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2 17:01: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

篇(1)

关键词:价值链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协同

一、引言

公司规模的壮大引发了委托问题的产生,进而导致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委托理论是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共同的理论基础,但两者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不同。虽然有关两者关系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迄今为止,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司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受托经济责任及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也与价值链管理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设计和运行均需考虑价值链管理理论对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讨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时,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论点。2004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在美国银行管理学会信托风险管理年会中提到,董事只有有效监督内部控制才能对他们的指令是否得到正确的执行得出合理预期,认为正确落实内部控制是进行公司治理的前提,并指出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包括公司治理,强调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前提。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即为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黄世忠(2001)提出强化“健全内部控制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的重要前提是公司治理。吴水澎和陈汉文等(2000)、程新生(2004)均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相互包涵的嵌合关系。王蕾(2001)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具有相关性,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体现出来,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杨雄胜(2005)提出,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基础,没有一个系统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将会变为一纸空文。

笔者认为,因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既有差异又有交叉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特点,利用“嵌合论”更能准确地描述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为:第一,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也不仅是主题和环境的关系。没有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将丧失完整性,从而会导致内部控制失败。第二,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在内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和相互对应性。无论是设计内部控制还是设计公司治理均需要考虑对方的模式与特征,并使其与它相适应。第三,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具有依赖性,忽视两者的这种关系将会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无法实现。本文将试图从价值链管理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并利用“嵌合论”,通过实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优化整合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二、价值链管理理论

价值链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管理,即计划、协调和控制企业各项战略业务活动及其相关的信息流和物流等。企业主营业务从设计、生产到营销、交货以及企业所发生的对产品有辅助作用的各项活动均可以通过价值链来表现出来。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管理理论是用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寻找方法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流程重组或在企业的战略层、管理层以及作业层实施一系列的价值增值措施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我们之所以用价值链管理理论来分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是因为价值链管理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构成价值链管理的具体形式。价值链管理是对企业各种有价值创造作用的活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方法,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为价值创造提供有效的支持,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他们从特定意义上构成了价值链管理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价值链管理构成内部控制的特定对象,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和价值链管理活动在控制对象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内部控制的着眼点是激励和约束,而激励和约束的对象既包括行为者,也包括行为者所实施的业务活动。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对象其实就是价值活动及增值过程。公司治理是对管理层及董事的各种活动的管理,它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要实现价值增值,公司治理活动就应当充分借助于价值链管理这个重要手段。

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首先,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方面来分析两者的不同。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通过一定的制衡机制,利用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运作,使其自身的约束力能够影响到管理层,使得管理层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过程。而内部控制是指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增强财务报告的可信性以及促进相关法律的遵循等提供合理的保证,进而为企业价值的增加创造良好的支撑。另外,针对企业价值链上的各种因素,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在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约和激励对象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其中“从股东到董事会再到总经理”这个链条上的各个节点组成了公司治理的主要对象,并且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和监事会形成的一种制约机制对促进公司价值创造,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起到促进作用。而内部控制的主要实施对象在于总经理,还包括董事会、职能经理和执行岗位。但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会计控制等主要形式对其控制对象进行管理,阎达五教授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并认为必须以价值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建设和发展会计理论。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嵌合论”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存在着相互重叠的区域,它们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关系。其中相互重叠的部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约束对象上,董事会和经理层是它们共同的控制主体。基于公司价值创造的活动过程,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设计和实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时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有利于共同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共同目标,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的重叠或交叉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手段上,其中包括激励与监督、职权分配和信息传递。每个公司只有拥有明确的职权分配,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内外部信息传递系统,才能在公司的管理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公司价值的增值。最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在目标上具有链接性。在董事会对管理人员实施授权,并保证层层授权在具体业务流程中得到切实充分的实施时,需要内部控制发挥作用,来保证具体业务活动朝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公司治理的目标进一步延伸就形成了内部控制的目标。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使得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联系更加紧密。

四、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

在企业的众多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增值主要是由企业的价值链上特定价值活动实现的。协同效应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价值增值的源泉。所谓协同效应,简单说就是1+1>2。具体来说是指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企业内部被分解的各项活动实现相互协调后,通过耦合手段来实现各项战略活动的有机整合,实现企业整体,这种功能远远大于各项活动的简单相加。利用协同效应能够降低公司各项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形成难以被模仿的强大的竞争优势,进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分析,两者之间的交叉部分为实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协同提供了条件,但是要实现两者的协调、增加企业价值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一)建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管理联盟机构

在横向上,这种协同管理的范围要跨越它们所涉及的多个专业领域。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管理在纵向上要贯穿于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这不是由单一的职能部门所能够提供的,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协同管理联盟,由董事会、管理层甚至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其优势在于可以综合各个不同层次的优点,为公司治理活动和管理与监督活动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协同管理联盟机构的建立将为公司的管理工作带来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并能够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该管理联盟机构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应当由公司最高管理层提出并组织建立,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制定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以为管理联盟机构的运作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引进或培育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员工参与到该管理联盟机构中。这种具有先进的知识技能、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实际业务操作实力的人员,可以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最优方案。第三,这种协同管理机构的组建形式有两种:一是在公司内部直接建立一个具体的协同管理联盟机构,从内部控制部门和公司治理层中挑选人员直接任职;二是无需组建一个机构,而是通过政策规定定期由这两个部门选派代表来参与会议,具体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一种动态的联盟,它在不占公司太多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各自核心优势,但存在控制力差的缺陷。

(二)建立协同管理的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

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协同优势,是获得持续协同和长远竞争优势的途径。为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信任和激励机制,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首先,要注重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关的文化的协调性。应当树立公司文化归属意识,以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公司目标为指导,运用基调相同的评价标准进行绩效管理,形成对风险问题、决策和合作重点的认同感,在实践中努力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并不断改进,明确目标,共同前进。其次,利用“感情基础”来作为维系这种协同模式的主要手段。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相关人员长期在同一企业内活动,或多或少对企业存在一定的“感情”,利用这种对企业的忠实情感,有利于更好地协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最后,利用公司的政策或制度。当文化和感情无法达到协同作用时,通过公司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他们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因此,可以说文化是协同的根本,感情是协同效应的纽带,而政策和制度是实现协同效应的有效保证。只有相互结合,综合利用,建立一个基于协同管理的信任机制,才能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提供支持。

(三)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有效条件,并将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实现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保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化的因特网平台可以为协同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不同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问题可以快速的得到解决。利用先进的ERP系统开发适合的信息交流平台,采用先进的协同管理软件,能够为不同管理层快速掌握自身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提供支持。

五、结语

为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协同管理,我们需要在公司战略、组织结构、公司制度和政策、员工招聘以及内部培训方面做出重大的调整,这必将会对公司内部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实现协同管理,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在综合利用资源,实现节约成本,优势互补、统筹协调方面发挥重大优势,而且对实现价值增值也具有重要作用。协同管理体系构建需要企业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需要我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内部体系的建设,不断实现内部体系的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向本国其他企业学习还是向外国企业学习,我们都应当立足实践,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目标、优势和劣势实现自身的创新,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做贡献。X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内部控制研究的困惑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6)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关系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发展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管理的工作。通常情况下,企业为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产生的企业风险,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会提前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一定的权衡以及管理。这样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不利要素进行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对一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另一种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实施各种项目的投资时,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不论是哪一种过程,企业都必须分析并管理可能会对这一过程造成威胁的因素,以避免这些威胁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进步。

第二,需要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这类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力,能够针对出现的财务风险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适当的风险管理对策。企业从成立的那一刻起,便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成立之后,一定要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应急性特点。在企业的发展以及各种项目投资的过程中,有些财务风险可以预知,但是仍有许多威胁性因素很难被人们预知到,这些威胁性因素可能会在一定的情况突然产生。

2.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各业务流程、员工行为等方面实施有效控制及适当激励的过程。科学的内部控制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信息控制、财务控制、员工控制、生产销售控制等等。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行的重要工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管的有效提升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实现,这样就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二,信息失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财务信息失真,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则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减少信息失真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第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现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发展进行协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联系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本行业中站稳脚跟。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者都是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人都是企业各部门相关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要求部门间和员工间的密切配合。不仅如此,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一直贯穿在内。

第二,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包含五个主要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以及沟通。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信息的整合,避免出现产生财务风险的威胁因素。从这方面来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可以说是从内部控制的概念中延伸出的一个概念。在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可以以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要素为标准。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进行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是预测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行提前的预防工作。而企业内部控制措主要是依据财务风险进行制定的。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区别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涵和边界上的区别。造成二者理解混淆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多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实际上,从源头上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围绕着会计与审计进行的,其考虑的主要风险是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经营风险,同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内容上的区别。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防止产生信息失真状况,负责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保证企业的有序经营。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并规避财务风险,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损害企业利益的因素进行考虑,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企业财务损失。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结构上的区别。随着企业发展情况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扩展了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目标有所发展。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在结构上的区别。

三、结论

当今社会,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就一定要充分的利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使二者以一个协调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篇(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若干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查研究,将其问题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1现阶段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本质上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从世界先进国家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虽然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更新和发展,但是却仍然在与国际先进领域进行接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依照现在的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的旧模式,没有根据现代市场的实际要求进行更新的。笔者还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除了在管理理念方面有缺陷之外,在整体的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现有的整个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的权责分类,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明确岗位责任制度,这就造成整个财务部门无法有效运转,甚至会出现财务信息错误和失真等现象;其次,根据现在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整体的监管力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墨守陈规式的管理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于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发展,更加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需求,亟待改善。

1.2财务人员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较差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更加需要知识型和能力型的人才支撑,但是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工作方面只是一味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领导者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和重视程度都有着一定欠缺,也没有定期地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这就造成整个财务部门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对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不利,对企业无法预计的经营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管理。当下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都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些无法有效预计的成本缺乏严谨的控制管理。从现在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成本的控制管理属于一种动态性质的管理模式,即只是对前期投入做出了一定的管理控制,而且在这一期间企业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给后期的资金投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企业对于后期的隐形成本(即一些无法计算和度量的成本)不做明确的计划和考量。还有的企业会根据预算的情况进行花销,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状况,单纯地依照成本进行支出是不利于其有效运转的。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很多的情况下无法明确资金的花费原因,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实现现代化经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企业财务审计与成本的联动关系研究

本文通过对当下电力企业相关企业财务审计和成本的调查研究,将现阶段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财务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财务审计是对财务管理的优劣进行有效检查的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来说,制定严格的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跟踪式的管理,对之前的财务工作进行及时的审查,以免发生财务漏洞,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

2.2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于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在符合安全生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经营模式。现阶段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属于两个部门的工作,二者之间并没有很密切的联系,不加以重视,这就导致了许多浪费成本现象的发生。其实,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货币层面进行管理,成本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物成本进行管理,二者都是对企业的资本进行管理,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成本控制需要在财务管理的指导下进行,财务管理也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资金管理服务的重要机构,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2.3财务审计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通过对上文所提到的财务审计与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关系,除此之外,财务审计和成本控制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成本控制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也时时刻刻指导着成本控制的有效运行。财务的审计工作是对财务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也是对成本控制的监督,其内部具有紧密的联动关系。

3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长期以来各个企业都向财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定期对其进行审计工作,保证整个财务部门的顺利运转。财务审计与成本控制通过财务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针对二者的关系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3.1将成本控制全面融入到整个资本预算之中

电力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摒弃之前与财务部门相分离的旧模式,采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新形势,对所要花费的成本进行明确的资本预算。财务部门还应该安排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资本预算进行审计,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现象。

3.2采用绩效管理和岗位责任制的成本控制新模式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若干电力企业的财务审计和成本控制的情况调查发现,“队生产”的传统模式根深蒂固,工作责任制不明确,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想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相关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审计工作混乱的局面,就应该引进绩效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度的新模式,将审计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工作具体地分配到每个人,切实地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工作和错误工作问题的产生。

4结语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质量管理施工环节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city road, but the majority of city roads have appeared quality problem, which attracted many schola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city road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in city road construction and control from six aspects

Keywords: City Road, quali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link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 引言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道路都存在着路面塌陷裂缝严重、严重的车辙及路面凹凸不平等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及行车问题。针对城市未来发展对城市道路的需求,科学分析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流程,并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控制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现代化管理,决定着城市道路在现代化规程中的质量。

二、 影响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1. 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图纸审核。

现如今我们国家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有关建筑方面的设计图的审核办法,但是在市政工程的设计图的审核上相关的审核和管理方法还不健全,导致在最初的审核是有些比较难操作。之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多的县级的工程施工图的审查机构,没有相关的工程图审核资质,加上也没有很专业的人员,这样就是使得工程施工图的质量审核难以保证。

2. 施工单位的选择,以及施工的质量。

在项目初期的招标时,许多的小包工头和建筑公司外借其他他公司的资质文件和证书进行投标,最后中标。但是这些小规模的单位和企业根本没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相对来讲设备和技术都很落后。很多时候经常出现人员不足,设备不足或者是因损坏不能进行操作的现象。也就造成施工无法正常的进行,这就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进而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再有施工单位在利益的趋势下,总是想办法更改工程量。在最初的基层的设计上偷工减料,降低了路面基层的稳定性。而路面的基层设计必须是稳定、表面平整和具有足够的厚度,使水泥混凝土路面棉板始终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在道路排水方面,有很多的排水管应该是在路边进行安装设置的,但是施工单位为了提前结束工程,节省材料很多时候都是在路面中央设置排水井,将排水管路放置在路面的本身当中,造成积水的经常存在,减少道路使用寿命。

3. 基本施工环节。

(1)决策是前提(项目的图纸和可行的研究型报告)。在项目的初期,项目的图纸设计和可行性的报告,是工程的基础。他不仅是质量和工程进度控制的基础,也是决定工程是否合格能否正常验收的保证。一个项目的最初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资金的投入、质量和工程怎么把关,确保工程的最初,打好工程施工的基础前提。可行性报告的研究,要做到细致、严格,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要等一切的工作都准备完毕之后在进行施工。

(2)勘测设计是基础。不管做什么事情,最初的考察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上,细致认真的道路勘测是不能缺少的,也是一个工程施工的基础工作。只有对道路本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进行完全的了解,认真的勘察,才能设计出更好的图纸和计划,这对后期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基础牢固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城市道路工程。

(3)后期的施工是关键。施工是指按照之前设计好的图纸和计划进行实施、作业。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管设计的有多完美都要通过最后的施工,来实现计划。在施工中除了要保持和设计的图纸的一致性,还有注意使用的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配套设施。

三、 加强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审核相关的工程文件

根据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对工程设计文件的审核,包括:图纸、设计方案、预算、社会及自然情况的勘测分析。做到公正、认真、细致的审查。再有针对施工单位,对其资质证书和文件,以及所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审查。检验其技术人员的力量,机械设备的先进性、可用性。承包过哪些重点的工程,做出过什么样的大型工程。其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是否与现在要施工的工程相符合。

2. 项目开始时的测量控制和材料控制

在测量时,要对道路周围的建筑、自然条件,以及要施工路面地下的岩层等进行测试。特别是一些原有的地下管路和线路,一定要勘测仔细,方便之后的施工。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对于每一种原材料都要细致、分批的登记,做好入库和出库的记录。随时的进行填补和统计,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保证材料的质量,选择品质高的材料,不能只考虑经济预算,在保证经济预算的同时也要保

证工程的质量。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计划做再好,也是需要执行的,而在道路施工中施工的方法和工序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方法上,应该选择集思广益,每一种施工的方案都要通过逐级的审批和开会研讨,大家积极的总结经验,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是施工的方法一直得到科学的控制。方法的科学性得到保障后,在就要合理的安排施工的工序了。道路的施工工序为建立排水沟—沟槽两侧回填压实___路基挖填、路床—车行道基层—车行道混凝土面层—砌路沿石—人行道路基—人行道基层—人行道砌块铺砌—完工。做到每完成一个工序都要认真的审查,通过之后再进行下一个。

4.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是做好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每一项工作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个运转协调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尤其是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关系到每一项工程的成败。因此,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是做好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必须切实抓紧抓好。首先,要做好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重要环节及节点的审核和审批,这些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流程关系到整个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完善形式要件,以形式促质量。其次,要做好每一个质量管理、控制岗位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文件编制,定岗、定位、定责,严格巡检和落实质量管理和控制人员的质量管理及控制落实情况,并做好审核。第三,建立健全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员工对本企业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认知及熟悉程度,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自觉按照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着力营造严格、科学、协调运转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氛围。

5. 将质量管理和控制贯穿于城市道路施工的全过程将质量管理和控制贯穿于城市道路施工的全过程是做好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本要求。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必须贯穿于城市道路施工的始终,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而不是局部的、某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这是确保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杜绝城市道路质量隐患的重大举措,城市道路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节点都要坚决贯彻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不出现纰漏。

6. 坚持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模式的创新坚持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模式的创新是做好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在管理制度方面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任何企业、任何工作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对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而言也不例外,创新是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生命线。在城市道路建设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保持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模式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是保持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模式与时俱进的重要措施。质量控制平台的建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控制等新技术、新措施的采取,极大地推动了城市道路施工中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积极发展,完全符合城市道路的发展趋势,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篇(5)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现代公司制度的逐步发展及完善,使人们越发重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之一,很大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促进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配合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实现企业风险的有效防范。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及意义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完善公司治理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做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使会计资料更真实、更完整,会计行为更规范;适时发现并纠正会计舞弊。与此同时,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依存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与否,公司治理完善与否是关键。

1.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制衡利益相关方

诸多因素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治理结构,各利益相关方权利制衡影响着内部治理结构。公司治理主要是制衡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如董事会、债权人、股东大会等,实现权力制衡主要依靠良好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以经营者为主体,经营者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使所有者控制经营者得以实现。完善的内部控制下,客观真实的信息有利于制衡双方权力。

2.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

所有权分离经营权时,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行使企业决策、控制权。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是企业的核心,有充分的决策权。董事会按企业经营战略及发展目标,提供给股东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依靠于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和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良好的内部控制积极地影响着公司治理,同时完善的公司治理有效地保障了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

3.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以公司治理为前提

公司治理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才能有效运行内部控制系统,实现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和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加强。公司治理除非把所有者和经营者问题很好地解决,否则企业管理者很难有执行内部控制的动力。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美国的会计制度和法律制度始终都因为行之有效而备受推崇和借鉴,安然倒闭后,对美国公司治理制度的质疑越来越大。曾经,安然的CEO私欲膨胀,粉饰业绩造假账,蒙骗大众,极大地满足一己私欲,使广大股民损失惨重。安然的内部控制失去公司治理的制约作用,会计事务所和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倒闭也是必然。相较于安然公司倒闭,中国股民同样觉得银广厦案件不可思议,股民因为银广厦的违规造假和欺骗行为损失惨重。虽然我国曾先后处罚了很多操纵利润的上市公司,但却并未真正遏制这种趋势,政策漏洞使很多企业有机可乘,利益驱使下,企业高层管理者也从中获利,个人收益膨胀后,业绩考核难辨真假,造假手段也有理有据。公司治理失去内控机制损害了大多投资者利益,令其丧失信心,企业竞争力也逐渐流失,同安然一样,最终伴着欺骗和造假消失在竞争中。

安然的倒闭和银广厦事件,使我们更意识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危害的严重性,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深刻剖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充分认识,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研究内部控制时间尚短,仍处在初级阶段,一直以来,都未足够重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在加强公司科学决策,与此同时,反而忽略了防范风险。基本上,我国全部企业都设有细致内容规定的管理制度。所以,董事会和管理层忽略了企业管理水平低,而认为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仅需要执行好制度,未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及风险识别和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的企业亏损多因风险管理欠佳而造成,足可见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性。

2.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结构以实现正确使用治理公司职权,形成决策、执行及监督间的制衡为核心。我国普遍的情况是国有股所占比例为大,缺乏有效约束、监督和激励机制,人力政策失调,董事长重合总经理,缺乏真正的股权代表。并未严格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者间的权利制衡关系,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现象严重;我国企业决策执行质量低,使企业决策失误,很难实现经营管理效率。

3.董事会,监事会很难承担受托责任

所有者以董事会为代表,董事会行驶经理评价、监督和控制权。只是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大部分控股股东都是董事会的代表,很少设立外部独立董事,设置独立董事的也形同虚设,并且大部分股东兼任企业管理者,董事会成员没有独立性。因此,董事会丧失了监督约束经理的职能。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未设立专业委员会。

4.缺乏市场经济环境监控机制,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失衡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公司制改革进程,却未充分发挥与之匹配的监控对策的积极作用。目前,过多地借鉴美国的监管模式,更多地把监管上市公司责任转移给社会中介机构也不成功。安然的破灭一定程度上也是因安达信会计事务所长期为其打造虚假审计报告而加剧的。社会中介机构服务于市场为宗旨,为实现收益最大化,大多按照客户意愿而使披露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与此同时,审计对象为美化企业形象而下重金使中介机构为其造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利益关系很难保障真实的会计信息,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银广厦公司、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层出不穷。

三、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建议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董事会建设

企业应综合分析环境因素,管理理念和经营战略等,完善组织机构,使以相互制衡企业组织机构为前提协调高效运行。加强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独立性,在企业控股股东及内部经营者之外,独立董事会,降低大股东及内部人控制,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建立专门委员会,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立足于监事会的人力及财政,降低董事会对其影响,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中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培养,重视提升员工素质,使其相容与内部控制环境,积极地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

2.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现实案例说明风险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须加强防范风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确认、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全过程。企业应以风险分析为前提进行内部控制,确保把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预防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也就是降低风险经由添增或规范内部控制环节来实现;设立内部监督机构检查企业高风险是否趋于经常,适时掌控已有或将发生的风险,并善于采取购买保险等有效措施转嫁风险。

3.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员工的行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完善公司治理效果,并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为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的激励机制应以科学的目标管理为原则,尽可能使企业所有成员都参与制定目标。积极推行经营者持股约束机制,经营者持股趋同企业和经营者利益,加强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使其行为更符合企业利益规定,降低经营者舞弊的发生。

4.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提升。完善的体系不能脱离有效的评价机制。为提供健全内部控制的措施,企业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综合评价企业运营,立足于审计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发现薄弱点。建立内部信息披露机制。自我评估后,企业应公开向社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应包含较全面的内容,如内部控制的时间、内容、方法及必要保证等。

四、结 语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公司治理下完善内部控制意义重大。立足于公司治理规范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环境结合内部控制,才能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以促进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民治,徐良金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

[2]徐速民,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现代管理,2007

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治理;风险;控制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风险及控制

内部审计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并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组织目标。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构,是为了实现公司治理目标而在企业的法律边界内组建的一系列机构以及相互关系和运行机理的一整套组合。风险管理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有效控制,将风险对目标的影响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系统过程。内部控制是单位各级管理部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以达到强化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及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1)经营诊断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的治理规划。企业制定的有关治理规划在送达相关单位、部门的同时,须抄送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其适当性、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对不合规的治理规划,建议原制定职能部门补充或修改。对违法的,应要求有关职能部门纠正,同时报告单位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协调解决。

(2)参谋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应参加本单位有关企业治理的会议,对违反财经纪律、财政法规及侵犯国家和单位资产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需提出意见,以便得到正确处理。

(3)经济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治理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促进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对在实施中存在的群众检举揭发经济管理人员徇私枉法等问题,应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

(4)评价和鉴证服务。

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公司治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检查治理目标是否完成,是否存在问题,对需要继续治理的措施提出建议等。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企业的长期计划与短期目标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2)参与企业风险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因此要参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细微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人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3)评价风险管理。

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第一,评价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第二,评价风险衡量。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第三,评价风险防范措施。风险的防范措施是指为降低已识别出并已衡量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称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第四,评价风险管理方式。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公司风险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是否与公司活动的性质相适应进行评价。最后,评价风险管理完成情况。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公司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3、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评价,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评价包括: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遵循性、科学性。

(2)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保证。内部审计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控制环境、会计制度、交易授权、机构设置等在内的控制程序以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与有效,并且针对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企业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内审人员还应为企业营造软控制环境提供咨询服务,在如何利用机会、鉴别风险、强化公司管理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三、 结语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发挥着监督、参谋、咨询、评价和维护作用,因此,内部审计需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整合。内部审计在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整合中,以内部控制为手段,对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进行控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公司治理为内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以风险管理为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整合,实现企业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良性发展、切实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执行,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穆亚宁.谈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1).

[2]郭力英.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内蒙古统计,2009(2).

[3]郝瑞.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青年科学,2010(4).

篇(7)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建设;档案

物资采购是电力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力物资采购的重视,特别是要加强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电力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受到传统采购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以事中和事后控制为主的现象,加大了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难度。为了适应动态的市场环境,电力企业要将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的风险和成本投入,优化物资供应的结构,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制定完善的采购预算和估计成本

制定完善的采购预算和估计成本是进行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属于一种控制机制,也是组织政策的一个延伸,实现了对采购成本的估计和预测,这就为物资采购进行了理性的规划。进行采购预算和成本的估计可以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的同时,还为资金的使用建立了一个科学的标准,这样就为在采购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为物资采购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和检测,保证采购成本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并且有效的控制了物资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为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和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物资供应商的管理

在电力物资采购项目中,供应商是一个关键的部分,这就需要电力企业结合物资采购的需求和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物资采购的成本投入。

(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

为了对供应商的份额进行合理的分配,需要对供应商的数量进行优化和选择,这是降低采购风险、节约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策略。对于电力物资采购而言,单一的采购货源不仅增加了物资采购的风险,而且为压价带来的不便,因此需要选择多个供应商,避免单一的货源供应,并为供应商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同时,供应商的数量也不宜过多,不然会造成管理的困难和质量控制的难度,一般将供应商的数量控制在3-4家为宜。

(二)优化供应商选择方式

为了从供应商环节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需要优化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就电力物资采购而言,主要的供应商选择方式有公开竞争性招标、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等。一般电力企业采用的是公开招标,即通过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来最大限度的压低物资的价格,并且对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为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建立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

为了保证物资采购的稳定性,需要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建立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二者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通过长久的双赢关系的建立,可以为采购方在成本和质量上占据优势,保证了物资采购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为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为了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就保证了供货及时稳定,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三、完善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物资采购控制制度是采购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有效保障,因此需要结合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的实际需要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制度,保证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和控制有章可循。

(一)建立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规范采购人员日常行为的一个有效方式,不仅保证了企业物资的正常供应,而且有效的避免了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制定电力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时,要做好报价和审批工作,为采购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采购人员的暗箱操作。

(二)建立供应商档案准入制度

为了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并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的成本,需要严格供应商准入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制度,及时掌握各个供应商的信用和资信情况,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借助淘汰机制和严格准入机制,建立完备的供应商数据库,进而为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要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需要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为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发包及采购方式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依据。

结束语:电力物资采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加关系到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将物资采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对物资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时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包括采购前、采购中和采购后等多个环节。总之,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对电力企业而言,在众多的管理领域中,物资采购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成木管理和质量管理。为进一步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要求,企业要控制好物资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树立成本价值管理战略理念来指导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施锦辉.刍议电力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