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无线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2 14:52: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无线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无线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

篇(1)

1 无线网络技术的特征及优势

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社会创新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中的应用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必要需求,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做法。而就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我国众多的企业、事业单位都在全力促进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拓展,力图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在新一轮的网络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那么,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整体统筹规划和推进的过程中,有必要按照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门的分布,在企业全范围内覆盖网络技术,促使企业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接收到关于工作的通知,而不再是局限在过去有线网络技术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局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以部门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化建设部分区域是必要的发展趋势。那么,基于这一要求的实现,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是必然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有线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使用人员和使用工具,尤其是在当前移动客户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优势。而且,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讲,如果采用有线网络技术,那么安装人员需要做好企业内部调查,然后进行网线的布置,因此,不但加剧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和工作量,而且网线的运用对企业工作人员办公形成了很大的限制,即企业员工必须在接有网线的计算机上进行办公操作,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而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改变这一发展趋势,但是无线网络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安装人员合理地布局无线网接入点,对覆盖范围进行精确的计算,最终保证无线网能够覆盖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而且企业员工的电子设备在介入无线网时不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对于企业来讲,无线网的安全性相比有线网较低,所以企业在运用无线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加密设置,或者隐藏无线网络等保证自身无线网络运用的安全,避免外来人员通过无线网络进入企业内部,对企业的信息数据安全形成危害。整体上而言,无线网络技术相比有线网有着重要的应用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同样必须针对其缺点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保证无线网的安全使用。

2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意义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络组建模式建构而成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覆盖到每个角落,且人员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在当前政策和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无线网络技?g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的首要选择,当前大大小小的企业已经形成了密集的无线网络群,企业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深入到企业每个员工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企业员工提供与企业相关、与自身岗位相关的信息资料。整体上而言,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能够促使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便捷度和利用效率等方面整体提高。

3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

3.1 企业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原则

3.1.1 兼容并包

企业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兼容并包的原则首先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即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权限设置或者加密设置等接入到企业固定的无线网络中,但是开放性要有适度的标准建设,而不是无条件的网络技术开放。其次,则是包容性的原则,一方面企业的无线网络技术能够积极地适应企业信息化设备和网络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企业的无线网络能够与企业原先的网络技术实现兼容符合,不会发生强烈的碰撞,以此整体上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1.2 性价比最优化

企业在进行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性价比最优化的原则,首先则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实用性原则,企业所选择建设的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必须保证复核企业的需要,不能选择速度过慢的无线网络技术。其次,则是无线网络技术的经济型原则,保证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用性与经济性两者相符合,以此保证无线网络技术能够被企业很好地应用。

3.2 企业无线网络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3.2.1 无缝漫游

企业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无缝漫游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通过使用移动客户端,企业每个人员可以在相同的扩展服务区不同的基本服务区中信号随机切换,且能够在不同的拓展区不同的基本服务区中信息同样能够实现随机的切换,且整个信号切换的时间快而短,实现无缝漫游。

3.2.2 不同类型转发切换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还应考虑到本地转发和集中转发之间的切换。本地转发不经过无线控制器的数据处理,而集中转发需要经过无线控制器的数据处理进行。且两种转发模式的应用有着自身的优缺点,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和无线网络的数据处理速度等,在本地转发和集中转发两种模式之间进行选择。

3.2.3 灾备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保障此种技术的完整性,避免意外情况对无线网络产生损害和碰撞,所以需要设置一定的灾备。而企业在灾备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和建设规模,可以通过增加备份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的方式对无线网络设置保障屏障,以此保障无线网络的稳定运行。

3.3 企业无线网络规划与实现

3.3.1 网络拓扑结构

企业无线网络规划与实现需要在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但是就实际而言,当前许多企业在有线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其中核心层主要是对网络的数据信息进行交换,核心层的存在主要是保证网络运行的平稳安全,这一网络结构层的建设必须做好外部网络路由器的安全建设和科学的部署,保证经过路由器的网络能够准确地向覆盖范围传输,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而在无线网络拓扑结构的接入层中,接入器主要是由无线控制器AC挂接与核心交换机相连接,以此能够通过交换机促使无线网络信号集中、高度的转发,能够有效解决无线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3.3.2 命令配置

在?o线网络拓扑结构建设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无线网络进行命令的配置设置,而一般需要针对冗余AC和三层漫游进行优先配置,需要针对具体的配置层进行顺序的优先配置设置,保证每层配置命令能够很好地被无线网络技术传递和转化使用。

3.4 企业无线网络架构应注重的问题

企业在无线网络架构中,应注意到无线网络技术的设置必须符合企业对无线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保证路由器的覆盖设置能够保证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个角落,而且,无线网络的构建必须同时注重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成熟性,既能够保证无线网络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短时期内不需要企业重新进行构建,但是又不能够仅仅保证技术的先进性,而且要选择应用不熟的无线网络技术,避免给企业造成数据信息的交换形成不良的影响,能够在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之间合理的权衡,保证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促进作用[2]。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无线通信领域。作为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及技术密集型产业,通信行业的发展及通信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无线通信工程的特点,并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无线通信;通信工程;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还是在无线局域网通信方面,我国无线通信技术都取得了突破。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无线网络工程也将在城市通信的技术、服务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以全面推动城市通信工程的快速发展。

1 无线通信工程的特点

通信工程是一门服务面广、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涉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通信及IT行业等方面。无线通信工程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1)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比如从WLAN技术到WiMax技术,从移动3G技术到移动4G技术,从技术的推出到网络的商用及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都很快。(2)人员操作技术要求高。无线通信设施设备已实现精密化与高端化,在安装、测试、维护等环节都需要配套的专用设备,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3)作业协调性要求高。通信网络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全程全网特点,在整个通信工程建设中,要求在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网络运营、网络维护、网络升级改造中,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共同协作、精确协调,才能真正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的成功建设、通畅运行、顺利维护。(4)环境要求比较高。在无线网络通信工程中,对温度、湿度、节能、防火、防盗及防腐蚀等特性均有强制性的要求,对通信工程建设的环境要求比较高。

2 城市无线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据工信部统计,截止到13年10月份,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12.16亿,其中3G用户达3.79亿,全年累计净增1.47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8.1亿。在这庞大用户群数据的背后是规模巨大的通信设施建设投资及迅速发展的各种技术。比如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医疗卫生、金融交易、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面,城市无线通信工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工程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形成了以自动化控制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电子信息系统,以实现对各种机械设备的有效控制。自动化技术在相关工业行业(如智能仓库、煤炭采掘及金属冶炼等行业)的要求是不一样。因此,自动化技术应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微处理器技术与电子电路技术设计不同的电子控制系统。而在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各机械设备中的核心技术。随着我国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由自动化逐渐转变成智能化方向。

3 城市无线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无线通信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整个通信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而通信工程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因此,无线通信工程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朝着技术创新的方向进行发展。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运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无线城市网络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在充分利用通信工程技术的前提下,以满足人们对网络通信服务的要求。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导航服务、网络交易、娱乐互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等。随着13年底4G移动牌照的发放,我国必将掀起新一轮的移动通信建设,另外随着WMN技术、LMDS技术、UWB技术、点对点微波技术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无线通信网络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化应用程度必将大大提高,城市无线通信工程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3.1 网络更加融合

由于技术原因,当前无线网络的种类较多,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无线网络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并面临技术风险,因此将各种网络通过融合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是通信网发展的大趋势。网络的融合包括核心网的融合、接入网的融合和终端的融合等。

3.2 网络更加安全

相比而言,无线网络比有线网络的安全性更差,无线网络容易暴露相关的通信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信息,并带来损失。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在未来,无线通信的保密及安全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技术、WAP安全技术、TETRA安全技术、WLAN安全技术、各种加密算法、WPKI、签名和认证、密钥管理与协商等技术等。

3.3 接入更加综合

目前无线接入技术如WLAN、WiMax等无线接入技术在城市无线通信接入网中均有应用。而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带宽的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是无线通信,但其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几百Mbit/秒以上。可应用于室内通信、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位置测定、雷达等领域,可对当前的WLAN等技术形成良好的补充,使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手段更加综合。

3.4 业务功能更加集成

由于用户业务需求的广泛性,未来的城市无线通信网络必须实现各种业务功能的综合集成,如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业务的集成;IP与非IP业务的集成等。无线通信网络的业务功能综合集成能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保障,并同时能继承现有技术及业务优势,缩短新业务的研发试用周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通信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通信工程建设及通信业务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将向网络融合、接入综合、业务多样化等方向发展,并将更加重视网络的安全,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方便、快捷、丰富的无线通信应用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博文.关于网络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27(7):48.

[2]郑家浩.网络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风,2013,32(15):228.

篇(3)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 无线网络技术 实践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R197.3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03-01

目前,国内的部分医院还在采用的是有线网络,这种网络不能做到完全的空间覆盖,对信息的采集也不具有实时性。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使许多医院都建立了具有强大功能的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时性、灵活性和应用性有了很大的突破。无线网络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也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无线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现阶段,国内几乎所有的医院走在努力走向信息化的建设当中,这也是医院与世界接轨提高自身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无线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将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2]。近几年,医院的业务量在逐年的上升中,门诊量和病床使用率也在逐渐增加,各个科室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同时大部分的医务人员都在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诊断方式,而没有患者的各种相关资料,这就使医院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繁忙与复杂,无法做到井然有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工作人员都无法高效的展开治疗和工作。而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它有效的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弊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同时也可以在医生移动查房、远程呼叫通信等各方面,提高了医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无线网络技术简单易用、抗干扰性强、灵活性高、传播速度快,在多方面都能够帮助医务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提高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促进医疗卫生的变革。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和架构

现在的许多医院都已经拥有一套自身的医院管理系统,而无线网络技术能够将医院原有的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病房、ICU、急诊室、手术室、输液室等医务人员经常需要移动的工作区域,医务人员在移动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及时通过无线网络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则会大大的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在忙乱中出现错误,从而造成医疗事故[3]。无线网络方便、快捷、及时的优势对医院的日常工作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使医生在移动中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连接,让医护人员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查询到需要查询的信息,在工作上提高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程序的安全,同时无线网络也突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优势,提高了数字化医院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水平。

构建医院的无线网络需要确保其传输的质量与可靠性,传输方式可以使用无线电波的途径,在整个医院的楼层均需安装无线局域网收发器,将无线信号覆盖到整座医院中。以此来将医生从办公桌前释放出来,使医护人员能在不同的地方移动工作,随时随地实现信息访问。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无线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1.无线网络技术在病区移动查房中的应用

在病区中组建好无线网络技术之后,医生与护士将不再受到网线区域的限制。在病区移动中,医生能够随时查询到患者的住院信息、病史病程、LIS以及PACS的检查报告,医生也可以随时下达医嘱,保证患者的病情及时得以控制和查询。首先,医生通过扫描患者腕带进行身份确认,利用电子设备及时的开医嘱,在医生开医嘱时系统也会智能的提示合理的用药信息,再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HIS系统中,护士可以在工作站及时的查询到医生所开的医嘱。其次,在患者的信息查询中,也可以在电子屏幕中自动显示出来,通过LIS、PACS系统可以实时的查看检查报告单并及时的制定治疗计划[3]。另外,无线网络与无线射频技术相结合,更方便的核对病人信息、药品情况,简化了数据采集和录入手段,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无线网络技术在输液系统中的应用

医院的门诊部输液工作量非常之大,在庞大的工作量下难免容易出现差错,因此无线网络技术的覆盖,能够使得无线输液管理系统得以应用,在输液中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差错率和医务纠纷。无线输液系统拥有双联标签码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可及时响应的无线呼叫需求、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等多种特点。系统采用了PDA、条形码及无线网络技术,在移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可以对病人的身份和药物上的条形码进行核对,保证其中的用药安全避免出现用错药的情况,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强度以此达到良性的循环,在工作强度得以减轻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顺利程度上便也会得到提升。

3.无线网络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无线网络能够使用IP语音系统取代传统的通讯设备,实现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语音和视频数据,能够提供双方的语音视频通信。一些疾病发病时没有前兆,为了控制病情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而一些患者时常会因为无法及时送往医院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良好的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在一些患者发病等待救护车救助时,家属也不知道如何采取措施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就得到最好的处理[2]。而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就能够利用高速的图像、语言、视频的传播,帮助患者或家属在面对突发疾病的处理上能够采取得当的措施,也能使医生与患者得到提前的沟通,让医生在患者还未到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就立刻得到良好的治疗。这样一来,不但可极大降低运送患者的时间和成本,让患者不会因为处理不当或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而发生危险,还可以突破地理范围限制,减少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障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各个医院也正朝着信息化建设来发展,而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则是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有了无线网络才能够拓宽信息传输的范围、整合医院的各种信息数据、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诊断效率。只有整座医院都能覆盖在无线网络与信息传输之中,才能真正的做到信息化建设。因此,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h.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与设计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3(06):41-43

篇(4)

【关键词】 5G无线网络 智能干扰 管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现状来看,4G网络得到普及,基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5G网络发展的势头正在前进。从5G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来看,将属于一个高度融合以及高度智能的无线网络。结合现状研究,一致认为要想使5G网络得到有效发展,需注重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革新[1]。但是,由于受到多项干扰因子的影响,使得5G无线网络下的智能干扰管理存在缺失点。因此,从5G无线网络的发展角度考虑,本文针对“5G无线网络下的智能干扰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干扰因子处理基本思路分析

基于5G无线网络下的智能干扰管理技术是解决5G无线网络干扰因子制定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从现实角度来看,影响5G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及发展的影响因子角度。比如:超密集组网在对无线网络基站布设密度进行增加的条件下,能够使获取频率复用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对于微蜂窝和微微蜂窝来说,存在更为密集的部署,并且还存在小区覆盖范围的重叠,这样便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干扰。从5G无线网络的发展来看,干扰被作为一类消极的影响因素,下面对干扰因子的基本处理思路进行分析。

1.1干扰随机化处理思路

对于干扰随机化来说,其主要目标是基于接收端获取接近百噪声的干扰信号,也就是随机化的干扰信号,进一步得到能够对干扰产生抑制作用的处理增抑。例如:调频、交织以及加扰便是较为常见的干扰随机化方法。其中,调频主要是针对每一个小区使用有差异的调频方式,进而获取干扰白化的效果[2]。对于交织来说,指的是基于信道编码后,针对各小区信号应用有所差异的交织图案,然后完成相应的信道交织,进一步使干扰的随机化得到有效实现。此外,对于加扰来说,指的是基于信道编码及信道交织完成之后,针对不同的小区的信号采取有所差异的伪随机码实施加扰措施,从而使干扰的作用得到有效增强。

1.2增强型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处理思路

对于宏小区和微蜂窝两者之间的层间干扰要想得到有效降低,便有必要对边缘用户的性能加以提升。针对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技术,3GPP于LTE-Advanced的R10版本当中给出了增强型小区干扰协调技术,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三种:其一,频域eICIC;其二,基于功率控制的eICIC;其三,时域eICIC[3]。前两种相较于第三种存在不足,比如频域eICIC容易使频域资源浪费;基于功率控制的eICIC需将QoS约束作为条件。但是,对于时域eICIC来说,是基于一个子帧上基于时间域实现干扰协调,能够使源自于干扰小区的干扰得到有效控制。

1.3多点协调传输技术

针对5G无线网络下的干扰项,提出了一种多点协调传输技术,即:协调调度/波束成形(CoMPCS/CB),对于该项技术来说,主要在协调调度的作用下,或在波束成形的基础上,使得小区边缘用户的干扰受到有效抑制。对于各大协作小区来说,可对不同小区间的信道状态进行共享,但是不可共享用户的数据,这使得用户的数据得到有效保护。总体而言,在充分采取此信道状态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调度算法选择,能够确保小区性能达到最优化,而且还能够使相邻小区出现的干扰最小化,进一步对信号波束进行协调发送的条件下,能够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二、5G无线网络下的智能干扰管理技术分析

为了促进5G无线网络的发展,需认清一些干扰因子,进一步明确智能干扰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下面,将管理体系构建及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2.1智能干扰管理体系的构建

“万物互联”是5G无线网络的愿景,通过5G网络,在构建多样化场景的条件下,能够使人们的业务需求更加丰富,并涉及于交通、医疗、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4]。总体而言,对于5G网络来说,其高动态性、高智能型以及高异构性的特点非常显著。所以,对于干扰管理,有必要和网络特征相匹配,以网络环境的反馈采取动态调整措施,以此使干扰管理和网络环境的互动得到有效实现,进一步使网络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如下图1所示,为干扰管理环图示。

在网络环境中,干扰环境是基础部分,干扰管理方法的设计便取决于干扰环境。而对于干扰信号来说,能够经感知或者协作获取,经干扰信号处理获取干扰模型,不同层次的干扰模型使得相对应的管理策略得到有效实现。与此同时,在干扰管理机制的作用下,能够使干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进一步使网络容量受到影响,并重新作用在干扰管理策略的设计上。

在上述功能得到有效实现的基础上,基于现实网络中融入智能动态的干扰管理架构,便能够使网络干扰管理得到有效实现。

2.2干扰迁移技术的应用

干扰迁移技术。基于异构网络当中,对于微蜂窝基站布设来说,存在随机性的特点,在分布和覆盖等方面的状况难以预测,这样便可能致使微蜂窝基站在分布上呈现不均匀的情况,也就是说基于某些区域有交叠覆盖的若干个微蜂窝小区同时存在,但是另外部分区域却无微蜂窝小区存在。当微蜂窝小区疏密不统一,形成随机分布的情况下,便会致使网络当中的不同区域的干扰分布呈现不均的情况。对此,便有必要注重干扰迁移技术的应用,可利用移动热点,构建重干扰区和轻干扰区,多模用户设备可以经WIFI接口将移动热点接入,然后经蜂窝网络接口使Internet回程得到有效实现,基于此环节移动热点便称之为蜂窝用户。与此同时,移动热点还能够在利用WIFI接口以及蜂窝网络接口的基础上,在WIFI链路工作频段和蜂窝网络工作频段没有交B情况下,使得蜂窝网络传输的干扰降低。总之,需注重干扰迁移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从而使5G无线网络下的智能干扰管理得到有效增强。

三、结语

5G无线网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网络密集化部署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干扰,为了使5G超密集网络获得有效控制,则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部署,积极构建智能干扰管理体系,并注重干扰迁移技术和分布式干扰协调技术的应用。相信在合理、科学地应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使5G无线网络的智能干扰管理得到有效增强,进一步为5G无线网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赵国锋,陈婧,韩远兵,徐川.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441-452.

[2]王琼,乔宽,杨中豪.蜂窝结构与5G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J].广东通信技术,2016,03:28-31+46.

篇(5)

关键词:校园无线网;智能无线交换;实施方案;网络管理

引  言

近些年,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宽带化、IP化和无线化”的新特点。其中,无线宽带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受到了各国各个领域和信息化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当前研究与应用热点,再通过其转发至有线网络并送至目的地,导致交换机要汇聚大流量数据。

针对前两种模式的缺点,通过调研,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无线交换网络”无线架构技术,在此架构中,采用智能无线局域网交换机MX-200进行控制,而智能无线接入点AP可具备根据用户种类、应用类型、VLAN等的不同方式来自动判断数据流量是否需要全部集中由交换机转发。从而既具有了交换机架构的优点,又可以根据网络数据情况自适应的对数据进行分离,将对传送速度要求高、流量大的数据转入有线网络,将公文、试卷等安全要求高的送交智能无线交换机转发,从而避免出现瓶颈。其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采用这种设计后,即使以后通过校园无线网进行无线语音通话、视频仁义和基于IEEE802.11n的高速传输,都足以应对,同时便于日后升级与扩展。

图1 校园无线网网络拓扑图

2.校园无线网实施方案

基于“智能无线交换网络”架构技术的校园WLAN无线网络的实施方案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首先是覆盖区域的状况和设备的选型,以有布局方案的设计;另外就是接入用户的计费及上网方式,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具体说明

2.1WLAN的接入设计

构建校园WLAN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将无线设备接入原有的校园网,方案的设计的基本既要保证原有校园有线网络的体系架构和设备不用大动干戈,又可以保证校园无线网的实现。

根据校园原有的网络架构,本文将智能交换机MX-200分别连接2台核心交换机,并将核心交换机配置为热备份模式。其中MX-200无线控制器作2层透传,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OSPF Protocol 进行连接。

另外,本文将无线AP与无线用户分配至不同的VLAN中,从而保证校园无线网的管理与安全。采用学校DHCP服务器对用户地址进行分配,网关做在MX-200的三层交换板上,这样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在核心交换机中定义访问控制列表,做具体的策略控制。

2.2上网方式

无线校园网络主要服务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由于覆盖范围广、使用人员不固定,为确保使用人员,采用了基于SAM的Portal认证方式。只有用户申请无线网络服务后才能使用,采用计时收费的方式,用户登录后开始收费,注销后停止计费,以秒为计时单位,采用预缴费模式。

具体步骤为:在无线AC上建立无线VLAN,并启动DHCP服务,以Trunk方式连接与无线AP连接的汇聚层的交换机,所有无线上网都通过Portal发起认证请求,认证成功后计时开始。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没有非法用户使用无线网络,同时保证了校园网内所有无线网络处于同一VLAN内,为管理与维护提供了方便;另外,用户数据库可由集群中各个无线控制器共享,实现了用户穿梭于不同地区时在调整网络区域的过程中的无缝。

无线上网流程如下:1)用户通过DHCP获得IP地址;2)通过Protal进行客户登录;3) 获得用户MAC/IP/VID作为用户标识;4)获取上网权限,检验用户数据流;5)用户注销客户端并停止计费。

3. 校园无线网管理策略

   校园环境聚焦了大批知识精英,也意味着存在大量的掌握了高级网络技术的黑客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无线网络没有固定的边界,学校周边以及进入学校的其他人员易通过各种方式非法访问,这就意味着在设计网络架构的同时,也要仔细研究校园无线网的安全设置和管理。

3.1AP点设置与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对AP进行基本设置:要对全部AP基站的SSID统一规范命名,如:university为学校名称,5为五号楼,3为三层,4为第四个接入点,命名最多可用32个字符。对于AP基站基本采用用户固定接入的管理模式,所以为了便于普通用户检测网络信号强弱,开放SSID广播,同时打开信道自动扫描以匹配用户信道。

   下面设置LAN的参数:根据校园网采用的内部地址分配原则,对每一个AP基站设置不同的IP地址值、网关、DNS等。

3.2安全设计

   为保证本文所设计的校园WLAN的安全性,可以从WLAN的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其中 可以考虑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WAPI标准对数据进行加密。而访问控制可以构建无线认证系统,本文采用801.1x+EAP的认证方案。

   根据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本文在实践中采用802.1x的认证方式。WPA被认为目前相当可靠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利用WPA技术对访问用户进行认证处理同时进行数据空中加密。

  

 4.无线网络后期优化的系统架构

   在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后期,还需要对无线网络进行部分优化。无线网络优化是对无线网络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另外,如何与目前流行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厂商的WLAN校园热点进行整合,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也是新时代高校无线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为加快校园无线网优支撑手段的建设,需要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一起合作,将无线网络优化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定位为围绕“质量领先、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网络工作战略目标,支撑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实现“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支撑网优工作流程化、实现网优专家经验IT 化,提高优化工作效率,提升校园网络质量。

5.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无线交换网络”的校园无线网络架构,通过智能无线局域网交换机MX-200的控制校园WLAN覆盖络以后,达到自适应分配流量的作用。且用户只需简单的设置就可以登陆校园无线网。本文详细给出了该设计的实施方案,以及基于此方案的校园网管理策略及安全设计,从而完成全校无线网络的统一身份验证,做到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无缝对接,确保校园WLAN的高效、便捷与安全。最后给出了在WLAN热点下的无线网络新形势下的优化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 苏群,赵宇明,徐晓新. 校园无线网的建设和管理[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1, 5(3):p23-p25.

篇(6)

认知无线网络技术的出现是无线通信的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将智能化利用频谱资源的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各类资源的综合优化利用。认知通信系统具有感知环境变化、主动学习、自适应调整参数等特点,可利用空闲的频谱资源,主动检测频谱空洞。此技术的出现是对传统频谱利用模式的挑战,赋予了传统无线通信理念更深层次的含义。认知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推动现有无线网络向一种具备主动认知自身与周围环境变化发展,智能化地对业务、用户偏好、网络进行适变性的调整,进而解决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无线网络异构化问题,形成一体化的以智能决策为基础的无线网络体系结构。

二、认知卫星通信网络

卫星通信网络主要由通信卫星和各种地球站组成,根据完成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业务网络和管理网络。业务网络完成用户的业务通信需求;管理网络完成资源的分配和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现有卫星网络中,上述2部分只是完成业务的呼叫处理、通信链路的维护等功能,功能组成较为简单,缺乏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及用户信息、网络状态的获取等功能。不同卫星通信网是孤立的,并不进行信息的交互,使得通信资源很难高效利用,多网系融合、智能化决策难以实现。在卫星网络中引入认知技术与卫星通信网进行融合,形成认知卫星通信网络,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途径。认知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组成可以总结为如下几部分[9]:环境域感知技术、用户域感知技术、网络域感知技术、终端重配置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这几部分关键技术如何支撑认知卫星网络的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1用户域感知技术

用户域感知技术主要是指用户个人需求的特点与通信政策的要求。各类用户有不同的偏好,所以在不同条件下应当考虑用户的需求特点。卫星语音通信中,用户只需保障基本的语音业务。而在综合应用中,不仅要考虑用户的服务质量,还需要考虑抗干扰需求等。视频通信中要考虑用户对延迟等关键指标的要求,才能保证用户的需要。

2环境域感知技术

卫星信道环境中雨衰对Ku、Ka频段的信号有一定影响,尤其Ka频段受到的雨衰更加严重。中心站和远端站分别对本地雨衰信息进行感知,根据雨衰特性以及信道估计感知信息,信息汇总至中心站,并由中心站下发,为各站分配功率和带宽资源。业务建链后,通过远端站上报的感知信息,对链路特性进行评估,同时修正初始建链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分配的自我学习功能,提高系统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其次,未来卫星通信电磁环境复杂多变,且卫星通信链路覆盖范围较广,转发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卫星波束覆盖内的地球站都可以发射载波到转发器上,极易受到人为的恶意干扰及自然环境的电磁干扰侵扰,造成正常通信的中断。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卫星都要考虑抗干扰问题,因此,卫星通信系统除一般抗电磁噪声的干扰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对抗蓄意制造的强电磁干扰能力,可见环境感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使卫星通信系统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障卫星通信链路的可靠性,需要对电磁环境的频谱特征信息进行充分感知,充分掌握干扰特性,达到有效对抗干扰的目的。采用环境感知技术绘制了“干扰特性分布图”。对干扰特性的感知可以分为干扰强度、干扰密度、干扰分布、干扰类型。在多维域对干扰进行剖析,充分掌握干扰特性,进而建立干扰特性数据库,为抗干扰策略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环境感知技术在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未来卫星异构网络,存在各类潜在的干扰用户,频谱感知不但要检测正常的通信信号,还要调整频谱资源的使用,避开受干扰的频段,并引导系统采取合适的抗干扰措施,才能保证传输信道的质量。

3网络域感知技术

卫星通信网络中,网络域感知技术主要包括网络特性感知分析和网络所承载业务特性的感知分析。网络特性感知主要包括资源占用情况感知和卫星网特性感知。资源占用情况感知:评估各通信网络中的带宽资源占用情况、用户终端在网及使用情况;根据资源使用特性,用户终端可优先考虑接入具有较多空闲带宽资源的网络,系统也可在各网络之间进行动态带宽资源协调。卫星网特性感知主要包括网络类型、业务协议支持、QoS保障情况等方面的感知,其作用是在网络层面对信息进行充分掌控。1)网络类型。主要包括点对点、1点对多点(星型网)、多点对多点(网状网)以及由逻辑关系引出的树状网。2)业务协议支持。主要包括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和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主要应用在一些支持小型化的终端领域、特殊通信需求的卫星网、极低速率和带宽保障的卫星网,而分组交换主要用在大容量、通用化的卫星网络中。3)QoS保障。每个卫星通信网络对业务的QoS保障能力不同,如上述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对语音等实时业务的支持更好一些,而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对于业务即插即用的支持更好一些,因此,充分感知用户的QoS需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业务感知主要功能为识别不同的业务数据(如数据、视频、语音等),根据不同业务得出所需要的资源、QoS等要求。

4智能化决策技术

认知无线网络区别于常规无线通信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智能化,通过智能化决策技术,对用户和环境特征进行检测、分析、推理、学习、决策、执行,都需要智能化的能力。卫星通信网络需要人工干预的因素很多,因此耗费较多的人力与物力成本,且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这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认知无线网络技术的引入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智能化能力,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人为干预的影响。智能决策技术在认知卫星网络中功能具有射频环境、用户需求及政策的感知分析、信息的存储、认知学习和推理决策等,根据系统目标特性,分析历史数据去训练学习,最优化配置资源,自适应地匹配环境的改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智能化决策技术的支持。认知卫星通信网络中的智能化决策技术主要有3部分:感知信息存储、学习推理、决策调整,由此构成认知卫星通信网络智能化决策的应用流程,如图5所示。智能化决策的应用主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博弈论、智能决策、人工神经网络等,其核心是利用知识表示将感知信息合理地表示和存储,然后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实现自适应的学习和推理[10]。

5卫星异构网络的融合技术

卫星通信网络向着异构化演进,如FDMA、TD-MA等网络的不断深入应用,且终端也是向着多模式的应用发展,加之卫星网之间、卫星网与地面网之间的不断深入交互,未来卫星通信网络的异构化融合是发展趋势。目前,卫星通信终端为了适应网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需要针对环境和自身软硬件条件的变化接入不同的网络。为了更好地实现网络接入与融合,需要感知技术提取网络特征与感知结果,与用户需要进行匹配,提高适配效能。卫星远端站根据本站感知信息以及中心站指令完成自适应入网以及业务接入。针对不同感知信息进行多目标分析,中心站生成不同决策方案,评估各个网络的负载情况,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基于负载平衡的规则,为用户分配相应的网络资源。认知技术对异构网络环境进行感知,分析信道特性、用户特性、网络特性,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终端用户分配最合适的接入网络通信,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篇(7)

关键词:无限网络;网络编码;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编码技术特点

传统网络传输数据需要通过路由器,即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借助路由器对数据进行处理,依照数据目标地址向不同链路发送数据。因为在数据的协调安排上不能统一,因此很多数据包可能在一条链路上堆积,这就必须排队等候处理,因而在传输数据的速度以及传输效率上网络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始于2000年,其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当数据同时到达路由器时,通过网络编码技术能够同时发出数据,而不至数据在链路中发生拥塞,进一步推进了网络传输速度的发展。

2 网络编码技的应用

2.1 概念分析。从本质上分析网络编码器是一种信息交换技术,其融合了编码以及路由技术,其核心是对信号的处理,将每个网络节点中的受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或非线性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想下游节点发送,在该技术中中间节点起到了信号处理以及编码的作用。

2.2 技术优势。由于网络编码技术集合了编码技术以及路由技术,因而网络节点不单单起到了数据的转发储存作用,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从而使得网络具有了多播容量,通过使用线性网络编码,进一步扩充了网络传输速度。但是该项技术的优势不仅仅有这些,若在无限网络中应用网络编码技术,其优势更为明显。首先广播特性以及不可靠性是无线网络的基本特性,但是这种特性恰恰适合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很多传统的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另外由于无线网络具有广播特性,因而在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时,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则传出点周围的节点都可以接收该数据包。所以,若一个节点对其相邻多个节点的数据包感兴趣,那么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包传输到其他相邻的感兴趣的及诶但,从而节约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传统有线网络中大多会使用跨层设计以及路由器等设备改善网络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但是网络性能的发展却因此受到的阻碍,而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技术难题迎刃而解,通过使用随机网络编码技术仍旧能够将原始数据恢复,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以及容错性。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吞吐量,从这方面改善网络性能,并且从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证明,对于某些网络吞吐量,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有效予以提高。很多研究者在研究该技术的同时还会想方设法降低网络复杂性。从而使得网络编码技术能够依照网络的实际动态状况进行调整。

2.3 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网络编码技术除了能够有效提高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传输能耗,其在网络安全性能提升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传统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大多会使用数字签名以及消息认证码的方式,因此防止恶意删改数据包,确保无线网络安全性。而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则是通过产生随机编码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较为简便,并且根据监测时间以及复杂程度以及通讯控制开销等条件可以对检测概率进行调整。但这种方式仍旧存在很大的不足,即对抗恶意攻击的效果相对较差。无线网络广播重传处理中,多个接收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丢包都要求源节点重传数据包,需要广播发送较多的重传次数.本文将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广播重传中,提出一种新颖的广播重传方法(RLNCBR)。该方法中,源节点记录多个接收节点中丢包最多的接收节点丢包数,再按照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方法编码组合该丢包数个线性编码包。源节点广播重传,接收节点采用运算编码线性组合的方法获得信息包数据。数学分析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可解性,同时重传次数可达到理论最优性。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重传方法相比,RLNCBR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包的平均传输次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3 技术发展方向

现有的网络在网络编码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首先在有线网络中网络编码技术用以增加组播容量,而现在网络编码技术则可以用以提高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吞吐量,并且信号传输中能耗更低,在网络中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性更好、鲁棒性更高。通过网络编码技术还能够对网络协议、网络结构进行更改。但是该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网络编码技术起步交往,虽然通过该技术数据传输速率以及网络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具体实现以及复杂度的降低仍旧是目前的技术难点。目前网络编码方式相对较多,目前常用的包括分布式随机网络编码以及集中式线性网络编码两种方式,但是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应用问题较多。如何实现网络编码在实际的应用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点,网络性能可以在网络编码技术的支持下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复杂度也会随之提升,如何在维持原有网络开销的前提下,综合性能以及效率两方面,首先网络编码这将是未来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结语

不同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环境较为多变,这就使得网络的稳定性较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数据的丢失。目前在无线广播网络中对丢失数据常常采用重传的方式进行处理,通常的重传方式主要基于接收方向传送方发送出错信息,通过将出错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式恢复出错的报文。而网络编码技术则打破了这种方式,虽然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的通信网络中,但已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比如美国军方已经意识到网络编码技术的优势,已经拨款研究网络编码技术在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Network)中的应用。因此,我们也应当及时跟踪国际上的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各种应用深入思考网络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明,盂小峰.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