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1 15:48: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治理流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复杂性治理;工程学范型;多元化;机制
社会发展伴随着复杂性同步进行,与此同时还兼具多样性和风险性,进而促使我国社会治理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化,社会治理逐步上升至公共管理层面。社会治理现代化包含以下方面内容:理论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手段现代化,上述方面体现出工程学范式,这足以说明社会治理存在复杂性,同时具有社会工程学属性。文章中通过多个学科形成研究框架,以工程学范型与多元化机制形式展开。
一、社会复杂治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针对社会复杂治理来说,主要是借助复杂性科学,还有工程学科知识,通过多学科相结合方法进行社会治理,利用模式、逻辑、机制、对策等,围绕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从社会治理存在的影响因素着手,对社会治理进行优化设计,创新设计方案,提出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完善路径和模式,继而促使社会治理结构逐步优化,最终形成系统化治理。社会复杂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避免以往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社会复杂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投入,减少社会治理动荡。
社会复杂治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将较为复杂社会现象,或是相对繁琐社会事务,逐步清晰化,寻求较为稳定的因素,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实施优化治理。从理论层面分析,重视社会治理结构,还有规则系统建构及演化,形成社会秩序;而在信息层面,主要是以下述方面为基础:信息、复杂网络、计算机科学,借助工程科学,还有复杂系统,对社会进行治理。复杂理论及社会治理,两者之间存在内容上的契合度,是极为关键的治理基础理论。
二、工程学范型具体阐述
(一)工程学维度和要求
所谓社会复杂治理,就好比管理活动一样,属于科学又归属于艺术,而工程学范型属于艺术展现一种形式。社会复杂治理,具有科学性,是复杂性的治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还有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复杂治理还具有艺术性,从某种层面来说具有治理的实践性,同时兼具创新性,治理行为属于实践活动,归属工程社会实践体系,这其中关系到很多系统工程复杂性。
社会治理理论,还有社会治理实践显示,社会治理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主体、机制、方式及流程等等,需要多种主体共同完成,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多种机制和流程,继而实现治理目标,涉及到多方面的工程性课题,如物理、信息、机制等,必须要实际情况实际分析,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治理活动,进行治理设计。由于社会治理包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而社会治理科学性的应用往往是不够的,以往的社会理论通常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这个阶段,对于社会复杂治理必须给予新的内涵,借助社会工程学进行治理,设计相对科学的治理机制,优化相对应的流程与平台,应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良好的治疗效果,属于实践的客观要求。就社会社会治理核心来说,其复杂性主要体现社会治理决策,还有相关的治理机制及行动,与此同时,还包含和环境间的复杂因果关系。
(二)社会治理工程学范型
针对社会治理工程学范型来说,通常治理施以科学性为主体,内在规律是研究对象,综合应用以下学科:复杂性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等,选取上述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同时应用逻辑性,阐述社会治理特点,揭示社会治理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对社会实施有效的规划,包括社会活动、事务、组织等等,设计社会治理流程,优化设计机制,从而促使社会治理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继而推动公众及公共利益同时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主要涵盖以下方面内容:社会系统构建、社会治理诊断、社会治理协同、社会危机监测等等。
社会治理工程学范式,属于社会复杂治理一种实现手段,是具体要求及体现,主要特质涵盖以下方面:第一,突出上述学科理论与方法:复杂性科学、公共管理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等等,重视多学科理论支持;第二,突出治理工具,尤其是系统动力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等等,上述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有效应用,针对社会治理体系来说,注重规划设计,还应关注实施与控制,强调技术支持;第三,突出治理主体,主要是以政府、人和社会组织为主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社会治理需要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第四,在社会治理过程这么贵,重点突出以下方面之间的关联性:经济、政治、文化及环境等,彰显复杂作用,社会治理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密切配合。
从上述理论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基于现实情况,还是于理论系统支撑,给予社会治理工程学范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多学科交叉的一种体现,促使社会科学犹同工程学科,从而由理论层面过度到技术,具有完整思想范式。针对社会治理工程学范式而言,它不能与社会工程混为一谈,其自身具有特殊性,更关注工程与社会方法的有机融合。
三、结语
总体来说,社会治理复杂性是当前社会治理的主体方向,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社会治理主要是以工程学范式来实现,并且呈现形式及表现方式。文章简述了社会复杂治理的重要性,并从工程学范式及多元化实现机制层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参考文献:
[1]范如国.复杂性治理:工程学范型与多元化实现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5(10).
[2]张新文.典型治理与项目治理:地方政府运动式治理模式探究[J].社会科学,2015(12).
[3]杜英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结构复杂性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1、学习过专业射击课程懂得各种制式武器的使用与维护。
2、学习过专业的擒拿格斗技术擅长自由搏击。
3、熟悉各种安保设施,懂得各项安全护卫流程。
4、经过五年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熟悉各项法律程序。
5、懂得各项心理学课程,熟悉心理侦查心理疏
1 BSC的基本框架
BSC方法因为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指标的衡量工具,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BSC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来源于中国文化中的“平衡”的概念,这与现代大学追求的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具有一致性。它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的平衡,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等多个方面。BSC的组成结构一般包括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
1.1 财务方面 BSC的财务方面显示组织的决策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对于大学来说,主要涉及到高校的预算与财政,资产管理等方面。从财务角度来看一个组织的BSC一般包括以下指标:利润、营业额、销售额、现金流、占用资金回报率等一些指标。设计财务目标一般要考虑“对所有者而言哪些财务目标是最重要的?”“哪些财务目标最符合组织的战略并取得成功?”等问题。它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组织实际,提炼主要业绩指标。
1.2 客户方面 它为了解决“客户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重点是组织期望获得的客户部分和市场部分,对于高校而言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设计客户目标要考虑的问题有“我们对目标市场提供的价值定位是什么?”“哪些目标最清楚地反映了我们对客户的承诺?”等。客户角度的目标和指标一般包括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保留率、新客户开发率、客户满意度和赢利性等。
1.3 业务流程方面 业务流程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高校的内部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效率。它关注组织的内部效率,反映在创新流程、内部运作流程、服务流程、供应链管理等几方面。设计流程目标要考虑 “我们要在哪些流程上表现优异才能成功实施组织战略?”“我们要在哪些流程上表现优异才能实现关键的财务和客户目标?”等。
1.4 学习与成长方面 客户和内部业务流程定义了对组织当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学习与成长方面是使BSC之前的三个方面都能顺利达成的同时,实现组织长期成长的目标。主要涉及高校内部激励保健机制的设计问题。在设计学习与成长目标时要考虑“如何提高员工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主动性,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建立有效的组织文化,从而成功地执行组织战略?”等问题。
如图所示:
2 英国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英国高等学校治理源于牛津、剑桥大学自由主义模式的影响,主要是大学自治为主,依靠学者自身管理大学事务。英国大学在校内通过结构较为庞大的委员会体系进行管理和决策。”[3]这种高校治理模式是由于当时大学以及社会、政治精英们对大学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而达成的普遍认识。英国目前现有100多所大学,按照成立的年代顺序可分为:古老大学、城市大学、现代大学和新升格大学。其中,现代大学一般是指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大学、开放大学和新大学。
在英国,根据皇家特许状和法令的规定,所有高等学校拥有完全的独立法人地位,都是独立自治机构。英国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包括校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三个层次。校董事会基本上不处理学校的日常性事务。校董事会主席由校长担任,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评议、通过学校的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情况报告或任命校长,其成员主要包括校务委员会委员、教职员工、学生代表及地方政府的代表、其他大学的代表和毕业生代表。校董事会这样的构成结构有利于沟通大学与社会诸方面的联系。校务委员会是大学的执行治理机构。其主要负责财务、投资、资产管理,代表学校签订合同、贷款、抵押等。校务委员会也有监督教学和研究的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校务委员会负责除了学术事务归学术委员会负责以外的其他所有事务。校务委员会由校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分别指定的委员以及原任委员共同推选的委员,还有地方政府代表、教职员工推选的委员和学生代表等构成。学术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副校长担任,成员主要是由大学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等内部人员构成。其主要职责一般为制定学术战略、推进科研工作、制定并审核课程内容、规定学术标准和学位授予程序、任命考试员、制定考试政策和程序、入学标准等涉及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政策等。
3 BSC在英国开放大学内部治理中的体现
在远程高等教育领域,英国是国际上举办远程教学大学最早,开展远程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英国现代大学的代表是1969年6月依据皇家法令成立的,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独立的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英国枢密院颁发的皇家特许状及作为特许状附件的大学章程均再次确定了开放大学独立法人的地位和作为一所独立大学的资格。”[4]目前,开放大学是全英最大的大学,2004年,在全英100多所高校排名中名列第5名,位居传统名校牛津大学之前。英国开放大学内部治理中,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按照各自的权限,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协作,使英国开放大学持续健康发展,长期赢得竞争优势。
这样的治理结构首先体现在组织使命和目标的描述方面,这也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英国开放大学使命、远景:
开放大学对于学习者、学习地点、学习方法、学习观念等是开放和自由的。
The Open University is open to people,places, methods and ideas.
开放大学为所有立意施展抱负、开发潜能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大学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均衡和社会公平。
It promotes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social justice by providing high-quality university education to all who wish to realise their ambitions and fulfil their potential.
开放大学开展学术研究、教学革新和合作办学,立志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开放远程学习支持在学习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发送等方面的领跑者。
Through academic research,pedagogic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it seeks to be a world leader in the design,content and delivery of supported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其次,关于学习与成长方面。英国开放大学注重组织的发展、管理者水平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关注团队建设,充分尊重个人在团体中的价值;鼓励个人学习进取、培训提高,以及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创新和发展。这种注重教学、科研的做法有效提升了英国开放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并使其在世界远程教育领域保持遥遥领先的位置。第三,关于内部流程方面。英国开放大学注重教学课程的设计、开发,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包括开设地域特色课程、国际化课程,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努力保证并提高课程的质量;适应学生新的需求,重新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更有效地提供教学服务;实施组织变革,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关注品牌效应,大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加速向世界推广品牌,输出教育资源。第四,涉及客户方面。英国开放大学对于内部顾客(职工),主要采取绩效管理、薪酬激励,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福利和奖励,激发职工队伍的工作和创造热情,维护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对外部顾客,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效率,比如实施顾客关系管理系统等;注重维护学校与报名咨询者、学生、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工商企业和社区之间的联系,重视发挥校友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外部形象和学术声誉。最后,关于财务方面。英国开放大学设定财务目标,努力争取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的拨款、广泛向国际组织和企业等筹集资金,适当扩大在读生规模,综合提高办学收益;同时,根据市场变化,明确投资方向和具体数额,如从2004年到2008年保持每年增长0—3%;注重成本控制,提高设计、开发、制作课程系统的效益。
如图所示:
英国学者阿什比所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英国开放大学内部治理也深受英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制度体系的影响,其具体的过程是在财务收入提高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成长,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水平,维护好客户关系,最终实现自身的使命和价值,这个过程各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个过程本身正是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向东,陈英霞.大学治理结构剖析[J].中国软科学,2007(7):97-104.
[2]姜磊磊.省域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应用BSC的可行性分析——以A省为例[J].价值工程,2011(18):189-190.
[3]林晓.英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72-75.
[4]黄欣,蒋侯玲.论开放大学的法律地位及其办学自的法律保障[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3-8.
【关键词】互联网 政府治理 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眼下,全球信息化正在朝着高端方向发展,主要特征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上,智能化正粉墨登场:企业的经营模式被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O2O、分享经济、跨界整合等诸多新的经营模式以及移动出行、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有可能会颠覆传统的企业概念、社会生活内涵、政府治理方式等,进而重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模式。政府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手段来宣传政策法规正被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取代,政府用实体手段提供服务和管理也让位于互联网服务与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中,政府若要实现华丽“转身”,就必须依赖大数据支持,打破现有的数据分割体制,构建共享平台,实现政府流程的再造。
互联网改变了政府治理环境
首先,政府公共服务外部性被赋予新的内涵。按照传统公共管理的理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和职能,因为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如路灯、灯塔,任何人都是可以使用的)。这是公共管理理论长期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税收理论的基础。但现在,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网络平台,诸如百度、谷歌尽管是私人公司创办的,但任何人都可以上网搜索和使用,并不必为此付费。拥有数亿用户的微信也是免费提供的,它甚至成为当今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由此要问,在这些领域,公共与私人公共服务的边界在哪里?谷歌、百度以及微信为什么可以具有外部性?微信中形成的社交群体,通常被人们视为社会组织形态,人们之间互换信息、提供服务,也呈现出了外部性。在这里,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边界变得不是清晰了,而是模糊了。在模糊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职能预示着公共管理、市场管理和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及其理论都将发生革命性的进步。
其次,组织方式日趋平台化。著名企业家史玉柱曾提出:“在我看来,未来公司就是一个平台,公司组成的大平台,然后让很多小的团队在上面跑,谁跑赢了谁就成功了。”一语道破公司的平台化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社交网络、传感器网络以及企业、学术部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储存了巨大的数据,那里面有人、有时间、有地点、有事物、有事件,国际国内,古往今来,彼此之间还相互关联。大数据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在数据储存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计算机的各种认知能力不断扩张,如触觉、视觉等,它将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一同发展,并与人类互动。过去人类通过个体和集体以及传统的通讯方式建立的市场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改变了市场的外部场景和内部认知系统,随身不离的手机已经成为人类认知系统的延伸。
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预见到了“网络企业”的出现对就业、工作方式的影响。他写道,“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未来“网络政府”的出现也不是没有可能,在社交网络基础上的政府,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来创新治理模式和服务供给方式。政府将主动公开信息与市场社会分享,激发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开放和分享型政府”。
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府流程再造
第一,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决策模式。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消息灵通、选择空间大、消费需求苛刻,加上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这就要求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数字打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并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标。“数字打假”成功地节省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美国医疗系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正在改变人们原有的消费需求模式。数字时代的新消费模式正在打破原有的旧模式。这是当前认识互联网对政府决策影响的前提。
第二,应对互联网环境的“马背原则”。政府角色是互联网时代的角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政府角色。互联网时代,政府是要给互联网立规矩。问题恰恰在于,网络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以过去规避风险的经验来约束未来的行为,在传统社会往往是可行的,特别是在那些不流动和变化缓慢的社会中是可以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却不适应。政府决策如果在“马背原则”下实施,可能会比传统意义上的决策实施更加奏效。“马背原则”讲的是在美国许多西部大片中看到的情景:骑在马背上的牛仔将住,对周边情景进行一番观察,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因为他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变化的互联网、消费者以及企业来说,政府要想使自己的政策奏效,就必须成为马队中的一员,而不是临时叫来救火的“消防队”。许多新事物、新业态,与其马上规范,不如给它们一个发育的时间和空间,待趋势明了再做决策,岂不更好?
第三,构建互享信息、互信互利的合作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必须建立一个为自己决策服务的,目的在于寻求更好决策方法的超级大数据系统。把层级节制的政府决策转变成无缝隙的决策过程,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一整套不同的组织原则,即政府流程“再造”,通过“再造”使决策机制充满新的活力,这是适应新形势的强有力工具。当前我国搭建统一数据平台的关键问题是,政府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大数据在当前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制机制问题。国家治理体系依赖于制度建设,应当从制度建设入手来重构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协同治理体系。要紧紧围绕“透明、参与、协同”的原则来完善制度体系和政府的治理水平,提高企业信息的开放水平和全社会的参与水平。政府应当更加关注信息公平、共享,保护民众的参与,同时加强企业和民众的合作,以此打破行政壁垒,转变干部作风,建立开放共享的服务型政府和政府治理与服务平台。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6-0034-04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会计是在现代股份公司发展成熟后而逐渐形成的。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经济信息在资产所有者(委托人)与使用者(受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人以企业法人代表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股东则“已没有任何权利与那些已成为公司资产的东西发生联系”。成了“外部人”。在现代企业经济学的理论中,两权分离公司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这种治理系统运作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控制经营者的行为,使其经营活动自觉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经理利益与股东利益的一致。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达到信息协调、激励成本最小化。会计是连接公司权力和利益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会计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一方面,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会计为监督企业合约条款的实施,保障合约的有效执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是保证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合约以外的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监督和激励相容的关键变量,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有效满足了委托方试图监管方的基本需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效果,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成效。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根据企业相关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以制约其他利益主体,防止企业利益受到侵害,从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机制和效果。从关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企业应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被列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点,它主要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是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世界上第一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报告》(The Cadettry Report)的出现与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直接的联系,原因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影响到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为了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该报告认为真实、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不可少。实践也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
1、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静态的公司治理角度来思考,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是确保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础。为取得公司治理的良好效果提供了保证。首先,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证了呈现给各利益相关者的公司经营活动状况的客观性;其次,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还使公司的经营决策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得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顺利实现。
2、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为其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来支撑。从动态的角度来思考,合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公司治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公司治理应该紧跟市场的动向做出相应最有利于公司运作的制度安排,因而在这个治理过程中必然要求成为治理决策依据的信息必须是及时反映公司正在进行的经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上,更使得所有的制度安排均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迅速地作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促进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3、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思考,公司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整体上对公司的发展进行合理制度安排,使各项制度建设具有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具有相关性是完善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均首先依赖于作为制度安排决策基础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这是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会计信息的系统性和相关性从整体上促进了对公司制度进行合理安排,也使得经理层对公司进行管理成为可能,从而避免由于信息缺乏系统相关性而导致的公司治理过程紊乱、盲目现象。
三、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匹配上的缺陷
1、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及其缺陷
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所谓劳动分工论是将一定的过程分解为个别作业的做法,认为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努力提高个别作业的效率,如在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中,一般将会计信息系统分解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财务成果核算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中再进行细分,如将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又细分为开工模块、固定资产账册模块、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等,以上各模块继续进一步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然而,也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是彼此独立的“孤岛”。所谓顺序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一登记账簿一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在分工论的体制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标准化的产品或零件,相对稳定的生产; (2)工作的分割细化可以简化工作内容,使其易于操作,便于组织。在分工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与生产要求、会计环境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分工论的推行一直表现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分工论事实上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如工作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也有减低效率的一面(分工引起的合作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带来的结果,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相互等候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单一化会计信息的内容(工作量的限制使财务会计一般只提供以原
始成本表示的货币性信息)。
2、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公司治理对信息需求的迅速扩张的要求
(1)信息需求内容的多元化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充满风险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中既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生成的会计信息,更需要把握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既要了解企业的有形资产信息,更需要掌握企业的无形资产、人力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既要了解传统的会计收益,还要洞察企业的全面收益;既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还要知晓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唯此,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2)信息需求时效的快捷化
定期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是传统会计的基本特征,这一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无法满足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要求。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公司治理者必须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发展动态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他们需要的是实时化的会计信息。唯此,才能形成预见性的分析判断,作出科学化的决策,进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信息需求对象的个性化
传统的信息披露基本上是通过规范统一的财务报告向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几乎完全一致的标准化信息,很少考虑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因决策对象和达到的目的不同,所需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别必然增大,传统的信息披露方式根本无法同时满足公司治理中的个性化需求。
四、适合公司治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建议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并不是简单的会计组织结构、会计程序的计算机替代或者简单地将一些原来的会计组织按照电算化的要求改头换面进行重新的堆砌。一个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将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其效率,从而促进公司运行的良性循环。会计信息系统应该通过采纳公司治理中所强调的整体观念,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更好地和公司战略发展相契合,共同达到为企业谋取最大利益的目的。
1、基于企业流程再造(BPR)管理思想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流程再造是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核心思想是:在新的企业运营条件下,若企业原来的流程已不再适应新的环境,则需要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企业能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
业务流程再造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源,这是公司治理的要求,也是确立新会计信息系统构架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站在流程的角度,打破部门的界限,对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进行深入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流程进行再造,将无效或低效的流程最小化,提供更为相关的实时信息,从而为组织增加更多的价值。基于BPR思想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法为: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通过对产业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提高竞争优势、满足顾客需要、实现工作流程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为目的,重构企业的流程运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流程运行中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流动。构建支持流程运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重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在此模型下内外界用户均可通过指令直接从DBMS中获取相关数据或信息,或通过在线系统进入企业网业,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与预测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性与定量信息等,并按照各自不同的目的生成适合于各自决策模型所需的特定信息。在此模型下,可以尽量避免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均衡信息分布,瓦解经理人的超级信息地位,阻止其逆向选择,使得会计信息的如实披露有一个内在保障机制。
2、利用事项会计来构建会计信息系统
索特教授在1966年参与编写《基本会计理论》一书时指出“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根据其观点,通过单一财务报告体系提供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决策需要,那么何不将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事项提供给投资者,将根据这些基本事项生成会计信息的任务转移给投资者(投资者个人如何生成会计信息,如何利用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加工和信息使用的连贯性,避免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相关无休止的指责。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这样一个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既能提供多种视图驱动应所能提供的全部视图,又能避免数据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此外,这种体系结构还集成了信息处理的实时控制。数据库中的处理单元在业务发生时捕捉业务数据,既能执行业务规划和控制,又能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利用事项会计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以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收集、挑选、整理并存储、传递原始信息,形成数据库(Data Base)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会计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系统与生产经营各系统建立信息联系,实现数据兼容和信息共享。数据的输入、输出不仅更便捷,而且还能够实现历史数据与未来预期数据、原始数据与分析数据、会计数据与其他相关经济活动数据的结合。各信息用户已不再是单纯的被加工数据的使用者,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组数据结构。
五、结束语
环境审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PDCA循环理论对环境审计进行流程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环境审计效率,加强环境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
环境审计;PDCA;流程设计
一、引言
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审计在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要不断发挥其力量来增强对环境保护相关活动的持续监督和评价。利用PDCA对环境审计进行流程化设计,摸清环境审计工作主线,从而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环境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环境审计工作效率,明确环境审计工作思路,确定环境审计工作目标。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工作包括四个流程:计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PDCA循环即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持续循环下去。利用PDCA循环对环境审计进行流程设计,首先制定PDCA循环的第一步P,然后执行环境审计的具体工作D,再评估环境审计工作目标实现情况C,最后总结环境审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方案A。通过PDCA循环对环境审计工作进行流程设计,可以有效明确环境审计各个步骤之间的联系,发现环境审计工作中的漏洞,形成环境审计工作主线,进而可以提高环境审计效率。为环境审计目标实现提供合理建议。
二、PDCA循环理论下的环境审计计划、工作执行流程设计
(1)环境审计计划制定(P)。计划作为审计活动的先导,是政府审计的基础工作,具有对全局的统筹与驾驭能力。而环境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环境审计计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制定审计计划时要明确环境审计任务,各级审计机关应以多元化环境工作格局为主导,统筹安排、合理协调,全面部署环境审计工作。利用循环理论进行环境审计流程设计,首先对环境审计计划进行制定,环境审计计划是环境审计的前瞻性工作。在实施环境审计计划工作时,各级审计机关要严格要求专业审计在项目计划制定过程中关注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环保资金使用制度、环保项目建设运营等情况。(2)环境审计工作执行(D)。各级审计机关要严格执行审计计划,根据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主要从环保政策制定执行情况、环保资金征收使用情况、环境治理工程建设运营情况方面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第一,开展环保政策制定执行情况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促进政策有效发挥为目标,加大对环境污染防治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和目标合理性状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不适应以及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为政策的及时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环境政策执行更加合理有效。第二,开展环保资金使用分配情况审计。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级政府根据计划确定环境污染控制任务,将治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促进资金合规合理有效使用为目标,加强对环境污染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分配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使环境保护治理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促进项目顺利建设和运营为目标,对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建设资金合规安全高效使用,促进环境治理项目的高效建设运营。
三、PDCA循环理论下环境审计目标实现情况流程设计
对环境污染治理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使环境审计切实有效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对此执行循环理论的步骤(C),落实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对于审计部门,各级审计机关要统筹安排,协同处理。以努力实现各项环境治理计划为目标。通过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等途径,对环境污染治理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审计。合理评价环境污染治理目标实现情况,确保环境审计目标独立性评价,为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有效审计保证。
四、创新审计方法,构建多元环境审计格局
最后进行工作流程设计(A)。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环境审计方法、明确环境审计思路,整合环境审计工作资源并最终建立环境审计协调机制。在此过程中,一要建立明确环境审计思路,统筹安排、合理协调、综合制定审计计划。二要积极开展审计合作,加强环境审计监督,加强审计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建立平行化、地方政府协同联合审计机制。三要建立审计工作人力资源。培养专业化环境审计人才。四要建立信息化环境审计平台,综合环境审计信息资源,实现互联网+环境审计的应用,为进行全程跟踪审计提供网络支持。
五、结束语
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利用PDCA对环境审计工作进行流程化设计,可以有效简化环境审计工作,提高环境审计工作效率。从四个维度进行环境审计工作的设计,由此形成环境审计工作流程化。有利于环境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明确环境审计工作思路。更有利于环境审计人员针对不同环境审计项目应用不同环境审计工作方法。从而使环境审计真正起到环境监督和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道国,邵云帆.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1,03:31-35+41.
[2]杨柳,甘佺鑫,理诗.环境审计之生命周期评价法[J].财会月刊,2013,07:71-73.
根据市卫生局2013年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安排,结合医院总体工作计划,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有序的就医工作环境,现将医院2013年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下发各科室,请各科室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1、各科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确保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2、各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杜绝违章违规操作,严格落社会综合治理和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相关内容,狠抓监督检查、工作流程、责任落实三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
3、各科室要利用晨会学习制度,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形成全院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注安全、关注生命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熟练掌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知识与技能。
4、严格落实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工作机制,各科室要认真执行社会综合治理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确保我院今年不发生重大治安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工作目标。
5、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用有好的经验、事故的教训教育全体工作人员,使广大干部职工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全面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具体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安康杯”知识竟赛活动,争取创建“安康杯”先进单位称号。
2、在医院新大楼搬迁之前与消防四中队搞一次消防灭火实战演练,从而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对灭火器实际操作技能。
3、6月份以“安全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一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4、遵照市消防支队关于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要求,8月份由工会、保卫科、团委共同组织工作人员与消防四中队官兵进行一次消防知识趣味运动会。
5、9月份由保卫科组织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6、10月中下旬对全院重点岗位人员进行一次应急工作流程演练,从而提高重点岗位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