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5:39: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多元钢琴教学是指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传授高师学生钢琴基本功和弹奏技能的提高为核心,通过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为钢琴教学寻找积极的辅助元素,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构建多元化艺术成长环境,全面发挥其他艺术元素的辅助功能,从而使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有力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其他艺术才能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1)一方面,多元钢琴教学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加入,为学生构建出多元艺术的认知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多元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发挥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辅助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钢琴学习的兼收并蓄和全面发展,为高师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奠定坚实的体系化艺术基础。
(2)多元钢琴教学能够提高钢琴教学的趣味性。钢琴学习对于高师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单一地进行钢琴教学,就会挫伤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导致其钢琴学习意识的弱化。而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积极性,强化了高师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钢琴学习的良性开展。
(3)多元钢琴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声音表现力和形体表现力的整合发展,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从而带动自身钢琴学习的快速发展,有益于用钢琴演奏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实现多元学习、整合发展。
三、多元钢琴教学的科学构建
1.基本功,迈出第一步
“钢琴的基本功是每个钢琴弹奏者的必修课,要想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注重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钢琴基本功的训练上,对于钢琴基本功的训练,始终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李晓蕾:《小议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技巧难点与练习策略》,《赤子》2013年第5期第82页。)钢琴具有一个乐队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钢琴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学习,高师学生只有通过刻苦、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艺术之手”的灵巧性和表现力。所以,高师学生要主动进行基本功训练,快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钢琴诠释情感与艺术的深刻内涵。另外,高师学生要坚持进行钢琴基本功训练,懂得“欲速则不达”,不急功近利,通过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日积月累使个人钢琴演奏能力逐步深厚,从而迈好钢琴学习的第一步。首先,高师学生要掌握足够多的乐理基础知识。一个不具备起码乐理基础知识的人根本就无法将五线谱上的音符与琴键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他或许不能在钢琴上快速找到C、F音符的对应琴键。其次,高师学生要掌握科学的钢琴弹奏方法,如正确的坐姿、合适的坐位以及富有美感的手形,能够适应琴键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让手指在舒舒服服的“舞蹈运动”中表现出艺术之美。最后,弹奏技巧与方法是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基点,而钢琴基本功训练更是弹奏技巧与方法的基础,所以,高师学生要对钢琴练习曲勤加练习,在坚持锻炼手指中逐步提高个人的演奏技能,实现个人钢琴学习的循序渐进。
2.音乐欣赏,享受与成长同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欣赏丰富高师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内容。“音乐欣赏,是人用耳朵这种听觉器官去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聆听音乐去体验和认识这个社会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瞿灿:《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儿童音乐》2014年第1期第46—47页。)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在教师教学意图的引领下展开一段心灵的思想情感之旅和艺术发展之旅,从而使高师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精神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复制,有力提升高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造就一双“聪明、敏感”的艺术耳朵,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全面进步提供充足的音乐营养元素。以“乐圣”贝多芬的《月光》为例,贝多芬用钢琴为高师学生上了一节“抒情散文课”,在曼妙绝伦的钢琴曲中,高师学生通过听觉想象出“月色如水”的意境,从而产生通感的艺术效果。另外,钢琴学习需要高师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使自己的钢琴曲拥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音乐欣赏无疑就是高师学生感知钢琴演奏与情感元素、思想元素进行艺术融合的初始阶段,只有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感知到诸多艺术元素的存在,才能有效激发高师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从而为高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和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歌曲,与钢琴伴奏一唱一和
声乐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是“声”的灵魂和生命。(胡雪莲:《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文艺生活》2012年第10期第104—105页。)音乐欣赏有效地促进了高师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歌曲教学又开启了钢琴教学的新篇章,高师学生由艺术感知阶段进入艺术感知与表现的“二合一”发展阶段。歌曲教学不但增强了高师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而且也给予高师学生表现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展现机会,从而有效促进了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高师学生需要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弹奏过程中有效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
以周杰伦的《台》为例,一名学生弹钢琴伴奏,另一名学生唱《台》,歌声与琴声交相呼应且声情并茂。两位学生用歌声与琴声两种形式的艺术语言相互述说着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从而在情感共鸣中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歌曲演唱是非常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难度不大,高师学生可以利用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能够有效发展心灵与思想的沟通能力,在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中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共同表现艺术的和谐美,从而实现以歌曲演唱促进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
4.舞蹈,与钢琴伴奏比翼双飞
音乐欣赏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艺术感知与成长的高效平台,歌曲演唱则为高师学生提供了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渲染力的培养基地,而舞蹈表演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使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难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同源的,二者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张琳琳:《浅谈舞蹈钢琴伴奏》,《焦作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35—36页。)舞蹈是一种无声却有形的艺术形式,钢琴伴奏是一个有声而无形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钢琴伴奏的结合是艺术领域“强强联合”的有力体现,更是钢琴教学走向多元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以《西班牙斗牛曲》为例,刚劲有力的钢琴曲能够激发高师学生的舞蹈激情,引导高师学生在一个个肢体造型中学会使用舞蹈语言和艺术语言表达出斗牛士的豪迈情怀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体验,而钢琴伴奏与舞蹈学习的结合能够使高师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钢琴伴奏为舞蹈表演塑造出艺术展现平台,使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更丰富、舞蹈造型更优美,舞蹈表演以其直观的肢体造型使钢琴音乐的艺术之美更“有型”,更有神韵。
四、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大批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人性化。多元艺术形式的加盟让钢琴课堂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殿堂,但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师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高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高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其次,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高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繁杂增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难度,教师要积极寻找多种艺术形式辅助资源与高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认知规律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最后,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科学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诸多辅助教学资源的加入能够有效促进高师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钢琴教学的核心地位不容动摇,辅助教学资源不能喧宾夺主。
关键词:高校公体课;教师评价;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085-0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学生才是学爿的主体。“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教”影响“学”,但不等于“学”,“学”体现“教”,但不能完全代表“教”。为了科学地、准确地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必须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评价。随着高校教师岗聘和职称评定标准的不断改革,对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体育教师评价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和论证是高校体育教育研究和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课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高校公体课教师评价的的内容、途径、标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实验研究法本研究分3大部分,第1部分是、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第2部分是评价的实践操作;第3部分是对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与反馈。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等常规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构建高校公体课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原则
2.1.1评价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
“现代评价模式由过去的以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单一模式逐渐向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运用为主要形式,以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为主要手段的多元化模式转化。
(1)关于评价的形式: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主要强调的是评价的“过程性”,是针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教学效果不再是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
(2)关于评价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量化指标是客观的、可行的,但不能完全否定定性评价。例如,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师德师风、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评价是无法用量化的手段来评价的,应采用定性评价的手段。
2.1.2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多元化学生学得怎样,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去测量其学爿成绩,但教师教得怎样,是无法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出来的,因此需确定评价的标准。作者认为教师评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均要通过教学过程去落实、去完成,教学过程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体育教学过程评价包括对教学常规、讲解示范、组织教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态度的评价等。
(2)教学效果:无论是采用过程性还是终结性的评价形式,体育课教学质量主要以教学效果来反映,所以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应被忽视。
(3)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多选择运动训练、保健、运动人体科学或交叉学科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纯粹教学研究比例较低。因体育教学的特点,教学方面的研究一般时间较长,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要比其他方面的科学研究慢且难,所以,多数教师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相对忽视了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将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其中,不仅作为教师评职等的科研要求,也是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促进和激励。
2.1.3评价途径和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活动系统,因而教学评价也很复杂,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才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学。教师评价途径和方法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领导评价的综合运用。
(1)自我评价:教师有意收集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2)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评判者。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均开展了学生评教的环节,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服务和教学效果等内容。
(3)同事评价:是指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J叫事所做的评价。
(4)领导评价:是指由教研室主任、院长等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参照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事的评价情况,通过听课、议课等形式作出的比较全面的评价。
2.2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验操作
2.2.1理论构建
(1)评价主体的选择:针对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确定参与本年度教师评价的评价主体。例如,浙江工业大学教师评价的评价主体分为专家组、教学管理组和综合考评组。其中专家组由教学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及主管教学的部门领导组成;教学管理组由体育部主任等与教学管理相关的部门领导和教学秘书以及教师代表组成;综合考评组由以上两组的代表组成。
(2)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集合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瞄’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主要由专家组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学管理组评价构成(见图1)。
(3)评价标准与方法专家组评价,专家组评价内容2级指标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以及教改砌究成果,每项内容还包括多项3级指标;其中专家组评价中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项指标的评价实施主要是专家组在看课、议课的基础上进行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学效果’指标主要通过抽查学生理论试卷和部分访谈的方法考核教师的理论知识,通过考查学生实践课学爿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均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教改研究”指标中“教学成果”是指对教师已完成的教改项目情况和发表的教学论文情况进行评价,“教研项目”是指对指教师在研的教改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均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具体评价标准与方法见表1: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包括教学服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纪律和教学效果5项2级指标,评价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具体评价标准与方法见表2:
教学管理组评价,教学管理组评价包括课程建设、团结协作,服从教学管理安排等6项2级指标。由体育部主任等与教学管理有关的部门领导和部办公室负责人以及教学秘书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
综合考评组评价,综合考评组主要是对教学竞赛、成果获奖或事故扣罚等进行评价。具体标准和方法见表3:
2.2.2评价实施阶段(1)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组通过看课和议课,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填写看课记录分析表并存档,为教学质量评估和课程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
(2)打分评价:专家组在看课和议课、查阅教学秘书提供的相关资料、了解教师自我评价及及事评价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逐项评分。
(3)成绩核算及反馈:教学秘书统计评价分数并上报主管领导进行综合考评组考评。综合考评组根据教师教学竞赛、成果获奖或事故扣罚等信息评出教师评价的最终成绩,评价最终结果通过公示向被评者进行反馈。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高校公体课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评价形式、手段、内容、标准、途径和方法的多元化。
(2)高校公体课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主要包括评价目标的确立、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用。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在明确评价目标,合理、科学地设置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和严谨的评价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渊查统计,70%以上的教师认为,在目前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实施多元化教师评价是可行的。
3.2建议
(1)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评价目标的确立,评价目标的确立要针对各校、院的具体实际来设置,要遵循客观性的原则,尽量摒弃评价的功利性,,
(2)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指标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
(3)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评价既要体现过程性,又要体现终结性。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0,
[2]黄甫权,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31,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3,
[4]郭芙茉,骆红斌,高校公体课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实践[J],体育科研,2010,(9):98-100,
[5]解黎明,刍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J],首都师范学院学报,2003,(1):64-66,,
关键词:E时代;拼图式;校本培训;研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在各校普遍开展,而且大多是具备“目的为学校发展,地点在学校内部,内容以教学为主”的三大特色,深受各级领导的推崇,也得到了不少教师的积极响应。但是结合我校现状,我们也发现教师在培训中的一些被动与陪衬现象,而且使校本培训一度陷入机械式操作、被动式作业的现状。
一、“E时代拼图式培训模式”概念的提出
一线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科组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借助网络进行的拼图式培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信息存储的永久性。通过齐贤镇中学内网平台上传的教学资源只要服务器不停止工作,随时可以调用出来。2.空间的网络化:在校内,教师可以借助内网平台直接浏览与下载资料,要家里,我们将内网网址链接到学校外网上,只要有账号与密码,也可以随时访问。3.主体的个性化:在互联网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然后下载到个人电脑,自己推荐的资料则可以上传到内网的资源共享版块中,也便于学校随时随地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4.内容的整合化:教师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使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在教学中便于引导学生直接掌握知识,体现直观性与思维的可接受性。
二、E时代拼图式校本研修的基本程序
我们在平台上传的教学方案,往往是发起者在教学中有明显困惑或者感觉有争议的内容。经过提前上传与长时间的互动探讨,往往可以达到比较完备的程度。不少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或者发表的,也往往是由内网平台的讨论开始的。
1. 关于“E时代拼图式”集体备课。采用“确定课型和课题――任务切块――各人自备――集体交流(专家小组实施课题研修回原属小组进行组内互助)――备课组长带领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和学案。当教学设计和学案“集体”通过后,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特长,对“合成品”再次进行个性化的“修饰”,鼓励倡导教师发展个性,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设计”。2. 关于“E时代拼图式”课型公开课。教学中,一般可按教学任务的不同,把课型分类为: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检测课和活动课。在“拼图式”课型公开课中,第一阶段一个课型上一个课题(一课一上),第二阶段一个课题用不同的课型上(一课多上)。3.关于“E时代拼图式”评课。一是评教学目标。二是评教师的教。三是评学生的学。四是评教学效果。 “拼图式”评课的方式:完成“听课评价表”――集体交流公开课教师的优缺点――备课组长带领达成共识――拼成评课记录(每人至少挖掘一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三、E时代拼图式校本培训模式的操作
1.树立E-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理念
首先,要树立开放教育的理念。培训形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既可以在学校里利用课余时间上网进行自我学习,也可以在家上网学习进修;既可以开展与校内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可以开展与校外教师及学者专家的相互交流。其次,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理念,从自身的不足出发,利用网络不断地、经常性地为自己“充电”。
2.利用E环境开展合作式课题研究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统一规划,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研究课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E-环境,学校各学科组开展课题实验研究,通过网络进行课题研究协作,各课题组实现分工与合作的完美统一。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把从课题实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全局性的经验积累和分享。
3.利用网络通讯平台建立双向互动交流通道
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在E时代拼图式培训模式中可以将人机交流与人际交流适时、恰当地结合起来,将网络学习与人际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过去注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灌输式的单一培训形式,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采用参与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培训。
4.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教师校本学习资源库
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缺乏丰富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无疑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原因,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对培训内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基于网络的资源具有多媒性和易检索性,既能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为教师学习提供便利。
5.构建E环境下的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机械设计;标准;制造;质量控制
1机械设计标准的内容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引入了很多全新的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已经不能采用传统的机械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需要在传统机械设计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也是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的生产方式正由粗犷型逐渐转向集约型,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计企业要在保证地区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经济,因此要求机械生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机械的设计标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在保证机械设计的安全标准基础上,技术人员要不断树立机械设计的安全理念,保障设备安全及技术手段的先进性。运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引入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维护,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还要求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原材料坚固可靠,这样能在设备运行中有效防止对工作人员产生的伤害,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技术人员还要做好对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评估工作,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要及时做好备案,将其作为实例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这样能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性的提示。最后,在进行机械设计时技术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标准的智能化,这样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使用疲劳的现象,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机械制造的整体效率十分有益。
第二,机械企业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在绿色设计的标准上,遵循环境保护理念,否则企业无法实现长期发展。很多企业因为没有遵循环境保护理念而被当地政府取缔,因此坚持环境保护理念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市场竞争机制及资源整合的实际需求。坚持环境保护理念也是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落实的机械设计标准,当前环境保护设计在机械产品中的分类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资源属性绿色设计,其二是生态环境属性绿色设计,其三是对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基本属性。绿色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机械设计中,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标准。在结构设计阶段,技术人员须在保证设计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细化机械设计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降低物料成本,遇到具体的机械设计问题时,技术人员要明确设计产品的质量和体积,保障机械设计成本策略的实现,促进结构设计可以在绿色环保理念下进行。在物料准备阶段,机械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就要体现出绿色保护这一理念,尤其是在选材环节,应尽量选择环境优良、污染少、能循环使用的材料,不要因价格问题而选择存在高污染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在机械制造阶段,技术人员要保证减少废水、废气及废物的排放,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表现形式。在产品使用时,还要对消费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体现绿色设计的理念。消费者也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理念的形成。
2机械制造质量控制
2.1质量控制概念
机械制造企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下得到了极大提升,机械制造所面临的选择也是多方面的,不管机械制造的种类有多少,永远是用产品的质量说话,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首要因素。产品的质量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实现的,单从这个层面来说,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在整个机械制造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2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精度影响。机械产品对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精度是对所加工产品质量的一种直接体现,一般来说产品的精度与生产成本是成正比的,精度越高就说明生产成本越高,但是产品的精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也就是说生产产品的精度越高,其生产效率就会越低。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精度,只要达到生产需求即可,过高的精度不仅不会对需求产生变化,而且还会影响施工的生产效率。因此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精度标准,才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第二,生产工艺。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生产产品不同,因此所使用的生产工艺系统也存在很大差别。一般来说,须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工艺系统流程的调节,这样能有效避免系统出现生产误差,对机械生产过程影响深远。第三,外部因素。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可能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而导致变形,无法正常工作,再加上受生产过程中加工部件自身惯力以及重力的影响,使得最终的加工精度也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2.3质量控制方法
第一,测算。这一控制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成品的精度测算,主要是对成品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测算程序来达到提高机械精度的目的。我们的技术人员主要是通过对尺寸精度的把握来提高形状和位置的精度。第二,抵消外界因素。我们的技术人员要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针对机械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工序检测系统,及时调整问题,将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了解清楚,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外界因素对机械设计产生的影响。第三,工艺整合。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工艺进行分析和管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艺生产路线,有效减少系统出现的误差。
3结语
本文主要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及技术手段进行简要分析,指出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质量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械设计标准和绿色设计两种设计体系,希望能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郑伯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答辩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5.
[2]朱龙根.建设好专业课,把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5.
[3]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2015.
[4]张奉禄,鲁墨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管理搞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4.
[5]陶金玉.精心组织课程设计,加强培养设计能力[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5.
[6]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2014.
[7]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2015.
[8]贾宝贤,何风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多元化手段[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78-01
乡镇中心幼儿园起点迟,基础差,要创办一所优质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精神,依法治教,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务实求新,自主发展,以取得较好的办学效益。我们的做法是:
一、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我们客观的判断幼儿园今天在哪里,目前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如何,幼儿园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知道明天幼儿园走向哪里,描绘幼儿园的发展愿景,明确办园目标和培养目标。我们的思路是:管理为本,改革为魂,人和为根;我们的培养目标:幼儿健康快乐、文明礼貌、善于发现、勇于表达、和谐发展;我们的办园目标:幼儿健康、家长放心、员工幸福,领导满意;我们的愿景:创办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的优质乡镇中心幼儿园。
二、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一)以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提升教研水平的基本途径之一。为促进青年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我园努力营造教师间通力合作的教研氛围,让教师在教研中发展,在教研中成长
1.成立青年学习小组。我们成立了“青年学习小组”,并由一位中层领导专门负责管理。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要参加学习并考核。学习考核内容包括说、弹、唱、画、跳、写六大基本功,能进行教学研究与反思,并写出一定质量的教学笔记、教学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期末评选出优秀学员,通过此活动,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开展园本教研,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我园采取了分层管理、由上而下、由表及内的模式,合理推动园本教研工作的积极开展。我们确立了《在快乐活动的研究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旨在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共同成长。我们提出了青年教师的研究重点是:怎样把所得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目标是能独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尽快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研究主要涉及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等,其目标是努力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重点探索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改革新动向。在分层目标的作用下,教师研究的方向明确,任务具体,针对性强。
(二)以发展规划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兴趣、优势和特长。在对待教师发展和成长的问题上,通过调查分析,我园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根据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教师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并达成不同的期望目标。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园的“名师培养规划”提出自己的年度个人成长的规划设想。有了这一份个人成长规划,教师就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幼儿园的整体发展目标,我们对其专业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并进行有目的地分层培养和打造。
(三)机制为保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竞聘上岗制:以竞聘的形式选择幼儿园中层管理团队。由园长牵头完善及修正幼儿园中层干部职责,构建条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畅通管理渠道,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运作。如通过例会,研究制定工作等。
2.互助研讨制:为帮助从小学转岗进园教师以及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最初几年里就能养成对自身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的习惯,并建立了“一课多研”制度,帮助教师将目光投向自己平凡而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互助研讨的推动下,我园多位从小学转岗教师以及工作未满5年的青年教师积极承担了教研活动中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并获得了好评。
3.组长负责制:为了帮助教师掌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我们建立了“组长负责制”制度,把责任和权力下放给年级组长,让年级组长组织教师对课程教研、周计划、环境创设等不同内容进行研究,以此把握教学主方向。开展级组交流评比活动,展示整个年级组的教学水平。这样做不仅使正常教育秩序得到了保障,也切实培养了教师“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促进了年级组长课程解读能力、对教师各种观点的统合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
4.园本考核制。园本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教师成长,让教师体验成长的快乐,以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三、积极开展幼儿园科学课程实践
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为指导,根据本园实际,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前提,构建多元、动态、以培养幼儿开发精神、开放态度、开发活动能力为重点的课程。在组织开展开放性课程中,强调五方面的开放:一是目标的开放,强调课程目标的过程取向,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结合各班实际以及幼儿个性发展和特殊需要明确目标;二是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内容在范围、来源、组织、结构上多元化,并富有弹性;三是幼儿活动过程的开放,开放幼儿活动空间、时间、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各种行为。四是课程资源的开放。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乡镇、农村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等方面教育资源;五是课程评价的开放、多元,重过程评价、重日常观察、重个体的纵向发展,在实施开放性课程中,采用了感知操作探索、设疑表述、情趣诱导三大方法。同时改变以往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途径的封闭和单一性,使教育多元化。灵活性、可选择性,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医学生;临床带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了肺动脉栓(pulmonary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1]。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与患者年龄、血液粘稠、衰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外[2],与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也密切相关。骨科作为临床VTE高发的临床专科,对于VTE的治疗及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从平时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发现,许多临床实习生感到VTE疾病相对隐匿,很难掌握,不少实习生对VTE疾病相当陌生。由于该类症候群相关授课学时少,难以全面深化,加之临床病例相对较少,集中的实习专科主要为骨科等手术科室及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因此临床实习机会相对偏少,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骨科学带教实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对VTE疾病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
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的临床医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停留在理论背诵阶段,对于典型病例的临床实习并不能很快地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例而言,尽管学生在静脉血栓理论大课的教学中学习到了静脉血栓相关三种因素:①血管壁的改变;②血液成分质量的改变;③血流的改变等[3]。在理论大课的授课中反复强调这些病理生理学及解剖学相关知识,但是,进入临床后,这些知识便成为书本上的“豆腐块”,很难在脑海中建立起三维的理论构架,从而进行临床应用。因此,在VTE疾病的实习课中必须以病例为中心,在病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在很多的教学论文中被反复提及[4-5]。CBS是根据PBL教学法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其基础在于病例的引入。研究表明,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较传统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水平。我们在2009级临床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应用CBS教学方法进行了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通过实习生对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的全面评估,参照书本理论,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然后提出自己的相关辅助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方法的设计。最终,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VTE疾病的临床发病具有隐匿性、复杂性、个体化等特征,要求临床医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6]。VTE包括了PE和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这两种临床疾病又是逐步发展的临床过程。临床中很多患者首先出现下肢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及疼痛。为了排除DVT可能,需要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前与超声医学科带教老师沟通,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观摩,组织实习生利用部分学时进行超声影像诊断实践,实际操作中理解血栓的解剖学位置、形态,更好地理解超声影像学诊断对于DVT诊断的必要性,提高实习生疾病诊断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还有一部分患者对于DVT疾病需要放射介入治疗,包括静脉滤网植入、静脉血栓取出等手术,这些临床实践课则由放射影像科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但是,毕竟这类患者临床少见,治疗期与实习期不能很好地吻合,我们则通过手术录像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也能够让实习生更为真实地掌握放射介入治疗方法。部分患者除了发生DVT外,会出现致死性的PE。各临床相关科室都会将这类患者转入呼吸科或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因此,学生在这两个科室实习期间,我们安排了相应带教老师对PE的相关临床知识及治疗原则进行带教实习,补充并全面完成VTE疾病多元化的诊治方案学习,综合性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将这种由临床多学科协同参与的带教模式称为“临床三维教学”法,即治疗中心(临床科室)、诊断中心(影像科室)及培养对象(实习生)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统一的带教方案下各带教单元制定各自的带教模式、流程、时间与考核方法,以实习对象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诊疗临床思维培养,让学生不局限于单一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全面的提升实习生的实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2009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我们就应用三维教学防范对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骨科承担主要的临床实习平台,超声医学科及影响医学科提供诊疗技术平台,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提供再次的临床知识讲授,实习生对临床出现的VTE患者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处置,全面地接受了相关基础知识及诊治原则培训,最终,我们发现实习生对VTE疾病诊治有了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警惕、考虑VTE患者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检查、如何提供治疗方案原则等知识,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
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8]对临床实习医生的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矛盾比较突出[9],而医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及人文情操的培养不足。因此,我们在VTE疾病的带教中有意地利用临床失败案例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来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临床不光是对疾病的诊疗,更是对人文的关怀,一定要以医德为重心,倡导道德素质与技术素质并重,这样才能让实习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医学人文情操,更好地利用自身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典型临床失败案例的病例讨论,将临床失误及治疗差错的相关背景介绍给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从内心中体会到临床治疗的缜密性,逐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医疗无小事,再小的医疗忽视都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通过带教老师的示范,从日常查房到风险谈话告知,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完善诊疗细节、规避诊疗风险,提高临床工作中规避医疗差错及风险的能力。
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
医学生必须注重临床与科研两方面的培养才能符合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的培养目标。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生培养的方向。杨炼红等[10]在八年制的神经病学见习中提出了研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并发现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还提升了学生对见习的满意度。我们借用了“研究式教学法”这一概念,在日常的生产实习中将VTE疾病近年来所提出的诊疗指南进行讲解,将目前临床遇见的新问题进行提问,以发散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小课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将问题凝炼后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材料。在此过程中,实习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有些甚至写出了具有临床研究意义的临床论著。我们在以往的带教实习中,在VTE疾病B超诊断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有同学结合血栓的病理学基础提出是否能够通过利用血栓的软硬程度进行血栓的诊断。受这个思路启发,我们进行了临床资料收集,最后与超声医学科合作完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临床研究论文[11]。由此我们认为,研究式教学法对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五、结语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医学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基础。我们在临床医学生VTE疾病的带教过程中,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克服临床实习期短、教学难度大的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VTE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临床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602-604.
[2]关振鹏,陈彦章,宋弈宁,等.体重指数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6):611-615.
[3]马骊,王欣,蒋丽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1677-1680.
[4]孙丽丽,吴凤霞,李玉宏,等.PBL与CBS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4,20(5):485-488.
[5]宋高臣,申梅淑,崔荣军,等.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2):110-112.
[6]王海平,林常清.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7]梁渊,田怀谷,卢祖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13-15.
[8]杜治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与医学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1-5.
[9]颜婕,田清华,李咏.对当前医患矛盾关系的思考[J].西部医学,2011,23(8):1619-1620.
[10]杨炼红,刘淑琼,吕瑞妍,等.研究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111-113.
关键词:环境;风景;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93-01
读书改变命运!成长不可无书!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理想。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一路前进、一路收获。
一、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物理环境
(一)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首先,让图书“充盈”校园。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设置校园阅读提示牌等方式,创设具有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
再次,让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黑板报和教室布置等,营造班级书香氛围。
第三,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建立“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学生在家建个人小书柜,可以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也可以与小伙伴共读,让好书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二)让网络打开师生眼界。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站的优势,建立家校读书交流平台,为教师、学生、家长推荐好书,推荐最前沿教育教学信息、优秀案例。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站发表自己读书感受、读书收获,交流读书过程中的困惑,真正做到“快乐共分享,问题同解决”。
二、立体构建“书香校园”的别样风景
(一)教师读书常规化。根据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教师中开展读书“1、2、3”活动。即:“1”是每年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一本教育名著;“2”是每位教师要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或杂志,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每月不少于2篇,上传学校网络;“3”是三种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1、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汇报活动,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2、将11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教师)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教师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3、建立“读书研究周报告制度”,和青年教师美文诵读鉴赏活动,十二月底将分年级组开展“美文诵读比赛”;全面提高教师的诵读能力。
同时,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创办《读书》内刊,发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二)学生阅读多元化。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每周每班设置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校指派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成为经典诵读专职老师,加强经典诵读课的创新研究。在学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上,再次分年段确定诵读研读重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二是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树立阅读与积累的思想。开学初,学校开展“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每位同学为班级捐献1―2本图书,参与班级好书漂流,借此成立班级图书角,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各班的黑板上,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每天利用晨读、课间和集体放学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是在学生阅读实践上,将指定书目阅读和学生自由阅读相结合,将读与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低年级学生读感兴趣的儿童读物,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这些词可以用在什么方面。或写观察日记、想象日记等。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读完后将自己喜欢的部分讲给大家听。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自己摘抄的精美词句,写―些读后感、或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写数学日记。10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学生)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最重实现阅读“质”的飞跃,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四是在阅读评价的功能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在全面考察学生六年阅读与积累的基础上,制定了《杨岔路小学经典诵读考级方案》,对学生的诵读“质”与“量”的评价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每学期根据考级情况,评选学校“阅读之星”。
(三)亲子阅读趣味化。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家长督促孩子)、“小手拉大手”(孩子督促家长)的形式,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发展,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学校都会进行一次“家长学校”的培训,增强父母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加强亲子阅读方法指导,并且每班对亲子阅读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图文并茂,融写、画、评以一体的《亲子读书卡》,班主任指导填写。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举行亲子阅读交流活动,一、二年级还要举行一次亲子阅读卡的交流评比活动。
三、精心打造“书香校园”的德育文化
近年来,我校以“儒雅、阳光”为学校精神之代言,高扬“文化育人”的主旋律,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文化德育”。
一是充分挖掘经典美文中的德育文化。学校开展了以“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感悟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诵读,使学生在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读经典的书,学古人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每位学生学做“君子”,“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