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麻醉学职业分析

麻醉学职业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9 17:17: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麻醉学职业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麻醉学职业分析

篇(1)

临床麻醉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刚进入麻醉专业临床见习期的学生,总希望能尽快了解各种麻醉操作技术,往往对麻醉临床操作兴趣较大。因此,带教老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绪,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麻醉工作不仅只有这些专业操作技术,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责任感。我们教研室通过多次深入探讨,在教学中增加专业方面的新内容和临床经验,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对麻醉学产生兴趣;同时开展小专题,倡导启发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临床麻醉技术操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临床操作技能的见习教学中,如果边操作边讲解会增加麻醉时间,意识清醒的病人会有一种被作为实验品的感觉,易产生医患纠纷。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见习操作前熟悉具体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作为麻醉学见习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教研室根据见纲收集了与教学有关的图片和影音资料,如:硬膜外穿刺、气管插管、各类神经阻滞及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等。通过播放这些资料明确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术前访视,教会学生如何在术前访视病人;了解麻醉技术操作如硬膜外穿刺、腰穿和气管插管等;各种麻醉记录单的规范书写。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

3示教直播,教学互动在临床见习课上,往往学生人数比较多,而手术室空间小,无菌要求高,不可能同时供多人见习观摩。直播示教系统可以根据见纲的要求直播手术麻醉过程。首先,麻醉科带教老师对麻醉全过程进行讲解,同时,向同学提出问题,并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最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总结。这样既活跃了见习教学的气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病例讨论带教老师根据典型病例,见习前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围绕中心问题查找资料,带着问题上课。对病例的麻醉准备、麻醉选择、麻醉实施以及麻醉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以此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学生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参与者,因此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方法也正是学生日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所必需的。

临床麻醉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1提高教师素质带教老师要经常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要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掌握国内外麻醉学最新的信息和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教师的讲授应力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生动,多以实例为线索,不重复大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

2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在临床见习中时刻提醒学生要取得病人合作,要尊重病人,有爱心和同情心,不能简单把病人当做学习工具,不要为了自己的学习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要求学生注意外表形象,要端庄大方,说话要有礼貌。见习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学生终身受益。

3心理素质的培养临床麻醉工作要求胆大心细、敏捷果断、从容镇定,因此,要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病例分析和假设突况,激发培养学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并借助医学模拟技术,提供如:喉痉挛、急性肺水肿、呼吸心跳停止等麻醉紧急情况的仿真环境,通过老师提问、启发和指导,提高学生处理危急情况的能力。

篇(2)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底蕴、语言能力、人格魅力、仪表装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体现了课堂讲授能力,而学生理解消化的多少,则反应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负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托。

教育创新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所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教育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石,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使当代大学生具有富于独立性,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能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为真理献身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这样的创新人才需要多方面努力,而教育工作者如何以身作则,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学生理解消化的多少反应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临床麻醉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1],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它又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因为麻醉学的临床服务对象是患者,除主要需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疾病外,还可以并存其他疾病,或有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熟悉与麻醉有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内容,才能在麻醉工作上得心应手,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在课堂上讲授生动有趣富有色彩的课堂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为临床服务。

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学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技能,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教师要时刻关注所授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及时地把最新理论成果介绍给学生,授课时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创新结合起来,教师如果能够把创新思维能力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创新精神的存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所在,就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众多启迪,领悟到种种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参加到科研活动中来,从而使在学生对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在参与中提高创新能力。

3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3]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发展使受教育者缺乏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造成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所以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培养必须调整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应激能力、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求新求实,使新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发展智慧丰富想象提高结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力,有助于塑造出有智慧、有才干、有个性、有发展的人才,所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正确的引导是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忽视。

4 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个性化教学是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多向信息传递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个性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如讲授与板书的结合,讲授与动画多媒体的结合,讲授与实物示范的结合。还有教学时间的选择,一天的黄金时间是上午,应安排课堂理论,一天的疲劳时间为下午后两节,应安排实践课,这样,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的语言也能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丰富幽默的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任何思想只有当它找到合适的外衣才能成为现实,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激情、启发吸引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麻醉学是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学科,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应该扎实学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应该掌握,对需熟悉的内容应该熟悉,在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时候,应该回顾基础医学课程的有关内容,加深理解,在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课堂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使基础为临床服务,基础课学得好,临床课才能熟得快,逐步做到融会贯通,结合的好可以提高医疗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所以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使它成为1+1>2的模式,使学生成为具有三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麻醉学是一个新兴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物、新仪器、设备往往是首先在麻醉科中应用,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创新、适应快速发展的麻醉学。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人格魅力,重视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麻醉专业人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徐启明. 临床麻醉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

篇(3)

关键词:麻醉 带教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214

现代麻醉学是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医用物理学、应用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病理生理学发展起来的跨多个学科的边缘学科[1]。麻醉医生为外科医师及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麻醉条件,协助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并监控患者的生理机能。同时,也承担了麻醉恢复室和(或)重症治疗室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使得麻醉学在很多地方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学科,很多科室的工作开展都离不开麻醉科(外科手术除外)。越来越多的人员要求到麻醉科轮转和学习,这就为我们麻醉科的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前常常在科室学习的主要是麻醉实习生和进修医师,现在还增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这其中包括非麻醉专业规培学员和本院轮转医师[2],还有ICU来轮转的医师(本院的ICU不属于麻醉科管辖)。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实习医师:本科实习生、研究生实习生。面对这么多来源不同的学员,我们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工作安排。

首先是麻醉专业实习生和规培医师。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既是医学生全面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顺利转变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过程[3]。

麻醉专业的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多数学生工作积极性高,在学校的理论课学习时对麻醉及麻醉的风险有所了解。实习医师在刚到临床科室的时候总觉得处处都是危险,完全不知如何动手,完全只听老师指挥,老师说一点做一点,基本不问为什么这么做。面对这些情况,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尽量注意不要仅仅要求学生需要做什么,又有什么地方做错了,而不给他们讲解这么做的原因或做错的原因。在遇到具体病例时,我们会要求学生先自行查看患者,在学生自认为自己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后,再来向他们提问:如患者特殊的合并症,你准备的麻醉方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以及准备的处理方案。完成这些过程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实习学生慢慢理解临床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医学知识,并逐步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让实习医生在学习、帮助老师处理手术中突发状况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有效的运用知识。不管培养哪个科的学生,都应该从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做起。只有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以后才能迅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另一方面,实习生刚刚从教室到科室,对临床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完全不了解,对临床麻醉工作基本不懂,因此加强入科教育相当重要。首先是在主任的带领下向实习生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了解什么是临床的麻醉工作,强调临床工作纪律,让他们认识到,实习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也可以算是一个工作的过程。并且介绍麻醉工作程序与要求等。住院总组织实习同学熟悉科室工作环境,了解认识科室的各种机器与设备,包括麻醉和手术的机器。我们根据实习生和麻醉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了一对一老师负责制的临床教学模式,在最初的一周,由一位老师固定一位实习医生,并对其进行全面指导:麻醉前访视、麻醉方式的确定、麻醉前准备、麻醉术中管理以及手术室内相关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让他们对科室的各种东西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利用他们开始的好奇心让其从内心对麻醉感兴趣,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操作仪器并了解相关的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要让同学们知道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不能仅仅依赖监护仪,要多亲自察看病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多运用自己的脖子上的听诊器,不要让它成为一个装饰品。并且,要教会学生一定要不懂就问,及时提问,及时解答。千万不能在自己稍微对麻醉有些熟悉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处理一些问题。同时,强调核查制度在整个麻醉工作中的重要性。麻醉中和手术麻醉结束后,老师对学生书写的各种麻醉文书必须认真检查,及时修改,及时讲解,使学生对术中患者各系统的生理变化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性的临床医学,它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动手习惯。从最初的记录麻醉记录单,到动手硬膜外穿刺、基本的神经阻滞、动脉穿刺以及深静脉的穿刺,逐步让学生都掌握这些基本的临床麻醉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的、正规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做到循序渐进,放手不放眼。

其次是非麻醉专业的规培学员和本院轮转医师。他们在麻醉科临床实习只有3个月时间,而大学本科课程都学的是临床医学。对麻醉知之甚少。如何进行麻醉科专业的实习带教,这些年来我们积累了一些的经验。

轮转医师因为来自于某一个专科,一心只想上本专业相关的麻醉工作,或是对麻醉工作完全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麻醉工作并不重要,因此在麻醉科轮转期间不愿意积极工作和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组织纪律管理和思想教育。通过入科教育学习麻醉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麻醉学对病人监测、病情评价和生理机能调控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不仅适用于麻醉还适用内科外科等。重点了解麻醉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进行实际有效的操作和考核。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在麻醉科学习的一点点知识有时候可以为病房的抢救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轮转医师轮转期间的表现与轮转成绩直接挂钩,由科室主任负责最后出科成绩和鉴定的签署[4]。培训计划通常是:首先他们主要做的是普通的简单麻醉,主要是练习面罩给氧通气和气管插管,并在学习的同时给一个期限,要求学生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学会这些技能。后期侧重于其专业领域疾病的麻醉工作,使其既能熟悉相关麻醉工作常规,又能从麻醉学角度来分析理解外科疾病的相关问题,以拓宽轮转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视角,并加深对相应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回到自己科室后,能够进一步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暂停手术。

临床工作中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收集信息、诊断、治疗和患者教育。我们要求在术前和患者充分沟通,尽量消除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恐惧,在手术过程中要多多和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等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手术进度及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为患者和手术医师提供更好的麻醉。

通过这些年的带教工作,笔者认为良好完善的带教制度有助于本专业实习医生、规培医师及轮转医师的真正成长,切实培养他们在临床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把宝贵的青春转化为实际知识和日后救死扶伤的能力。在面对日前不断变化的带教环境时,我们自己也要不断改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期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陆智杰,袁红斌,俞卫锋.麻醉系实习生临床带教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

[2]王韶亮,葛衡江.外科医师麻醉科轮转带教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6).

[3]韩红,孙炳华.提高麻醉专业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13).

[4]陈建庆,缪建中,沈永强,温来友.非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

作者简介:郝涌刚(1983-),男,四川人,在职研究生,医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16

陈其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16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ASAⅠ~Ⅱ级高龄肺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65~82(69.7±5.9)岁,体质量44~83(59.8±12.3)kg,心功能Ⅰ~Ⅱ级,心电图检查正常,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患者随机分成Ⅰ组(阿托品组)和Ⅱ组(长托宁组),每组10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手术开始前,I组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Ⅱ组肌内注射长托宁(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0909)0.01 mg/kg,30 min后2组均吸氧5 min再行静脉全麻快速诱导插管,诱导采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氨120 μg/kg+丙泊酚 200 μg/kg。

1.3 观测指标 记录患者给药前(T1)、给药后10 min(T2)、静脉诱导前(T3)及气管插管后(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F)、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指数)。

2 结果

2组注药后均轻度镇静,无特殊不适主诉,呼吸匀齐,心电图无特异变化,多数患者自觉轻微口干。I组在T2、T3、T4的心率分别为(74.2±7.4)次/min、(78.6±3.9)次/min、(81.5±4.4)次/min和RPP指数(10 074.09±1 058.23)、(10 529.15±1 244.32)和(10 831.51±1 447.28)均比T1时(66.4±6.3)、(10 008.21±994.85)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抗胆碱药用于麻醉前给药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唾液分泌和抑制迷走神经反射。传统的抗胆碱药阿托品对M胆碱能受体的作用不存在选择性,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和腺体分泌抑制的同时,也引起心率增快[1]、血压升高,由于同时扩张周围血管,故血压升高不明显,本组T4时点血压升高可能与插管刺激有关。高龄肺癌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收缩力减退,冠状动脉硬化等改变致使循环功能不全[2]。阿托品可引起心率增快,代表心肌氧耗量的心肌氧平衡指标RPP升高,与本组结果一致。

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长托宁选择性地作用于M1、M3受体,而对位于心脏和神经元突触前膜的M2受体无明显作用,有效避免了阿托品所致的心动过速,也有效避免了阿托品阻断M2受体的调控功能,从而保护了心率双向调节机制[3],使心率控制在安全度内,不增加心肌氧耗量。本组结果显示,长托宁组与阿品组比较,血氧饱和度无改变,血压、心率均降低,表明长托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长托宁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心血作用不明显[4],具有高度选择性,能降低心肌氧耗[5],是高龄肺癌患者术前用药的更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涌鸣,朱慧琛,王祥瑞,等.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对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影响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59.

[2] 王祥瑞,陈涌鸣,李雯,等.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老年心脏手术病人脑氧合功能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6):289.

[3] 黄祥,柴小青.麻醉前应用长托宁与东莨菪碱对心率与血压的影响.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16.

篇(5)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比较;镇痛;Bromage评分

布比卡因(bupivacaine)是常用的酰胺类局麻药物,罗哌卡因(ropivacaine)是新型的长效局麻药物,是由布比卡因化学结构中哌啶环的第3位氮原子的丁基被丙基所代替而合成[1]。罗哌卡因具有S型单一对映结构体的结构,麻醉效果较好,起效时间较短,维持时间较长,且毒性较低,在我院剖宫产麻醉中得到了较多的使用[2]。笔者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中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共212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评审,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学规定。研究对象的纳入条件为:产妇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剖宫产手术和手术麻醉方法。排除条件:(1)排除有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酰胺类物过敏史,以及有严重精神疾患的产妇。(2)排除在麻醉30min后麻醉平面无法得到手术要求的产妇。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186例产妇进行本次研究。产妇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9.3±4.5)岁。体重48~69kg,平均体重为(52.4±4.1)kg。ASA分级Ⅰ级105例,Ⅱ级81例。根据之前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将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L组)及布比卡因组(B组),各为93例,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ASA分级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及麻醉方法

产妇麻醉前不给予任何药物,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使用乳酸林格氏液(LRS)10ml/kg输注,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嘱产妇行左侧卧位,硬膜外穿刺麻醉间隙定在L2-3间隙,正中位进针,置管长度为3cm并固定牢。再嘱产妇恢复平卧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5ml的1%利多卡因,观察产妇的症状体征,采用酒精棉签定时测定以测试麻醉平面的范围,确定无不良反应后,L组再输入0.75%的罗哌卡因进入硬膜外腔,而B组使用0.5%的布比卡因,注射位置与L组相同。L组的局麻药用量为14~25ml,平均为21ml。B组的局麻药用量为15~25ml,平均为21ml。

1.3 麻醉效果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定义为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即从首次注入药物到T10节段出现感觉减弱(下肢麻木等)的时间段。镇痛时间定义为从首次注入药物到T10节段出现麻醉平面的时间段。在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的评价标准为0级:无运动神经阻滞;1级:无法抬腿;2级:无法弯曲膝部;3级:无法弯曲踝关节。术后记录两组产妇的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定量变量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对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以( )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 检验对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感觉及运动平面阻滞情况

L组和B组患者的改良Bromage评分最高值、镇痛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有发生过敏反应或心血管不良反应。经统计,两组产妇的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一般使用硬膜外麻醉方法,以在确保肌肉松弛程度满意的情况下,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但是产妇在术后仍很容易出现局麻药的一些毒作用反应,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罗哌卡因的麻醉作用机制与其他局部物相似,都是通过对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进行抑制,阻碍神经传导。经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显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具有类似的麻醉效能[3]。

本研究结果显示,L组患者的改良Bromage评分的最高值为(1.2±0.3)分,显著对于布比卡因组产妇,说明L组产妇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显著较低,这对于产妇在术后尽早的下床活动,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减少肠道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帮助产后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研究使用了0.5%的罗哌卡因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并与5%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没有发现两组产妇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时间上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在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方面的作用比布比卡因较弱[4]。本研究中罗哌卡因的镇痛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显著的高于布比卡因组产妇,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大,并使用0.75%的罗哌卡因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有关[5]。两组产妇的局麻药用量均为21ml,结果发现两组产妇的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与硬膜外阻滞时交感神经受到组织有关,两组产妇未出现过敏反应或心血管不良事件,说明罗哌卡因的使用是安全的,这与其他研究的报道结果一致[6]。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中可以安全的使用,具有确切的麻醉效果,不会出现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红艳.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疗效对比[J].中国药师,2009,12(4):502-503.

2. 吴敏仙,唐新龙.剖宫产术病人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2):176-177.

3. 杜秋.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2):116-118.

4. 郭红艳.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疗效对比[J].中国药师,2009,12(4):502-503.

篇(6)

【关键词】患者;置管通道;相关性研究

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时,患者都可以自行决定给药的时间和剂量,它已成为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能更有效地维持血药浓度,提供满意的镇疼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选择何种通道给镇痛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是疼痛治疗的重要问题。我们选择自愿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各200例,比较观察这两种给药通道的效果和对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0年6月起到2011年10月止,选择我医院自愿使用PCA泵的心胸外科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各100例。两组患者都有手术指征、无心肺功能不全,无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无凝血机能障碍。术前均按常规准备,术后用相同的抗炎和支持疗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文化水平、从事职业等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所用麻醉药物相同,手术将近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的PCA泵连接硬膜外管,对照组患者的PCA泵连接于背静脉留置针。泵内药物配方均为:100ml生理盐水中含曲马多60mg,芬太尼0.2mg,氟哌啶醇5mg,锁定时间15min,每次用量1ml,速度为2.0ml/h,当维持剂量不能达到镇痛效果时,患者可按自控键追加0.5ml,最大剂量不超过5-6ml/h[1]。

1.2.2疼痛评定方法:术后72h疼痛评定方法是采用视觉模拟评定法(VAS)。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0-3分镇痛良好,4-6分为中等,7-10分为无效[2]。

1.2.3资料分析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镇痛优良率(良好+中等)为97%,对照组患者镇痛优良率为78%。两组相比较X2 = 16.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为硬膜外管脱落1例,对照组组患者发生静脉炎1例。具体数字对比见表2.

3护理

3.1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选用型号要合适,严格无菌操作,时刻观察畅通情况。如同静脉输液同一通路,每日更换输液器,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防止发生静脉炎。

3.2 硬膜外管的护理:局部针眼处每天用络合碘消毒并固定[3]。嘱患者在活动时避免牵拉管道,密切观察硬膜外管有无移位、扭曲、打折、漏液、堵塞,局部针眼处有无感染和出血等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

3.3疼痛的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PCA泵的原理、安全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勿对PCA泵期望过高,它仅能使疼痛的程度得以控制,即安静时不疼,活动时可有轻微疼痛。术后每小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镇痛效果,镇痛效果欠佳时,要先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再分拆疼痛是否与切口有关,避免盲目增加镇痛药剂量掩盖某些合并症症状。

4讨论

我们通过对心胸外科200例患者使用不同镇痛通道效果的观察,发现PCEA效果明显优于PCIA。使用PCEA要密切观察管道畅通情况,使用PCIA要防静脉炎发生。两种通道都不失为术后镇痛的好途径。总而言之,PCA泵让患者主动参与按需镇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518-519

篇(7)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肺癌; 肺叶部分切除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Lobectomy or Partial Resection of Lung/LI Qing-xue,YIN Zh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9):138-14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safety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GEA) in the pulmonary surgery.Method:Sixt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underwent lobectomy or partial resection of lu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September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he GEA group and the general anesthesia(GA)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blood pressure(BP),heart rate(HR) and 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 values were recorded at 5 minutes before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ing,3 minutes before skin incision,at skin incision,the moment to stop general anesthetics,15 minutes after stop general anesthetics and the state of palinesthesia and pulling out the tube,the dose of inhalation anesthetics,muscle relaxant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counted as well.Postoperative analgesia method of GEA group was PCEA pump,while the patients of GA group were give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Dolantin and Promethazine.Result: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rms of the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P>0.05),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P,HR and SpO2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5 minutes before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ing,3 minutes before skin incision and the moment to stop general anesthetics(P>0.05).The peri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f GEA group kept stable,patients were quiet and comfortable,breathing evenly with 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i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eriod,the patients had no pain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or any pulmonary complications,the indicators of BP,HR and SpO2 in the GE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GA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Epidural anesthesia; Lung cancer; Partial resection of lung

First-author’s address:Caox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Caoxian 274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9.040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1]。但机体对手术创伤和术后刀口疼痛常常以应激反应方式来维持一种自稳状态,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患者烦躁不安等。而这些应激反应一方面有利于机体恢复,但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甚至会使患者发生严重意外,因此良好的麻醉支持是手术治疗成功和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2]。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肺癌患者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围手术期血压、心率等的变化,从而明确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择期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无明显心、肝、肾功能异常,无电解质紊乱及感染等情况,均符合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分级)Ⅰ~Ⅱ级及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3-4],全部经胸片、CT或核磁共振以及病理证实。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0~69岁,平均(52.6±2.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10 d,平均(3.5±0.6)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各30例。GEA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1~69岁,平均(52.7±2.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9 d,平均(3.4±0.5)d;GA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68岁,平均(52.8±2.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10 d,平均(3.6±0.7)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l.2 麻醉方法 全部术前禁食8 h以上,禁饮2 h以上,麻醉前不用任何镇静药物,手术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术野,同时麻醉师监测血压、备氧、备人工通气设备,保证麻醉手术期间呼吸道通畅。同时麻醉前给予苯巴比妥钠100 mg、东莨菪碱0.3 mg,术前30 min肌注,连续硬膜外置管。

1.2.1 GA组 GA组麻醉诱导及维持予味唑安定4 mg,芬太尼2 mg/kg,异丙酚1.0~2 0 mg/kg及琥珀胆碱1.0~2.0 mg/kg静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以异氟醚1.0%~2.5%及氧气持续吸入维持麻醉,并酌情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补液常规原则进行。患者术后镇痛按需每次注射哌替啶50 mg和异丙嗪25 mg[5]。

1.2.2 GEA组 GEA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在上述GA组麻醉前用药准备的基础上,取右侧卧位下选择T7~8或T8~9为硬膜外穿刺点,穿刺成功确定

位置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0~4.0 cm,固定好导管后改平卧后监测BP、HR、SpO2并记录数值。推注试验量1.5%利多卡因3~5 mL,5 min后测麻醉平面。确定无误后再行全麻诱导,方法同GA组。诱导后硬膜外给予1.5%利多卡因6~8 mL。麻醉维持;硬膜外每小时追加6 mL,术中异氟醚0.6%~l.0%及O2持续吸入,并酌情追加维库溴铵。术终均停用全麻药。GEA组患者单次注入0.375%布比卡因6 mL+吗啡2~3 mg,术后镇痛给予PCEA泵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3~5 mg/mL,持续硬膜外镇痛72 h,速率为2 mL/h。术后随访患者监测其BP、HR、SpO2,注意观察镇痛效果、患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及有无肺感染发生[6]。

1.3 监测指标 (1)常规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经皮氧饱和度(SpO2)值、心率(HR)、呼吸(R),术中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2)分别记录全麻诱导前5 min、切皮前3 min、切皮时、术终停全麻药时、停全麻药15 min时及苏醒拔管时的BP、HR及SpO2值;(3)麻醉意外;(4)手术中是否发生大出血,手术后是否发生血胸;(5)术后72 h患者有无恶心、呕吐、镇痛效果以及患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及有无肺感染发生等情况,并做好记录;(6)呼吸功能不全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BP、HR及SpO2比较 两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5 min、切皮前3 min、停用全麻药时BP、HR及SpO2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患者切皮时(即手术开始切皮)上述指标几乎无变化,而GA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BP升高、心率加快,需追加芬太尼剂量,GEA组的BP、HR及SpO2指标均明显优于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GEA组有效镇痛,患者一般生活自理,不影响睡眠,能有效咳嗽咳痰,无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GA组患者因刀口剧痛,不敢呼吸,传统既往镇痛方法又不能及时有效镇痛,患者常常烦躁不安,严重影响休息与睡眠,对术后恢复极其不利,其中有2例发生肺感染,发生率为6.7%。

3 讨论

肺癌作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手术的特殊性,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功能不全、肺不张等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麻醉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胸部手术创伤大,往往使胸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所以对呼吸循环等生理影响十分明显[7]。术后患者苏醒后,切口疼痛剧烈,呼吸活动可使切口疼痛加重,因而患者不敢深呼吸。从而使患者的潮气量和肺活量下降,肺部合并症增多[8]。过去,胸科手术的麻醉多采用单纯全麻,术中患者无痛、无知晓,镇痛镇静肌松良好,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9]。但是全麻苏醒后患者往往因刀口的存在和裹胸带的使用而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呼吸深度受限,从而引发一系列心肺并发症。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浅快,甚至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呼吸系统感染及脑血管意外,因此,大大增加了麻醉苏醒期的高风险性[10]。

目前,笔者对于胸科手术采用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技术,结合了二者的优点,相互补充,相互弥补。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完善,可根据病情、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分次追加剂量,使麻醉时间得以延长[11-13]。因全麻药中吸入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增强作用较弱,仅为肌注药量的1/4,而局部,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和去极化肌松药均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肌松药的作用强度和延长时效,大大减少了吸入和肌松药的用量[14-15]。另外,术后PCEA泵的合理应用,能够保持药物浓度稳定和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镇痛作用具有连续性,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6]。因此,患者不仅术中无痛舒适而且术终、术后均可保证刀口无痛,安静舒适地度过围术期和术后恢复期,使患者的围术期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也偶尔会发生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情况[17]。因此术后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生及时处理便能解除。

综上所述,本研究治疗结果表明GEA麻醉吸纳了GA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确保镇静、镇痛和肌松药效果的同时,还减少了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有重要作用。因此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胸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麻醉效果优于GA麻醉,是肺癌患者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鹏,李月明,陶一勤,等.肺癌的外科治疗现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35-37.

[2]国建飞,檀振波.局限性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0):939-941.

[3]王h,戈晓东,王云,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级患者实施膝上截肢手术的麻醉管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1):1054-1056.

[4]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中国肿瘤杂志,2015,37(1):67-78.

[5]陈彪,吴丽娜,高翔.浅析颅内肿瘤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雷米芬太尼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19-121.

[6]陈进芬,吴丽平,梁月兰,等.PDCA管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气管脱管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89-91.

[7]王忠利,赵洪伟,王永.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0,5(10):889-890.

[8]桂景兵,胡四平.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效果[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276-277.

[9]施红兵,李国卫.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86-1387.

[10]沈春燕.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04-105.

[11]龙志华.69例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404-405.

[12]崔玉尚,张志庸,阿伊都・阿布都热伊木.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2):909-912.

[13]孔令弘,张光金,芮祥林.影响老年肺癌手术疗效的因素(附202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1):55-56.

[14]关建宏.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阻滞用于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探讨[J].特别健康:下,2014,10(4):51-52.

[15]樊强.282例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叶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52-153.

[16]黄玲.肺叶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应用及护理[J].广西医学,1999,21(5):9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