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的实质

健康教育的实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2 16:18: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教育的实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健康教育的实质

篇(1)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快速变迁和青少年自我成长交织在一起,使得部分青少年出现了叛逆、恐惧、自卑、孤独、猜疑、嫉妒等心理,因此,带来的抑郁症、离家出走、自杀、犯罪等问题见诸报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干预,怎样构建一个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党的十八报告中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承诺,关怀着青少年的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魂强健、意志坚强”,党和国家正以积极的指导思想和策略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这为新常态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抓住契机又好又快的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点。全国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也促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较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样本,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社会化,推动全国素质教育的平衡性发展。本文利用观察法、访谈法对苏北地区S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解答目前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方法介绍与调查样本选择

本文观察的场所是学校和课后辅导机构。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与便利性,研究者通社会服务关系进入到学校和课后辅导机构,选择了1所中学、1所小学、1家课后辅导机构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等,同时在机构内观察学生的心理等。观察完毕后,撰写观察日志,并汇总和梳理分析相关日志。本文还采用深入访谈法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等教育体系。秉承聆听、开放、干预服务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访谈对象采用立意抽样方式进行选择,总共选择了12位访谈者,其中学生10名,老师2名,每次的访谈或提供干预服务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每次访谈进行了详细记录,记录的同时还对部分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访谈记录中,以便于数据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地位边缘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组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完善人格、适应社会。在推广素质教育的时代,应试教育仍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主要方式,从学生到家长,甚或学生本人都比较重视应试教育,所以在应试教育中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尚不清晰,应试目标是中小教育的根本,家长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应试成绩。被访谈的中学老师直接简单明了地说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访谈者直言不讳地谈到,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以文化课教学为主,把学生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等心理健康教育放到次要位置。因此导致学校心理教师被边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被文化课侵占,使得心理健康教师无事可做,不得不借调到其他部门从事非专业工作。部分领导和教师还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小城市的学生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大城市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且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城市生活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是评价学生的核心标准,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被应试教育目标所取代,重视语数外等主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较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略好于中学,原因是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偶尔也会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一些心理素质训练、心理辅导等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多以非正式方式进行,甚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被访谈的小学老师谈到,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目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一般不安排上课时间,主要在课间或者其他时间开展。被访老师说,如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等活动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种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他们始终认为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次要的,学生有了心理健康问题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和研究团队的其成员在三家机构进行观察时,主要观察到了学习类的活动,很少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看到最多的是海报栏和黑板报上关于心理健康内容的展示与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被边缘化,重视心理健康仅停留在思想和理念上,理念转变为行动还需一段时间。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日趋形式化。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学校也不得不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但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出现了形式化趋势。笔者在两家学校中发现他们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者小组活动室之类的空间,但经过一个月的驻点观察发现,这些活动室要不大门紧闭要不就是用作它途。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研究团队对10余名学生开展了深度访谈,他们普遍反映自己从未去过心理咨询,也没有听说同学去过心理咨询师,只知道有这样空间,不知道怎么使用,甚或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心理有疾病的人。除了心理教育空间的形式化,心理活动也日趋形式化。某些心理测试活动和心理训练活动被其他教学活动挤占,观察期间曾经看到某中学把一些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活动放在课间,给学生发一张表格随便填写完就可以,没有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训练。未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错误地把心理测试看成是一种形式活动,心理健康的答案可以进行百度搜索。当问及这些被访者时,他们都认同学习是第一位的,没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自然而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被形式化了。心理调适、心理辅导、抗逆力培养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能容和方式,但学校很少开展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学校和学生都把心理咨询疾病化认知,师生都把心理咨询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这种认知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根源。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不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支持系统,家校合作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目前,这种生态系统尚未理顺,家长关注学生的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行为,学校以倡议书、家长信的形式向家长开展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导致单相传达,缺少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机制。学校开展的各类心理将康讲座和心理游戏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很少亲自进行相关活动,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机会减少,知识传达有效程度降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支持系统处于断裂状态。家庭方面,访问的学生多以隔代抚养为主,父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较少,只是一味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认为一切都好,这是一种错误的培养观念。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几乎不与学校进行沟通,家校合作系统尚未有效建构。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媒体的话语权较重,是媒体在唱独角戏,只是部分的社会团体进行参与,参与力量不足。课后辅导机构主要对强少年进行课后作业的辅导,较少涉及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辅导。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尚不健全。

三、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

从上面问题分析来看,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还停留在表层,且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观念和教育方式。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边缘地位走向核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等教育主体的优势,充分挖掘各教育主体的优势,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健康发展。

1.提高重视程度。从思想走向行动,学校、家庭与社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联着青少年的成人成才,也影响着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积极主动地扭转已有的教育误区,走出唯成绩论范式,使心理健康教育从边缘地位进入教育核心位置,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三方也要重视学习能力提升、人际关系调整、情绪调节、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现心理健康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良性循环模式。

2.从形式走向实质,多渠道开展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行动上。发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学校、家庭、NGO等教育主体推动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积极宣传与思想认识,还应从行动上积极推进,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生态支持体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应尽快构建生态支持体系,形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互动模式,邀请家长、社会成员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鑫强,张大均.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张大均,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汪慧.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发展[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篇(2)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环境 中专生 心理健康教育

1、 前言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但是在对中专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往往都只关注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其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更加应该关注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同时注重中专生的专业素质和心理健康,才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网络环境下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

2.1 学习心理问题

对于许多的中专生而言,成绩不理想是其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所以许多中专生实质上是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和失落感的,再加之教育方式相比于之前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往往就会使得中专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此阶段的学习,使得学生出现一系列的学习心理问题,部分中专生就会自暴自弃,放弃学习,而是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来获得满足,以填补学习上的失落,所以许多中专生就会开始在网络上寻求成就感,通过网络来消除自身的自卑和失落,而这样一来,往往就会使得中专生更加厌恶学习。对于中专生而言,学习是其第一要务,许多中专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于学校培养方式的不了解和自信心不足,所以不能够有效地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而且许多的中专生学习动机也不够明确,他们对于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过分的关注学习的实用性,除此之外,许多中专生所选择的学习方法不当,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无法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还有大多数的中专生都存在着学习焦虑现象,无法正确地应对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中专生这些学习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仅严重地影响了其正常学习,同时还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不利于中专生的心理健康。

2.2 情感心理问题

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许多的中专生还存在着许多情感心理问题,对于中专生而言,情绪情感是其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所以中专生的这些情感情绪往往能够最为直接地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加以反映。就实际情况而言,许多的中专生的情绪都还不够稳定,他们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弱,许多的中专学生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情绪两极性,这实质上也是一种较为突出的情感心理问题。而且许多中专学生对于社会性情感表现得较为冷漠,中专生的这种情感冷漠主要是在多次遭遇挫折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许多中职生都对他人怀有敌意或者是戒心,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而且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其在情感方面容易遭受挫折,而中专生的挫折容忍能力往往又较弱,所以在面临竞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而且对于生活的逆境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久而久之,就导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再加之许多的中专生情感都处在严重压抑的状态,他们的情绪体验十分消极,因而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 择业心理问题

虽然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为中专生的就业和择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但是当前许多中专生在择业和就业时,却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许多中专生都具有择业依赖退缩心理,由于在其学习的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由教师和家长帮助完成的,所以在其择业和就业的时候,往往也希望依赖于家长和教师,自己却选择退缩,不愿意自主择业和就业;其次,许多中专生还有择业紧张和焦虑心理,过分地关注自身能否顺利就业的问题,所以在其择业和就业的时候,往往就出现心绪不宁、紧张等情绪。

3、 网络环境下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 利用网络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所以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要想使得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可以对于网络加以充分的利用。在互联网上有着许多的资源,所以在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把优秀的教育资源连接起来,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得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即时性、有效性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而且利用互联网来将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加以分享和传播,也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网络的表现形式往往也更加的生动和形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加以呈现。所以利用网络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对于提高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有效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要更好地保证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应该结合互联网,构建起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引导中专生合理利用网络来解决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中专生往往不愿意正视和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也就不愿意向老师倾诉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构建起网络心理教育模式和平台之后,可以使得学生通过网络的途径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诊断,然后再由教师向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3.3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中专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对于中专生而言,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学习和生活中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得中专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4 、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中专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同时关注其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保证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是培养高素质中专人才的一个基础,所以必须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冬玲.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职业时空,2012,8(12):93-94,97.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传染病 效果评价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传染病患者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传染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笔者以肠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0、25岁。肠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1.2 研究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05)。详见表1。

2.2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0.17%,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此次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肠道传染病是“粪一口”传播,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肠道传染病可经苍蝇传播,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外用餐应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家中常备“泻立停”等应急药物,肠道病菌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等,与肠道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提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综合使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媒介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在传染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病人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第二,有利于病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相关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关心自己的病是否传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病人及亲属不知道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又恐惧患了传染病。医院已经转向了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我校体育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体育卫生工作的 

 

基本法规,我校以“健康第一”为宗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纲要》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实施素质的突破口 

 

,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科学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各 

 

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我们还要创建“崇尚健身,参与健康”的健康氛围,保持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 

 

学生 

 

二具体工作: 

 

(一)体育工作 

 

1.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体育工作,实施“分工负责,分管齐抓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的责任制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指导检查。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狠抓落实。 

 

2.确定目标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部署实施体育工作的依据。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后,怎样上好体育课,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根据体育大纲的精神,规范课堂质量,领会精神实质。确定工作目标如下:贯彻两个条例。上好两操两课两活动。大力开展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活动。将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投稿学生的身体素质。使近视率控制在9%以下,近视率发病率不超过1%. 

 

3.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课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课堂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培训工作。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体育教师坚持“继续学习”,从理论学习和听课不断汲取知识。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研能力。坚持面向全体,教书育人。规范体育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小学生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定标准。并且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卫生工作 

 

1.加强健康教育 

 

(1)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作好各项卫生工作,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卫生键康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尤其是控烟宣传及预防艾兹病教育。 

 

(3)重视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 

 

(4)善于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 

 

2.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按《学校卫生档案》要求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 

 

(2)做好教学卫生管理监督,逐步使学生课桌及采光照明符合卫生工作要求。 

 

3.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继续开展防近工作及时掌握卫生视力动态,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监督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书姿势(一尺一寸一奉)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组织人员每天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及时予以纠正。 

 

(3)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 

 

(4)做好学生计划制度和体检工作。 

篇(5)

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约因素有:

第一,学习、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到位。《纲要》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是一件新生事物,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它还比较陌生。大多数农村教师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质了解不够,更谈不上理解其重要意义了。

第二,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理解错位。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很不错了,已经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可谓根深蒂固,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意识到我们正经历着剧烈的变迁,致使心理课程被放到比所谓副科还副科的位置上。

第三,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心理误区。有些教师认为,什么心理健康教育,不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吗?班会、队会、思想品德课等各学科均可做到,没有必要专门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内容其他学科兼而有之,不必独立开设。否则,势必增加许多麻烦。

第四,专业教师缺乏。广大农村教师虽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基础知识,但也是多年以前学的了,与当前的农村教育状况不能接轨,因此很难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在一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卷访谈中,有105个教学班参与,只有7个教学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农村开设此课的学校有的是给学生读一读,就像讲《西游记》的故事一样,不够专业;87.4的学校干脆束之高阁。开设此课程真是困难重重。其原因就是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学校领导对此课程不够重视。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对策,来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第一,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级行政领导的重视,要有专家的呼吁,需要有专业人员的管理,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为培养广大农村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提供心理动力。

第二,要提高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课落到实处。教育工作者要率先转变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征的学习、生活、心理环境,不断引导学生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要及时向老师求助,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第三,心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大培训力度。”

第四,学校努力建立具有可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使之纳入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考评之中来,督促和激励广大师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几年来,我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欠缺,如每年的各级各类培训就很少涉及到此内容。笔者呼吁,今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专业化。

目前,我市阜阳一中、太和一中、阜阳城郊中学等校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心理咨询室,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要给予大力指导,积极支持科研部门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同时为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创设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稿件编号:090819008)

篇(6)

护理健康教育学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产物,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着眼点是如何促使人们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更好地促进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人们在面对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选择,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预防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 健康的定义

WHO对健康下的定义为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根据新的健康定义和医学模式,医学观也已由预防疾病为基本方向的防治观转向以增进健康为基本方向的健康观。由注重躯体疾病的个体医学观转向注重精神、社会、环境及生活条件因素的整体医学观和群众医学观。上述健康定义,医学模式和医学观的转变,带来了护理观念的创新,护理模式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发展,护理工作范围由医院扩大到家庭及社区,护理内容除护理患者外,还要注重预防疾病和使尚未患病的人维持和促进健康,服务功能由护理疾病扩展到照顾整体的人和促进人群健康。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护士的基本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而健康教育者的责任就是通过健康教育达到增进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奋斗,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由此看来两种职责不仅方向一致,而且有许多共同点,也就是说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担负起护理职责,同时还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健康教育者,因此,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言行谨慎,既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又要满腔热情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活动,它以个人、集体的行为改变、环境改变为着眼点,根据健康问题、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

在医院为患者解决问题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因人、因病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对不同类型疾病的患者健康教育侧重不同,这需要在了解患者心理、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健康教育,并向患者介绍健康教育的主要意义及具体内容,要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①群体教育:对共同护理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使他们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不同阶段的禁忌点,在此过程中,患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影响,护士必须随时进行指导,去劣存优,增强其准确性;②个体教育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发病原因,综合其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及致病因素的认识来制定教育计划,进行个别教育,可通过日常活动对患者进行随机教育并具体示范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定期检查等。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质健康教育 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与输送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模式已从原有的集约型向着精细型转变,由此对于专业性的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素质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必备条件。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体系中,身心健康素质占基础地位,是高职学生其他专业素养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健康素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而学生身心健康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仅需要体育教学的全面促进,同时,还学要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质健康教育,来强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激发与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院校开展体质健康教育的实用价值

1.1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进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为了切实把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目的在于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验其锻炼的实际效果,进而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以及发展体系的构建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评判。相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质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于体质健康重要内涵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规范与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其体育健身活动的实效性。这对于推动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机融入,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1.2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确保学生“健康第一”思想的自主生成

“健康第一”主要是指在社会个体的发展进程中,健康素质会对发展的实际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健康第一”思想有效地诠释了健康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开展体质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有关体质健康的相关理论、内涵以及技能的培养,在促进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健康重要意义的理解与认知。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将成为某一生产环节的骨干力量,因此,为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转换,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体质健康教育的开展,强化了学生对于健康重要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发展自身健康素质的自觉性,进而确保其“健康第一”思想的有机生成。

1.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由于健康素质在综合素质能力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扮演着保障者的角色,因此,加强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体质健康教育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于健康基本含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发展体质健康的基础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康第一”思想的形成。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成为其未来实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以及自身价值体现的重要基础。

2在高职院校开展体质健康教育的途径

2.1转变教学观念,确保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机植入

体质健康教育是一种融合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内容的新型教育形式。在高职院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是强调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因而,造成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相互剥离,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极为低下。因此,为了确保体质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有效开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单一而狭隘的教学目标,将健康教育有机地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使得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体育运动技能与健康意识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推动与规范体质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2构建完善体系,实现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体质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发展,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的支撑与保障。因此,构建起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体质健康教育体系,就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引入;(2)在教学发展取向的确立上,要凸显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4)在教学评价的设置上,要加大体质健康测试的比重,提高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构建起具有常态化、实效性的体质健康教育发展体系,为推进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特征,加强对其健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要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因此,积极开展体质健康教育,来强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提高其接受体育健康教育的自觉性,确保其“健康第一”思想的有机生成,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的未来发展,还是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