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5:52: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辩论知识和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辩论;不可胜;技巧;方法
Debat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work analysis
YU Kai-wen
(Bao tou Iron & Stee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Inner ongolia,014010,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ebate for two years as a college student to guide teachers and judges, for participating debater exposed some problems in the gam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argeted put forward the debate before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method and technique guidance and advice. To participate in such activiti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Debate;Can not win;Skills;Methods
0 引言
2012年的首届内蒙古大学生辩论赛,笔者作为指导老师和同学生们一起参加,运气还不错,冲进了决赛。今年笔者担任包头市大学生辩论赛的评委,又应我学院学生会邀请作指导老师。因此,有必要对两次参赛的经验进行梳理,理清思路,为今后参加这类的活动提供参考。
1 辩论赛暴露出的问题及分析
1.1 参赛辩手在赛场上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准备不够充分;其次,逻辑不够清析;其三,高度的紧张;其四,性格上的弱点;其五,团队组合不够和谐;其六,碰运气。
1.2 参赛辩手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由于参赛辩手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只完成大学期间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欠博且不精;比如在题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更重要”的辩论中,正反方都没有找到突破点。正方继承的突破点可选书法,反方创新的突破点可选《孙子兵法》。
其次,参赛经验欠缺。由于多数辩手是第一次登台,缺乏唇枪舌战经验,大二的学生要比大一的学生经验更丰富,紧张的程度要低。通过参加辩论赛,可发现学生性格上的特点,扬长避短。如有些选手的思维及表达非常适合参加这类比赛,而有些辩手不适合。
再次,辩手们自己之间相互不够了解。对将遇到的对手更不了解。运气是有的,但运气只占三分,三分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七分是靠充分的准备。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指导老师进行较系统的辅导。
2 辩论赛前必要的理论指导
2.1 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2.2 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2.3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孙子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2.4 实用艺术
2.4.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4.2 老子《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3 辩论赛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1 辩论的原则
3.1.1 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3.1.2 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3.1.3 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3.2 参加辩论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3.2.1 要认真地去查阅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
3.2.2 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
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2.3 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3.3 辩论的技巧
3.3.1 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比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3.3.2 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
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3.3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
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看的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3.3.4 避免硬伤
如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绝对化、情绪的控制、风度问题、进行人身攻击等漏洞。
3.3.5 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3.4 辩论的方法
3.4.1 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3.4.2 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3.4.3 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4 结束语
纵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辩手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辩手的主观能动性,给出框架的指导,激活他们的智慧。不可事无具细,更不能代劳。注意发现每个辩手的闪光点,给予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润泽.趣味论辩学[M].西苑出版社,2012.
[2]陈国庆,注译.道德经[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孙晓玲,译注.孙子兵法[M].书海出版社,2001.
1.“头脑风暴”小组活动。即指在一段时间内让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该活动员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意念,包括“原创性”和“补充性”创意,以及格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小组活动最佳规模在5一1O人之间,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交给小组明确、并有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主题。它应与其它活动联系起来进行。
2.“同伴互助”小组活动。该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使学生通过少年儿童特有的交流、解释和答疑方式,使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和技巧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巧,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复习和操练机会。该活动是教师运用最多的小组活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这种小组的组织应该是小范围的,三、四个人最佳。其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要集中、明确,每次最好只有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于学生相互解释、演示和说明。再次,必须挑选适合的组长,组长的职能是提出适当的问题,鼓励同学问问题、解决问题、讲解和演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辨别同学的见解,给同学及时的反馈。
3.“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这种小组活动能够通过参与者扮演活动的过程,他们从所承担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学习、理解和表达。活动规模应按活动内容决定,但是三至七人更为适宜。活动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重点是学习讨论和尝试练习,即由小组成员集体探讨扮演活动主题和角色意义以及练习角色表现方法;第二个部分的重点是表演,将小组成员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展现出来。
4.“仿真课题”小组活动。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向各小组布里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资料,然后由学生活动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现出来。是否需要采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取决于教学内容与目的,如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决策,涉及让学生认识人与人、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涉及学生在常规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的经验等,皆可采用这一活动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中,都可运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该小组活动的选择广泛,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如“学生会年度活动及财政计划”,社会生活课题,如“社区环境调查计划”、“少年航天科研项目选择与设计”等都可用作仿真课。
5.小组“辩论”活动。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辩论活动尤其有用。课堂教学中使用辩论活动,通常把所有学生分为四组。两个正方两个反方,辩论两个问题。辩论的时候两组同学先辩,另两组同学先听;然后再交换。所有的学生又都有了发言、评判的机会。组织辩论活动,教师要注意以下技巧问题:(1)小组成员实力要均衡,人员性格要多样;(2)每组选一名主辩手,其他人也必须作为副辩手发言,并促使他们结成逻辑关系,使个人的发言产生“拓展”、“强化”、“补充”等结构联系。(3)论题必须明确、中性,以陈述句形式出现为佳。(4)教师要提供数、质量相当的资料和资料线索。(5)正方、反方抽签决定。(6)辩论发言的时间严格公正地控制。(7)评价胜负结果由评判的学生投票决定,每人一票制。(8)评判的标准是:①论点、论据是否充分合理;②发言是否明确有力。(9)教师自己,或投票选一位主持人。主持人的总结重点应该在于肯定学生在思维、语言和智慧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学生的精彩之举。)。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生阅读指导时,应该积极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目标。第一,教师要将阅读生活化。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状态来教授相关知识,降低他们的阅读技巧学习难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文阅读知识的魅力,能够通过阅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拓展自身的视野。比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去搜集一些与前后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然后再让他们对这些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提高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认识,使其对圆明园的毁灭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把握好文章的思路,增强他们的民族情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第二,丰富阅读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游戏、辩论、竞赛等形式来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调动他们学习阅读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文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堂辩论课,双方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辩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掌握文章主旨,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第三,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小学生通常情况下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为他们创建相应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珍珠鸟》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他们播放一些与鸟有关的视频,提高他们对鸟类,对自然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降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难度,最终达到文章阅读的要求。
(二)提升阅读引导的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该要做好科学的指导,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掌握更加系统的阅读方法,为他们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可以为学生系统讲解阅读技巧,让他们对阅读技巧有大致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教师讲解的技巧运用其中,从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文章阅读技巧,加深他们对这些技巧的印象,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在这样的教学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比如,学生在学习《秋思》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讲解一下自己对秋天的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该首诗,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提升他们对该诗的认识。
(三)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制定出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一些学生喜欢阅读中国古诗词,教师就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给予他们相应的阅读空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学习诗歌。还有一些学生比较喜欢阅读散文,教师就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名家散文作品,让他们掌握散文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散文写作能力,为他们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总结
关键词: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口头语言是指用有声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的表达方式。它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口语表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往往关系到生活、学习、工作的成败得失。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对于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使培养对象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要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受用终生的基础。
1 高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1.1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说话的准确、清晰、简明,与其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有密切联系。高职毕业生的口语表达要做到说话不走样、不零乱、不嗦,力求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要求有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
1.2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毕业生在择业、应聘、就业和工作实践中,将面对许多重要的口语表达场合,如介绍自我,介绍相关的技术知识、经验等,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1.3清晰的语言表述能力
语言表述就是运用说明、叙述等表达方式把要介绍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讲述出来,做到表达的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表达的声音要明快优美,做到语速适中、语调自然、音量适度,并配之以恰当的姿势。
1.4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
要想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说理明人,打动对方,达到口语表达的目的。
2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2.1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
(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
(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
(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2.2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
(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4)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
(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
思想品德;翻转课堂;导学案;小组合作;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又称翻转教学、颠倒教室、翻转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资源,然后学生在家中或课后观摩视频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辅学、在线导学等网络教学工作;之后,学生回到课堂,教师和学生以导学案为平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完成教学过程,翻转了传统的课堂顺序,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此,笔者主要探索“翻转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工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制作导学案。导学案中包括学习目标、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合作探究、案例精析、达标测试、总结反思等。设计导学案的核心是让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置学习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在学完这一节课之后,将会做些什么事情”,这就是“使能目标”。之后,教师应利用具体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方式呈现课本知识点。设计导学案后,教师应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有形象、直观的了解。例如,教学《跨越代沟》(科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调控逆反心理、跨越代沟的技巧,学会理解父爱和母爱。(2)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学会正确看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掌握与教师沟通的技巧。2.使能目标:(1)掌握与教师、父母沟通的技巧。(2)克服逆反心理,提高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提高自控的能力。3.专题问题设计(搜集一些反映学生与父母、教师有代沟以及消除代沟的图片、文档、视频等,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回答问题):(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2)怎么孝敬父母?(3)代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有哪些消除代沟的策略?4.教学硬件: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支持。
二、课堂交流与合作
上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自由开展讨论,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采取合适的交互策略,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交互策略有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辩论会等。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对组织纪律比较好的、讨论气氛比较活跃的小组,教师应给予加分,而不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应扣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小组讨论成果的汇报,在范围上可大可小,在形式上灵活多变,在汇报、交流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或者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奖励。课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汇报情况的录像上传到公共的网络平台,供同学们讨论、学习和评价。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而在点评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互相点评的机会,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教学《跨越代沟》一课,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么孝敬父母”“代沟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策略”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开展辩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重点关注“与父母相处时的对与错”。这样教学,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掌握了与父母交往的技巧,在合作中实现了共同进步。
三、反馈评价阶段
“翻转课堂”提倡采用多元化、开放式、过程性、制度化的评价方式,这要求教师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在家庭教育、思维、个性、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和反馈方式。如对自负的学生,教师在反馈时应指出他的不足,帮助他完善自我;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并做出适度、准确、及时的反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例如,教学《跨越代沟》一课,对以自我为中心、一味指责父母不对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其不足,引导其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不敢发言或发言过短),教师应鼓励其大胆发言,说出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种种;对在讨论过程中使用过激语言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及时进行调整,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评价,能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我。
关键词: 小组合作讨论 交际策略 策略训练
一、前言
由于全国各地高职高专普遍不断扩大招生,很多班级的人数都达到了五六十人,有的院校因师资等条件的限制,英语课程采用合班上课。这样的大课堂存在着许多问题:人数多,对教学资源占有不足,人均占有课堂时间少;师生之间交流和语言训练的机会不足;组织教学困难,等等,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英语作为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1]在人数众多、程度不一的大课堂语言交际实践活动中,教师希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是不现实的。客观地说,教师很难改变英语学习的大环境或班级的人数,但在课堂为学生创造交际策略的运用的条件和环境方面却可大有所为。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使用国外常用的小组合作讨论(group work)是加强语言交际实践的深度、密度、广度的最佳选择。这样在一个人数众多,但有着信息资源比小课堂来得更加广泛的优势的大课堂,将给学生以更多参与语言交际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提高交际策略能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介绍
小组合作讨论是合作学习理论用于课堂学习的活动方式,是组织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反复训练交际策略的有效活动。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几个人围绕根据课文或其它内容给出的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通过口语的方式交换个人看法或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而且为了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大家必须清楚地表达意义。这样既能够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交际策略的机会,减轻学生因有顾虑不愿在课堂上发言的焦虑感,比起一个学生单独站在众目睽睽之下,学生会觉得更加自在。也因为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自如的交流空间,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或提供帮助,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小组合作讨论不失为一个策略培训的好办法。
三、交际策略及其在小组讨论中的作用
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的应变能力。它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同他人交际而采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策略,以弥补词汇或语法的贫乏,克服交际中的障碍,也就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Corder,1983)。[2]常用的交际策略包括转述、借用、求助、手势语及回避等方法、技巧。[3]
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因为学生的语言水平、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样讨论就存在着较大的信息差,也就是具备了交际的真实性。为了弥补信息差,小组成员就必须进行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商的过程,这样学生间不同的协商、合作不仅体现在他们表达观点上,还体现在他们参与谈话的技巧即交际策略上。而小组成员是否运用交际策略相互合作,及时作出反馈,是否能从其他人身上通过合作性的协商,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知识、策略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各自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补充、知识能力的提高,就要求他们必须知道何时何地如何应用交际策略,以达到此目的。
四、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加强交际策略教学的建议
由于学生策略意识较为薄弱,这势必会给小组合作讨论的流畅、顺利进行带来阻力。因此,在运用小组讨论加强交际策略训练教学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小组讨论效果,加强交际策略教学。
(一)小组的编排
不少老师怕费时费力而简单地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而不合理的组员搭配往往是造成讨论低效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后,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混合编排成人数相近的小组(3―4人为宜),并可根据不同交际的内容和任务随时适度进行调整,以保持合作小组的“新鲜度”。学生按照小组固定下来后编排座位,每个小组每次轮流推出一个组长组织当天的课堂交际活动。每个人都是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全组同学的认可。学生由此就会产生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觉。同伴的支持和鼓励能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运用交际策略讨论,并对交际活动持更积极的态度(Sharan,1990)。
(二)讨论话题的选择及准备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给出不同的讨论题目,选择讨论话题时要选择有趣新颖,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活动的话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cloning?关于话题的选择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主题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就越会使学生感兴趣;另一种认为话题越新奇、越富于想象力,就会使学生越感到兴奋和刺激。当然,话题的远近往往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4]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话题。因此,教师最好要在课前根据讨论的主题、性质和类型,选用适当的方式,并且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保证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为弥补英语学习系统表达方式单一、词汇量小的不足,教师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词汇及表达法,主要是在学习系统每涉及一个新的场景或话题时,如工作面试、采访或辩论,教师就分配不同的小组课外利用网络、书籍和报刊等资源收集整理这些特定场合下会用到的相关词汇和恰当表达法,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共享并在模拟场景中实践交际。这时教学重点不再是放在语言本身,而是放在学生使用交际策略来进行意思的表达上,因而学生的语言交际就更加真实,需要即兴反应。
(三)将辩论引入小组合作讨论方式中
小组合作辩论就是将辩论(debate)引入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方式中,向学生提供运用交际策略的机会,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课堂实施时灵活方便,交际训练的效果很好,因此这种方法是大多数教师上课时都会采用的方法。在实施此种方式时应让学生提前进行准备。教师应从交际策略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将策略训练贯穿于整个辩论活动中,增强学生在小组辩论中发表自己意见的交际愿望,并借助种种交际手段来达到交际目的,从而发挥他们的交际潜能。教师可以把全班分为正反方两个小组,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辩论,一个接一个发表自己对于辩题的观点,为保持辩论的畅通和交流的正常进行,学生就得使用如有助于辩论连贯性相关的交际策略。像One-Child Policy,cloning,smoking,Internet computer games和advertisement等都是很好的辩论话题。再看下例:
A:I think,Er...honesty is going out of style like the clothes Zhong Shan Zhuang.
B:What’s “Zhong Shan Zhuang”?
C:It’s a kind of clothes that is first designed to Mr.Sun Zhongshan.
D:I don’t agree with you.The kind of clothes is not a case in point.Honesty will never be out of style.
E:Can you say you are honest in your life.Well,I mean,can you say you never cheat in any examination?
F:We have heard many stories when we were children which told us that the people who lied,cheated or stole come to bad ends.
...
在该辩论中,同学A,C,E和同学B,D,F分别为正、反方。A使用了拖延策略和举例策略。B不理解Zhong Shan Zhuang的含义,使用了求助策略。C解释该词的含义时使用了澄清策略和知识策略。当话题一直围绕衣服展开,有点偏离主题时,D马上确认反方的立场,使得辩论继续进行。F遇到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便使用了回避策略。正是由于学生不断地运用各种交际策略,从而保持了辩论的连贯性,[5]在辩论中也增强了交际信心,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
(四)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的指导作用
1.及时提供交际策略的指导
许多教师平时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到交际策略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的策略观念较弱,无法采取各种策略成功地交际。因此,教师要担任的是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者的角色,对学生不仅提供高层次的交际活动,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还应及时提供交际策略等方法论上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并做到在各种情况下合理地使用策略。在学生因为语言能力不足而出现交际障碍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引导他们采用不同的策略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提供新的语言项目,以保持交际的顺畅,从中体会到运用交际策略的好处,激起对进一步交际的兴趣。教师甚至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感受老师的亲和力,但是要注意不能唱主角。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讨论中所暴露的交际策略运用的弱点应做好观察、记录,作为以后补课的依据。
2.对学生的评估要注意技巧
由于每个学生的语言水平及个性差异,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有足够的宽容、耐心,切不可过分地纠缠于他们的错误,而使他们失去交际的信心,尤其应该多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纠错、鼓励、表扬,也得注意技巧,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前提下,要更注意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使用各种交际策略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避免使用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较为不利的母语策略、回避策略等。在讨论中,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辩题,如Like father,like son;Examination is necessary or not;Laughing is better than crying,使学生有话可说,回避沉默。讨论结束后,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对讨论结果给予指点、评论,也想了解其他小组的情况,与别人作比较,希望能比其他小组做得好,得到别人的赞赏。如果教师对全班各组的讨论结果只是泛泛而谈,这就很容易挫伤学生参加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仅想知道自己在讨论中所说出的语言是否正确,同时还想知道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6]因此,教师应及时提供反馈,对讨论过程和结果给予指点、评论,表扬做得较好的小组。
3.多提供技巧性的强化练习
交际策略是谈话的一种技巧,可以通过训练来逐渐掌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各种策略的作用后要给他们演示该如何做,再予以辅导,强化其正确行为。例如,教师在呈现了有关澄清策略的知识后,就可提供让学生掌握澄清策略的讨论框架。通过反复的控制性的技巧强化练习,教师既向学生提供了有关交际策略的陈述性知识,也为他们提供了把这种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的环境。从而使交际策略开始以明显的可意识到的形式存在,逐渐脱离控制的过程,直到学生完全无意识地、熟练地运用交际策略。
五、结语
在交际语言课堂上,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已逐渐被“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所取代。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也逐渐成为语言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步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和内容,让学生投入到具有真实意义的交互语言活动,组员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就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学生培养交际策略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产生良性循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使用交际策略训练的结合,大多数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理.大课堂英语交际教学策略[J].长沙大学学报,2006,(1):150.
[2]Corder,S.P.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3]Tarone,E.Some thoughts on communication strategy[J].TESOL Quarterly,1981,3(15):285-295.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与传统教学思想和传统教学手段有关。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解题、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分析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学生兴趣索然。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台下却昏昏欲睡的情景。教育教学改革后,我们尝试将辩论赛引进语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合作学习教学思想。
首先,辩论赛的辩题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各派辩手,上场辩论,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满了竞争性,学生谁也不甘落后,积极性非常高。
其次,这种辩论赛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各辩论队要集体研究辩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学生还要在课外搜集大量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并归类整理,排出若干推理形式。为了注意自己在辩论中的形象,风度,赛前许多学生对镜反复试讲;至于学生临时自找对象,争辩“练兵”,更是普遍现象。比赛时,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你攻我守,互不相让,随机发挥,兴趣盎然。而且赛后纷纷评点、议论,把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课内推向课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赛前的准备中,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写“辩论发言稿”。这样,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写作,积极性高,有话可说,大多数人都能写出富有见解的文章来。以后还要汇总材料,进行推敲筛选,研究论辩策略。考虑好开始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批驳对方,辩论进行中,怎样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观点,最终驳倒对方。这过程实际上起到了集体写作、共同评改作文的作用。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敏于听而善于言。所谓“敏于听”,就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听清对方说了些什么,哪些说对了,哪些说得不合理;所谓“善于言”,就是要针对对方说得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有力的反击。如反方提出“学习中大量做练习利大于弊”,其理由是:“做练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得越多知识越巩固,能力提高得越快。马家军就是因为坚持了大运动量的训练,所以提高了技术水平,多次获得了世界冠军。我个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平时做题多,技术水平提高了,考试时不慌,考试成绩就好。反之,考试成绩就差。”对这一理由“善听者”细加分析,就能知道对方所持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接着“善言者”就可以从反驳对方的论据入手,指出:“练习做得越多,知识越巩固,能力提高得越快”这一根据本身是违背科学的。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形成在练习数量上总有一个最适当的数值。经过多次试验,学生抄生字的最佳遍数是4遍,而不是100遍。“马家军”大运动量训练并不是不讲科学地一味增加运动量,他们有一整套的科学训练方法。个人在学习中大量做练习而取得好成绩并不能说明在其他同学身上都有效,这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这样学生置身于竞赛的情境中,大脑处于高效运作状态,读、写、听、说训练得到强化,其效果大大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学生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辩论赛中听、说、读、写训练是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而语言训练不是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的。
在辩论时,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反击。在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要顾全到大局的整体性、论述的逻辑性。
通过论辩,学生们发现所以出现词不达意、句子不顺、层次不清等错误,常常是由于思维不合乎逻辑规律或思想认识不清楚所造成的。而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说服力也就越强。通过搜集论辩材料、写成发言提纲、模拟练习以至比赛的一系列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爆发出一串串创造思维的火花,作出了一次次精彩纷呈的即席发言。
四、有利于教师科学、艺术地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赛前指导方面。辩论赛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竞赛形式。要组织好一场竞赛,需要教师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织等方面指导各辩论队建立起整体理论体系;还要从辩论技巧、辩手的风度、气质等各个方面给予悉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