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当前医药行业发展形势

当前医药行业发展形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4 17:22: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当前医药行业发展形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当前医药行业发展形势

篇(1)

【关键词】新医改;制药企业;兼并

新医改后我国制药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政策层面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制药企业通过违规违法的暗箱操作来维持并增加销售的方法越来越难以维系,新医改政策对药品的成本和价格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查,药品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更为严峻地考验。

在制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制药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是今后的主要格局,这是与制药行业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致的。在欧美发达国家制药行业在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与我国当前的情况基本类似。例如,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2000多家制药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和企业兼并,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减少到800多家,到20世纪70年代下降为500家左右,而到1998年只剩下300家[1]。如2002年-2006年间,美国辉瑞公司购并法玛西亚公司,诺华公司收购了斯洛文尼亚的LEK,赛诺菲-希乐宝公司收购了安万特公司,美国辉瑞收购了Esperion和澳大利亚的CSL动物保健品公司,TEVA公司收购了Sicor,德国拜耳公司收购了瑞士罗氏大众药品部,瑞士诺华公司收购了加拿大的Sabex和丹麦的Durascan,诺华公司收购了德国赫素公司,美国雅来制药收购广州佛山宝康顺药业等等。诺华等公司明确提出将通过收购兼并中国制药企业的方法,来拓展中国非专利药市场。辉瑞收购法玛西亚不仅获得了几个重磅炸弹同时为该公司在北欧及意大利地区打开局面。2000 年辉瑞公司与Warner- Lambert 的成功兼并使辉瑞公司迅速跃升为全球制药企业的先锋力量[2]。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基本现状表现为产能过剩、高分散度,加之我国政府逐渐放宽了对企业间兼并活动的政策性限制,放松外汇管制,因此并购活动势必会增强。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制药企业的重组将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这是与制药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相符的,在这种趋势下,首先主要进行的将是大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这是由大企业为满足资源性互补的需要,从自身的战略意图考虑,与具备互补性资源的大企业进行重组,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提升产业集中度,强化自己的优势地位。其次是中小型企业为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进行的兼并与重组,目的是为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的医药并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增强了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国有体制改革步伐,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但与全球医药巨头的并购行为相比,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刚刚起步,目前多数企业的并购行为似乎更像一种单纯的投资,这样就增大了医药行业潜在的风险性,后并购时代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谈谈医药并购给我国医药行业带来的利好形势

1.提高医药行业的集中度

据统计,2004年我国医药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约4700家,其中大型企业仅占约1.2%,一般销售额都只在10-20亿元之间,全国医药前10强只占国内市场约25%的份额,还没有一家医药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可见,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是非常低的。医药并购是提高整个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2.增强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医药企业通过并购,使资金、人才、技术迅速靠拢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样无疑增强了国内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如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桐君阁,即补充了其西药领域业务的不足,又增添了销售终端网络;太太药业通过并购健康药业、喜悦实业、丽珠集团等,即拓宽了公司在保健品市场的经营领域,又发展了处方药市场,为其从单纯的保健食品企业转型到多元化制药企业奠定了基础。据公开数据显示,并购重组类医药公司的市场表现明显好于传统制药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上升的速度快。

3.推动国有体制改革步伐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加快改革的重点就是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我国医药行业在政府的推动及企业的努力下,经过国有股划转、直接收购、间接收购、强制收购、要约收购、管理层收购及外资收购等各种并购形式,使得国有资本之间强强联合、民营资本及外资资本进入国有股份,我国医药行业以国有企业占主要比重的经济结构体系已经得到了改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股减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4.促进我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

2011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9.4%,高于整体工业企业27.2%的增速;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5%,低于工业企业25.3%的增速(剔除原料药后,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3%、24%)[3]。如此快速发展的医药市场吸引了各种外资企业进入,早在1980年就有日本大冢制药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随后外资或合资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施贵宝、辉瑞、强生、罗氏、杨森、百特、先灵葆雅等外资企业名称人们早就耳熟能详。香港华润出资3亿余元控股东阿阿胶集团,和记中药投资牵手北京同仁堂,美国博士伦并购正大福瑞达……一系列外资企业开始进军国内医药市场。同时国内优秀企业也开始往国内市场扩张,实施跨国并购,如国有医药企业三九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51%股份,直接投入日本市场。并购市场上境外资本的进入与境内资本的对外扩张加强了我国医药行业与国外市场的接触,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不断与国际接轨。

可见,并购给我国医药行业开辟了利好的局势,拉开了我国医药行业“重新洗牌”的序幕,但同时遗留了一系列折并购后遗症,加大了市场风险。

对于中国医药企业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并购之后的诸多整合问题。既包括企业文化整合、人事整合,也包括被并购企业经营政策的调整,制度、运行系统与经营的整合等等。在全球范围内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并购后企业整合的失败。在全球医药界并购案中,重组成功被市场认可、业绩迅速上升的企业只有近30%,还有70%左右的并购,企业重组后销售、利润和原来差不多、没有变化或不如原来。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于明德介绍:目前我国的医药并购仅仅处于抢占资源阶段,尚没有哪家企业拿出一套完整的整合方案,预计现有的并购整合要到3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才能评判并购决策的对与错。并购战略失误的教训在我国部分企业前期的并购案件之中也已有所体现。如2003年,北京双鹤药业收购湖北恒康,但是在资产重组设立时,由于股东湖北省医药公司入资不到位和挪用双鹤资产,造成巨额计提损失,之后11月昆山子公司因涉嫌生产“问题药”被药监局查封停产。双鹤药业2003年业绩严重受挫,这也使得双鹤之前迅速扩张留下来的资产和管理问题彻底暴露。这样的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对于还比较脆弱的国内医药企业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总之,我国医药行业并购开辟了医药市场的新局面,从多方面都促进了医药市场的发展,同时应看到并购并不能促进每个医药企业不断强大,存在的风险性也是非常巨大的,国内医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理性地进行并购,并且应特别注意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并购是整合的开始,整合是并购的延续。通过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制药企业并购将会越来越普遍,规模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篇(2)

有观念,就有道路

我市发展医药产业,着眼于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中药现代化提取基地和医药商品流通基地。目前,我市医药产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稳居晋冀鲁豫医药流通批发业市场的首位,已基本形成遍布城乡、满足全市医药机构和辐射京、津、冀、鲁、豫、蒙等地的销售网络,形势大好。

我认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决发展问题。可以说,我市中医药行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中医药行业随着全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这给我们民营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我们民营企业家从中尝到了甜头。但是我们也冷静地看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残酷性。我们民营企业该怎么办?企业应该怎么发展?这些问题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迫切地需要一把“金钥匙”,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解放思想就是我们民营企业所需要的那把“金钥匙”,如果我们想继续壮大企业,就必须解放思想,就必须破除旧习、陋习,摒弃狭隘的眼光,改变我们的想法以及思维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大发展。

如果说解放思想是把“金钥匙”,那么要想让这把钥匙产生巨大的作用,还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就企业自身发展来说,我认为首先要统一认识,努力树立解放思想的意识。我们应该全面查找并剖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把发展思路和举措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其次,要通过解放思想这个载体,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以加快中医药建设发展为核心,加强科学调度,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并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速企业自身的发展。再次,要按照先进的、科学的理念,合理配置生产力,努力争创名优产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建立起企业自己的产品开发研究和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企业质的跨越。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民营企业是伴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起来的,30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无不有力地证明,解放思想是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思想上有重大进步,发展才会有重大突破;思想上领先,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才能领先。

谁抓住思想大解放,谁就抢得发展先机;谁因循守旧,抱着旧观念不放,谁就错失发展机遇。我们的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再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增强创新意识和观念上的与时俱进意识。

篇(3)

张莹,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时空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拥有近十年的信息化软件领域工作经历,参与咨询服务的项目包括:九州通集团信息化项目、同仁堂药店、天士力集团营销公司项目以及天天好药房连锁等。

记者: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医药商业企业采用物流软件的发展状况?

张莹: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0年,当时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物流信息化处于初步应用阶段,物流软件主要功能表现为帮助企业实现进销存各个环节从手工到电子作业转变。

第二阶段,2001~2003年市场化逐渐明显。医药商业企业强调竞争优势,它们比较看重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物流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如何提高物流效率,支持企业业务流程。

第三阶段,2004~2007年,市场差异化阶段。企业开始重视通过物流软件的使用实现差异化经营。许多企业选用软件的原则是: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物流软件开始强调借助互联网实现广域应用。

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企业规模不断加大,跨区域经营扩展能力或经营机构复制,强调对顾客的服务。物流软件要适应企业跨地区集中部署要求,支持企业大规模的物流周转、数据的集中管理以及数据挖掘,提供对会员、对商品的深度营销支持。

从我们的经验看,基本上每隔三四年企业对物流软件的需求就会产生一些新变化。针对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企业的需求情况,从2001年以来时空陆续推出了IB、SCM7.0、CCERP和KSOA从低到高的适应以上不同阶段企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记者:能否以贵公司的典型客户为例,说明时空能为医药商业企业提供怎样的物流供应链服务?

张莹: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时空的主要客户之一。该公司有十几家子公司,其中13家为物流公司;有直营连锁药店500多家。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与全国4000余家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有各类销售客户30000余家。在实施供应链软件系统前。各子公司信息系统不统一,有些子公司手工处理,业务和财务系统不能实现衔接;连锁配送和各店面数据传输缓慢、数据错误,信息流滞后于物流和资金流,不能实现数据信息远程共享。

为此,通过公司的供应链软件对该企业进行以下改进:

第一,在进货业务环节。为了利于优化库存结构,便于采购员在合适时间通过合适对象采购到合适商品,降低进货成本,采用参照当前库存状况、连锁门店请货情况、历史销售等数据。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模型,供采购人员参考。采购人员可以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业务活动。

第二,销售业务环节,为了降低公司的销售风险,加快资金的回笼和对销售业绩综合考核等目的,软件系统将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对销售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同时对应收帐款的账期进行管理。

第三,在仓库业务环节,软件系统将管理到每个货品的批次、批号、状态及货位信息,解决以往老批号积压的问题,有利于降低仓库运营成本及对保管员的考核,同时,取消目前仓库业务单据的手工流转方式,用WMS(电子仓库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指令为基础的内部单据流转替代之,加强对仓储业务的控制,加快仓库的备货速度,实现仓库过程可视化控制。

记者:医药商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当前矛盾集中点在哪里?应该怎样解决?

张莹:随着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的并购越来越频繁,呈现出企业规模大、跨区域经营、多配送中心的趋势。企业要么要做大,要么要做强。那么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旧使用原来的基于局域网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依靠定时数据上传这样的信息部署,会出现企业内部商品编码不统一、经营情况不能实时分析。企业资源不能及时统筹使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在企业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消耗掉企业资源,增加运营成本,使企业出现反应迟缓、商品结构优化程度不够、库存周转利用率不高、配送效率低、内部经营成果不能复制使用等一系列后果。这些后果就直接导致“规模不效益”。例如,有企业雄心勃勃计划通过收购、兼并达到3年400家连锁药店规模,当开到40家店面时就发现这些问题逐步出现,每家门店的库存和销量不能实时反映到总公司信息系统中,无法做到集中采购,也无法降低配送成本,管理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无法实现从40到400的跨越。

而现在的网络环境和成本已经可以实现基于集中架构部署的信息化方案用较低成本为客户所用。数据集中在总部服务器,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通过宽带、虚拟局域网或中间件直接实时反应在总部服务器中,B/S技术、A/S技术(基于中间件的C/S程序远程使用)的成熟应用,解决了企业经营数据实时反应问题,把企业经营的神经末梢一直延伸到每一个商品上,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数据的综合实时分析成为企业经营者决策的依据。

记者:从贵公司的实施经验看,医药商业企业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张莹: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医药流通连锁企业,第一,公司高层领导要高度认同物流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公司总部对于信息化工作要有足够执行力。从当前发展形势看,由于很多医药商业企业不断收购、并购,不同分公司或终端药店使用了不同的物流软件。如果医药连锁店企业不能使用统一编码、甚至统一系统,在一个零售店面标明的是阿莫西林,另一个标明的是阿莫西林(小),那就难进行数据统筹和业务集中优化,信息化就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第二,医药商业企业对物流信息化投入要有全方位的思考。实现物流信息化,不简单地是个购买软件的问题,软件只是显性成本,应用企业应根据自己企业规模、发展态势、数据预测等综合考虑机房布置和安全措施,服务器PC机等硬件采购成本、中间件采购成本、网络成本、数据库成本、人员培训成本、实施过程中隐性和显性成本都要考虑周全。物流信息化不只是投入,它其实是个投资。选择不当就是很大投入,选择得当就是对未来三到五年的企业发展的有效投资。

记者:医药商业企业在进行物流系统建设时,应该如何选择物流软件供应商?

张莹:目前针对医药商业的物流软件供应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软件巨头,它们的客户多在大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或上市企业。另一类就是像时空这样的国内软件企业,服务于各种不同规模的客户。

尽管在各个时间段,市场上都活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软件供应商,但实际上,一套医药行业的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多年的开发经验,需要对医药行业应用有深刻理解,需要有很多客户的成功实践检验和淬炼,才能最后获得成功。

因此,在选择医药软件供应商时,建议进行四个方面的考察:首先。要看它有无成熟的行业应用案例,产品和软件供应商行业经验越丰富,失败概率越低。其次,要考察它提供的软件架构是否先进,能否与企业当前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吻合,能否适应企业3~5年发展。第三,应考察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和售后响应速度。服务能力的延伸是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保障。第四,要考察软件供应商对本行业了解的深度,以及发展战略是否与行业吻合。软件供应商只有持续地专注于本行业,才能不断开发后续功能或版本,才能为本企业的未来信息化保驾护航。

记者:在医药物流软件市场方面,贵公司的客户分布情况怎样,未来有何发展规划?

篇(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6年印发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全面启动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计划到2010年制定出500项中医药标准。这确实是关系到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标准已经与知识产权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发达国家正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利用其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产品和服务,以保证其在国际贸易中能获得最大利益。因而,我国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主动地结合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问题,有意识地学会将知识产权融入到标准的制定中去。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的原始积累已初步完成,但单凭现有的中医药知识产权和中医药标准,还难以满足我国中医药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应对国内外形势对中医药产业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形式,即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模式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我国在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中,如何将中医药知识产权转化为中医药标准,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和中医药自身特点及发展状况,来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与中医药标准的转化机制、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等,应当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  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是一个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

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着全球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竞争也愈趋激烈。仅依靠知识产权的垄断性或者标准的公用性,已不能满足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专利技术的大量涌现和产业化速度的加快,突破了标准只是普通技术规范的范围,使得知识产权不但得以进入标准的内容之中,而且还能够借助标准的平台寻求更大的利益。目前,利用知识产权的排它性和标准的统一性,让知识产权借助标准的特殊地位来强化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上无可争议的事实和趋势,也是中医药行业在制定标准中的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中明确表示,允许专利技术加入到标准技术中。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也同样如此。这使得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结合有了法律上的依据[1]。中医药行业在其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有意识纳入知识产权成分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推动的结果。

2  现行技术标准阻碍我国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据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我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每年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在中医药方面,由于国际上还没有中医药方面的公认标准,西方发达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单方面用自己的标准(主要是西医西药的标准)来衡量要求中医药,因而,近年来不断出现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有效成分、包装、说明书和有毒中药等标准问题,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受到他国设立标准的阻截和排斥。另一方面,一些大型植物药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以及日本、韩国等汉方药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制定并推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国际植物药或汉方药质量标准,并引导消费者接受他们的标准,为他们的标准国际化、技术许可化作准备。而我国在道地药材、中医服务、中成药制剂等现有标准中技术成分不高、不含知识产权的成分或其技术含量没有被知识产权制度所确权,难以应对国际上对草药市场标准的变化,难以推动和保障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3  我国已具备制(修)订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中医药标准基础条件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卫生资源、优势的科技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是最易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之一。随着人类社会回归自然意识的兴起,中医药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同时,国际上对中医药的标准建立也期盼由我国来主导。我国多年的标准实践使得我国在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上占据特殊优势。

我国实行知识产权制度20多年来,已基本完成了中医药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的原始积累,与中医药有关的专利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截至2006年底,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总数已达到31435件;在中国注册的商标中明确标注使用在中药上的有62531条(包括驰名商标84条),其中有一部分为医疗服务类商标;中医药的科研队伍、科研能力和科技投入等逐年增强;我国已完成了中医药标准化战略、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工作,目前已基本具备了制(修)订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中医药标准体系的基础条件。

4  我国必须将知识产权纳入到中医药标准战略中来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中医药的推广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形象和标识,并对标准认证进行统一的管理;另一方面,国内外对中医药形象和标识的使用处于没有法定监管依据的局面。对现行各级标准文件的记载以及格式,对一些与标准有关的中医特有标记符号等,都没有按知识产权的要求进行规范,更没有将专利技术纳入到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中去。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目的、规划和进程,也基本完成了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工作,其基本原则与基础措施也已确定,其中适时地提出了中医药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战略思想。中医药界在制(修)订标准中一定要与知识产权界密切结合,积极探索一条中医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战略道路,将已经形成的中医药知识产权进行有效扩散,并有目的地创造可用于标准方面的技术性知识产权,从而使中医药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我国企业的现实生产力,保持我国在中医药上的优势地位。

5  在知识产权向中医药标准渗透时须充分尊重中医药自身创新规律

中医药领域的技术标准与西方国家的医学(乃至国外传统医药)技术标准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中医药的标准还是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乃至两者的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中医药完整保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医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定要体现中医药的本色,坚持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尊重中医药自身的创新规律,不但需要具备专业性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中医药知识,而且也需要掌握标准化制(修)订过程中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其提出的思路和策略必须有利于中医药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中医药企业增强自主竞争力、有利于制定的标准成为国际上的通行规则。

在中医药标准制(修)订中介入知识产权成分,不但要考虑把最先进的专利技术纳入到中医药标准中的前瞻性,而且要运用商标或地理标志制度来形成中医药标准的可执行性,还要防止其他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抢占中医药标准的制定权,实现中医药标准化自身的需要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

虽然在国际上知识产权的垄断性危及标准的普及和实施,iso、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注意到,提高国际标准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解决标准与其中的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之间的关系。2005年5月23日,中国也向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委员会(tbt委员会)递交了“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提案。但在国际上还没有相应措施制定之前,我国在中医药标准建立与知识产权的工作中应当首先做好以下两件事:①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与中医药标准间的转化机制及其可行性评价指标,为创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中医药知识产权与中医药标准间的转化方式、技术筛选确立的标准和条件;评价考核原则与评价方法;促进中医药领域创造技术性知识产权的原则与确定、筛选方法;中医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的示范模式等。②探索我国中医药标准制(修)订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思路与基本策略,为中医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作出政策上的把握。包括中医药标准制(修)订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思想、战略政策和具体的方法、路径以及如何构建中医药领域技术性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转化机制等。

篇(5)

1.1 行业政策不到位,行业标准失范

原因: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标准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成熟状态,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企业在物流这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出现必将使第三方物流从医药企业中分离出来,而一旦分离开来就要面临对这些新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考核和评估问题。但是国家在这些方面没有全新的、高效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原来的GSP认证仅适用于传统的医药经销领域,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GSP认证内容,很多都已经过时。所以一个新的评估、考核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1.2 投资不均匀,存在过热过散问题,缺乏有效整合

原因:自2002年7月我国某医药企业与国际着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力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目前即便是国内销售龙头企业,中国医药、九州通以及上海医药股份公司,其医药物流份额也仅占整个医药市场总额5%而已。而且这些医药企业的物流建设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因此表现出规模大、站点和投资多等特点。预期规模要求,通常会超过正常企业业务的3至5倍,个别甚至还要求必须支持上百亿销售额。就当前的形势下来看,因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供应链整合环境发生了变化,存在着不利影响因素,加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以致于各分一块或者重复投资现象非常的普遍。本人在东莞实习期间发现不少医药企业处于这种尴尬状态。

1.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原因:由于分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经历一个应有的发展历程,导致很多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达标。几点可见。第一,配送站点分布单一化,因为配送网络主要根据以前的药品进、销线路和节点演化而来,故分布根本不合理。第二,信息流通能力低下,由于医药物流的信息基础建设落后,所以没法形成一个适合国内市场的具体方案。第三,多数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储运管理为主,缺乏专业物流人才,当面临更大的商品吞吐量时,处理速度、作业效率,准确率与成本等因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1.4 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原因:从行业内专家的角度来看,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高级医药物流人才的人属于凤毛麟角。而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差距也会随之更加明显。以东莞一君药业来讲,一个仓管人员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发货,电脑录入工作。医药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我以为有两方面。第一,很多医药企业对物流概念认识不清,片面地以为医药物流只是对现有医药货物仓储与运输的简单相加。以致使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专业物流人才的价值根本没有大量聘用装卸搬运与仓储人员高。第二,在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的种种疏漏,也使得物流人才大量流失。

2 应对方式

医药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慢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医药物流需要一个发达的信息流通和交换平台。然而,在传统的形势下,因对信息化管理有交高的要求,所以除对外信息进行处理,还需创新企业内流程、组织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信息化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同时,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影响,医药物流更多依赖内部人才以及资金和管理技术手段。在该种情况下,医药行业一定要端正态度,重新审视医药物流,及早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医药物流的真正内涵、潜在的问题,并且着手构建战略物流体系。

2.1 积极响应医药物流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若想有效发展国内医药物流,则需从宏观层面上积极培养现代医药物流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格局,确保医药物流市场能够在良性竞争环境下成长。

2.2 强化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实践中,将国外、国内先进的技术与医药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小物流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物流相结合,全面推进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医药物流发展的重点在于将供应商、网络销售终端以及物流中心分工整合。其中,供应商的主要任务是产品深入研发以及生产、消费终端的服务;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以及下游的客户群服务。通过规模化配送,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大大降低流通环境的成本开支;对于网络销售终端而言,其重点要抓好相关药品的销售,并且提供专门的药品咨询服务。

2.3 构建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医药企业而言,应当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应当严格按照现代物流标准整合资源,逐步使其功能发挥出来、分步到位,有效占领当前物流市场。高规格的物流配送中心应当以自身配送为基础,逐渐面向医院、商家以及零售药店;同时,还要找到稳定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网络合作关系,从而不断拓展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将原本比较单一、简单的药品配送,逐渐扩大到医院、运输存储以及药店产品等。在此过程中,配送中心不仅要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而且还要帮助其上游以及下游的客户群体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建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信息化物流发展目标。对于物流中心的从业人员而言,可由上述三方成员组成。物流中心包括对医药商品库存、运转、管理以及分拣和配送等方面的业务,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药品的批量物流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市场流通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整合物流管理,节约医药物流成本费用。

2.4 物流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在对药企进行重组和联合以后,可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对内部的各个物流作业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第一,将销售渠道中的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和消费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医药物流发展的合理性。第二,通过市场有效打破割据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跨行业、跨地区或者是跨所有制的医药物流集团。基于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的联合,这对降低物流成本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我国很多医药流企业能力有限,所以应当不断优化医药物流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这是加快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发展步伐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传统的配送体系流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通过运输合理化以及出入库自动化、库存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施,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运作效率和质量。 2.5 加强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医药企业作为联系其上下游企业的纽带,对现代化物流系统需求更为突出。因为依靠现代化物流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可以与医院、供货商以及零售网点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帮助医院、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及时的供货或者存货。物流信息数据的处理,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沉重的任务。故国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据调查显示,国内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利用率非常的低,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程度更低,信息化建设缓慢,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2.6 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国内医药企业对于医药物流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层次上,所有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国内物流费用普遍偏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在发展战略选择时,若选定第三方物流,则需着手市场发展战略、要素战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去争夺市场资源;如何获得更多、更可靠的市场信息;如何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或者如何才能整合产品运输、仓储以及加工配送等环节,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可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成本高以及传统的库存不合理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当第三方物流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完善时,企业就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当物流可以成为企业联盟的纽带时,物流的高级阶段,物流一体化也将为时不远。

篇(6)

关键词:化学药行业中药行业专利

专利对制药行业的重要性

专利对制药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一方面,从技术上讲,还原解析一种药品相对于研发来说难度要小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药物的成分还必须公开,告知医生、患者以方便使用。这均导致新药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专利因而成为保护新药最有力的手段。当前国际上的制药巨头都是依靠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专利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说明,相对于化学、石油、机械、金属制品、冶金、电机、仪表、办公设备、汽车、橡胶、纺织等其他行业,专利制度对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保护最强。

在缺乏研发数据时,丰富的专利数据既可以作为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替代指标,也可以作为产出替代指标。专利指标研究的权威Griliches(1990)指出,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专利统计数据仍然是分析技术变化过程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指标。在得不到详细的研发数据时,目前专利数据至少能够作为衡量公司间发明活动水平差异的一个替代指标。在我国,上述结论有其特殊意义。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很难获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专利数据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利用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进行研究的尝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收集

医药专利数据虽然是公开的,但是要把专利数据变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数据,还有不少障碍。企业实际控制的专利在专利库中记在不同的申请机构名称下,比如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企业收购的其它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原名(因为企业改制的原因,在我国企业更名的情况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请专利的分支机构也会更名。但是,政府专利机构收集的专利数据库只是把每一个专利记入每一个申请人名称下,不考虑申请人是否属于相同实体,也不记录更名、并购信息。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有保证,本文以上市公司医药企业为样本。由于多元化经营对利用专利数据进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Griliches,1990),在选择样本时不考虑主业不够突出的医药上市公司。企业样本确定及专利数据收集的具体办法是:

首先找出深沪交易所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标示的医药制造类公司,根据财务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选择“医药制造”业务上利润和销售收入两项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稳定因素(如主业变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上数据库(该数据库区分中药药品和西药)中查找各公司注册的所有药品,判断该公司绝大多数药品是中药还是西药,将该上市公司列入相应行业。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为化学制药31家,中药24家,混业经营7家。为了方便对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业经营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纳入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为统计对象,在国家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查询,统计各公司3类专利的4年积累申请数。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间,化学药和中药两个行业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请专利825件,其中发明专利248件(约占总数的30%),实用新型专利64件(约占总数的7.8%),外观设计专利513件(占总数的62.2%)。按照专利类型和申请企业所在行业分类,55家样本企业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专利申请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数量较少

无论是化学药行业还是中药行业,外观专利在全部申请专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药企业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药企业拥有14.29条外观专利。化学药行业和中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总申请数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学药制造行业的发明专利占总专利申请数的39%,而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学制药企业各类专利申请都少于中药企业

化学制药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在统计范围内只申请了5~6条外观专利,而中药行业企业的平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14.29条,专利申请远远比化学制药行业活跃。对比平均每家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化学制药行业也和中药行业有较大差距。

我国制药企业平均专利申请水平低下

通过对样本企业中位数的分析,发现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较低。化学药样本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中位数均为0,发明专利为1,说明一半以上企业几乎没有专利申请行为。中药样本企业情况稍好一些,但是整体而言专利申请数量也非常少。专利数量平均数能够达到15条,主要得益于少数样本企业(如白云山、同仁堂)申请的专利数量非常多,是专利申请大户,拉高了样本企业整体平均水平。

制药企业专利水平与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思路

为了考察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对化学药样本企业和中药样本企业按照专利类型和专利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断组间财务数据有无显著差异;最后对结果加以分析。

因为多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仅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类型专利4年积累申请数的中位数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累计专利申请数小于中位数的企业称为A组,累计的专利申请数大于中位数的企业成为B组(可以分别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角度进行三次分组)。采用中位数作为分组指标,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哪个分行业、哪种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为零的企业都不少,在分组时考虑平均数会被专利申请较多的企业拉高,专利申请多、但不是特别突出的企业容易分进低专利申请组。

方差分析结果及分析

在业绩指标确定上,本文拟与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两方面考察专利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本文选择了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而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是代表企业规模的2个指标。对A组和B组企业2002年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制药行业的专利申请水平总体上与企业盈利性水平和规模正相关。统计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绝大多数都显示B组均值显著大于A组。本文选入的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指标值大就说明企业盈利状态好,规模大。因此,专利申请与企业绩效和规模有着总体上的正向关系。

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与企业盈利性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化学制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依照发明专利分组时,化学制药行业的两组没有一种盈利性指标和规模指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行业的两组之间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收益率2个盈利性指标有显著差异。但中药企业在企业规模指标上没有显著区别,更加印证了两组中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差异。

化学制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B组在2个盈利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企业规模指标(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显著高于A组,显著性水平达到5%以上。

化学制药行业外观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外观设计专利对企业进行分组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较多的B组有3个盈利性指标非常显著地优于A组,这3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此外,表示企业规模的职工人数和资产总计指标也非常显著。中药企业的两组之间业绩只有资产总计1个指标存在较显著差异,盈利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以上分析结论与我国化学药和中药现状是吻合的。在化学药行业,我国主要从事仿制制剂药生产,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自主研发的新药非常少。例如,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的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原料药产品,主要产地集中在我国。在缺乏研发能力,生产同质化产品的情况下,基本竞争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方面,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营销提高客户的品牌认知度。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正是通过提高这两个环节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业绩。

而我国中医药行业与化学制药行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中药行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当前资金与技术实力,中药企业通过努力,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像太极集团、同仁堂、成都地奥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拥有自己的拳头中成药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获得快速成长。因此,体现新药能力的发明专利与中药企业的业绩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74-02

积极心理学上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现已风靡于世界。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观念、新方向、新运动,研究所有人类的正向心理,它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致力于识别和理解人类优势美德,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提升幸福感,健康快乐生活。从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即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主观体验(快乐、愉悦、满意、现实感)、积极个人特质(性格优点、天赋、兴趣、价值观)、积极社会关系(家庭、学校、单位、社交圈、社会圈)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并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发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药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这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从事医药市场营销与医药管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还存在不少弱点和不足(如灌输式地说教、实效性不强)等情况。虽然积极心理学和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主要研究如果关注积极方面提升生命质量,后者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学生医药服务能力。但二者最终殊途同归,都重视人的积极特质的挖掘和培养,旨在开发和追求健康快乐的人生。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观念、新方向、新运动,其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探究具有借鉴价值。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着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特质,全力构建积极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出零适应期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实践教学已越来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内容,作为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更是如此。尽管各学校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但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尚有差距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药学、管理、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尚有差距,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践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重视不够。

(二)忽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其实都是想发展和进步的,强调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在促进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但很多数医药市场营销专业重视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讲授,忽视学生对药学等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体验,以致该专业有些实践教学实效性不佳。

(三)忽视在实践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特质

积极特质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尽管不少高校实践教学内容很丰富,如课程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但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宣讲和分析,强调职场取胜的方法,而忽视敬业、诚信、友善、感恩等积极特质的挖掘和培养,这样导致实践教学缺乏“灵魂”,学生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忽视积极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培养方案里,很多高校该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但在课程考核时,实践考核方式、方法不明晰,所占比重偏低,“60分”万岁思想在校园文化中还有一定市场。而且,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习实训能力匮乏。还有,社会要求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但不少高校该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和维护不佳,校企合作办学联系不紧密,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措施

(一)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一四”模式构建

针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存在不足,结合我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同时借鉴积极心理学有关理念,构建出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一四”模式。一种理念,即树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品质培养为中心,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理念。四结合,即建立“课内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企合作办学和校外实践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快乐源于主动选择。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建构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积极的体验和一种积极的行为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引导学生多给自己的心灵多灌输积极的思想,实现多元价值,树立幸福胜于成功的理念,学会寻找生活中的幸福体验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应当以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既要有必要的讲授引导,更要有学生积极、自觉参与,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实践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如在管理学课内实践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如采用“PBL”教学法,即基于学习问题教学法方法,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着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特质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每个人内心深入都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特质,如敬业、诚信、友善、感恩、创造力、天赋、灵性、智慧、宽容、毅力、关注、自觉等。人类的这些积极特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积极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扩展和增强的效能。开展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时,广泛应用各种心理测试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积极特质;依托多元化的课内实践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如礼仪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活动、校外见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展示,着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特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其获得更多的积极认知和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积极的交往行为,并最终在其人格中打下积极的烙印,形成健全的积极的人格。

(四)全力构建积极的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获得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能够良好地适应环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老师、朋友都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必须全力构建积极的“课内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企合作办学和校外实践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积极特质。

校内实践教学:加强授课教师培训和岗位见习,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不断引进新教学方法,深化课内实践教学改革。校园文化活动:想方设法成立模拟药房等平台、大力支持市场营销协会、营销策划大赛、礼仪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保持良好关系,吸引具有实力的医药公司进行校合作办学,培养特定岗位人才,为学生提供学习发展平台。校外实践实习:要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药厂、医药公司、药房,深入农村、工厂、街道、医疗机构等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援助、社区志愿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到各医药公司和各大药店进行毕业实习。通过系列实践教学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着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特质,培育出零适应期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黎杰.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7) 

[2]吴增强,马珍珍.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3]斯奈徳,洛佩斯.积极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江波,等.以开放性实践教学促进药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6) 

[5]曾贵峰,等.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健康评估实践教学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22) 

[6]马冰心.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