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3 16:07: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

篇(1)

1.前言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所采集的技术数据及有关成果,是科学制定公路发展规划、确定公路建设标准、以及公路设计、交通控制、养护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通过交通情况调查,了解和掌握公路交通流量、交通组成、分布特点、交通流向等区域交通信息,对分析路网结构的合理性、公路通行能力的适应性、服务国民经济的同步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现状

2.1调查内容、频率与方法

目前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主要采用固定站点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交通组成、交通流量,调查方法大多采用间隙式,即每月的5、15、25日为交通观测日;统计手段上有人工统计、人工计数器统计两种。每年的10月15日增加了车速调查内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定期进行公路交通出行起讫点调查(OD调查)。这种调查频率、统计方法对交通数据采集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人为因素误差。

2.2调查点布设

目前的交通情况调查点设置,是省公路局根据全省路网结构布局设置的。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通过长期连续性观测或短期间歇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提供必要的数据。调查点布设的位置、密度在一定时期能够真实了解公路交通情况。

2.3管理模式

目前的交通情况调查工作作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主要由各级公路养护管理单位的养护科负责,由调查站点所在的基层养护道班完成。总体来讲,调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2.4成果应用

公路交通调查成果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数据,因此做好公路交通调查工作就凸显出了其重要意义。公路交通调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真实可靠的交通情况调查数据对公路建设、路网规划、区域公路行政等级调整起到了科学决策的依据作用。目前的交通量观测数据对公路建设、大中修工程以及路网规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5存在不足

一是由于采用间隙式观测,交通数据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二是采用人工计数法,数据采集存在人为因素;

三是交通站点不能与路网布局相协调;

四是只反映车辆类别,不反映货运车辆实载;

五是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科技含量少;

六是大多数线圈式观测仪置于路面底层较浅,大、中修施工时易损坏。

3.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

根据目前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存在不足,考虑未来交通发展需要,现从机构设置、站点布局、人员配备、调查方式、管理模式等作简要探讨。

3.1机构设置

交通情况调查工作作为路网规划、公路建设、管理决策的基础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为加强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确保公路交通信息的准确性,应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

3.2站点布局

应根据中长期路网规划布局,考虑公路区间和节点因素以及覆盖区域设置站点。调查站点的密度应能覆盖路网区域。并根据站点所在路网的位置分类、分区间设置站点。站点密度应能够满足区间观测需要。站点类型可分为固定站点与流动站点两类。对交通流量大、技术等级高、连续式观测的站点可设置固定站点。对交通流量相对较小、公路技术等级低、间隙式观测的站点可采用流动观测站。站点类别不同,其观测装备、人员数量、经费标准也应区分。

3.3人员配备

根据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内容、任务、性质、站点类别合理配置人员。公路交调工作是一项要求细致、数据可靠的专业性较强的统计基础工作,需要从事交通调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并获得从事交通调查从业资格,以提高交通情况调查质量和水平。

3.4调查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通行能力、承载能力、安全保障等要求越来越高,采集真实交通信息突显重要。这就要求在交通调查中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中的推广应用。

3.4.1对高速公路,可利用收费站作为交通情况调查固定站点,并结合收费站的计算机计费系统、计重检测系统,配置必要的交通观测仪器,采用连续式观测,按一类站点设置。

3.4.2对繁忙干线公路,可设置固定式站点,对交通情况进行观测调查,并视公路运营的繁忙情况,采用间隙式或间隙式与连续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交通情况调查,同时配备自动式观测仪和计重检测仪,既能够真实了解交通流量、交通组成,又能对车辆实载吨位检测,从而有利于分析公路运营的实际轴载,为今后公路设计提供载荷标准。

3.4.3对一般干线公路采用间隙式交通调查时,可采用流动式观测站。

3.4.3对县级以下公路,由于其物流范围小,道路标准低,可视具体情况设置。

3.5站点管理

3.5.1直线式管理

即由省、市两级独立设置机构,全面负责公路交通调查工作,类似于成立交通管理所的模式,对各交通调查站点进行管理。

3.5.2职能式管理

即在省、市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内设立职能机构进行独立管理,类似于成立交通科的模式。

3.6管理经费

篇(2)

1引言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是由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和管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从各自承担的客货运输量来看,公路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客、货运输量分别占总运量的88.7%和91.0%。在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是以车、路的数量增加为基础,来满足公路客、货运输需求的。近几年来,随着公路的等级化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加之车辆的不断更新,行驶速度也越来越快。公路交通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与我国公路交通的快速机动化发展不适应,交通违章、不安全交通行为相当普遍,运输者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进一步加剧。由此产生了事故多发环境恶化、安全下降等问题。

2公路交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公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步入快速跨越式发展阶段,进入加快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时期。目前,我国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生产力滞后之间的矛盾是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高效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有效方法。而实时准确的交通统计信息是实现交通行业管理、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社会公众了解出行信息和加强交通领域交流的基础。因此,要体现公路交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则需要交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且交通信息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也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前提和重要支撑。传统的公路交通管理所依赖的统计信息,是以电话、传真、邮寄报表等方式等得到的,交通数据的采集、传递、汇总和处理均为人工操作。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各类公路交通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加大,信息加工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公路交通统计工作量急剧加大,传统的公路交通统计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公路建设的需要,需要公路交通统计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快、更准的信息服务。同时,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管理中,便形成了先进的公路交通管理系统,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成集交通数据采集、存储、显示和管理为一体的完整公路信息系统,通过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统计报表传输无纸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借助网络可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公路交通信息。

3目前交通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公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反映公路交通现状和经济运行态势、辅助科学决策、总结宣传交通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交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自身积淀了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路交通统计数据还处在人为搜集的阶段,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不能满足多主体、多样性的需要。各级网站建站前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在网络开发和使用上,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开发或互不衔接,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各网站的主题不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技术人才培养上、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上以及统计信息化管理上都存在着比较薄弱的环节,统计基础薄弱,调查手段比较落后,调查方法不够科学灵活,缺乏快速应急调查机制,缺乏交通统计理念创新,交通统计的预测、预警能力较弱。公路运输要求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要迅速、准确,现代化的交通业管理更应具备高度的严密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要达到这样一些目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必然复杂,信息的处理量就会急剧增加,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方法必然无能为力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能使计划和经营管理控制在最佳状态,能进行系统优化的优点。

4加强公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个功能完备的公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能:第一,展示公路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新成果。利用网络将交通信息实时采集与传播,可实现跨地域准确、及时地和传播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动态信息。第二,反映各级管理单位的人文内涵和特色。应采用极具表现力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先进设计理念表达各级管理单位的特点。第三,要建立完备的网上信息资料库和公路交通数据库,实现全天候服务,成为公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下面就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针对我区进行公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的一些个人见解。首先,加强网站管理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信息化网站由静态技术发展到现在动态交互技术仅十几年的时间,因此网站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各专业人员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公路建设管理单位的网站建设及维护,需要管理人员就不断学习和充实非专业领域知识,以提高人员的建站及维护水平。其次,针对各单位工作和建设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各单位各部门及各类工作人员做到分工合理、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再次,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了解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广泛、统一的共识,使信息化管理成为公路建设和管理及提高速度和效率的有利工具,可以实现网络交流、资源共享、元纸办公、直观管理等。最后,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公路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发挥良好的文互功能。如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之间的需求关系远比纯粹意义上的商家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要确定的多,这使得网络对交互功能的开展有更坚实的关系基础,应得到更好的应用。建立在交互技术上的信息化平台,完全可以担负起全方位沟通施工、监理和业主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交流的平台。

篇(3)

关键词:公路;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31-01

目前我们面临的是公路交通大发展的好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公路交通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看到公路交通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用和影响,只有认清这个问题,并把这种战略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在本世纪搞好公路交通建设,为本世纪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笔者就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加强公路交通建设应采取的几项措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

(一)公路交通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1、能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沿线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3、能拉近各大城市、工业中心的时空距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因而也就能促进了区域投资的增长。

(二)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1、能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因为公路的建成和使用为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运输的支持,而生产部门在公路运输的支持下获得了经济效益会增加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需求,从而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大、加快。2、能促进国土开发和土地增值。因为公路的四通八达可改善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改变了,投资需求就会增长,土地也就值钱了。3、能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也能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三)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社会进步

1、能促进区域生活水平的改善。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区域出行的变化。2、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对外的联系。能促进外贸发展和对外投资。能促进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公路交通建设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一)科学规划,会理布局,保证公路交通有序发展

在公路交通的发展中,合理规划和布局,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前提,特别是当前,在资金短缺、资原有限、公路基础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能够适应我国当前的情况,做好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使公路网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更显得尤为重要。1、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干线公路高等级化的同时既要注重干线公路的建设,又要发挥支线公路的作用,在规划布局县乡公路时,要结合实际,不能盲目追求高等级,否则必然造成资金、资源、人力等的浪费,而且经济效益也达不到最大值。在这方面,既需要国家从宏观上整体规划,又需要省、市、区在局部规划时,做好与国省干线公路规划的协调,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研究相关的其它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趋势,做好现有公路交通状况调查和交通量发展预测,使公路交通规划布局真正起到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规划与设计、建设相衔接,保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要在整体规划的同时,提高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保证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建设优质。

(二)创造更好的公路建设环境

公路交通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对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目前公路交通迅猛发展而资源日益减少,自然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公路建设在具体设计建设中,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老路基和非耕用地的利用,必要时废弃路基等可以还田使用。设计建设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出发,我国目前交通状况不好,公路里程少,路况差固然是一个方面,而混合交通又是影响交通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混合交通状态下,车辆运营时速平均只有30公里,混合交通每年至少降低25%的通过能力,运输成本多支出100亿―200亿元。而且,混合交通使能源消耗更高,有资料表明,混合交通比分道行驶汽车运行速度降低18%―32%,而燃料却提高16%,因此,在设计时,要从提高通过能力出发,减少混合交通状况。2、公路设计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设计和建设中,要把环境意识贯穿始终,线形设计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尽量避免严重破坏地形地貌。在建设中,要合理安排,科学施工,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寻求节约材料,降低污染的最佳方法。在建设后期,要采取多种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恢复补偿,提高绿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公路环境,使之成为与自然相统一,相协调的人文景观。

(三)加强对现有公路交通的管理

篇(4)

[关键词]实时监控 流量观测 数据采集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公路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不仅交通基础网络由传统的单一数据网络发展成为现今的“三网合一”(即数字、视频、音频),公路交通流量观测手段也从原始的人工计数,到机械计数,发展成为现今的自动观测。为了达到便捷公众出行、保障运输安全的目的,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公路信息化系统,可以在交通异常事件收集及处置、交通流量控制及诱导、紧急事件排除及救援等环节起到关键作用,降低交通事故率,为运营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决策平台。

1.公路信息化系统的发展:

公路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数据的多功能平台,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快速上升,传统的人工观测或机械观测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因此观测自动化、智能化是现今公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标志,通过公路信息化系统这个平台,交通量数据采集、分析、的连续性、实时性、准确性得以实现。

2.公路信息化系统的组成:

公路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自动观测设备、网络通讯系统、区域管理中心及应用系统集成。

2.1 自动观测设备:

自动观测设备是实现公路交通量数据采集的主要设备,由数据采集模块、主机处理系统及通信控制系统组成。数据采集模块是自动观测设备的核心,根据所用设备类型的不同,采集不同的原始数据,通过主机处理模块加以分析处理,输出交通量要素数据(如数量、车型、车速等),再以通信控制模块将交通量要素数据实时传输至区域公路管理中心数据库。

2.2 网络通讯系统:

网络通讯系统是公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环节,是交通量要素数据传输准确和快速的关键,常用的通信方式可以通过内部网络(intranet)、ADSL、无线宽带等方式实现,但应具备线路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2.3 区域管理中心:

区域管理中心应建有公路交通流量数据的集中传输、存储、处理及应用的软、硬件平台。其中数据库系统是整个公路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中心,根据交通部《固定式交通流量调查设备与数据服务中心通讯协议》的要求,应建立符合标准的交通流量数据库,用于存储各观测点采集传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2.4 应用系统集成:

基于交通量观测实现公路信息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信息三部分:

2.4.1 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是将各观测点传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有效、合法的数据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封装,发送到指定的数据通道里,提供给处理与分析子系统,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

2.4.2 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

公路交通流量处理与分析系统需建立在功能强大、分布式、企业级平台的应用服务器上,系统应具备基础数据统计功能、公路交通实时状况分析功能、公路交通趋势分析功能这三部分。

2.4.3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内信息系统,即经处理与分析子系统得到的公路交通信息,通过公路专网(intranet)传送到各级管理指挥中心或相关业务部门。二是对外信息系统,即通过可变情报板(VMS)、互联网(internet)、短信息及声讯查询等媒介,向公众及时信息。

3.公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路网覆盖率的持续提高,公路信息化建设俨然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所取得的数据资料,不仅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随着公路信息化建设布点的不断增加,智能交通系统(ITS)已逐步完善,为公众出行和各级交通部门科学合理组织运输,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提供服务。

4.结束语:

随着公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针对交通流量持续、实时的观测,不但可以反映路网宏观运行特征,为宏观决策者提供依据,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实时动态的反映路网运行情况,为路网调度、应急处置和出行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公路交通管理水平,提升道路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公路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

篇(5)

关键词:公路交通;自动检测;信息技术

1.概述

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规划一个经济区域时,往往离不开交通资料。

我省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在全国走得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干线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5个,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241个,县乡道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1746个,总观测里程27677.4公里,其中,国道1779.3公里,省道5095.5公里。二十年来,公路部门为收集公路交通量资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观测手段从原始的手工记数到机械计数器,发展到目前的自动观测仪器。

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快速上升,使得人工记数难以招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几条国道从1982年到2000年交通流量增长了7~9倍,如果当初的车流量用人工记数不会有问题,那么,上了5000~6000单个人记数就比较困难了(除了记数,还得整理每小时的合计数)。上了1万辆就得两人一个班,一天24小时分三班要6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非常辛苦。每一个连续式观测站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由此可见投入人力财力之多。9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北京有线电厂率先开发的TAM自动观测设备,并开发和完善了交通量数据处理软件,这就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次飞跃。TAM自动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计算机处理,解放了烦琐、枯燥的人工劳作方式,也使得交通量数据处理真正走上计算机化。这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装置,路面下埋设探头,当汽车从探头上驶过,切割磁力线,产出感应电流,经放大后输入触发器记数并保存。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我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量观测站基本上安装了这种仪器。如今,车流量继续上升,社会对公路交通信息精确、快速和多方位应用的要求,使得我们现有的技术相形见劣。具体来说,有以下不足:

1.精度不够高,不能分车型,难以满足2个95%精度要求(数量精度和车型分类精度)

2.稳定性差(受气候影响较大)

3.路面深开挖也是一大不足,况且经常出故障经常挖

4.不能检测轴载

5.数据难以迅速汇总

综上所述,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面临危机,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3.公路交通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新的飞跃

发展大交通,要有大信息。笔者以为,公路交通信息的内容要更丰富,应用的范围应拓宽,手段要计算机化。公路交通信息的综合应用,除原有交通流量数据统计外,至少,应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养护管理(包括大中修),规划、预测等。就车辆数据收集来讲,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并趋于成熟,这是十分可喜的,使得我们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能。有一种压电感应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稳定性也好,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压电板a、b,它们之间距离为s,当车前右轮触a时,打开计时器并设时间为t1,当车前左轮触b时,记下时间为t2,这时可求得车速为V=S/(t2—t1);同理,当车后左轮触b时,记时间为t2‘,这时,可测得车辆前后轴距L=V*(t2’—t2);对于多轴车辆或带挂车辆,可分别测得各轴与第一轴之间轴距,然后给予一一保存。由于车型的轴距是限定的,它的轴载也是有限制的,根据这些规定可编制一张信号对照表,存入处理器内部,当车轮压板时,产生电流信号,电流的大小与轴载重量成正比,与车速有关(可以通过试验测定)。记录车辆的左、右、前、后各轴的压电信号,经A/D转换和放大,并与对照表进行对比,车辆的总轴载为各轴载的总和,还可换算成标准轴载。车辆经过这样处理后可得到一张检测报告单:

这些信息保存在处理器内存,通过电缆随时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在此技术上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MSSQLSERVER.7.0数据库,保持历年数据便于查询、对比。其优势:

1.全自动检测,无须人员值守

2.自动分车型,自动检测轴载

3.不需路面深开挖

4.精度高、稳定性好5.数据汇总迅速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系统功能层次图

这个系统应当留有扩展功能的空间。

4.超限运输管理简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和桥梁数量少,承载能力较低,国家尚缺资金进行大规摸新建和改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推动,大吨位汽车逐年增多。由于大型车以及货车超载导致的高轴载质量的破坏作用,一些地区的水泥路面破损相当严重,油路严重龟裂网裂,一些桥梁严重损坏,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运输部门由于超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能补偿公路管理部门在公路、桥梁养护和改造方面多支出的费用,这种偏面追求运输效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的总体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超限运输对路面的影响主要通过轴载来反映,许多国家的公路部门,对汽车轴载质量与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关系,作了许多专门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著名的“四次方法则”,用公式表示K=(P/P.)

4式中:P任一轴载质量

P.标准轴载质量(100KN或60KN)

K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换算成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也可称为破坏系数

根据交通部2号令、《公路法》和有关对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自2000年4月起,在全省范围主要公路干线上设点,对超限车辆进行卸货、收取赔(补)偿费等,对情节恶劣的进行罚款处理。目前使用的是一种人工操作的称重的仪器,整个工作流程如下:

其特点:

1.干预公路正常通行较多

2.动用人员多,效率低

3.慢速称重(小于5公里/小时)

采用新的压电感应设备后,自动判定超限和测定超限数额,对于超限车辆,系统自动打开摄像机,摄入超限车辆图像并通知前方做好超限处理准备。工作流程如下:

该系统优势:

1.不干预公路车辆正常行驶

2.称重迅速、准确

3.人工介入少,效率高

5.交通流量统计简述

本功能对公路交通量的日报、月报、年报、车型分类、混合折算、高峰小时排列等等进行统计处理,内容与现在使用的软件处理报表相似,这些报表报送交通部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6.公路养护简述

公路养护计划、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在现有道路条件下交通流量的状况,特别是汽车轴载量,汽车流量大、吨位大的道路,要求更多的经费用于养护。

7.规划预测简述

通过对历年交通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它的增长率,以此,又可预测几年后的交通流量。它的数学模型:

xn=x1(1+a)n

a=n√xn/x1—1

式中:a某阶段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

xn某阶段最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x1某阶段第一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篇(6)

关键词:干线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安全保障;道路安全

0 引言

2002年,我国二、三级公路的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仅为28.8%,而发生在二、三级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却达到63.2%,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为65.8%、65.6%。历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同样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认为,干线公路是交通事故的重点防范对象,对干线公路的交通安全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干线公路中的二、三级公路,与高速公路在设计标准、道路结构物(如有无中央分隔带)以及运营车辆组成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了干线公路的车辆运行特征有其区别于高速公路的自身特点。只有认真分析这些特点,找到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才可在做干线公路的安全保障措施时有的放矢。

1 干线公路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1超车对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干线公路特别是其中的双车道公路利用对向车道超车问题对交通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双车道公路上,驾驶员随时想超越慢车,大多数驾驶员都感觉到超车很有必要,但超车时又要占用另一反向车道,因此超车很危险,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1.2 超速对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超速行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比例呈上升趋势。超速行驶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不但在事故总数中占有相当比例,而且多为重大事故。超速行驶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产生巨大的撞击力,因而大大加重了事故的严重程度。其实在高速公路上也存在超速行驶情况,但是由于干线公路没有中央分隔带,加之车辆混行现象更为严重,部分车辆的超速行驶使得超车的几率增大,道路上车辆的车速分布更加离散,使得事故率大大增加。

表1列出了1998年全国因超速行驶而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超速行驶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比例很大,死亡率很高。所以有必要对车速加强管理,从而降低事故率,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表1 全国超速行驶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

1.3 超载对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大货车超载(超限)问题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短时期内还很难彻底消除。这是当前公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工作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刨除运营时间成本以及个别线路的大大节省运输距离,货车司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运营路线选择上,往往会选择无需缴纳附加费用的干线公路。随着2009年“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的逐步实施,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会更趋明显。而严重的超载对于干线公路的行车安全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影响因素,也是很多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1.4 混合交通对干线公路安全的影响

我国干线公路交通条件最突出的特点是车型繁多,各种车型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混合交通是其最主要特征。由于不同车型的车辆性能不同,快、慢机动车混合行驶的交通流不仅受到动力性能较差的重型货车与拖拉机、摩托车等车辆的纵向干扰,还受到路侧土地开发程度与自行车和行人等非机动车的影响。

在混合交通情况下,如拖拉机、摩托车、农用车等一并在路上行驶,通常情况下这些车辆应当靠右在慢速车道上行驶,但当车道不够或者驾驶人员交通意识不强时,就很容易占用快车道行驶或者来回更换车道,影响汽车正常行驶。另外,公路沿线的机动车辆经常停靠在路边或突然横穿公路,都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干线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分析

通过对干线公路的交通事故的调查发现,干线公路的事故类型以正、侧面相撞和追尾相撞为主。通过对G045线部分路段2003年~2007年交通事故的原因、形态分布统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机动车超速、超载引起的(其它事故原因所占比例较小)。从事故形态上看,如图1所示,车辆发生正面和侧面相撞、追尾相撞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2%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干线公路存在着利用对向车道超车及上、下行车辆间的会车问题。G045线交通量较大,属于二级公路,车辆行驶车速较高,部分路段在设计时过于迁就地形,导致该线路基较高。在该段公路上超车、会车频率很高,行车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因操作不当或不及时导致事故发生。

图1 G045线交通事故形态统计图

通过对G227、G310、G045、G312四条干线公路部分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地点调查,发现建设标准比较低(急弯、长陡坡、路面狭窄),安全设施不完善或设计不合理的山区干线公路,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连续长下坡和急弯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非常频繁。具体而言,目前我国干线公路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1.陡坡:

据不完全统计,对以上四条干线公路9处已连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发生一次伤亡数十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公路危险路段事故资料分析,发现这些路段多地处山区,坡陡、急弯、路窄、视线不良。由此可见,相比全国公路平均事故水平,在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重大恶通事故的发生率最高。G312线K1698~K1706长下坡路段,从2000年10月通车到2007年12月底,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175起,死亡107人,受伤206人,无论事故数量还是事故严重程度,都远远超出其他路段,成为G312公路的事故高发路段。

2.急弯:2004年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认为,急弯容易成为事故多发点的原因及其安全隐患是车速过快或视距不良。容易造成辆车相撞、单车碰撞山体或车辆驶出路外。

3.视距不良:由于急弯内侧有山体或树木遮挡,竖曲线半径较小,不良的线形组合等引起的行车视距不足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也是目前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形成这种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占用对向车道行驶易于对向来车相撞,或是车辆没有看见前面慢行车辆,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3 干线公路安全改善措施

考虑到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主要是综合运用交通工程设施技术来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多发路段,不提倡采用改变道路线形、改造路面等土木工程手段进行安全改善。

1.针对急弯路段的改善措施

在进入弯道之前应设置急弯警告标志,在连续弯道路段的起、终点和其他合适的位置设置连续急弯警告标志;在弯道起点应设置限速标志、减速带、减速标线等其他减速设施;弯道路段应根据平曲线情况设置线形诱导标;根据实际通视距离和路基路面情况设置中心实线或物理分隔设施;根据需要可设置禁止(解除禁止)超车标志;根据路段弯道外侧的危险程度设置高强度护栏。

2.针对陡坡和连续下坡路采用的改善措施

在陡坡路段的起、终点按具体路况设置下陡坡和上陡坡警告标志,在连续下坡道路段的起、终点和其他合适的位置重复设置下陡坡警告标志;根据需要可设置限速标志、减速设施;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可设置护栏。对于大型重载车辆较多且坡度较大、距离较长的路段已根据地理条件设置爬坡车道,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指路标志和预告标志。在连续下坡路段中常伴随着小半径的平曲线,在这种路段常发生大型重载车辆冲出路侧事故,对于这种路段可以采取设置避险车道的措施,并在避险车道起点前设置避险车道标志和至少两处避险车道预告标志。根据需要可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线、减速设施和线形诱导标。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可设置护栏;对于因长时间制动而引起制动失灵发生事故的典型路段可以考虑设置大型货车降温池或停车休息区。

3.视距不良路段的改善措施

在行车视距不足的路段常采用设置轮廓标、视线诱导标、警示桩等视线诱导设施;也可以采用减速带、减速标线、限速标志等减速设置;或采取清除山体、树木等遮挡物体的措施来保障安全行车视距;可以考虑设置鸣笛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和标线。

3 结语

干线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运输领域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干线公路的交通安全形势却一直令人担忧。本文以四条干线公路为分析对象,从干线公路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对干线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干线公路事故易发路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侯涛.基于运行速度的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研究.重庆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6

[3] 刘运通.道路交通安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4] 陈照章,成立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

[5] 裴玉龙主编.道路交通安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10月

[6] 刘志平,张景松.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武汉:交通科技.2003

篇(7)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对土地和金融进行宏观调控,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运输量的日益增大,公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交通继续沿袭以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为以提高交通运输工作管理为主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型发展转变,要求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乃至经营方式必须与市场能够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优势

公路交通运输具有机动灵活、分布广的特点,在客货运输方面,尤其是短途运输方面优点非常明显;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运输的不断发展,在交通运输业中形成了公路网,适应了现代产业发展,公路运输成为其中的骨干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的主要优势分为以下两点:第一,满足个别交通运输用户的需要和特定的条件,在“个性化”服务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服务面广泛,适应西部开发的基本交通运输要求,是最基本的集散运输方式。第二,公路交通运输直达性最好,在途周转、停滞时间短,可以充分利用运输时间。如果基础设施条件较为优良,在地面运输方式中它的运输速度也是相当快的。而且,它还是唯一能够将门对门运输服务实现的运输方式。

二、道路运输业发展中的问题

(1)没有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公路运输行业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它是一个连接纽带,主要针对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运输行业属于我国第三产业。虽然这一产业不仅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国家对这一产业的价格控制也非常严格。但是由于这种价格的控制只是顾及到了这一行业公益性的一面,却忽视了其经营性的一面,所以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竞争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这里所说的市场调节和竞争需要在一定规则下进行,并不是完全自发的。虽然主管部门制定的一些规则,然而,由于执法监督力度的不足,给不法经营者制造了机会。

(3)没有健全的宏观管理手段。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范围内的工作是很繁杂的,但是落实到处却并不是很多,造成了主管部门在工作上很被动。在经济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改变宏观管理方式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主管部门的努力。

三、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道路容量存在着不足。我国的道路人均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相对较低。道路容量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的定义就是:容量在反映路网的建设水平,即路网容纳机动车的能力的同时,还要进行考虑车辆运行在时间上的消耗。

2、我国汽车拥有量增速加快。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持有量、商务用车和运输车辆都得到大幅增加,这对我国的公路运输的管理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道路交通管理的技术水平落后。因为某些历史以及认识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可见,想要对公路交通运输进行管理,就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在分配合理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技术。

4、设卡、收费、罚款是出现在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年来,在交通管理过程中,职务犯罪的情况屡次发生,致使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危害。此外,车辆的结构不科学,车辆超载和人员超载十分严重。我国运输车辆吨位低,旧的程度高,过载现象很明显,有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言外之意,我国公路运输管理的最大问题就是超限运输和超载运输。不仅容易造成各种交通事故,同时给公路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降低了道路、桥梁等设施的正常使用寿命。这种现象扰乱了我国运输市场秩序,加大了我国运输市场宏观调控的难度。所以,道路交通管理的难度也就增加了。

三、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对策

1、充分认识道路运输行业的价值规律,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道路运输行业充分运用竞争机制,能者上岗,优胜劣汰。加一步加强宏观和丰富管理,以适应运输市场需要。

2、重新认识运输主管部门的作用

当前运输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首先,运输主管部门要肩负起对运输业的宏观调控任务,从而使得公路运输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要求相适应。而且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还可以使公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得到充分发展。其次,运输主管部门还可以用间接调控方式为经营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专业信息和相关行业的信息服务,行使管理职能。

3、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对策

(1)严格把好车辆以及驾驶员两关:车辆,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条件,对于经常要跑长途的车辆应该更加注意多检查运输车辆的安全技术情况;驾驶员也要严格考核,强化其责任感和危机感。同时,应该不断地加强宣传和教育,强化其自觉以及自律性。还有,加强监督,严格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

(2)对公路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其服务质量。交通部门的运输企业,是我国的公路运输当中主要运输力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大力扶持的同时还要进行重点发展。就公路运输企业而言,我们需要有计划地科学地更新车辆,对于相对大吨位的柴油车、小型的载货汽车和专用的车辆进行适当地增加,这样才能适应我国人员运输以及社会各种物资的运输需求。

(3)要完善公路交通运输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关于危险品等运输管理之法律法规,令其熟悉并能够掌握运箱有关危险品等车辆管理之法律依据。与此同时,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护以及现场抢险等,都需要完善应急的处置预案,提高处置事故的对应能力,从而保障公路的畅通以及人民群众之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4)应该开展有计划的运输方式,对于车辆的空驶现象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科学有效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运输。此外,要加强进行管理公路交通运输的乱设卡、乱收费和乱罚款的情况,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全面的进行对道路运输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我国的国家政策和法规,以及交通管理规定,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对于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以及监督要接受、配合。检察机关应充分实现反腐败和反渎职侵权、贿赂等功能,进一步加大办案工作力度,认真调查国家工作人员使用交通,道路和车辆管理权力和社会闲散人员内外勾结、、贪污受贿等行为;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交通、公路及车辆管理职权,不正确行使职权,或超出了职责范围,限制行使职权,不恪尽职守,甚至不负责任,拒绝或放弃履行职责的罪、罪行为,使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得到切实保障。

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市场的积极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路运输业在整个综合的运输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已步人法制化、市场化轨道,我们要切实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科学地分析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现状,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尽决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敏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建设之我见田一财经与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