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土地开发工程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8 14:54: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地开发工程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篇(1)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土地开发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该工作覆盖面广、内容庞杂,涉及千差万别的地域特征和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1-2]。为使这项工作的实施更为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的主攻方向和目标,针对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措施,建立分区分类分层次的类型区框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分区是整个技术体系,包括编制行业技术规程、工程建设标准、概预算控制的基础[3-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是科学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性工作,为指导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的编制以及项目施工提供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按照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因子确定分区,并在分析各区域工程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指标。现对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作一探讨。

1类型区的划分

1.1类型区划分的方法

一级类型区主要依据气候类型划分。新疆的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一带称东疆。以天山为界,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体看,北疆平原热量较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稍多,无霜期较南疆短,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气温4~9 ℃,≥10 ℃的积温2 500~3 600 ℃,年降水量200~300 mm,年蒸发量1 500~2 300 mm,年均无霜期140~190 d,最大冻土深120~260 cm。东疆内陆盆地是全国少有的极度干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蒸发极其强烈,热量丰富,水源短缺,农作物一年一熟至二熟;年平均气温9~12 ℃,≥10 ℃的积温4 000~5 400 ℃,年降水量小于100 mm,年蒸发量4 000 mm以上,年均无霜期220~280 d。南疆平原盆地热量丰富,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无霜期长,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年平均气温10~14 ℃,≥10 ℃的积温4 000~4 300 ℃,年降水量50~100 mm,年蒸发量2 000~3 400 mm,年均无霜期190~230 d,最大冻土深80~150 cm。依据气候类型,将新疆一级类型区划分为北疆平原类型区、东疆内陆干旱盆地类型区、南疆内陆干旱平原盆地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划分重点体现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类型要素。通过对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土地利用限制性条件、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和方向、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特征等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新疆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分区、农业灌溉制度分区等区划资料,确定二级类型区的划分。

1.2与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的对应分析

经过对25类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的标志特征、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方向分析,在国家三北沙化脆弱地土地整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态防护林,加强盐碱地治理,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在国家西北平原绿洲土地整理模式中,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良性循环的绿洲农业系统。这2类国家模式与新疆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的特征相符合。将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整理类型区(模式)、塔里木盆地南部盐碱、生态治理类型区(模式)与国家三北沙化脆弱地土地整理模式相对应,其他二级类型区(模式)与国家西北平原绿洲土地整理模式相对应。

2各类型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方向

2.1北疆平原类型区

一是伊犁河谷平原开发整理类型区。该区域是全疆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目前由于水利工程设施的制约,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土地开发整理将依托南岸大渠、伊犁河拦河枢纽及北岸干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适度开发土地资源,同时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二是准噶尔盆地北部开发整理类型区。该区域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缺乏调蓄水库工程,是限制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因素;额敏河流域地下水超采,该区域地下水利用将受限。土地开发整理将依托引额供水工程,其沿线宜适度开发土地资源,其他区域依托山区水库工程建设,且以土地整理为主,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三是准噶尔盆地南部平原绿洲整理类型区。该区域属水资源短缺水地区,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限制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应强化高效节水灌溉,以土地整理为主,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四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整理类型区。该区域河流短小,水资源匮乏,季节性缺水严重,土层薄、热量不足。土地开发整理应切实采取措施实施节水灌溉,降低灌溉定额。通过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五是低山丘陵旱田整理类型区。主要位于天山北麓、阿勒泰山南缘、塔额盆地、伊犁河谷的丘陵、低山适宜旱作的区域。农作物生长以自然降水为主,因而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制约,灌溉保证率低。土地开发整理应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区域可实施扬水灌溉、自压喷灌等辅的补充灌溉来达到旱改水的目的。

2.2东疆内陆干旱盆地类型区

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整理类型区,该区域水资源十分匮乏,地下水开发过度,防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土地开发整理应强化实施节水灌溉,降低灌溉定额,发展设施农业(大棚滴灌蔬菜、瓜果),配套农田防护林,防风治沙。

2.3南疆内陆干旱平原盆地类型区

一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盐碱治理类型区。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直接影响到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地表水资源的供给量受限,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开发利用地下水不仅能够增加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在盐碱地改良、农业节水、水资源时空调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因此,土地整理应遵循水资源开发应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全面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二是塔里木盆地西部盐碱治理类型区,该区域由于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春季严重缺水,夏季频发洪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土地盐渍化普遍。土地整理整理将依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全面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以改造盐咸地为目标,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三是塔里木盆地南部盐碱、生态治理类型区。该区域由于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春季严重缺水,夏季频发洪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防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建材设备运距远。土地开发整理应充分发挥现有机电井的效益,然后再规划新建机电井。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要与盐碱地改良规划、节水规划、抗旱规划相结合,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效益。结合山区控制性水库建设,视水源条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整理与开发并举。

3结语

在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依据类型区划分成果,分区域确定了田块长度、灌溉设计保证率、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占建设规模的比例等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的关键指标。此外,结合新疆农业灌溉制度分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轮灌方式和农作物丰产经验,确定不同工程类型区作物灌溉制度和用水定额。类型区的划定对于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和分区域措施的确定,以及科学制定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 邓炜,鲍金星,王锐.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6581-6583,6602.

[2] 孟广文,柳海岩,秦楠,等.天津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3):69-74.

篇(2)

一、土地开发整理主要阶段及其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政策措施。土地开发整理一般包括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两个方面,涉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三项活动。目前,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工作重心是农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从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工作体系或全过程角度来分析考察,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及竣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若干环节与过程,各个环节与过程都要应用到相应的测绘技术。

二、各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是土地利用现状图,在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制作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对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其图件比例尺一般要求为1:5万~1:20万,是在国家测绘部门提供的中、小比例尺航测地形图(1∶1万)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利用航片、调绘片编绘而来。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是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潜力调查图以1∶1万土地详查图为工作底图,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来开展工作的。目前,市县级实际使用的土地详查图编制时间多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或中期,变更调查又不能较好地到位或及时地反映实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因而导致图件的现势性较差,影响了规划成果的准确性。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当前对于较大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可以借助3S技术,从遥感影像图片中提取有效的土地利用信息,或采用GPS实测现势性较强的数据,再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库,并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评价,以解决专项规划基础图件的现势性问题。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的框架性基础研究。该阶段对项目区的土地面积、长度、高程等精度要求并不很高,可采用专项规划中的相应图件作为工作底图,图件比例尺一般不为1∶1万或1∶5万。也可以到项目进行概略性的现场实测,如使用平面定位精度小于15m的手持式GPS,现场实测项目的规模、土地权属界线、道路、排灌沟渠、电力线等。但该阶段对项目区边界的要求较高,要求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经纬度坐标,建议采用GPS测量方式精确测定项目区边界控制点。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因涉及项目规划方案的优劣判断、沟林路渠工程的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及土方计算的准确性等,因此对项目区地形地貌的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对项目区各类土地的面积、长度、高程有相对较高的精度要求。通常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要素地形图作为设计底图。可采用常规方法先用GPS布设控制,再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首级高程控制点应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利用全站仪野外数字采集的资料或数字,生成项目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DEM辅助计算出每个设计田块的设计填挖土方量及施工填挖土方量。池塘、河道、沟渠、涵洞应测水底高程,水闸应注高宽及孔数,以便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测出农业基础设施、道路、林地、坟墓的分布及面积信息,以便于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

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只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采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法,依据通过审批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图件进行相应的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时,要提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图,其比例尺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相同。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程项目的成果图,最终将反映项目的竣工现状,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设计阶段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有着较全面的内容要求。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期管理及分析评价,可充分利用项目竣工验收的测量资料和图件,与施工前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及施工设计图进行对比研究及跟踪管理,但施工过程中如牵扯到较复杂的如沉降、变形观测等施测活动,则需要由专门测绘机构进行专门施测研究。

三、与相关专业测绘的比较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一般指借助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成图系统,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或室内成图,最终生产出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预算及施工的测绘产品的技术性工作,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各项相关活动的现状图、潜力调查及分布图、规划图、施工设计图、竣工图的生产。土地开发整理的不同阶段对图件比例尺、成图技术方法及测图精度均有不同的要求。在测绘组织上,既有采用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按较高尺度标准施测的方式,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及施工要求;也有按照一定地图制图综合的原则,编绘成小比例尺的现状图,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开发整理的测绘成本。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工作与地形测绘、工程测绘、地籍测绘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专业测绘既有某些相同特性,也有不同的一面,是上述四种专业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综合应用,属于专题地图的测量及应用范畴。

篇(3)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对策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的标准;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的欢迎,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认识浅,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

1.土地开发整理制度建设显著。在提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以来,国家制定了许多土地整理的规范、标准、条例和意见等。2000年以来,为了指导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而对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项目管理,国家也专门制定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来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对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资金管理方面,国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初步构建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制度体系。2.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显著。自1997年国家提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以来,中央政府及省、市、县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面积占新增耕地面积的60以上,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多位于耕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区域。此外,土地开发整理中大量资金投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降低了耕作运输等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

二、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

1.土地开发整理重数量轻质量。虽然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是追求耕地数量动态平衡,耕地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实际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指标,而对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生态效应等都没有定量指标要求,容易导致土地开发中重耕地面积而轻土地质量等问题的出现。2.土地开发整理中群众参与少。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但由于农民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少数农民抱有抵触情绪,工作难做。此外,土地开发整理从制定规划到实施,群众的参与都比较少。3.土地开发整理中环保意识不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周期长且投资金额大的工程,但是一些地方,为了缩短工期,急于当年开荒、当年收益,但是却没有将当地的气候环境、水土环境加以考虑,从而导致毁林地而变耕地、破坏果园重新开发等行为的发生。4.土地开发整理没有完整的考核激励机制。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重前期评价和建设管理,而轻运行管理、后期评价。而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导致土地整治过程中经常出现“偷工减料”、“重过程,轻结果”、“重形象,轻实效”等问题。

三、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对策

1.将土地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土地开发整理应把提高耕地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只有重视质量,才能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开发整理中应通过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基础实施建设来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率。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可操作的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标准,使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的提高有章可循。此外,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应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价,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鼓励群众参与。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关系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编制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加强群众的参与。各级政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编制过程中,健全项目编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项目的协调、咨询和论证等工作,同时要注意将群众的利益考虑进去,听取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而在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规划公示制度,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实行土地整治“阳光操作”,引导大众参与到规划的实施中来,同时自觉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管理的监督。3.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激励约束机制。基层政府与群众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首先考虑的是当地及自身的相关利益,对于全国土地整治大局考虑较少,因而上级政府在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基层政府与基层民众的利益与上级政府的考虑集合起来。比如,在对基层政府的激励机制方面,通过实行耕地质量提高与财政补贴相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政府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的积极性。而在其他方面,应当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贴力度,构建区域资源补偿机制。通过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重点地区的支持,积极探索建立对履行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义务较多的地方政府的奖励机制;而在对基层群众的激励机制上,有关部门应研究农民的直接建设补贴,让补贴费用真正的到农民口袋里,充分调动农民耕地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队伍。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队伍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就不可能编制出高质量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最终也就不可能收到土地整理的预期效果。因此在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土地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此外,为了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质量,还需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工程质量监理和管理队伍,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中各项工程的质量。

四、结语

自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法律体系,目前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开展时间短、认识不够深刻,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存在了许多问题,今后应当将土地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鼓励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队伍,逐步解决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大业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缓玲等.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04).

篇(4)

关键字: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D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土地在我国已经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应用,土地开发已经成为了地方拉动经济的一大特点。土地整理主要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确定的方向与作用,采取政治、经济、法律与工程技术方式,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过程。

针对土地开发问题,土地整理对于城市规划等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现代社会追求的是环境与建设和谐发展,这样实现了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土地开发与整理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开发则是指对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荒地、荒滩等,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其改造成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土地开发利用对于整理规划环境具体划时代意义,相信通过本文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研究,我国土地利用会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与建设。

1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认识以及其主要方向

土地开发,是当前我国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影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的影响因素是规划、环境、资源、投资条件等。针对土地开发是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的条件下,采取了生物、工程等办法,将没有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其经营活动。

土地复垦主要利用工程、生物等办法,对于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对于目前,我国内陆需求的加剧,同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了加大规划土地整理,专家学者对土地整合内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土地行政主管单位认为:我们目前所讲的土地整理,即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社会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景观格局影响的评价指标,并根据指标的内涵确立了适宜的量化方法。作者认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评价是对该规划引起的对区域复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是对前面进行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等子系统的协调性的综合评价,并选用合适的指标、标准化方法,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

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主要指标分析

土地开发,对于一个城市、企业等用地非常重要。“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指在规划区内,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对规划区内未利用、暂时不能利用或已利用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确定实施开发、利用、改造的方向、规模、空间布局和时间顺序。主要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的如下分析:

2.1有计划的规划耕地总量动态发展

根据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均耕地稀少,储备耕地资源不足;土地耕地资源利用面临着突出的情况,弥补耕地的任务就是依靠土地开发整理以及其复垦来完成。在科学预测耕地供求状况,充分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合理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域,安排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序列,通过综合整治措施, 使我国各类零星废弃和利用率低的土地更集约利用,体现了新时期深化土地管理的特点,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2.2调整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情况以及国家各项建设情况关系

针对于土地开发整理情况关系到政治、经济、生态、社会等各个方面,经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全力整合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工程。根据农业、农林、水利、交通、环保等单位规划相联合,避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清晰性,需要长期考虑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3为制定项目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提供依据参考

在我国,由于各地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存在着争夺项目、资金等,这给投资上带来了很多盲目性与冒险性。面对着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考虑:造成部分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不经济和引起生态恶化等问题,需要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编制耕地开发整理投资计划,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序、健康发展。

3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与识别目的分析

规划坏境对于开发整理来说非常重要,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规划造成进一步做出规划性问题,这是对环境性问题做出前期性问题,也是确保对此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问题做出关键问题。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能造成众多的环境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环境影响都应在评价中加以考虑,并进行详细、深入地研究,一方面,不同的环境因子对于人类来说其意义也不同,或者说不同环境因子的重要性不同;另一方面,投入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获得信息及时间是一定的,这就要求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在降低评价费用或成本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

4土地整理与土地开发中的规划做出环境影响评价

4.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性评价

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或者战略问题分析,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对当前土地开发建设与土地整理问题来说非常重要。这些影响可能包括改变人口迁移、改变社会结构、扰乱社会的稳定性,同时也可能包括改变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力,提高或降低社区人口的收入水平等。

4.2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评价

生态环境对于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问题来说非常重要,对于一个生态环境建设来说,水、大气、土壤等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土地整理活动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打破了原有生态环境系统,然后重建新系统的过程。由于土地整理活动具有长期性、累积性的特点,由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一系列土地整理项目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工程措施对水、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区域内诸多土地整理项目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因此,充分认识这些可能影响将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

4.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可持续发展要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后,该区域复合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协调地发展,即该区域土地系统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具有动态调节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且各子系统之间具有高效的输入输出转换功能,具体表现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后,区域经济结构和机制趋向合理,农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不断提高,资源、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等方面。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社会环境影响,是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极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也就是说,该规划在产生经济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卞正富,路云阁.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0(2).

[2]蔡玉梅,谢俊奇,杜官印,纪文燕.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中国土地科

篇(5)

关键词:土地开发;测绘技术;技术应用

0.引言

在我国,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范围极广、综合性极强的工作,现今主要包括城市拆迁、土地划分、区域规划和城市改造等内容。土地开发测绘的含义是测绘人员借助相应的测量仪器和成图系统,经过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成图,制作出能满足土地开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的测绘产品的技术性工作。主要包括土地开发过程中各环节的现状图、调查图、规划图以及施工竣工等图的制作工作。现代测绘技术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的测绘技术使得测绘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同时降低了测绘工作量。众所周知,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土地开发过程所使用的测绘图都必须依靠测绘技术来完成。其次,土地开发工程中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等工作的数据主要以测绘数据为依据。由此可见,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中的作用巨大。所以,测绘人员应该充分掌握现代测绘技术,将现代测绘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土地开发管理测绘工作中,为土地开发提供精准的数据和图形,保证土地工程的顺利进行。

1.现代测绘技术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计算机技术与测绘技术相结合使得测绘技术实现了一体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技术推动了测绘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素质[1]。

现代测绘技术较一般性的测绘技术有着独特的特点。而现代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使用了GPS定位系统、3D激光扫描技术、R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3S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手段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一)提升了测绘技术,保障了测绘服务。(二)测绘保障服务模式与之前相比有了更大的改进。(三)测绘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现代测绘技术主中的高程及坐标测绘方法测量土地面积的方法有些相似。就是将宗地附近的城市两个坐标控制点引领到宗地内部,保证宗地内部的界址点的坐标精准无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精准度高和多功能高效的测绘工具,在测绘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2],主要通过对卫星信号的传输和接受来确定坐标的具置。而3D激光扫描系统和CPCAD软件的结合很好的解决了不同地区的地貌和地形考察困难的问题,推动了测绘工作的进程。

2.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前期阶段主要是地籍测绘。这阶段测量的对象是无规则的土地,必须通过裁弩取直来实现详细而精准的测量。是土地开发前期数据来源,绘制图纸的主要方法。通过地籍测量加上补充和修改形成地籍图[3]。地籍图的编制与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周围邻居息息相关,所以地籍图需要以上人员的认同和签字,这是避免纠纷的有效办法。因此,地籍测绘的精准显得尤为重要。对地形地貌、城镇道路、农业基础设施、坟墓和人口搬迁等信息都要仔细测量,认真核对,保证土地开发的合理性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在测绘过程中就需要用到GPS定位系统,它不需要在完全通视的情况就可以完成点与点的测量,并且能够保证精确度达到厘米级别。能够准确的获取地物与地界的数据信息。

在土地工程实施中,测绘工作主要围绕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选择恰当的测量比例尺;在关键点必须进行测量,如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坎顶和坎脚的标高和位置等;测绘图中的元素要具体和充分,尤其在旧城改造中,必须标注每户房屋面积、建筑密度、树木密度等等[4]。在整个土地开发过程中监理一个统一的平台,规范图纸标准,共享资源信息,以便决策者和数据使用者准确、直观、快捷的获取各部门信息数据,为正确决策实现工程目标提供保障。这一项测绘可使用遥感技术,因为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快速获取丰富信息的功能。

3.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过程的作用

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测绘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土地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测绘技术。但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3.1是土地开发工程的数据保障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科学的决策是各项工作的开展的保障,主要指导环境、经济和资源的信息采集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这些要素是工程测绘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过数据库对各种信息的管理,为土地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土地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做好前期的成本预算,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的全面有效实施,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5]。

3.2是土地工程行为的规范尺子

土地开发工作是对国家土地资源重新进行合理利用的建设工程,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测绘资料的详细与否是施工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土地开发整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是工程前期重要的准备工作,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必须加强测绘工程的详细规划,避免麻烦的产生,增加工程的成本[6]。那么在有需要的时候,测量比例尺应该定在1:2000,在土地地势起伏变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可适当的使用较大的比例尺如1:1000.只有大小结合才能保证测绘图的质量和实用性。

3.3是节约资金的利器

土地工程是个耗资工程,工程每个环节的运用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工程之初就做好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工作。而这就需要测绘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对测绘成果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能如实反映土地开发区域内的状况,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节约投资。

4.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测绘行业的发展,测绘市场也日益成熟起来,传统的测绘技术与日益增加的测绘工作和测绘要求不相符。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现代测绘技术主要以数字和3S技术为代表推动了测绘技术的显著提升。所以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更完好的采集和收集信息并且能够形成土地资料数据库,搭建了数据平台,有利于整个土地工程各部门共享数据资源,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完成土地测绘工作,测绘人员要不断的提高测绘技能,提升测绘信息化的水平,研发新的测绘技术,更好的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立波 .浅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 神州. 2012(09).

[2]刘志宏.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工程测绘应用探析[J]. 科技致富导向. 2012(24).

[3]刘国良 .论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的特点应用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07).

[4]孟雷 .工程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的应用浅析[J]. 科技创业家. 2011(08).

篇(6)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的开发整理是项长期又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瞬间达成,我们只有正视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才可能让我国的土地整理进入到更为规范的轨道中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福。我们所研究的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同需要,对土地与城市规划作出一定的调整。在这个调整的基本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当我们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处理之后,我们就可以致力于提升所有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的生态环境。同时,国家也对土地的开发整理制定了法律上的相关要求。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增强我国耕地的面积、提升耕地的质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别的问题,我们也将针对这些发现了的问题一一进行探讨,提出改进的方法。

1 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程序

土地的开发整理一般都是遵循以下几种方式具体操作进行,首先,我们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专项的规划设计,其次,我们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我们要对这个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进行具体的立项,第四,我们要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预算的基本编制,第五,我们要进行土地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第六,我们要进行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第七,针对土地发展的已施工工程,我们要对其进行验收,第八,我们要对实行了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工程进行整理后土地的交付与使用,最后,我们要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出最后的评价。

2 土地开发整理立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我国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譬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做的不够细致,继而直接导致工程的设计与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继而导致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设计的方案进行变更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项目在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方面还存在很严重的缺陷,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真是由于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农民的需要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忽略,因而直接导致了许多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或多或少存在许多问题,譬如如何才是真正满足了规划与当地民众之间的要求,继而要进行我们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探讨与研究,另外,一个项目想要真正得到立项解决,我们就应该与当地的政府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从而许多迫切需要进行整理的地区往往会因为当地信息的闭塞或者是别的客观因素而失去立项的机会,在当今社会,迫切需要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来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立项。

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一旦立项成功,就要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要具体分析各种土地的整理潜力,考虑到土地的综合效益,从而为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与权属的基本调整意见进行广发的征求,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在进行土地的开发整理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类材料。在这个基本阶段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还是面临不少问题:首先,我国的基本规划设计部门,特别是其在设计的过程中本应该有相对于的资质,但是从事规划设计的人员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对我们进行规划设计的文本的水平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其次,许多工程,特别是一些道路工程占有我国耕地的面积量太大,同时其所选择的基本灌溉方式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这些因素也就直接导致了农作物的生长以及田间的生产遭到了阻碍,从而影响到整个规划设计文本的整理水平。第三,许多规划设计的文本方案并不切合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难度太大,要想将其执行下去,就必须对其实施变更处理,但是,这种针对方案实施的变更往往显得过于繁琐,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也是个不小的影响,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适当的简化相关程序,让责权实现最终的统一。第四,我们的规划设计的相关单位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认识清楚自己所处的角色,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认真的项目复核工作,唯有这样,才可以更负责任的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不仅仅要对那些按时完成操作任务的单位进行技术上的支持,还要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处理,从而尽可能的少走弯路,继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项目招投标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土地的开发整理基本对象是土地,我国的农村土地又基本上都是由的方式来进行的,因而土地的整理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活动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微观上的经济利益,更多的还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的造福农民,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与利益。

4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施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的开发整理一旦经过的最终的批准并且立了案进行研究,我们就要按照相关土地批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工作的具体方案,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进行有组织有步奏的进行土地建设与整理,在这个阶段也难免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就集中在外地的中标公司与当地群众之间,土地的使用权主要也集中在质量的差异上,这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就直接导致了人们不满情绪的高涨,从而引发各种上访事情的发生。除此之外,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与预算之间的直接差异就容易造成新的资金缺口问题,电力配套的相关工程的预算与电力公司的最新垄断价格之间的差距也一般维持在一两倍之间,过大的资金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另外,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特别是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密切相关的各部门之间也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项目工程的基本数量虽然达到了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质量方面还是无法保证,同时,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工期过长,并缺乏一个相对高效的制约机制。

5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项目施工监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利用过程中在施工监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许多相关的制度以及技术方面的具体规范尚未出台,因而许多项目的实施过程大多都是参照项目的建设、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监理规定或技术方面的具体规范进行监理,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存在一些针对性不强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工程的建设监理过程中的一些监理的技术文件的形成、监理工作总结的编制等各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来,执行监理局仅仅是局限在工程的基本施工阶段,并没有对项目的管理及逆行那个全过程的监理,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较少采取招标的方式来对监理单位进行确定,在缺乏市场竞争的情况狭隘,并没择优选择的意识,其次,许多项目的监理单位人员在资质方面并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在实际的工作操作过程中,也就不能形成规范、科学、有效的监理能力,更无法真实的反映工程监理过程中的监理情况。

6 结束语

土地的开发整理主要应用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耕地质量的不断提升之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土地开发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做法,在许多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土地的开发整体为基本立足点,系统全面的探索土地在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并根据这些已经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于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城市化 土地开发管理 资源 人地矛盾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land for non-renewable resources, suffered more attention. Whether land acquisition or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and even now will becom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must tackle the problem. The province in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past few years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also faces severe challenges. How to keep working through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total arable land balance,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improve land utiliz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at this stage work to become the core issue.

Keywords: lan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土地开发整理及其重要性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等措施,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具体指将废弃园地、林地、未利用地、废弃工矿等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整理成耕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从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土地开发整理是保证18亿亩耕地的关键环节,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首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能够增加耕地有效面积。通过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加上一定工程技术的开发与整理,可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目的,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保证了农民的基本权利。其次,对土地进行有效的开发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是可以改善土地生产、生态条件,从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二是可以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开发闲置土地、退耕还林等,实现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再次,土地开发整理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城市化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有步骤地推进扩及城镇的建设,从而建立了城镇之间的密切联系,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最后,土地开发整理能够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土地量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协调好人与地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发展现状及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为了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视和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取得一定成绩。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不够

政府和企业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政府和企业把经济发展水平当做衡量成绩的唯一指标,忽视环境保护和农民的权利,最终,出现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产生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一些采矿业,虽然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土地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土地破坏、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频发等。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土地开发整理只是政府为人民办好事的工作,并希望能够从开发整理工作中得到好处。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有限投资条件下,农民的要求不能全部得到满足,一些农民出现了不理智行为,扰乱工程实施,最终影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就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现状来看,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各地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时,只能够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规实行,缺乏相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有时出现的问题无法可依。而且,目前法律中没有明确和稳定的产权制度,对于一些荒地、农村闲散地的开发整理仅按照“谁复垦、谁受益”的政策是不可以的,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还有,针对一些农村集体开发整理的土地,可能出现二次分配,这些权属由谁来负责,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三)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土地开发整理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国家在给予一定的经济投入后,各地区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而各级地方政府却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工程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护,一些开发整理的土地出现“水渠堵塞、树苗枯萎、又回荒地”的现象,影响着土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一些地区为了眼前利益,对后备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惜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忽视生态环境的规律,最终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三、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现实举措

(一)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

土地开发整理是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在相关规定中,国家明确鼓励土地整理。针对一些领导和地方民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是对社会的宣传,对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是必须的,同时还要对农业、城建以及新闻宣传单位等,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对管理者的宣传教育是统筹整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多方面的学习,保证管理者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着眼于长远利益。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问题有法可依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政策性强的多方利益的综合项目,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来保证实施。各个地方在认真贯彻和执行中央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等法规外,还要尽快出台《土地开发整理条例》或《土地开发整理产权制度》、《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等,整顿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出现的土地产权混乱、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与此同时,各个地方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地方条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证耕地面积,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就是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要想使土地整理的各项工程设施长期健康运行,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对工程设施进行有效的管护,明确管护责任人。同时,政府通过拓宽资金渠道,保障管护资金到位。还有,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尤其是农民,让农民参与到从项目的选址立项、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等土地开发整理各个环节当中,尊重农民,使农民在了解项目情况的基础上,给予足够的精神支持;同时,在进行农民损失补偿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顺应民意。这样就提高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水平,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项建设都在蜂拥而上,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变得尤为珍贵。土地开发整理成为目前国土资源工作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府,更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众共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磊. 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