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1 14:58: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28-0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之一,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较强操作技能和专门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表明,高职的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顶岗实习是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由此可见,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就业的初步体验。但目前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不太重视,指导教师因其指导学生的实习方式多样性、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及实习基地不稳定等方面局限性使其无法高效高质指导,使得指导流于形式。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成立时间不长,在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上也相对较短,要突出其办学理念,形成自身特色,加强实习指导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者、监控者,其工作贯穿于学生实习前期、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三个时期,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必要条件。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指导情况现状
1.顶岗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指导教师无法迅速适应指导工作
学生进行实习,形式多样。有集中实习,学校联系固定实习单位,派专任教师带一定数量学生集中到这一实习点进行实习;有分散实习,学生个人寻找与自身专业相关以及与就业挂钩的实习点进行实习,学院也会派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有混合编组实习,不同专业学生到同一实习点实习。实习形式的多样化,一定程度加重了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甚至是对专业一窍不通的行政兼课教师,对代实习生缺乏经验,面对多种形式的实习,迅速适应仍需一定时间。
2.顶岗实习时间较短,实习指导教师无法深入开展指导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顶岗实习不外乎以下两种模式:“校内学习―顶岗实习(二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校内学习―毕业实践(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的“工学交替模式”和“校内学习―顶岗实习(三年级全年或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2+1”或“2.5+0.5”的“叠加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不同,但学生的实习时间普遍不长,一般为三至五个月。在短短的实习时间内迅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实习指导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实习单位情况以及学生的将来发展,要进行阶段性针对性强的实习指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深入完成的。
3.顶岗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指导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定点指导
高职院校是因其成立的时间较短,在实习基地建立方面尚有不足。与校外企业联系,成立实习基地,需要形成特定的互惠互利的关系。由于国有企业和外资股份企业的合作成本和门槛比较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选择了本地体制灵活、容易达成合作意向的民营企业或者小规模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果顶岗实习与企业发生了利益冲突,那么对顶岗实习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实习地点的分散,工作环境的迥异,实习指导教师一人同时指导多个实习生,加大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无法亲自到实习点指导,只能通过网络、电话等其他形式进行指导,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况,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
二、引起现状的原因
1.学校投入经费不足
因大部分高职院校属于行业办学,在实际运作上需要的经费都是学院自给自足,国家并无专项资金。学院因资金方面的调配问题,与理论教学的教学投入相比,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实习的投入经费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也满足不了学校派出实习指导教师的费用,对学生管理方面也缺乏资金保障。学院管理层对顶岗实习重视不足,认为顶岗实习投入资金大,但是收效不明显,在教学经费普遍紧缺的情况下,对实习的投入更少,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投入也就相应减少,实习指导教师本身有上课任务,工作压力大,学院对其奖励不足使大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无法高效高质开展实习指导工作。
2.实习指导制度不完善
制度的健全是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较晚,其一系列制度在不断完善中,特别是顶岗实习工作中所依据的制度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如新的社会形势下,高校扩大招生,学院考虑到成本问题,尽量建议学生进行分散实习。如学生分散实习地点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难度加强,而监控教师的指导也需相应的制度规范。这一系列制度都需要一段时间和实践才能完善。
3.指导教师年轻化
高职院校作为新转型的高等院校,部分教师年龄层次相对集中在刚毕业或是刚工作两三年的“新手型”。他们自身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实践经验不足,在指导顶岗实习上仍缺乏经验。虽然除了自身专任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学院同时会聘请在一线工作的专家作为指导教师,但人数毕竟有限,主要的指导教师基本集中在自身年轻的专任教师队伍。“新手型”教师自身课务重,又要写论文搞研究评职称,容易对实习指导不重视而采取放任的态度。
4.实习生人数数量大
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成为扩招的主力军,在生源不断扩大的同时,管理的问题不断涌现,顶岗实习便是其一。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各个学校的顶岗实习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学校在校人数的增加和在校教师的增加比例不协调是普遍存在的现状,这无形中加重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5.实习单位自身因素
实习单位因自身的各种原因,如接纳实习生加大管理压力,接纳实习生涉及商业机密,接纳实习生加剧单位指导人员工作强度等,以及申请实习的学生人数加大,使其在接纳和安排实习生会慎重考虑。
三、加强顶岗实习指导的策略
1.加强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健全管理制度
学院成立实习领导小组,重视学生顶岗实习,下拨实习专项经费,用于实习生实习期间补助、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实习领导巡视工作、实习基地建立等。完善实习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于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针对这一特点,应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上,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监控和奖励制度,激励指导教师重视实习指导,提高指导效率,并引导新教师在实习指导中选择科研项目,使科研与实习指导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加快成长。
3.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稳定顶岗实习基地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理事会,这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课程、共同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培养人才、厂中校、校中厂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大深度合作,这为高职院校稳定顶岗实习基地搭建了在人才、技术、场所等方面便捷互通的共赢平台。
3.构建实习指导网络平台
顶岗实习方式的多样性,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点的分散性,使得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上面临很大困难,指导教师无法亲自下到各个实习点对实习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了能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更便捷地进行沟通,网络平台是最适宜的方式。由学院技术人员开发或应用已有的网络平台,搭建实习生、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学院等多方的“桥梁”,使得实习指导能公开化、透明化、便捷化,利于对顶岗实习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客观全面的评价。构建顶岗实习指导网络平台,满足因为实习形式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和指导教师无法面对面指导的困境以及促进实习指导教师自身不断成长,使得实习指导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并为形成良好的实习评价体系奠定了必要的依据。
4.加强指导教师培训
学院开展一系列培训,使指导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明确如何执行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如何了解、分析和处理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业务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明确如何指导学生在实习中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明确如何指导学生在实习中书写包括实习报告在内的实习材料,明确如何评价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等。做好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促使“新手型”教师尽快转变角色,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对于聘请的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应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5.完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
发展型的教师是新时代的需求,每个教师都要经历新手向熟手型的转变,加快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成长,需要构建和完善对其实习工作表现评价的体系,建立顶岗实习师资队伍的考核机制,完善校企生三方的综合测评,建立教师顶岗实习业务档案,帮助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成长。如何对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学院评价的多元评价制度,如何建立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这是作为新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卫琴.高校顶岗实习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9).
[2]温辉.独立学院实习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对策;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2
一、目前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许多企业都对参与校企合作、接受大学生顶岗实习没有积极性,他们习惯了追求物质利益,只注重如何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没有任何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导致自己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承担大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即使有些企业愿意承担,也会或多或少的缺乏教育意识。
2.学生比较难管理
大多数实习单位都会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来接受不同的高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由于不同企业需求人数不同,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分散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学校指派出的指导教师一个人就需要照顾很多实习点,除了这些,还需要承担学校的一些繁重公务,经常频繁往返于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根本无法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状况。
3.实习期间的社会安全隐患较多
学生因为从未走出过校门,对社会生活不是很了解,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恶意的威胁,导致一些恶意伤害事故的发生。
现在很多实习单位会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时候安排统一的住宿管理,但是也有一些单位就需要学生自行解决住行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带队教师严格考察周围的环境,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潜在威胁之后学生才可以入住。进入企业开始上班后,在途中或是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也很多,经常有学生因为住宿比较偏僻而碰到一些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故,还有就是在工作期间因为不注意按规定操作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4.对于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发现不及时
学生之前都是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的接触很少,所以一旦走进社会,有可能对外面的社会生活很难理解,因此很难适应。面对陌生的人群和新的生活环境总会产生许多不适。一是工作单位的生活相较于学校来说很艰苦很无聊,还有一些单位位于郊区,生活条件很差,这种生活环境很难让学生适应;二是一般单位的工作量都比较大、工作时间长,常常会加班加点地工作,而且要求也很严格,这与学校生活相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这也很容易引起学生出现反感心理;三是现在许多企业总是给实习生安排与专业不一致的工作岗位,因每个人能力的不同,安排的岗位层次也不同,导致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心理。
二、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1.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要想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企业和学校要以提高实习效率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树立共同的责任意识。学校可以在学生实习的过程当中加派一些资深教师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予以一些技术理论上的支持。企业单位也要多和学校进行沟通,时刻掌握好学生们的工作状况,在必要时予以关怀和帮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
2.完善实习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学校对待顶岗实习活动要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安排好实习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贴合实际地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做好与实习有关的一切相关事宜,在实习结束后要制定相关考核机制,对实习的效果进行验收,做好相关记录。
3.企业要加大岗位安全教育的力度
实习单位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教育,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安全事故都要做到提前防范。在学生入岗后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例如安全生产、车间培训、操作方式等培训,对于相关安全事宜一定要着重强调,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让学生必须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顶岗实习评价指标我院路桥工程系公路工程专业学生实行了“2+0.5+0.25+0.25”施工季节性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7~11月、3~6月的施工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有测量员、试验员、资料员、监理员、施工员,通过以上岗位的实践锻炼,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积累一线工程经验,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因此,顶岗实习不仅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公路工程类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着手,首先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到目前公路工程类专业关于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工作开展的情况;其次通过对9家工程施工监理养护企业、123名顶岗实习学生、10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目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不足之处以及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亟需提高的能力,从企业岗位胜任的角度来研究制定具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两轮专家意见分析后最终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构成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学院顶岗实习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考察,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评价,使得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
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说明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即满足公路建设需要,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能够较快适应工作环境的工程施工、监理和养护人才。
公路工程行业各个岗位职业标准,也详实制定了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以上四个方面即为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1.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广泛参阅相关顶岗实习研究的文献资料,重点关注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指导工作、评价工作等方面,为构建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分析
其一,是与兄弟省份交通高职院校开设公路工程类专业的老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评价顶岗实习学生,用什么标准作为评价学生优良差的依据;其二,是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调查;其三,是与顶岗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实习单位从哪些方面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评价。
3.编制调查问卷
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共编制了三类调查问卷:其一,是公路工程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评价调查表;其二,是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其三,是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第一轮咨询表和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第二轮咨询表。
4.发放调查问卷
选定了南京南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南京致远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江南公路工程公司、中铁十五局、中铁九局、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监理有限公司、英达养护工程公司等九家路桥施工、监理、养护企业发放公路工程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评价调查表;选定了135名顶岗实习学生发放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选定了12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放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咨询表。
5.分析调查问卷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明确了以下内容,一是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二是公路工程企业关注的实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三是顶岗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和认识。
6.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
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按照公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目标、实习内容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
7.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在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向12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放高职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研究专家第二轮咨询表,专家们提出,一是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施工、监理、养护工作地点大多在野外,工作人员的吃住都比较艰苦,建议在一级指标职业道德中应该增设“吃苦耐劳”方面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可具体观测的三级指标;二是专业操作知识的内容在职业能力三级指标中有所体现,建议将专业操作知识合并在职业能力三级指标中;三是由于学生处于顶岗实习阶段,对关键技术,保密文件等不容易涉及,建议删除此条。最终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及其对应观测点组成的公路工程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三、指标权重确立
采用专家排序统计法中单纯排序的指标公式求权重。将评价指标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1-5个等级,其中5为最高等级,程度视为最重要,4为比较重要,3为稍微重要,2为一般,1为不重要。由被调查者按其重要程度评定,然后根据公式得出权重值。
1.权重确定公式
2.卡方检验公式
云南技师学院化学工程系 陈连勇
【摘 要】本文以云南技师学院学生顶岗实习为例,论述了顶岗实习的意义,从对顶岗实习内涵的认识、专业对口率、考核评价制度和学生的权益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的顶岗实习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顶岗实习;现状;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97-02
作者简介:陈连勇,男,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135号)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的文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其主要目的使职校毕业生能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二、我院目前学生省外顶岗实习现状
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剧增,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及用工需求的变化,致使原来省内分散就业性的顶岗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毕业顶岗实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学院以就业办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成立省外学生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将学生集中派往长三角地区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后再进行分散就业顶岗实习,学院派遣实习教师跟踪管理。顶岗实习端正了学生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顶岗实习内涵认识上的缺失。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教育性和实践性两大功能。然而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不同,从而造成了对顶岗实习内涵的理解不到位。一是顶岗实习性质上的认识偏颇,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目标。许多学校和教师认为顶岗实习就是“企业顶岗”,主要职责应由企业来承担,学校只辅助配合,从而造成在角色和职责上的错位。企业则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生产”,学生必须遵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从事生产劳动,学校主要是配合企业完成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而学生及家长更多的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工作”。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不同群体未能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教育性,片面强调生产要求和职业期望,而忽略了顶岗实习的教育功能。二是对顶岗实习的功能认识不清,应有的育人作用未得到体现。很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主要是顺应国家的教育政策规定,并非把它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来统一部署规划,甚至有的学校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造成顶岗实习从形式上相当于劳务外输,在学生的实习指导上流于形式。企业则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的手段,对学生的要求和考核标准与正式员工一致,很少安排学生轮岗。学生及家长则更多考虑的是薪资待遇。以上三类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顶岗实习功能理解的狭隘化和片面化,育人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实习岗位对口率低。专业对口率低这是中职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院近两年学生顶岗实习主要是在电子产品加工企业操作一些流水线作业。很多学生的专业与实习岗位完全不对口,造成学非所用。这样既不符合顶岗实习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顶岗实习效率低、效果差,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目前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主要定格在学生的劳动纪律上,主要是以企业评价为主,针对性不强,缺乏综合性考虑。而对于顶岗实习教学过程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学生的顶岗实习失去了目标方向,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后续发展是不利。
4.学生顶岗实习权益无确实保障。由于学校、企业、学生各利益群体对顶岗实习内涵认识不充分、顶岗实习生角色缺乏权威界定,所以学生的某些权益保障的主体责任未得到明确,尤其是医疗保障。学生跨省异地实习,学生在校所具有的医疗保障用不到,而异地医疗保障也享受不到,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
(1)认真调研、分析,确立完整全面的顶岗实习方案制度。学院应该在组建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基础上,结合学院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与企业建立畅通的对话机制,共同制定符合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利益的顶岗实习方案,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使其顶岗实习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教育性和社会实践性。
(2)将顶岗实习过程纳入学籍管理。顶岗实习既然是专业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就应保持其他的完整性,所以需将顶岗实习纳入到学籍管理中来。对于参加集中省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出现无特殊情况而无故离岗现象,应该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处理,严肃顶岗实习制度。而对于自主实习的学生,建议学生与学校签订自主实习协议,将企业接收函留存学校备案,向学生明确顶岗实习任务、内容、考核标准,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实习结束后若成绩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将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3)实习安全保障制度的建。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学生实习风险,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安全和权益,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学院应在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基础上,应与企业协商沟通让其为实习学生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学校与实习单位要签订实习协议,学生与学校要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
2.深化企业合作,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一是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对口或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的企业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拓宽顶岗实习岗位渠道。二是充分发挥各系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教育功能,接收学生的顶岗实习。因此,在实习模式上可以采取学校统筹,各专业集中教育的顶岗实习模式,依托学院中职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契机,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选派各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依据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实习方案,并按计划实施。
3.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是指依据所指定的教育质量目标和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育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诊断的系统。确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原则是: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从对顶岗实习岗位的评价、顶岗实习工作过程中的评价和顶岗实习工作结果三个方面构建一级指标,再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建立详细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根据指标体系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检测,对其结果及时分析、反馈,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4.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法律法规的研究。目前,国内直接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研究,为校企合作构建法律体系奠定基础,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135号)[Z].2005.
[2]殷翔文,马斌,马成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3]杜雪丽,吕娜,张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以秦皇岛技师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3,(2).
[关键词]经管类 顶岗实习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发表题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讲话(2009年3月11日)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近年来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创新,符合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要真正把学生安排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已将“顶岗实习”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首选,我院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运行三年以上,并逐步引起了政府、企业、家长等的重视。“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化”,实现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是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为此,本课题组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各种形式的顶岗实习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列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实现我院经管类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力争探索出一条提升我院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课题组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各种形式的“顶岗实习’’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列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专业负责人、教师、学生和实习企业,其中学生涉及已毕业和正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方式主要通过发放问卷、访谈、实习答辩等多种方式,被调查的专业涉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文秘、酒店和旅游管理等专业。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从分析的结果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顶岗实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漏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
1、实习单位分布广,实习管理难度大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的特征是分散性特别强,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层员工及基层管理人员,很多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表现出不满足现状、频频更换实习单位、抱怨等多种问题,甚至出现了擅离职守、脱岗等现象,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
2、专业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到位
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过多的依赖企业指导教师,学校的指导教师仅仅是起到一个督促、核实考勤等作用,不能真正的给予学生专业技能和操作上的指导。甚至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带队进行顶岗实习,这样的教师根本不具备指导的能力,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往往需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3、实习考核评价不尽合理,考核过程不严格、量化考核难以落实;
实习考核是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对顶岗实习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对企业的调查资料和与学生的访谈来看,考核方式形式单一、方法简单,考核主体不全面,考核过程简单化,考核标准难以量化,考核结果主观色彩浓厚。实习成绩评定常常只是由实习基地老师给一个分数或等级,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开展,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4、顶岗实习岗位单一,实习周期较短,实习效果不理想
鉴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无法安排学生实现岗位轮换,在顶岗实习周期内仅安排学生在某一固定岗位上,再加上学生的实习周期较短,实习时间无法保障,岗位单一化,对于学生熟悉岗位并能进行熟练操作及技能的提升,效果不理想。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实习周期较短的学生,更无法实现岗位的轮换,导致顶岗实习效果总体低下,更多的流于形式,仅仅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
5、政府对顶岗实习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立法保障
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并未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制订具体实施条例,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利益保护。另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要大力推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各级政府虽然响应了国家推出的职业教育政策方针,也相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但对顶岗实习的实质性指导力度不够,并且各级地方政府的调控机制不健全。
三、提高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有效性的对策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增强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效性,结合我院经管类专业的特征,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理论,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一)发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作用,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延长顶岗实习时间。
构建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是解决经管类专业实习分散,较难管理的有效措施。在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开发上,要借助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多方力量。
1、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从政策和配套资金上加大对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同时,对于愿意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要有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构建校企合作基地,从根本上解决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场所问题。
2、在这个体系中,学校是主体,要发挥学校的主体地位,为构建实习实训基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
物流专业“空中课堂”的构建思想,即可以解决校园实训场地和设备投入的问题,又可以把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室。为有效解决物流专业实习基地提供了有效途径。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办实体“天元便利店”的运营,提供给了学生最真实的实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运营环境中体验顶岗实习。
3、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学生实习场所和企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对于企业和学校是双赢的局面,在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同时为企业形成无形的人才储备。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力求和学校合作,共同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多层面构建实习管理队伍。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校内、外双层面指导教师的监控体系是做好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实习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措施保障。
1、树立校内指导教师的责任理念,增强校内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校内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肩负着协助教学、校企沟通、学生管理及教育、意见反馈等重任。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及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校内指导教师骨干作用,增强其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着力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优秀指导教师队伍,实现真正意义上顶岗实习效果的提升。
2、形成实习指导小组,多层面多方位完善实习管理。学校可以建立以就业部门为龙头,教务处、学生处为核心的实习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顶岗实习管理。根据实习人数和专业特点,对学生集中的实习单位安排足额全程指导教师,学生分散的则指定相应的指导教师经常到各点去看望和指导学生。
3、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发挥企业教师的监督作用。可以聘请企业人事专员、生产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建立学校实习管理教师、专兼职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师傅结合的联动管理机制。校外指导教师是实习的全程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监督和考核中占有主导地位。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实效性;对接建议
开展校企合作,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效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衔接问题的重要环节。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尽管高职院校也在着力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关注学生职业成长,尤其是在岗位胜任力教育中,利用顶岗实习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统一,提升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岗位技能上的有效融合。但是,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层面上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例如在人才教育理念上,对学科职业技能教学认识不足;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缺乏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缺乏现代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上存在断层或重复问题;在顶岗实习环节缺乏有效的保障与协同机制,使得顶岗实习多陷于形式化窠臼;职业教育环境不成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等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调查实际,就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从提升顶岗实习教学实效性上提出改进对策。
什么是顶岗实习?从校企合作实践来看,顶岗实习作为拓宽校企合作广度,增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高职教育的重视。从概念来看,顶岗实习是基于学生专业方向,深入到行业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中,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参与岗位实践的过程。近年来高职教育从“2+1”人才培养模式上,将三年的高职教育分成两大阶段,前两年以学校教育为主,第三年以岗位实践学习为主。当然,对于不同专业方向,最后一学年的顶岗实习时间,需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突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从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共同教学中来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针对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开展,既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体现,也是优化产学研结合,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性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将学校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实战资源进行整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的岗位技能实践中,利用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岗位的学校,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以合作培养方式来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推进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当然,在对顶岗实习本身的认知中,通常情况下,岗位实践时间较长,基本贯穿学生最后一个学年;在企业岗位实践教学上,能够结合真实企业环境,从具体岗位上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同时在学生角色转换上,一方面兼具学校学生,另一方面承担企业岗位人员角色,还要从具体的岗位任务完成中获得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所以说,对于顶岗实习的实效性,主要从校企合作模式、岗位实习内容及实践教学理念和技能操作训练上,从真实的岗位情境实践中来提升专业技能。
我们以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具体现状和问题,本研究立足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从深入走访企业和学生访谈中来获取相关调查数据,为顶岗实习分析提供参考。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选择原则
从专业方向来看,以星级酒店作为重要的顶岗实习合作单位,由学校进行统一联系,并结合不同酒店对不同岗位实习人数的计划,来合理优化学生分布。通常情况下,在酒店等企业选择上,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就近原则,从实习企业选择对比中,多结合学校所在城市、周边城市星级酒店为重点合作单位,并从地域经济、企业文化,争取学生的建议等方面来进行有效对接;二是平等原则,考虑到校企合作模式的长期性,在顶岗实习平台建设上,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岗位技能进行统一考核,统一派遣,以突出对学生的公平性;三是同等原则,从星级酒店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方向上,着力选择五星及以上单位作为重点合作企业,利用高星级酒店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来提升学生的实习实践水平。
2.突出企业岗位与学生意愿的双向对接
酒店管理专业本身涵盖多种岗位,不同合作酒店在实践岗位上的需求也不一致。如餐饮岗位需求量大,再者是客房部,接待岗位及康乐、其他岗位等。因此,在优化学生顶岗实习岗位选择上,将实习单位岗位需求与学生实习岗位意愿进行综合,一方面学生可以填写岗位申请表来明确自我岗位方向,另一方面酒店结合岗位需求来动态优化。从调查中发现,酒店企业在人力资源结构上具有一定特点,作为人力密集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及人才的个性化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酒店的餐饮及客房部,所需人力资源相对较大,而礼宾、商务中心则提供实习的岗位相对较少,但在人才职业素养需求上却要求更高,如外在气质、形象、英语口语能力等,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同时,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胜任力调查来看,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基本都能够覆盖酒店管理的所有岗位,说明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当然,在满足酒店企业岗位竞争力调查中,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有所不足,在初期岗位适应阶段,其岗位职业能力、胜任力还存在不足。如酒店客房实训工作时间较长,餐厅技能服务实训操作不规范等。
3.学生对顶岗实习岗位实践的认知表现
从部分顶岗实习学生访谈中发现,多数学生均对顶岗实习岗位表示满意,对岗位认知度整体上有大幅提升。其原因与我校顶岗实习动员会有较大关系,特别是从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层面,通过多次学生动员会,增强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岗位认知能力,为后期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职业认知基础。在对“最吸引学生的企业岗位”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进行岗位选择及岗位实训实践学习时,更偏重于对自我职业成长,特别是未来发展前景的关注,同时在岗位福利待遇、酒店文化方面也提出一定要求,而对顶岗实习阶段工资要求普遍不高。由此可见,顶岗实习教学作为学生深入企业岗位锻炼的重要途径,学生对教育环境的关注度更高,特别是对企业结合相关岗位的培训工作,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提升。如某学生在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岗位英语口语实训学习后,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英语会话能力考核。针对“更好顶岗实习岗位的因素”调查中发现,其问题归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在某岗位实训时间超过半年而仍未调岗;二是学生因自身原因无法胜任其他岗位;三是企业认为该学生不能胜任其他岗位用人需求。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企业换岗及实习单位更换,都是结合校企合作指导实训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并通过与企业相关部门的协商后来进行转换岗位。
4.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表现
在对我校一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满意度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达到90%以上,尤其是在学生的吃苦精神、礼仪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新知识、新技能接受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当然,对于个别学生也存在不满意情况,如个别学生缺乏协作意识、团队精神,还有些学生个性太强,不服从管理,特别是在前期顶岗实习中,因高强度的岗位培训、高强度的顶岗训练使得部分学生叫苦不迭,甚至心理产生抵触情绪,未能正确对待自我岗位,缺乏应有的岗位责任感。另外在英语口语训练及听说能力上还存在不足,特别是男生,英语口语表达欠缺,不自信,不敢说现象突出。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现状的梳理,从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上,主要从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一是在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意识教育上,针对学生眼高手低,缺乏良好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分析问题,要着力强调职业意识培养,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提升学生语言交际与协调能力。如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根据不同交往对象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岗位竞争力。二是从学校实践教学层面,强调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特别是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上,要从语言能力、人际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职业心理等方面加强提升。当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拓宽“双师型”人才引进,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教育能力。三是从企业用人层面,加强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尤其是岗位职业能力结构与实践素质尤其,优化校企人才需求的对接,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发展上,完善顶岗实习人才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丽娜.校企联动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0).
[2]李亚男.教学元素融入学生顶岗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2).
关键词:顶岗实习 调研 数据分析 对策建议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学习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环境、角色的全新变化,常有学生因为不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等因素而放弃,顶岗实习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为此,笔者学校申报了广东省2013年德育课题《职业学校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与研究》。2014年的2月至7月间,课题组成员与学校就业办领导一起,走访本地和珠三角等地合作企业50多家,向企业的人力主管、车间主任等生产一线负责人发放《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表(实习单位用)》,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从企业视角中探究顶岗实习的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努力探索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的教育管理办法,从而对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前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企业调研数据分析
由于笔者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中职学校,每年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达2000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涵盖大、中、小型,既有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也有管理规范、工作环境较好中小民营企业。因此本次的走访调研以工科学生实习的企业为主,根据回收的50多家企业的调查表和实地访谈的记录,归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行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和要求如下。
1.对中职工科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是正面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稳定,敬岗爱业,服从企业岗位安排,稳定率达70%以上,出现了一批被企业看好的优秀实习生(部分企业会设置优秀实习生奖励);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固,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耐挫力不高,擅自离岗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企业给出的总体评价中,对“职业道德和规范”中,评价为“一般”的比例占到了12%;在“听从岗位安排”的评价中,虽然没有“不能”,但“部分能”的比例也占了16%。后面选择的“敬业精神”要求比例达96%,说明企业更看重的是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对中职生工作能力方面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强,进入实习环节后能够迅速进入岗位开展工作,能完成工作安排,完成岗位工作质量效果较好,得到企业的认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中,“很好和较好”占到了94%,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评价为“很强和较强”都能占到80%,说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进取等素质表现得到企业的认可。但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为“很好”的占到68%,“一般”为12%,表明了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有较大的比例。
3.对中职生社会能力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大部分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都不高,如“团队精神”的评价“很强”仅占到58%,对“劳动纪律”方面的评价“能遵守”仅有80%,对能否主动向工人师傅请教学习方面的“学习态度”评价仅有75%。不少企业领导认为有些中职生个人主观意识较强、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缺乏个人长远规划,对待遇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当他们遇到如工作枯燥乏味、人际关系不好、生活习惯需要改变、被上级主管批评等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主动找同学、朋友倾诉困惑,甚至会冲动离职半途而废。在加工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学生流失率高达10%~30%。学校必须要有针对地加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个人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适者生存。
4.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总体能力要求
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加强能力培养的前四项依次是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其次的是团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反映出企业注重的不只是学生的工作能力,更要求中职生具备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素质。
二、调研结论
通过对实习企业的走访,各企业对中职生的技术要求总体来说不是很高,关键要求其有敬业精神、遵纪守时、服从管理、勤于学习。企业对笔者学校输送的顶岗实习学生总体比较满意,希望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期望能输送更多优秀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至就业。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与学校和学生希望利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的需求不同。不少企业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是工作生产,只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要求,缺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的工作心态不稳定,出现企业反映的中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责任心低、集体观念淡薄、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这些应归于适应问题。因此,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加强抗挫折能力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不单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取决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目前的中职学生基本上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的综合因素使他们的人生观、劳动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当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较为挑剔,存在迟到、早退、旷工甚至随意离职的现象。因此,要从学生入学需开始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渐向养成教育过渡,知行合一。例如把部分优秀企业的某些管理模式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规范中,如实施实训车间的“6S”管理制度、工作规范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环节都能感受到职业人的理念及操守,并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及活动引导,组织就业前心理辅导,形成C合的从学生思想到行为的改进和提升的长效机制。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适应能力
学校的温和教育模式与企业的严格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也造成了部分学生难适应企业的制度环境。因此学校不仅需在日常各项管理环节来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另外要发挥企业教学实习的锻炼作用,适时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工学交替,以便让学生能在企业工作第一线亲身体验未来实习就业企业的工作力度和强度,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区别,感受优秀职业人员的操行要求和成长路径,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
3.做好岗前教育工作
在顶岗实习前,学校需不断强化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宣讲在实习现场发生的一些案例,让学生们对照自己的言行,去触动他们的感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以便及时发现并调整自身的不适,增强自身适应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同时针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文化的认知教育,要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做好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心态投入顶岗实习中,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4.范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