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3 16:07: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林业建设为改善宁夏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
条件,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宁夏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一直未能提到议事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宁夏首次将促进村容整洁,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程列入其中,而在这个
决策中,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成功与否,将对宁夏新农村战略的实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
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按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寺观
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公园和小区园林等.由于它需
要高额的投入,古代园林一般为皇室贵族,高级僧侣以及少
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院.现代园林虽由政
府将其属性从私有性质变为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居民游憩
娱乐的公共场所,但由于它的所在地基本以城市为主,所以
被称做城市园林,农民很难享受到城市园林所构成的理想生
活环境,而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乡镇,庄点,庭院的设计范围和基本原则
1.绿化设计范围
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分南部山区,北部川区,地理气候
南北差异,风土人情各有不同,而更重要的还有农村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所以对在宁夏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提出的要
求也就各不相同.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在南部山区进行园
林绿化设计时,应首先从抓好沟道,河道,荒山造林人手,同
时做好乡,镇,村大环境绿化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的设计和
改造;在银川平原应以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障农业生产
能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做好防沙治沙工作为主;在加强乡
镇,庄点和庭院的绿化中,两地区有着相似的要求,这就是:
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等,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庭院园林化,推
进城乡结合部园林绿化一体化的战略方针.
在农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优先将各地优势特色林
果木统筹考虑,如苹果,梨,桃,葡萄,枸杞,红枣,山杏等.这
些特色林果木不仅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良好经济树种,也
是绿化美化环境的特色树种.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在为农
村设计园林景观时,切不可与农田争土地,要在农田以外的
闲散地,荒地,道路,河渠,湖泊,庭院上做文章,最佳作品便
是园林,农田,庭院的有机结合,使三者相得益彰.
2.景观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运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
等综合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满足农村在美化绿化
景观中的需求.用高超的设计水平和成熟实际的设计方案,
认真处理好生态,审美,游憩和经济的关系.各种植物配置
应有层次感,所有的景观设计要贴近自然.要将文化内涵融
入庭院农舍,花草树木,沟渠道路,小桥流水之中,让农民在
亲近自然景观时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景观的设计一定要
以农民的审美情趣为目的,将其打造成可观,可行,可栖,可
用的地方,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农村的地形地貌,河流
湖泊,绿地植被,山体坡度,以及有特色的民居庭院等要素都
是宝贵的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原本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
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更有助于农村园林景观个性与
特色的创造.利用好自然条件,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土特色,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因为环境景观设计并不意味着材料
越高档越好,就地取材同样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环境景观.
在农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中,一定要考虑和注重经
济合理性.应以绿化为主,水景,小品等设施配置可适当减
少,在设计这些景观时,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入费用,还应考
虑其建成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景观,
满足他们观赏需求的同时,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
3.其他设施设计要求
农村园林景观及设施设计还应能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
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应设
置儿童活动,老年人休息和健身锻炼的场地和器械.甚至还
可让农民在田间地头都能享受到舒适的休息场所和适宜锻
炼的活动器械.各种环境设施应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
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观赏性和
趣味性,应适合农村环境所需,可以亭台,水榭,假山,动物等
适合农村环境所需的小品为主,形式要简洁美观,不宜追求
维普资讯
豪华与气派.农村水景设计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水
源情况,利用现有水源,适当确定水体面积,深度和形状,采
取多种手法创造以水为中心的动态和静态景观,当然,一定
要考虑季节性枯水和冬季水体变化的因素.
二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一般程序
在农村设计园林景观要始终把村镇所辖的坡地,道路,
沟渠,河堰,湖泊,庭院作为一个整体素材来考虑,协调好人
与环境,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设计规划程
序包括,收集和调查环境景观的基础资料,对当地村镇进行
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拟订整体景观规划等.
1.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踏勘
设计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
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前景等方面,特别要了
解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收集规划设
计前必须掌握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1)所处乡镇,村的
自然条件(气温,光照,风向,水文,地质土壤等).(2)周围
环境(主要道路,河堰,山川,湖泊,水渠,地形等).设计者
要结合业主提供的当地基本地形图,对将要规划的地区进行
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在今后进行总
体设计时,克服和避让不利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有利因素.
2.初步的总体构思和修改
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首先要进行整理和归纳,以防遗忘
那些较细小却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
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进行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
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
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
轮廓,然后需要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改.逐步
明确总图中的村落,庭院,山川,道路,水渠,河堰,湖面,绿地,
建筑小品等各元素的位置.经过这次修改,应使整个规划在
功能应用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
本原则,即:视觉上的美观与舒适,生活上的经济与实用.
3.方案的修改和文本的制作
设计人员经过初次修改后,还应该将规划构思的草图多
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设计同行
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还要向当地农民请教,并与之交流,
沟通,使整个方案不仅具有新意活力,还要有其地方特色.经
过反复修改后的方案,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文本的制作与包
装,然后交给业主.在得到业主的信息反馈后,设计人员应认
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调整方案,以赢得业主的信赖.
4.施工图的设计
在农村园林景观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一般急需的图
纸有:总平面放样定位图,竖向设计图,大剖面图,土方平衡表
等.由于农村园林建设的施工者一般都为当地农民,他们对
图纸的概念较模糊,所以设计师必须耐心地向他们阐释图中
所列内容和要求,以使他们t3领神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中,设计师仅做到讲解图纸还不够,还要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
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相配
合的问题等.由于农村面积广大,施工季节时间有限,不少业
主可能会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一个工程甚至拖延几年.
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严把质量关,结合现场
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与施
工者朝夕相处,密切配合,以达到工程所需的最佳效果.
三不同功能植物的配置
1.确定基调树种,乔灌搭配得当
由于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有限,不可能像城市社区那样大
量种植草坪和名贵树种,加之可供园林设计建设的土地也有
限,所以除有条件的乡,镇,村外,一般应以种植各种适应本
地生长的乔灌木为主.为此,在设计过程中,须首先确定被
设计社区的基调树种,这些树种主要用于道路两旁和庭院四
周.但由于过于规范,其效果必然呆板,所以,为了达到既不
呆板,又不凌乱,还要有多样化和统一性,并保持常年绿化效
果和观赏价值,设计时必须注意乔灌木以及常绿植物与落叶
植物的搭配.乔灌配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
要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配置主要应考虑景观效果和季节
变化,以此来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
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经济实用结合,观赏游憩相顾
农村园林绿化设计应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特征及
历史,文化渊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环境的创作,力求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点与地域特征的环境空间.农村的园林景观
设计有别于公园设计和小区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兼顾观赏性,贴近农民生活.其环境绿化与环境配置要突出
居住条件的均衡性和共享性,为农民提供户外休闲,观赏和
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空间.在环境设计中应以绿色植物为
主,应根据农村庄点,庭院,道路等景观形成点,线,面相结合
的完整绿化系统,植物配置应适应气候特点和居住环境要
求,形成各种富有特色的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群落.在设计
规划中,还要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原有
树木,保护并利用古树和名贵树种.
四宁夏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景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宁夏农村来
讲,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才刚刚开始.随着宁夏社会经济的
全面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园林景
观设计理念的提出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民和全社会的认可.
实施"塞上农民新居",促进村容整洁,优化人居环境建
设等工程,为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
园林专业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舞台.目前,宁夏林
业部门以搞好环村林网和庭院绿化美化为重点,采取了义务
植树和国家扶持结合的办法,并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帮助农民
规划,指导"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的绿化设计工作.各地市
还开展了"绿化家园示范村","小康林业示范村","生态文明
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绿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了以村为
单元,整村推进的村庄绿化活动,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园林化.
由此可见,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符合当今社会发
>> 浅谈风景名胜区的改造提升 风景名胜区内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北京风景名胜区村庄风貌规划的探索性研究 风景名胜区村庄民居风貌的保护方法 风景名胜区条例 嵩山风景名胜区 桂林漓江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探析 鸣谢风景名胜区名单 风景名胜区产品开发与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环境整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山地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浅谈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规划 对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几点看法 浅谈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研究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探讨 宽阔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表1),村集体年经营收入2万元,村主导产业为茶叶种植、果树种植。经营模式一般采用自产自销的形式。将前云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比,没有明显优势,村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作为花果山风景区内村庄,景区的不断发展并没有明显带动村庄的发展,景区对村庄发展的辐射力度不够,相关的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业、乡村旅游等能促进村庄发展的产业形势、营销模式没有被利用起来,导致村庄发展缺乏活力与动力。
二、前云村人居环境现状
(一)区位及周边环境
前云村位于连云港市花果山乡,位于花果山风景区东北部,西邻大村水库风景区、北小庄、海清寺。南邻河西庄,村庄位于花果山景区之中,区位条件优越,依山傍水独具特色,交通方便。前云村西部有景区知名古建筑――阿育王塔,阿育王塔对前云村的景观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村庄各处可以远眺塔身(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前云村位于新浦市区与花果山景区的中部,处于一个过渡地带,这决定了前云村在花果山景区当中的特殊地位――它应成为由市区向景区景观过渡的一个节点、中转站,但村庄这一功能有待挖掘。
(二)村庄布局
村庄所处位置为山地,因此,村庄布局随形就势,建筑布局依托等高线走向依次排开,并顺应地形,向山谷方向延伸,道路依等高线而建设,两条水沟发源于东面云台山脉上的石库门水库,从村庄穿过,东西走向,高差较大,最后汇入村西侧大村水库。北部有另一条水沟自山脉而下,亦呈东西走向流经村庄汇入大村水库。村沟限定着村庄的布局,将村庄划分为北、中、南三个部分,村庄被分成八个组,呈簇团状分布。
(三)内部空间形态
前云村为典型山地村庄,内部空间高差较大。
村庄建筑用地紧凑,建筑之间的空间狭窄,具有明显的山地村庄布局特征。由于地形的限制,建筑的排布顺应等高线的排布方向,村庄街巷形态,受村庄布局影响,街巷形态与建筑的排布方式相呼应,街巷道路高差较大,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区别于平原地区正交网格状的街巷空间,形成的内部路网呈不规则式(图4),村庄道路与街巷的路面质量现状较差,水泥路面破损较严重,有些街巷路面材料仍为泥土质,严重影响村内景观与村庄形象,也不利于村民出行。村庄拥有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位于村庄南部的古银杏老君堂活动空间、知青大礼堂庭院),拥有牌坊等建筑,但现状较为破败,应当对其加以利用,不仅作为村民活动场所,也应当拥有能够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功能。
古银杏老君堂活动空间是自然式小游园,因其有千年古银杏而在村庄一带小有名气,银杏已被定为连云港市古树名木并加以重点保护,目前归花果山景区管理处管理(图5)。作为景区景观的一部分,古银杏老君堂活动空间是村民重要公共活动场地,通过空间南边水域可眺望花果山山脉,老君堂活动空间场地地面材质为泥土质,树坛石质围边破损情况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村民活动与整体景观的呈现。作为景区的一部分,老君堂活动空间没有得到良好的规划,与景区的发展脱节。
知青大礼堂与老年活动中心、村部皆为20世纪70年代知青下放时期的老建筑,三者所围合的空间形成一个公共活动场地,位于村中心地带,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缺乏规划,大部分区域被菜地占据,或杂草丛生,在公共活动方面使用性不强(图6)。
(四)村庄建筑的总体特征
建筑风貌特色有待彰显,由于地处山地,早期(20世纪70年代以前)民居建筑以山上石材为建筑原料建制房屋外墙,特色较为明显,但有些老房子亟待维修与保护。80年代之后新建民居混居其中,多采用砖、混凝土等材料建制房屋,并且外墙面饰面风格不协调,导致整个村庄建筑风格不协调、鱼龙混杂,这不仅存在于建筑与建筑之间,也存在于同一栋建筑之间。有些建筑外墙面需要清洗与维护或增设墙面绿化(尤其是知青大礼堂、知青宿舍、50年代老建筑)。这对于提升整个花果山风景区的景观形象也有裨益。
(五)村内市政设施状况
村供水管网建于1989年,排水管网建于1989年,垃圾环卫设施与污水处理设施建于2009年,主要道路硬质化率100%。 垃圾处理设施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薄弱有待加强(图7)。
(六)绿化现状
现状民居宅前屋后多采用乡土树种银杏、樱桃、杏树、青桐进行绿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道路绿化相对薄弱,没有进行统一规划,滨水植物较少,而且分布杂乱,民居绿化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常见的有月季、虞美人、金银花、南天竹等,但不注重搭配。
(七)农民对于村庄环境的认知
该村每年都会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近五年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投入347万元,在生活垃圾处理、乱堆乱放整理、河道沟塘疏浚、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村庄特色彰显、村庄活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图8)。多数村民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表现出不关心或观望的态度,村民对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意见,如在垃圾遍地、绿化不良、交通不便、少活动健身场所与公共活动方面有意见(图9),希望村庄环境整治能够力度更大,但村民们大多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也有少部分村民表示愿意出钱出力或者参与维护管理。由此可见提高村民在村庄环境整治中的参与度尤为重要。
从上述现状问题可以看出:前云村景观资源优良,但并没有被很好地整合与利用,缺乏产业化农业发展,缺乏对特色产业的良好经营运作模式,人居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整个村庄与风景区建设发展脱节,制约着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反过来也对景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影响景区整体形象。
三、人居环境改善策略
鉴于村庄目前的人居环境现状,本文重点研究如何使得人居环境更好地与花果山风景区相协调,如何提升村庄整体的景观结构、景观质量,以及如何借助风景区的辐射影响来带动村民增收,发展有特色的、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等。
从整体层面来讲,前云村处于市区向景区的过渡地带,对于村庄发展的定位要有明确的思路,因村庄本身拥有较好的自然风光、名木古树、较为有特色的活动空间而有能力成为景区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作为连接市区与景区的重要节点,应处理好旅游接待功能与居住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村庄的布局本身来说,一定的统一规划是必要的,不仅仅体现在对建筑传统风貌的统一(如西递宏村等著名旅游村庄),也体现在对建筑传统的保护与修缮,对特色街巷的生态化处理与景观设计。一定的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是必要的,但不主张大规模的扩建,避免村庄传统风貌的衰退,应控制村庄边界,适当限制村庄建设用地,处理好村庄与山体、水库、景区的关系,保护农业用地与水域。
(一)对水资源、特色空间、建筑街巷的提升
村沟是前云村代表性景观之一,水沟穿村庄而过,对村内景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村沟水质较差,景观效果不佳,在对其清污的同时,要对水沟的驳岸进行生态性设计,将生态型景观融入村庄,提升村庄的形象。
保护老君堂特色空间,增加绿化,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保护千年银杏大树。设计过程中以保护为主、设计为辅,使老君堂活动空间焕然一新。建议将泥土地改为青砖铺地,这样既做到了在形式上古朴,也同时达到了生态要求。一改原先硬质驳岸的形式,在驳岸与水存在较大高差的情况下增加种植土,变垂直驳岸为缓坡亲水自然式驳岸,并在适当地方增设亲水平台。在老君堂周围可设置旅游服务设施,如农家乐餐饮、宾馆、旅游服务中心等等,以此让村庄成为花果山景区的良好衔接(图10)。
知青大礼堂为村部所在地,其庭院空间与村部、老年活动中心相连,是村内人群集中之地。此处应主要满足村内居民活动休憩,改造成小游园的形式,给予较多的硬质活动场地,通过不同高差花坛的组合来丰富游园空间变化,种植乡土乔木,增设树池围椅,使游园成为可游可憩、可观可赏的特色村民活动空间(图11)。
知青大礼堂等旧建筑虽然实用性不强,但其特色仍是很明显,有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民居建筑在风貌上颇具特色,能够反映当地的传统民居特点,对于这些建筑,应予以保护和修缮,保护其传统风貌要进行保留,对现有相对较新的建筑如90年代、2000年以后的民居建筑在外墙饰面上尽量做到风格协调,有些单调的外墙面建议增加垂直绿化,或进行清洗、粉刷。
整修破损的水泥路面,提高路面质量。街巷道路多为泥土路形式,可做成生态路面如铺设渗水砖、青砖等富有乡间气息的路面,提升街巷的景观质量。
(二)完善村内市政设施
目前村内污水垃圾处理等相关市政设施不完备,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水沟中,再从水沟中排入大村水库,严重影响水库水体质量与景观。作为景区的一部分,市政设施是否完善影响着景区的整体形象,改造中在村内居民点安放垃圾桶、建立垃圾收运制度、增加保洁人员,按照景区管理的标准进行市政设施的管理与机制的完善。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基于前人在景观学中对于园林和徽州建筑研究的启发下,参照于九华山柯村老城区原建筑中的景观形态的运用进行案例的研究。将从原徽州文化理念融入到新城区改造,主要结合观光旅游特色来进行新城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布局。以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建构出一个新的体系框架,即是对于特定地理环境位置景观中的徽州文化建筑形态的应用,以及对于景观设计原则和对布局规划理念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如何将九华山新城区的风貌既延续老城区文化传统及地域特点,又能够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这个问题,并设计出符合地域文化特色新九华山柯村。
关键词 :徽州文化理念;观光旅游特色;景观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33-04
1 九华山柯村景观基地概况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北俯长江,南望黄山,西接池州,东临太平湖,方圆120㎞2,国家4A级旅游区。旅游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都飞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些许矛盾,比如发展与潜力、开发与保护、管理与建设等等之间的矛盾。由于接待量的增长,居住人口的增多,建设规模的扩大,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特别是中心景区九华街的容量处于超饱和状态。国务院于1988年批准实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保护九华街寺庙的建筑特色,相应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统一迁移到柯村新区,同时开辟旅游后勤供应基地,并切实加强对九华山风景资源的保护,恢复并增强莲花佛国的浓郁氛围,加快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近一步提升九华山的旅游品味,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九华山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
九华山柯村位于九华山风景区北部,在九华山的山脚下,其中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北部主入口在九华山的山脚,也是安徽省的“两山一湖”,即为九华山、黄山和太平湖。此入口也是九华山风景区的重要游客集散地,游客到了山下,将车子停在柯村,然后乘坐大巴直上九华。“柯村交转中心”也是进入佛国的必由之路。九华山柯村在功能上集商业购物、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接待住宿于一体。
2 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模式
2.1 观光旅游型的区域特色模式
区域特色模式即是虽然地处乡村,但是由于地理或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的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乡村特色并不明显的产品组合,如度假村等。此类模式一般都具有不是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资源优势,是后天人为的加工创新景观,这种模式的产品要素是休闲娱乐,亲近自然。国务院于1988年批准实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保护九华街寺庙的建筑特色,相应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统一迁移到柯村新区,切实加强对九华山风景资源的保护,恢复并增强莲花佛国的浓郁氛围,加快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近一步提升九华归的旅游品味,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九华归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
所以在九华山柯村景观设计中,以观光旅游为目的,挖掘区域特色,突出皖南特色。本方案结合九华山柯村的总体规划,将老村改造、新区建设的具体规划设计可按照保留、更新和混合三种模式进行。
保留模式,对距离较近的村庄进行集中建设,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还能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更新模式,是保留原先居民区,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公共活动中心和公共设施,满足村民活动、娱乐方面的要求。
混合模式,有的村庄规模比较大,人口众多,村民居住比较分散相距较远。这类村庄规划时要形成几个独立的居住点,就近合并村民小组。
2.2 体现徽州地域文化的规划理念
九华山柯村规划以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总体导向,树立全局观念,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方针,最大限度的考虑山下与山上之间的文脉联系,以及景区与基地之间的景观关系,总体与局部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旅游接待既然是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这一特定区域服务,必然有别于其他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区。本规划方案在规划理念上以地域文化为依据和出发点:
(1)九华山地处古徽州范围的边缘,历史上一直受到徽州文化的影响,是徽派建筑的扩展区域,在村落建设、建筑设计上都具有徽派建筑的特点。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徽州村镇的地域风貌。
(2)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长期发展的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和四川峨眉山同时位居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柯村的景观设计也因此充分的体现出佛教文化特色。
(3)九华山地处安徽池州市的青阳县境内,当地仍保留着质朴的风土人情。因此,在柯村的旅游接待区内设置不同种类的民俗风情活动点,在丰富接待区内的游客活动的同时,又为风情民俗的活动提供了场所。
2.3 规划原则及思路
立足于规划的理念,柯村景观设计遵循以下规划原则。
(1)整体原则。柯村的景观设计做到了从整体出发,最大限度的符合九华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思路,与九华街整治规划及柯村新区的总体规划相互协调。九华山的旅游接待区迁移至柯村,承担起九华街部分下迁的功能,在做到了山上服务山下,同时也缓解了九华街区混乱拥挤的现状。柯村新区也做到了以行政中心为主,游客接待区为辅,两者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生态化原则。以调研区域生态系统机制与特色为前提,充分考虑资源发展和利用的可持续性,从而确定基地开发的相关内容、方法、规模、措施以及强度,并做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
(3)可操作性原则。为了便于启动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并结合基地研究的现状、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从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4)特色原则。要体现出徽州传统的佛教氛围和村落肌理,应当重视接待区与周边自然山水和田园景色之间的联系和渗透,便于营造出街巷的空间形态,塑造特色。
3 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设计
3.1 总体布局
九华山柯村景观规划以用地具体状况、建筑性质、规划理念及原则为基础,以徽州传统村落的宗祠及附属广场为中心,将其中一条主要街道作为轴线,向双侧发展,呈现出一种有机生长的布局特征,且强调自然的有机形态。为了形成徽州村落的新风貌,在整个用地范围里,在整个形态上呈现出“点状中心、线性延伸”的态势。
3.2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既充分考虑基地与外围基地、交通线路和景区游览线路的连接,还满足了柯村旅游接待区分区布局的要求。整个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保证了柯村旅游接待区的有机性、完整性及特色性。
接待区的道路设计以人行通道为主体,如遇特殊情况可以车行。同时将空间景观组织与交通功能结合,从而强调了转换与对景,亦是参照了传统的街巷式布局手法,以形成步移景异的变化空间。为了把基地中心的田园风光和外围山水风貌组织到接待区,便要对道路系统进行有效的组织规划。步行道路的设计注重空间尺度和比例的和谐,注重与周围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相互配合。考虑到人们在步行交通中观赏街道空间的视觉景观需要。采用对比、协调、凹凸、尺度、重复、韵律、肌理、色彩、风格特色以及轮廓天际线之间的变化等空间的处理手法,创造出连续、优美、线性的整体街道空间景观,使人在步行中身心愉悦、轻松。在保证整体风貌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为避免街道景观的单调,在空间转折等一些重点节点处规划标志性建筑及标志物,从而吸引人们的目光。充分体现出徽州传统街巷的节点空间特色,应注重道路节点的设置,以便变化得体具有弹性空间。在铺地上为统一整个接待区的风格,选用地方材料—条石,强化地方特色,营造整体感。
其特点是所有交通路径与公共开放空间(广场、商业步行街)垂直相交。
老村:北部为老村居住入口,南部为商业步行街入口。保留三条人行石板小路。新通6米宽车行道,与人行小路相接,设回车广场。南侧改造成商业步行半边街,街区保留其原有的曲折形态,石板路修旧如旧。修砌青石岸边和观景平台,保留天然水塘。保留原有自然形态的大径树木和草地,种植成行的树阵,形成林荫广场。
新区:鱼骨状的道路系统形成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保持原有村落形态中宅院向心封闭,外部开敞的方式,车行和人行分流。车行路南接新、老区之间的道路,北接外环路,将新区划分为四个组团。步行小径穿行于住宅山墙之间,连接庭院、绿地、广场,是居民邻里交往的内部交通。广场和底商住宅结合布置,是自然形态的步行街区,不同于城市里的大面积集会广场。
3.3 景观设计
柯村基地的整体景观环境规划充分考虑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三要素,即是“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景观设计分为老村和新区两个方面。
老村:徽州村落的景观形态是由街道组织的曲折立面通向村外的开放水系空间。保留村中重要的对景老建筑,三条石径连接北部居住入口和南部开放空间,适当插入新建住宅,曲径通幽处,青苔石墙、小院人家。要在交通流线上做到步移景异,应在设计中保留村落中的高低错落的地形特征和大片的绿化空间。在景观线上展示不出不同的立面形态,要在新建的住宅朝向上略有变化,不同于城市中行列式的住宅布局。南侧步行街上保留一层住宅,修旧如旧,商业不拘于形式,根据原有住宅的模式:有内院式、前厅式、场院式等。
新区:景观序列: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组团半公共空间宅前半私用空间小院阳台私用空间。这四层空间形成了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向私密性逐渐过渡的空间组合,弱化了四者之间的区别,使景色为更多的住户共享。曲线:布置独院家庭旅馆;矩形:庭院式联排住宅。车行路组织交通,人行石径穿越不同质感的空间:草地、广场、宅院、山墙,景观收放有序,引导人们回归恬然的生活。
村落营建中重要内容就是水系的组织,徽州传统村落规划就对水环境的处理高度重视。水体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徽州传统村落中“水系蜿蜒、依水而居、活水穿村”的景观意象。柯村水体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势地形,一方面将九华山景区规划中百米大佛脚下的“八功德水”及上游水库来水引入;另一方面,结合建筑形成水街,对现有水流进行改造并局部扩大,形成一条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区域。控制水位与落差,调节水量,筑堤设坝,都为保证四季都具有充足水流。用梯阶拦水坝的方法对上游水体流下来的小溪进行设置,形成阶梯状水面景致;中心区基地南侧小溪及水面向九华河出水口处则设置为滚水坝,可以保证洪水来袭时的泄洪要求,还能满足日常的赏景要求。规划中水系蜿蜒曲折,充分发挥线性水流的灵动性,局部结合地势设置人工小平台以利休息观景,并对水岸进行自然化处理。净澈的溪流配上依稀可见的卵石,在接待区中呈现出幽静淡雅的意境,也是佛之静心的寓意。
5.3.4 沿街空间
老村:南侧是曲尺形展开的商业步行街区,根据原有住宅改造后的商业空间形式多样化。避免那种紧贴街道空间直线形的门面形式。北侧沿路基本保持原有的景观,有硬质空间——门面,半硬质空间——小院,软质空间——绿化,是一种典型的皖南景观形式:随遇而安。
新区:沿南北两条主要道路布置下店上住式、前店后坊式住宅。北侧沿街住宅顺路成弧形,南侧住宅与道路成错落的布局,围成场院。软质空间——绿化和硬质空间——铺地相结合。
3.5 独院式住宅
九华山地区乡土建筑在地域上属于皖南徽派民居。徽派民居特点是“适应皖南山区多雨潮湿而冬季寒冷的气候,采用内天并,四落水屋面,敞厅堂,两侧厢房,回廊或半廊,二三层楼房,外墙高直,小外窗。内部施以精良的装修,外观褐瓦白墙朴实无华,防卫功能强,且冬暖夏凉,舒适大方。
柯村的住宅户型设计因此也尊重皖南民居的居住模式,以徽式客厅组织各个房间。天井采光形式,内天井墙面镶嵌徽式砖雕。住宅入口分主入口和辅助入口,作为家庭旅馆,则分为住宿入口和登记入口。住宅体型变化丰富,退台、错接、高低楼层。立面上灵活运用徽派建筑符号,白墙灰瓦马头墙,坡屋面、门楣、窗棂、砖雕。
4 结论
本文从景观规划的角度,针对九华山柯村建设的问题来进行探讨,从总体规划设计来看,柯村的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柯村老街的建筑风格上、在建筑群的构成体系、及景观构筑物、道路规划、绿化植物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体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突出新柯村以观光旅游文化的地域特色。
具体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在保留有价值的传统特色的同时,创造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新柯村景观环境。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矛盾,应该注重挖掘和提炼传统建筑的空间特色,与新柯村景观设计进行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在新柯村景观设计中,要有特色有地域性,就需要与传统建筑进行结合,在保持了自身个性的同时,与周围环境很好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奎。新农村建设中村落街巷景观改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2)苏放。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建筑风貌塑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3)王新。乡土景观元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倪萌。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更新与保留[D]。南京林业大学,2009.
(5)王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6)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7)刘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8)官卫华,刘正平,叶菁华。试谈我国农村新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及配建模式——以南京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
(9)王长俊.景观美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13(3).
(11)刘黎明,曾磊,郭文华.北京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3).
(12)谢花林,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19(3).
花卉+婚庆产业=世界爱谷
产业依托:花卉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1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项目定位:世界爱谷.一生一世走世界
客群市场:婚庆主题、花卉观光休闲等150 km以内的市场 创意内容: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 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 大地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主要赢利点: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纱摄影、婚礼举办、 婚礼餐厅、婚礼蜜月洞房;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
发展愿景:每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都应该建设一个世界爱谷特色花卉婚庆游憩综合体项目。
苗木+休闲娱乐=美丽中国生态城
产业依托:苗木种植产业规模要求:5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项目定位:美丽中国生态城。创意化绿化美化情景样板间
客群市场:花卉苗木休闲度假产业
创意内容:苗木产业也是在农业旅游规划中经常碰到的资源类型,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苗木花卉产业本身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但是由于规模和数量增加,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在苗木种植的时候可以按照城市、小镇、村庄、公园、道路、庭院的空间绿化美化景观效果进行景观苗木搭配种植展示,形成绿化美化样板间效果,提升苗木产业的销售;在情景化的样板间之中,进一步融入适合儿童、情侣、亲子、运动、游乐的各种旅游项目,形成整合化发展效果。
主要赢利点:苗木种植、销售;运动、游乐、亲子等。
发展愿景: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国家级的苗木产业基地都应该构筑一个美丽中国生态城项目。
林业+游乐项目=树上穿越游乐公园
产业依托:林业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2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本项目主要是针对经济 林以外的林业资源。
项目定位:树上穿越。创意游憩森林公园客群市场:森林游乐游憩客群市场创意内容:针对林业资源,创建“树上穿越游憩公园”、“树顶木屋、树中穿越、林下游憩”的三维空间开发理念,即依托树冠可以开发树顶温泉SPA、树顶度假木屋、树顶休闲书吧、树顶瑜伽健身台、树顶观光餐厅等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项目进行整合发展;树中依托树干通过空中吊桥、藤索、栈道和各种拓展运动结合,打造适合儿童、团队的拓展训练项目;树下利用陆地空间打造度假帐篷营地、森林氧吧、林下采摘等项目。
主要A利点:游乐、运动、度假、养生、林下经济等。
发展愿景:在中国广大的林业资源广袤的地区,一定要做好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整合,让森林除了生态一出价值外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牧场+牧场生活体验=勇士狩猎乐园
产业依托:畜牧家禽养殖产业
规模要求:养殖产业需具备一定的规模,或者是依托草原、荒地、山林的养殖产业,或者养殖场周边有可利用的空地资源。
项目定位:勇士狩猎公园?回归大自然最真实的体验
客群市场:特色畜牧产品美食和体验游乐。
创意内容:这里所指的牧场不仅仅局限于真正的草原牧场,而是指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养殖产业本身就是农业产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于类似资源依托的项目,要充分释放人类对于动物的天然感情,除去要对养殖技术、环境和品质进行稳步提升外,如果可以有可以依托空地资源的话,我们提出建立一个勇士狩猎乐园,该狩猎不等同于传统狩猎,而是让游客赤手空拳去抓我们特意放养的各种特色动物、去捡散养的鸡鸭鹅下的蛋、去挖山地野菜等等,而且游客获得的动物蔬菜,一方面可以就地交由餐厅进行定制化烹饪,就地享受美食,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定制化包装成具备自己创意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主要赢利点:养殖、延伸加工、特色美食、体验狩猎等。
发展愿景:人类最初的本性就是在于善于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生活必需品,此类项目一方面可以丰富养殖产业盈利方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畜牧产品的价值和品牌知名度。
果业+创意体验设计=创意瓜果王国
产业依托:水果种植产业规模要求:一般是在知名的水果产地,水果自身的采摘农业旅游基本已经形成市场知 名度。
项目定位:创意瓜果王国?让瓜果旅游更上一层楼
客群市场:水果采摘近郊休闲游憩市场。
创意内容:一方面做好瓜果采摘观光等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丰富瓜果种植品种,提升瓜果种植技术,引入现代科技大棚实现一年四季、不同地带的瓜果采摘游乐;另外一方面将瓜果进行创意化设计,形成以瓜果果实、果树、花朵及其吉祥寓意为原型的各种创意性景观、休闲空间、动漫体验项目,比如可以打造苹果创意小镇,在苹果采摘园中,有苹果小屋、苹果城堡、苹果乐园、苹果垃圾桶、苹果路灯、苹果休闲座椅等等,甚至其中的服务人员也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都打扮成苹果形态,游客在用餐的进程中所使用的餐具、座椅、房间的包装打造也将苹果的元素运用到极致。所谓创意瓜果王国,其实就是将一个地方最突出的瓜果进行极致化的创意打造,让游客实现全感官的游憩体验,进而成为地方特色瓜果的展示窗口,推动瓜果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主要赢利点:瓜果种植、休闲采摘、创意游乐、特色度假等发展愿景: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瓜果产品。
鱼业+多元化渔乐体验=百渔乐园
产业依托:水产养殖产业
规模要求:一般依托特色的水产养殖基地。
项目定位:百渔乐园?虾兵蟹将王国客群市场:休闲鱼乐市场。
创意内容:百渔乐园。虾兵蟹将王国,是指要丰富水产养殖品种的多元化,特别是用作 旅游开发部分,其次要丰富体验游乐方式多元化,在传统的垂钓的基础上,引入摸鱼、掏螃 蟹、钓青蛙、抓大虾、粘知了等各种娱乐方式,将鱼的各种玩法(钓鱼、抓鱼、网鱼、摸鱼、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打鱼)做到极致,同时引入相关联其他乡土游乐方式,整个构筑一个乡土田园游乐游憩方式 综合体。在做好各种游乐方式的的同时,将各种水产养殖产品进行创意化设计的发展思路,将鱼、虾、蟹、蛙、贝等进行象形设计,设计成为各种小屋、休闲座椅、景观设施、生活用具,真正的让你进入水产养殖的王国。
主要赢利点:水产养殖、渔乐体验、特色餐饮、特色度假等。
发展愿景:在每一个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比较突出的区域,都应该形成自己的一个休闲游憩体验部落,既可以丰富水产养殖的收益来源,又可以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水产养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田+创意景观种植=大地景观
产业依托:大田种植
规模要求:一般是依托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区域,专门开辟出一块区域通过创意化种植构筑。
项目定位:大地景观。大田也可这样玩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客群市场:农业观光体验。
创意内容:大田种植一般是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景观底色出现的,在当下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管控的形势下,如何提升大田种植的景观效果也是时下农业资源开发的重要问题。针对于这种资源,一般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创意化设计打造大地种植景观,即可以将区域内最具特色的吉祥寓意或者最具地域特色的形态通过不同色彩的作物种植进行展示,建设至高观景平台让游客观赏。
发展愿景:中国广袤的田园应该成为承载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窗口,以旅游为画笔在广袤田园上绘画出五彩斑斓的大地景观。
民俗技艺+情景化体验设计=梦回十八坊
产业依托:传统民俗技艺、劳作方式
规模要求:作为单独的项目10-50亩皆可以。
项目定位:十八坊。步入即梦回千年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客群市场: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文化体验。
创意内容:每一个乡村旅游发展地区,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都会形成具备地域特色的民俗技艺、耕作方式和传统工坊,这正是乡村地域文化的经典所在也是其独特吸引力所在。整理出每个地域最具特色的传统劳作作坊,在一个区域进行场景化的再现,包括作坊内部摆设、工具、工艺流程,都要进行场景化、情景化的再现,游客既可以观看传统的劳作方式,又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劳作方式,比如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等。
主要赢利点:参与体验、手工纪念品销售等。发展愿景:传统技艺的保护不应该只是通过静态化的博物馆展示来实现,十八坊项目的出现将成为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新农村建设+街道庭院生态廊道设计+五谷杂粮创意化设计=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产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
规模要求:在100户以下的居民聚集区,同时具备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相对传统村落。
项目定位:真正的美丽乡村。乡愁的体验地
客群市场:民俗近郊休闲体验客群。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创意内容: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党和国家对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重要指示。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掘地域的农业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技艺特色和人民生活习俗特色,在村庄道路景观的美化设计上以地域的特色果树、蔬菜和花卉作为景观绿化植被,并形成生态景观廊道供居民日常话家常;在居民庭院绿化美化的同时要结合庭院经济进行打造,形成葡萄小院、丝瓜小院、盆景小院、农耕小院等特色化的主题院落;在村庄景观打造上要将五谷杂粮的果实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来源,各种棒子、大蒜、辣椒、柿子、大枣等农作物串成的辫子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在文化生活设计上要挖掘整理地域的传统戏曲、舞蹈、民俗技艺等进行传统发展。
主要赢利点: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民宿接待等。
发展愿景:美丽乡村的建设落脚点还是在乡村,如何真正的将乡村的特色挖掘打造出来是旅游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所在,期待未来的中国大地上美丽乡村的发展真正的是实现一村一品。
田园养生+度假模式=主题休闲度假庄园
产业依托:田园风光和具有疗养保健价值农业产业发展区域。
规模要求:根据规模大小进行相应的特色设计,可以打造精品度假庄园还可以打造田园疗养度假小镇亦可以打造田园养生国际漫城。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项目定位:庄园人生。掀起都市居民的生活革命客群市场:田园度假客群市场。
高等级公路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道较多,设有中央分隔带,采用立体交叉,控制出入,同时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所以做好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结合自然、经济条件及公路与通过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所以,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同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
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恰恰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故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以最小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各种景观和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与此同时,在公路修建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
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路环境美化、绿化和景观设计,如1965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等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公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
2.1通视
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2.2导向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的行驶措施。
2.3协调
使公路线形及沿线设施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2.4绿化
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公路景观包括路线和行车道,各种桥梁和沿线建筑,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绿化,装饰和其它设施等,公路景观应形成统一的建筑群体,在保证全路统一建筑风格的同时,不同路段上的景观还应具有各自的特色。
3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选线应全面考虑环境要素
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少,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对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公路里程较长,不能作为一个景观单元设计时,应将它划分成几个独立的路段,即建筑小区,使各小区既与公路整体风格互相呼应,又各自具有明显的特色。每个建筑小区内应有主导建筑,建筑小区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公路的等级选定,一般与正常车速在3~5分钟内所走的距离相一致。在景观设计时对公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要素的尺寸、主要转弯点的位置以及景观的装饰和绿化栽植的充实,都应在野外测量工作之前拟定,并将其记入测量工作任务单上。同时,要根据地形图,航测照片,技术、经济评估资料及实地踏勘资料,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勘测工作时,应明确每个建筑小区和路线各要素的风格。每个建筑小区应有总的背景(可利用绿化方法建立)和主导建筑。如果在设计中拟将公路沿线的乔木保留下来作为主导建筑,应该编制保留树木的明细表。
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其中包括农业、林业和疗养区的使用面);路线线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花草种植和其它协调措施的创造出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景观基本要求。
3.2公路景观造型
公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造型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公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公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公路交通景观系统。公路景观造型包括路线和断面造型、交叉口造型、构造物造型及沿途交通服务性设施造型等。
3.2.1路线空间造型
公路线形是由平、竖曲线与平、纵面上的直线和缓和曲线及圆形曲线组成,即所谓三维空间曲线。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司机对距离远近的判断,很少用几米或几公里作为尺度进行判断,如北京至天津,司机往往不用多少公里,而用多少小时作为达到的标准进行判断。这就在路线空间概念中,除三维曲线以外需引入“时间”概念,成为四维空间理论。所以路线造型设计,不仅要有宽度、高度和长度等几何要素,还要有时间要素。譬如在确定公路直线段长短的界限时,必须考虑时间和车速的关系。因为汽车司机在高速行驶中,随着时间的消逝,视线从近视点转到远视点,从在路上注视转移到了望路外风景,这种转移,会影响司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同样道理,由于车速高,瞬时变化太多,容易使司机产生判断错误,这样,在路线设计时,如果直线段过长或直线段过短,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为汽车司机一般是在距路面只有1m左右的驾驶室看公路的,同时司机要连续不断地变换着行驶方向,所以司机很少去察看较远距离以外的路况,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路线空间造型时,应考虑公路
线形的顺畅、连续和可预知性。
公路设计者将曲线引入公路路线造型,最初是从地形和工程上的要求来考虑的,例如考虑土石方量、路线长度和造价等,而很少从美学、舒适和安全等因素来考虑。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才意识到用美学原理设计和铺设路线的重要性。如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可以克服单调、呆板引起的疲劳和注意力的不集中。所以给司机和游客提供引入入胜的景物,创造令人满意外观优美的线形是很重要的,这不仅能使司机保持警觉和兴奋,而且也使游客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为此,设计者一定要注意开拓路外景观,尽量利用路前、路旁有趣而多样的景致,并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视轴、视点和诱导视线的景物。
3.2.2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
造型的重点是路基边坡(也包括纵向坡),目的是使路基尽量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沿线的植被绿化相协调。
3.2.3交叉口造型
任何情况下,交叉口造型都不能影响交叉口的明显性。但是,如果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反而可以提高对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面积)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
3.2.4结构物景观造型
造型的主要对象为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比如一座设计较好的桥梁,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格式,简洁明、朴素大方的线条,强度牢固、基础稳定的结构并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风土气息。同时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3.2.5服务性设施造型
沿线服务性设施,大多是商业性的建筑物,如餐馆、旅店、购物场所、加油站、汽车修理店收费站和交通控制中心等。这些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不仅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要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和谐,而且与路线结构物之间,彼此都要前后呼应,整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路旁交通标志牌,如果布置不当最容易引起视觉污染。因此,它们的形状、大小、高矮以及色彩等,即要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又要和谐不刺眼。
路旁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对于高等级公路要求较高,对其他道路的环境美化和景观设计主要靠路旁绿化,路肩、边坡整修等植被措施来实现。
4.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
4.1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
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时应能诱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应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公路路线应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几何设计时平、纵、横各要求应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同时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分离式路基,以减少纵横断对自然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公路交叉口设计时应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分汇流的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没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立交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立交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保证桥下净空要求。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
4.2充分利用公路通过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
公路选线应合理确定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公路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应以曲线通过,避免以直线线形切割和贯通森林。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瀑布、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当公路绕避或独立景观点时,宜将景观置于曲线内侧。旅游公路越岭线的垭口处,除应有广阔的视野外,还可根据当地条件,设置适当的观景台。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宜设置于海滨、湖滨、风景名胜区附近,其型式选择应有利于了望风景。
4.3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应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对山区公路应避免大填大挖破坏自然景观。如挖方深度较大时,宜进行路堑与隧道方案的比选论证,可能引起灾害的路段宜采用隧道方案。路线通过山间谷地、路基高度较大时,应综合考虑填筑路基时对谷地通风、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高路堤方案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论证。公路通过森林区时应做好路基断面设计,应尽量避免设置深挖路堑式断面,应力求拓宽双幅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并尽可能保留中央分隔带位置原有林木。公路通过平原、水网区时应合理确定路基高度,沿线村庄稀疏、横向干扰少时,宜采用以低路基方案通过所经区域,确定公路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公路沿途有影响到司机视线、嗅觉的烟尘、刺激性气体发生源时,路线应布设于发生源的上风向。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应考虑景观效果,对乡村地区而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宜简洁、明快,城镇附近、风景游览区附近的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应与周围环境一致,做到美观大方,并应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4.4景观设计应防止造成视觉污染
公路用地范围内,除收费站、服务区外,一般不宜设置广告牌、宣传栏等。除标线、标志、护栏等按规定涂覆色彩外,一般不宜涂特别刺眼的色彩。公路雕塑小品的设置应注意色彩、造型,并不得妨碍视线。公路除起、终点或大型构造物位置外,一般不宜设置小品,较宽的中央分隔带上设置小品应以单体为宜。公路沿线纳污设施、工业废弃堆弃点等影响视觉景观的位置在景观设计时应通过公路绿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蔽。
(1)总体方案设计体现环保理念
路线总体设计时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在本项目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地质、环保选线原则,利用曲线定线法使线形与地形相适应,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了分离路基方案,对挖方大于30m、填方大于20m时提出隧道及高架桥方案,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在江密峰至黄松甸段,于木匠沟段初步设计采用挖方通过,但考虑到挖方较深且较长,对山体破坏较严重,同时也不利行车安全,在施工图阶段将其改为连拱隧道方案,虽然造价略有增加,但对环境破坏较小,平纵线形指标有明显提高,能够保证行车安全。在图们至珲春段,对填方较高的路段采用了高架桥方案,共设1762延米/6座。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如隧道洞口“零开挖进洞”,利用路基作施工便道及予制场地,隧道出碴充分利用,减少占地,景观绿化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痕迹。
(2)取、弃土场处理
本项目在设计时,充分吸取了长余高速公路的设计经验,对取土场进行了场地规划,确定合理的取土方案及场地排水方案,根据取弃土场实际情况,能复耕的尽量复耕,进行了土地复垦及绿化设计;对弃土场规定了明确的弃土位置,为减少水土流失,进行了绿化设计。没有复耕条件的,设计营造林带,并撒播草种进行植被恢复。对公路可视位置的取土场坡面进行重点设计(如实施客土喷播、栽植小乔木或攀援植物等),以消除公路施工给自然植被留下的伤痕。在取弃土场靠近公路的一侧栽植视线诱导植物,把公路行车视线从取弃土场位置引开。
(3)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防护
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全线进行综合排水设计,对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进行了砌石加固及夯拍加固;对路基边坡采用了叠拱、植草、植紫穗槐等绿化防护,对特殊路段采用了挡墙、护面墙、矮墙等防护,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4)防止污染的工程处理措施
在施工场地及服务、管理、收费、养护设施的位置确定中,充分考虑了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远离饮用水,对服务区等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对运输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粉尘材料采取必要的遮盖措施,防止二次扬尘污染环境;对施场地的布设尽可能的远离学校,医院及村屯等环境敏感区,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在施工中,生态理念贯穿始终。
(5)路基两侧的绿化
根据本项目所处东北季冰地区的特点,在设计中选择了适合本地区的草种及树种,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挖方土质路段,碎落台采用植草绿化,边坡植紫穗槐绿化;在挖方石质段采用在坡脚及边坡平台处栽植爬藤等蔓类植物,在坡顶栽植悬垂类植物进行遮盖绿化,改善景观。在填方段路基边坡植紫穗槐绿化,在护坡道处植沙棘、植丁香绿化,对通过村屯设置防声林带路段,采用植松树、柳树、冬青等高矮不一的树种进行绿化。通过这些绿化措施可以有效地弥补由于建设公路而对原有环境的破坏,能给公路使用者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
(6)互通、服务区的绿化
互通立交和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形象窗口,是绿化的重点,在设计时采用了树木、花卉、草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美化绿化环境,使其营造出一个优美、舒适的休憩环境。
(7)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填筑路基,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
图们至珲春段在最后19km为填方路基,需要土方量大约200万m3,由于地处山区,取土非常困难,而英安电厂距路线较近,且有大量的工业废料粉煤灰储备,根据试验数据,本段采用粉煤灰路基加粘土包边、封层方案,因此可减少取土场占地1020亩,从而减少了由于取土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又为电厂解决了粉煤的储存问题,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还取得了社会效益。
(8)采用多种防护、绿化及景观设计
路基的边沟、排水沟根据地形、土质条件,灵活采用梯形、三角形等形式,使路容整齐美观;对设置护面墙路段,植地锦植物减少污工砌体带给路者突兀、单调的视觉效应,从而改善景观;通过全线的绿化及建筑物的景观设计,丰富了顾客的视觉,使其感觉行驶在绿色走廊中,并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
2特色建筑和景观
为了体现景观路和旅游路的特色,在对沿线景观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景台进行总体布局,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取弃土场、服务区等地方设置观景台,同时因地制宜,通过标志牌提示、加减速车道设置、车道加宽、安全护栏等措拖确保停车观景的安全。观景台设计以木、石为主要材料,以体现长白山文化形成景观亮点。
2.1服务设施的环境景观设计
服务设施的设计,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在选址上考虑了旅客在一定距离处即可影约见到服务区,以吸引人进入;在场区的设计上,力争做到布局合理,留有足够的停车区,并要为以后的扩建留有空间;在景观设计上将服务区作为公路的标志性建筑物来建设,力求独一无二,吸引人们的视线,使人难以忘怀。并对周围场地进行了较好的绿化设计,将乔、灌、花、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使之成为公路的一个亮丽景点。
2.2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隧道的洞口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大,因此在设计时本着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对洞门进行重点景观设计,本项目共有16座隧道,在设计时力求每个隧道洞口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分别采用端墙式、削竹式等,使旅客有一种新鲜美感。
3生态、环保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措施
公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要真正倡导环保优先,改变观念,需要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为抓好公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坚持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运营是保障的指导思想,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针对本项目在生态、环保方面的要求,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3.1设计阶段是抓好生态环保的龙头
搞好山区公路环境保护必须从勘测设计抓起,虽然已对本项目的生态、环保建设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与国内典型示范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据本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还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1)项目经过吉林省中东部地区,路线长度的70%穿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因此在延边州段的房屋建筑景观及沿线景观设计尽量体现朝鲜族的民族习俗和人文历史文化。(2)在矮路堤及挖方段路两侧的隔离栅处,栽植地锦等攀藤植物予以绿化,使旅客感觉行驶在绿色长廊中,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3)在土质挖方路段碎落台上,不仅植草绿化,还间隔适当距离栽植灌木组合球、桧柏等植物绿化;在石质挖方路段碎落台上,不仅植地锦等攀藤点植物,还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花坛,栽植观赏性强的植物。(4)在路线通过空旷的田野路段,宜每隔2~3km左右,在路侧局部范围内采用植乔、灌结合的树种进行人造景观设计,使旅客不感觉环保单调。(5)注重环境小品景观设计,特别应对高速公路上的互通区、服务区、停车场、隧道洞口、收费站等进行了专业的绿化美化和景观设计,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和环境景观更好的融合,使旅客可以一边乘车,一边欣赏沿路的风景,产生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并留下了舒适惬意的驾乘印象。
3.2施工阶段是抓好环境保护的关键
虽然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处处对环境保护进行要求,设计中始终贯彻了“环保优先”的指导思想,但真正要将环保落到实处,关键还在施工阶段,主要措施如下:(1)严格按设计指定的取、弃场设计进行施工,严禁乱挖、乱弃。(2)石质挖方段施工,严格控制爆破的装药量,减少由于震动诱发的地质灾害。(3)在筑路材料运输中,应对粉煤类、水泥、石灰、矿粉等粉尘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扬尘,引起污染。(4)为了将设计中的环保方案落到实处,建设部门制定有关环保规定,明确各个环节中的要求,从施工到监理、到建设,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
3.3运营期是抓好环境保护的保障
近年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从项目前期至施工建设期,环境保护都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公路投入运营后如何保护好栽植的树木、花、草,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对沿线生态、环境敏感点的环保如何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议路政管理部门设立公路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环境监测点,制定公路沿线的环保措施,对沿线的环境敏感点定期监测,并及时提出改善意见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沿线村庄护林、爱林意识,防止沿线人为的损害和破坏。(3)公路绿化是最经济、见效最快的环保措施,公路建成后环保应以绿化为基础,建议环保投资专款专用。(4)环保绿化工作应有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对植树、草、花路段做到定期检查、修剪等日常养护工作。
4结语
Abstract:To meet the function of flood control, this paper tried to analysis types of landscape design which made for dams and riverways in Xingtai.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landscape designed in the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this paper divided the city into different areas and researched different key points of landscape design in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paper would gave some reference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the north.
关键词:防洪工程建筑风格及景观带设计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 A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西部是太行山区,东部为平原,是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受市区范围内压煤区、采煤区、采空区的限制,中心城区范围基本上为北至白马河,南至七里河,西至南水北调总干渠,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目前,新构建的城市防洪体系,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防洪堤坝、河道进行外型景观及建筑设计,塑造出不同类型与风格的水工建筑物及景观,既美化周边环境,又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出了自然因素方面河多、泉多(历史上)、林地多的特点。
1.邢台市区防洪工程概述
邢台市区地属子牙河系滏阳河流域,流经的主要河流有小黄河、尾寨河、牛尾河、南澧河、白马河、七里河。邢台市中心城区的洪水主要来自南部七里河,北部白马河和西部小黄河,防洪工程总体布局以防御上述三条河道的洪水为重点。在中心城区沿市区周边筑堤、设闸、建站、疏浚内河修建防洪工程,构建城市防洪工程体系,达到抵御洪水、排除涝水的目的。其防洪工程总体布局为:市区北部控制白马河洪水入市;市区南部洪水由七里河下泄到平原区的滞洪区;市区西部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左堤为阻挡西部山区洪水入侵及小黄河洪水,同时通过控导工程,将小黄河洪水引入七里河;市区东部由京港澳高速公路阻挡由七里河下泄的洪水的倒流。
2.防洪工程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根据《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要求,邢台市防洪体系整体设计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2.1具有生态价值
以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和城市防洪系统有机结合,营造绿色原生态自然环境。
2.2 具有整体性
以河道、水系链接,保持整体带形空间设计风格。充分结合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使防洪工程周边景观与城市机理有机融合。
2.3 具有游憩性能
建设城市防洪河道的植物景观,使防洪工程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中,提升河道景观价值和周边环境质量,增强休闲旅游品味。
3.防洪工程景观设计特点分析
通过防洪工程建设措施,形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洪堤为西线、七里河为南线、白马河为北线、京港澳高速公路为东线的城市防洪的屏障,满足100年一遇的总体防洪要求。
3.1 市区西部
防御西部洪水的防洪工程直接选定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其中有总干渠左堤、泄洪渠、分洪渡槽、七里河陡坡、牛尾北支防洪堤等工程组成,采取拒洪入市为主,下泄为辅的布局。使西部小黄河流域大部分洪水导入七里河,少量洪水通过南水北调分洪渡槽下泄进入市区。工程管理区内明渠两侧各8米宽范围内,建成高标准绿化带及重点节点工程绿化区,建设防护林带,形成连续的绿道长廊。
3.2 市区南部
中心城区的南部七里河由规划的市区穿过,采取以下泄为主的防洪工程布局,市区段防洪工程西起自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东止于京港澳高速公路,长13.99km。该防洪工程是景观建设的重点。
3.2.1 体现生态性建设生态型河道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新设计理念。治理后的七里河体现了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河中碧水清流的植物和水的统一,营造了城市河道景观,形成了完美的城市绿化格局。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建设“近自然型河流”思想营造了一个水域和水陆交错框架,适于居民休闲、娱乐,体现人文精神的生态景观。
3.2.2 体现个色特性七里河与西三环路、钢铁路、郭守敬路、新华路、邢州路、南二环路、江东五路交叉处,规划为七座大桥,目前已建成的钢铁路七里河大桥是河北省跨度最大的景观桥。 钢铁路大桥采用新颖的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形式,桥梁主跨达132米,主拱圈高耸雄伟,两拱相对内倾,古典中蕴涵现代、时尚的感觉,体现城市蓬勃发展的气势和时代精神,该种结构的桥梁在本市还是首创,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3.2.3 体现曲折变化构景沿河两岸建设绿岛公园、泉水公园、百泉公园等多座观光游园,建设标志性特色建筑群,标志性特色建筑群在建筑风格上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打破传统古建筑模式,采用现代式的建筑风格,给人以明快、具有节奏韵味的感受。通过七里河道将各个景观公园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珠链”式景观结构。沿岸的构景总体上讲究了统一与变化的风格,做到了各个观光游园错落有致,杂而不乱。
3.3市区北部
中心城区北部为白马河,采取拒洪入市的防洪工程布局,加固白马河右堤作为市区防洪的北部防线。白马河是滏阳河流域的一条主要支流。西自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起,东止于京港澳高速公路,长13.6km。
3.3.1 森林景观区白马河东段南岸为邢台森林公园,公园内有森林面积3952亩,主要森林植物景观有千亩槐林、温带植物园、良种繁育圃、采摘园等,通过丛植、孤植等手段形成色彩丰富、层次错落的密林、疏林等人工植物群落和大小各异、空间感受不同的多种空间形式,设立林中游览小径和观景广场,游人漫步园区可观赏森林富有季相变化的美景。
3.3.2 湿地水系廊道区与白马河相连的水面及湿地面积300多亩。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此区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手法进行整体布局,结合河道设置自然水体和微地形,使整体更趋自然美感。此区着重表现了乡野风情,在岸边设置了几处亭、台、阁等园林建筑,整个水系设置了堤、岛,适度理水造丘,划分了水面空间,水面植物配置低于人们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建筑相呼应。水面、岸边的植物配置了湿生植物及观赏树种,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
3.3.3 景观防护林带区通过实施“白马河景观绿化防护带工程”,将白马河河段沿岸改造成景观绿化防护林带,以白马河文化为主题,东侧和森林公园浑然一体。西侧和107国道进市口形象景观相连接。同时起到防护林和护城河功能作用。
3.4市区东部
市区由西向东倾斜,地面高程逐步降低,七里河、白马河治理后,通过工程措施将洪水导向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使京港澳高速公路成为防止洪水倒流的东部屏障。京港澳高速复线绿化充分考虑绿化、景观与行车安全进行树种配置的原则。一是在公路护栏外两侧种植100米宽整体绿化景观林带,做到景观林带不断线;二是对沿线村庄及重点区点进行绿化,做到果树、花卉相结合,营造了林带长廊景观效果。
4.结语
邢台市防洪工程采用生态景观设计,使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相平衡,保障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维护城市河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创造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使城市防洪河道水系与城市人居环境相融,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场所,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邢台市的防洪工程景观设计体现了地域性和当地的文化属性,在新颖和趣味设计方面仍然有待发掘的地方,整体来说对市域需要防洪措施和景观并存的北方中小城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占武,殷慧英,齐志茹.石家庄市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系统的植物造景[J].河北林业科技,2006,(6):29-30
[2] 陆佳荣,马凌. 嘉兴市城市防洪工程建筑风格与城市品位的关系[J].浙江水利科技,2002,(6):13-14
[3] 张秀荣.邢台市城市防洪体系构建探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2):20-21
[4] 陈金成.园林水景与植物配置设计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06,(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