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5:5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心理健康自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卫校学生;生活质量;WHOQOL-BREF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8-02
卫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 ( WHO) 的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它涵盖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适应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 环境) 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了解镇江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尝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以期从不同角度评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状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镇江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0级6个班,共计324名卫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 91.35%。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5人。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1], 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 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 4 个维度的总的生存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每个条目分别按 1~5 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其中第21条“您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不适合卫校学生, 依据高中生生活质量评价办法[2]改为“您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适应吗?”。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预防医学老师担任, 在调查员的指导下, 由被测学生自行填写, 调查人员复核, 检查, 及时补漏, 确保问卷合格。
1.3 统计分析 经调查人员核实评分后,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男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女生,但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2.2 不同来源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结果见表2。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农村卫校学生(P
2.3 自述健康状况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自述健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高于自述非健康状态的卫校学生(P
3 讨论
自南丁格尔开创现代护理专业以来,以女性为主角的护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和活动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护理理论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护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观念也在更新。护理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专属,全球每年男性护士的数量在逐渐增加[3]。近几年,我国的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我校近4年护理专业招生情况看,选择护理专业的男生越来越多。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对其中31名男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265名女护生进行了对比。
不同性别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男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喜交际有关。女生在环境领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男生。
男生在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女生,分析原因,男护生最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偏见,病人不接纳他们,还担心女性护士的歧视。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他们认识到从事护理工作男性比女性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能体现男性优势的手术室、急诊科、外科等科室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说明城市卫校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强于农村卫校学生,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不同人群有关。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城镇学生,这与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参与了更多的劳动有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
自述健康的卫校学生在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及其它各领域得分均高于自述非健康的卫校学生,说明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提醒我们需要对卫校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有区别地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健康状况的卫校学生加强教育,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改善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
关键词:心理咨询 案例 分析
本文是一例关于高中生因生活经历及自我不合理认知带来的自卑心理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学生识别不合理信念,建立恰当的认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主人公小C,是高一年级的男生。出生在一个石油工人家庭,自幼性格乖巧温顺,父母疼爱有佳。从小懂事听话,遵守纪律,自尊心强,凡事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上小学后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帮助同学,担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初三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心里难以接受,不愿与他人交流,学习成绩滑落较大。觉得对不起母亲和老师,感到非常的自责和内疚。考进高中进入普通班级,平时作业表现良好,但是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上课担心老师提问,非常的紧张,起来回答问题,感到呼吸急促,声音很小,只有自己能够听到。喜欢一个人做事,独来独往。
在班主任眼里,小C很少与同学交流,不爱说话,经常躲着同学们走路,但是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有礼貌。近半年,他要求上课不要提问他,老师们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不去干扰他。平时学习表现不错,课下作业完成的很好,但考试成绩却很糟。
小C能自愿前来咨询,咨询师观察到小C身体消瘦,发育正常,微微驼背,走路很轻。进入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能主动说话,语速慢,声音低,言语条理清楚。整个叙述过程注意力集中,情绪平稳,无过度激动的状态,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通过来访小C个人陈述、周围人反映及咨询师的观察,分析产生心理行为特征的原因为:来访小C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在这期间父母的离异和母亲的期望使其产生强烈心理反应和心理压力。小时一直受到师长的肯定和赞赏,抗挫折和抗压力能力较差。另外个人的敏感、内向、被动、苛求完美、易受外界影响的性格,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将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让来访小C的心理问题更加凸显。
综上所述,咨询师和来访小C共同商定,确立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为缓解抑郁、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改变非理性观念,改善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增强自信心。最终目标为完善其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学生小C进行六次咨询,具体过程如下。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来访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
2.领悟阶段(第3次咨询)
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提问引导来访者回忆小学时代得到的周围亲人、邻里的夸赞和自己参加学校活动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来访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自己做事要得到最佳的结果,并得到亲友、长辈的普遍赞同。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来访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考不好就没有光明的前途,同学和老师会看不起我,母亲也会对我感到失望”。列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第4、5次咨询)
咨询师主要帮助来访者了解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指导来访者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学会区分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同时鼓励来访者主动体会自己不同的信念对自己情绪和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在家庭作业中完成RET自助表。咨询师综合运用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语义精确法、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修正来访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阶段(第6次咨询)
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来访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一般由8~10名具有相似困惑问题、有共同解决目标的成员组成。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观察、体验、分享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通过参与各种发展身心的练习活动,学习社会技巧和尝试各种行为方式,从而扫除个人成长和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促进个体成长、适应和发展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最大的区别在于求询者对自己的问题的认识及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这就使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一个辅导老师可以同时指导多个求询者,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经济。其次,团体中的同伴感、归属感的形成对成员认识自己、改变和完善自己、学习适应社会的态度和技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青少年属于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被誉为最适合青少年的辅导方式。最后,团体是一个温暖的环境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缩影,成员能自然、坦诚地开放自己,许多人真正的问题才会暴露出来。当成员有机会发现和识别自己不适应的行为,才会善用小团体进行各种有意义的学习和活动,在小团体中能够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会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反馈和建议,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同伴交流的氛围,提供探索自己、相互模仿、彼此支持的学习环境,在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去实践。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而言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手段。
二、确定团体心理辅导主题为“高一新生学校生活适应”的团体辅导研究与实践
我校是省级重点中学,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我校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新生活充满着激情和自信,但高中生活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在学习能力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不论独立能力还是协调能力方面都要求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性。对于备受关怀,有着较强依赖性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关。其中初中的佼佼者,在令人羡慕的赞扬声中,开始了重点高中的生活。两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是对他们学习效果的一次检验,有些学生的考试成绩第一次出现了红灯,尝到了一个“困难”学生的滋味,他们无法接受,不知如何面对老师、父母和同学,自怜、自卑、甚至恐惧。经过努力考上了重点中学,一方面他们都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另一方面父母、亲朋好友及教师对他们也充满希望。当他们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会产生自责并承受外部压力。住校生则由于寄宿在学校,他们基本的生活规律是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比起普通学校的学生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父母的时间要少,生活比较单调。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同学,如何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发现高一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心理转折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许多学生不能有效应对环境中的变化,个别咨询中还发现,高二、高三阶段的问题很多都因高一阶段的问题积累而造成的。
总体上来讲,高一新生自己有较明确的生活目标,所以学习比较自觉、努力,自我意识较强,但主动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欠缺一些,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所以有时可能会发展到徒慕虚名和自我封闭的程度:他们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一旦学习不适或学习成绩不理想,会引起极大的烦恼和失落,产生自卑感。如何早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在新环境中继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许多学生出现困惑,有的学生自信心动摇,有的学生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怎样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顺利完成初高中的角色转变,怎样对高一新生中有不适应问题的这个群体实施特别帮助?高一新生团体心理辅导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团体形成
宣传动员。通过讲座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发放宣传页,让全体高一师生了解心理咨询中心将要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时间安排以及活动进程。②招募团体成员。通过宣传了解到信息而自愿报名者。班主任老师通过入学两个月的观察、交谈等发现适应困难的学生,转介到咨询中心来的。③筛选成员。依据报名表中自述的不适应情况确定面谈对象。进行心理测试。筛选确定成员并与成员父母签订参加团体的意见书。④签订团体“誓约”:保守秘密,真诚坦率。
第二阶段:内容设计
学生适应不良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但是学校生活的适应是学生作为主体与外在客体之间的适应过程,学生自身因素在适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找出适应不良的个体因素如个性、心理发展水平等并有针对性地去改变,是解决当前、乃至将来适应问题的根本,也是提高学生心理适应的关键。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疗法理论是基于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它强调人的非适应性常常是受不正确的扭曲的认知影响而产生的。协助学生合理的认知、评价自我以及他人和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在情绪的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得到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能有效处理学校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把重点放在解决学生不适应的内在因素方面。
第三阶段:过程实施
本次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为为十次连续的辅导活动,每周两次。每次1.5~200小时(要确定时间。时间的把握也是心理辅导的一个标尺)。第1~3次为相识、接纳阶段:通过自我介绍、互动游戏、讨论分享建立真诚、安全的人际氛围,同时训练学生倾听、同理心等基本技能。第4~6次为了解、解释阶段:对学校生活的态度、行为及感受的个人自我了解和表达、学习情绪的ABC理论、找出自己认识的偏差与非理性的地方,使学生能认识到其过去面对环境变化时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与他们的非理性认知有关。主要活动形式是讨论、心理剧角色扮演和辩论。第7-8次实际应用阶段:加强情绪ABC理论、非理性与理性的辨别的实际应用与练习,使学生能分享他人的经验主动改变自己的认知更接近于现实和实际。并进行人际沟通、情绪调适的训练。采用脑力激荡、心理剧角色扮演、互动游戏、讨论形式进行。第9~10次树立信心、激励自我阶段:通过自我评估、自我肯定的训练,鼓励学生以不同以往的态度、行为、反应面对的学校生活,体验变化带来成功的快乐,将在团体辅导中的学习经验迁移至现实生活情境中,增加学生的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