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1 15:5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1)

一、基本现状

全市现有番茄制品生产企业2家,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和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3.16万吨,其中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2.5万吨;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0.66万吨。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于1995年引进意大利日处理番茄500吨生产线,*年技改扩建,新增意大利日处理番茄*吨生产线。目前是塔城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市重点扶持企业,产品销往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罗马尼亚、美国等地。20*年,收购番茄原料14.68万吨,支付原料款4300万元。生产番茄酱2.03万吨,产品合格率100%。实现销售2.2万吨,产值8125万元,经营利润1156万元,改变了多年负债经营的局面。

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招商引资企业,注册成立于20*年底。20*年开工建设并生产,收购番茄原料3.7万吨,支付原料款1*3万元。生产番茄酱0.5万吨,产品合格率100%,实现销售0.5万吨,产值2444万元,经营利润420万元,成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产业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番茄加工能力逐步扩大,番茄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番茄产业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2、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番茄制品企业把原料基地建设作为生产的第一车间,主动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农户按合同进行生产,企业按合同组织收购,通过订单合同的方式稳定了产销关系,逐步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成立了番茄种植协会,培养了番茄销售经纪人。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途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竞争。

4、形成番茄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乡、镇紧紧围绕“四区一线”产业布局,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鼓励种植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田间技术服务等形式,促进了番茄产业化经营格局的形成。

三、存在问题

一是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需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亟待完善健全。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之间形成的产销关系比较松散,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二是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有待于加强。基地建设程度低,对发展早熟和晚熟番茄品种的种植影响较大,并直接关系到番茄加工企业的生产时间。同时,对提高加工设备能力利用意义重大,是企业利润来源的重要增长点。

四、发展预测

*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1、现状分析

番茄产业按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3.16万吨计算,全年需番茄原料19万吨,需番茄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中粮屯河*番茄制品分公司需番茄原料15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3.3万亩;天然番茄制品有限公司需番茄原料4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0.9万亩。

2、新增预测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投资5000万元,将引进意大利日处理1500吨番茄生产线。计划5开始项目建设,7月底投入生产。此生产线年需新增番茄原料9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2万亩。*西域鸿兴果蔬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一期建设日处理1000吨番茄生产线,将于今年建成投产。新增番茄原料6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1.3万亩。

新增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合计2.5万吨,全年需新增番茄原料15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3.3万亩。全市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将达到5.66万吨,从生产与加工平衡衔接方面进行理论分析,需番茄原料34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7.5万亩左右。

五、主要措施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培育和发展番茄加工企业,继续完善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全面提高番茄产业化经营水平。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搞好服务。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措施。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把扶持番茄农业产业化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建议充实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番茄制品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调整措施,加大扶持,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对番茄制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继续加大番茄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在贷款贴息、栽培技术、新品种引进研发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发展银行部分信贷资金有一定比例投向龙头企业。不断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和重点,发挥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作用,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3、多种形式,建立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番茄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鼓励番茄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形式,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分配机制,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模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促进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番茄行业协会,使各类番茄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番茄加工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篇(2)

【关键词】武汉 产业选择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度

武汉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钢铁、汽车、机械装备(含船舶)、电子信息、石化等支柱产业和纺织服装(属于轻工纺织)、食品及烟草(属于轻工纺织)、生物医药、能源环保以及造纸及包装(属于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的产业格局,经过“十一五”的努力,2012年武汉工业总产值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十二五”期间是武汉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基地迈进的关键时期,为此,武汉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电子信息等8个重点产业1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和加快武汉市集成电路等15个新兴产业2发展实施方案。在制定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和加速发展实施方案过程中,武汉市政府为什么选择这些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选择根据是什么?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研究武汉主要产业发展与武汉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对上述问题予以解答。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及研究数据选择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一种因素比较分析法,它通过设立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并对灰色系统内有限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寻求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它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通过确定参考数列和若干比较数列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密切,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灰色关联度可分成整体性灰色关联和局部性灰色关联,其区别在于前者任何一序列都可作为参考序列,运算量较大;而后者则只有一个参考序列,运算量相对较小。鉴于局部灰色关联分析操作方便,本文采用该方法对武汉主要产业2003年到2009年7年间总产值与武汉相应年份GDP的关联度展开分析。

本文在对武汉主要产业进行研究时考虑到需要对历史数据展开分析,故采用武汉“十一五”时期支柱优势产业的分类方法对主要产业进行分析,即4个支柱产业和6个优势产业,这些产业除物流产业外包括了“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中的7重点产业。这10个产业是钢铁、汽车、机械装备(含船舶)、电子信息、石化、纺织服装(属于重点产业的轻工纺织)、食品及烟草(属于重点产业的轻工纺织)以及造纸及包装(属于重点产业的轻工纺织),此外,生物医药和能源环保属于15个新兴产业发展的范畴,而在“十一五”期间是武汉的优势产业,也放在本文与重点产业一起分析。武汉物流产业因数据不全,在本著作中将另外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鉴于研究对数据准确性、典型性和可比较性要求,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武汉统计年鉴2010》、《2010武汉工业发展研究报告》和《武汉工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

二、武汉产业发展对武汉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度研究

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首先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然后,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接着,求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最后,对关联度进行排序。

(一)数据标准化

将2003年到2009年10个产业中子产业的产出数据汇总,得到各个产业产出总量数据。因系统中相关因素序列的数据可能由于单位不同而不方便比较,故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要做标准化处理。以武汉2003年到2009年各年GDP为(X0)参考序列,以钢铁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食品烟草、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10个产业的产出总量指标为(X1)、(X2)、(X3)、(X4)、(X5)、(X6)、(X7)、(X8)、(X9)、(X10)比较序列,并对这些总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以参照数列(取最大数的数列)为基准点,将各数据标准化成介于0至1之间的数据最佳(见表1)。

表1 武汉主要产业总产值与武汉GDP数据标准化

(二)生成对应差数列表

将标准化后的比较序列与参考数列进行差值计算,并求绝对值,并列入对应差数列表,该表主要包括与参考序列的差值、每列最大差值和最小差值(见表2)。由表二得知,各比较序列对参考序列各点对应差值中的最大差值为0.52,最小差值为0。再根据这些结果,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表2 对应差数列表

(三)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由对应差数列表得到最小差0,最大差0.52,设分辨系数ζ=0.5,分辨系数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其设定值对关联度没有影响[4]。然后,分别计算比较数列对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与关联度(见表3)。计算公式如下:

ζ(k)=■(1)

ri=■■ζ(k) (2)

表3 关联系数及关联度结果

三、武汉产业发展对武汉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结论

总体而言,武汉10个主要产业对武汉GDP的相对关联度都在0.5以上,这表明这些产业对武汉经济增长贡献相对来说都比较大,他们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X10)>(X7)>(X8)>(X1)(X6)>(X4)>(X2)(X9)>(X3)>(X5),即造纸及包装、食品烟草、生物医药、钢铁及深加工和能源及环保、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和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其中,钢铁及深加工、能源及环保、食品烟草、生物医药和造纸及包装等产业与武汉GDP的相关度在0.71以上。说明武汉所选择的主要发展产业是有根据的,这些产业对于武汉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注释

{1}武汉重点产业指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船舶、轻工纺织和物流业。

{2}武汉新兴产业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激光、新动力、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产业、地球空间信息、数控机床、新材料、现代物流和金融产业。

参考文献

[1]梁东等.《武汉工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

[2]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武汉工业发展研究报告》[M].武汉出版社,2010.8.

[3]武汉统计局网站.武汉统计年鉴2010.

篇(3)

关键词:生产业 城市化 发展 推进 分析

一、明确定义概念

(一)生产业:生产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二)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的过程。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二、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也鲜有人对其进行独立研究。主要理论散见于几类文章中。针对这项情况,笔者将相关研究论文分为四类,逐一论述。

(一)对国内外生产业理论的综述中提到的该类问题研究

1、国外服务业理论综述:我国开始研究生产业不过十年,而西方国家此项理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比我们领先了近二十年,所以对国外生产业理论的综述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类里,李江帆、毕斗斗(2004)对国外生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介绍和阐述了生产业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作用,介绍了Illeris(1993)的论文《服务业在当地经济增长中的地位》;Saskia Sassen(1985)的理论:生产业的就业对城市功能性定位的反映。

2、国内服务业理论综述:

《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提出建议: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生产业集聚。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业不同的功能区域,引导生产业在区域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生产业的区域性集聚式发展。

(二)生产业空间布局和区域影响研究

在《生产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中,其主题议题之一就是生产业发展的城市效果。研究认为生产业的专业程度和市场范围大小与所布局城市在城市等级序列中的排位相对应。国内则分为2个方面开展:1、案例研究,得出结论是城市是生产业的主要集聚地,服务行业集聚可重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优势的提升。2、区域层面城市生产业发展水平的含义及其与城市等级的关系,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所属城市的服务功能和中心性就越强,生产业通过嵌入城市发展的等级结构,促进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与优化。

(三)各地方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很多省市在分析当地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时会有关于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的相关研究。例如,在北京市社科院的《生产业及北京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出生产业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业有助于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生产业能够促进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生产业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实证分析类

在《国内外生产业空间集群的研究进展》中,主要进行了生产业区域集聚的检验与比较研究:文章中引述了国外Beyers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生产业的集聚的研究,GILLespie等和Coffey对英国和加拿大进行同样研究,Illeris 对北欧各国的实证研究。同时,提出中国的相关研究:钟韵(2004)通过广州市生产业的实证研究,提出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生产业的思路。

三、综述

由于国外生产业的研究较我国早,理论成果丰富,我国学者通过阅读、总结国外的相关结果,介绍了生产业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具有环境优势、生产业对区域就业生产率的贡献,从而发挥计划城市体系功能等理论。

而我国学者依从类似的研究思路,展开案例性研究,以城市或地区为例,论证生产业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性(实证角度)和他们的互相吸引与促进作用(历史发展角度)。在理论构架发面,有人提出生产业与城市等级的关系,关注其对区域内城市化的辐射性作用和结构优化力;有人着眼于微观层面剖析生产业对城市化推进的作用机制。

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样存在漏洞和问题。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多停留在介绍外国相关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论证以及较浅层次地分析作用机制问题,缺乏更深刻的分析研究;同时实证性分析多立足于较小的城市或区域,缺乏更大范围的视野,缺乏跨区域间的比较。

参考文献:

[1]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业研究述评

[2]钟韵,闫小培.我国生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3]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4]刘淑华.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5]苏州大学商学院.生产业发展与地区结构调整研究

[6]夏杰长,吴家淼.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差距、潜力与政策建议

[7]刘曙华,沈玉芳.生产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篇(4)

第一条重点项目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项目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前景,产品市场需求广阔,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优化全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带动作用;

2、项目产品符合国家技术和产业政策,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等国家和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

3、项目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已完成研究开发,技术成熟,具备产业化条件;

4、优先考虑能增加出口或替代进口的项目。

第二条重点项目应以企业为主体承担,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承担单位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运行机制灵活、高效,企业资信状况好:领导班子科技意识强,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第三条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由承担单位所在市地科委、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或省直有关委办厅局负责。申报的重点项目要充分听取当地计委、经贸委及有关产业部门的意见。

第四条项目承担单位需填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书》(见附件一)、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经所在市地科委、高新区管委会或有关省直委办厅局严格把关,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委,省计委、经贸委、财政厅派员参加办公室工作。

第五条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后,分领域组织相关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重点项目评审组,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平衡后,分批提出重点项目计划建议。

第六条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建议的重点项目计划进行审定,交由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执行,并向有关方面。

第七条经认定的重点项目享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豫政[1998]60号文)的有关优惠政策(除第七条外)。其中部分项目可获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贴息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第八条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重点项目的组织协调、计划编制、合同审查、进度检查、中期评估、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九条组织项目申报的市地和有关委办厅局负责日常的监督管理协调,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展。项目承担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组织申报部门提交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和统计报表;向有关财政、财务和监察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十条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没有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者,要限期改进,逾期仍不能达到预定目标者,中止对项目的支持,并撤销其重点项目资格,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重点项目验收的程序如下:

1、由项目承担单位填写《##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审批书》(见附件二),并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证明材料,经组织申报单位申报签署意见后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者,颁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合格证》,获得合格证者,可视为已投产,开始享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豫政[1998]60号文)第七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分别予以责成整改或取消重点项目资格的处理。验收结果及处理意见报告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第十二条建立省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每半年或一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对前段重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下段##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他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第十三条对取得显著效益的重点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从项目所获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篇(5)

房产与地产统称为房地产,它是经济上房屋和土地的商品化表现形式,不仅包括有实体的房屋与土地,也包括其经济上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由于房屋和土地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移动,或移动便造成不可预计的经济损失,因此房地产属于不动产。在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热度持续上涨,有效地推动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房地产业占据着大部分以银行资金为主的社会资金,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稳定性;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具有波动性变化,其投资具有高风险,总之,房地产业是具有高效益、高成本以及高风险的“三高行业”。基于此,高风险的房地产业关系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必须以合理的可行性研究为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包装,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1.基本概述。

在房地产项目投资立项之前,对项目相关的社会、技术以及经济等层次进行详细调查与研究就是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与论证,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出项目竣工后的经济价值,进而对项目的适用性、可行性等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得出是否投资或如何投资等直接性意见,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以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与项目相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以及社会等。

2.根本依据。

一般地,房地产投资可行性研究依据包括有:相关政府法律法规以及条文政策;诸如区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等行业部门发展规划;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文件;国家和地区有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规划;相关房地产项目合同或协议书等,相关部门颁发的建设标准与额度等。

三、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问题

1.内容不完善。

可行性研究报告须顾及项目实施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并客观的评价其面临的难点和风险,从而在投资者进行决策时能有意识的回避风险,以确保投资项目在建设到运营整个过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实现投资的预期效益。诚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能顾及方方面面,但绝不能少那些关系着项目决策有效性的信息。然而,当前的房地产投资项目中,部分调研员为图方便,对房地产项目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浮光掠影,使报告显得不分主次,更是难以突出相关的技术性;同时为使领导或业主得以满足,仅着重介绍项目的长处,而回避了项目的短处,种种原因使得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不完善。

2.方法不科学。

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两种分析方法。在项目投资效益分析过程中,前者不顾及投入资金的时间和机会的成本价值,仅注重计算投入资金的货币价值;而后者恰恰相反整体注重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总体而言,前者较后者更加简便快捷,仅需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便能在较短时间内对若干房地产投资方案加以分析,进而获取可行性最佳的方案,然而顾及因子较少,与实际情况太过偏离;而后者将影响视为动态过程,较全面的顾及到各种因子,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但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受资金的限制或调研员自身技能不过硬,使在实际过程中过于使用静态分析法,很少使用或是简化动态分析法,使得整个可行性分析较片面,项目可行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大偏差。

3.研究不彻底。

基于顾及多方面干扰因子对若干投资建设方案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到相对健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报告中那些较为重要的技术方案须有至少一个备选方案;要使设计方案与相关工程数据一致,关键设备具有稳定的供应商,对那些没采纳的方案进行充分而系统的解释,项目协议、合同以及附件等一应齐全,才能使融资方案得到银行等社会资金所有者认可。然而,在多种因子的干扰下,我国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却是敷衍了事,并没有进行彻底的研究,严重制约着可行性分析的科学有效性,并不能作为投资者安全可靠的决策根据。

四、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改进对策

首先,由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要长时间、仔细耐心地进行市场调研以及相关技术分析,因此需要将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对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其次,作为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项目指标评价系统包括有经济、市场定位以及设计等评价体系,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再者,要使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进而带动房地产咨询业的良性发展;然后,由于我国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调研员大多从事过相关项目的建设活动,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欠缺相应的理论知识,因此需要赶上“时代潮流”,增强可行性研究理论及其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调研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得以提升;最后,在某个项目存在有若干不能弄的实施方案,因此须要拟定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从中决策出最优方案。严格实行相关对策,使调研员自身水平得以提升,制定相关可行性研究市场规范制度,实施多个可行性研究方案,择取最优方案必能使风险得以降低,更甚是规避相关风险,从而使可行性研究报告能提供有效地决策辅助价值。同时,房地产投资项目投资者需严格参照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开发项目予以正确的决策方案;诸如城市规划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依照相关报告,对开发项目批准立项或予以建设执照,环境部门更要基于此对房地产项目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更要按照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采购合理的设备和原材料,为房地产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五、结语

篇(6)

分院是以提供农业工程全程技术服务为主的单位,拥有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咨询甲级资质。多年来致力于湖南省及其他省、市的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建设服务工作,提供从项目前期酝酿、策划整合,到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图,直至项目建设过程管理等全程技术服务。

分院专业配置齐全,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 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30% 以上,对国家农业政策及产业工作重心的分析把握能力较强,项目申报整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拥有良好的渠道资源。

自成立以来,分院承担了从海南岛到新疆等16 个省市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如双汇集团、正虹集团、新五丰、大康牧业、唐人神、湘酒鬼、金健米业等上市公司)的大型综合性农业项目、大型养殖项目、粮油食品加工及饲料加工项目、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项目,以及湖南省范围内的标准粮田建设、良种繁育、植保工程、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大中型沼气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大中型综合性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完成了多个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业集团的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承担完成了我国政府对乌拉圭、扎伊尔、缅甸等国家的农业援外项目。

其中,“国家级湖南中华鳖原种场”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湘西亿事达多元化模拟控制气调保鲜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产10亿尾三倍体湘云鲫(鲤)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娄底珍稀食用菌栽培与加工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湖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篇(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高,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难题。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渐增加,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吸引外来资本进驻,民间资本活跃,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为主的产业结构能够有效的拉大区域经济增长。相反,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以国有资本为主,对基础建设投资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服务业、制造业发展缓慢,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可见,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政府采用引资目标责任制的手段,地方部门迫于考核指标的压力,在招商引资上容易引发短期化的行为,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倾斜,使地区对中央政策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市场眼光和观念,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此外,区域发展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区域特色。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利于形成区域竞争力。地方保护主义等区域割据现象严重,不利于各地区、行业、企业间开展合作,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区域体育产业展失衡。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比较严重,区域差距较大。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了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体育产业发展的失衡,也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现状,体育产业发展“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明显。从产业结构上看,经济发达的区域主要以体育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根据我国“十一五”体育产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省份的体育产业总值差距较大,在云南省、四川省、安徽省、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等七省市中,体育产业总产值最高的浙江省为252.37亿元,而最低的四川省体育产业总值仅为6.74亿元,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另一方面,在同一行政区内,不同区域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珠三角区域为例,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快的区域,其中广州、深圳等地的体育产业发展速度也远远高于粤西、粤北等地区。可见,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体育产业总产值更高。2.部分区域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调严重,相关产业占主导地位,主体产业所占比例比较低。根据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体育用品等相关产业占比79%,体育服务业等主体产业产比仅为18%。而美国的主体产业占比高达57%,相关产业仅为30%。可见,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从区域体育产业结构上看,城市聚集度较高的区域体育赛事、体育演艺、体育健身等服务性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但是还有一部分区域,体育产业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目前,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如浙江省和以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为主的地区,如北京市,在产业结构上都有明显的优势,符合区域发展情况,充分利用了体育产业资源,发挥优势资源推动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而一部分地区,如安徽省、四川省等,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除了基本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外,其他体育产业发展较慢,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3.区域体育产业政策差异较大。随着各地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本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影响了不同区域的体育产业发展速度。例如,重庆市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2009—2015年从事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暂不征收营业税。福建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提高体育用品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还有一些地区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向体育产业投资。但同时,还有一些地区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健身娱乐场所的水电收费和房产税都比其他行业高,过高的运营成本使很多体育健身娱乐企业压力较大,严重制约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4.部分区域体育产业定位不明确。明确区域体育产业定位,制定科学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能够为地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体现了地区政府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能够坚定民间投资者的信心。随着我国体育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一些地区按照规划目标,实现了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了体育规模,实现了体育产值的大幅度提高。其中,比较典型的如云南省的“区域极化与扩散的非均衡”发展模式,东北区域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江浙区域的体育用品产业等。但是还有部分区域,对体育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忽视了区域内体育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等客观因素,片面地照搬其他区域的发展模式,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不适合全面发展的规划目标,全面发展的结果就是导致全面落后。可见,体育产业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创新思维,拓宽眼界,实现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

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体育产业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育消费、体育项目建设、体育赛事举办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协调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出台文件,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政府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和意志,真正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平均为2%,韩国为3%,美国为2.6%,日本为2.2%,我国仅有0.6%,远远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大力发展体育竞技、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彩票、体育营销、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健身等主体体育产业,是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加强中央政策扶持力度。同时,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城市间、地区间合作互动,建立区域产业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突出区域特色,推进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全面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

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现阶段,由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应注重打造优势体育产业,根据当地的体育资源和特色,扬长避短,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发挥“增长极”效应,发展龙头产业带动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利用产业间的相互需求建立产业集群,建设体育产业基地。重视市场消费需求,引导体育市场化。培养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鼓励全民健身,积极引导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和习惯。探索和培育潜在的优势体育产业,积极寻找机会打造新的优势体育产业,同时关注弱势体育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构建区域体育的多层次产业结构,明确体育产业的定位,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通过区域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的发展。

五、结语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失衡、部分区域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体育产业政策差异较大、部分区域体育产业定位不明确等几个方面。因此,正确认识区域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区域的客观情况,对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作者:张宪民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刘金生.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C]//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