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9 17:17: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

篇(1)

1.1产权改革的基本原理

第一,义务置换权利原理。义务置换权利原理指的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相互对称的原则,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利移交给产权的承接人,产权承接人在接收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承接的权利越多,所承担的义务也就越多。第二,投资——所有权——收益权一体化原则。投资——所有权——收益权一体化原则指的是“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这种原则适用于由社会力量来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有利于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将民间资本引入,逐渐形成“联合建设、联合管理、联合受益”的模式,从而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难题。

1.2产权改革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产权改革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它是以利益为导向的一种诱制性制度变迁,产权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主要依赖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盈利水平。同时产权制度的改革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途径

2.1政府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在产权改革下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浅层次的维护和管理方面,在建设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在产权改革下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是要依赖国家的资金投入。所以国家要继续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设置专项资金,同时要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管体制,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能够被很好的落实。

(2)为产权改革创作良好的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不适合直接操作,而应该通过市场经济的引导,为产权改革创作一个良好的环境,“引诱”民间资本投入到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上来。

(3)完善乡镇水利站的人员构成。

乡镇水利站目前的问题是人员过多,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经费全部用在了人员工资开支和办公费用方面。为了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要对乡镇水利站进行裁员,从而减少开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兴建。

2.2发动社会力量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目前的家庭承包制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缺乏动力,在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一事一议”的制度使得人们的凝聚力有所减弱,导致目前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另一方面,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通过政府拨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间合作组织,建立市场和政府合作的新型社会资源动员机制,引导农村社会资源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同时要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3明确水费的归属

在目前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水费的归属不明导致水费缴纳延误,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得不到很好的维护。所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首先要明确水费的归属,明确水费的用途,加强对水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4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目前,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地下水的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挑战,增加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成本,影响了人们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所以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就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水资源的保护问题,避免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2.5完善电价

电价上涨增加了用户使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费用,从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下降,进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收益下降,从而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完善电价,可以适当的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用电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适当的降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的电价,从而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提高相应的收益,从而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结语

篇(2)

【关键词】水利设施;问题;研究

单县地处中原腹地,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人口123.4万,辖22个乡镇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公路、铁路发达,承东接西,引南联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辐射力强,自古就有“四省通衢,中原锁钥”之称。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与意义。

1.1提高抗灾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控、改善农田状况、地区水利条件及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及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新时期农田水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改善农业“靠天收”局面,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1.2扩大国家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量大面广,除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还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塑料管材以及防渗衬砌等建筑材料,同时需要配备各类小型施工机械,能有效地拉动国家内需。

1.3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就近吸纳农民就业,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农民工在家门口挣钱的同时,可以享受到家庭天伦之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二是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4倍多,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4实现资源节约,促进良性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农业节水、节地、节能。目前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具备较大的节水潜力;通过调整渠系、改明渠为管道输水等节水改造,可以节省耕地;对老化机电灌溉设备进行改造,可以达到节能效果。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质量不高

单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代较早,已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紧缺,投入不够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都在大力强调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增收,但对直接关乎农业丰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却关注不够或投入不足。经济基础相对差,水利欠账多,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小而散,工程标准低,设施老化,效益不佳,安全隐患突出,因财力所限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也是远远不够;地方政府和群众是投入主体和主要受益者。由于政府的各项开支已压力重重,再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更是捉襟见肘了;群众由于只是工程的受益者,而不是管理者,投资投劳顾虑重重,这必然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认识不足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是注重建设,轻视管理。转入市场经济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维修,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

2.4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保护不力

因缺乏监管,或者管理不善而毁损的占50%以上,而真正自然损毁的占不到一半。在调查过程中看到农村水利设施被盗、被毁,河床损坏、河堤取土、电线被盗割、闸门被毁现象,感到无比的愤慨和痛心。人们对那些正在发挥着水利功能的设施进行了最为直接的经济转换。

3.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综合分析我县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发展观,为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可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效的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2加快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各地要突出以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为重点,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配套排灌渠道以及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工程。

3.3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

积极创新农建筹资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资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通过县发改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使上级农田水利资金惠及到县域。二是各级地方财政增加投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县域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加快整合涉农资金使用,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异地开发、移民生产建设等项目,都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项目建设的“重头戏”,建设一批水利工程。

3.4加强队伍建设,普及技术

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县域实际的农田水利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县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5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

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无论是重点工程还是面上小型农水工程,都要做到有设计、有图纸、有施工监督、有检查验收。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四制”等各项制度,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水利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做到建一宗,成一宗,发挥效益一宗。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发展的大局,相信在全县人民的支持下,农田水利建设必将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主体问题;水利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09-1

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西南地区发生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面前,薄弱的防灾减灾体系、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充分暴露出我国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现状。

1.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农田水利设施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特大旱灾实际情况来看,农田水利设施较好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弱。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增强农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1.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展较快,但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滞后。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还不到耕地总面积的50%,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是农田水利要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利条件,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1.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防洪安全、农村人畜饮水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方面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很显然,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量非常浩大,完成这些基础工程建设既能增加资金、建材、劳动力等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论对近期还是远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近年来,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从西南地区特大旱灾情况看,最严重的灾情主要集中在山区农村,这反映了山区农村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十分薄弱的现状。一方面,在水利建设布局上,国家更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各级政府把各种水利建设资源重点投放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保障上,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属于“公共品”,需要集体投入,但现实情况是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体系被取消后没有相应的替代机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公共投入缺失,甚至有些农村原有的沟、塘、渠、堰等因无人管护而荒废。

2.2 农田水利建设主体缺位

税费改革后,农村原有的水利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等突出问题。全国现有部分灌溉设施质量差,配套不全。在新建的许多小型农田水利中,存在工程设计标准低、技术落后、服务功能严重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农田水利建设主体缺位的现状。

2.3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资源投入力度不够,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等,地方政府是组织资源的投入者,金融机构是资金资源的投入者,农民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者,在这三个投入主体中,地方政府如前所述,不愿提供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或民间资金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比较利益低等原因,缺乏投资激励,而农民作为“理性小农”对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设施,更多的选择是“只用不管”。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首先,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大旱灾的教训,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其次,要紧紧抓住机遇,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强监管,注重提高农田水利的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益。再次,要研究人民群众参与治水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骨干水源工程,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3.2 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按功能可以分成公益性工程、经营性工程和生产性工程。首先,公益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农民和农业,应当由社会公众共同承担,政府是该类工程建设的主体,发挥着行政组织、资金引导、矛盾协调等作用。其次,经营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已被界定为经营,农田水利中属于经营性的工程,应当由经营者负责建设和管理。再次,生产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农业生产者,生产性工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工程建设投入相当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3.3 构建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篇(4)

关键词:对策;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措施;农田水利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拉高,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大幅度建设。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要,而且为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对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洪水和干旱一直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两大难题。我国许多地区还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这就加重了干旱缺水的严重性,再加之人们对河道防御洪水的功能缺乏必要的意识,河道占用淤积现象严重,面临洪水的时候河道的防御功能无法体现,使原本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更是雪上加霜。自然因素确实是我国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水田水利设施面临的问题。第二,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效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极端气候频繁发生,进一步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降雨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防洪抗旱始终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两大艰巨任务。同时,我国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量不足,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依托水利设施扩大人工灌溉面积。第四,我国绝大部分水田水利的灌溉还停留在水平上,这不仅达不到有效的灌溉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农村要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在农村建立起节水灌溉的服务系统,不断提高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五,我国是农业大国,有限的耕地面积要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现在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归功于国家对农业结构的适当调整。要想保证农业的产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要有稳定的农田水利设施,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现在我国农村的水利设备还很滞后,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出更为先进、功能更完备的水利设施,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3、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作者多年的经验,下面简要分析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第二,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第三,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四,资金投入不足且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田 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沿袭“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策略和思想,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国家只注重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工作,而忽略了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因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而缺乏基本维护,农田水利大多靠吃老本,长期带病超负荷运行,已有的中小型灌区近70%的设施老化失修。第五,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设计中长期存在一个顽症,即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有限而宝贵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第六,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 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对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应采取如上几种应对措施:第一,加强农田水利科研工作,在加强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和优良传统经验的发扬的同时,加强新的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这要求国家对农田水利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倾斜,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吸引和稳定农田水利科研人员队伍的良好政策。第二,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巨大的经济保障和环境保护功能,因此其也同时属于全民和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可以类似全民植树造林一样,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国民、社团、企业出钱出力,共同办好农田水利网络体系,造福国家,造福人民。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生产就不能稳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也不可能稳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在纵观新时期全局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第三,健要建立完善的水法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加在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第四,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彼此间的匹配性较差,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协同效应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上级政府层面上,在继续追加投资积极推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强化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各类水利设施的协调与整合,重点搞好不同规模水利设施间衔接工作。地方政府层面上,则应一如既往重视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第五,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稳步提高的要求,积极协调中央有关部委的工作,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基建投资和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等向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倾斜的力度,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大以省级财政投入为重点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构筑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了确保各级政府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之外,有序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的投资格局,最大限度拓展融资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应适度安排中长期、低息的政策性贷款,降低担保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扩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补贴的规模和范围,调动投资积极性。

5、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必须正视其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建设与相关法律》李乡状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新农村的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新农村建设所需。由此可见,必须要做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经之路。做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农业所需,同时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于此,本文展开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2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不断重视,各地政府逐渐加重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1]。虽然国家和政府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然而受于恶劣气候的影响,我国农业供水仍旧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状态。与此同时,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规模相对较小,使用价值并不高。近年来,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重大干旱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对于国家粮食生产和储备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加大,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试点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水利设施的状况,同时创新了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使得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情形的意识到,当前大多数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水利设施老化、工程不配套、水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缺乏完善的管护机制等。

3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却没有重视起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正是由于当地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同时也没有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管理和后期维护工作。此外,部分地区甚至也没有建立起政府应急管理机制,这些都影响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2]。

3.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逐渐重视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在上个世纪中叶建设的。数十年过去了,虽然其中很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依旧在沿用着,然而却由于工程老化失修,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防洪抗旱能力也大大下降。

3.3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

最近一段时间,根据我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可知,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形势极其严峻,部分地区的饮水水质严重不合格,供水保证率非常低,而且出现了水质性地方病等问题。究其根源,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河水、湖水污染问题所致,而这些地区大多都在农村。在当前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急需通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解决。

3.4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体制和机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其中依然存在着诸如缺水、浪费、节水农业发展滞后、投入不足、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配套工作不足等问题。正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日常管理很容易出现问题,继而降低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3]。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可以通过如下几条对策来加以解决:

4.1加强地方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要将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要做好当地河流湖泊以及山洪灾害治理工作,做好防洪抗旱工作,做好病险水库的加固维修工作,做好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最终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

4.2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工作

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时,要重点做好其中薄弱环节的建设工作。要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起来进行,要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当地政府要做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工作,通过多种渠道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要重点做好工程缺水等问题,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尽快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做好问题解决工作。要逐步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同时制定出工程建设应急方案。此外,还要尊重当地农村居民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之中的意愿,做好耕地流转,做好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支持,同时对农村居民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农村居民切实了解农田水利建设的作用[4]。

4.3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村抗灾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方便农村居民用水。在实际操作时,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要整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做好清淤扩容工作,做好整修配套工作,做好除险加固工作,从而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当地政府可以建设诸如水窑和水池之类的调蓄工程,从而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张的现状,提升农村抗旱能力。②要做好对河道堤防的整治工作。对于现有病险水库,要及时对其进行除险加固,同时建立起完善的防洪保障体系,确保当地农村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③要建设农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同时做好大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工作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工作。④还要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工作。要切实了解当前农村面临的饮水困难问题,提升当地供水保证率,确保农村居民可以引用到干净、安全的饮用水,从而实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4.4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关于农田水利和节约用水方面的行政法规,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制度上升为法律制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对项目建设和资金整合的基础和指导作用,同时完善农田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资源管理责任以及责任人考核制度。要尽可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保证最少岁资源储量。还要通过教育来提高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小型水田水利建设的认识,增强农村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避免浪费水资源。对于一些耗水量较大的企业和工程,要规定其排污限制和净化排污指标。如果发现其中存在问题,要责令其尽快进行整改。此外,当地政府还要组织财政部门和水利部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协调工作,建立起健全的工作机制,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检验相关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从而提高各部门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当地政府还要尽力吸引新闻媒体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做好水利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调动起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关注。

5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从加强地方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工作、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及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长此以往,相信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郝楠,江永红.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4(02).

[2]张竹梅,孟德宝.黑龙江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情况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3).

[3]古今用,王永涛.贵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与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06).

篇(6)

当前,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在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中型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的加固工作等方面。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经济和财产损失,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节水灌溉能力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粮食收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管理步伐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加快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意义

1.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水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限性,但可以循环使用,如果利用不当,势必会阻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水资源又极易受到污染,近年来污染事件比比皆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生态环境所必需的,是维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为未来着想,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历来重视对农田水利的发展,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确保农业增收,为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保证,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有力的增长,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够有利促进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使农业效益不断增加,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难以为继。据相关部门调查资料,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原因,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左右,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灌溉面积。在近几年的抗旱灾中就出现有水浇不上地的现象。

2.投入严重不足。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对“三农”政策的调整,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锐减,现在农民投放入的主要形式投劳投工只相当以前的1/4左右。近年中央财政恢复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2009年增加到近五十亿元,但与水利专家测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每年需要千亿元以上资金相比,相差甚远。加之地方财力有限,要求地方财政配套的资金多数落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3.管理薄弱,运行困难。尽管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但一种农民自己的组织的建立并要形成有效用水、管水的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用水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普遍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管理单位征收水费困难,工程正常营运困难,影响效益的发挥。

4.农村水资源污染依旧严重。在社会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药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同时,由于植被遭破坏,致使许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退化、土质松软,使农产品产量下降。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来治理污染,但成果甚微,急需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水资源使用。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设想与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区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已经取得了跨越性成就。从建国之初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喷灌保湿,从以前的引河灌溉到现在的水站遍地,这都归因于我国对农田水利灌区的大力发展。我国是一个粮食产量和消费的大国,用十八亿亩土地养活十三亿人,其压力是极为巨大的,但我国依托水利方面建设解决的这一难题。尽管我国在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上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从宏观上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从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未来的发展情况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1、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水利部门的充分关注和重视。从各地区所上报的相关数据上看,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绝大部分是比较好的,所能发现的也只是一些很小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就没有影响其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我们经过大量调查发现,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目前的状况比不是很令人满意,一些比较严重问题。从某中意义上讲,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还是很让人担忧的。下面我们就对目前的形势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1农田水利灌区现有的水利设施过于陈旧

尽管我国的水利设施遍布所有的农田水利灌区,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保护的难度较大等一些客观原因,加上少部分农民的保护意识较差,很多设施都已经丧失可原有的性能,甚至说已经废弃。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利设施是在勉强使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我国在农田水利灌区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很多水利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原有的性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田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农田水利灌区的灌溉效率。这在影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粮食的产量,甚至是威胁了我国农业的安全。

1.2对农田水利灌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不足

众所周知,农田水利设施必然是建在农田里边,并且是在最适合灌溉的地方。这就使得对水利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为相关的管理者和维护人员难以对如此大范围的设施进行统一。这些设施的使用也是有很强的时段性的,在农田需要的时候会超负荷工作,而在闲暇时却不运行。特别是在需要时,大多是比较急迫的,就算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处理。这就造成了水利设施出现问题就累积,最后难以解决只得废弃的局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在水利设施建设时没有统筹考虑好前期建设、使用、后期管理和维护三者的关系,因此出现了农田水利灌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不足。

1.3相关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充足资金的支持,而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更是如此,因为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仅靠自身力量发展是非常缓慢的。我国靠农田生存的人口就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却远没有一半。我们经过大量调查发现,我国在农田水利灌区的投入确实在逐年增大,但是增加的投入难以满足农业日益发展的要求,相比之下,我国对这方面的投入是很欠缺的。另外,农田水利灌区相关建设的资金难以其他合法渠道获得,这就意味着国家的投入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与调查数据分析得到,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面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三到四成。这就说明我国对这方面投入不是很充分。

2、对相应问题对策的探讨

如上所述,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我们结合调查数据,并与相关专家学者积极沟通,对农田水利灌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下面,我们就从加强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增加政府投入、强化后期管理和维护的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

2.1加快推进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工作

目前我国现用或者现存的的水利设施很大一部分是存在问题的,是处于病状危态的。而这些问题设施并不都是只能废弃的,其中大部分经过专业维修改建之后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我们经过咨询相关的水利建设方面的专家得知,对问题设施进行改建所花费的成本相较于重建时要少得多的,因此对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存在的问题设施进行维修改建将是改善目前状况的一项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考虑在大片农田中,进行喷灌设施的维修和更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工作。另外,还可以对特殊农田水利灌区的问题设施进行全面整合,与水利方面专家共同解决。

2.2 政府部门应增加投入

上面已经提到,目前我国水利设施的建设大多由政府承担,靠农民自己搞水利建设可操作性不强。我们分析调查结果之后发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形成了多种投资模式,但以中央财政与县级政府投资为主,省财政、农民投资与民营投资偏低。其中中央财政占31%,市县乡财政占28%,农民自筹占19%、省财政占16%、民营投资低只占5%。由此表明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过大的投资压力将降低农民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投资增长空间小。因此,加大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灌区的投入是有效途径。

2.3 强化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我们可以设想,水利设施的前期建设再好,如果没有后期良好有效的管理和维护,那这些设施也无法持续下去,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乡镇水利站的恢复建立,对于保障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和适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管理方面,要着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3、对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未来发展的探讨

要在广泛搜集历史及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的原则,制定并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做到远近结合、通盘考虑、分期实施。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解决好各种矛盾。未来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依然以国家为主导。另外,农民自己的投入的比重也会有所提高,出现以国家为主,以农民为辅的发展状况。这也是一种比较健康持久的发展模式。

4、结语

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较之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取得了突破。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更应该重视未来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方向的潜力。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关乎着国计民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做好这方面工作对国家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艳翥,试析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J】,工程技术,2011.23(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