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文化的特色

传统文化的特色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7 15:5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文化的特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文化的特色

篇(1)

【关键词】商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商品经济起源于古代秦汉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到唐宋时期发展迅猛,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十大商帮部落,现代又崛起了五大商帮,这个过程均昭示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历史的深邃与久远。中国悠久灿烂的商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积淀,历史厚重,不断发展。商文化是一种稀缺资源,浓缩了中国商业文明发展的高度。弘扬优秀商文化,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育学生,有助于引导他们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主张“仁者爱人”和“忠恕”之道,强调推己及人,和衷共济。中华传统美德中仁爱、公正、诚信、友善、和谐、责任、奉献、谦敬、礼让等传统文化因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

二、商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商文化”主要的体现形式是商帮文化。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商人和市场的概念,并出现了早期的商业社会分工。在明中叶后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重本抑末的政策仍使“商”在社会阶层排序中屈尊末位。商帮是通过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社会在当时兴起了地方商帮,其中著名的十大商帮为山西、徽州、陕西、福建、广东、江右、洞庭、宁波、龙游和山东商帮。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晋商、徽商和粤商。

商帮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商帮文化,它是地区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综合。商帮在中国各个地方的都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文化,他们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色

商文化主张儒意通商,以儒家文化为依据。诚信是晋商文化的核心理念,晋商经营的哲学基础是“以义制利”。徽商信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信条,高举诚信的旗帜,以义为利、义中取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所以在生意场上处处受益。浙商文化崇尚“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浙商遵循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勤劳敬业、群体精神、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等精神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在元、明、清时代,津门商人凭借临海依河的地利之便,发展漕运、海运,贩卖粮食、食盐,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富商巨贾。天津在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流入,天津开始进入以外贸加工业为主的时代。津商凭借与外商洋行的特殊关系,逐渐控制了天津的对外贸易。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天津近代化的交通运输、电力设施、邮电通讯的建设,津商逐步走向繁荣,天津也因此成为北方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津商中“诚信合作、共同发展、敬谨谦和、顾客至上、突破现状、推陈出新”的经营理念也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

中国地域辽阔,地方文化特点明显。比如,晋商学而优则贾,勤俭朴实,同舟共济;徽商贾而好学,贾儒融通;粤商敢为天下先,内涵丰富等等。地方商帮巧妙地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自己的实际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文化。

三、以商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兼成人教育)学校,前身为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和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2011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两所学院整合更名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校训是“厚德尚能,励学弘商”。学校培养的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济管理学院是六个二级学院之一,专业设置主要是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商务、旅游英语等。专业建设中的商业特色非常明显,为构建商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生源分布广泛。天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其在中国商业文化发展历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将中国传统商帮和津帮中凝练出来的优秀商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感染力和激励效应,非常贴近商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四、“以商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构思

历史的积淀和不断的实践探索为开展商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灌输、熏陶,开展优秀商文化教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商文化、商文化精神,树立现代商文化理念,培养儒商气质,为今后发展奠定一定的意志品质与文化内涵。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于2014年7月迁入海河教育园区,至今刚刚两年多的时间。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楼,为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了环境的便利条件。经济管理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制定校园环境的建设规划,以教学楼为中心,在教室、楼道、大厅、实训室等地方,张贴以爱国商人代表、成功校友为表现内容的宣传画。在教学楼门厅,悬挂“厚德尚能、励学弘商”的校训。在教学楼各层固定位置,设计摆放“中国商文化展览”。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在对校训的学习实践。校训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能够号召全体师生去学习、实践“商文化”,从而使“商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弘商”要以“厚德”为基础,这是为了强调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号召全体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承载人才培养的重任。

其次,成立“中国商文化”项目调研小组。经济管理学院将建立专门项目调研小组,深刻挖掘“商文化”精神,让优秀商文化深入人心。将该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在全院范围内。一是招募参与项目组研究的志愿者。二是提出项目研究方向和要求。初步计划是各子项目组以中国传统十大商帮和津帮文化为线索,搜集整理各商帮文化特征内涵、商帮文化精神、历史发展进程、代表人物、经典故事等,筹备制作“中国商文化展览”。在筹备过程中,通过调研、讨论、整理、提升的过程,使更多的人了解商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大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奋斗的优秀品质的崇敬和热爱。

再次,学院社管中心在项目调研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以“学习和宣传商文化精神”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儒商文化社。该社团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全院师生普及“商文化”知识。

此外,学院还通过各类学生竞赛、文化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践行“商文化精神”、宣传“商文化精神”的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技能的发展。将结合学院年度励志报告会、文明修身情景剧比赛、创业比赛等内容在每年上半年举办“儒商文化月”;将结合年度专业技能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在每年下半年举办“新世纪新儒商技能比赛”。

最后,学院还将加强与驻津的各地商会的联系,学习了解现代商业的新动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到学院为学生举办讲座,分享成功成长的经验。

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职学院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又要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张力。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在育人过程中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延续,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作为二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挖掘自身特色,努力在育人工作中继续摸索实践,将“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打造成育人工作的新平台,不仅要落地生根,更要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朱江鸿,廖启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15(4):105-111.

[2]王荣霞,于建福.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例.高校教育管理[J],2012(3):36-40.

[3]白鸿萍.晋商文化融入山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研究.烟台职业学院学报[J],2015(1):25-30.

[4]葛锦晶.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2):135-139.

[5]陈周付,刘燕.徽商文化与高职商科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安徽部分高职商科院校为例.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2(18):120-123.

[6]刘建湖.商业时代.中国商帮的地域特色与文化承接[J],2005(29):54-57.

[7]李国娟.教育探索.对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2014(12):95-96.

篇(2)

关键词: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区域活动 可行性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浩瀚无垠,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夯实幼儿生命的基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要而有难度的课题。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优选哪些内容作为幼儿传统教育的切入点,以什么教育形式作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等成为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为此,我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和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等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总结了一些可行性策略,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一、区域活动是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之一。

区域活动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同时,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其特有的美和乐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获得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成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积极的承载方式。

二、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活动同行。

民族传统文化是个大的概念,它包罗万象,涵盖文学、艺术、体育、建筑等各个领域。因此在3到6岁的幼儿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找准切入点,从局部入手,从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入手。据此,我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渗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原本枯燥、深奥,幼儿不易理解的教育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幼儿喜爱的自主游戏,让幼儿在开心、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特色区域。

在设置区域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开设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使整个区域活动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结合,凸显传统文化的特色。如:结合山西的饮食文化特点,开设了角色游戏区“三晋拉面馆”、“晋南蒸馍房”、“汾酒专卖店”等;结合民间艺术特点,开设了美工区“美丽新娘剪纸”、“小小布老虎”等;结合民俗文化,开设了表演区“小小秧歌队”、“小小旱船摇”等;结合地产特色,开设了自然区“山西煤炭、矿产自然角”,等等。每一个活动区都赋予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内涵,而使区域活动拥有了新的魅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浅显的方式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2.把握幼儿兴趣点,有选择地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区域活动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领悟其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的兴趣点为依据,选择一些形式活泼、操作性强、形象生动、难易适当、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1)可以有选择地把主题活动中部分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如在晋商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在建构区融入山西特色建筑的活动,孩子们了解山西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创意搭建,兴致盎然。

(2)可以选择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某一特色活动为载体,进行区域活动。如:在山西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社火”这一民间活动,人物形象丰富,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色彩艳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表演、装饰的欲望。美工区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运用自己的想象装饰旱船;动手区的孩子们用各种美丽的亮片和串珠等材料为秧歌服设计富有创意的图案;表演区的孩子们随着秧歌曲尽情地投入表演;角色区的孩子们为所有工作者准备着丰盛的山西面食;建构区在为社火活动搭建舞台;语言区的孩子们在为社火活动制作宣传册……孩子们情绪高涨,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创造性的活动中,在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中,感受着民俗活动传递的快乐情感,感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收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3.特色区域的材料投放。

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做到“三结合”、“四根据”,即结合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投放材料、结合传统节日活动投放材料、结合地方特色活动投放材料;根据特色区域设置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特色活动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根据活动发展情况阶段性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应包含图片、制作原材料、音像制品、成品与半成品等,以支持、满足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需求为原则。

三、教师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指导策略。

1.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创设、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

2.支持幼儿在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对外来文化要适当接纳,形成客观、平等的态度。

3.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为目的,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内容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展现传统文化的精华。

4.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握好区域活动内容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5.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要以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为铺垫,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6.活动后的小结,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从表面的形式提升为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层次,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篇(3)

在各国文化不断交织与共同发展的今天,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发展与传承是每一个国人的使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传承,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营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会给设计本身带来较为可观的商业与审美回报。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与设计的表现效果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现代视觉传达传达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

1.现代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借鉴应以设计为主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是传统文化代表性事物简单的重复利用,也不是仅仅表现于对传统事物的重现,而是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来,以设计为主体展开对传统文化的传达。在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设计者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对设计的元素进行深究,使自身的设计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上,还应表现出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2.传统文化视觉表达过程中应考虑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时,应对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设计者在设计应用时,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将文化内容的运用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结合起来,使其更符合当地的设计特色,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是通过人民不断的社会劳动下来的。因此在设计时,还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义。

3.应注意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在现代化设计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层次,应该充分考虑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一项设计,如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偏离较远,则无法充分表达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理念相悖;如果在设计中,过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生搬硬套,则会使设计显得生硬,缺乏技术含量,反而无法起到美学与文化传播效果。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390-01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的积极因素。[1]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包含了传统文化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奉献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精神。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传承与发展,使其在当今社会体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全新文化价值体系。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民族特色

一个民族,要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蕴,一种思想,要与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沟通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心灵,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桥梁。来到中国后,与中国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从而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中国民族特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对理论和实践有着推动作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阐述,使其能够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性特色和最本初的文化基因,能够对“中国特色”做出最真切的解读和阐释。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使得主导价值观中的许多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导致主导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之间存在差异性,从而引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形式下,文化多样化发展,为谋划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就需要建立一个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自然”等思想,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群众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古圣贤的思想充分融合,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文化基因。[2]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倡导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等和平思想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也影响着与中国友好的各个国家。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人类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民间传承

民间传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行业传承等方式在进行延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手段的不断进步,一些年轻人对古老的民间文化失去了兴趣,导致一些传承无法得以延续;民间传承人在传承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往往造成一些传承消失;同时,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走样、变形。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完善民间传承方式,保护民间传承,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3]

2.学校教育传承

学校教育是最基本教育,影响着每一个人。目前我国的学习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还不够充分,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涉及不多,应该充分发挥好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强化学校在传承中的阵地作用,针对不同教育层面,选择不同的传承内容和方式,开展文化传承工作,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每个人心中,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场馆传承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是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主要阵地,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群众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较为普遍,各文化场馆也逐步增加服务范围,开展各类的读者活动,为群众提供多姿多彩的读者服务,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然而,文化场馆目前在国内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广泛,一些地区的文化场馆建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政府应该建立文化类、艺术类、自然类、民俗学和人类学等多类型的公共文化场馆,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同时,增加设施设备投入,完善各项方针政策,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场馆建设之中,提高文化传承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其深刻的精神实质,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将此项工作做实、做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完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左康华,朱林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探讨,学术研究,2013(1).

[2]熊正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求是网,2014.10.17.

篇(5)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能否具有独特性,不仅需要技术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创新性,它还需要体现本民族的传统特色。现代设计只有突出它的本土性和个性特色,艺术设计作品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就艺术设计中民族特色的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艺术设计 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75-01

世界是多元化的,更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意识观、行为模式、生活情趣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着独特的偏向。创意如果从民族文化着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各个民族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质,这一文化特质最能吸引观众。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而创意则是艺术设计的灵魂。艺术设计的目的就在于把产品信息高度提炼,植入公众所能够认知的文化氛围之中。把一种新的创意手法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可在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多元化,随着各种新文化、新思潮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诸多固有的价值观、审美观也趋于改变。同样,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也越来越远离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诚然,西方文化思潮有其特有的超前性,西方现代标志设计也有着独特的前沿思想,但这并不代表现代艺术设计就是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摒弃,一味的照搬照抄西方文化只会使我们沦丧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元素既能让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加深入地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又能使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能够立足本国,走向世界。

当然,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传承,并不是一味地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期望的中国现代设计是在理性的思考下借助西学之风铸造民族文化传统,培育中国现代设计的生命力,发掘和提炼民间艺术的精华,使其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源泉。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就现代社会与现代意识而言,传统艺术启迪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为艺术家们拓展了一个更为自由、更可纵横驰骋的空间。我们现在提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艺术产业,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应该从传统艺术元素入手,寻找艺术语言并把这些丰富的元素加以提炼综合,进行一系列的再创作和整合。只有这样,中国的艺术设计才能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中汲取营养,并将这些传统的艺术元素很好的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今天,艺术设计能否具有独特性,不仅需要技术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创新性,它还需要体现本民族的传统特色。现代设计只有突出它的本土性和个性特色,才能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注重在设计中运用民族特色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艺术设计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魅力,这更加说明现代艺术设计对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是难以割舍的。设计工作者已经深刻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与现代设计最终融合并共同发展,这才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今天,由于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各种文化体裁之间的界限正在慢慢消失,艺术设计工作者应将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本土文化精髓加以消化,创造性的而不是怀旧式的将传统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利用这些形式为现代艺术设计服务,方能设计出高质量、高品牌的艺术作品。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创作动力,同时也给我们的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民族特色的传统因素就是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不可否认,现代艺术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期,各种各样的设计思维大量涌入。设计作品更加新颖、独特,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民族特色就要被遗忘、被丢弃,就要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相反,我们要将民族特色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这样不仅能够突出民族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且能够使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真正达到国际化标准。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是深刻的遗产瑰宝,它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更是通过其独特的影响力推进了我国环境设计的发展。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使重点建筑以及环境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更好体现出了设计作品所具备的艺术美。对于设计师来说,纳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充分反映我国的文化特点以及其艺术之美。

1现代环境艺术与中华传统元素的相关概述

环境艺术的设计称为基于真实环境的艺术设计概念。它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于其设计的作品能够和环境之间成功达到整合和相对的和谐,在作品中融入了实际环境,如光影和空间的具体结构。譬如在对城市进行相应规划和设计又或者是对房屋室内设计以及花园景观设计中,都需要与环境艺术设计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巧妙地将现代文化发展的概念融入其中,从而能够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和具有深厚文化遗产的国家,因此这种文化底蕴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中,特别是在各种古老的建筑物中,它们的花园设计中充满着相应的文化底蕴。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可以更像一个意向,通过某种载体进行情感上的传达,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一样,那些瓷制作品以及书法绘画都是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现代的环境设计中,能够很好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所代表的深厚文化进行展现,同时不断弘扬它所具备的优秀文化[1]。

2传统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设计的相关意义

2.1增强作品的活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各国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是彼此碰撞与融合。出于让我们国家的文化能够在世界的文化中熠熠生辉的原因,我们需要积极向其他国家优秀文化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挖掘我国民族文化的本质,并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2]。在这之中,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作品能够肩负起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设计师要想在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成功展现作品中的民族文化,需要尽可能全面探索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巧妙合理融入自身的设计,让作品可以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2.2给予作品含蓄美感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充满了含蓄的美感,尤其是儒学十分地推崇这种美感。因此,设计师在对于环境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需要尽可能挖掘出它所具备的含蓄美的特点,并让其能够巧妙合理融入自身的作品,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并尽可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促进人们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意境,充分感受它所具备的无限的含蓄美的魅力。

2.3提高作品的吸引力

因为现代环境艺术作品是现代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因此需要设计师能够注意和重视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纳入现代环境艺术作品,以此增加环境设计所带来的感染力度。除此之外,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尽最大可能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天人合一”融入设计作品,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保护环境,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环境设计作品能够更加具有感染力。

3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融入国家传统元素的相关策略

3.1传统和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

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在将现代文化元素处理好之外,将传统文化元素所具备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能够让自己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很好融入传统的文化元素。正因如此,想要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加强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了解,更好地去发掘只在传统文化元素中才具备的美,让其融入现代环境设计,展现出非凡的魅力。例如我国上海地区的金茂大厦,就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设计,充分展现出对于传统元素的转化和相应的巧妙结合,挖掘出深藏在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元素——古典塔形结构。设计师将该结构很好地应用到了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中,但并没有盲目放大塔形,而是根据力学与美学角度一起进行考虑,让中国塔形的美学比例和建筑比例进行了相互吻合。设计师更是将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一种构思的灵感,紧接着对密檐式塔细部和韵律以及轮廓线等各个方面展开高度上的概括,与此同时,也是巧妙应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方式,将中国的传统建筑的精神意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3.2加强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

创新是一种无限的推动力,可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因此,设计策划者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感,大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设计,通过新方法的运用,让传统文化恢复其强大的生命力,并进行具有强烈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环境设计,增强其作品的吸引力,加强其感染度。与此同时它还体现了不断的创新精神,并不断突出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推进了环境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更好帮助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积极反映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价值。

3.3地域特征融入设计

随着现代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在进行景观的植物设计上就需要不断创新观念,以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文化进行景观植物的选择,进而为人类提供更高质量的风景,满足现代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在风景的特色设计上,需要将配置设计的重点内涵融入植物的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植物设计结合起来,在中国的文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将文化因素融入环境设计,进而使得风景的设计特点能够更加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彰显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征。其次,为了更好地提高自然植物的利用率,就需要对其进行艺术改造,以让其凸显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降低对原本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建设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将不同层次的风景区域进行划分,使不同片区分出主次,实现对立意的更好表达,进而使得风景配置设计的效果能够更好地得到凸显。

3.4传统色彩的应用

环境设计色彩的合理运用将对参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以及心理影响,因而在环境设计风格中需要更加强调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在考虑色彩的运用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需要了解色彩的对比,任何一个环境设计在色彩设计之前都要考虑环境设计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色彩之间产生的连锁反应。当色彩的色相与彩度相似时,就需要有明显的明暗度对比,而色相与明暗度相似时要有彩度的对比,彩度和明暗度相似时要有色相的对比。也就是说彩度、色相和明暗度如果有两项相同另一项就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否则就会融合成同一色彩。中国红、黄色、青花蓝、玉脂白等都是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色彩,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配合实现喜庆、和谐氛围的构建,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其次是材质的差异,色彩最终都要作用在环境设计材料上,而不同材料的特性也会不同。比如有些材料表面光滑而有些材料表面粗糙,这时就要根据材料的特性选取色彩,可以对表面粗糙的材料选取一些暗度较重的色调,可以体现出材料的悠久感,进而使得环境设计更具优雅性,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例如将传统色彩元素中黑色匹配白色和灰色进行墙面、小桥、栈道等附属结构的装饰,可以将传统古色古香的空间环境氛围表现出来,进而使得传统文化的特色得到展现。

3.5传统符号的应用

传统符号也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有繁体字、民族特色文化符号以及动物图案等,因而在风景环境设计的运用中,可以将传统符号融入墙面、地面以及门面等内容设计,使得传统文化符号能够为环境设计渲染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例如在丽江大研安缦风景的设计实际上将传统符号融入风景设计,并将云南当地的美妙布料和精湛的工艺在墙面上展现出来,同时展现纳西的刺绣以及东巴花卉禽鸟木雕,这种精美的工艺将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3.6古典植物的配景

在环境设计风格中更加注重通过植物景观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表达,通常情况下在环境设计中通过将中国古典植物与现代的灯饰结合起来,由此营造古典的环境氛围,同时由于植物景观以绿色基调为主,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环境设计室内空间的层次性,就需要通过远、中、近层次对植物景观的摆放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构建一种虚实结合的环境设计景观。现代化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环境设计风格得到了优化,由此更好地满足现代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及物质需求。例如,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可以水生植物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将观景平台与水生植物进行有效连接,使得环境设计更加具有完整性,更利于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内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粹所在。这也是一名设计者所流露出的对于传统文化深层情感的自然表达。除此之外,两者的完美结合也是一致地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使用创造性思维来重建和重组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现代环境,旨在满足人们的现代美观心理,又使其能够同时具备传统文化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律清歆.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6):234-234.

篇(7)

近年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的问题越发凸显,如生境消失、规划缺乏、设施落后、篡改开发、后继无人、认识不够等,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七个缺乏:

1、认识上缺乏自信

布依族是黔南人口最多的民族,布依族风情在黔南具有典型性。但长期以来弥漫着一种错误的倾向:“布依族文化比不上黔西南,苗族文化比不上黔东南”、“布依族传统文化氛围不浓厚、特色不突出,没有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把保护、开发的重点放到了水族、毛南族或瑶族上,往往对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轻描淡写,“开会多,操作少”、“说起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等现象比较突出。这种文化自卑心理严重地阻滞了黔南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保护上缺乏规划

布依族传统文化根植于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近年来由于文化在旅游业中地位的凸显,各级部门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措施不具体、职责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为发展旅游业,各县(市)及各乡镇八仙过海、各自为阵、单打独斗、遍地开花,缺乏统一的规划引领。一些经过包装的布依族村寨呈现出现代砖混结构与传统民居混杂的状况;住房私搭乱建。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无序的开发、打造中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3、传承上缺乏环境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迅猛发展。随着国家富民政策的实施,布依族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改变了布依族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与此同时,布依族文化事象赖以延续的自然生境与社会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地区春节举行的山歌会、浪哨等传统的民俗活动项目因环境的变化而消失;民族服饰因费工费时无人愿意制作;传统婚俗被现代婚礼被取代;会说布依话的人逐渐减少;特别是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使布依族民居面貌面目全非。在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文化兴州”的战略思想,缺少应有的保护对策与措施,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没有得到认同,致使独特的民用建筑及其他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由于开发而不复存在,修建起来的建筑物大都盲目地模仿了现代城市的构造,缺少自己的民族特色。

4、展现上缺乏载体

黔南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姿。但由于文化生境的消失,现今丰富多彩的布依族传统文化现象由于物质载体的改变而褪色或消亡,传统文化氛围淡化。在黔南各县(市)除民族节会外均很难看到人们穿着布依族传统服饰的身影;布依族“干栏”式民居被小洋房、小别墅取代;骑马接新娘仪式换成了面包车、小轿车迎接。由于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旅游部门在旅游规划及项目建设中只重视景区自然景观的开发及打造,而忽视了与文化的融合,所建景区缺乏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可供旅游者欣赏、参与、体验的项目不多。每年虽举办了较多的节庆活动,貌似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但规模小、档次低、分散、杂乱等问题比较突出;即便是在拳头产品好花红发源地毛家苑乡辉油寨,可供游客欣赏的仅是号称“中华第一堂屋”的一栋民宅。许多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因缺乏展现的载体而黯然失色。

5、打造上缺乏专业

黔南民族村寨的文化生态资源极其脆弱,在一些民族村寨的发展中,过度商业化和民族文化失真等现象突出。一些淳朴的民族村落,经过旅游部门的包装与渲染,失去了原貌,充满了商业气息与铜臭味,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质朴和民族风格。加上旅游者眼中“求奇”似乎比“求真”更重要,在他们的要求下,一些民俗活动逐渐失去原有之义。同时由于一些部门领导不是文化专业出身,对文化的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不够,对布依族传统文化更是缺乏了解和认识,因而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及布依族民族村寨打造等方面出现了庸俗化、盲目市场化导向,浅表地迎合游客,将侗族民居、腰鼓甚至是现代舞等其他民族或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平移至布依族民族村寨,这种东施效颦的做法不仅打折了布依族传统文化的旅游价值,而且歪曲了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真貌,进而影响了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结果旅游资源不仅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反而造成资金浪费,更严重的是破坏了旅游生态和人文环境。

6、后继上缺乏传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布依族地区的青壮年陆续外出打工,在外出打工、学习与交流中,与外界文化发生了广泛的联系。

由于许多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认识不够,总觉得“民族的都是落后的”,产生了文化自卑感,片面地追求“现代化”[4],不愿对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即使是一些掌握绝技的民间艺人的子女,也因民族文化瑰宝没能体现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放弃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大多注重的是科学文化教育,对民族文化、民间技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民族文化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承,许多民族艺术瑰宝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消失。同时一些文化部门工作不到位,许多民间口碑文献没有得到应有的收集、整理、挖掘,因而出现了无法抢救的现象。

7、资金上缺乏投入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保护开发利用布依族传统文化的投入,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投入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开发与利用上的经费严重缺乏。如一位从事民族工作的人员称:“民委的经费都是3、4、5工程”,即3、4、5万。许多传承保护项目因经费缺乏而无法进行,即使进行也是“豆腐块”、“补疤式”项目。一些建设项目由于后续资金不到位出现了某民族村寨半边瓦房半边砖混结构混杂的格局,阻碍了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系统性、长期性与协调性,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更是无法实施。

二、对黔南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成立布依族民间传统文化抢救、保护职能机构,全面规划、指导、实施布依族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

布依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开发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在政府的主导与引领下进行。为实现布依族传统文化科学、有序开发,政府应成立“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委员会”或“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办公室”等专门职能机构,全面规划、指导、实施布依族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相关部门、专家组成调查组对黔南地区布依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底子,在此基础上凝炼出布依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抽象、概括布依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代表,策划、开依族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为旅游局、乡政府等职能部门打造民族村寨或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提升民族村寨的特色氛围和文化底蕴。研究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对具有特色的内容,赋予它时代的生命,大力发展、大力开发,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应加强立法,走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在开发、利用前应进行科学论证,对经过专家论证的规划、开发方案应一以贯之地实施,不因时间的流逝和领导的变更而改变。

2、深度打造《好花红》、《甲金》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展现布依族文化魅力

目前,《好花红》作为布依族民歌代表以优美的旋律唱响了北京,走向了世界。但歌词内容较为单调,不能全面反映布依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在深度上、广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而黔东南台江姊妹节中一首《欢迎您到台江来》以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旋律渲染了会场气氛,触动了来宾心灵,引起了与会者心灵的共鸣,把现场气氛推向。应参考此成功做法,请州内外文化专家、词曲专家对《好花红》进行深度加工,努力将之打造成为黔南及贵州的“州歌”乃至“省歌”。甲金是布依族传说中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物,类似于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的阿凡提,许多故事展现了甲金与地主老财斗智斗勇。应对这一寓智于乐的人物故事进行开发,通过编印少儿读物及趣味故事册子、舞台艺术展现等形式表现甲金机智人物形象,以展现布依族民间文学的魅力。

3、在小七孔、掌布等重点景区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表演,实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

纵观黔南,一方面,布依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但因展现载体缺乏无法再现生机。另一方面布依族地区虽有小七孔、掌布等重量级景区,但旅游经济效益却不甚明显。原因是这些景区只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缺乏文化元素,自然景观单一,许多地方的景点大同小异,很难让旅客长时间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是最好的风景,只有与特定民族密切关联的民族文化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景观。纵观黔南各景点,均缺少一台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表演来展现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云南大理洱海游中,坐船时间过长难免会让游客感觉枯燥无聊,这时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转瞬间让游客兴趣盎然,除了洱海及周边岛屿优美的自然景观让游客记忆颇深外,“三道茶”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亮点。因此应在小七孔、掌布景区附近农家乐区域,打造一台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表演,彰显包括布依族在内的黔南民族风情,将布依族八音弹唱,杨忠培老人“鼻孔吹双箫”、“双唢呐冒烟”等民间绝技,木叶吹歌,布依族古文字,漆树染等印染工艺,作坊造纸术等,通过艺术表演形式展现给各方游客,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切感受黔南民族文化风采,实现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双向互动。荔波虽曾打造过“荔波荡漾”,但由于规模过于庞大、演职人员太多而无法进行市场化操作。而大理“三道茶”演职人员不过十来人。因此,民族风情表演规模不宜过大,演职人员应求少而精,尽可能做到吹、拉、弹、唱、跳全能表演,让游客进得来、有看头、留得住。

4、重点打造“好花红民族村”等民族村寨,夯实布依族传统文化展现载体

惠水好花红乡辉油寨是《好花红》的发源地,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涟江绕寨而过,景色优美,风光秀丽。但在辉油寨能成为游客看点的文化产品仅是一栋民宅,与作为布依族拳头文化产品《好花红》发源地是极不相称的。因此要较好地宣传、打造好布依族传统文化,重点首先是打造“好花红民族村”,值得庆幸的是辉油寨涟江两岸现仍是一片农田,完全处在未开发状态,给“好花红民族村”的打造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将辉油寨涟江两岸修建成布依族“干栏”式或惠水一带传统的布依族民居,统一修建为木结构楼房,通过招商引资、政府补贴等方式吸引外商、周边农民到这里创业,将布依族传统文化与涟江景观结合起来,在旅游旺季、法定假日、贵宾接待等时段的各种活动中进行布依族风情表演,将旅游中吃、穿、用、住、玩、赏等几大要素结合起来,做到有展现的点、有可观赏的景、有美味的特色食品、有原生态的特色民居、有可玩的特色项目,以之为窗口和亮点,推动黔南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做大布依族传统文化蛋糕。

5、建立布依族传统文化博物馆

基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布依族人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伴之而来的必然是传统文化的消失。要让后人了解、传统的布依族文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布依族传统文化博物馆。在黔南首府都匀可分别修建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等相对独立的博物馆,博物馆之间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博物馆群,既提升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天地,让步入现代社会的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可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都匀石板街逢年过节举行的布依族婚礼就是一个展现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好举措,吸引了包括都匀人在内的人们的眼球,对传承、弘扬布依族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6、将布依族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中,实现现代生活与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作为黔南布信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的都匀,弘扬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对做大旅游蛋糕、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都匀素有“高原桥城”之称,可在桥上大做文章。可将布依族的风雨桥、牙舟陶、石板房等民族文化因子分别移植于每一座桥上,构建“牙舟陶文化”、“石文化”等彰显布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桥梁,使游客既欣赏了剑江河优美自然风光,又领略到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从而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另外,民族地区的城市雕塑应充分体现自己的民族特色。都匀市及荔波、罗甸等县(市)应将刺藜花、甲金等布依族文化符号代表,作为自己的象征和标志。除此之外,在都匀某个片区内修建具有相应规模的“民族文化广场”,将传统的民族建筑风格融入其中,使整个城市的建筑实现现代都市化与民族文化的和谐统一。政府在打造“都匀城市综合体”时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元素的高度融合,在即将开发的剑江河西岸修建“黔南民族文化风情街”、“黔南民族文化风情园”,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等民族各具特色的建筑、服饰、民间工艺品等展现于其中,凸显黔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7、对布依族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活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