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没有明显增强。2001年2月24日,证监会正式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

本文就以1998—2004年沪深两市在上述文献背景下因财务状况异常(ST)或退市风险警示(*ST)而首次被特别处理的综合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样本选取

按照证监会于2001年4月公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的行业分类,1998—2004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被施以ST的共计31家。

以上市时间在同一年或相差一年为配对原则,挑选非ST综合类上市公司作对照样本。如果不满足配对原则,将ST综合类公司剔除。符合配对原则的有28对综合类公司,其中上市时间在同一年的21对,占75%;相差一年的7对,占25%。28家ST综合类上市公司组成危机样本组S1,28家非ST综合类上市公司组成对照样本组S2。采用(t-2)年的数据和指标建立模型来预测公司在第t年是否因财务危机而被特别处理。

三、研究变量挑选及检验

(一)研究变量选取

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门共同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该细则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指标构成。借鉴该财务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初步选择与这四个方面有关的19个财务指标组成研究变量。

另外,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选择部分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股权扩张有关的变量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关的变量。本研究未将资产规模作为选取配对样本的标准,而是取总资产的对数作为一个变量引入(研究变量及其评价内容详见表1)。

(二)研究变量显著性检验

1均值检验

危机样本组S1与对照样本组S2的研究变量的均值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利息保障倍数X3的差异最为显著。

2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

根据S1与S2的同一研究变量的配对,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零假设H0均为:S1与S2的研究变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显著性水平相应P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值α,则应拒绝H0,即认为两者的研究变量间有显著差异。本文中设定的α=0.05。

S1与S2的T检验有10个变量差异显著,Z检验有14个变量差异显著(表1)。具体分析如下:

(1)反映成长能力的研究变量作用非常显著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无非是期望能够获得公司股票未来丰厚的现金股利和诱人的股价上涨空间。现金分红、股价上涨都离不开公司的成长。一家没有成长性的公司除了勉强维持现有的状态以外,是无法抽出资金回报股东的。配对样本Z检验显示,所选的体现成长能力的3个变量均在1%水平上作用显著。

(2)反映股权扩张能力的变量作用非常显著

对上市公司来说,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尤其是每股净资产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每股净资产决定着上市公司是否会成为ST,即当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就会被ST。

(3)反映营运能力、年报批露的研究变量作用较为显著

反映营运能力的3个变量中有2个检验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张祥关于制造业财务危机预警中发现存货周转率在(t-2)年显著但在综合类上市公司中,S1和S2的差异不明显。

(t-2)年,S1共有15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样本总量的54%;而S2仅有4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仅占14%。

(4)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研究变量作用不太显著

这两类变量在张祥的研究中差异普遍显著,但在本研究的T检验中都仅有一个变量通过检验。说明S1与S2相比而言,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特别是偿债能力没有很大的差别。可见,综合类上市公司与制造业公司相比,对其陷入财务危机具有重要作用的变量是不同的,也反映出研究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必要性。

(5)反映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和资产规模的变量作用不显著

固定资产净值率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S1与S2的该指标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股权是否集中对所选综合类上市公司也没有影响,因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在50%以上的公司,S1有3家、S2有2家;大多数研究都将资产规模作为选择配对样本的标准,本文将总资产取对数后作为一个变量引入,但检验中未发现S1和S2有显著差异。

表1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

配对研究变量T值显著性Z值显著性评价内容

1资产负债率X11.60960.1191-1.38130.1672偿债能力

2股东权益比率X21.77030.088-0.7970.4255

3利息保障倍数X3-1.17390.2507-3.27910.0010*

4长期负债权益比率X4-0.14330.8871-0.09110.9274

5产权比率X51.82640.0789-1.26930.2043

6流动比率X6-1.25510.2202-1.91280.0558

7速动比率X7-1.61690.1175-1.79890.072

8现金比率X8-2.99950.0058*-3.02860.0025*

9固定资产周转率X9-2.7860.0096*-3.4840.0005*营运能力

10存货周转率X10-1.29950.2048-1.27520.2022

11应收帐款周转率X11-2.44170.0215**-2.52760.0115**

12净资产收益率X12-1.46290.155-4.07610.0000*盈利能力

13资产收益率X13-3.6150.0012*-4.23550.0000*

14毛利率X14-1.87380.0718-2.20880.0272**

15净利润率X15-1.71390.098-4.14440.0000*

16主营利润比重X160.42060.6774-0.97920.3275

17销售增长率X17-2.1690.0391**-2.61870.0088*成长能力

18资本积累率X18-4.89640.0000*-4.00780.0001*

19资产扩张率X19-5.37750.0000*-4.16720.0000*

20固定资产净值率X20-0.96340.3439-1.22970.2188资本结构

21每股净资产X21-4.52340.0001*-3.6890.0002*股权扩张

22每股收益X22-5.26060.0000*-4.09890.0000*

23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X230.40750.6868-0.52370.6005股权结构

24前三大股东持股比率X240.84250.4069-0.88810.3745

25审计意见X253.03360.0053*-2.66790.0076*年报批露

26变更事务所X260.62550.5369-0.63250.5271

27资产规模X27-1.2970.2056-1.27520.2022资产规模

注:*、**分别表示在1%和5%的水平下统计显著(双尾检验)

(三)相关系数检验

对在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中作用均非常明显的10个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销售增长率X17与资产扩张率X19的相关系数为0.622,资产扩张率X19与每股净资产X21的相关系数为0.681。他们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按变量间相关性较小为优原则,经比较,剔除变量X19。经上述研究过程后,最初选的27个研究变量缩减为9个(表2)。

表2筛选后取得的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评价内容研究变量评价内容

现金比率X8偿债能力销售增长率X17成长能力

固定资产周转率X9营运能力资本积累率X18

应收帐款周转率X11营运能力每股净资产X21股权扩张

资产收益率X13盈利能力每股收益X22

审计意见X25年报批露

四、实证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按照是否具有自我学习功能,可以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前者包括Beaver的单变量判定模型、Altman的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及Olhson的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等。动态财务预警主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神经网络模型和案例推理模型。

本文分别使用静态模型中的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和动态模型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模型。因变量Y为虚拟变量,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出现财务危机设为1,没有出现财务危机设为0。

(一)静态方法建模

1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建模

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采用Fisher线形判别函数系数、考虑只有两个变量的判别分析方法。即:Z=c1X1+c2X2+c3X3+…+cnXn,其中Z为判别值,X1、X2、X3、…、Xn为研究变量,c1,c2,c3,…,cn是待求的判别函数系数。

利用SPSS软件,得到的(t-2)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和财务健康模型分别为:

Zs1=-9.6599+0.4149X8+0.7521X9+0.2683X11-3.5073X13-0.3936X17-13.1698X18+7.3110X21+2.3022X22+4.514X25

Zs2=-15.7149+0.7719X8+1.0342X9+0.3585X11-9.3332X13-0.2608X17-14.5654X18+9.7383X21+8.1403X22+3.8693X25

以0为分割点,通过对模型的回代判定预测检验发现,财务健康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85.71%,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89.29%。

2二元逻辑回归建模

由二元逻辑回归拟合的方程可表示为:ln[p/(1-p)]=a+∑biXi,其中p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Xi是影响财务危机的第i个因素,i=1,2,…,m;a,bi(i=1,2,…,m)是待估参数。F值的选择标准是:相应p值小于0.05时引进,大于0.10时剔除。

(t-2)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为:

以0.5为分割点,模型对危机公司的回代判定预测准确率为82.14%。

3静态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建模总结

(1)静态预警方法对危机样本组S1的预测正确率均超过80%,说明预测效果较好。

(2)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比二元逻辑回归建模的预测准确率高3.6个百分点,即在危机前(t-2)年,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对综合类危机公司的预测效果更好。

(二)动态方法建模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简称ANN)是对生理上真实的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及基本特征进行理论抽象、简化和模拟而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具有非线性映射、自适应学习和较强容错性的特点。BP人工神经网络是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学习算法,主要结构是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各层由若干个神经元(节点)构成。

以表2的9个研究变量作为输入点P1,输出点P3只有一个,即因变量Y。隐藏层P2根据公式(2P1+P3)1/2<P2<2P1+1并结合实际试算结果确定为5个,得到的BP网络模型结构是9×5×1。选取学习率η=0.1,动态参数α=0.8,系统误差ε=0.006,经过上千次运算得到相关矩阵。

其中,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矩阵Wjh(9×5)、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矩阵Whi(5×1)及最终的BP网络结构分别为:

-2.3319-0.20772.6769-1.73581.8744-4.9816

2.7675-0.42671.14160.99482.267-61.1174

4.504-0.05713.499-1.1188-3.3428-9.6837-35.9874

0.77091.1794-1.84640.40050.8552-2.178-4.8566

Wjh(9×5)=-4.3374-0.3962-1.01510.47254.8495Whi(5×1)=-8.1793BP网络结构=5.6451

1.83551.2923-0.38913.7484.9813-5.9814-83.6816

-1.56180.55896.79491.5336-0.5487-8.8043-46.013

4.27970.0622-2.00311.30712.5699-55.6393

2.29450.7257-0.1975-0.6595-0.6956-12.1154

通过回代判定发现,5家非ST被预测为ST,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2.14%,与二元逻辑回归的正确率一样,但低于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的预测效果。

五、结论

本文选用9个方面的27个研究变量,通过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发现综合类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中,效果最明显的是反映成长能力的变量,这不同于制造业公司,也说明进行某一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了判别分析、逻辑回归等静态建模方法,又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等动态建模方法。各种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相比而言,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的预测准确率最高。由于我国1998年才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而本研究的跨度较长,研究样本涉及的数据须从1996—2002年,因此并未选取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

参考文献

[1]EdwardIAltmanandBettingLoris.AFinancialEarlyWarningSystemforOver-the-CounterBroker-Dealer[J].JournalofFinance,1976,(4):1201–1217

[2]TerryJWard.AnEmpiricalStudyoftheIncrementalPredictiveAbilityofBeaver''''sNaiveOperatingFlowMeasureUsingFour-StateOrdinalModelsofFinancialDistress[J].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ndAccounting,1994,(6):547–561

[3]StevenWPottier.LifeInsurerFinancialDistress,Best''''sRatingsandFinancialRatios[J].The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1998,(2):275–288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征兆识别;财务预警;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40-02

在日益发展的经济领域中,财务危机对上市公司及其相关投资者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财务危机征兆识别也是公司风险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企业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控制其发展趋势,使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尽早预测到财务困境并作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公司应尽早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优化上市公司决策部门管理结构,提前预测和防范财务危机,为市场及投资者把握投资方向。

(一)公司规模过小或企业盲目扩大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越小,出现财务危机时面临的财务困境越严重。小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严重,而且现金流量小,资金周转不足常有发生。同时,由于其规模问题,所能承载的负债有限,并且其所能得到的信任与支持也非常少。所以,公司规模过小时,更加可能被现行的或潜在的财务困境所打垮,无法得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与此同时,盲目扩大公司规模也可能引起财务危机。当一个企业扩大公司规模时,潜在的财务危机也悄然而至。如果公司大举收购或合并别的企业,尤其是跨行业扩大企业时,很可能会因为技术问题、专利问题等诸多因素而导致企业负担过重、现金流量减少,因资金不足负债过多而导致的资不抵债。而且企业新开发的产品在市场是否能够达到预期那样的销售额还未可知。如果公司购入大量产业甚至是产业链,最终产品不被市场经济所接受,那必将引起市场空缺给竞争对手可趁之机。同时,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必须低价销售产品,这将引起市场变动,而且是不受控制的变动,也会因此减少供应商和销售商。而且会使存货大幅多增加,这也是财务危机征兆的主要特征。由此看来,盲目扩大公司规模必然会导致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或潜在的财务危机。

(二)财务管理的危机征兆

财务管理的危机征兆体现在销售额下降或者增长缓慢、资产结构不合理、现金缺失等方面。当公司销售额有了非预期的下降时,代表的不仅仅是销售问题,企业也不可能只通过调整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销售宣传力度这些简单的方法增加销售额。

财务结构恶化主要表现为筹资、投资、生产、支出等结构的不合理。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筹资成本过高、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且使偿债高峰过于集中,使得偿债高峰来临时造成偿债困难的财务困境。投资结构不合理导致投资回报率低、盈利能力减弱,使变现困难,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引起财务危机。生产结构的不合理使得资产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比例过大,这种财务状况不仅会使资金短缺、周转不灵,而且也会影响营运资金的正常筹集和使用,容易产生存货的跌价和债券回收的危险。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使消费性的支出增长加快,导致企业面临财务困境。

(三)管理者行为的危机征兆

管理层人员的突然变更是财务危机的征兆。管理层持股是指公司的董事、股东或其他的高级管理层人员持有公司股份。管理层持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对公司管理层的一种变相激励。同时也体现了公司管理人员对公司经营管理的信心。当持股的管理层人员不断变更时,不难看出,该公司可能面临财务危机。就好像安然公司在破产前,其公司的管理层相关人员就已经在卖出手里的公司股一样。这一表现就能够看出,安然公司的相关管理层人员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没有信心。因此,管理层人员的突然变更也是由于管理者行为引起的财务危机的一个征兆。

(一)战略决策不当

公司盲目扩大规模背后的原因是公司盲目的多元化。在未经严密的财务预算和管理的条件下,公司想要多元化,收购或并入其他公司,尤其是在收购跨行业公司时所做的筹划和决策不够严谨而导致了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正是因为盲目的多元化因素,使企业管理者急于扩大规模而达到多元的目的。没有正规的对市场进行估算,也没有考虑自身是否适合这种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否在纷繁的市场经济中有足够的竞争力,而向外扩张规模达到多元化这一举措,在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所以,为了达到多元化目标而盲目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背后带来的是投资力量的分散。同时,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反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力量,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多元化发展也伴随着企业的信誉问题,当企业的任何一个子公司受到类似资金周转问题的打击时,其他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给与大力支持,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如果无法支持其子公司,那么子公司也许将面临资产重组或破产威胁,如果不幸破产,势必会影响企业整体的信誉与形象,带来相应的损失。因此,企业对于多元化而带来的未经严密财务预算就实行的财务事件是战略决策的不当而引发的财务危机。

(二)经营管理不善

1.财务管理不规范

财务管理的不规范也会使上市公司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其中较为严重的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就是过度负债。由于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公司负债过重,偿还能力下降,陷入循环负债的境地,导致筹资成本过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偿债高峰过早到来,使偿债能力再次下降,终将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危机。当公司的支付能力变弱时,净现金流也必然减少,财务流动性变差,直接造成公司的经营能力的下降,间接造成销售量减少、现金流量减少,入不敷出、资不抵债,最终公司将会遭遇财务困境。而且现金的管理薄弱和不当的投资项目也同样会使公司面临财务危机,由于现金流量的减少,会导致负债的增加。而不当的投资项目使得投资回报率低、盈利能力减弱。虽然盈利能力减弱不必然会引起财务危机,但会造成公司变现困难或不能及时变现,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因而引发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2.管理者行为不规范

管理者自身的行为不规范也是引发财务危机的重大征兆。管理者擅自挪用公司经营管理资金,在企业财务危机中,不难发现,许多财务危机来自于管理者自身的行为不规范。管理者或股东挪用公司公款,违规炒作股票此类事情时有发生。当其私自占用公司经营管理资金时,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就会使得管理者有机可趁,引发财务危机。

管理者行为不规范不仅体现在擅自挪用公司资金上,同时也体现在管理者随意处置公司资产方面。由于经营管理者通常是该该公司的大股东,所以,常常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甚至是法律制度,,随意处置公司资产,为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或浪费。也都是因为内部管理制度的欠缺和疏忽,同时也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和监督机制,导致公司面临不必要的财务困境。

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一大重要因素,也是识别企业是否面临财务危机的重要征兆。当公司处于财务危机中时,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都有所下降,也正因如此,企业继续筹资偿债,所以就出现了虚假财务报表的财务事故。虚假的财务报表能够使得公司在筹款上下工夫,用来填补其债务空缺。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大多使用资产重组、非经营性损益、会计调整等多项手段来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用来掩饰公司正在面临的财务危机。

(一)不盲目追逐多元化和扩大企业规模

先不要盲目扩大企业规模,更不要采取在未经严密的财务预算下盲目扩张多元化的战略。在体现企业多元化之前,培育核心竞争实力,确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战略性地位,不要没有目的,不分主次的多元化。要在某一个产品上占用绝对的压倒性优势时,经过严密的财务预算逐渐实行多元化,不过快扩大公司的规模,使企业资金状况保持良好,现金净流量稳步上升。在有主打产品和主打市场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多元化。同时,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监控财务状况,了解产业结构,尽早识别和判断潜在的财务危机,为后来的财务决策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企业随时都要经受财务危机的考验,哪怕是经营状况一直良好的企业,也会存在着或大或小,可大可小的潜在的财务危机。这是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时期都可能经历的,也是企业无论正处于什么时期都必须事先考虑和准备的。面对潜在的财务危机的爆发,损失往往也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监控,检测,识别财务危机,是企业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办法。

为了预报和确认企业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了财务危机防范措施,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才不至于束手无策、损失巨大。同时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产运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现金流量,注重企业投资,避免投资失败而导致的资金周转不灵。强化现金管理,尽量使筹资结构合理,不过分依赖负债和借款,以此减少企业资不抵债的可能性。此外,增强企业信誉,减低破产的可能。

篇(4)

Abstract: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is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ree aspects , theory,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and works out the new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预警组织结构 预警机构建立

一、后危机对公司预警的启示

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众多国际性集团都深陷危机。如雷曼、通用等巨型公司都因为糟糕的财务状况引发经营危机最终导致破产而不得不受到经济保护。这些危机的表象是货币但是从公司内部而言,就是盲目的扩展,没有节制的“发展”导致公司处在一种极为不稳定的高比例负债资本结构中运行,风险抵抗能力随之下降。一旦遇到危机就会使得公司陷入困境,很多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和财团一夜之间就资不抵债而导致倒闭。这些危机所带来的公司接的振荡引起了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从财务预警的角度分析如何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提高公司抵御危机的应变能力,从而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二、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组织构建

公司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配合的公司组织的领导下,这样才能发挥其功能,即公司组织认可并与之配合才能使得财务预警系统在公司运行中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要建立预警系统必须线完成预警组织机构。

(一)由公司决策层直接领导的预警系统

此种模式就是在公司决策层下直接设置独立的预警部门。此类组织模式需要设置预警信息小组、预警监测小组、预警处理小组,其中预警信息组主要负责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预警监测组则是负责预警模型的确立与调整,财务危机监测,财务危机预警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预警处理组则负责对形成的财务危机进行处理,即采用相应的策略应对与处理危机,消除危机所造成的隐患和威胁。独立预警部门在工作中相对独立,其不会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直接向决策层负责。组织结构的优势是具有独立性且分工明确,有利于细致深入的开展财务预警工作,同时其结论相对独立与客观,保证了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财务主管领导的预警系统

这种组织结构是在财务主管的领导下建立财务预警部门。其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只是一个预警小组,其成员有专门的分析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市场分析人员等组成,其中设置信息收集与分析、危机监测、危机处理等岗位,并有专职人员负责。预警小组内的不同岗位与人员都有其专长,并发挥其优势发挥预警系统的作用。此类组织模式有点是财务预警工作由财务部门直接开展,其对信息获取更加直接且高效,对财务危机的处理也更加的直接而准确,提高了预警系统的效率。

(三)应急性质的预警机构

此类预警系统组织模式是一种临时性的预警机构,其建立的目的就是应对公司出现的异常经营和财务危机。通常临时性的危机处理机构都直接向公司领导层负责,待危机消除后就会撤销临时机构。这种组织模式只是一种应激性措施,其效果不能与前面两种组织模式相比。

总之,公司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首先应从组织机构设置上入手,即选择第一或者第二种组织模式,建立适应自身管理需求的财务预警机构,这样才能为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才能使得财务预警实现其预警与化解危机的功能得到发挥。

三、公司财务预警系统作用与系统构成

在危机中倒闭的公司给业界提供了研究从产生到危机整个公司经营的过程,研究发现破产的公司中财务危机是其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虽然通用、雷曼等公司的破产与本轮金融为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危机仅仅是压断公司利益链条的最后一根稻草,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公司的高速发展中,其财务管理已经失去了对资本和债务之间的协调作用,导致财务杠杆率过高从而导致了资金链条的断裂。由此可见不论公司的规模如何,其危机意识是永远不能忘掉的管理理念,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公司都应在管理中建立预警系统,为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站岗放哨,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为公司决策发出预警,使得经营者在决策与管理中利用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是公司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价值。

财务预警系统通常有四个子系统构成:财务预警咨询;预警决策;预警执行;预警监督。其处理过程是发现危机;寻找源头;分析本质;处理危机等。从其具体作用看,财务预警咨询系统就是将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归纳与对比,以此为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转与准确判断危机提供数据基础;财务预警决策系统就是反应与实现咨询系统的数量化管理后作出的反应结果,是财务预警的起始点;财务预警执行系统是对决策的执行,也是实现预警系统功能实现的重要过程;当咨询与决策、执行系统的运行随着某一项工作实现并达成目标后,监督系统就会对本次财务预警的过程进行评价,以此将成功或者失败的信息反馈给决策层,并以此对其管理进行调适。

四、结束语

总之,在后危机所形成的潜在风险巨大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组织并建立符合自身管理需求的财务预警系统,其系统的构成必须可以保证企业的整体绩效,可以灵活的运用各项财务指标为公司的正常经营服务,同时也可在海量的财务数据中获得风险信息,以此启动相应的防控措施规避风险。此时就需要企业的预警系统结构满足信息捕捉准确、信息分析科学需求,并通过高效的组织运作完成对危机的处理,这才是公司预警机构研究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韩素兰.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02)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司治理;股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031-02

1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分析的背景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司治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影响了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和各国家的众多企业,这些企业是受害者,也是被谴责者,不少观点认为金融危机应归咎于这些企业,暂不言论这些观点正确与否,目前应关注的,就是如何在金融危机中,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

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经济体中无数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世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结构却是公司发展好坏的直接因素,不同结构的的企业,对企业的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企业危机应对能力。股份制是现代公司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关系,公司治理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是企业不同利益主体在企业这个组织形式下的博弈,是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的矛盾和依赖的机制。

2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公司治理是企业多方面、多角度的一个整体的治理概念,包含有不同的内容,囊括了诸如外部的法律环境、投资者保护和内部的股权结构、股东构成和组织机构等,是一种在所有者、高级管理阶层、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多重博弈形式。其中,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本,是这一治理的基础与主体内容,在金融危机下,我们看到了各种公司的种种不同表现,为何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能力不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来源于不同企业股权结构的差异。金融危机下,由于股权结构差异的存在,对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可以把优化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股权是一个股份制企业存在的根本,股权结构能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股权在各个企业中有自己的构成形式,且通常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企业性质上的差异、还是企业地区上的差异,都是现存于企业中的一种必然,不可能用一个具有相对治理优势的公司股权模式,来硬性地作为行业标准,否则,对股权结构的调置就会弱化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甚至可能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达不到公司治理的目标,更会由于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对企业现期业绩和未来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股权是公司治理的存在基础,是整个治理的产权基础,无论是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的协调,还是在评价对整个治理结果的影响,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这种关系表现的更为强烈了。公司股权结构首先决定了各股份的构成比例、股东通过持有股份产生一系列的权利与义务,组织了不同形式的股东大会,进而决定了整个内部监控机制的构成和运行,是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治理主体。公司股权分置,决定了企业的治理成本、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不同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实质性影响,一个股权较为集中而又没有管理层参股的企业,组织中的各个机构不具有相对规模,独立性方面比较弱,机构人员所具有的管理职能就会难以有效履行,迫于被更换的压力而听从于控股股东,最为典型的就是家族控股企业股权结构使得公司治理所表现的低效率;而一个股权相对分散,不存在绝对控股的大股东,那么企业中的机构人员可能就会更为完善,独立性会较强,管理层的职能更能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哪一类企业,都是产生于不同股权结构的关系,公司治理都是必然的,最终的治理效果也由此决定。

3 不同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分析

从理论上说,当一个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并出现一个绝对控股股东时,绝对控股股东会拥有更强的话语权,而其他一些相对控股股东,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就会急剧减弱,利益紧随着绝对控股股东,在这种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绝对控股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实质性的决策,相对控股股东只能紧紧追随绝对控股股东的决策,股权难以得到有效制衡,众多小股东是股权竞争中的弱者,加之公司管理层没有股权,超级股东的“一人决策”很容易成为企业的决策,由此产生权竞争的程度较强,企业更换具体的管理层人员就会显得较为频繁与易行。管理层及其组织结构常常形同虚设,公司治理会背离原本的关系,不再是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博弈,而更多的表现为依所有者所言行事,绝对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现象的发生比例往往高于股权分散的公司,进行有优势的企业并购行为,但并不能真正对企业发展有利,只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滥用、误用,由于竞争过于强化,会导致公司治理的低效率,甚至是公司治理的没必要性,完全听任于股东的组织形式,不能真正减少风险,即使部分减少了风险,也会由于一系列不合理组织机制的消极影响所抵消。

当一个公司的股权相对分散时,由于各个股东都没有绝对控制企业的能力,对公司的相对影响力,没有哪一个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绝对控制,众多股东的参与有利于企业股权达到制衡,加之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机制,管理层虽然不能满足各股东的具体利益,加之管理层也有不同于治理层的利益与目标,但必然会考虑到股东和整个企业的长远目标,在各种复杂利益与目标的交叉中,公司治理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治理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公司管理机构较为健全,内部牵涉也较强。管理层不用完全听任于某一股东,管理职能能够真正得到执行,虽然这样会加剧公司的风险,使公司治理存在现实的必要性,但这种分散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股东加入到公司的管理之中。多角度决定公司治理方向与治理进程,通过优化的企业股权结构,加大对公司管理层人员的股权激励机制,使得公司管理层也能对企业拥有资产权益,提高管理层的管理积极性,使得公司治理层与公司管理层的目标具有趋同性,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可以看作是公司治理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之一。

在金融危机下,不同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是否和企业股权结构存在某一种正相关关系呢,即具有更分散股权结构的公司,是否具有更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必须通过实证的方法来检验这一相关关系,为了分析金融危机下,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业绩的影响,重点选择了我国股权较为集中的家族企业和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股份制企业为案例,进行近似于实证的对比分析,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检验股权结构与企业应对危机能力的相关关系,也为公司治理的绩效提供一个评估指标。

鉴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某一股东持股比例的20%和50%可以作为我进行股权结构分析的分水岭,因为持股比例低于20%、高于20%和低于50%、高于50%,股东就会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核算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这些不同的方法,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公司治理的绩效,近似把持股超过50%的某一个股东称为“超级股东”,拥有绝对话语权,像我国一些家族企业,控股权远远超过50%,话语权更加绝对了。而持股比例低于20%、特别是10%以下,股权制衡就会很明显,最终在整个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

像广东榕泰、健康元药业(原为太太药业)等企业,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家族式企业”,整个家族控股远远超过50%的股份,而像中国华源集团这样股权较为分散的,最大的股东控股权也远远低于20%,分析这两类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我们选取了营业利润这一指标来说明,如表所示:

如上图,可以看出所选择的几家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的差异,导致了这些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显著不同,股权结构更分散的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有较强应对危机的能力,能够在危机中实现利润,实现发展,而股权较为集中的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则会较弱一些。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近似认为一个优化的股权结构,必然能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的作用,作为公司治理的根源与治理的内容主体,股权结构会对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产生深刻影响,诸如股权结构所决定的股东结构、公司管理组织结构、企业资产结构、外部监督机制和法律环境等,这些治理内容,必须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才能有效地达到公司治理的预期成果,顾此失彼的做法往往是公司治理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股权结构的突出地位,决定了股权结构治理的先行性,从优化企业股权着手,根本上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在金融危机中,这一点更为关键。通过金融危机的一次实时检验,在公司治理方面找到一个突破口,进行有效的股权结构优化配置,现在看来,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进行,才是可取之举。

参考文献

[1]姜昊清,董迎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西部论坛),2006,(4)

[2]邱龙广,刘星,李满升.美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刘立伦,郑皓元.公司治理与公司权益价值关联性之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4]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 财务危机 规律 全局性

一、财务危机的内涵及表现

目前对企业财务危机的规范性界定国内外还没有权威的标准,学术界也没有认同度较高的统一定义。总的来说,对财务危机的解释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宣告失败和破产的经济现象。如Altman(1968)认为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重整和被接管的企业”。第二种,基于财务危机的轻重程度定义不同的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类型财务危机的各个阶段,但不一定破产倒闭。

从内涵来讲,财务危机主要是由财务困境导致财务恶化,进而循序渐进地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虽财务危机与财务困境的诱因都是始于资金管理不当而造成现金流短缺,但两者引起的后果严重程度不同,财务困境可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财务管理策略加以化解;而企业一旦面临财务危机则须及时实施必要且有针对性的举措,否则必会走到破产的地步。因而从管理的角度看,在将财务危机与财务困境加以区分的同时,强调财务危机的重要性会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重视财务困境的及时解决,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从而避免破产的窘境。

总体而言,对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大多集中在无偿债能力或破产清算等方面。由此,借鉴国内外财务危机理论研究成果,将财务危机定义为:由于企业自身经管不善、财务状况恶化,而使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遭受影响,甚至威胁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困境,其具体表现包括持续亏损、流动资金短缺、偿付能力丧失、违约、倒闭或破产等。

二、网络环境下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其中,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不善,营运资金流动性较差,债务过高,投资决策失误等。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场竞争,不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一)财务危机形成的内部因素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直至破产的内部诱因主要有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两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诱因分析。

(1)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包括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层含义。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决定着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对公司战略决策的影响程度;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状态和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得传统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理念面临新的挑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股权过度集中或分散都不利于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而使公司面临过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董事会治理行为弱化。企业因董事会治理缺陷而诱发财务危机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成员构成、董事会会议频率。网络经济下,规范而有效率的董事会是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董事会规模过小不利于对委托人的监督;规模过大的董事会易存在“搭便车”的心理,董事会同样容易被委托人控制。公司内委托关系的存在,使股东、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董事会的独立性可抑制控股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有利于监督和决策两项基本职能的实现,提高公司价值。

(3)监事会职能缺失。公司治理最核心的是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间的受托责任关系,监事会为保证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应在该特定的受托责任关系中确保受托人履行自身责任。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监事会职能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监事会的独立性较弱,监事会成员大部分是职工或大股东所安排的。第二,监事会成员能力不足。第三,职责冲突。监事会的职责安排与独立董事职责、企业高管和职代会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相容性,监督问题一旦发生很可能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2.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诱因分析。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诱发财务危机的关键原因,由于产品市场、销售网络、管理模式和政策法规等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公司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企业对产品售价的调控能力、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从原材料供应风险、生产风险、产品风险、销售风险、总体经营风险的五大经营风险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企业生产方面的危机诱因。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隐藏的诱发因素主要有: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原材料供应不足;过高的生产成本、费用;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投入不够;不科学的物流管理、存货管理;企业循环生产流程水平低等。

②企业营销方面的危机诱因。企业营销就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经营活动。其诱因主要有: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缺陷、忽视消费者需求、市场营销近视症、产品错误定价、企业对产品售价的调控力较弱等。

③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危机诱因。一个完整的企业战略包括战略制定、执行、评价与控制过程。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危机诱因集中体现在战略制定和动态调整两阶段,战略执行、评价和控制贯穿于企业各个管理活动。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主要是战略制定阶段的危机诱因和缺乏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对战略的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