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1 14:47: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创新营销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新型营销是一种需要在市场现实中历练的销售模式,如何来推动创造型营销将是我们直面的问题,在需要推动的时候,必须了解创造型营销的基本要素,比如说环境与土壤,资源与利用,实践与推动,创新的方法与创新的思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律看,创新营销可以有多种版本,但根本的就是对营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与了解。
“创造力营销”的悄然出现
当我们对自己身边创造营销手段的时候,往往不加以更多的注意,而非常关注的是别人在怎么做,所以着眼点是忽视了自己,因此在许多适合自己的创造营销动力与手段的时候,变得模糊起来,甚至有许多好的点子与办法也没有注意,造成了对营销推动的根本障碍,有时候在推进的过程当中束手无策,不是创造力的缺少,而是创造力的发现的缺少。就市场而言,现今创造力具备的四个要素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就是创造力有了很强的渗透作用,创造力营销的悄然推动,具备了很好的基础。
环境:市场环境是把营销工作推动的必要因素,环境决定创造力推进的快慢,目前的市场环境是新营销模式与旧营销模式在互相交错,老模式大部分被放弃以后,新模式正处于革新与落实阶段,所以市场环境变得非常激烈,企业在寻找适合自己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就会互相模仿各种销售模式,这里就有许多进步与推动,甚至是新的创造,所以,目前的环境正处于快速转型与推动营销模式变换的关口。
人力:营销领域所代表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也非常具有紧迫感,所以也给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注入全新的热量,在营销领域的各个阶层上,营销探索的方式、目标比任何时候更加活跃,也更加贴近需求,一大批销售精英与营销人才正在努力实现营销的新动力,创造新的销售模式,并有了非常大的潜力与能力发挥。
机会:在机会面前,掌握机会是营销人特有的,对于敏感时期创造的营销模式与方法,将是非常宝贵的,由于信息交换的快速推进,因此,营销领域创新的办法目前变得十分畅通,只要潜心在市场上,创新的机会大大加快,创新的时机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大量营销人员在基层的摸爬与创造,给予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市场营销中。
意愿:对于创新,意愿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支具有生命力的营销队伍,也就有着强烈的创造意愿,有了强烈的创造意愿才能够不断推出新的营销手段与模式,所以大意愿上,营销领域的创新意愿变的迫切与实际,因此,意愿在目前的营销环境里面,丰满而从容。
创造力营销的出现,是这个营销时段的特殊财富,在这个时期,是我们关注新营销或者创新营销的最好机会,也是目前营销的一种趋势所在。
营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营销需要创新,营销的资源非常重要,在资源的利用上,我们目前的水平还不够完善,大多数企业对于自身的资源问题看得多但利用少,或者利用率不是太高,造成营销资源的极大浪费或者重复浪费,营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再生利用,将是营销创新的最好动力。
在资源的利用上,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自身的资源在哪里,许多营销专业公司发挥的好,就是对自身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十分畅通,那么它的创新营销就非常具有生命力,也非常有市场感染力,一种全新的创造模式将是在资源的开发上大做文章,所以,要推进创新型营销,资源的价值变得非常关键。
种资源:资源需要创造,我们的一些企划专业队伍、咨询机构,经常能够创造一些机会出来,主要就是能够把现实资源分配与施展,在已经有的资源上做作了文章,比如文化资源、名人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产品资源、品牌连动资源、人力资源等等,但已经有的资源往往开发以后,连续性上会出现问题,所以,在执行上,需要经常性播种资源,以达到资源的连续性,保障市场营销的连续性,创新的动力也将从资源的播种上有进一步发展。播种资源的方式上,强调对自身发展的有利性,可以从资源的嫁接、资源的创新、资源的外力推动、资源的转换、资源的可融上做具体的创造性发挥。
管资源:种好资源就需要管理好资源,对于资源的管理也是全新的,很多企业在资源的管理上会出现问题,导致资源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对于创新营销有一定的损害,管理资源要从资源配置的高度上统一管理,把资源配置进一步适合营销需求作为出发点,不断档,不流失、不变形成为资源管理的重重之重,强调资源管理与保养的一致性,为创新营销提供足够的动力基础。
消化资源:消化资源在客观上讲非常容易,大消化的环节、消化的时间、消化的动机、消化的目标上有更多的保障,对于资源的使用上,要不断创新使用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战术武器的有效使用,因此,消化资源上如何更有效,如何更能够为营销的战术实施,如何成为新创新模式的桥梁,是消化资源的重要目标。
营销资源三者的平衡发展,是对创新营销的最有力的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最能够为创新营销提供新的思路,所以关注营销资源是实现营销创新的迫切需求。
基层创新更加关注
在关注新的创新营销模式、手段上,一般是自上而下的,从总部到基层,由上至下的创新推广,这样的创新到基层以后,在创新手段的使用上,往往比较机械,容易变形与走样,也是对一种新模式的浪费,最终到执行与落实的环节上,缺少很多实际操作的空位,因此,关注基层的创新,让基层的创新变的科学起来,然后经过不断的提炼加以推广,这样创新的氛围与效益将更加具有保障。
实践:基层是任何模式创新的实践场所,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断的市场变化而继续推进,那么,创新营销的实践包括什么,基层实践需要关注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实践是需要关注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效益、实践的时间、实践的掌握程度、实践的反馈、实践的后续困难等等,实践是检验创新营销手段的最后关口,实践中来提炼新模式的使用效率,因此,基层实践保障是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总结:总结成为基层创新营销的一种必须手段,基层往往在执行上比较单一,需要把复杂的手段单一化,简单化,容易操作,也容易管理,所以,总结创新的手段十分重要,也是能够推广出去的主要环节,总结分为技术总结与创新效益总结,技术总结是手段,效益总结是结果,在互相推进的过程当中,发现创新的效能是否符合企业发展与现实的需要,成为最为实际的窗口。
摸索:不断摸索是基层的一个优势,当创新的意识达成一定高度的时候,需要对意识进一步落实并实践它,摸索的关键要素在于摸索创新营销体系的顺畅性,比如执行有没有疙瘩,主体有没有变形,效益有没有虚假,创新的手段有没有符合市场规则。摸索到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策略应对,在相关的整体保障上,互相衔接,达成共识。
【关键词】电费核算;集中管理;创新营销
1 电费集中核算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电费收取方式,即由收费员单独进行“抄录-核算-收取”工作,实行电费集中核算方法,有助于减少甚至避免错抄、漏抄现象,或因抄录不及时、方法不得当而影响到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形,这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大成果。作为适应电力改革的电费处理方法,电费集中核算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对大量的电费数据进行集中核算和处理,控制电费成本,提高电费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实施电费集中核算,不仅有助于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更有助于形成电费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为供电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供电企业为何需要创新营销管理模式
第一,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是电力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供电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积弊了许多问题,致使电力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垄断企业,国家电网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用电、居民的正常用电、发电企业的生存现状等,深化电力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像电价一样,它的变动影响着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推行阶梯电价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供电企业的服务保障职能。创新营销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深化电力改革,更是电力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电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电力营销,电力营销有助于扩大电力商品的市场份额,促进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但作为垄断企业的电力行业,多数时候都缺少忧患意识,这就使得企业的营销手段长期得不到更新,在新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作为供电企业的基本职能,服务职能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创新营销管理模式,以便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是供电企业的职责所在。
不管是电力改革的必然要求,还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创新营销管理模式必须首先是供电企业的职责所在。随着供电企业的逐步发展,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建立应用,借助这一内部网络平台,供电企业实现了内部营销信息统一、营销管理在线监测,有效规避了投机主义现象。同时,电费集中核算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等,这有助于供电企业服务用户职能进一步彰显,用良好的形象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
3 电费集中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3年3月,某供电公司全面实行地电费集约化管理,为了积极开拓电费集中管理模式,公司明确电费集中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工作流程、职责、管控及协作方式,确保电费集中核算管理有序开展。
(1)建章立制。根据《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电费集中核算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公司核算管理办法》、《公司营销质量监管及考核办法》、《电费核算操作手册》,统一《电费核算异常记录》、《差错记录清单》、《电费核算工作单》、《内部工作单登记表》、《电费核算退补台帐》、《复核退补台帐》等台帐格式,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实现电费核算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2)明确职责划分。根据高低压用户抄表日程,辖区户数、大工业户数,同时权衡核算员能力水平,合理地分配核算任务,实行高、低压同岗审核。要求核算员按照标准的核算步骤及审核要点开展电费核算工作,发行电费后按时上报各类报表,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
(3)创新核算方法推广适时监控。其一,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电费核算集中管理后,公司多措并举搭建核算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自编《电费核算操作手册》,细化各类用电客户的电费核算方法和标准,指出电费审核关键点,明确各类问题处理方法;建立大宗工业客户一户一档动态电子档案,记录客户基本电费变更情况,有效预防基本电费错收、漏收;通过RTX建立“核算信息群”,将业扩、抄表、计量、95598以及稽查各部门人员加系群,实现案例分析与异常问题交流以及各类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了营销知识共享化,提高各部门人员业务水平。其二,深化用电采集系统应用。用电采集系统覆盖率和采集率在不断提升,电费审核用电采集系统应用率也在不断攀升,并逐步发展为电费核算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用户办理变压器启停业务,通过采集系统核对变压器启停时间;用户发生换表业务,通过采集系统核对旧表表码;用户电量波动异常,通过用电采集系统核查电压、电流;用户超载运行,通过采集系统核对需量表码。其三,依托同业对标体系,推广实时管控。同业对标工作是营销管理重点工作之一,是营销成果最终体现。公司坚持以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评价为主线,及时发现指标差异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指标的问题。依托营销同业对标系统,以电费集中核算为抓手,将业绩与管理、结果与过程指标分类,建立个人、营业所、电费核算班、公司四级指标模型。四个层级根据指标任务定人、定时跟踪所辖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预警信息并迅速处理,确保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形成多维度的营销过程管控机制。
4 电费集中管理实施成效
通过电费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实现了电费核算“管理精益科学、运维规范标准、监控实时)在线”的综合成效,使电费管理理念、模式、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根本上为提高管理、经济和社会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实现营业指标全面提升。公司在创新电费集中管理模式的摸索中,以电费核算为抓手,加强环节过程控制,管理漏洞明显减少,营销管理行为愈趋完善,实现了营业工作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监控的积极变化,全面夯实了营销基础,营业差错明显下降,营销工作质量指标大幅提升。如:抄表按期率由92%提高到100%,实抄率由95%提高到100%,抄表差错率由0.14%下降到0,核算差错零差错,从而有效提升了同业对标中的指标提档进位。
(2)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按照电费集中核算后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调整人员权限,优化电费集中核算营销系统业务流程,重新配置抄表段维护、退补电量电费、电费计算审核、业务变更等关键业务流程跳转条件。同时,结合本公司的组织体系结构和营销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电费核算流程和标准,明确从抄表到审核、从客户档案到计量故障、从核算发现问题到落实跟踪考核等各个环节的时限要求、处理部门及人员,确保流程标准涵盖电费核算各个环节,并强化各类标准的执行力度。
(3)全面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实施电费核算集中管理后,通过拓展电费核算思路,创新核算方法,将先进技术转换为生产力,挖潜增效能力显著提高。2012年供电力克售电市场低迷不利因素,用2.24%的电量增长实现了6.79%的内部概念利润增幅,使某供电荣耀地成为全省三家盈利企业之一。同时,推行高、低压分时段核算、同岗核算等方式,核算人员由48名逐步减少为12名,人均月核算户数由15 809户增长至66 282户,人力成本降低75%,人工效率大幅提高。
5 结语
总之,电力营销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创新营销管理模式,不断的实践与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并共同交流与分享,从而为更高效、更便捷的电力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1大连传统泵业市场营销的特点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场营销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使其更具有市场经济的相关特点。一方面,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市场组成变得尤为复杂,大量企业的融入,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具有营销手段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经营,大中小企业的广泛分布,使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营销手段具有准确性、针对性的特点。
1.2市场经济环境下创新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对于市场经济中各组成部门而言,市场营销手段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必要手段,因此,创新市场营销方法,是市场经济中企业提高效益的最佳途径。总体来看,创新市场营销手段能够使市场经济各组成部门坦然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市场营销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需求,能够更好的应对国外大企业的融入冲击;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是市场经济组成部门能够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连传统泵业市场下市场营销创新及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个完全由市场价格自由引导经济发展的复杂经济体系,其复杂的组织部门构成、错综的组织部门关系,要求市场经济中的各组成部门和企业必须要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是泵业企业必须要经历过程。创新泵业市场营销,要从营销组成结构入手,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特点,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
2.1创新大连泵业市场状况下的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是构成市场营销的最主要要素之一,其从营销目标、营销手段、营销策略方面为市场营销提供必要的指引和辅助,在大连泵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创新泵业市场营销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泵业市场营销模式,必须要从大连泵业市场发展状况入手,以创新营销观念作为引导,制定符合泵业市场发展的营销目标、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首先,创新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大连泵业市场发展特点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法,生成全新的营销观念,以指导营销模式构建;其次,在全新营销理念的指导下,创新符合泵业市场发展及企业经营目标的营销目标、手段和策略;最后,在现代泵业市场环境下,将创新营销理念、营销目标、营销手段、营销策略整合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全新市场营销模式。
2.2创新泵业市场环境下的营销方法体系
营销方法是市场营销实际运行中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市场营销方法主要从营销对象特点,市场环境状况等方面出发以促进市场营销的运作,要创新传统泵业市场下的营销方法,就必须要从泵业市场的环境特点出发,结合泵业营销对象,建立创新营销方法。创新营销方法,首先要针对大连泵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创新建立符合泵业市场发展需求的一站体验式营销方法,从营销对象五感上将营销推广开来;其次,从市场组成企业角度出发,创新建立企业灵活管理的柔性营销方法,使营销活动能够在市场经济变化的情况下,灵活转变;再次,综合分析泵业市场中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其他公众产生的互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各级供销、消费者权益的营销方法;最后,综合分析泵业市场发展状况及经济结构组成状况,针对泵业市场的计算机网络发展特殊状况,创新构建新兴的网络营销方法,使市场营销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方法体系。
2.3创新拓展泵业市场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市场营销实现营销效益的重要保障要素,营销渠道的拓展,将更有利于市场营销方法的实施和应用,使营销服务或产品能顺利的被消费或使用。因此,创新拓展泵业市场营销渠道,对泵业市场组成部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拓展市场营销渠道,要综合分析泵业市场发展状况,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客户状况、供销者变动情况,适时的拓展营销渠道;在泵业市场大环境下,经济不断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状况下,原有营销渠道已达到厂家对市场份额的要求,而消费者的购物喜好变化等状况,从市场需求角度拓宽营销渠道。
3总结
他命令手下立即把苹果包装发运出去,在每个箱子里附上一张纸片:这批货个个带伤,但请看好,这是冰雹打的痕,是高原地区苹果的特殊标记;这种苹果,果紧肉实,具有妙不可言的果糖味道。从此,人们接受了高原苹果,甚至还专门要求提供带痕的苹果。
企业需要创新,企业营销更应当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营销引进了西方的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路子。进入21世纪后,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我国加入WTO,加上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营销创新已成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口碑营销的崛起,正是企业营销创新中观念创新、策略创新、方法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具体表现。
应运而生的环境
网络口碑营销是口碑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有机结合。口碑营销实际上早已有之,地方特产、老字号厂家商铺及企业的品牌战略等,其中都包含有口碑营销的因素。网络营销则是互联网兴起以后才有的一种网上商务活动,它逐步由门户广告营销、搜索广告营销发展到网络口碑营销。由口碑营销与网络营销有机结合起来的网络口碑营销,旨在应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技术与平台,通过消费者以文字等表达方式为载体的口碑信息,其中包括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信息,为企业营销开辟新的通道,获取新的效益。这种新营销模式的诞生,有其萌生发育的适宜外部环境。
和谐社会建设是新营销模式产生的社会环境。社会的确定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信息的完全、流通与对称,则是社会确定性的保证。政府现下大力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开放信息、传播信息,使政府与百姓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百姓与百姓之间及社会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尽量对称,让社会变得更加确定,让各主体所作的大小决策更易成功与有效。而网络口碑营销博拉(bolaa.com)的新模式,则正是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趋向对称的良好渠道。
关键词:营销近视 演化 规避
营销近视症的涵义演化轨迹
营销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是美国着名的市场营销学家、哈佛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维特(Theodore Levitt)在1960年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是指企业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或技术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求(消费需求)上,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缺乏远见,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好,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丧失市场,失去竞争力。
营销近视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哈佛大学商学院Levitt教授揭示它之前就在“模糊人们的视线”(Salai,2001),通常表现为在市场上“看不清消费者”、“看不清竞争对手”、“看不清内部员工”、“看不清国外市场”、看不清其它营销要素等。Levitt首先发现了营销近视症的潜在危害性,并于196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市场营销的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一文,呼吁人们规避营销近视。但是,受时代背景的制约,Levitt所揭示的营销近视症实际上只是停留在古典阶段,见图1。随着社会的变化,市场上的营销近视也处于不断演化之中,这其中包括古典营销近视症性质的改变和新营销近视症的出现。新营销近视症概括起来包括两大类:Levitt在当时的背景下未曾考虑到的营销近视症;新出现的营销近视症。其中新出现的营销近视症内容比较宽泛,而且其演变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从这个角度看,营销近视的演化不会停止,不过营销近视症的性质将有所改变。从演化趋势看,营销近视将更多地从“内向导向型近视”(inward-oriented Myopia)转向“外向导向型近视”(outward-oriented Myopia);从忽视市场转向忽视员工和竞争者;从规避一种营销近视导致产生另一种形式的营销近视。
古典营销近视观念的提出与评析
营销近视症最先由Levitt揭示。从发端原因看,Levitt揭示营销近视症来源于其与Galbrait的争论。Galbrait认为,广告(对产品)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人为地创造需求”,因为广告的作用即在于使顾客产生“依赖效果”(the dependence effect)并进而产生更多的购买(Gvant,1999)。Levitt则认为,Galbrait的观点过于注重销售(selling),结果将使本应注重的营销(marketing)功能减弱,Levitt坚持营销应以顾客为导向(customer-oriented),企业进行广告的作用不在于创造需求而在于使顾客满意。在此基础上,Levitt将视线进一步扩大到“行业定义”上,并于196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市场营销的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一文,得出了“使行业增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的原因决不是因为市场饱和,而是因为营销近视所导致的管理上的失败”这一观点(Levitt,1960)。
《市场营销的近视症》一文是成功的,它仅凭这一观念即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命运,也正因为此,《市场营销的近视症》一文赢得了1960年度“最佳Mckinsey奖”,Salai更是认为,Levitt关于营销近视观念的提出具有“开创性的和划时代的意义”(2001),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产品-技术导向”的缺陷性,并提出了以顾客为导向的规避方法,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瞻远瞩的。因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二战结束后,产品需求旺盛,从而刺激厂商大幅度生产,将眼光盯在产品生产上不仅成了一种赢利方式,更成了一种时尚,企业没有时间来思考顾客需要什么,事实上顾客需要什么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已不重要,供给决定论(供给决定需求)开始左右企业的行动,在这个时候出现“内向导向型近视症”非常自然,可是要发现它却没有想象中容易。Levitt不仅发现了它,而且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还指出了以顾客为导向的规避方法,这就是Levitt的成功所在。
由于Levitt所强调的营销近视主要是指由于过分专注于产品技术从而导致顾客近视与市场近视,这种近视与Levitt未考虑到的营销近视以及新环境下出现的新营销近视(合称为新营销近视症,见图1)相对应,因此习惯上将Levitt在20世纪60年代所揭示的营销近视症称之为“古典营销近视症”(Classic Marketing Myopia),见图2中的第Ⅰ象限。
但是,《市场营销的近视症》并非完美的,即使撇开具体的时代背景不谈,Levitt也在发现并号召人们规避一种营销近视症的同时掉入了另一种营销近视的陷阱,换句话说,产品导向使企业经营者视野狭窄,一味地追求顾客满意。以顾客为导向同样会带来“新的营销近视症”(Richard,Womack&Allaway,1992)。关于此,Levitt没有看到,这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空间,也使人们对营销近视的研究从古典阶段转向新的阶段。
新营销近视症的出现
新营销近视症(New Marketing Myopia)与古典营销近视症相对,其类型主要包括两类:竞争近视症(Competitive Myopia)与效率近视症(Efficiency Myopia),见图2。其中竞争近视症属于新出现的营销近视症,效率近视症则是Levitt在当时条件下没有考虑到的营销近视症。
首先来分析竞争近视症的产生背景。竞争近视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规避古典营销近视症时所产生的“副产品”,具体地说,由于Levitt的号召与鼓动,很多原先以产品为导向(Product-oriented)的企业开始转向以顾客为导向(Customer-oriented),即企业把眼光主要放在顾客的需要与需求上,把顾客当成真正的上帝。但是顾客导向目前也被认为是一种营销近视。因为如果企业过分强调顾客满意,其结果将忽视竞争,进而导致他们很难发现真正的竞争者,结果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竞争近视症(看不清竞争对手及其竞争策略);同时狭义的顾客导向还将引发“内部营销近视症”,这实际上降低了内部员工的满意度。而内部员工满意度的降低很大程度上会通过另外一些方式,诸如提供低质量产品或服务,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这反过来又会增加外部顾客的不满程度。而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势必通过更多的投入来加以弥补,这又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对竞争的反应能力,如此循环,竞争近视症将越来越严重。
其次从本质上分析竞争近视症的产生。从本质上看,很多企业之所以产生营销近视,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拘泥于单一行业或者长期由在单一行业中成长起来的管理者进行管理。这些管理者往往过于狭窄地持有一种观念,并在一个行业内度过了他几乎全部的职业生涯,这种状况就限制了企业学习其他行业经验的能力,也使企业缺少了解真正竞争对手的能力。美国企业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要想搞跨一个公司很容易,你只要向那里派驻一个在同行业有40年管理经验的总管就行了”。这句话乍听起来不合常理,但如果仔细的想一想,却是事实。
再次来分析效率近视症。不同于单一行业,有些企业属于跨行业经营,或者拥有混生的(Cross-bred)管理者,这使企业可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因而对市场的把握也更开阔。他们有条件和能力更为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竞争者的动态,也更能理解其他行业的潜在竞争者对于自己的威胁(包括现在和未来)。如果这类企业能够配合广义的顾客导向,则可以成为创新型企业,并能很好地规避营销近视。问题是很多此类企业可能更多地以竞争为导向(competition-oriented),为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它们很容易偏执地从产品开发或技术创新上找出路,而这恰恰使企业陷入效率近视的陷阱。
营销近视症的规避
从理论上看,规避营销近视并不太难,只要企业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细枝末节,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发展着眼,并具有战略眼光和权变思想,营销近视症就不容易产生,即使产生也容易矫正;但在现实中,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规避营销近视症却并不容易:
理论和现实脱节比较严重;有些营销近视症本身就是由于规避营销近视时所产生的副产品;营销近视种类繁多,受理性、非理性限制,很难找出完美的规避方法;由于跨行业经营的风险与资本约束,使得某些规避方法无法实施等。
当然,尽管现实中很难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营销近视加以规避,并不代表企业可以放弃或者不治理,从满意的角度看,企业可从谋求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入手。创新型企业有助于营销近视的规避。图2中的第Ⅳ象限即模拟了创新型企业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较好的营销近视规避区。首先,企业仍应以顾客为导向,不同的是,这里的顾客应为扩大的顾客,即广义上的顾客,内容包括消费者、内部员工、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及影响者,当然对待这些顾客并不是平均使力,而是从实际出发,避免将目光过于集中或偏执地盯着某一处;其次,企业应该选择跨行业学习或跨行业经营,如果可能,应该尽量避免让在一个行业中成长起来的管理者终生(职业生涯)占据管理岗位;同时企业应该积极进行相关研究,以创造条件接纳跨行业职业经理人。
参考文献:
1.Colin Gvant Theodore Levitt's Marketing Myopia Jourmal of Business Ethics 18:397-406,1999
2.Theodore Levitt, Marketing Myopia, Harvard Review, July-August, 1960
3.Michael D.Richard James A.Womack Arthur W.Allaway An Integrated View of Marketing Myopia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Vol. 9 No.3 Summer 1992
即使是这样,这个倔强的天主教徒仍然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人们的心智是非常困难的。
“有时我觉得通过一些推理、说理可以改变人们的心态,但事实往往并不如意。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系统,并且也不想改变自己的信念。我过去总是认为我可以改变一些人的想法,但其实是徒劳的,我的失败就来自于那些预期和实际效果的偏差。改变别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解决问题固然容易,但是教会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十分复杂。”
他说自己就像西部片中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e Eastwood)一样,以为已经帮助镇里的长老清除了祸害,但若干年后,那些余孽又会重生,所以需要一遍遍地“清理门户”,消除错误理念。
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说并不容易,但杰克・特劳特一直都没有放弃努力。
虽然距离1969年提出定位理论已经过去了40多年,定位理论在每一个营销时代始终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10年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正如杰克・特劳特所指出的,当今世界传播过度,产品激增,竞争残酷,消费者面临太多的信息和选择,企业唯有让自己的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并占据一个独特的差异化定位,才能赢得顾客。
而实现差异化定位,需要“清楚地做出判断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通过价格、顾客服务、口号等惯常的做法未必有效。
他从心智的角度,以不同的实战案例系统地讲解了实现差异化的九大方法:“成为第一”、“新一代”、“领导地位”、“特性”、“制作方法”、“传统”、“最受青睐”、“专家”和“热销”。
为此,他举了一个阿根廷番茄酱品牌创造差异化的例子。
杰克・特劳特曾为委内瑞拉的一个番茄酱品牌Pampero提供咨询服务。当时美国番茄酱生产巨头德尔蒙特和亨氏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过Pampero。面对这种情况,特劳特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Pampero的番茄酱是用去皮后的番茄制成,所以口味和颜色更加出色,而竞争对手在生产过程中却没有这道工序。事实上,大部分以番茄为原料的菜谱都要求番茄去皮,而“去皮”概念却没有人提出过,杰克・特劳特认识到这就是差异化的机会。对于追随者来说,如果与强大的竞争对手采取相同营销策略的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他建议Pampero为对手贴上“不去皮”的负面标签,而为自己确立“去皮”的正面定位。
同时,定位其实有更为广阔的外延。除了对于企业的定位,他认为定位同样是企业家的首要责任,在他和阿尔・里斯合著的《22条商规》里应该补充一条――企业家原则,企业家要把定位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定位对于中国来说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上第二大规模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仍是一个“世界工厂”,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依靠生产成本优势赚取微薄的利润,“中国制造”不仅获利能力低下,而且在全球消费者心智中不具有认知优势。
“过去30年,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创新的需求等,意味着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价的产品,而是‘中国制造’要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
“未来30年,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就必须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型为营销大国。因此,中国必须考虑一条新的道路,一条打造品牌的高速路,一条引领中国开创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道路,必须从打造品牌的角度思考,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认知,如何应对国内及国外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竞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支付更高的劳动者报酬、环境及其他费用,从而让‘世界工厂’变成‘品牌强国’。”
此次杰克・特劳特中国之行,是出席由特劳特(中国)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厚德战略定位培训机构主办的“中国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模式论坛”。
他认为,中国此刻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而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差异化的道路正在逐渐显露力量。
对话特劳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战略指向
《新营销》: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塑造,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家素质不够高、人才不足、企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杰克-特劳特:由于先前的优势在于制造,而现在的重点是品牌建设,这样的企业在由制造产品到打造品牌转变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掌握好市场定位十分重要,同时企业还要找到一条途径,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做到差异化。
而实现差异化的四大步骤依然是我以前强调过的:首先是分析行业环境,你得从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判断推出区隔概念的时机是否合适。接下来是寻找区隔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有了区隔概念,你还要找到支持点,让它真实可信。区隔不是空中楼阁,消费者需要你证明给他看。最终,企业要靠传播才能将概念植入消费者心智,并在应用中建立自己的定位。
《新营销》:企业在坚持固有的定位时难免会受到品牌延伸的诱惑,此时企业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定位继而做到差异化?
杰克・特劳特:的确,定位过程中最大的诱惑就来自于品牌延伸,但定位的原则也需要灵活变通,一种定位理念可以转变成不同的产品形式以取得品牌延伸的实际效益。宝马的定位是“终极驾驶机器”,但宝马同时有3系、5系、7系,以及面包车系列来适用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终极驾驶机器”只是一个宽泛的定位,而在大品类下不同产品形式的扩展才是差异化的最终体现。
《新营销》:在浙江绍兴等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独立于企业的品牌中心,加入其中的企业可以把品牌塑造工作外包出去。你认为这是一种好的途径吗?
杰克・特劳特: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品牌中心具体在做什么,所以不太确定这是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是如果众多企业都在采用相同的营销策略,这个工程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因为企业最后的竞争就会回归到价格战。
其实塑造品牌有三个很重要的步骤。第一,制定策略,也就是定位。这是所有商业计划的开始,它决定着到底是什么使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异。第二,学习打造、经营品牌,比如创造品牌故事、制定销售策略、创立和培养员工对自己品牌的认同感和熟悉度等。但
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学会怎样在竞争中胜出。市场相当于一个游泳池,一个企业应当追求的不是所有选手齐头并进,而是以抢先一步入水,并且游得最好、最快为目标。第三,考虑资金因素,匮乏的资源、资金会限制任何创新的理念与想法。
《新营销》:很多制造业的企业销售的产品没有面对终端消费群体,比如生产空调和生产空调零件的企业处境就不尽相同。后者的品牌策略和那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有何区别?
杰克・特劳特:区别很大。一个机器组件生产商侧重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包括产品的可靠性、生产维修经验、售后服务和企业历史。对品牌的要求很低,需要更多的是产品差异化带来的实际效果。这是一种企业一企业的营销策略,而非企业一客户的营销策略,两者其实只是对象不同,但道理相通。
《新营销》:目前年轻族群是中国市场很重要的消费力量,一些媒体报道说。中国的80后、90后出现了“反品牌”现象,而且主要是反大品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它对企业的品牌策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杰克・特劳特:品牌策略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不同人群的心智和认知不同,因此企业要把握这一情况。有的人心智比较年轻,有的人心智比较老,我与我外孙的想法就很不一样,因此调整、细化品牌策略就很重要。但是,年轻人并不是完全“反品牌”,他们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更挑剔,许多年轻人只是不喜欢被他人左右而做出选择品牌的决定。所以对于年轻人,企业要知道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动态,然后针对这些目标客户调整自己的品牌策略。网络无法承载市场营销功能
《新营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许多以出口业务为主的中小企业转向内销,其中很多企业选择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开展市场营销、品牌建立工作,你怎样看待这种“互联网创造的品牌”?
杰克・特劳特:互联网的确是一种新媒体,企业甚至可以借此进行分销,但如果利用其进行具体的营销工作,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目前,在市场营销中有90%的资金仍然用于传统的媒体,只有10%分散到网络上。成功的营销策略在于向人们成功讲述一个品牌故事,向消费者展现其品牌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何不同。但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很难做到这一点,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分销渠道的角色而已,“淘宝”是这样的一种作用,即便是Facebook,它利用互联网似乎也没有成功的营销案例,其具体的商机和盈利模式很模糊。
《新营销》:但是像Facebook、Twitter之类的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出现,它们解放了沉默的大多数人,有时微博上的一句话甚至可以毁掉一个品牌,难道不会对定位产生影响吗?
杰克・特劳特:微博的字数是有限制的,不超过140字,人们其实只是把思想宣泄在一个数字空间内,没有人会在意其真正的内容。打造一个品牌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竞争对手产品的相异之处,继而选择正确的途径准确传达企业的定位,比如沃尔沃汽车的定位是安全,而ZARA的定位是低价高品质的服装。但在Facebook或者Twitter上,企业无法传递正确的品牌故事,或者说无法传达让人们能够记住的品牌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在言论不受控制的基础上可以胡言乱语,这种没有监管的状态对于市场营销来说是个挑战,因为人们甚至相信自己看到的每一句话。
《新营销》:这是否意味着,对于众多没有品牌力的中国企业来说,互联网并不是很好的路径选择,而像耐克、可口可乐这些品牌力强大的企业更值得投入?
杰克・特劳特:是的。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大企业运用得当的话,相当于锦上添花。它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耐克用户群、可口可乐用户群,通过微博一些消息。而对于那些尚不为人们知晓的品牌来说,互联网不会起到太大的帮助。
《新营销》:不可否认的是,与以往一个品牌积累、形成、老化的周期相比,网络品牌的生长周期在不断减短,这会对定位带来怎样的冲击?
杰克・特劳特:相比电子业、制造业来说,利用网络营销的企业进入的壁垒较低。只需少量资金就可以成立一家网站,或者经营一家网店。但也正是如此,行业内的竞争者会接踵而至,企业的品牌复制率会升高,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此时很多人发现,如果想要进行差异化突围,传统媒体支撑下的广告宣传更有说服力,所以我并不认为利用网络进行品牌建设、经营是一种长期、可取的办法。
《新营销》:但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熟人社会中靠血缘、亲情、关系维持的社会规则,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杰克・特劳特:我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但在美国,网络确实改变着社会,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寻求改变。网络技术、电脑技术的发达使很多人因为过于依赖网络从而失去了自我判断力。他们无法集中精力,无法专注,总是一心多用,很多商务人士亦是如此。但如果进行商业决策的话,互联网对于提高洞察力、分析力没有任何帮助。上网会使大脑混乱,判断失准,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一些重要的决断又十分重要。
互联网带给年轻人的,无非是渐渐丧失真实世界中的社交技巧、不断发胖、变得更加愚蠢,甚至更早地接近世界末日而已。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认知基础
《新营销》: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有所动作,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其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都有所提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杰克・特劳特:吉利的影响力确实有所提高,但沃尔沃怎么办?任何被收购的品牌其实都在走下坡路,沃尔沃原先的定位是“安全”,但收购后怎样保持这个定位?日本丰田自身的电子技术发达,在安全性能方面做得十分优秀,但中国吉利的技术怎样才能超越这些竞争对手?这些都是收购之后吉利所要面对的问题,也许吉利在国内市场卖沃尔沃会相对容易,但国外市场有可能根本不认可一辆在中国制造的沃尔沃。品牌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在收购之前必须想好应对相关问题的方法。
《新营销》: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
杰克・特劳特:联想真正的市场还是在中国,因为在美国基本没有人会购买联想电脑,他们一般都使用戴尔(Dell)、苹果(Apple)、惠普(HP)、捷威(Gateway),因此联想并没有真正实现国际化,它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很小。虽然它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如果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它没有思考清楚其真正的市场目标(想做行业巨头或者只是参与进来)或准确定位的话,最后只能靠价格战赢得市场。
《新营销》:华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将触角伸向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比如印度,之后登陆北美,甚至打败了北电(Nortel)这样的企业,你对此怎么看?
杰克・特劳特:的确,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在新兴市场可能不会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我在印度曾为一个生产摩托车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它进行国际化的第一步就
是走进非洲,而非洲市场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中国企业。由于它的发动机更胜一筹,因此销量十分好,后来它在进入东南亚市场时遇到了强大的日本公司,我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所以,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选择一些新兴且较为薄弱的市场,有助于进入一个竞争者较少、适合自己的市场环境。
《新营销》:受到资源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中国很多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选择的难题。你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先选择品牌全球化还是市场全球化?
杰克・特劳特:任何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目标市场上强大的竞争者竞争,它们一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资本、技术、人力等优势。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建议它们选择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比如中药、陶瓷。这些行业具有―定的市场认知基础,可以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起步较为乐观。但如果中国企业选择经营汽车、电子电器的话难度就会大一些,毕竟飞利浦、三星已经相当成功,与其竞争相当于自讨苦吃。而且我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先稳固住国内的市场份额,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继而抵抗国外巨头的入侵,之后才是考虑怎样国际化的问题。
《新营销》:除了中药和陶瓷,你还看好哪些行业?
杰克・特劳特:除了中药和瓷器,我暂时想不出来,不过这一定需要这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好的声誉,也就是认知基础。我曾经给一家电子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家企业生产条形码,是阿根廷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但是,世界市场上的消费者提到高科技不会联想到阿根廷,倒会想起牛肉、皮革。高科技更多是与美国挂钩,如果想要拓展海外市场,根据消费者的已有认知建立消费群十分重要,于是我建议这家企业把总部设在美国,把企业拉丁风格的名字改为英文。之后老板带着员工和机器设备迁到美国迈阿密,并且改了企业的名字。这家阿根廷高科技企业俨然成为一家美国公司,这使得它大获成功,避开了市场认知的误区。
[关键词]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4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扩大产品销售,增加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但是企业的市场营销在企业的应用过程中,总是受制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毫无益处,相反还会对企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企业必须转变旧的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 不断学习国内外企业营销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企业的营销发展好了,才能增加企业的实力,企业的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筹码和有利武器。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守旧,制约发展
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在观念上还比较守旧, 没有及时跟进,没有及时进行市场信息更新,导致了营销管理工作与市场信息脱节,制约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营销人员虽具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和推销能力,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对市场信息的研判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如团队效应发挥较弱;信息闭塞;只注重对于产品的销售,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使企业赖以生存的售后服务出现滞后等问题,售后服务滞后无形中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声誉和经济效益。在营销观念上不能墨守成规,遵从以前传统的营销模式,而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营销理念,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研判,争取发挥营销工作在企业中的重大
(二)产销脱节,影响企业发展速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产销脱节的旧销售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市场开拓力度不大、产品订单不足,从而导致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负荷偏低,效益下滑,使销售工作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营销模式缺乏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降低。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营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营销模式的创新能力,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企业只有强化营销创新,才能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如营销管理模式过于集中,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销人员对开发市场积极性不高,致使库存产品无明显动态,经营业绩不明显;产品结构缺乏具有竞争力强、利润空间大的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大项目市场竞争激烈引致市场开发和产品研发困难。
(四)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影响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以经销商为主体的营销网络发展速度过慢;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主的终端用户开发力度不足;新产品的推广力度不够;假冒产品仍然严重影响到产品销售和品牌形象;对经销商的管理考核还不到位;产品销售增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五)以建立中转库房为枢纽的营销模式,应发挥其辐射对外区域市场的作用。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缺乏有效管控、库房使用面积小、进出货物的装卸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中转库房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一)营造以服务营销、品牌营销等策略为主的的现代营销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范使用,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的营销方法以及营销策略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在企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广泛的引入高科技的营销手段,营销信息快速的传播,产品的种类、质量以及标准的逐步趋同,使得同类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之中趋于接近,利润则十分有限和透明化,价格竞争达到极限。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转向特色、品牌、包装等非价格因素。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得在吸引顾客购买意愿的方面领先。
1、品牌营销策略
为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提升产品品牌形象,企业应有稳定的宣传投入,应设置专业的宣传人员、及时修订并印制配套的宣传手册、资质文件和技术指导材料,在成熟市场和新开发市场采取不同的广告方案进行一定的广告宣传,以增加市场影响力。
2、改进产品外包装。为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减少和杜绝串货现象的发生,并能有效地扼制假货市场的存在,企业应不断改进产品外包装形象。一是要在外包装上设计不便于仿冒的防伪标识,二是要分区域设置包装标识,给造假和串货设置一定的障碍,从而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
(二)尽快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企业产品可以通过畅通的营销网络进行合理的流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营销的重视加深,大多企业十分重视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这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所有的员工都要有营销意识,使顾客第一、服从市场的营销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设置职能部门,然后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要对流通渠道进行定期的梳理,保障渠道的顺畅,不断的扩大顾客的范围,形成不同层次,相互交叉的营销网络。通过行销模式的创新以及营销网点的拓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1、以“扩大销售增量,强化新产品推广”为营销工作重点,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扩大生产经营领域;扩大市场规模,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及产品销售的区域优势,多方争取销售订单。
2、通过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经销商网络建设,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同时与设计院所、大型企业、政府等单位和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将产品销售过程前移,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3、通过提高全方位,全流程,全系统优质服务,赢得订单扩大销售,建立全面高效的营销网络体系,实现既定目标。
(三)强化营销管理、创新营销组织
市场经济下企业都十分重视营销工作,但是很多企业的营销都是由销售部门承担,企业高层市场营销的管理存在缺位。各个部门在营销的时候缺乏整体协调性,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效果。所以,企业要根据市场特点,强化营销管理、创新营销组织,建立起具有企业特色的市场营销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在开展营销工作时的各个部门的责任、职能以及分工变得十分的明确,使从事直接和间接市场营销工作的管理和业务人员与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联系起来,增进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企业营销中的整体优势,吸引大量顾客,完成企业的营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