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能源的特点

传统能源的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6 14:50: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能源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能源的特点

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底盘; 整体优化;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汽车底盘设计方向

1、改制

一是设计思路。从探索新能源车开始, 很多新能源车是在现有平台上实施新的总布置方案。其设计思路是被动的, 根据其他系统方案的更改给底盘系统带来的影响, 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设计或更改底盘各子系统。在该思路指导下, 传统车的成熟零部件得到最大可能的沿用, 保持底盘框架不改变, 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传动系统等在保持工作原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做相应改变或调整。( 1) 沿用底盘平台。沿用原有平台的底盘构架, 即副车架不变、底盘子系统工作原理不变。( 2)传统发动机的取消影响部分底盘子系统。因为新的动力系统取代了原传统发动机, 新能源汽车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都需要在原有构架上做出相应调整。制动真空助力泵失去了真空源, 需要增加电动真空泵为其提供真空源, 相应的管路等零部件需要更改; 原动力转向泵因为发动机的取消而无法沿用, 需要开发新的转向动力源, 相应的管路等零部件需要更改; 新动力系统的减速器接口与原车相比发生了改变, 因此传动系统需要根据新的输入信息进行更改或者重新设计。各子系统零部件更改的设计完成之后, 根据总布置的位置与零部件数模设计悬置支架, 最后通过 CAE分析来确定悬置系统的强度与噪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3) 总布置的改变影响悬架系统。由于实施了新的总布置方案, 前后舱布置内容较原型车有重大改变, 需要重新计算整车的质量与载荷匹配,来确定原有悬架系统是否可靠, 若不可靠需调整或重新设计悬架系统。首先需要统计新能源汽车相对于同一平台的原型车新增部件的质量与质心位置, 结合沿用的原车部件的质量与质心位置, 计算出新总布置方案下新能源汽车的质量与质心位置; 再通过质量与 X向质心位置计算出前后轴荷分布; 然后根据质量与轴荷来校验原有悬架系统的可靠性, 若不可沿用则重新设计悬架系统或更改原系统的设计参数; 最后通过 Adams来分析悬架的更改对四轮定位参数的影响, 并对悬架设计做出相应调整。

二是特点。改制设计的特点是, 尽可能地沿用传统车底盘, 根据需要进行部分的改制工作, 开发难度小、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 并且能够与传统车共用平台, 并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传统车的成熟零部件。由于传统车的设计有承载式车身与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两种车型在总布置方面区别很大, 它们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的所展现的特点与前景也不尽相同。( 1) 承载式车身由于大部分轿车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 所以很多新能源车也沿用了这样的构架, 动力总成等部件都需在车身上寻找悬置点, 副车架原则上不承担重量。此类结构, 使得车身上的悬置设计工作变得复杂, 不利于量产化, 并需要进行大量的CAE 分析工作。同时因为布置空间的不规则, 总布置的难度较大。( 2) 非承载式车身现在有很多汽车平台依然采用非承载式车身, 在此类平台上设计的新能源汽车不需在平台开发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因为其底盘框架的特点使得该设计符合整体化设计的理念。由于底盘有大梁, 形成一个大框架, 且能承重, 所以可将动力系统等部件布置于底盘框架之中。该框架结构的空间规整, 可在设计初期就整体规划各部件的集成度和布置位置, 大大降低了总布置的难度, 且重心低、车身改制量小。无论是采用承载式车身还是非承载式车身,其设计方向都是依据传统车的平台来开发新能源汽车, 底盘设计具有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低等优点。承载式车身多用于小型车, 非承载式车身多用于 SUV等。两者相比, 承载式车身结构较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总布置难度更大、驾驶舱与乘客舱内空间较小、对车身设计的限制性更大、不便于维修与保养。然而, 在整体优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下, 不论是采用哪种底盘结构, 都应在设计初期考虑各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 为总布置与底盘件的改制或重新设计提供更好的信息输入, 这样便能克服自身的弱点, 提高经济效率。

2、创新

一是设计思路。所谓创新设计, 是跳出现有平台的框架, 以整体优化设计为指导思想, 从零开始构思全新的平台或者全新的汽车理念。它没有固定的思路, 除了动力系统的创新, 其他各个功能系统都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同时它们之间也要完全匹配, 从而提高整车性能。对底盘系统而言, 底盘的框架结构、各子系统的工作模式均可做出全新的设计。

二是特点。创新设计的特点是, 无前例可循, 从概念到功能实现都要从无到有再一步一步完善, 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 可沿用的平台、零部件资源匮乏, 可借鉴的经验很少。但是, 正因为起点是零, 设计之初便可以遵循整体化设计的理念, 带来更优化、集成度更高、性能更卓越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方向性的改革始于 滑板式底盘 的出现, 下面结合滑板式底盘的应用来阐述底盘创新设计的特点与前景。滑板式底盘 是通用汽车的一项创新, 它彻底了传统底盘的模式。滑板式底盘的应用使得汽车具有以下优势:( 1) 车身设计自由度很大。平面式的底盘与车身独立, 给车身的造型设计提供了无比的自由。( 2) 总布置难度降低、内部可利用空间增大。由于底盘是扁平的整体框架, 而且安置在底盘上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集成度高、线传操控系统使得转向系统与制动系统所占空间大大减小, 所以总布置的可利用空间相对增大, 其布置难度也相对降低, 相应的车内可利用空间也有所增大。( 3) 制造、维护大大简化。得益于底盘的整体化设计, 零部件少、集成度高, 制造、装卸的工艺复杂程度降低, 同时也便于维护。( 4) 出色的操控性。所有核心系统都布置在底盘上, 因此车辆重心非常低,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 5) 碰撞安全性高。整副底盘在制造过程中保证 1:1的前后配重, 符合严格的碰撞安全标准;若发生碰撞, 坚固的底盘能吸收绝大部分冲击力,使乘客舱免于因碰撞而内陷。然而, 滑板式底盘技术也存在着尚未解决的劣势: 它目前仅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还未在其他电动汽车中尝试过, 适用范围较窄; 采用非机械底盘控制, 依赖于线传操控系统的发展与成熟。

结语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整体化系统设计理念。尤其在底盘方面, 底盘的设计与新能源汽车的总布置方案息息相关, 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架构及其集成度联系紧密, 同时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外观设计与内部空间, 是新能源汽车设计中极其重要的开发内容。底盘系统包含了悬架、制动、转向等子系统,在传统意义上它影响着整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与操控性,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 它的影响更加深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能源;工程机械;节能减排

1新能源工程机械概述

1.1新能源设备应用现状

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天然气机械、电驱动机械及混合动力机械等是我国新能源机械设备发展的代表。目前,我国新能源工程机械研究的技术理念逐步形成,部分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三一、柳工、山河智能及中联等国内大型的工程机械企业均已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较国家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起步较晚,新能源机械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新能源行业普遍缺乏统一的制度化标准。国家应积极组织人员制定新能源工程机械生产的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标准,通过制度规范的方式促进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发展[1]。当前,工业企业生产中,传统能源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工业企业在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新能源工程机械立足于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进行机械设备结构及性能的优化,有效地践行了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

1.2制约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的因素

电驱动工程机械设备具有零污染、不耗油、噪声污染小的特点,但蓄电池容量较小,造成电动机整体功率存在局限性。蓄电池无法维持机械设备的长时间作业,电驱动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给企业作业带来不便,因此,电驱动设备的应用会受到工作场地的制约,其在电源场所中才能正常作业。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的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能源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能源补给站,但新能源的补给站相对较少。因此,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能源补给困难造成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问题,天然气设备加气方式局限于槽车与加气站。我国天然气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造成天然气保存方面的难题,天然气对存储环境的要求较高,由于气瓶无法保证隔热,遇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时,瓶内的天然气会逐渐气化升压[2]。当压力值达到极限时就会出现天然气泄漏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给设备使用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2新能源工程机械的特点

2.1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多样性

我国机械设备的种类繁多,不同建设区域的具体工况及地理环境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工程建设人员为满足建设项目的需求,必须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开展作业,技术人员依据工程需要设计出了不同的机械设备。现代新能源机械设备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积极进行技术研发,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新能源机械设备的研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1.1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世界能源危机的到来,推动了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污染小的优势,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及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工程机械中,是实现现代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太阳能是一种很清洁能源,避免了传统化石能源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太阳能发电,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光伏装机容量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我国政府光伏政策的完善,我国光伏电装机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光伏设备的使用是现代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应用的典型代表[3]。在政府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产业链不断完善,光伏电池材料及相关组件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建设光伏及滩涂光伏是两种主要的光伏电机装置,滩涂光伏在集中开发模式下与风电项目结合实现了分光互补发电。在电力企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依据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人们将其分为可调试与不可调试两种。不可调试系统中未设置蓄电池组,系统集成度高,结构相对简单,系统的安装及调试环节简便,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系统中逆变器的控制,将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输入公共电网,应维修或者公共电网故障而需要停止供电时,系统会自动停止供电,光伏供电机械设备降低了企业的运维成本。含大型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中,调度中心依据有功需求调整光伏电站的出力状态,并网逆变器及光伏电站系统的无功补偿装置间相互协调,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2.1.2LNG工程机械的应用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液化天然气(LNG)及压缩天然气(CNG)是工业企业中普遍应用的两种天然气。LNG采用压缩、冷凝的手段,在低温状态下液化后进入工业生产。CNG通过天然气加压的方式,将其以气态的方式存储在容器中,其与管道天然气的成分相同。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应用中,通常以1:3的比例配置CNG与LNG,保障发动机高效运转,实现了节约能源的目标。新能源研究中,我国的自主品牌机械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例如,我国研发出了LNG装载机,与传统的柴油机相比,其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少,造成的能源消耗也较小,是现代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典范。2.1.3双动力工程机械的应用与传统单一动力的机械不同,新能源双动力工程机械中配置有两个动力机,其使用的能源也不同,一台以柴油供能的方式运作,一台利用交流电实现供能,很好地适应了工作环境的要求。国外创造了一种双动力的移动筛分机,利用柴油发动将机械设备移至施工现场,有效地节约了能源,满足了人们工作的需要。山重建机制造的GC58DP-8双动力挖掘机采用上述原理,利用220V及380V电网工作,有效地节省了电源,降低了作业噪音,设备运行中对人力、资金的要求较低,在远离电源设备的作业中被广泛应用。2.1.车田技术的进步电力平衡发展中,风电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风电场中,通过安装许多风力机组并网发电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风车田,是现代工业供电的典型模式。风车田装机采用技术先进的中型机组,配合发电机并网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其单机容量较大,设备性能可靠,实现了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数量持续增加,总装机容量也不断增加。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风车田建设在工业化发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化石燃料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而被广泛应用,我国风车田建设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2新能源工程机械的低碳环保性

工业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机械设备制造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微粒等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电力企业技术的落后造成机械生产环节严重的资源浪费,传统变电站运行下,落后的电缆技术等造成了电能输送环节的电力浪费。电力企业的风力发电系统,有效地节约了煤炭资源,减少了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排放,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汽车行业使用的天然气发动机,较传统的柴油机设备而言,减少了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了70%。现代电驱动机械采用电源设备或者蓄电池提供动力,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噪声污染。与传统的内燃机机械相比,混合动力机械节约了20%的燃油,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也明显减少。

3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工程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多,在长期的发展研究中,设计人员依据不同工作场景及环境的需要,设计出了满足工业企业发展的多种工程机械设备,传统发动机驱动下的工程机械设备逐渐被大功率马达的电驱动工程机械设备所代替。例如,典型的JCM921D(电动)挖掘机采用电网提供的电能作为动力源,代替传统的柴油机,向外输出功率,电动工程机械设备节能效果好,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较小[4],实现了零排放,该机械在隧道、港口及城市建设的电源场所被广泛应用。电力企业常会出现外接电源供用不够的情况,双动力工程机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天然气机械的普及应用,加气站的设立密度发生了变化,在我国市区或郊区的拌合站,周围存在较多的天然气站。天然气设备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天然气作为主要的新型能源在机械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人们已经开始采用天然气机械进行作业,如天然气装载车、天然气搅拌车及天然气泵车等。但是,在偏远地域,由于加气设备、运输条件及加气站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天然气机械无法推广应用。我国在新能源工程机械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的发展,政府在发展新能源工程机械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未来企业在新能源机械的应用与开发方面将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新能源工程机械的技术与经验,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机械产业链,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政府应制定更多的激励政策,促使现代企业积极应用新能源工程机械,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4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传统能源设备应用下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结构及性能不断优化,有助于现代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应用与推广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章崇任.新能源工程机械特点分析[J].建筑机械,2009,(15):90-92.

2苏兆杰,唐向阳,王保森.浅谈几种新能源工程机械特点及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4,(3):65-67.

3侯林帅.新能源工程机械特点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3):133-134.

篇(3)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 信息通信关键技术 结构 可再生资源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可再生能源策略。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受到各国广泛的关注。全球的能源体系呈现的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由于联网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各地存在开发、使用上的差异和不足。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电网,通过电网输送能源致使能源能够被高效率的利用。

2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和特点

能源互联网采用了互联网的相关特点,但是又与互联网有着极大的区别。能源互联网主要以电网的形式实现,因为电能具有清洁性和广泛性。

2.1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

可以将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的需求总结为以下方面:

(1)具有多样信息采集功能和灵活的入网能力,信息通信技术需要适应各种环境实现信息通信功能和联网功能。

(2)高效的网络传输能力和大容量存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必然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而海量的数据必须依存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实现信息的共享。

(3)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源互联网必将需要处理大容量的数据问题,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4)高效的决策能力,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各地的能源进行整合和分配,使资源能够合理的被利用。而高效的决策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5)网络信息安全,能源的安全关乎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所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是能源互联网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2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特点

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工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关键。基于对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

2.2.1 开放性

传统的能源网大多是处于封闭状态,而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要实现开放性。对能源的开采、利用能够实现实时的接入,达到各地的能源能够达到平衡。

2.2.2 共享性

相比于传统能源网的自上而下的结构模式,能源互联网是自下而上的结构模式,各个单元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能源互联网结构中,发电站、储能站、用户都是对等存在的,结构中的任何能源都能被采用,能够保证高效的利用率,实现结构的灵活性。

2.2.3 高效性、智能化

传统的能源网是非常单一的,而能源互联网具有智能性和多样性,用户与平台之间实现互动,能够实现多种能源的利用。能源互联网的高效性体现在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和快速的决策能力。

3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总体结构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是一电网为基础的,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相当于人的大脑,分别包括智能决策、业务作业、采集控制、公共资源,其中信息安全技术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最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层相当于人类的大脑,在接受了各方传递过来的信息之后,最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采集控制层相当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和监测,同时受决策层的调配做出一系列反应。业务作业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公共资源相当与人的身体,支撑着上述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存储和处理。

4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关键技术

4.1 采集监控

对信息的采集监控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采集监控包括信息的标识、传感、集中和控制。能源互联网中,需要实现人与设备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将对信息实现标识、感知和控制于一体,提升信息的感知度和精确度。

4.2 业务作业

为了实现系统的业务交换和集成,需要研究有关互联网流程这一方面的技术。其中,流程作业主要包括流程管理、授权和认证、业务交换、处理业务和电力交易等等。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下,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是非常繁杂的,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流程去管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3 决策处理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系统内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而要保证系统高效的运转效率,而需要高效和精准的决策能力。需要研究数据挖掘、优化策略、智能分析与决策等等技术。

4.4 基础资源

基础资源是支撑整个系统的基础,是实现数据传输、业务运行的保证,基础资源技术是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内容。基础资源主要包括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存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

4.5 安全保障

为了保证能源互联网的高效运行,需要对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信息通信安全包括控制、信息和通信三个方面。电力系统设备是比较脆弱的,网规也可能存在漏洞,要保证工控系统的安全必须要对工控终端进行检测和监控。随着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用户的个人信息都被传递到了系统中,用户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系统必须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护。

5 展望

能源互联网主要被应用在输变电智能化、智能调控、智能配用电和协调四个方面。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还需要加大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可以采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在信息通信网路方面可以采用光通信;在信息通信系统上,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上海:电力工业出版社,2015.

[2]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王继业,孟坤,曹军威,等.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03):1-18.

[5]曹文霞,刘畅.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电网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源技术,2014,38(09):1741-1742.

作者简介

清(1996-),女,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安全。

钱苏宜(1996-),女,江苏省宜兴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安全。

施天h(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安全。

篇(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新能源汽车最具代表性。汽车是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传统的汽车以汽油为燃料,对能源和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汽车性能和功效,减少空气污染。但是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尚未形成广泛推广的形态,而且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十分有限,所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不好,因此,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十分重要。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现状分析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是在市场推广方面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得到普及,虽然国家在相关的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帮扶,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者的因素较为集中,体现在: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够。新能源汽车问世的实践很短,很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都没有足够的认知,甚至有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听说过新能源汽车,阻碍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为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全新的环保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与传统汽车相比也较高,所以很多消费者都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很难改变。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技术与传统汽车不同,驾驶新能源汽车需要重新学习技术、了解汽车性能,所以很多消费者无法适应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习惯,而选择传统汽车。

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的SWOT分析

优势。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汽车燃油方式,而且可以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汽车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所以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具有庞大的成长空间。微信是现代人社交的主要工具,中国的微信用户数量超过5亿,这为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创造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微信营销的运用可以实现信息的点对点对接,更直接的深入到客户群体寻找目标客户,微信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提供营销基础。同时,利用微信营销的公众凭条可以实现对消费群体的规模化教育,从而形成稳定的客艄叵滴护渠道,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劣势。微信营销的过程通常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即时互动过程,比如设置有奖问答活动、汽车性能测试活动等等,需要客户即时反馈信息,但是由于微信的用户数量较多而且缺少细化分类,所以很难保证微信营销活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信任。另外,很多汽车销售企业对于微信营销尚未形成准确定位,大多管理者都将微信平台作为一个信息推动的平台,除了日常的信息推送以外很少有互动活动,缺乏对客户关系的梳理和工具,无法在线上和线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衔接平台,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也是一知半解,所以通常都无法吸引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机遇。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价格仍然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要素,国家颁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对于新能源汽车给予了适当的补助,但是详细分析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通过微信营销战略的应用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的成本,同时利用微信公众能够平台也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客户疑难解答,帮助客户处理问题,省去很多广告成本和人力成本,这对于新能源企业销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手段。

威胁。微信是网络经济的产物,因此其具有网络工具的流行性与时效性,这是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目前来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微信平台,但是却没有保持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用户关注了公众号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对企业的关注程度自然就下降。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的领域,利用新的营销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是十分契合的,但是如果完全依赖微信营销则要受到微信的网络特性影响,忽略消费者的体验营销,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压力。

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的实现路径

构建独立的微信营销体系。新能源汽车微信营销体系的构建应当区别于普通的扫码关注方式,形成一套具有行业特点的运营系统,如建立微信识别系统,鼓励用户下载软件并且进入公众号,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并且积极参与用户活动获得奖励,激发消费者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建立微信销售平台系统,鼓励用户通过在线交易完成销售过程,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中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可以借助微信的销售平台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效果。

灵活多样的微信营销方式。微信营销平台的构建是为了增加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所以企业应当设置多样的销售平台进行营销词汇魔,比如定期利用漂流瓶的方式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以及企业的活动发送给消费者,同时也可以加入不同的优惠券、保养券等等,消费者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是了解企业、了解新能源汽车的过程,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粘度。另外,虽然价格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但是单纯的价格战未必能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如果可以通过微信红包派送购车抵用券、新车体验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激发他们从观望到购买的过程。

适当增加微信营销服务模式的比例。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自身相对于传统汽车不同的差异特征,消费者一直都在其汽车动力、续航里程、售后服务等方面担心,加上传统汽车的性价比提升,汽车在家庭中附加价值的体现也让消费者在认知层面上处于模糊状态,相对于传统汽车就更应该在新能源汽车知识普及以及售前等方面提高服务营销的比重。通过微信营销体系可以为客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一系列服务提供完善的保障,增加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消费者的口碑宣传是企业最好的宣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篇(5)

话题:能源结构调整下的机遇和挑战

对话:

Q:《能源》杂志记者 武魏楠

A: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玉锁

Q:目前国内环境压力很大,节能减排的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一个能源企业的领导者,您觉得节能减排的关键点在哪里?

A: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分析造成环境压力的原因。首先是我国的能源结构偏重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这在客观上形成了现在的二氧化碳、灰尘、硫等污染物的高排放。第二个方面,就是大家现在讲的比较多的汽车尾气排放。可以说现在我国汽油的标准还是比较低的,这造成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的排放。第三点,我觉得是工业企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企业都没有考虑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利用,粗放的模式就带来了更多的污染物排放。

具体的措施呢,我觉得要从源头抓起。在化石能源中,增加天然气的使用。当然这也有来源和价格问题。我相信随着能源国际化的进一步推动,海外进口的量会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方面,不仅要大量使用,还要和化石能源很好的结合。比如光伏分布式能源,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天然气发电,补充太阳能的不足,包括风能和地热能,都可以这样。在能源的使用上,我们要形成全新的模式,让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的化石能源更好的结合起来。第三个方面就是汽车、工业企业尽量使用相对清洁的能源,国家也要提高汽油的标准。

Q:在节能减排的大战略中,您作为一个企业家,觉得哪些方面是企业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机遇?

A:一个国家的环境治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的机会。以新奥为例,首先,新奥现在的传统优势在燃气销售。但是我们现在培训团队,改成向客户出售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客户,你可以不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这种改变,三到五年,会有很多的中坚客户使用新奥集团的能源解决方案。而这一整套的核心就是泛能网。将泛能机通过信息技术串联起来,在网络中互通有无。这套网络中包含太阳能、电力、燃气等一些列的能源。

最终,通过我们提供解决方案,将燃气网络提升成为整个能源网络。进而变成能源交易的平台,做一个能源的阿里巴巴。在这个网络中,有解决方案、碳交易、能源交易。各种商机都是存在的。新奥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同时我也觉得这不是一个企业做得来,而是需要整个行业通过联盟的方式来实现的。

Q: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方面一直被人诟病。更多人看好常规的清洁能源,例如核能和天然气。您觉得在中国能源的特点之下,可再生能源如何能在未来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A:可再生能源确实很好,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它比化石能源贵得多而且效率低下。我认为经济性的问题,第一个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补贴。政府用补贴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这是现在德国使用的模式,应该说是很成功的。在德国,大量的建筑物成为了发电厂。中国现在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也开始用德国的模式,以补贴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临时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经济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力争通过技术革新,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同时解决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和化石能源的关系。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体系,以分布式的天然气能源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是优先的,有产出的时候就用,不能产出的时候,天然气分布式就填补上。这就是气体能源的特点:灵活,是其他化石能源达不到。新模式的创新,足以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问题。

Q:可再生能源还需要多久才能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篇(6)

关键词:能源现状 农村建筑 节能减排 老旧民宅改造 因地制宜

当今世界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及其不可再生性已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当今世界各国(除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外)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更使得能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能源面临枯竭、新能源开发有限和利用比率低,所以在现有能源状况条件下,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便成为缓解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北纬35度-55度),这个纬度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天高气爽、环境开阔,而且这部分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农村人口的主要居住区。在我国,农村建筑是指农村居民点的房屋和附属设施的总称,是农村居民组织家庭生活、开展公共活动、从事农、工、副业生产等的场所,主要包括居住性建筑、公共建筑和生产建筑。农村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住户较分散、以砖木结构为主。而且农村冬季采暖方式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在火炕和火炉中燃烧煤或秸秆来达到冬季采暖的目的。占总人口数半数的农村人口生活所需能源已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字,这些数字又与农村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根据清华大学2006-2007年组织的大规模农村调研发现,农村生活能耗达1.9亿吨标准煤,占到中国建筑总能耗的37%,其中60%为煤、电等不可再生能源,40%为秸秆等可再生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在明显增大,在这如此庞大的能耗中,北方农村民宅中每年采暖能耗达0.9亿吨标准煤,占农村总能耗的45%,采暖如此高的能耗主要原因在于农宅本身维护结构的热特性欠佳,97%以上的农宅维护结构无保温层,且窗户、屋顶等部位密封性能欠佳;供热设备效率低下,绝大部分的农户使用地炕、土暖气供暖,然而,这种设备的热效率仅有40%左右。我国北方农村冬季采暖的这种现状和这种采暖方式使得能源利用率极低,从而使未完全燃烧的煤或秸秆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给农村冬天的空气造成极大污染的同时给农民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而且,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全球气候造成极大影响。

以下本文仅就我国农村建筑节能减排提出如下几点:

①在全国范围内将农村零散村落进行整合,建农村集体住房,使农村城镇化,从而便于集中采暖,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冬季采暖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②将无条件整合的零散村落,从建筑自身出发,对老旧民宅进行改造、实施暖房子工程,即在房子外墙面包裹一层保温材料和一层类似于温室大棚的“塑料外衣”,在屋面做屋面保温,做法如下:首先,将现有老旧住宅外墙松散的墙皮铲掉,在房子外墙面上钉挂金属网片,将保温材料苯板悬挂于上固定,之后再于苯板外刷涂料或镶瓷砖或抹水泥对墙体进行立面装饰。再次,在墙体上屋檐下打入膨胀螺栓,在地面距离外墙表面1.5米左右距离与墙面上膨胀螺栓相对应的点位上也固定好埋地销,在每个冬季来临之际,将墙上的膨胀螺栓和地上的固定销用金属杆件连接好,将塑料用胶粘于墙上像扣大棚一样给整座房子穿上一件塑料外衣。而到了春季,可将塑料外衣“脱下”进行整理、保管,下一年重复利用,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在老旧屋面上加铺一层保温材料来加强屋面保温效果,通过以上诸方法来调节室内温度(夏季降低室内温度、冬季提高室内温度)和缩短采暖期,达到节省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以东北的哈尔滨为例,采取以上几种措施就可将农村采暖期缩短两三个月,而这对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再结合太阳能的利用之于普通民宅将极有可能是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不必采暖而也可以让农民度过温暖的冬天。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大减少了农民生活成本,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③在新批准建设的农村建筑上应从设计上做足工作,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设计使用最节能环保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农村建筑,采取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设计使用新能源。首先从设计上应优先采用太阳能技术,在经济发达和太阳能充足的地区将屋面设计成太阳能屋面,用太阳能屋面收集充足的太阳能,利用太阳能解决取暖、照明、做饭、洗浴以及提高冬季室温等生活用能,使农宅成为一个“太阳能收集罐”。而在太阳能不充足而风能可利用的地区设计利用风能。设计改变农村建筑结构,用砌筑砖柱填充空心砖的结构形式代替传统全部采用红砖的结构形式,如此便可节约耕地而保护环境、减少烧结粘土砖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和节约农民建房的成本。使用新型材料代替传统材料(我国农村老旧建筑绝大部分使用砖、木),用承重多孔砖代替传统红砖、用太阳能板等新型材料代替石棉瓦、铁皮房盖等传统材料,这些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将大大节省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加快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和加快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步伐。2012年2月初辽宁日报报道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双城子村刘兴山的“节能别墅”,刘兴山在其自家新建住房的建设上使用了太阳能阳光板、风力发电设备、燃气池等新型节约能源的设计、材料和工艺,还在室内地面下设这管道循环系统,冬天实现地热供暖,夏天注入井水便可实现降温,使居室用上自然空调,真正实现冬暖夏凉,初步实现了传统民宅向节能民宅的转变,使农村建筑节能减排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篇(7)

关键词:智能微电网;保护技术;控制技术;应用展望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50

1 引言

智能微电网是由分布式发电技术组成的新型电网。智能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能量转换装置、负荷以及保护装置等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发配用电系统。智能微电网系统不仅可以以大电网为依托构建微型配电网系统,而且还可以构建自我控制以及自我能量管理的孤立配电系统,智能微电网系统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在某些情况下,智能微电网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电能需求而且还能满足用户热能的需求,在这种状态下,智能微电网相当于一个能源网。

本文对智能微电网最新发展展开了综述,从智能微电网的概述及特点、智能微电网的保护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并从电力市场背景下及新能源背景下进行了智能微电网未来发展的展望,为智能微电网的实用化和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

2 智能微电网概述

智能微电网是独立分散的供电系统。在智能微电网系统中,可以通过交流母线上公共连接点的静态开关实现与交流大电网的链接与断开,即并网与孤岛模式的平滑切换。智能微电网由于靠近用户侧,输电线路短,减少了线路功率的损耗;同时,由于智能微电网能够并离网切换运行,增强了系统抵御大电网发生故障影响的能力,提高了智能微电网系统自身运行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智能微电网应具有以下特点[1]:

(1)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在并网运行的状态下,智能微电网在大电网中充当削峰填谷的重要角色,降低因负荷峰谷差带来的电力故障,保障了大电网运行的暂态和动态稳定性。当大电网接纳能力有限或者发生故障时,智能微电网可以根据保护装置迅速的与大电网隔离,实现系统孤岛稳定运行,提高了智能微电网系统自身供电的可靠性。

(2)稳定。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智能微电网在孤岛运行状态下能够保障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电压/频率的稳定和减小系统谐波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满足用户负荷电能质量的需求。

(3)兼容。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导致分布式电源的分布具有分散性。智能微电网可以将局部分散的分布式电源进行集中整合,从而实现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兼容。

(4)灵活。智能微电网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微型受控单元实现 “即插即用”,而且通过手段实现不同电压等级下用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

(5)经济。智能微电网作为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形式能够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3 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

在众多的智能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中,保护技术和控制技术是智能微电网能够实现稳定运行的关键,开展智能微电网保护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1 智能微电网的保护技术

与传统大电网的保护策略不同,在进行智能微电网保护技术的设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 智能微网内部的短路电流是双向的;(2) 在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下,智能微电网的短路电流有明显差异;(3)智能微电网系统中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各种分布式电源的短路电流差异较大;(4)更短的故障切除时间;(5) 微电网的拓扑结构会发生变化。

为确保智能微电网保护策略的成功实施,在进行智能微电网保护技术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以下关键问题:(1) 建立智能微电网以及各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征模型。各类分布式电源以及同类型不同控制方法的电源故障电流和故障电压暂态稳定性可能不同。因此,应根据智能微电网发生故障时电压和电流暂态特性建立准确的故障特征模型。(2)研究有效性的故障识别处理算法。智能微电网的运行方式、运行状态以及网络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应研究能有效识别网络拓扑结构和运行状态的故障情况识别处理算法。(3)如何实现智能控制终端与传统一次设备的可靠性集成。智能控制终端应能够通过故障在线分析、智能控制和保护、通信等功能与传统一次设备可靠性集成,从而实现智能微电网的智能化保护。(4) 智能微电网的保护策略应拥有足够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的通信网络。在智能微电网系统中,信号采集系统的畅通是现实保护控制的基础。在智能微电网中央保护单元、分布式电源以及各个节点上应加入可靠的信号采集系统,以保证通信网络的可靠性[2]。

由于智能微电网的网络结构、运行方式等与传统电网差异较大,基于三段式过流保护策略的传统继电保护不能直接应用于微电网。基于三段式过流保护理论,本文对智能微电网的保护策略重新进行了设计。智能微电网保护策略的实现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微电网保护策略实现方法

3.2 智能微电网的控制技术

智能微电网系统通过采用合理的协调控制方法实现分布式电源和负荷之间的稳定运行。智能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通常可采用主从控制、对等控制以及分层控制。其中,分层控制在智能微电网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智能微电网变流器控制模式是决定智能微电网系统能否孤岛稳定运行以及能否实现快速并网的关键技术。常用的智能微电网变流器控制模式有PQ控制、恒压恒频V/f控制以及下垂控制。

(1)PQ控制。PQ控制模式主要用于智能微电网的并网变流器控制中,通过PQ控制模式可使智能微电网变流器按照功率指令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输出。PQ控制模式可通过电流控制或电压控制来实现。

(2)V/f控制。V/f控制模式常用于智能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在孤岛运行模式下,V/f控制模式通过采用恒定的电压幅值和频率值来控制变流器输出的电压和频率的稳定,以满足负荷的需求。V/f控制模式智能微电网变流器表现为电压源特性。

(3)下垂控制模式。下垂控制模式是智能微电网变流器模拟同步发电机静态下垂外特性输出,以实现智能微电网系统电压幅值和频率的控制。下垂控制模式智能微电网变流器可以等效为理想电压源与可调输出阻抗的串联组合,既可以用于智能微电网并网运行状态,也可以用于孤岛运行状态。

一般情况下,在智能微电网并网和孤岛运行状态下变流器均可以采用下垂控制模式。在智能微电网并离网切换过程中,下垂控制模式的控制方式基本不发生变化,更有利于智能微电网系统的并离网刚切换[3]。

4 展望

智能微电网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有效形式,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柔性电力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智能微电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快速发展:

4. 1 大容量多级混合微电网技术

近年来,单一的智能微电网研究和应用已纯熟,但复杂的多级混合微电网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无法满足基于智能微电网技术的区域性多级配电系统改造需求,随着智能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大容量多级混合微电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4]。

4. 2 智能微电网与新能源

随着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日益短缺以及传统发电成本的不断上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得到广泛重视。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广泛及无污染等特点,而逐渐被电力市场所接受。以新能源发电为核心的智能微电网也必将被电力市场所接受。

智能微电网作为信息和能源双重载体。未来智能配网、物联网业务需求对智能微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家庭、k公室建筑等为单位的灵活发电和配用电终端、企业、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物流等将在微电网中相互影响,分享信息资源。承载信息和能源双重功能的微电网,使得可再生能源能够通过对等网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能源和信息[5]。

5 结论

本文对智能微电网最新发展展开了综述,从智能微电网的概述及特点、智能微电网的保护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并从电力市场背景下及新能源背景下进行了智能微电网未来发展的展望,为智能微电网的实用化和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智能微网研究综述[J].智能电网,2014(02):34-38.

[2]周龙,齐智平.微电网保护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13):147-154.

[3]梁建钢.微电网变流器并网运行及并网和孤网切换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