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4:48: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慧消防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 X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35-2
0 引言
为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该积极推进“智慧消防”。“智慧消防”立足于现代通信技术,能够构建智能化的消防数字系统,从而提高城市消防安全的监管水平,以及发生火灾之后的灭火救援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开启火灾预警的智慧化模式。如何更好的运用“智慧消防”是一个值得公安消防部门与所有消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1 “智慧消防”的含义和引入“智慧消防”理念的必要性
1.1 “智慧消防”的含义
智慧消防是一个全新的思想与含义,其当前正处在发展时期,还缺乏统一与权威的准则、定义。笔者觉得,智慧消防就是在数字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如数字通信技术、智能识别、虚拟仿真、移动定位及计算机软件等,实现智能搜集、整理、公布、分析,帮助决断消防水源、消防装备、建筑固定消防设施及应急预案等信息的智能化消防数字系统的构建。其主要是为火灾应急救援、城市火灾防控等工作提供服务,以便对城市消防安全进行处理、监控、预防以及指导调度,使城市消防安全监管水平与灭火救援战斗力实现提升,实现城市的救灾能力、减灾能力及防灾能力的提高[1]。
1.2 在火灾预警和消防监管模式中提出“智慧消防”理念的必要性
①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消防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面对城市依然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现有的火灾预警和消防监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而这就要求我们革新思维,转变监管模式。笔者认为基于“物联网”、网络化及信息化大数据的建立,融合“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探索城市火灾预警和消防管理模式的智能化监管势在必行。
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深入人心,建设智慧消防必须要使城市火灾预警实现自动化。发展社会经济与城市消防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引发火灾的原因也日益增多,火灾导致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坚持预防先行,全天候、全时段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显得十分必要。而当前已有的消防执法人员数量还远远无法满足城市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为此,只能借助科技来提升警力,通过对城市互联互通的火灾监控网络的构建,以实现从系统上与整体上对火灾风险进行判断、分析与研究,使火灾预警能力实现提升,进而使火灾预警实现自动化。
③建设智慧消防必须要使城市应急救援实现智能化[2]。目前,城市消防工作不仅要面对地下、老式民宅、高层及化工等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而且还要面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程、新建筑、新能源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当下亟需对火灾扑救方法进行深入地改进与健全,以使科学施救水平实现持续的提高。然而,在保证目前已有的消防工作体系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若想使城市应急救援处理水平实现最快地提升,则必须使城市应急救援处理实现智能化,以便最快地对火灾现场的通讯及各种应急救援信息支撑等问题进行处理。
2 消防安全监管与火灾预警“智慧化”模式
2.1 实时收集数据,并开展多元信息的交流互动
第一就是主动融入。通过各级政府对网络监管中心的构建与对专兼职网络人员的招聘,以实现把消防工作融入网格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对“智慧消防”信息系统予以组建,对规范流程与标准予以建立,由专兼职网格员每天对信息进行报备,每周对数据进行核对,每月对任务进行制定。第二就是共享信息。对水源、人口、气象及房屋等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联通,以使查询与调用变得更加便捷。将作战训练系统、后勤装备系统以及户籍化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对车辆装备、预案类型、设施维护及灭火药剂等信息进行同步管理。兼容网格员社区E通,对地理坐标、人员基础信息及建筑基础信息进行共享。第三就是关联整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自动关联对比,同时将收集到的信息选择性地添加到电子地图中,消防人员在进行“六熟悉”与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应当对电子地图进行实时地更新与确认。
2.2 有效利用物联网,使安全监管实现动态化
第一就是着重监控。对消防控制室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构建,以便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与值班人员的职责履行进行同步监控。对企业监控信号与街面视频探头予以接入,以实现对堵塞消防通道及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等违法行为进行动态监控。借助“二维码”技术,以实现重点企业与高危企业消防设施的标识化管理。通过GPS定位,以实现对网格人员的日常巡查状况进行全程监控。第二就是联动查处。对治安、水务及住建等二十个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整合,对联勤处置程序进行规范,对流转、反馈、上传、回告及办理等工作机制进行构建。网格人员应当对消防通道堵塞及消防出口封闭等十二类消防事件进行劝阻并责令其进行整改。未能及时整改的,网格人员应将其上报并将其在“智慧消防”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同步更新,再让有关部门与消防部门联动对其进行核查,并督促其进行整改。第三就是风险预警。通过“每天统计,每周分析,每月研究判断,每季开会商讨”,智能分析违法行为与火灾隐患,并进行风险评估,在系统地图上分别用“绿、黄、红”来标明风险等级,针对存在较高风险的,有关部门应当增加抽查频次并加大整治力度。
2.3 实现自动化的火灾预警
①对人员密集等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自动警示系统予以构建。将基于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风险警示短信系统设立于消防重点场所,将逃生知识与安全防范知识等消防短信发送给进入此地区的任何人员,而在发生火灾时,还要将火灾警示及逃生信息发送出来,以使人们安全快速地逃生。
②对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进行开发。在现有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的高低顺序进行排序,开发城市区域火灾分布系统app,定期调整更新,供人们下载,实时了解所处区域的火灾危险性,提高防范意识。
③对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中心予以建立。对城市火灾自动预警系统予以构建,对消防水系统、防排烟、消防报警设备以及消防用电等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同步监控,使对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的管理实现动态化与整体化。对社会企业内部消防关键点的视频监控进行探究,对社会企业建筑消防设备的日常管理备案系统予以构建,以使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得以提升。
3 结语
现代化消防立足于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在智能消防数字系统的基础上。城市消防安全的监管水平逐步提高,火灾之后的灭火救援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使得消防更加智能和高效。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更加深入的研发“智慧消防”的技术,提高其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建设“智慧消防”来促进城市信息化消防的应用与建设,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邢志祥,高文莉,诸德志.城市灭火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述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1).
[2] 郑如占.做好消防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职责[J].中国消防,2011(01).
北京国宇祥工程咨询公司认为国家已从战略层面上肯定了智慧城市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并成为国家鼓励支持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也为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城市简介
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
3、国内智慧城市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装修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二)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数据中心装修方案
1、编制依据
2、装修要求
3、装修工程量及造价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5、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附表4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6、附表6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7、附表7 项目摊销估算表
8、附表8 项目折旧估算表
9、附表9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chinasoft”为你整理了这篇安委办经验做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宝安区创新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力克服量大面广、形势复杂的监管难题,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提前完成十三五的既定目标,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为“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全面建成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下一阶段,是宝安区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担当“三项重大使命”的关键时期,区安委办高度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以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提前谋划,为宝安的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压实责任
着力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宝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021年,宝安区进一步完善安委会、消安委会、交安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建立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专业安全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坚持全面依法行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并出台《宝安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和《宝安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厘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边界。
同时,严格落实约谈、警示制度,贯彻落实《宝安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约谈事故多发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建立警示制度,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召开事故警示会。深入解读全国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警示教育学习,提升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加强引导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8年2月,宝安先试先行,制定了《宝安区安委会关于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业园区、出租屋、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零星工程、再生资源回收、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等8大方面33类主体责任。以负面清单形式提出228条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应当遵守的安全生产“红线”。
今年,宝安出台《宝安区深入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见》,明年,区安委办将组织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全面推动辖区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改工作,建立起企业自查自改工作机制。同时,对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建立企业惩罚性惩戒机制。推动黑名单管理、一事双罚等制度落地。
整治“顽疾”
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2021年,区安委办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全区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地图,梳理出安全生产的“顽瘴痼疾”,并分类分级提出管控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危化品行业专项整治,强化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易燃金属等重点企业隐患整治。二是强化交通综合整治,每周开展两次针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查处行动,强化重点时段、事故多发路段执法力度。三是抓好施工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施工工地和小散工程的安全监管,针对高支模、脚手架等重点部位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继续推进落实零星作业与小散工程“预动工、先备案”制度,并加强辖区施工作业的巡查检查。四是持续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组织各街道督促企业按照9项23条标准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五是推广“居家安全检查日”工作机制,坚持消防安全“早巡、午巡、夜巡”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突出对城中村、老旧小区、“三小”场所、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巡查管控力度。六是深入开展特种设备、燃气、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柔性执法
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区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完善、创新安全生产执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执法理念,实行分级管理、柔性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推动涉企执法规范性建设,用程序、制度、机制、纪律来规范执法工作,使执法监察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进一步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力度,继续加强对辖区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力度,严格按照“五个不放过”原则处理,增强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权威性。推进信用监管,通过黑名单纳管情况、联合惩戒等信息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并利用“宝i企”等渠道推广信用修复工作,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智慧”建设
打造安全监管新防线
为推动全区安全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宝安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引领和赋能作用,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
其中,智慧住建三期项目在智慧住建二期项目基础上,新建消防管理、建废处置、搅拌站监管、智慧政策性住房小区管理、房地产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等业务模块;宝安区智慧森林防火系统项目、智慧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及指挥调度系统项目、5G+AI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示范项目、应急通信网络及装备建设项目四个项目拟在2021年完成建设工作。
不仅如此,区应急管理局持续推动区级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全市应急管理“一库三中心”体系建设,打通上下数据不兼容的壁垒,在全区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设,统一规范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数据标准和运行管理维护要求。统筹考虑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建设统一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全区集约化、一体化工作格局。
强化基层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宝安深化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基层应急管理一体化治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推动人员力量、服务重心和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打造专业化、综合型基层应急管理队伍。
宝安实施巡查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突出对基层人员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播、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健全综合性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整合基层安全生产、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森林护林员、三防责任人等队伍资源,建立“一岗多能”的安全风险网格员队伍,构建综合巡查、综合执法、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等“多网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带动作用,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多措并举
科学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在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方面,宝安区出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推进补充配备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装备工作,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全区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森林防灭火和人员搜救能力。推进“17+2+1”消防队站建设,完成除中心区特勤消防站外16座消防站的建设任务,建成深圳机场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并配备人员和车辆装备投入执勤。深化“区域中心站+小型消防站”5分钟执勤模式,完善城市消防站与周边政府专职消防队、小型消防站联勤联动,统一训练、管理、调度、指挥,增强区域联合作战能力。
全面增强民众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
后台建设要和具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要有好的品牌或名称。智慧城市有多种业务,业务后台也可以有多个名称,我认为叫“服务中心”比较好,原因有四个:一是品牌响亮,“服务中心” 的叫法比较亲民、平和、和谐,体现政府“服务人民”的宗旨;二是定位准确,后台既要为整个系统的对象即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服务,也要为前端服务,应该把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三是职责明确,是否履行好服务职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评价标准;四是蕴含明白,例如对智慧医疗、智慧安居而言,“服务中心”就是其业务的大脑中枢,对运行情况负全责。
后台是为内容、为业务服务的,智慧城市业务后台的架构格局与业务流程紧密相关。现在有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业务,往往只做了一部分架构,运转时就没有实际意义,就像桌子缺一条腿没法使用的道理一样。所以,要注意架构的完整性,才能很好地把整个业务流程支撑起来。那么,智慧城市业务后台一般的架构是什么样?大致上有五个部分。在项目实践中,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五个体系去建设,但这五个体系的内容和功能必须都要在架构中得到体现。
指挥协同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负责日常和应急两种情况下的指挥协同服务。系统协同会在所有业务里体现出来,不要把系统协同、智慧处理、智慧终端和业务链条脱开来理解,尤其是应急的情况下。以智慧安居为例,第一种是日常的家庭安保,从个人、家庭、小区、街道、派出所、公安分局到公安局指挥中心,每个层级都设有不同的响应等级,如果只发现撬锁,系统指挥小区保安去查看就行。
第二种是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例如小区发生火灾,指挥协同服务体系马上发挥作用,呼叫并协调好消防(负责灭火救人)、交警(负责封锁区间、交通管制)、治安警(负责疏散人员和维护治安)等多个部门人员在现场的位置和秩序,使救火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所以,指挥协同服务中心要有不同层级的反应,应急的时候就要分等级并协同地响应。另外,应急指挥的正确与否、效率高低还决定是否会发生次生灾害。
我们可以把日常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现在很多百姓有事就找民警,比如老人小孩走丢、钥匙忘记拿了等等。其实这些都属于事务性的服务,不属于安保范畴,但老百姓的需求又必须满足,这些内容服务可以考虑转移给像宁波市的81890市民服务热线来处理。现在绍兴在建设智慧安居,我建议在绍兴设立一个类似宁波81890的分公司。必须明确,我们做的是综合服务的后台,在平台上面可以有类似上述81890的许多专业的服务。平台或后台本身可以不要全部由政府包下来,这样效率不高,因为你不一定非常专业的。总之,群众要求的事一定要尽力办好,一定要有承办的单位。
呼叫服务体系
目前,呼叫服务的手段较多,大致有20多种,主要包括无线电广播、手机、电子屏幕系统、车载电脑网络等,其中部分既是感知的体系,也是传达信息呼叫服务的体系。在提供后台服务时,要把这些手段综合起来使用。
呼叫服务的内容根据具体业务的不同而不同,以智慧高速服务为例,呼叫体系主要提供气象提醒(特别是大雾)、路网通行状况、超速提醒、超限(超重超高超长)提醒、危化品运输错行提醒等服务。
责任追溯查证体系
全程的责任追溯查证体系必须要有,就像飞机要有“黑匣子”一样重要,否则智慧城市业务平台运作可能漫不经心,无法达到效果。但要注意业务内容、细致梳理,框架要清楚,应包含指令下达查证、指令执行查证、自行纠错查证、违规受处理情况查证等。可能还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比如通行车辆是否无证驾驶、有无酒驾、吊销驾证后有没有冒办假证等等。
但光有信用制度还不够,一定要建立查究制度。查究制度要有一套标准,犯什么程度的过错,就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留用察看、下岗处理、司法处理等。责任追溯查证体系要与信用体系一样,对外建立信用体系,在内部有可执行的责任追究体系相配合。
决策咨询支持体系
智慧处理决策咨询支持系统具体由动态实时感知系统、动态模拟预测系统、动态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咨询系统四部分构成。物联网之所以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的实时感知功能,这种感知包括正常的、略有异常的和严重异常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等级的反应,通常情况下这四套系统缺一不可。云计算技术和装备构成了智慧处理的重要支撑,但人才是最主要的。现在因为有了先进的决策咨询辅助体系,出错的机会会少些。
为了做好决策咨询体系,就要切实加强实际调查。以智慧交通为例,其调查方式包括:设点观察调研,例如设10个控制点,调查有多少车辆,车辆是市内的还是市外的,是单位的还是个人的;分时段统计车流量,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分区域进行车辆的空间结构和固定流向的调查;车辆归属基本情况调查;市内车辆固定行驶路线、通行时段等的综合调查;道路路网不同组织与通行能力调查。例如,要调查滨江到城区的道路通行情况,主要把高峰时段掌握住就行,就要调查主要路段、主要区间,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堵。
以杭州曙光路到黄龙饭店的路段为例。每天早上上班高峰,往东走的最高可能是三万辆,往西走的可能是一万辆。所以,可以用三车道供车辆往东行驶,用一条车道供车辆向西行驶。但如果车流量突然增加到五万辆,就要建立多道防线进行疏导,在就可以分圈进行拦阻分流,调整红绿灯的时间,分不同层级进行梳理。平时功课做到位,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帮助你决策,必要的时候可以开辟临时通道、应急通道。就像应对长江洪水,必要时可以泄洪以减少损失。这些都是建立智慧决策咨询支持系统的基础。
有时候智慧交通的调查还可以再细化,比如沿途有哪几个主要的居民区、大学、单位,每个单位有多少车辆,平时目的地是哪里,主要走哪些道路等,只要把这些工作做足了,智慧交通系统是很容易做起来的。但实际上,我们很少深入地做这些基础性的、系统的、智慧型的处理方案。
数据地理信息基础支持体系
数据地理信息基础支持体系的建设,要重视对数据进行分类,形成便利化的模块结构。建立基础数据库,配合云存储的技术实行“模块化”的扩展方式,逐步取代现有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的发展模式。
以智慧安居、智慧交通为例加以说明,可以把数据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有用的、适用的、主要的、关键的信息,如主要为确认“何人、何时、何地发生危害行为”的智慧安居需要的静态信息,主要为确认“何始(何地开始)、何行(活动过程)、何终(止)发生危害行为”的动态信息;二是适应业务需求的地理空间布局的相关位置及位置变化的信息,如“智慧交通”中高峰时关键路段、关键时段周边小区、单位的车辆信息,大型人流、客流、车流集中场所的信息,以及路网结构、通行能力信息;三是可以进行分析、比较、预测变化的过去的重要信息;四是动态的有一定运动规律的相应信息,如智慧交通中高峰时段的某一路段车辆有规律的通行量信息。这些数据对于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应急协同智慧服务有重要意义。
智慧安居的建设,要把对人的服务作为根本,把人的居住落脚地“房”的信息作为重要内容,把运输工具作为人活动的重要载体信息,把人的手机等通讯手段的活动信息作为重要构成,把道路网络的监控信息作为重要手段,构成服务人民的安全网、监控犯罪行为的“天罗地网”。
对于以上五个体系,将来可以考虑建一幢“智慧大楼”。一层是市民呼叫,即日常事务呼叫服务中心,比如81890;二层是交通、城管、综合协同指挥大厅,进行分块联合布置,便于联合应急协同;三层、四层、五层甚至更高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安排。这些体系也可以有分有合,而放在一个大楼里,协同更方便,也可以用云存储的方式将数据库建到外地去,但使用的时候对力量、队伍和协同指挥的布局要尽量集成,不要太分散。
(本文根据毛光烈副省长的“智慧城市建设实务六讲”之第四讲内容整理)
【关键词】智慧社区 物联网技术 应用探讨
1 前言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促进其发展,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天津市河西区政府近些年对“智慧社区”建设工程的关注度很高,首先以某某街道社区为试点展开,初期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智慧社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建设规律进行探索,逐渐形成科学合理,可供推广的建设思路,以奠下基础推动“智慧社区”推广活动的开展。根据以上思想,本文以建设“智慧社区”时某某街道社区出现的现实需求为例,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社区”建设的整体考虑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深入,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策略,进而为某某街道 “智慧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帮助、指导性。
2对“智慧社区”的概念界定
纵观本世纪我国社会的发展,一体化、网络化及信息化特征尤为显著。2009年“智慧地球”的概念被IBM 公司首次提出,随之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概念纷纷出现,虽然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却有着一样的核心思想,即在各种物理实体中集成射频传感器,之后利用射频识别器即互联网等电子设备,整合铰链业务流程及信息管理,最终从更深入的层次实现物理域与信息域的融合。“智慧社区”是受“智慧地球”概念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要基于互联网而建立,将社区内的车辆出入、消防报警、人员出入、视频监控等方面借助射频识别、传感网、红外感应等技术实现有机的集成,进而促使在大量信息融合处理的基础上形成新形态的社区综合管理,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的传输,对信息进行规范的编码,对行为进行准确的追踪以及从多种渠道对信息进行获取,其主要的体系特征为信息化的集中管控、网络化的设备管理、流程化的应用服务及普遍化的探测识别等等。
3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建设构想
某某街道社区占地6 万平方公里,现已有 8000 余户家庭入住其中,社区内已有200多个事业单位,其中包含学校、生命科学园、物业等单位。其“智慧社区”的建设有以下需求:
(1)社区占地面积大,周界较长,非法翻越社区围墙的事件时有发生;
(2)社区进出人员身份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伪装随意进出社区,造成了社区内盗窃事件频发;
(3)社区内车辆较多,缺乏有效的管理,街道办和物业公司的监控、跟踪不到位,难以对社区内车辆的进出进行有效监管。
综合考虑以上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信息化建设的增强得到了某某街道社区街道办与物业公司的关注,决定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对社区内的视频监控、周界防护、人员与车辆管理等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进而推动社区内信息化保障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不断的论证研究之后,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建设总体构想最终形成,其主要内容为,某某街道“智慧社区”要依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设计,协同推进”的建设思路,对信息体系进行构建,建设过程中要参照海康威视“智慧社区”技术方案,进而在充分考虑某某街道社区管理现实流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某某街道社区内的车辆与人员的管理方面,及水、电、热、暖等方面的监控方面要将物联网技术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包括安装视频监控、电子围栏、访客一体机等设备,以此推动社区治安及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在建设“智慧社区”时,还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紧贴需求。充分考虑各种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整合,将社区建设项目的重点找出来;
(2)超前规划。在对资金进行最优化使用安排的基础上,超前规划系统功能、体系框架、设备选型等,为了保证社区今后扩容发展的需求,将水、电、热、暖及安防等各系统接口预留出来。
(3)系统整合。一体化集成所有信息系统,使得设备状态信息与数据得以真正实现融合共享,将社区内所有的信息做到可视化展现。
4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建设策略
安全、实用、先进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在建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的,要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思路做到深入的了解,对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需求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保证顶层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一次完成,避免二次返工。实施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几点:
4.1 对建设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针对社区内系统安全需求、信息化存量、存储需求、用户使用需求等向社区业主及事业单位展开调查研究,对社区建设的经费进行初步的预算,对建设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4.2 对论证体系进行慎重的规划,规划以下面5个功能为主:
4.2.1 凭借射频识别卡实现车辆出入的管理
首先进出社区的事业单位与业务车辆都要安装射频识别卡,然后将射频识别器安装在社区的大门处,这样利用无线网络就可以自动化的对社区出入的车辆进行管理。
4.2.2 凭借业主识别卡实现对人员出入的管理
首先社区内的业主都要有人员识别卡,然后将多通道人行道闸安装在社区大门处,这样就可以利用无线网自动对进出人员身份进行识别,并做出是否准入的判断。
4.2.3 对供热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将能够实现无线传输功能的电动三通混水调节阀、智能化热量表等设备安装在社区内的供热节点处设备,以对社区内的供暖设备进行实施监控,实现自动化调温。
4.2.4 对供水设涫迪旨嗫
以智能水表、变频控制器、电动水阀等设备替换社区内原来的供水设备,以此实现对社区内供水设备的监控。
4.2.5 借助视频摄像机实现对社区的监控
关键词 古建筑;消防技术;安全;保护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02-01
我国逐步加强古建筑开发使得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得以重视,但是由于古建筑存在各种复杂的原因,古建筑的消防保护问题也就显得非常突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技术是保护古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从经济、科学的层面上开展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
1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1.1 火灾隐患比较多
古建筑主要是木质结构为主,所处的环境也是比较复杂,因而也就存在大量的火灾隐患,消防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存在损失大,危险性高、影响大、预防难、扑救难、控制难和管理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古建筑的火灾事件频发,古建筑的 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2 消防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古建筑所处的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各项保护费用的短缺使得很多古建筑的消费那个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普遍存在消防费用投入不足的情况。同时古建筑的分布也是比较分散,再加上城市消防体系的不完善,很难将古建筑纳入到消防保护体系中,这使得很多古建筑在消防资金投入和管理上面存在重大缺陷和不足,无形之中增加了古建筑的消防管理的难度。
1.3 古建筑缺乏现代消防制度
除了一些比较重要和知名的古建筑有比较完善的消防保护体系,大多数的古建筑并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现代消防安全制度,即使一些古建筑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但是也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有责不负和有规不守等问题。由于消防保护体系的短缺,再加上现代兼职法律法规不适合古建筑消防工作中,使得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几乎没有,这样很多古建筑存在大量的消防安全问题。
2 现代消防技术的先进理念
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消防安全和木构古建筑保护。这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问题。在构建消防保护体系的过程中,不只是需要保护财产和生命安全,还需要确保古建筑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损坏,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现代消防技术已经向绿色环保化、信息智能化和性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构件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也只有运用先进的现代消防技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的安全。
2.1 绿色环保化
我们各项生活活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古建筑的绿色环保化保护手段运用到消防安全中也是适合这一趋势。火灾发生之后必定会产生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物质,如果不能够选择绿色环保技术,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必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绿色环保化不仅能够快速扑灭火灾,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的价值,这也是现代消防技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2.2 信息智能化
信息智能化是运用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与火灾控制扑救相关知识相结合,对现场的火灾快速制定出处理对策,这也是现代消防技术必须具备的特点。在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中采取信息智能化技术,在面临火灾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确保扑救速度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2.3 防火设计性能化
防火设计性能化是以火灾安全学为基础,研究出全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运用安全学的方法和原理,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内部可燃物和结构等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破坏性和危险性进行综合的评估,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防火方案,构件安全可靠的消防保护体系。
3 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体系
古建筑一般年代比较久远,消防规划也就必定缺乏统一规划,消防保护措施和设施也是比较落后,再加上一些古建筑的环境使得古建筑在发生火灾之后的扑救具有很高的难度,因此运用现代消防技术对于构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现代消防技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3.1 科学规划消防布局
木构古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建筑本身的内部构造严重影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给构建消防保护体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科学规划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布局,能够降低古建筑的消防负荷,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布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古建筑的利用和开发必须要在有利于保护的原则下开展,逐步减少古建筑的危险源;第二,控制古建筑周围用地的规模和性质,调整不适合保护古建筑的保护措施;第三,避免在古建筑内部和周围出现娱乐、生产等危险性较高的活动。
3.2 构建合理的消防通道
古建筑中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如果采取拆除部分价值较低的结构来构建消防通道,看似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实际上却破坏了古建筑的整体性。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必须遵循“保护为主,消防为辅”的原则,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消防通道。
构建消防通道首先要充分利用古建筑周围的场地和空间,减少对古建筑内部空间的依赖;其次合理组织内部消防通道,根据不同古建筑的特点和消防车的尺寸以及转弯半径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最后是加强人员疏散路线的设计,避免消防救援和人员疏散设计之间产生交叉和干扰,以免影响消防扑救和安全疏散。
3.3 灵活设置消防水源
设置消防水源要结合古建筑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水源布置要灵活多变。例如靠近河流等天然水源,可以就近建立消防车取水设施;水源比较困难的古建筑可以利用地形修建天然储水池用于消防扑救;位于城镇之内的古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的供水网络,设置室外消防栓系统等。消防栓系统的管道必须埋于地下,避免出现占用地上空间,要遵循保护古建筑的原始风貌有利的原则。在需要扑灭火灾的过程中依靠消防栓和其他消防设施基本上可以控制和扑灭火灾,这样可以不用在古建筑内部设置消防通道而对古建筑的结构造成破坏。古建筑的消防栓系统能够有效地保护古建筑的价值。
4 结语
木质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安全科学、消防知识、建筑知识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现代消防技术的发展也是以多学科为基础,存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因此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体系必须应用现代消防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兴容,李世嘉.安全科学原理[N].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2.
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改变了政府、企业和市民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城市服务、公共安全、交通、环保、民生等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将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发挥至最大限度,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在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国内城市,城市管理经历了电子政务、电子管治到智慧管治的类似转变,转变过程伴随着市民参与度的提升。除了政府和市民的纵向合作之外,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多部门、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合作的协作性事业,因此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必须加强横向沟通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2天地一体卫星技术城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2013年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标准化、体系化的建设思路,通过技术平台之间的接口统一、协同配合、综合生产指挥调度建设、信息集成化管理和综合运用,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用户提供即时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充分利用天地一体卫星技术,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其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北斗导航定位和卫星通信为技术支撑,面向城市管理综合决策部门进行应用,同时又为城市管理的专业机构提供通用基础服务。卫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获取到多时相、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城市基础矢量数据,嵌入在城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由共享平台提供接口发放给政府部门。城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架构图对于国土、测绘、规划、民政等强GIS部门,数据的获取处理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对于社保局、计生局等弱GIS部门,遥感数据作为工作底图在民生项目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平台的作用在于将数据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共享,尤其对于弱GIS部门而言,通过接入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不再通过传统方式获得数据,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从天地一体产业化发展角度,以本项目架构的城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为辐射点,平台开放统一标准接口,政府部门以接口形式进入平台,通过搭建桥梁,为城市各部门应用卫星影像、平面矢量数据提供统一的服务平台,实现遥感影像等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服务、二次开发拓展能力。该系统在厦门市先试先行,实现了城市地理信息的一站式服务,以平台出发辐射到规划管理、应急服务和民生服务等应用领域,为数据资源整合、技术结合到业务应用搭起桥梁,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移动化、可视化、协同化、集约化的需求。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多规合一”,形成全市空间布局的“一张蓝图”;为城市精明增长的扩展模式奠定基础,处理好山、水、城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平台基础上,厦门消防、安监、地震等应急部门,充分融合共享专业数据,在共享平台上嵌入物联传感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的应对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
3平台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