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4-03-13 16:07: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有效措施
经笔者研究分析,现阶段,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是供应链风险管理,随着制造企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想得到更好的经济利润,就需尽快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管理控制,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充分企业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和可靠,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从: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分析
经笔者研究,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具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外部环境限制,我国制造企业对于供应商管理还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项体系的构建缺乏完善,最终限制供应链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是制造企业协同意识不足,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且对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无法将供应链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综上,我们发现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明显力度不够,不能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给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化道路造成不少障碍。
二、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了促进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构建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采用适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等,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建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重要条件。要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做好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是十分关键的,选择的好坏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确保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的来说,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与制造企业管理不当有直接联系,企业要想降低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就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沟通交流,建立有效,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促进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充分降低管理风险,使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增添一臂之力。
(二)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风险。据此,要想降低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制造企业必须构建适应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经营特点及发展规划与其他企业不同,那么制造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特点足够了解。在这里,笔者将以某大型超市为例,该超市实行的QR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是通过EDI等信息技术来实现订货补货等经营信息的交换,该超市利用该体系大大缩短了交货送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超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才能构建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核心企业供应链体系,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建立必要以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建立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核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对于制造企业本身还是供应商本身,都具有一定益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另外,对于供应商而言,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能让制造企业与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其业务的拓展,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不过,核心供应链的建立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它必要以严谨的科学技术为主,以防共享的资源被违法利用。事实上,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上完全可以选择由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的ASP模式,该模式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拓展供应链范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信息平台日常维护开销,同时也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变更供应伙伴。
(三)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因此,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些许进展,他们将信息技术引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选择的mySAP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计划、销售与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该系统实施后,海尔集团逐渐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海尔集团的成功为其他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契机,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复制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效率,也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上述,笔者提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ASP模式来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还要对自身企业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注意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建立,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以龙岩卷烟厂为例,改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实施长远合理规划,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制造企业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供应链风险加强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大大减少采购成本,实现了制造企业的长效发展。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大量吸纳人才,并对在职人员实施相关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为了改善管理现状,制造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住发展机遇,充分提升制造企业自身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制造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良好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创造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立.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2(10):162.
[2]孔令夷.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现状及模式选择[J].生态经济,2013(04):106-110.
关键词:物资采购 供应商 网络建设
物资采购是每个企业不可或缺的经营活动之一,而供应商的管理又是整个物资采购体系的核心,其表现影响到整个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改善企业的采购组织以及合理设置采购流程,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更好的建设并运用供应商网络系统,从而确保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运行。
1、寻找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当前企业采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双方以团结合作、共同创造价值的方法获得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帮助、信息透明、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物资采购部门同供应商结成一个直接面向市场的动态联盟,能够像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一样主动默契地协调工作。这不仅有利于物资采购部门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降低采购综合成本,也有利于帮助供应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与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降低物资采购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加信息共享水平、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产品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从产品开发和改进的角度讲,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和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利用供应商自身技能的增强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成功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针对品种多,分布区域广的特点,需尽量选择产品线较为广泛,能够充分满足物资采购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1.2双方对利益的分配能够明确地界定
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物资采购与供应商保持的是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需要双方将各自的企业文化与对方的企业文化协调甚至融合起来,其价值观也必须互相交流、融合,以形成对未来发展比较一致的价值观。供需双方必须牢固树立“双赢”的观念。
1.3双方的发展远景目标具有一致性
物资采购进行一项工程建设,采购相关的产品,必须对产品有一个定位,这个定位也需要被供应商认可,并将其作为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双方共同的战略目标可以是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等,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加以量化。
1.4信任是双方进行有效合作的纽带和保证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否成功,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企业间的信任关系。信任能够使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长期合作。
1.5合作关系的成功有赖于供需双方及时协调矛盾与冲突
供需双方必须对分歧给予足够重视,成立专门小组,以灵活、务实、宽容的态度,协调可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实现。
2、供应商管理与考评
供应商是整个物资采购供应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供应商网络,采取分级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加强供应商管理,开展供应商评估,营造公平诚信、和谐共赢的市场环境。
首先,供应商是采购物资的提供者。我们的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满足,取决于供应商能否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的产品不过硬,服务不到位,企业采购制度设计再好,也难以实现物资采购的目标。
其次,从另一方面来说供应商也是企业采购活动的监督者。企业采购活动是涉及多个行为主体的互动过程,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每个主体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作为企业采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供应商不仅是产品提供者,而且还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监督企业采购活动依法开展。
由此可见,供应商在企业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供应商的行为是否规范,关系到企业采购制度改革能否健康推进。因此,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采购供应商的管理,提升供应商职业道德水准,规范供应商行为,是当前完善企业采购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
2.1供应商网络建设的分级管理
供应商的分级建立在物资分级基础之上,各类物资供应商分别制定相应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对应每一个类别的供应商,根据其生产资质、能力、信用状况、经营状况、技术水平、主要业绩、售后服务等指标进行分级,根据实践及改进、提升。目前我们企业将供应商网络设置为合格供应商、储备供应商、一次性供应商。合格供应商中又细分为战略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
2.1.1 战略供应商是指供应物资业务量大、价值高或企业对其依存度高,对企业质量、环境、安全有间接影响的,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并且在价格、质量、服务方面有明显优势。
2.1.2一般供应商是指供应物资的业务量较大,对企业质量、环境、安全有间接影响的,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并且有良好合作经历的合格供应商。
2.1.3储备供应商:符合企业供应商准入条件,与企业存在长期合作需求的新增供应商以及有过合作经历、但年度评价后未获得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供应商。
2.1.4一次性供应商:招投标中标新增供应商或因特殊原因,单次为公司供应物资或提供服务的供应商。
2.2供应商网络建设的动态考评体系
物资采购是一个大市场,公司每年数十亿元的物资采购量,必将成为诸多供应商争夺的一个焦点。从管理的高度来说,入围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商动态考评体系,定期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同时建立合理的供应商准入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供应商积极加入到物资采购供应队伍之中。对供应商的动态考评,是对供应商在某一阶段供货业绩的综合评定,同时也是对某一阶段供需双方合作效果的衡量与考评。这种考评是双向的,一方面有助于采购方不断改善采购策略,完善采购流程,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向供应商反馈供货情况,有助于供应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3、实行供应商准入退出制度
为确保供应商所提品的质量和服务,在动态考评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准入和退出制度。
3.1供应商未经审批通过不得选用
供应商的选用顺序:优先在企业供应商名录中按战略供应商、一般供应商的顺序选择;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再在储备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启用储备供应商的,使用部门需先填写《储备供应商启用审批表》,审批通过后方可使用;在现有合格和储备供应商无法满足需求时,可寻源新增供应商,经批准后使用。
3.2供应商考评按重要性程度进行区分
供应商的考评分为季度考评和年度考评。对于成品运输和钢结构委外供应商采用季度评价,对其它类型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价。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严重违反合同、发生重大安全、廉政、质量、环境等事故等事件,则及时进行评价。
3.3供应商考评结果的运用
考评结束后,企业新的供应商名录。被取消资格的供应商,二年之内不得再次申请列入企业供应商名录。
4、结束语
通过完善的供应商网络管理体系,使物资采购总体做到质量过硬、价格合理、效率最高,大大降低物资采购综合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供应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供应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资采购效率及采购成本。因此,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当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提高采购效率,是采购管理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杨利斌.企业物资采购中选择供应商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3.23
摘要:目前,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开展的主要内容,只有创建信用体系、提高各企业的信用意识,市场经济才能稳定发展,国家才能日趋繁荣。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业务中都应用信息化完成相关工作。因此,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极具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工作步骤的日益加快,信息化已经是企业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信息化已在大多数企业开展并逐渐加深其使用范围与功能。本文从信用管理方面对信息化软件的功能扩展进行探讨,从信息化系统的采集、评价、查询等方面探讨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信息化与信用管理体系的关系
1.信息化是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平台
目前国家大力开展信用建设,因为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保证,是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信用管理的不断提升才能带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信息化平台是方便企业工作的工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工的运算、查找、搜索等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构建信用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将信用管理与现有软件集成使用,提高企业信息的利用效率与信用体系的构建周期。
2.信用管理体系是信息化良性运作的保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很多信息都是从互联网中获取,虽然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但是获取的信息不能全部保证其真实性。如果合理的在信息化系统中构建信用管理体系,就能过滤一些对企业无关、虚假的信息,促使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运作。另一方面,企业在应用自身的信息处理业务时,需要增强信用意识,制定相关信用政策、利用信息化最大限度的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信息为主线的信用管理体系。
二、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
企业间的竞争已从过去的个体竞争发展到了企业联盟间的竞争,即供应链的竞争。供应商、客户、企业间一方出现问题,则整个价值链利益受损,甚至瓦解。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创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健康、安全发展的前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平台的不断先进,互联网信息的广泛应用,采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已经被很多企业应用,这就使得开展信用管理的意义尤为明显,构建信息化平台的信用体系的势在必行。只有构建了合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信用,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快发展步伐。
2.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外在驱动
企业外在的信息要求企业构建信息化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商业活动,不仅在现有的市场,而且需要不断扩展销售渠道,把目光放在信息化运作模式上。在信息化的运作模式中,商业风险尤为凸显。商业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信用体系的构建不完全造成的。因此企业需要确定准确的客户信息、获得客户信用状况,控制信用风险,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信用管理体系也以帮助企业最大化的过滤企业无用信息,规避商业企业风险。
三、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部门
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息化信用管理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信息化的顺利运行,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实施。该部门可以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信用管理工作。
(二)完善评估系统
1.自我评估。根据企业现有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据,对本企业经营状况、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机制体系。对企业的产品、市场、技术等能力进行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给出适合的企业信用策略。
2.行业评估。对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发展评估,是企业时刻了解该行业所处的地位,并根据行业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
3.供应链评估。针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评估,建立供应链数据库,对客户及供应商的生产状况、供货能力、支付能力、日常业务量进行评估,加大与优质供应链的合作,降低企业风险。
(三)改进信息化系统功能
企业在信息化使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业务、财务方面。信用管理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约束、促进企业的信用意识,改进企业信用模式,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因此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信息化的总账模块、应收款管理模块、应付款管理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来构建信用管理体系。
在各个模块中增加信用动态跟踪及反馈语句,在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实时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析。
四、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1.企业内部培养信用意识
牢固的信用意识是企业信用体系的顺利实施的前提,企业开展信用管理首先要从完善自身信用着手,依法开展商业活动,诚实信用、保证提供给客户的信息真实,按时交税,接受政府及会计师事务所审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只有自身信用了,才会和信用的企业长期合作,促进企业持久、良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只有企业加强了信用意识,才会及时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保持与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合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政府加快信用法制建设
国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并且用法律法规支持企业建立信用机制。建立政府网站,进行企业信用评估,确保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如果政府能建立、完善这样的信息化信用管理平台,那么,企业在进行交易时,都可以去政府的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交易方的信用等级,明确并降低信用风险。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也要充分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也就是加强信用服务公司的建设与管理力度。信用服务公司相当于会计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帮助分析企业信用风险,创建信用平台,使企业在信用管理建设中少走弯路。
综上所述,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不是企业独立进行的,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政府的职能,做到环环相扣,才能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
课题来源: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3SJD630100;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411054009Y;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改项目(研究性课程)SZDYKC-140203。
参考文献:
[1]陈丹,赵树宽,巩顺龙.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6.1:47-51.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ower transmission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terial management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obvious role in the whole project, this paper from its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some aspects about on-site material management such as plan, schedule, quality, storage, eliminating defects, and hopes to further control the cost of procure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elief supplies management system, so as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s i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engineering quality.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总承包;物资管理
Key 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general contract;materi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074-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工程建设越来越快,传统的基建模式由于在建各方相互推诱或脱节导致效率低、工程质量差。目前很多的工程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EPC),工程建设项目所构建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为电力物联网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智能电网的网络属性的丰富和拓展,也是满足高效、经济、安全、可靠和互动的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在输变电工程施工中,物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降低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1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涉及招标、签订合同、重要设备监造、催交、出厂验收、设备运输、进场复检、施工及运行中的现场技术服务等环节。大型设备的采购管理与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及造价管理息息相关,是整个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中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节点:
1.1 采购形式与质量控制 总承包商重点控制主要设备、大宗材料的采购,对于施工现场低价值零星材料的采购,可通过分包合同由供应商负责采购。通过资格审查区分供应商,运用信息手段构建供应商信息库,对供应商的行业资质、信誉、技术实力、售后条件以及对同类工程的履约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根据工程需求精确“定位”出合适的供应商。
1.2 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在采购环节,选择一家不合格的供应商,对工程质量、工期以及整体造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所以为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按照业主要求顺利交工,采购时一定要严格筛选供应商。
1.3 建立物资供应商管理体系 供应商管理体系主要分为评价准入体系和档案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目录、历史价格库、供应商基本资质、物资采购分承包方年度评审)两个部分。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一个供应商考察─评价─审批─准入、档案化管理以及询价供应商确定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采购分包方管理办法”,做到了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
2 工程物资采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在土建、安装等工程项目中,采购管理和物资供应是整个工程高速运作的枢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物资的采购有一定的风险,电站运行的物资采购基本为周期性采购,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工程物资的采购直接影响着电站运行物资的采购,在采购管理前必须理顺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1 EPC承包模式下物资采购的重要性 前者采购的设备、选型、参数、供应商等都会成为限制因素,最终形成路径依赖。电建工程耗资巨大,施工规模也非常大、建设周期较长,但大多数都采用一次性采购模式。在采购管理中,外部环境是时时变化的,如果合同出问题,或者对工程工期、质量、进度控制不当,都可能使电建单位蒙受重大损失。
案例一: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和江苏田湾核电站曾因为设备或产品的质量不达标,使整个项目带问题运行数月之久,造成整个项目的造价比预算高出许多。工程承包领域的采购主要包括物资采购、机械设备及安装工程采购、咨询服务采购三大块内容。而目前来看,电建工程的装机容量逐年增大,技术、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采购成本越来越高,合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电建企业必看到这些趋势,根据自身条件不断改进采购管理质量,力求产品质优价廉。
2.2 高效率的采购管理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 规范、高效的物资采购能够降低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本。严格来讲,项目采购不仅包括成本管理,它还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确立市场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一定竞争性的物资采购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增加利润,提高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
2.3 EPC模式下物资采购所面临的风险 EPC模式下物Y采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采购过程本身伴随的风险和EPC模式下采购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两个部分,在目前国内的电力工程建设实践中,EPC总承包商还要处理更多的风险因素。第一,采购质量风险。产品质量关系到电力工程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水平、满足寿期使用要求,是设备采购所面临的首要风险。第二,采购进度风险。工程项目的设计不充分、实施准备时间过短、各项资源不能满足项目进度计划要求等都容易造成工程进度延期。第三,采购成本风险。如果项目成本控制不严格,项目进度延期。EPC模式所固有的物资采购风险EPC模式是承包商获利最多、承担项目责任最多一种承包模式。
3 对整个项目的采购成本负责
总承包商对整个工程的采购管理直接负责,EPC总承包模式下一般都采用定价模式进行合同采购,总承包商承担着大部分采购风险。现阶段,在全球并购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电建工程逐渐参与到市场化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中,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行业水平在逐步提高,面对众多供应商,总承包商往往难以根据自身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评价。
案例二:国际电力工程行业巨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瑞典ABB公司都在财务和经营方面出过状况,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曾一度面临破产,后与法国政府同债权银行达成和解,借助债权银行的注资才破茧重生。诸如此类状况,电力工程领域有时也难以避免。在采购供应链中,有的供应商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在产品质量上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以实现低价中标。这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劣质产品涌入采购供应市场,不仅造成整个供应市场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而且严重破坏了整个物资采购行业的公允性。
3.1 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及应用现状 就现阶段来看,工程物资及物资管理的主要讨论思路始终集中在公共工程的招投标及项目管理领域。与国际工程领域相比,我国对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探索相对晚一些。目前影响电力工程物资采购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中电力行业的形势、电力工程承包行业形势和具体物资供求环境等因素,要确定设备和材料采购模式和控制重点,首先应对这些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在国外,采购管理,特别是设备和材料管理已经成为多数国际工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2 电力工程物资采购环境变化情况及整体采购环境分析 从事电建工程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投资及经营过程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作为新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时时关注市场环境特别是整体采购环境的变化趋势,根据对市场变化形势的分析和研判适时调整投资和经营策略。在采购供应领域,供应链中的各方通过高效的协调与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供应链分得一杯羹。库存爆仓或者物资短缺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库存信息化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库存风险的有效措施。
3.3 供应商资格审查和评价能否与具有供货资格的合格供应商签订合同,是以后合同能否顺利履行的前提。因此,做好供应商资格审查至关重要,它也是供应商管理的首要环节。供应商资格审查是物资采购前的一项前导性工作。选择供应商前应根据采购需求确定对供应商的评价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则应审查潜在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良好的保证体系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能够更早地发现问题。
4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管理制度
规范了物资入库、登记、储备、出库、使用和报废等内容,特别是详细明确物资采购、申请、审批、调拨和回收等重点环节,全面提升全市物资正规化管理水平。
4.1 废旧物资的管理 多年来,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废旧物资的管理一直是国际输变电工程的一个难题,一方面长期积压造成库房紧张;另一方面得不到合理应用,形成材料物资大量囤积,造成大量浪费。为了有效利用好物资、管理好物资,实现物资倒推,将甲地不需要的物资通过合理途径调配到乙地使用,形成自下返上,彻底解决供需矛盾。
4.2 在整个逆向物流管理工作期间,国际输变电物资仓储配送站也遇到了诸多困难 一方面少部分部门重视度不够,觉得废旧物资价值低,回收手续麻烦不太理解逆向物资工作,对逆向物资工作没有全力配合。另一方面,在工作期间,有的部门存在留一部分废旧物资作为拆补,不愿意全部上报的情况。第三是对物资的回收,由于设备运维单位的分散,且废旧物资时时在产生导致回收不方便,并且由设备运维单位产生就拉回的方式过于零散且违反“先鉴定,后回收”的原则,给整个工作加大了工作量。针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工作,将物资处理的必要性讲深讲透,要求各单位部门加大物资申报速度。鉴定和回收废旧物资是一项苦差事、累活计,但为何富源供电公司要花大力气来做?废旧物资长期闲置就是一种浪费,将它管好用好不仅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对依法经营、规范管理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逆向物资管理得好、管理得到位能做到物尽其用,对国际输变电工程管理也能增效。
4.3 加强现场零星采购和剩余、废旧物资管理 由于总承包项目工程复杂,工期紧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原因,项目部不可避免要发生临时零星物资采购,尤其在项目总承包公司初始发展阶段零星采购更是普遍。总承包项目部负责建立废旧物资登记台账,并由公司统一对废旧物资的确认、回收、保管、处置等业务作出明确规定。
5 总结
对于国际上的输变电项目总承包物资管理,企业自身的业绩经验、技术和管理水平、人才的培养储备、资金实力才是项目成功的内在因素。而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工程项目的承接、合同条款的漏洞、技术能力不足,很多中国的大型承包商习惯通过广泛的社会资源掩盖自身能力的不足,所以应该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科技为先导的国际工程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我国国际输变电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管理,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和制度,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吸{和培养优秀人才、吸收和学习其他海外企业的经验和教训,以高效管理为保证,以先进技术为基础,为今后国际输变电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管理项目上做出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周峰.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模式研究[D].宁波大学,2014.
关键词:REACH;产业链;CAMDS;基本物质
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23603
1引言
化学品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化学品品种日益繁多,部分化学品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危害生态环境,如:石棉会引起肺癌、苯会引起白血病,DDT导致鸟类繁殖紊乱。虽然这些物质已被完全禁止使用或被纳入控制管理,但现有的化学品管理制度对市面上流通的化学品的危害性信息认识不足,不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为统一协调欧盟对化学品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及措施,维持欧盟化学品工业的竞争性和创造性,减少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建立统一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制度,欧盟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简称REACH法规)。该法规是针对化学品的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而制定的,其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制造商、进口商和下游用户来保证其生产、投放市场或使用的化学物质不会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1,2\]。
REACH被认为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贸易壁垒,对化学品进入欧盟市场设立了更高的绿色环保标准。因为REACH法规的生效,不只是化工品,还有其下游出口欧盟的纺织、轻工、电子、汽车、玩具等,都将遭到该法案的拦截,甚至被迫退出欧盟市场\[3,4\]。
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2011年产销量突破1800万辆,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已纷纷进军欧盟市场,并占有一定的份额。为了使我国汽车行业能够打破绿色技术贸易壁垒,从容应对REACH法规。本文基于中国汽车材料数据系统(CAMDS),建议整车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汽车产品中高危物质的管控。
2REACH法规基本定义
(1)物质。指自然状态下(存在的)或通过生产过程获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为保持其稳定性而有必要的添加剂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但不包括不会影响物质稳定性或不会改变其成分的可分离的溶剂。
(2)配制品。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或溶液。例如:油漆、剂、粘接剂、挡风玻璃清洗液、发动机油、金属合金等。
(3)物品。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和/或一种或多种配制品组成的物体。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形状、外观或设计方案,其设计方案比其化学成分更具有决定其最终使用功能作用。例如:发动机、车座、发电机、雨刮器、钢板卷或钢条、挡风玻璃、头灯、螺钉、螺栓、气囊、刹车片或制动器衬片等。
(4)高关注度物质(SVHC)主要包括:CMR(致癌物质、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或对生殖有害的物质),PBT(持久的、生物累积的和有毒的物质),vPvB(非常持久、高生物累积性物质)等物质。
(5)下游用户。指制造商或进口商之外的、在欧洲定居的、在其制造或专业活动中利用物质或在配制品中的物质的任何自然人或法人。REACH规定,如果物质已经注册,下游用户的产品已经在物质许可的应用范围内,则下游用户没有必要对其中的物质进行注册。
(6)中间体。指为将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加工中制造、消耗或使用的物质。
(7)有意释放。指为了体现物品的某种功能或作用而释放出化学物质。
3REACH法规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REACH法规要求汽车产品中诸如钢铁\[5\]、轮胎、胶粘剂等原材料需进行注册或者通报。如:在出口汽车时,生产商就必须分析测定胶粘剂的成分,需要掌握有哪些化学成分、累计含量1年是否超过1t等重要信息,以决定是否需要注册。
欧盟于2010年1月1日起对橡胶轮胎(包括摩托车轮胎)、翻新轮胎和添加油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限制。REACH法规规定轮胎中使用的多环芳烃含量应小于轮胎质量的0.1%(即1000mg/kg)\[6\]。
虽然汽车产品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但并不都是受到REACH法规的影响。依照REACH法规,以下两种情况需要接受监管。
(1)汽车中含有有意释放的化学物质。REACH法规规定,按照正常、合理的预期,如果每个生产商或进口商每年生产或进口的物品中含有“有意释放”化学物质的重量超过1t,则必须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提交规定材料,对该化学物质进行注册。当汽车产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符合上述条件时,生产商或进口商需要进行注册。
(2)含有高关注度物质的物品。如果汽车产品中包含的高关注度物质(SVHC)在每年生产或进口的汽车产品中的重量超过1t,而且占产品总质量达到0.1%的,则该汽车产品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要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进行通告。如果生产商或进口商在包括处置在内的正常或可合理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可以排除该物质具有向人类或环境的暴露危险时,则可以豁免告知义务,仅提供适当的说明即可\[7\]。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徐树杰,等:基于CAMDS的汽车产品应对REACH法规机制探讨经济与管理
4基于CAMDS材料信息的数据化管理
4.1CAMDS简介
中国汽车材料数据系统是为贯彻相关政策法规,实施汽车产品全产业链材料数据信息收集和管理的平台。它将帮助汽车行业对汽车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各级产品进行信息化管理,如图1所示。借助该系统,各级供应商可完成其产品材料数据信息填报与提交,阐明其产品中基本物质与材料的使用情况,并对所填报产品进行统一的分类管理。在此数据的基础上,整车企业能够在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销售和报废回收等各个阶段完成对车辆产品中材料基本物质使用情况的跟踪与分析\[8\]。
图1汽车产品供应链材料信息传递模型针对CAMDS的主要适用范围,CAMDS数据库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产品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安全性管理模块及其他功能模块等。通过这些模块,以B/S的方式实现CAMDS的各项功能。CAMDS的出现为我国整车企业搜集各级零部件材料数据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平台,它将帮助整车企业及各级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对汽车产品材料的信息化管理。CAMDS用户端界面如图2所示。
4.2信息化管理流程
整车企业为了达到管理汽车零部件材料数据信息的目的,需要基于CAMDS依次完成以下工作:①为一级供应商企业注册CAMDS账号,并要求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发送材料数据表,材料数据表中的信息包括零部件的名称、零部件号、供应商代码、质量、数量、材料种类、成分等信息;②对供应商发来的材料数据表进行数据审核,对通过审核的材料数据表进行批准;③建立能够与CAMDS进行数据交换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录入相关车型的BOM表;④将CAMDS中批准的材料数据表导入本企业数据管理系统,并对照某款车型BOM表中的零部件号确认材料数据表是否为整车全部表单。如图3所示。
图3CAMDS与企业内部系统的数据交换4.3基于CAMDS应对REACH法规模式探讨
汽车行业作为下游企业通过在线模式满足REACH法规的要求,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充分了解成品中的基本物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结合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效利用可靠的数据采集平台CAMDS,在有效整合汽车产品设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搭建起汽车产品REACH法规应对管理平台,高效快捷、实用直观的展现出车型中高危物质部件的使用和分布情况。
4.3.1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企业内部产品及数据审核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供应商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高关注度物质(SVHC)要求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要求供应商通过CAMDS如实填报材料数据信息。其次是企业材料与物质信息数据审核管理体系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技术团队建设,制定供应商管控水平考核标准,对供应商产品及材料数据信息进行审核,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
4.3.2产品材料数据信息采集
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CAMDS对下级供应商的材料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审核。材料数据信息的采集以全供应链采集的方式最为可靠,也就是对于产品中高关注度物质使用情况从原材料企业开始进行考核,这样才可确保产品在每个传递流程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数据采集与上报流程如图4所示。
图4CAMDS数据收集及数据流模式4.3.3基于CAMDS高级接口(CAI)的企业内部信息
管理系统建设为了通过CAMDS采集到的车型材料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整合,需要使用CAI将汽车产品的材料数据信息下载到本地材料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与车型或产品的BOM系统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在本地对供应商的产品成分信息进行审核,还可将通过审核的产品有害物质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与对比,得到相应分析报表,进而实现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管控的目的(图5)。
图5基于CAI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建设4.3.4汽车产品高关注度物质监控的实施
主机厂可以通过在线系统分析模块,查询高关注度物质在汽车产品中分布情况。同样,主机厂也可以通过查找功能模块,实现基本物质的搜索,如图6所示。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得到车型或产品高关注度物质报表。为了确保数据产品的一致性,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产品及保证文件进行抽查与验证。
图6CAMDS在线基本物质分析界面5结语
针对CAMDS系统特点,建议汽车行业采取以下基本策略:
(1)使用CAMDS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对汽车产品中物质清单进行管控;
(2)上游用户使用CAMDS系统时,建议避免使用通配符物质(CAMDS的基本物质库中有3种基本物质,用户可以用它们来代替材料中混杂或未知的基本物质,这三种物质分别为“添加剂”、“杂质”和“组分”,统称为通配符物质)。
参考文献:
[1]王沛,黄帅.实施4年-REACH法规经验谈\[J\].进出口经理人,2012(8):56~58.
[2]吕铁梅,刘思明,王建平.REACH法规修订和实施的最新进展\[J\].印染,2010(14):36~41.
[3]王超,徐静珍.我国出口企业应对REACH法规的措施初探\[J\].物流管理,2007(12):37~38.
[4]向小丽,任元元.欧盟REACH法规的SVHC要求解析-复杂成品如何计算SVHC浓度\[J\].标准科学,2012(4):85~86.
[5]孙忠明,李玉光.REACH法规及钢铁业应对策略\[J\].世界钢铁,2009(5):63~64.
[6]史蓉,宋同江,郝军,等.符合REACH法规的橡胶填充油技术进展\[J\].合成橡胶工业,2012(5):168~171.
[7]师建华.汽车行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研究\[J\].中国汽车工业研究,2009(9):12~13.
[8]徐耀宗.基于CAMDS的汽车回收利用信息化管理\[J\].中国汽车工业研究,2011(5):46~47.
收稿日期:20130202
关键词:京广服务中心;生产管理体系
一、服务站生产管理现状
现阶段服务站生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基于服务站的各种生产管理制度很多,但是各个管理制度独立存在,没有形成服务站的一套管理体系。服务中心也有很多的流程、管理办法,例如《更换大部件管理办法》《售后服务中心动车组特殊作业管理办法》、《售后服务中心添乘管理办法》、《售后服务中心调度指挥管理办法》等等,各种管理文件不少,但是哪个版本是正式版本不能明确,很多文件有很多版,还有内容相同而文件名称有出入的,总之都是各自为战。由此造成了新到岗员工学习调度岗位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时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其次由于服务站车组数量以及人员数量的变化,过去的管理制度中班组划分及分工已不适用,过去的管理制度中的车组检修流程也有所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现有管理形式,特编制服务站生产管理制度。
通过本次生产管理体系制度的汇编更加明确了各个岗位职务在工作的职责,使各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为以后标准化服务站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服务站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做法
1、强化前期调研,班组机构调整
通过一段时间在京广服务中心的实际工作,发现在生产组织过程中,经常出现责任不明、互相抱怨等事项,为了更好的理顺生产管理,首先进行了班组的机构调整,把成员全部打散,按照人员的性质成立了例检组、故障组、临修组。
通过这样的组织机构调整,理顺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分工,使生产工作组织起来更加顺畅。
2、生产管理文件体系的建立
组织机构的调整为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生产管理方面的文件,售后也有很多,可是大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为了建立生产管理体系,使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化、习惯化,通过服务站领导、各业务组组长对服务站原有的生产管理制度的整理、删减,结合公司对售后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动车运营所对现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现场工作的实际情况,汇编整合出此项制度。
三、服务站生产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建议
1、协同物流、技术、培训共同搭建制度平台
在制度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对技术组、物流组的职责都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要求,可是这些要求是否可执行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制度不在长而在于实用。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制度而编制度,只要制度够用,切实可执行即可。文件太多、内容冗长只是增加了制度的执行难度,有害而无一利。
2、制度的执行要强化
生产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而如何将这些文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之脱离摆设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这里,我们就要强调执行。每个人都按照制度办事,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不符合的地方可以进行改正,但是必须按规定办事。服务站的执行力文化建设,就是要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
3、与建立标准化服务站的工作互相结合
今年运维部开始倡导标准化服务站的建设,而生产管理体系、物流体系、培训体系、技术体系的强大是标准化服务站建设的基础。通过目前生产管理体系的进展,制定了京广服务中心生产管理方面标准化班组建设推进计划,我们期望利用半年多的时间,可以将班组在生产管理方面打造成一个标准化的业务组,不但有利于班组的日常管理,对后期各服务站再建站时可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4、制度的培训要加强
制度培训的方式很多,可以改变传统培训的方式,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听培训老师讲解,可以走出去,老师带队到现场,实际看看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在每处作业都需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需要员工重点关注的,或许培训要求的时间长了,但是我觉得培训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毕竟每次出事我们付出的可能都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这是我们不能承受的。
5、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在这里,我们发现过供应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为了更好的进行我们公司的售后服务工作,必须加大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加强检查力度,在日常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要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不断完善信息反馈制度,预见性地发现问题,需要TC技术人员协助的,技术人员积极配合,降低了供应商故障发生率。
6、不断深化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充分体现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这些管理职能当中,成为一切有价值的管理活动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是管理活动活的灵魂。管理创新在管理活动中具有基本性、基础性、全局性、核心性的重要地位,管理就是创新。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管理成本;管理创新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助动力,是广州售后服务站跳跃式发展的有力保证。
由于在贵广南广铁路枢纽工程中运用了供应链信息共享手段,项目物资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参建各方物资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实行了项目物资管理标准化。从物资管理标准化的角度讲,推行供应链下的信息共享,是全面落实铁路建设“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具体实践,贯穿了铁路建设物资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全过程,从采购成本分析、供应商评价、市场评估等方面,让参建各方共享信息资源,公正透明,使集采专供的物资管理更为有效,也为项目业主单位实行物资管理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吸引了竞争性优势采购资源,控制了采购成本。由于铁路工程建设前期基建物资的通用性强,厂家众多,产量较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通过信息共享,整合了项目采购资源,适宜增大采购数量,降低交易成本,及时招标公告,吸引了更多的供应商加入投标竞争,从战略上调整供应商结构,扩大市场范围内的调控资源渠道。同时,通过信息共享,采取缩短供货周期、增加发货频次、减少库存等措施,让利供应商以降低间接采购成本,争取了更大的价格优惠和更优质的服务。三年来,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工程共组织物资招标15次,招标额约15.1亿元,顺利完成水泥89.5万t,钢材14.4万t等大宗物资招标采购,并取得了价格、交易方式的话语权,据不完全统计,共降低采购成本达2000万元以上。
(3)提高了物资采购质量。信息共享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将参建方各自的物资验收标准统一到一个高水准层面,制定统一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的质量问题,以工程监理通报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通报并拒绝供应商不合格物资进场,业主、施工单位、监理之间形成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工程物资的质量及物资供应商的服务水平,确保了参建各方物资设备的质量和物资供给的可靠性。
(4)提前预防,控制了物资采购的风险。信息共享有利于业主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工程项目的进度要求以及对物资供给的需求,提高了供应链上供应商的响应能力,及时调整供货周期以满足建设需要。同时,当建设项目发生不可预见问题时,如遇2011年国家经济政策调整,铁路工程建设停滞,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反应,供应商及时调整了生产计划和库存,抓紧资金结算,使供需双方将物资采购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共享的风险防范作用。
2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
实施信息共享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为此,针对贵广南广铁路枢纽工程在采购结构、市场供求状况等特点,对供应链管理下的信息共享有效途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1)统一认识,健全建设项目物资管理机制。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以供应链信息共享理念为主线,建立业主负责制的物资管理组织结构,统一参建各方物资管理体系,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信息进行了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了项目物资管理标准化文件,如招投标管理、甲供材料供应及过程控制、外资材料与设备采购、建设资金与结算、合同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供应商信誉评价机制,参建各方共同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做到公开透明,信息共享。
(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及电子化信息资源建设。为了适应信息共享的基础管理要求,项目业主加大了计算机和网络建设基础性投入,逐步提高参建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覆盖面,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对纸质、图片等资料文献转化数字化,并进行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转化为二次文献信息,建立全文数据库,加强电子资料的归档工作,以便于检索利用及资料追溯。
(3)强化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共享,关键在人才,重点是培训交流。在注重业务能力选拔的同时,对参建各方的物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充分利用供应商技术力量,举办专用物资设备如TDCS车站分机设备、微机监控、智能电源屏、防雷设备等技术讲座,使供需双方面对面的交流,掌握设备主要特性和安装工艺,切实提高了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①在项目系统内部建立信息共享的考核机制,纳入到标准化考核内容之一,实行绩效考核。①建立供应链下整体激励评价机制,通过相关法律惩罚性约束,规范供应商淘汰机制,这对稳定合作伙伴关系,保障供应链各参建方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