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

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3 14:51: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丰富,一些新的体育训练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便是其中一种,体能训练是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训练过程。将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逐步渗透到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敏感期特点选择体能训练内容

优先选择发展某种素质的内容。如学生身体正处于平衡能力发育的敏感期,体能训练就优先选择发展平衡能力的练习内容,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二、根据主教学内容选择体能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内容与主教学内容要匹配。如:主教学内容是篮球变向运球,体能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发展脚下灵活性提高变向能力的练习或上下肢协调性的练习。

三、根据学生身体发育阶段选择练习方式

高中阶段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发育已经接近成年人,可以适当采用负重练习和静力性练习。

四、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选择组织教学形式

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表现欲强,可以多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要注意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练习的效果。

五、多种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体能平衡发展

人的各种素质发展虽然有其敏感期,但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所以练习时虽然要重点发展在敏感期的素质同时也要重视其他的素质。

六、体能训练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哪一方面素质弱,就要加强哪一方面的训练。如某一高中学生上肢力量弱,投掷铅球能力差,就可以加强上肢方面的体能训练同时加强与投掷能力相关的体能训练,使之投掷能力逐渐增强。

七、要区别对待

根据男女生发育的生理、心理、敏感期的不同,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安排体能训练内容时要适当有所区别。

八、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合理

体能训练与学习其他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比例要合理,各体能素质之间的比例也要合理,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九、形式要灵活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单独安排或与其他内容相结合进行练习。

十、体能训练的过程要具有可控性

篇(2)

[论文摘要]在阐述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内容主要有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运动耐力训练及心理机能训练。

目前世界足球发展的趋势是技术越来越全面,战术越来越灵活多变,场上运动员分工越来越不明显,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的要求非常高,运动员只有具备非常好的体能才能适应比赛的需要。传统的身体训练主要偏重于对某一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的追求,忽略整体机能潜力的提高和顽强拼搏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或叫比赛能力,是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其中,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看作为运动素质训练或身体训练。体能与运动素质有密切的联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主要对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探讨。

一、足球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要进行全面身体训练

身体全面训练的目的,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相当的提高,为最大限度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同时还有效地延长运动员长期从事足球的运动寿命。

(二)要系统地进行训练

体能训练一定要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要贯彻在每个训练阶段中,体能训练要结合专项有计划、系统的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体能不断的巩固与提高,以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

(三)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运动实践证明,大运动量的训练能迅速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根据足球运动比赛的时间长、活动量大、拼抢激烈、技术动作难度大等特点,应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以最大限度的动员机体潜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大运动量训练主要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因素,具体可分为训练时间、练习密度、强度、时间等方面要求,离开这些因素,就不可能保证大运动量。在训练中要使运动员在思想上明确大运动量训练对提高足球运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调动他们参与运动训练的自觉性,通过大强度运动训练,既能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拔战术水平,也能练思想作风。

(四)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在体能训练中,专项身体训练是在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专项运动的特点和要求来发展专项所必须的身体素质。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员应具有迅速的反应能力、良好的速度、高度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耐力能力,这些专项素质一定要通过系统的、长期的专项身体训练才能获得。身体训练要与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身体训练是为了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保证和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应该注意身体训练要与技战术训练密切结合起来,使在训练中获得的良好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

(一)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足球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快速跑动和长时间大强度奔跑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是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重要部分。

1.快速力量的训练,快速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地发挥力量,快速克服外界负荷的能力。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就越大。训练实践中,只有使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两方面都提高,才能取得快速力量训练的最佳效果,科学研究证明,快速力量训练要处理好负荷重量与动作速度的比例关系,使之能与专项运动要求相一致。无论是从不降低动作速度的角度增加力量,还是从不减小负荷的角度提高运动速度,或是同时增大负荷和提高速度来发展快速力量,都要解决好练习负荷与动作速度的优化组合问题。

2.力量耐力的训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保证工作肌耗氧和供氧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无氧代谢的机能能力和工作肌群协同有效地共济工作的能力,以及运动员克服自身疲劳的意志品质。此外,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有密切关系,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同一负重时的次数,主要取决于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大,则重复次数多,力量耐力好。运动实践证明,循环训练法是提高力量耐力的主要办法。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耐力的需要是不同的,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方式的循环训练: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和低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循环练习要保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练习中不可安排间歇休息,或没有练习时间限制但必须确定一组或三组循环练习的时间要求;提高训练强度的方法是,重复次数和负荷不变而减少完成每组循环练习的时间、增加负荷或增加重复次数;可以用计算心率的方法对照间歇休息时间。当心率下降到每分钟120次时,即可开始下一次循环练习。足球运动项目力量耐力的提高,必须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改善相结合进行。在提高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同时,肌肉力量耐力训练中,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对抗疲劳反应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速度素质训练

足球运动比赛中的各种抢断球、迅速跑位接应等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能力。足球运动项目的速度训练主要包括短距离的种种起动跑、冲刺跑、变速跑和速度耐力等练习。起动跑特点是人体在尽快短的时间内由静止状态加速获得高速度。起动跑主要表现在足球比赛的迅速跑位、摆脱防守。起动跑能力主要通过各种起跑来练习。在足球比赛中,快速防守和战术配合等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冲刺跑和变速跑能力。冲刺跑能力主要通过短距离的快速跑动来练习。

(三)运动耐力训练

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强度主要指运动的速度。强度与时间,速度与距离是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自然短;运动速度快,运动的距离必然短。然而,足球运动项目要求既要运动强度大,又要运动时间长,即要跑得速度快,又要跑得距离长。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①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即氧债和耐乳酸工作能力、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②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③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四)心理机能的训练

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训练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球类运动竞赛中,常常要在落后的情况下,在逆境情况下进行艰苦的对抗,此时运动员的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往往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体能训练中的心理机能主要是指在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充分挖掘和动员机能潜力,完成比赛和训练任务的能力。心理机能取决于运动员完成比赛任务的愿望、意志和自我调节对照能力。这其中,愿望是动力,自我调节是方法,意志是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三、小结

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部分,必须贯彻在年训练周期的始终。教练员必须深刻理解影响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这是体能训练创新和持续提高的前提与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重要性

1.体能是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础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表明,良好的专项技术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承受大负荷训练、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在日常的训练中科学、系统、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1.1 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的训练基础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篮球比赛中,多次反复快速的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特殊体能。篮球体能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以发展运动素质为主要内容。这些运动素质训练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和灵敏性素质训练。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篮球体能训练是承受大负荷训练与高强度比赛的基础,篮球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篮球体能训练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1.2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承受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

持续的、系统的负荷刺激使得运动员的身体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得到改善,从而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能够适应高强度的篮球比赛。随着体能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对负荷刺激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竞技运动的发展表明,科学的运动负荷和系统的体能训练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可以积极奔跑,主动出击,尤其是在比赛的后半程,当别人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的运动员仍能防守时积极主动,进攻时快速奔跑,主动抢位,创造战机,有利于取得比赛的胜利。

1.3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础

为什么美国的NBA能够称雄于世界呢?一是他们有优秀的篮球技术,还有就是运动员具有强壮的体魄和优良的体能。我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与国外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但是在体能方面我们同他们具有显著的差距。现代篮球比赛对抗日渐激烈,对运动员在对抗中完成技战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没有优良的体能水平,不可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出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有效的技战术,因此,优良的体能是高水平篮球运动的基础。因此,重视体能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研究,将体能训练纳入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工作中是当前提高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关键措施。

2.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对篮球运动的竞技规律和特点缺乏深入研究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在确定训练原则和选择训练内容时,首先要明确影响比赛成绩和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项目特征或项目特点是什么教练员必须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它是实施正确训练的前提,否则将导致训练效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我国对现代篮球运动竞赛制胜规律的特征认识模糊,重视技术战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导致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在高水平比赛中不能完全适应激烈比赛的需要,专项体能缺乏导致技战术发挥不好。

2.2 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

方法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落后如力量训练时杠铃挂帅目前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除杠铃外,还有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器、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激力量训练,以及各种组合力量训练;对速度的训练单纯认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训练单纯采用田径式长跑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

2.3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离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一般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篮球运动员摸高指标不比外国选手差,但在赛场上争抢篮板球能力则处于劣势。

2.4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对当今篮球运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和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导致了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

3.改善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3.1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3.2 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3.3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 采用科学的先进技术设备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

3.4在各级篮球队中,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作为制度规定下来。

篇(4)

摘 要 跆拳道运动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现已成为我国广泛的群众体育项目。我国在奥运会跆拳道大赛上取得了5枚金牌的优异成绩,现在的竞技跆拳道提倡进攻和观赏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跆拳道体能训练上想出相应的策略、措施、方法及手段,并落实到训练中,提高训练实效性。体能训练是跆拳道竞技运动的基础,因此要分析和深入了解跆拳道运动的特点。

关键词 跆拳道 体能训练 方案研究 体能与竞技的关系

跆拳道国家队提出“快、全、连、变、高”的制胜五要素,而以“快”为核心。“快”主要体现在速度上,其内涵包括单个动作的速度快、动作间的衔接快、攻防的转换快、移动快等等。我们提出“体能是基础”。而体能的“好”“差”又反映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强”“弱”,只有加强体能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快”。有了“快”才能在对抗中技术的发挥。而且,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和运动员的意志力、自信心、心理及临场反应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激励的对抗项目尤为重要。

一、跆拳道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跆拳道是一项区别于其他体育竞技运动的项目,它要求运动队员必须拥有足够快的反应速度,能够很好的协调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很高。与此同时还对运动员的耐力,稳定性,支撑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想取得一场跆拳道比赛的胜利关键要“快,高,变,控,准”也就是要拥有很快的反应能力,无论是进攻还是放手或者是战术的转换都要求运动员能够再最短时间内做出判断,高是指运动员掌控高位技术和击头动作的能力,变指的是运动员能够及时观察竞争对手的步伐变化从而变换展示,找出对手的缺陷对症下药。控指的是运动员要依据进攻和防守的变化特征,控制自己的身体重心,比赛节奏等等,并及时的调整好心态。准指的是把握好进攻时机。因此跆拳道的体能训练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运动员的“快,高,控,准”能力上。然而通过多渠道调研信息了解以及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出,当前我国跆拳道体能运动训练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定位方向不准确,有些甚至不重视对基本功技能的训练。除此之外一味的追求超出运动员身体负荷的运动强度,没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更别谈制定出负荷运动员身体特征的体能训练方案。另外当前的跆拳道存在体能训练系统性不强,整体效率较低,不重视对伤病的预防等等问题。

二、跆拳道项目供能特点

不同的项目其主要供能系统不同,发展不同代谢系统供能能力训练方法和原则不同。对跆拳道项目的供能方式和特点的认识是我们进行训练负荷量和强度安排以及方法、手段选择的主要依据。跆拳道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基础,无氧代谢供能占主导的对抗性项目。大量的项目科研统计数据表明,单个攻防动作平均完成时间在1.08秒左右,特别是关键局次得关键分的技术动作及组合更是如此。这种短时间的项目供能特点主要是磷酸原供能为主、糖酵解供能为辅的方式。而每次对抗技术回合的间隔时间约10-12秒,期间的供能方式则主要是磷酸原供能和有氧供能。因此,根据跆拳道项目特点,训练及对抗技术的要求都将其供能特点作为安排体能素质训练负荷和强度、训练科的时间、练习的组数、每组的次数、组间间歇以及方法、手段的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体能训练与对抗技术

通过这几年的尝试、学习和总结,我们认识到跆拳道的专项体能是对抗技术能否充分得到发挥,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技术动作发力以及在疲劳的情况下保持动作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跆拳道项目比赛中无氧代谢供能在关键技术、战术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在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中我们要突出训练的高标准、高质量、大强度,这是跆拳道比赛的需要所决定的。为此,系领导也专门邀请了知名的体能专家来讲课,从中我们受益匪浅,加大了体能训练的比重,在体能训练结合对抗技术方面,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寻求新的突破。在每次体能训练的练习中都要让运动员了解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以及与对抗技术的关系。并且要求在强度达到甚至超过比赛的强度,才能使训练达到它应有的目的,对运动员体能训练不仅要有从数量上、时数上的刺激,还要有从生理上、神经系统上的强度刺激,只有这样才能与比赛对抗技术的要求相符合,这样的体能训练使肌肉的供能方式、收缩速度、技术对抗的规范程度等与项目的规律和比赛要求一致。步法的灵活性是跆拳道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技术、战术实施的载体。而体能素质的强弱又直接影响步法的灵活。跆拳道项目中不论是步法训练还是技术动作的训练都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基础,离不开速度、力量的支持,尤其是爆发力和速度力量,连续进攻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连续快速的爆发力也是专项体能训练的重点。

四、专项体能训练

跆拳道的专项体能训练主要有:腰背肌、腹肌、髋部肌群以及腿部肌群。而跆拳道的技术中单个动作速度、动作之的衔接、移动的速度与这些肌群都息息相关。而腰腹部、后背和髋部的肌群是核心力量所在,这部分力量关系到上半身和下半身能否实现刚性连接和重心的稳定性。只有强化专项素质的训练,结合技术特点,实战比赛的技术才能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 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3.

[2] 卢文超.跆拳道比赛技巧的运用和发展特征[J].体育科技.1999(1).

[3] 刘卫军.女子跆拳道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3-8.

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田径教学;体能训练;职业岗位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51-02

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对高职田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鉴于高职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各种可能性,以田径项目教学为基本依托,培养他们在未来职业岗位上的田径体育能力,对他们个人健康与职业体能具有切实性的支持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田径教学“凸显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核心的特征”,其目标“导向体系”是针对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的多样化与多层次性而建立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以提升学习效果。

一、高职田径教学体能训练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相对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内容的体育教学,高职田径课程边缘化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其深层原因是高职“选课制度和传统的田径教学环节” 缺乏对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针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职业岗位常用肢体部位体能训练针对性

在当前的招生与培养体制下,高职学生的专业性与职业选择是一致的。因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高职田径教学就可以直接根据学生专业开展未来职业岗位的常用肢体部位体能训练,实现对其职业发展的坚实的身体物质性支持。根据高职学生作为技能人才的工作可能性,体能训练有两种:第一,耐力训练。在实际的职业过程中,无论是八小时工作制,还是需要加班的情况,都需要常用肢体部位具有能承受强度的体能尤其是耐力,不仅要能坚持下来,而且要在安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良好的体能是基础。第二,速度灵敏性训练。 在科技时代,任何职业岗位的生产线,都以高速度运转的机械为基本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的高速性是必然的工作现状之一,这就需要技能人才操作机械的肢体部位的灵敏性,既要保证准确也要保证无差错性,满足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与企业等单位的正常运转需要。

2.职业岗位非常用部位体能保持与提升针对性

虽然,在实际的职业过程中,非常用肢体部位往往处于闲置状态,但因身体的整体性与协调性需要,这些部位往往对常用部位起到了支持性与辅的作用。因而,加强此类部位的体能训练,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基本体能的提升,即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其各项健康指标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例如,针对那些需要伏案工作的高职学生,可以加强他们的下肢训练,保持他们腿部等下肢部位体能不退化,如降低腿部肌肉萎缩的可能性等。二是基本体能保持。即通过不断的提升训练,使其非常用肢体部位得到优化提升,且对整个身体机能都起到优化推动作用。例如,针对伏案工作者通过长期坚持的长跑、竞走与短跑训练等,让其腿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等都得到全面地提升,也可以对其常用的上肢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针对职业岗位的体能训练教学实施

高职田径教学的体能训练,只有立足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岗位针对性,才能让他们从关心自我出发,自觉地克服田径项目本身的枯燥性甚至体能训练的负面感受,推动他们积极地运用好课堂学习时间,以培养自己的个性化职业体育能力。

1.专业差别性实施

对于高职学生,专业差别就意味着未来的职业差别。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对田径教学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地选择与整合,以确保田径训练的针对性和对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支持性。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采取项目内容侧重点不同的教学。首先,针对未来职业部分肢体部位单纯工作的教学侧重。这种职业既可能是上肢,也可能是下肢,甚至上下肢并用、但腰部等闲置的情况,因而,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中,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或整合教学。如针对上肢工作训练的铅球、铁饼与链球等训练,可以训练他们上肢的力量与运用技巧。其次,针对未来职业身体整体支持性工作的教学侧重。此类主要针对那些需要站立工作的职业群体,虽然他们也是局部肢体部位工作,但却需要身体整体发挥作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相对综合性的田径项目,或者在不同的田径项目之间进行整合,使其发挥对身体训练的全面性。此类项目如投垒球、跳远与三级跳等,当然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意识地延长学生助跑的距离,实现对其下肢的训练。通过专业差别性实施,“使教学过程能更加运用自如和目标明确,以规避负面性,实现教学的均衡化”。

2.兴趣发展性实施

“田径教学作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实践中,除了接力跑以外其他项目都可以单独完成,“田径教学以及田径运动的枯燥和单调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与学习积极性不高”。加强兴趣发展引导,是当前具有操作性的有效教学路径。第一,采用趣味性教法。即教师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法,转移高职学生对田径项目自身的负面注意力,让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与兴趣等积极地开展学习。例如,短跑训练竞技化,让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每次训练都当作一次竞赛,失败者以做俯卧撑等作为惩罚,胜利者可以获得失败者的肢体按摩等。第二,开发趣味性教学内容。即教师有机整合田径项目,或在某个田径项目中引入其他体育项目内容等。例如,针对学生抵触情绪较高负面感受强烈的长跑训练,教师可以在单纯的长跑训练中,按照既定的长跑路线,在特定的路段内加入新的内容,如在1000米长跑中,每200米等距离加入一个篮球运球跑100下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特长发展性实施

此处的“特长”有两种:一是,个体情况下与其他项目相比的特长项目。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相对擅长的体育项目,采取共性分组的方法,让他们利用特长的田径项目发展学习,尤其注重结合未来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进行田径个性化方式训练与研发。如针对短跑相对擅长的学生,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他们开展短跑障碍跑与跨栏跑,增加项目的多样性,以追求训练的全面性与实效性。二是,群体情况下与其他同学相比的特长项目。这属于同学之间扬长性的比较,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相对优越性的特长项目,教师有意识地加入他们职业岗位性的元素开展提升性训练。例如,针对弹跳能力较好的财会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地开展跳远、跳高、三级跳远的训练,实现对其肢体的全方位训练。当然,由于高职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要注意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运用适当长度的时间,才具有真正的操作意义。例如,在教授新的内容后的训练环节,教师可以运用10~20分钟的时间开展此类教学,可以起到教学兴趣激活的作用。

三、技能工作性质决定其田径教学以肢体性针对训练为主

1.肢体耐力训练

根据各种就业岗位,耐力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时间长度性耐力。如上述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最起码需要有满足八小时工作的耐力,且在这个时间长度中,这种耐力能保证其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其工作内容。在高职田径教学中,针对不同肢体部位运用,侧重开展不同项目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耐力训练。针对上肢性职业岗位可以开展如铅球与铁饼等训练,下肢部位则可以开展跑步训练,短跑、长跑与接力跑等。第二,力量强度性耐力。即针对那些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岗位,就需要加强力量性的训练,当然,由于现代化的普及这类岗位较少,但也需要开展如长跑、障碍跑与铅球等,对身体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田径项目。田径教学实践证明,“增加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对田径教学效果影响显著”。

2.肢体柔韧性训练

肢体柔韧性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常用肢体部位的过劳性的职业病。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两类柔韧性训练:一是韧带柔韧性。主要是指常用肢体部位的柔韧性。例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技能岗位,就需要加强手指、腕部、小臂、大臂与肩膀等韧带的柔韧性训练,减少腱鞘炎、腕管炎、肩周炎与关节炎等发病概率,还可以提升自己高质量职业发展的周期。此类训练项目如铅球、标枪与撑杆跳等。二是肌肉柔韧性。针对常用肢体部位的肌肉柔韧性训练,是为了避免长时间的过劳性僵化,针对非常用的训练,是为了避免长时间闲置的机能退化。例如,针对站立工作者的身体柔韧性训练,就可以采用竞走与跨栏跑等。

3.机能协调性训练

主要是两类身体机能的协调:一是五官与常用肢体部位的协调。此类训练意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对各种现象的敏锐性,尤其是对自己职业过程中,工作常用部位不良反应的敏锐性,在实现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预警意识。例如,以上肢工作为主的岗位,教师可以开展铅球等需要运用上肢的田径项目,以训练学生五官对上肢运用的指导作用与协调性。二是常用肢体部位与非常用部位的协调。典型地表现为:上肢与下肢之间的协调、大臂与小臂的协调、上肢与腰部的协调、下肢与腰部的协调等。例如,针对手臂和腿部协调性的训练,可以开展撑竿跳或标枪的训练等。

总之,田径教学项目,因缺乏其他项目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在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中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教师从关切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其学习与训练的必要性,并创新具有趣味性的教法与研发具有趣味性的项目内容,实现对高职学生学习的激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未来职业过程中的个性化田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滕栋梁.高校田径教学目标导向体系的规划与构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6).

[2]任天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田径课“边缘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顾海燕.当前职业学校田径教学中的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目标[J].四川体育科学,2012(2).

[4]邵林海.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5).

篇(6)

关键词:足球;体能;速度训练;力量训练

对足球运动员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要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首先要了解项目的特点和运动特征。

一、对足球运动员速度性训练需要重新认识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我国运动员速度素质好于国外足球运动员,而事实上,在比赛场上我国男女国家队员的速度都比不上日本、韩国和朝鲜。例如,最近的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巴西9号玛塔在90分中的比赛中冲刺跑(6米/秒以上)总距离957米,占全场跑动11%;日本运动员MIYAMA冲刺跑总距离720米,占全场跑动7%,而我国女足运动员张欧影为672米,全队平均冲刺跑仅为271米。男足国家队、国奥队冲刺跑的距离也有相当大差距。这反映了这些年我们在速度训练上的问题。比赛速度的加快,对足球运动员的快速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速度是比赛中取得时间和空间优势的重要因素,往往能体现出个人或整体进攻的威胁性和防守的可靠性,所以速度已日渐成为攻守战术能否奏效的决定性因素。

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在尽可能模拟比赛、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不论发展位移速度或动作速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用最大强度重复完成练习,要打破以往“速度障碍”的模式化训练,即速度耐力训练所建立的慢速的动力定型。在发展速度素质时,既要提高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又要专门提高反应速度。

二、柔韧、灵敏和协调的重要性

在国内通常把协调性训练分设为灵敏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国外对柔韧性和灵敏性的足球专项训练也十分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每天要坚持柔韧、拉伸练习之外,灵敏性练习甚至放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之中。此外协调性的训练有许多独到之处,比较注重实战性和比赛的需求来从事训练。而国内各级球队的上述练习比较传统,往往将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分开进行。就也许是为什么外国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状态都是一样,练什么,比赛就出什么。而国内队员练得再好,一到比赛就变形,这确实是因为国内外训练方法和针对性的不同,而显出较大的差距。从事速度训练都没有提及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差异,单单讲了一些年龄的差异,但毕竟男女生理特点不同,故有必要对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一些专门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

足球运动与其他运动不同,跑动本身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仅仅是获得最后结果的一种手段。荷兰足球理论认为,以提高冲刺能力某些方面因素而进行的协调性训练对跑动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帮助。速度训练需要协调性,足球运动的每个动作都需要协调性,而好的协调性才能造就好的技术。协调性是足球训练实施的基础,提高协调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协调性的训练结合到足球训练中,强调肌肉训练最大的效果是使神经系统能更有效地控制肌肉

运动。

三、速度训练与力量训练的结合

国外足球力量训练的重点强调为速度力量训练,尤其是力量训练中突出“快速”两个字。同样对力量训练的一些生理原理介绍中也特别提出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性问题。在力量训练中要处理好力量和动作速度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肌肉的力量和速度对于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足球运动中的许多动作都是在高速中完成,当肌肉收缩速度快时,不但可以快速完成动作,而且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这与肌肉的绝对力量的大小并不一定有绝对的关系。因此,国外产生了躯干力量或核心力量训练,要求足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要特别注意静力性肌肉训练,因为在比赛中运动员护球和控球动作需要身体处于一定的姿势,这种姿势要求运动员的力量大,并且身体平衡能力强,此时运动员的某些肌肉处于静止用力状态,因此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肌肉静力性训练。

在肌肉力量训练中,负荷的安排比较难掌握。尤其是专项力量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搭配以及重复次数和组数在发展某一种力量训练时有所不同。在周期性力量训练中,因为训练开始阶段肌肉增长主要是神经中枢的调节,应该是短的周期训练所产生的神经肌肉作用会更好地增强爆发力,尤其是进行最大力量训练。另一方面,运动负荷和动作速度变化大的短周期力量训练也应该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训练需要进行较好的身体监测。

四、足球技战术体能的新概念

现代足球对运动员的体能标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体能保障,个人和集体的技战术能力就无从谈起。在技战术水平相近的两个球队之间的比赛,体能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比赛的结果。应该看到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水平同步,只有在技战术达到一定水平上,运动员体能水平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仅仅坚持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忽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的结合和同步提高是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由此可见,足球技战术与体能是紧密结合实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足球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必须是与实战不可分割的体能。对于专项运动来说,离开专项特征就没有强度,离开足球专项体能不可能得到“比赛体能”。现代足球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就在足球项目本身,在于发展“足球比赛体能”。足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技术、战术、心理与体能众多方面的训练的不可分割性。在提高技战术训练质量的同时发展体能训练,使发展和提高的体能真正属于足球。在强调体能训练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融进技术,使足球技术更具活力和实战性。失去了足球运动的高强度、高对抗的特征,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支撑技术。战术配合不但要有技术、意识作基础,同时足够的体能也是重要的前提。现代足球技战术朝着简练、快速、实用、合理的方向转化。实用、合理的技战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节省了体力。因此二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把技战术训练放在高强度、高速度对抗实战中,既提高了技术的实用性,同时也得到了专项体能。这也就是技战术体能的新概念。

五、体能训练方法必须创新

近年来,通过各种派出去、请进来等技术培训,我国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各支队伍也都配备了体能教练。我国的许多教练员、科研人员也都有机会出国参加国际足联的各种培训,通过同外教的学习,我国的教练员能够得到世界多个国家体能训练的先进技术,切实地感受到到新的理念和哲学思想。然而,学习优秀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固然重要,一味的效仿、学习也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学习新的理论,了解我国运动员的特点而进行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的创新就变得更为重要了。许多成功的战例告诉我们,体能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体能却万万不能。所以需要教练员、科研人员、队医、康复专家协调配合,因人而异地注重运动员不同特点、不同位置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的改革和

创新。

参考文献

[1]秦志辉.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

篇(7)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项特征;体能训练

体育舞蹈是一种舞蹈艺术相结合的形式,是一种独特的体育竞技项目。它是由一名男士和一名女士相配合而形成一对舞伴(或由几组舞伴结合成一队)共同运用规范的技术步法和艺术表现力来展示不同风格的舞蹈展演形式。体育舞蹈项目有别于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既包含了体育的特性同时也包含了艺术的成分。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由于该项目具有组队相配合来完成相关动作的特征,使得该项目的教学也有它独特的体能训练教学特点。

一、体育舞蹈的项目特征

体育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一般特征,如抒情,虚拟等。但是它区别于其他舞蹈艺术形式同时又有自己的特异性。体育舞蹈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严格的规范性。体育舞蹈,又名“国际标准交谊舞”,顾名思义,它是有一定标准的,国际体育舞蹈的严格规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1)角度方位、、运步的规范化。体育舞蹈规定严格,舞者的舞蹈动作必须沿舞池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可防止相互碰撞,增加舞场容量。体育舞蹈对各个组合中每一舞步的方位、运步方向以及其中旋转的角度都一一作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不同舞种规定了不同的运步方法,华尔兹的基本步有前进后退步、左右横拉步等;(2)音乐和服饰的规范化。体育舞蹈对每个舞种常用的节拍、速度以及节奏作了明确规定。如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节奏均为3/4拍,而华尔兹速度为30节/分,维也纳华尔兹速度为60节/分。表演性和竞赛性的国际体育舞蹈要求极为严格。由于舞蹈的不同风格,国际标准舞中摩登舞与拉丁舞均有其不同的专用服饰,从而需用不同款的服饰相衬托。男士应身着深沉、高雅的燕尾服,女士则身穿露背式晚礼长裙。具体的样式、色调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3)比赛的规范性要求。体育舞蹈比赛,规范性的要求极其严格,它对动作技巧的掌握、音乐能力的表现、舞蹈风格的展现、不同动作的选编、赛场状态的施展、临场表现的效果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评判标准。第二,广泛的社交性、突出的国际性。体育舞蹈是沟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世界性“形体语言”,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同时它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交谊舞蹈,具有显著的国际性。第三,造型的夸张多样、高度的技艺性。体育舞蹈造型夸张多样,在华尔兹中尤为突出表现女士温雅婉转的阴柔之美;而在探戈舞中,则要求刚劲威猛发力透达。同时,体育舞蹈也有着高度的技艺性,包括:精湛的艺术性,高超的技巧性。第四,体育性、娱乐性。体育舞蹈让人在生动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同时它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健身运动。因为它具有娱乐以及锻炼的双重属性,人们就称它为“体育舞蹈”。综上所述,体育舞蹈是具有严格规范性、广泛社交性、强烈体育性、高度技艺和高尚娱乐性的舞蹈形式。

二、体育舞蹈中体能的界定

广义的讲,体能包括机体的无形能力(人的内在的心智能力)和有形能力(个体外在的身体能力)两种。从社会学层面来讲,体能包括机体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抵抗疾病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以及个体工作的能力。而在相关体育项目中,体能则是机体在运动中展示出来的包括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灵敏的能力和走、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综合来看,体能就是机体通过遗传所具有的和后天实践所获得的在个体形态结构、内在调节、能量储备上具有的潜在的能力以及和环境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运动能力。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是体育舞蹈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教师或教练员运用各种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对体育舞蹈项目的选手个体进行积极的影响,从而增加个体的体能以及提高专项的运动能力的一个训练过程。体育舞蹈项目体能的训练注重在外部的环境以及内部的心理的刺激下所展示出来的个体竞技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方法

(一)力量素质训练。体育舞蹈项目的选手没有力量不行,力量过大也不行。总的来看女士更多表现为对身体的控制力,男士是相对女伴而言的控制力方面。就个体而言下肢肌肉爆发力也是很重要的.力量素质训练及教学中:(1)女士应以动力性及静力性的腰腹力量训练为主(2)男士应以动力性和静力性腰腹训练以及上肢的力量训练为主(如果利用器械训练,应根据选手个体的情况和舞伴的体重等具体状况来安排训练负荷的强度)。(3)舞伴间也要进行动力性或静力性的舞蹈造型训练,力量训练的意义就是男伴能很好地控制住女伴。在该项目教学中对下肢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必须采用负重小、速度快、重复次数少的练习方式,使总负荷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止肌纤维变粗。可采用:抗阻力半蹲30s-1minX3;半蹲吸腿跳10次X3~5;静力直角蹲1min~3min×3~5。

(二)耐力素质训练。体育舞蹈有较大的运动强度,尤其是拉丁舞。比赛时,初赛、复赛、半决赛,每种比赛的间隔只相差30-40s。这对选手耐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游泳、越野或选择像仰卧起坐、俯卧撑、仰卧两头起等来提高选手的一般耐力,也可结合舞种对其身体素质要求的动作进行训练。在教学及训练中需要采用循环训练法训练,均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速度素质训练。体育舞蹈的选手在速度上的表现为:反应速度(舞伴间以及整体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旋转中呈现出的速度)、位移速度(沿各方向的行进速度)。反应速度是舞伴之间相对音乐语言共同表现出来的。速度取决于个体的感知能力。在教学及训练中可采用:(1)在无音乐的情况下,按之前安排的节奏不断练习;(2)放慢音乐进行练习,强化舞伴间的感觉;(3)在标准音乐速度下练习。这样无疑对选手的反应速度有促进作用。动作速度即个体完成特定动作的快慢。教学中为了提高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可采取:(1)改进适合某一动作完成的技术。(2)尽可能使身体在完成动作时的贮备动量提高。(3)预先加大训练难易程度。由于体育舞蹈是双人配合的独特性质,在速度素质训练及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有所练习。在体育舞蹈中经常会出现高速的旋转以及快速的跳跃,那么双人的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双人的速度训练和教学中就要采用由慢到快、由简到难逐渐递进的训练原则,先练习有接触的推、拉以及跟、随,逐渐过渡到舞伴间气息的引带,从而循序渐进的进入到速度协调一致的目的。

(四)柔韧素质训练。柔韧性是指人体的关节在各方向上的运动能力,柔韧性影响着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的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可重点对选手的肩、胸、腰、髋、腿进行训练。可采用压、转、拉、吊、振、耗、踢进行训练,教学及训练过程应循序渐进,同时项目教学应根据舞者的年龄进行科学训练。体能训练是体育舞蹈的重要训练内容同时也是体育舞蹈技能训练的物质基础,选手的动作质量、动作速度以及运动耐力可以通过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得以提高,我国体育舞蹈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其他国家的高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同时选手的技术水平方面还得向他们学习,体育舞蹈的技能训练的手段和方法还有待在以后的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刘梦耋译•国际标准交谊舞、拉丁舞大全.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