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风气建设的认识

对风气建设的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6 08:32: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风气建设的认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风气建设的认识

篇(1)

一、正确认识加强风气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良好的风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职工群众的强烈愿望。

好的风气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风气具有凝聚作用,好的风气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一种好的风气被职工共同认可后,就会对企业中的每一个职工的心理、精神、行为起到强大的约束、规范、感召作用,成为一种黏合力。

风气是一种软环境,良好的风气是干事创业、忠诚敬业的前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经营风气、管理风气或企业风气作滋养。好的风气,可以鼓舞斗志,激发干劲,唤起创新意愿,形成团队精神。 加强党风建设,各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

风气不仅是一个单位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作风,好的风气,也是政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大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确保一方平安,净化一方风气”的理念,当好本单位风气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对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要带头大兴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作风要实,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一是优化政风。政风就是一个单位的工作作风,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实施管理行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好的政风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面必净、衣必整,言必信、行必果”这主要 是指导各方面管理人员的工作形象和办事风格。

二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这主要是指对待事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三是公平、公正、公开,这是干好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工作中,我们公司坚持把这三个方面作为优化政风的关键来抓,在全公司大力倡导了“干事创业、忠诚敬业、敬畏规章、完成任务”等一系列有关干部敬业精神、人生价值、班子团结的价值观念,不断加强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各级班子和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执行落实任务能力、为民谋利能力。同时,注重在企业中建立公平、正义、效率和谐统一的政治环境,对职工群众关注的工资分配、干部任免、人才选拔等热点问题,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促进了政风的进一步好转。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增强风气建设的实效性

风气建设是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然而好的风气不会自发 的形成。要加强风气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早抓早管。高度重视,早抓早管。要做有心人,多动脑筋,适时提出有主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身体力行去培养良好的风气,尤其是要思考在本单位建立怎样的风气并运筹和设计如何起步,如何一步一步地实施。假如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待单位内某些不正的风气得以形成,再去纠正它、改变它,再去重塑新的风气,就会相当困难或事倍功半。因此,抓风气建设宜早不宜迟。

二是全员发动,形成共识。风气是企业职工价值观念和共同意愿的集中反映。一个企业到底要树立什么样的风气,应是一个动员全体职工统一认识的过程。一种好的风气要树立起来,首先必须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作为企业领导者,要在企业中大力倡导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企业个性、代表职工群体意识的风气,然后采取由下及上、由上及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认真开展研讨活动,发动职工定标准、作选择、提建议、谈看法,形成加强风气建设人人有份、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

三是重视舆论,建立规范。转变风气,舆论是导向。良好的舆论是职工思想观念、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风气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特别是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在弘扬时代新风、倡导企业精神方面的好典型,带来“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良好教育效果。同时,要严格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岗位管理标准和职工行为规范,通过“他律”手段督促职工朝着科学文明健康的风气转变。

篇(2)

(一)医院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建设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些会计人员并未对其所处的职业予以高度的重视,缺乏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目标,对本身职业规范没有清醒的认识,常根据自身习惯办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职业道德的淡泊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对整个医院的经济管理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二)医院会计水平偏低,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意识

部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偏低,不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由于信息的飞速发展,信息呈爆炸趋势泛滥,知识不断地更新,旧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渐渐地呈现知识老化和缺乏的状况,一些会计人员在遇到问题时不能主动去探索,往往一错再错,不能胜任会计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另外,部分人员对自身的会计工作不熟悉,导致了工作效率的缺失,对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标准有所降低。

(三)医院会计人员放弃原则,明知故犯

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业之便,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中谋取私利,漠视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无疑违背了会计人员从业中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部分人员没有履行好监督的原则,在利益的驱使下,隐瞒事实,并且进行人为的平账,严重违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危害性是极大的。首先,医疗事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其政策决断对百姓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影响。而医院会计的任务是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对未来发展决策做出相关的判断。判断的准确程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完整全面真实,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丧失势必造成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决策的失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其次,医院会计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声誉和医院水平,更是对国家社会风气的污染。医院会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将不合理的支出合理化,助长了医院管理的腐败风气,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所以,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是加强医院内部的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

二、加强医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建设

没有具体从制度上设立对职业道德准则规范的标准,医院的经济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设便没有了参考标准。制度的建设为医院会计人员提供了职责标准、程序和操作方法上的规范。就目前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各种问题来看,会计规章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责任制的设立,将财务内部分工的明确化与制约化,将重大资产的处置和调度呈现在更加透明的监督中,减少了因制度不全而存在的道德建设问题。

(二)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净化

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一分子,医院会计人员的思想形成受到全体社会风气的极大影响。净化社会风气,必然能改变医院会计人员思想上的不足。社会风气的净化作为一项大工程,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努力。政府要从根本上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让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必要性,让整个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氛围。

(三)加强对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根本途径。会计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深化他们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提高医院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此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医院会计人员的知识加以补充和更新,使他们自身的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增强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加强医院内部对会计人员的领导和监督

医院相关负责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会计人员的平时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上的各种难题,做好思想监督,减少职业道德缺失的可能性。相关负责人应定期检查会计人员的在岗工作情况,对于职业道德建设有利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和赞扬,对于存在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加以严厉的批评并督促其改正,必要时也可以运用一定的法律手段。

(五)升华职业道德精神

篇(3)

[关键词]高职学院 学风建设

我供职的单位是一所央企主办的高等职业学院。中、高职兼容,办学地点在一个地级市,既无大师又无大楼。在高考生源逐年减少,招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唯有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充分就业才能吸引学生和家长,完成招生计划,使学校继续良性发展。

所谓学风直观上讲即学习风气。学风是一所学校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应该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生命所系。

学习风气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勤奋程度的表现,是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上的表现。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习风气的培养和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校要为之创造条件。学习风气能否形成跟学校的努力程度是分不开的,我们要以学校为主导,立足于学生,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付出全心全意的努力。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浓厚的学术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能给予充分的调动。学院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以及众多活跃在全国水电、基建、发配电、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过去和现在的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才。这些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财富,是我们充分调动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砝码,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我们要把这些财富和资产在校内外进行充分的“炫耀”和展现,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学校光辉的过去和人才辈出的今天,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在学校的社会地位,从而获得较高的学校价值感,而这种学校价值感一旦获得必然会促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学习,也会得到更多的学习自信。学生能更多的投入学习了,能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信心,必然会促使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创建优良的校园学术风气、浓厚的学术氛围,来引领学院优良学习风气逐渐形成。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采取积极的措施给学生提供帮助。从制度上讲,目前我们的管理制度是健全的,例如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行为规范、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学生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学院课堂文明守则、学生公寓宿舍管理规定等等,这些制度能很好的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更能为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提供保障。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之前在中学的学习方式和受教育方式,决定了他们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因为大学和中学这两者之间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我们还要在学生如何学习上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做好铺垫。从措施上讲,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比如自习教室的开放、宿舍管理、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合理安排、体育场地的开放,甚至学校食堂开饭时间的合理调控、饭菜质量、价格等因素,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这些措施采取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切身生活,套用近期广泛使用的“幸福指数”就是全院上下齐努力增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使之正面影响学院的学风建设。

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我们要对学生加强教育。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学习中的点滴做起,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方法,投入学习精力,调整学习认识。只有学生自己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学校的学习氛围自然就会浓厚起来,好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养成了。这样一来,像平时的上课迟到、早退、夜不归宿等现象就会得到较好的改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题,只有不断加强在学习上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才能促进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

篇(4)

关键词: 军校英语教学 教风 学风 一体化建设

军队院校作为我军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推进中国特色军革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教风和学风不仅直接体现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教员的教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员的学习风气,还体现出一所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作为军队“2110”重点院校之一,我院应该正确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学风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我院英语教学中学风教风现状

(一)学员素质较高,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我院学员的生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高考生,就是从地方考入军校的应届毕业高中生。由于这几年出现的军校热,军校招生分数水涨船高,因此来自于地方的高中生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较强,但对部队的管理模式和纪律约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二是从部队招上来的战士学员。他们对部队环境熟悉,但是人员成分较复杂,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高考生学习能力强,英语基础好,但纪律约束能力较弱,对教员的教育也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战士学员遵守纪律,对军校环境适应能力快,但由于底子薄,学习较吃力,学习热情不太高,在期末考试中作弊现象较多,并且在这两类学员中,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个别学员上课睡觉、看小说,课下抄袭他人作业,甚至不做作业。

(二)教员专业能力较强,缺乏军事素质。

我军院校英语教员的来源可以分为两个渠道:一是来自于军队外语院校,二是来自于地方大学。来自第二种渠道的英语教员分为现役文职教员和非现役文职教员两类,他们占我军初级指挥院校英语教员的绝大部分。因此,英语教员虽然大多具备高学历,英语专业能力较为突出,但是由于多毕业于地方院校,普遍缺乏军事科技知识,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军校的专业英语(ESP)教学。[1]

二、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种方法

(一)重视和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和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学风建设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以如何建设良好的学习风气为口语主题,让学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表对学风建设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课堂发言,学员切身感受到树立良好风气的必要性,从而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积极追求上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坚决杜绝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员自觉性,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促使我院学风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发挥骨干力量。

对学员干部、学员党员进行严格要求与管理。学员干部和学员党员的作风如何对其他学员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对排长、班长和课代表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学风建设的开展。

面对氛围沉闷的教学课堂,可以先调动学员干部的积极性,让其为大家树立良好的榜样。学员干部踊跃发言让整个课堂气氛逐渐升温,也让其他学员先后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果不遵守课堂规律或者不完成作业的学员中有学员干部,应该重点对其进行惩罚和批评。严肃课堂纪律,对其他学员以警示。

(三)严肃考风考纪。

一所学校考风考纪的好坏是其学风好坏的最直接体现。[3]不严肃考风考纪,不仅会影响到学校教学工作和学员的培养质量,还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况且,学员在考试中作弊,本身就不公平。在学学英语这门课程的两年中,一共有4次期末考试,学员在大二的上半年还要参加全国英语4级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会影响学员能否够顺利升级,全国英语4级考试的通过与否更加会直接影响学员能否拿到学位证。因此,学员队此类英语考试十分重视,那就不乏有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员会产生投机心理,为了通过考试而在考场上作弊。不但形成恶劣的考风,而且对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

严肃考风考纪,首先要求我们在平时课堂上重视加强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其次要求教员在监考时一定严肃考场纪律;最后,要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得,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才是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根本方法。总之,要严肃考风考纪,就要加强对学员进行宣传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教风建设的几种方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

篇(5)

关键词:和谐校园;学术环境;学风

通过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生产知识,塑造精神,传播真知,启迪心智,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教育组织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必须重视良好的学风建设,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本文就此略述管见。

一、和谐学术环境是大学和谐校园最显著的特色

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箫一山教授曾经指出:“大学的主要宗旨为创造发明,探求真理。”他真切“希望一个大学应该切实负起领导文化创造文化的责任,不要把它变成一个技术训练班,不要把它变为一个职业养成所”。通过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生产知识,塑造精神,传播真知,启迪心智,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教育组织的重要标志。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学术,学术需要积淀,学者必须执著。因此,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学风建设。营造和谐学术环境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大学和谐校园最显著的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说,离开和谐学术环境建设,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和谐校园。

优良的学术环境是推动大学学术活动产生的重要条件,学术风气的质量制约着大学学术活动的品质。能否用大师的学术风范来引领校园学术风气的形成,能否让原创、开拓、进取、严谨的学术精神占据校园学术风气的主流,是一所大学能否履行生产知识,塑造精神,传播真知,启迪心智职责的关键。大学只有努力用健康、积极的学术风气来统领学术活动的全过程,优秀的人才才会脱颖而出,丰厚的资源才能滚滚而来,大学的学术整体实力才会不断增强。

高校学术活动的对象往往分属于不同专业领域,具有各自特殊发展规律,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管理的切入点只能是那些具有共同性的学术活动内容,如课题成果数量、研究队伍质量等。但这都是一些静态性的指标,难以将管理活动渗透进学术研究活动的过程和内部,因而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引领良好的学术风气就成为大学深化科研管理,实现对科研活动综合协调的有力工具。所以,一所大学学术活动的综合品质直接和学术环境、学术风气相关联。狠抓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建设是提升大学学术活动综合竞争力的着眼点。

面对社会转型的激烈挑战,大学的竞争战略正在由以直接引进人才、资源为主向着间接营造学术环境、培育学术风气以激活科研潜力、凝聚核心竞争力、整合科研实力、实现人才自生自养为主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不重视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建设的大学发展战略是难以形成竞争力的。大学之间的竞争必须将硬实力竞争和软实力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从科学的学术发展观出发来指导大学学术风气建设,积极反映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理顺学术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当前学术风气建设的根本方向。近年我国高校学术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行政力量强行促进学术发展,其投入和产出通常是不相称的,难以形成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些高校重点投资的项目常常难以收到预期效果,重金引进的“大师”经常“水土不服”,行政主导的学科整合往往矛盾重重。这些现象与我们对生态环境干预导致的后果十分相似,我们应当从这样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示:参天大树只能出现在封山育林的自然环境里,人工造林是难以实现的;优势种群在自然竞争中出现,并受到竞争环境的制约,人工创造的“优越环境”无法保护种群的真正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学术浮躁心态和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不时发生。浮躁心态主要表现为一些所谓学者,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学术缺乏深入研究、满足于一知半解,华而不实、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吹拍拉扯、“市侩”作风严重,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学术道德失范表现为:篡改、捏造研究结果、实验数据或引用的资料,抄袭、剽窃他人研究结果;找他人文章,著作、论文,课题挂名;缺乏学术民主、一副学阀、学霸气派。这些现象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正常的学术活动和大学应有功能的发挥,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心和不满。显而易见,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谐学术环境的营造和建设,努力形成一种潜心学术、严谨勤奋的研究局面,和探求真知、不断创新的学术氛围。

二、大学和谐学术环境的内涵

大学和谐学术环境是多要素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主要应该包括宽容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营造大学和谐学术环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学术主体与学术环境之间、学术主体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大家淡泊名利,多思慎研,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学术积累。大家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术自由。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学术诚信,力戒浮躁;大家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鼓励学术创新,宽容失败,为那些长期坐“冷板凳”从事艰苦的学术积累,为攻克世界性难题而默默奉献毕生精力的教师创造激励环境,以多种形式展示和弘扬学术精神,努力实现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和谐统一,真正形成自由、平等、创新、协作的学术氛围。

这种氛围,能够使大学一切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得到充分凝聚,一切要素的活力得到竞相进发,一切创造知识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大学的社会职能得到充分实现。

具体来说,大学和谐的学术环境,应形成以下四种风气:

第一,坚持“学”与“术”并重,形成求真务实的风气。“学”与“术”的关系,既是学者与学术成果的关系,又是“体”与“用”的关系。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就可以高扬学者在学术活动中的主体性,沟通学者与实践的关系,从而纯化学者学术人格、培育学术精神,引领学术发展步入伦理性的轨道。

当前,一些不良学术风气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在学者与学术成果之间,以成果定职称、以论文数量来认定学术水平的评价方式致使学者的学术人格严重扭曲,学者的求知热情被挫伤,真正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树立求真的风气,复苏学者的社会良知,摈弃那种追求数量、东拼西凑、跑关系发文章的不良习气。让学者重振高洁的学术人格理应是大学学术风气建设的重点环节。

同时,在学术的“体”“用”关系上,必须反对以课题经费、成果转化率等经济指标来衡量学术水平的做法。学术追求的是学理,学理是“体”;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是副产品,是学术之“用”。就“体”“用”关

系而言,联系二者的桥梁是学者的社会关怀意识,而非具体的现实问题。单纯从一个具体问题出发去搞研究不仅会窄化学者的学术视野,而且还会侵占实践工作者的领地,从而导致学术活动的错位倒挂和学者自身的蜕化。学者要胸怀远大的社会抱负,扎实认真地去研究一系列与现实有张力的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尽可能地放大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让学者和成果转化环节脱钩,让他们把心收回实验室、致力于学术事业就成为遏止功利化学术风气的重要举措。树立务实的学术风气,让学者心系研究,心系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真正将学术活动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来从事。这理应成为我国当前学术体制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二,关怀学术生命,形成锐意创新的风气。学术与学者之间是命运与共的关系,学者只有将自己的研究和整个学术的生命关联起来才会深刻体验到自己肩负的学术使命。学术生态的构建和延续靠的就是每个学者的这种使命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者才不会把学术视为“哗众取宠”的“雕虫小技”,才不会去做那些玷污学术殿堂的勾当,学术风气才会彻底实现“正本清源”。

学术发展的生命源头在创新,在于原创性的研究活动。作为学者,他既要及时地传播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缩小知识生产的周期,又要通过原创性的研究为学术事业输血换氧。发展和传承是维系学术生态的两大车轮,是维系学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利器。同时,大学的学者不仅要在讲坛上传播自己的最新理论,还要善于在学术梯队中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让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年轻人身上发扬光大。不忘自己的学术责任,自觉关怀每一位年轻学者的成长,具备博大的学术胸怀,是每个学者应该具有的高尚风范。在学术梯队内,学术大师自觉培植关怀年轻学者,尊重他们的歧见,给予他们平等参与讨论的机会,摈弃那种盛气凌人、以学术权威压人的陋习,努力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倾听、互励共勉、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而让学术活动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实现顺利交接。只有这样,学术活动才能走向繁荣,一切低级庸俗的学者品行、学术风气才不会滋生。

第三,遵循学术规律,形成切磋争鸣的风气。大学是学者云集的讲坛,大学学术的发展必须善于利用内生的手段――学术争鸣来凝聚自己的学术实力,积极促进学术增长方式实现从“闭门造车”向“共生共强”的转变。学术发展的关键环节不在于吸纳而在于共生,只有共生才可能有创新,才有学问总量的增长。因此,学术自由、兼容并蓄、观点碰撞、思想交汇应该是大学必须倡导的学术风气,是优化学术生态的第二起跑线。当前,许多学者沉溺于书斋,对周围学者的研究一无所知,甚至连同事的研究方向都不清楚。这是重复研究、研究效能低下、研究视野狭隘的一个重要症结。

学术活动是追求学问的活动。学问就是“学”和“问”的统一,就是相互的欣赏和对话。学者只有用欣赏的眼光,以开放的姿态来容纳百家,进行综合创新,才有可能迅速提升学术研究的层次。大学是思想的熔炉,大学的创新能力就体现为对各种思想观点的熔化能力和再生能力上。新思想就像一粒种子,民主、欣赏的学术风气就是它成长所必需的水和空气。一所具有优良学术风气的大学能够让这粒种子在吸收其他种子的智慧中成长为参天大树。倡导民主的学术风气,让思想的火花在多元共生中茁壮成长,这就是大学精神之所在,是大学校园和谐之功效。

第四,关注学术规范,形成学术健康发展的风气。学术发展的轨道不是笔直的,而是在和不良学术习气的博弈中曲折前进的。要时刻警惕消极风气对学术阵营的侵蚀,保证学术活动在稳健中发展是科学的学术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学术的安全发展就是学术的和谐发展,学术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学术风气的和谐。当前,学术造假、学术侵权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时刻威胁着学术界的公平,挫伤了研究者的积极性,成为学术界的害群之马。不彻底根除这些社会症候,学术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因此,坚持标本兼治的学术风气治理原则:既强化学术的规范性指标,又增强学者的自律意识,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者走自律自强的学术发展之路,从而有力推动学术事业的安全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学术规范只是对学者从事学术活动的最低要求,学者如何从担当学术使命的高度来提升自己的学术精神境界,自觉抵制各种学术泡沫和学术垃圾,切实增强自己的学术修养和研究实力才是根本性的举措。不言而喻,保证学术安全的责任应成为每个大学师生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加强学术环境建设的途径

和谐学术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逐步改善,又需要学校自身小环境的不断营造。这里着重从建设和谐校园的视角,探讨如何营造好学校自身的小环境问题。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教育理念的和谐相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文明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四位一体并保持张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和谐的大学教育理念与之相呼应。笔者以为,大学和谐的教育理念至少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教育使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等得以全面提高。二要促进大学教育公平,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实现大学产生思想,塑造精神,传播真知,启迪心智,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功能。三是大学系统自身要协调有序,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教育环境。四是大学师生员工要树立密切合作、共同前进的和谐理念,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准确实现大学的社会功能而努力。

第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机制的和谐运作。

一所大学的发展,院(系)级管理层的作用很关键。建设和谐学术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管理层的和谐共处、协同作战。实现高校管理机制的和谐,关键在于切实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一要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二要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畅通学校各级协调、沟通渠道,高度重视管理程序的科学和公平问题,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管理和决策运行程序建设。推进校务、政务公开,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术评价、学术管理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使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学校发展、学术发展和教学发展规律。三要提高管理质量,加强管理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执行力,引导各级管理干部从全局的高度。主动思考并研究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评估和考评体系建设,以质量

为导向,转变管理方式,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第三,尊重个人创造,实现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欲望,不愿意墨守成规。他们希望在不断地创新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教育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我们硬要把每个教师的工作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他们就会感到工作乏味无趣,就会失去创造的欲望和动力,就会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重复着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不可能有较大提高。

为此,学校要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制订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的中长期目标。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气氛。学校必须从教职工的长远发展出发,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业务培训,为教师提供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

第四,树立团结乐群精神,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

在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个人作用越来越小,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的合力。没有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协同攻关,就很难产生重大创新成果。人口、环境、生态、能源、空间等问题的解决,绝非某一个专业可以胜任,它有赖于各种专业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努力。学科建设和重大项目攻关,技术转移过程的系统集成和技术整合,都需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大学要在组织上、管理上不断创新,打破影响创新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打造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和学术团队。

篇(6)

勉励同侪,转移风气

不仅注意自己做道德建设的表率,还十分注意利用树立其他人做榜样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社会风气不是恒常不变的,而是“随人事而变迁”。要改变社会风气,就必须“用一方之贤土,化一方之莠民。芳草成林,荆棘不锄而自悴;鸾凤在境,鸱枭不逐而自逃。”[7]强调良好风气可以造就人才,而优秀人才又能以榜样的力量正社会风气。然而,道德建设和风气的培养并非易事,认为须从有一职之权的官吏做起,“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8]在这方面是下了许多功夫的。在清人胡思敬的《国闻备乘》中有一则“陈右铭服膺曾文正”的记载,对于的此种做法有生动地描述:“陈宝箴初以举人谒。国藩曰:‘江西人素尚节义,今顾颓丧至此,陈子鹤不得辞其咎。转移风气,将在公等,其勉图之。’子鹤者,新城陈孚恩也,附肃党,官至尚书,日营求入阁,故国藩及之。宝箴以资浅位卑,愕然莫知所对。国藩字而徐解之曰:‘右铭疑吾言乎?人亦贵自立耳。转移之任,不必达而在上也。但汝数君子若罗惺四、许仙屏者,沈潜味道,各存一不求富贵利达之心。一人唱之,百人和之,则风气转矣。’宝箴谨佩不忘,对江西人辄传述其言,且喜且惧,自谓生平未受文正荐达,知己之感,倍深于他人。”[9]陈氏一门三代皆对推崇备至,良有以也。故尔,陈氏父子于一般政事外,不忘曾氏之言,特重开启民智,转移士习,其效卓著,影响深远。

重视家教,鞭策后辈

清人家庭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主要责任,职业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都主要由家庭完成。在这里,父亲作为一家之长就责无旁贷了。为父者都重视子女的品质教育,尤其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平江人叶祥珍订的家训五条,概括了家庭伦理教育的内容:第一条是忠君,所谓“家训莫大于人伦,人伦莫先于君父”,要求子弟懂得政府法令,完纳赋税,不犯律条;第二是孝顺父母,第三是和睦兄弟;第四是夫妇和合;末一条是善交朋友。他说人伦是人人每天所不能离开的,也是人人日日见到的,但是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勤于教育。由此可见清人是很重视三纲五常的家庭教育[10]。有的家庭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甚为讲求,就是个中的典型代表。一生不仅在上述的家庭教育内容上倾尽其毕生精力,还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不仅时时以“君子”严格要求自己以范于家人,而且还时时要求家人也做“明世理的君子”。一生写过大量的家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教育儿子及家人做“君子”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曾氏家书的影响之大是空前的。他的家书量大,内容又杂,不能一一说列,这里仅举两例说明之。在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中曰:“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功夫。今谆谆以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家中若送信来,子侄辈亦可写禀来岳,并将此二字细细领会,层层写出,使我放心也。馀俟续布。”[11]这里,通过书信的方式,劝说其弟们要时时刻刻行勤、敬,并认为此点至关重要。又如,他在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谕纪泽》中曰:“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尔教导诸妹,敬听父训,自有可久之理。”[11]这里,在信中教育子女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要勤俭持家。

篇(7)

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师,我认为要抓好学校的校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对于校风学风建设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大事,学校的领导、全体教职工和广大青年学生,应形成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件长远的、根本的、重要的大事来抓的共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有一部分人往往过多的过重的注意社会风气对校风学风建设的冲击和影响,对校风学风建设中客观上的难度产生种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因此,这就造成了人们在学校校风、教风、学风要不要当成大事来抓、该不该抓、能不能抓好等问题的认识上,还不那么一致。相当一部分人在主观认识上或客观行动上,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这一全局性的工作看成是局部性的工作;把面向全体、体现全局的工作看成是某几个部门的单一性任务,或仅仅限于学生这一方面的事。这就影响和妨碍全体动员、全员动手来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端正教风,教书育人。良好的教风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治标治本都要靠教师。在建设优良校风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端正教风来带动学风,整顿学风首先要整顿教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上课,提倡、鼓励、推动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作风的转变,教风的端正,必然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在抓教师的教风、教学水平和严格管理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抓学生的学风。抓学风是必须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管理”和“引导”的关系,校主管部门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他律”转化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