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6:21: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木工程工程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土木工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论文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6(01).
依据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需要适应的目标,构建以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素养与能力和科学系统的思维为三大平台的复合课程目标体系,见图2所示。三大目标的实现自下而上,同时相互配合,发挥整体作用。第一平台为基础理论与知识,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其中数理类知识包括数值计算、应用数理统计、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程,学会应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通过程序设计帮助实现系统模拟仿真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结构分析与概念设计、工程结构减振与控制理论等,学会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控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评价与优化原理与方法;专业课包括现代工程施工组织、高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交叉类课程包括建设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现代管理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交叉学科视野和系统思维方式;实践课包括实验、设计、模拟、校内外实习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文课包括英语、哲学及德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平台为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它建立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平台上。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具有综合应用建筑与土木工程理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建筑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由跟随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3]。第三平台为科学系统的思维,是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中逐步形成的。系统性思维要求学生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统筹与预见能力。
复合型课程的支撑体系
为了顺利实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自内向外的复合型课程支撑体系,内部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外部为导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如图3所示。
(一)课程设置
一要加强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设计、模拟、实习等,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提高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交叉课程建设,合理调整技术、管理、经济、法规课程的比例,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立足于“大土木”工程背景之下,概览建筑与土木工程各学科相互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征,拓展专业并形成较高的视野;三要加强人文课程,通过专题课或者学术讲座的形式,丰富研究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首先要更加重视其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4];其次要反映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使研究生熟悉研究方向的新动向,增强科研兴趣;同时要做到与后续课程和论文研究的有效衔接,减少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盲目性。教学形式要以研究型形式为主,如讨论式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等,实现研究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钻研的有效转变,教师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学方法还要灵活多样,如模拟软件、实地调研等,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本科阶段一贯的终结性考核制度,将课程互动评价、阶段成果和终结性考试三部分作为每门课程的成绩。在论文或设计研究阶段,要加强论文开题、阶段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答辩的过程考查,提高专业学位的授予水平,改变目前中国“严进宽出”培养模式的不利局面;其次,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与之对应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形成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导师的责任感、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导师严格遴选,从源头上提高导师队伍水平;要鼓励导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实际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样一方面促进导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学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力。
(五)产学研结合
学校一方面吸纳社会上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加入导师队伍,不仅满足工程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大的需求,而且将行业课题带进学校;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建设领域内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咨询等单位的联系,使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其课程学习内容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论文或设计选题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根据复合型课程的目标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行方案层的优先排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笔者设计调查问卷,由国内相关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对各指标权重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表2数据显示,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中,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二级指标中,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学生参与行业单位的项目实践和导师的学术水平是最重要的三项内容,也是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是基础,关键要合理安排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比例,形成以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为主,理论授课为辅的课程结构。通过适当减少人文课程学分和课时数、增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实验和设计环节,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将实验和设计为课程主线,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等优化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结构更有利于工程硕士研究生主动吸收知识和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侧重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针对面向实践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改变以往以论文、论著和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衡量导师学术水平的单一指标的不利局面,将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课题也纳入导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学校应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同时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承担部分教学指导工作。“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变导师过于理论化的学术现状,引导导师重视工程实践,全面提高导师的学术素养。
关键词:课程设置,国际比较,土木工程专业,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一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工程如雨后春笋,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很多大学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缓解了需求。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和典型调研,收集了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简称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设置情况作为研究的样本,来比较两者的异同,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
二 比较研究。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筑工程方向和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1-4年级每学期的课程设置情况和学分数见表一。
湖南城市学院的这份课程表,也就是国内大多数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UIUC土木专业水平很高,在美国排名是数一数二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们国家土木专业课程设置在内容上与外国相差无几,在细微处有些差别:
1.开设了心智教育(Liberal Education)选修课。UIUC认为设置心智教育选修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理解,建立探究和批判思维能力,建立参加社会活动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些课程包括经济、社会、行为、人类、艺术、西方主流文化、西方少数民族文化等等。我们国内大学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或者设置有少数这样的课程,但是目的没有明确。
2.开设有种类繁多的选修课程,包括军事,宗教,外语,运动学等。这类型的选修课不同于心智教育选修课,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湖南城市学院也开设了种类繁多的选修课,对于拓展学生眼界有帮助,但没有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很多学生上选修课仅仅是获取学分的一种方式。
2.UIUC在高等数学方面开课比较多。国外一般高中就学习微积分,但大学仍然开有3个学期的微积分,一门矩阵论和一门微分方程,并且把微分方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高等数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相当重要,比如说微分方程对于理解结构动力学中结构动力特性的理解,钢结构的稳定理论理解等等,很多学生到高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把高等数学给忘了,导致无法很好学习专业知识。
3.UIUC开设有多门力学课程,如动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等。大部分前面都加有一个introduction,意思这是一个包含很广很深的学科,本课程只是入门。我们这里少有强调入门这个概念。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接触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仍很多问题有待深究,要鼓励学生多思考,而不是给学生灌输一种这门课所有问题都已经解决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被动服从的思想。
4.UIUC专业课程开设广泛,他们的专业就是大土木。大土木包括交通、建筑工程及环境工程。学生可在这几个专业中自己依据兴趣爱好选择,而我们这边很多专业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自己无法选择。尽管其他课程也学了,但只是简单的介绍性课程。实际上我们开始了解土木工程很多是从大二的土木工程概论课开始,很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了解本专业而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学习被动。专业开课不够灵活。
5.从开课的学分和门数来看,湖南城市学院土木院要多50%,学生自学的时间可能会少些。
6.湖南城市学院土木院有较多的课程设计,这是实践性课程,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相比单个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这是我们的优势。
7.湖南城市学院土木院设置较多的施工方面的课程。这是因为学生出去之后大多从事施工相关的工程,着重培养学生此方面能力能让学生工作后迅速上手。而UIUC设有写作课,这课程意在提高学生专业论文写作水平,这门课的开课时间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或是第二学期,因为学生大学一开始就要阅读大量的专业论文和写论文,部分学生以后需要接受研究生教育。国内大部分学生仅接受书本知识。
三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国外名牌大学开设有独特的心智教育选修课程,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的。我们也应开设这样的选修课。
2.国内大学比国外大学多很多的实践课程,有助于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国外大学着重提高学生读写论文的能力。
3.国外大学开课的重点在基础性课程方面。
4.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基础课程设置一样,但是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国外大学灵活。我们也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选课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http://catalog.illinois.edu/undergraduate/engineer/departments/civil/
文章介绍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的“双盲”答辩方案,包括答辩组织和实施过程,以及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等在答辩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该方案已经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4年、2015年的硕士研究生答辩中得到初步推行。文章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全面扩招的背景下,推行“双盲”答辩的可行性及其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双盲”答辩;答辩秘书负责制;土木工程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7306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1]。近年来,各类高校、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7.2万人,其中学术型32.2万人,专业型25.2万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都将面临重大转变和调整[2]。对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来说,研究生普遍扩招是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机遇,但也将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是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扩大,使得研究生入学分数线明显降低,生源平均质量下降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现象在不同档次高校中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同一专业,处于招考上游层次的高校仍然具有优先吸引优质生源的优势,研究生扩招进来的一般生源则大部分流入招考下游层次的高校,使得这类高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得非常明显。
二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缩短。自2012年起,中国开始大规模招收以培
养专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这一变化对于很多类似土木工程专业这样对数学力学理论和工程实践两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如何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全部学位课程的学习?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并保质保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研究。
三是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速度明显快于高校硕士导师增加的速度,造成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2010年每位导师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三届全部加起来不超过5名。到2014年,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超过3名,三届加起来接近甚至超过10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和质量[4]。
因此,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普遍扩大,生源质量有所降低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5]。
土木工程专业是广州大学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受到研究生扩招的影响,近年来生源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从2011年开始,两年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为应对这一变化,学校扩大了招生宣传范围,提高了学校保送研究生比例,增加了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自2015年开始,学校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三年,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从守好研究生毕业前的“质检”关入手,在土木工程学院推行“双盲”答辩,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一、 “双盲”答辩方案简介
(一)“双盲”答辩的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答辩工作多由系主任或导师组织。答辩委员由本校熟识的教授、副教授组成,外单位专家参加的比例很低。答辩过程中导师不仅可以出席,而且可以发言参与答辩过程。在以往研究生属于精英教育的阶段,研究生数量较少,整体素质较高,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基本能够保证程序公平和学术严谨。但是,在当今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大众教育,研究生数量大幅扩大、平均科研素质下降的背景下[6],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形式逐渐暴露出了把关不严、看导师面子作决议、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等问题。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行“双盲”答辩的初衷,正是为了严肃答辩程序,保证学术公平。“双盲”答辩的含义是:在正式答辩会之前,答辩委员名单对所有研究生和导师保密;在整答辩过程中,答辩研究生导师姓名对答辩委员保密。全部答辩工作由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织和完成,研究生导师除了提交答辩工作所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价(匿名)之外,不介入答辩委员的邀请工作,不参加答辩组织工作,答辩会场也不允许导师列席。
这一答辩组织方式尽最大可能杜绝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答辩委员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论文本身的学术问题上,保证了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学术性。对于答辩研究生来说,答辩过程没有导师在场,对答辩委员不熟悉,以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的身份面对专业专家和前辈的考核,是个人学术研究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对于列席的低年级研究生而言,现场观摩高年级同学接受答辩委员纯学术性的质疑并进行答辩,对其树立严肃的科研态度和正确的科研方法[7],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答辩秘书组成。主管领导全面负责“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是整个答辩工作的总负责人,也是答辩委员会组成的最后决策者。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答辩前后的程序性工作和答辩会举办期的后勤工作,包括:(1)答辩前,根据研究生论文的“盲审”结果,确定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名单,准备答辩表决票等必需的答辩资料;(2)答辩会期间,负责答辩会的后勤工作,包括制作答辩海报和横幅,统一购置答辩会所需物品;(3)答辩会结束后,回收全部答辩文件,整理分析后上报学位委员会和学校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从各系所抽调精干的青年博士教师组成,负责答辩相关的全部学术性工作,包括研究生的答辩分组、答辩委员的邀请,以及答辩会的组织和实施等。其中答辩秘书在“双盲”答辩工作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对此将在下面作重点叙述。
(三)“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
“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二、答辩秘书负责制
从图1给出的“双盲”答辩工作流程可以看出,答辩秘书的工作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土木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答辩,从研究生分组、邀请答辩委员、准备答辩相关文件材料,直至答辩会的召开等工作,都需要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水平。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以往都由系主任或研究生导师完成。“双盲”答辩方案要求答辩委员名单对研究生导师保密,使得这些学术性的工作成为答辩秘书的职责。答辩秘书从接收答辩工作任务开始,直至整个答辩过程结束,负责“双盲”答辩最具专业性的核心工作,是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中,这一极具特色的组织方式被称为答辩秘书负责制。
(一)答辩秘书的抽调
答辩秘书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研究生答辩工作一年只举行一到两次,答辩秘书只在此阶段内参与研究生答辩工作,是一个临时任务。另一方面,答辩秘书的工作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答辩秘书一般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精干青年教师中抽调。抽调出的答辩秘书和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组成研究生答辩工作组,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经过一至两年的实践锻炼之后,答辩秘书的队伍也可以相对固定下来,成为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重要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答辩研究生的分组
从2013年起,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已全部实行外校盲审。盲审结果反馈回来之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据此确定总的答辩研究生名单,并提交给答辩秘书进行分组。
虽然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总体来说都属于大土木专业范围,但在学校多年来有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促进多学科并行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谓百花齐放。不仅不同专业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差异,就是同一专业的不同导师、同一导师的不同研究方向都会有很大差别。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往往只与导师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的差异就更加明显。答辩研究生分组的基本思想,就是
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分组,让研究方向相近的学生尽量在同一个组参加答辩。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便于邀请同一研究方向的答辩委员参加答辩;二是有利于参加答辩的研究生相互学习。具体的做法是从大到小,层层分类,即第一步先把市政、暖通专业的研究生分离出去,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第二步从大土木方向把桥梁、交通、道路、岩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分离出去,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第三步在小土木范围内,按照力学、抗震隔震、抗风防灾、结构设计与分析、材料与实验技术等研究方向分组,形成单独的答辩组。
答辩秘书对研究生进行分组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论文的题名和摘要,有时还需要参考其毕业论文全文。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对土木类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也需要对所涉及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正是答辩秘书要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中抽调的根本原因。
(三)邀请答辩委员
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答辩委员的权威性,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双盲”答辩方案聘请答辩委员的原则是:(1)建立答辩专家库,所有答辩委员均从专家库内抽取;(2)答辩专家库中的成员全部由非本校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本校教师一律回避;(3)答辩委员会中,高校答辩委员和企业答辩委员按比例邀请,学术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4人,企业答辩委员1人,专业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3人,企业答辩委员2人;(4)每个答辩周期,同一答辩委员邀请次数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次,最多不超过3次。
答辩秘书根据答辩专家库内答辩专家的研究方向,结合各组答辩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答辩时间,拟定初选和增补答辩委员名单,上报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审核。审核无误后,向答辩专家发出邀请,组成答辩委员会。
(四)召开研究生答辩动员
在答辩之前,答辩秘书需要召集研究生召开答辩动员会,与研究生建立联系,布置答辩任务,并借此机会对研究生进行答辩礼仪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要求研究生积极准备答辩工作,按时上交答辩所需各项材料;
(2)要求研究生认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格式等是否符合规范;
(3)提醒研究生在答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PPT的制作和讲解、回答问题需要重视的细节等;
(4)要求研究生根据《论文评阅书》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5)确定答辩顺序。
答辩动员会结束之后,收集答辩所需的论文、论文评阅书,准备好答辩表决票、学位申请表和学位论文签名页等相关材料,为召开正式答辩会做好准备。
(五)按期组织正式答辩会
在正式答辩会期间,答辩秘书担负双重任务。一方面,作为答辩会的组织者,答辩秘书要保证整个答辩会按照答辩流程顺利进行,需要直接处理包括答辩后勤工作在内的一切相关事务。另一方面,作为唯一的同时掌握答辩委员信息和答辩研究生导师信息的校方工作人员,答辩秘书需要密切关注答辩进程,根据答辩过程的需要准备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签名页等答辩文件,并及时处理一切意外情况。例如,在2015年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有答辩委员对一位研究生的试验数据持有疑问,现场难以形成决议。答辩秘书紧急联系该研究生导师,促其提供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和国内外相关试验结果对比,最终使该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
(六)答辩会后的收尾工作
正式答辩会结束后,答辩秘书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整理全部答辩材料并上交研究生办公室,包括答辩表决票、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论文签字页等;
(2)召开研究生答辩总结会,督促研究生按照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提出的意见修改论文,并按要求上交授予学位所需的材料;
(3)总结答辩组织工作的得失,提交给研究生办公室,以备答辩工作总结会时研究讨论;总结整理答辩委员的提问及其他学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相关系所和研究生导师,作为其
今后工作的参考。
三、实践效果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自2013年开始启动,2014年初制订初步的工作流程,并首先在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等小土木专业142名研究生的毕业答辩中试行。随后,根据试行情况和答辩委员、相关导师、研究生的反馈,对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2015年,“双盲”答辩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包括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暖通、道路桥梁等大土木类专业的全部205名研究生。
表1给出了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6年硕士研究生的答辩情况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部校外盲审,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之前的2010年至2013年,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是极少数,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全部都能通过答辩。自2014年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答辩方案以来,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到两位数,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答辩决议不通过的情况。这表明所采取的“双盲”答辩方案在学位论文授予过程中的严格化、规范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学术水平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研究生,会在以下三个环节被淘汰下来,一是导师自行把关,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研究生不同意其参加答辩;二是校外专家盲审未过关;三是“双盲”答辩决议未通过。
对近6年的3 818份答辩表决票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自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以来,评价为“中”和“及格”的成绩数量明显增加,评价为“不及格”的成绩也开始出现。图2给出了答辩成绩走势图,可以看出评价成绩椤坝判恪焙汀傲己谩钡恼急仍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以后大幅下降,评阅成绩为“中”及以下的占比相应有明显上升。这一结果表明,由于“双盲”答辩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答辩委员在进行答辩评价和决议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本身,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总体而言,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实施“双盲”答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
1.答辩程序进一步正规化
“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主持,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各系所抽调来的答辩秘书分别负责答辩过程的程序性工作和学术性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平性、学术性和严肃性。
2.论文答辩会的学术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双盲”答辩会实行研究生导师回避制度,答辩研究生按照研究方向分组,所有答辩委员均从校外具备正高职称的专家中邀请,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学术答辩会的学术性和权威性。硕士研究生在导师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检验研究生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意义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硕士导师和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得以提升
实行“双盲”答辩之后,由于尽可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答辩委员现场提问的深度明显加强,评价标准更加严格。研究生及其导师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特别是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对学位论文选题、工作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评价反馈给各院系后,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以往对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等过程不重视、走形式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严格化、正规化,这与学院推行“双盲”答辩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四、总结与思考
两年的实践表明,广州大学在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推行“双盲”答辩是较为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提高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类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的成功,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是“双盲”答辩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双盲”答辩是研究生答辩工作中具有革新意义的改革措施,每一步工作都有可能遇到无法预料的阻力和困难,需要一边摸索一边推进。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全面负责,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根据自身特点分工协作。这一方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得以顺利实施,首先应归功于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
二是,答辩秘书负责制是“双盲”答辩工作的核心工作方法。答辩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在“双盲”答辩中尤为突出。答辩秘书负责制保证了“双盲”答辩方案的顺利实施,是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是,答辩委员全部从校外邀请,指导导师回避,使研究生以独立科研工作者的姿态面对行业专家和前辈的检阅,研究生学位论文得到最客观的评价,这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总体而言,采用研究生“双盲”答辩,能够提升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促进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拟在今后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中继续坚持“双盲”答辩,学校也拟在2016年将这一答辩方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但是,对于“双盲”答辩方案本身来说,在答辩专家库建设、答辩流程细化、答辩文件正规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待于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
[1]张东海,陈曦.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83-90.
[2]黄晓明.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52-55.
[3]程朝霞. 道路桥梁专业答辩中成绩评定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4):244-246.
[4] 姚利民,朱黎F. 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55-59.
[5]刘晗,龚芳敏. 优化预答辩制度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8):52-56.
[6]崔延强,易然,吴叶林. 学位制度及研究生教育改革对高校的挑战――第四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综述[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2):106-109.
[7] 马云阔,杨文强,李伟. 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0):118-121.
Abstract:
The“double blind” defense scheme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its defens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s well as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college managers, the graduate student offices, and the defense secretaries. It was implemented in the graduate defense of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in 2014 and 2015. The effect was also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blind” defense schem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quality guaranteeing of graduate education were preliminary discus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expansion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关键词:地方高校;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办学优势;办学特色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研究”(项目编号:20070235)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良好的就业形势促使全国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400多所,在校生规模达20余万人[1]。但随着人才保有量的日益饱和,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着较国家高校和专业高校更大的发展困境,因此,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学科发展地位之困
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多数属于非主干专业,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弱,加之其工程类学科的科研弱势,科研成果相对也较少,在综合性高校里长期处于“弱势群体”,投入长期不足。同时,由于所在城市经济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先进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均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国家高校和能够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发展重要性的专业院校相比,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巨大。
(二)学科发展定位之困
地方综合性高校多以普通本科教育层次为主,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地位上处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与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之间,因此,其发展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2]。在发展定位上,既无法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争科研,又无法降低层次与专科学校争实践,在发展定位上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三)师资引进之困
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工程学科,在国家“大兴土木”的背景下,高学历、高资历的高端人才集中在工程领域和重点科研院校中,收入不菲。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工资收入往往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高端人才,加之人才引进上客观存在的“马太效应”,高端人才往往更愿意受聘于重点高校,客观上更是限制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层次的提高。
(四)培养模式之困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领域门类的丰富性,是地方综合性高校“宽口径、厚基础”通才式教育的一个理想蓝本。但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在“强调通才教育、弱化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往往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1. 由于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时间短,还未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通才教育的模式可能会导致专业概念的泛化,反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选择。
2. 过分强调“通才”教育也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受经济和社会环境所限,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体制很不完善,而且市场对人才的急需也很难容许学生出校后还要再进行培训。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得到某方面系统的训练,可能导致“什么都懂、什么都不大懂”的后果。
3. 在有限的四年内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必然忽略了能力培养、工程训练和实践技能学习,而将专业工程师的训练移向用人单位也不符合国情,当今企业招聘人才时强调工作经验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发展困境的求解
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自1987年开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该校为例,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进行研究,为其它类似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在专业发展初期,该校采用了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学科积垫的不对等和学生生源的差别,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需求,表现为特色不鲜明、优势不明显、实践能力较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毕业后工作适应期长、综合竞争力差等,对学校、学生、社会以及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近年来,为适应学科专业发展,该校调整思路,对专业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从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等方面挖掘潜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产促科研,以实力提地位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特色在于在实践性,而且,往往是实践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时越受到学生的喜欢,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确定了以设计研究院发展作为教学的补充的思路,通过设计研究院的建设,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平台。目前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已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勘查乙级资质,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人。设计院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同时,“双师型”教师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理论经验,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设计竞争力;设计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了办学实力。
同时,由于设计院为学院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学院在教学上的投入也可以不仅仅依靠学校的拨款,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比如说通过论文奖励的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论文的发表,使以往的科研弱院变成了科研强院,科研实力的提升,使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为争取学校更大的发展支持提供了可能。近五年以来,仅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一项,长江大学就已累计投入了1366万元用于硬件建设,以实力的提升来引导地位的提升,是土木工程专业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以差异寻特色,以特色构优势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色,优势有三:一是地方的概念明确了其服务的主体区域,二是综合性高校的社会和行业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办学特色的灵感,三是普通高校的校情决定了学生有着比国家重点高校更好的就业心态和较专科生更为广阔 的专业基础。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此为视野,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1. 明确服务的地域性,结合地方建设,服务江汉平原小城镇建设
该校是江汉平原唯一一所能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校,区域优势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需要大量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的小城镇建设人才。该校针对地方需求,结合地方建设,有针对性的培养满足地方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教学中,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以在小城镇建设中能用到的结构知识为基础,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
2. 明确服务的行业性,结合主干专业,构建服务石油与油田建设的专业特色
长江大学的构成主体之一为原江汉石油学院,其石油类学科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实力,也是目前长江大学的主干专业之一。考虑到石油建筑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土木工程专业通过选修课、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为有志于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应的特殊发展平台,也同时强化了学校特色。
(三)以层次定模式,因材施教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浪潮,目前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普遍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式”人才,因此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培养定位于科研型人才,但也不能因为市场压力而走职业化教育的路子。在确定培养模式时,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低年级时,坚持以“大土木”方向培养,而在高年级时,则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能力及发展意向的摸底,将学生分为3种发展类型,对不同学生在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上有不同的侧重。
1. 厚基础型。对于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及科研潜质的培养,专业深化工作将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强化。
2. 专业强化型。对于立志于从事一线施工或设计方向的学生,重点加强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及自主能力的培养。
3. 复合型。在保障必须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相关管理工作[3]。
针对以上三种类型学生,该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及个体状况,在高年级时提供相应的“组合套餐”,有效发挥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优势。
(四)以实践促教学,产学研协调发展
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特色,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合作教育之路,大胆的采用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4]”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将暑假定位为“实践学期”,低年级由学校教师和合作单位的“实践导师”进行引导,高年级则针对专业培养模式的不同,由教师协助安排相应的实践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困境的分析,结合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应该不等不靠,通过内部挖潜来提升专业地位,寻找发展机遇;同时,通过正确认识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定位;最后,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材施教,走“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之路,制定合理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上举措,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学校的专业声誉,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促进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3): 1-6.
[2] 袁剑波,郑健龙.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3(6):84-85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日渐增多。由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工程建设人才条件限制,很多工程实际上是挂户承接,不少能承接工程的单位或个人实际上并不具备或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急需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相助,因此,懂专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如何培养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是一种特殊的专业人才,其相关能力除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大量专业实践,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组织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实际条件设计专门的实践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是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2. 设计整体实践教学体系
2.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传统的教学体系固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直接动因,计划经济条件下按部就班的学习和工作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只有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理解整体实践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和调整过程,按照人才市场营销特点,根据专业应用的实际过程倒推专业知识的获取过程和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精心设计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让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产生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复合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应用性、专业性和创新性。
2.2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2.1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是加深理解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及时性和典型性,将实际问题以案例的方式完整地提出来,以开放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分析和解决,并要求学生对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
2.2.2课程设计。
课程作业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学生个人进行总结后进行的一项综合训练,需要在本课程的基础上综合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完成一定的专题任务,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施工组织、工程造价、工程CAD等课程均应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2.2.3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是进行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在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工程实践活动,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对于设计、计算或绘图类课程可以将学生分组安排到教室或计算机房进行,对于需要在工程现场完成的内容,如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等内容,则需将学生分组到工程现场与工人一起进行实际操作,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工程技术的设计或施工任务。具体教学过程中,工程测量和施工技术课程应该安排课程现场实习。由于近年来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和工程现场的安全问题,现场实习实际上成为工程教学中的一个必须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工程建设单位各方协调配合才能很好地解决。
2.2.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在课程学习和课程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教学实习,实习目的不是解决具体的施工工艺操作问题,而是提高到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技术学习和项目管理的层面认识问题。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从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维,明白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只是知识问题,而是需要考虑技术、管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协调才能完成工程任务。
2.2.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在课程学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性、综合性专业能力训练。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将全部所学应用到完成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任务中,得到最全面综合的专业技能训练,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栋建筑物的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造价计算和工程项目管理方案,从功能分析到方案设计、造价计算等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特别重视方案设计和评价能力的训练。
2.2.6学生科研。
组织专门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课程的内容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熟悉科研选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课题申请、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写作、等科研工作环节,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2.2.7毕业论文。
(1)毕业论文是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对问题的产生背景、问题的提出过程、问题解决方法的产生过程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形成具有一定创新的观点,并撰写成规范的科技论文。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科研意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是一个专业教学之外的实际问题,一是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二是开设专门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写作方面的选修课程;三是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研活动;四是开展学生科技推广活动。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实际科技推广过程中体会技术的形成和技术的应用,理解工程科技来源于工程实际,工程科技服务于科技的科研产业化过程。
2.2.8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完成之后,综合其所学专业知识和已经具备专业能力,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整理和回答的过程,其目的不仅是检查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展现个人形象气质、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2.3理清实践环节关系。
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理清各个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不但能使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更有助于对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实现整体最优。实践环节关系如图1所示。
2.4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在设计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实践时间、实践地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设计教学质量考核表格,进行全过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从内容完整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3.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3.1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团队。
实践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案,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
(1)教师分组。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因素进行分组,将指导教师分为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制图、科研论文等组,按组设置组长,凡有特长的教师均可交叉进入不同的分组,发挥个人所长,指导学生。
(2)教师培养。通过组织教师到设计院参加设计、到建设工地实际操作或参与项目管理或相关高校科研访学等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
(3)教师管理。组织教师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交流与探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行实践教学指导薪酬制度改革,设计刚柔结合的工作方案,充分激发指导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3.2构建实时指导模式。
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场指导、网络指导、电话指导等方式进行实时实践教学指导,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个人实践管理能力,真正让学生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事,同时体验做人处事的实际效果,逐步学会主动、独立地进行相关工程实践。
3.3实施指导过程控制。
在实际指导工作中,实施指导过程控制,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目的、实践原理、实践方法、操作程序、实践时间、实践空间、实践材料、实践工具、实践质量标准、实践成本等方面进行专业实践过程控制,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过程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真实感受工程项目建设的系统性、过程性、应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4. 结论
(1)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人才市场营销角度进行实践教学理念创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根据专业定位和学校实际条件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实践教学工作的整体最优。
(3)打造高素质专业实践指导师资队伍,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施全过程实时指导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3.
[2]刘荣桂, 蔡东升. 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21~23.
[3]郝贠洪, 曹喜,曹玉生,等.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20~23.
[4]周远忠.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师资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48~49.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黔教科2010023);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校教科2012010).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结构设计的作用与地位非常重要,而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经济性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但就现阶段来说,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而为工程建设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不仅要确保土木工程结构的经济性,也要保障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本篇论文主要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经济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在土木工程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安全性、经济性是结构设计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切实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经济性,是建筑行业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现阶段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1)缺乏安全性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设计涉及到多个因素,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建筑的稳固性、耐久性以及最大承载能力等,这些因素均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起着一定的影响。但就现阶段来说,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安全规范尚存在诸多不足,由于设计理论不够权威,从而导致其约束能力较低,与国外建筑的相关安全规范相比,我国现阶段在土木工程安全规范、结构设计安全标准等方面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土木工程建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墙体表面开裂以及墙体变形等问题。
(2)耐久度不足土木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指的是,在荷载作用下土木工程建筑的耐久性,但就现阶段而言,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却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或其他因素对土木工程建筑耐久性的作用与影响。对于建筑体来说,对这自然环境、气候的变化,企业会相应的随之变化,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但现阶段我国的相关建筑条例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土木工程规范性的缺乏。
(3)缺乏牢固性在建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建筑的局部质量问题或许没有明显影响建筑整体的牢固性,但从建筑理论上看,建筑的整体稳固性是“生命线”。面对整体稳固性要求,需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延展性,且要充分考虑冗余度。
2提高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对策
(1)重视结构设计文件的说明建筑的结构设计文件说明,是一种指导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实际操作的说明,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理解说明书中的表述、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指导。为便于理解,设计人员在编制说明书内容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切忌过于冗长、复杂,尤其是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更应当重视结构设计文件的说明,保证土木工程结构的实际安全性与预期保持一致。
(2)完善结构设计的理论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必须完善、增强结构设计的理论,也就是说,需要深刻理解结构设计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具备一个清晰的结构设计思路。所以,目前来说,结构设计的概念已经成为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重点。
(3)合理选择设计单位在对土木工程建筑进行施工的全过程中,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应尽可能地选择管理先进的、实力较强的以及质量有保障的设计单位,因为此类设计单位一般具有先进的设施、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而且结构设计人员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选择此类设计单位有利于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质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土木工程的整体安全性。
3提高结构设计经济性的对策
(1)标准图的合理选择就现阶段来说,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为确保其规范性,会适当降低工程设计者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施工招标部门会选择施工标准图。合理选择标准图,不仅有利于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利于降低错误的发生率。对于标准图来说,用于规模较小的土木工程建筑中,也有利于促进施工进度的加快,此外也有利于提高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但如果在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土木工程建筑中应用标准图,就会导致设计风格保守、实际投入过大等问题,从而不利于土木工程的持续发展。虽然在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用标准图有利于提高其安全性,但在特殊的设计中这种方法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2)成本控制对于土木工程来说,从最初的招标选择开始,就需要严格遵循招标的具体规范,以保障工程招标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此外,在选择竞标者的设计方案时,也要综合、充分地考虑安全性与经济性。必须始终遵循择优选取的原则,避免出现假公济私现象,在保障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基础上,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也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外部美观性。利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确保招标部门能够得到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设计方案,也可以大大降低投资,从而降低工程的经济投入。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选择有效的措施,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作者:陈鑫磊 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倩,林红利,许龙.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措施[J].四川水泥,2015,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