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1 14:58: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低碳发展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低碳旅游;经济效益;九寨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经济概念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低碳经济概念的影响。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关于“走向低碳的旅行与旅游业”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2010年国务院推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这表明了政府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对旅游业进行调整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虽然旅游业作为三大产业中的“无烟工业”,其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与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的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旅游者与旅行社的不规范行为使得碳排放超标,严重破坏了原始森林、旅游景区等环境。本文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名录之一的九寨沟为例,分析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对九寨沟的经济效益影响,探讨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的现状
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经济的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九寨沟在旅游景区与旅游业中强大的影响力来说:九寨沟处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沟内分布着108个湖泊,有着“童话世界”的誉称;而且作为世界遗产名录,九寨沟在国外友人心目中也有着美好的形象。例如:澳大利亚青年大使发展项目的志愿者艾米与蒂姆每年都要到九寨沟为游客讲述环境保护课程,这足以可见九寨沟的世界地位。且从九寨沟每年的游客量数据来看,九寨沟1984年的游客量只有仅仅的27529人,到了2010已达1700297人,年均增幅达17.19%,这足以看出九寨沟对全球各地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九寨沟景区管理局高瞻远瞩的措施使得旅游景区与景点都保持完好。1999年,九寨沟旅游景区开始实施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统一采用绿色环保观光车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汽车尾气排放,保证了九寨沟的空气质量;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九寨沟的汽油与柴油年使用量在2007年达到高点后,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两者的降幅分别为6.47%与37.48%;同时,九寨沟每年在交通道路与工具分别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从2001到2010年已分别累计投入2105万与21045万。同年,九寨沟管理局启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草)6000亩;2001年,九寨沟管理局关闭了景区内所有宾馆,实行“沟内游、沟外住”,减少了游客食宿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措施使得九寨沟的各景区与景点都保留着最原始的面貌,环境依然优美,生态依然平衡与和谐。
三、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对九寨沟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影响
(一)低碳旅游概念符合当前九寨沟的管理理念
低碳旅游就是指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自身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碳排放量,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如前所述,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早在1999年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景区与景点的环境与秩序;例如: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统一采用绿色环保观光车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汽车尾气排放、启动退耕还林(草)工程,培养植物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与制造氧气的功能,创造二氧化碳的自然吸收器与净化器、对游客住宿采取“沟内游、沟外住”的措施,且控制景区游客数量,降低人呼吸与其他行为的碳排放量、对垃圾采取打包运往外面处理等措施。九寨沟的这些措施与低碳旅游的本质意义不谋而合,因此,在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完全符合当地的经营理念,降低了沟通与磨合成本,有利于低碳概念更快、更深、更好地渗透于理念中。
(二)低碳旅游有利于促进九寨沟的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用的资源远远少于其他行业,并且旅游业的许多资源都是可以循环与永续利用的,因此,发展九寨沟的低碳旅游业将使得九寨地区的经济更健康、更好地发展。第二,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低碳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低碳旅游概念有利于促进景区与景点环境的改善,而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将有利于九寨沟旅游业的循环利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且也大大降低了景区与景点的环境维护与修复成本,形成更深层次的利益机制。第三,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附属概念,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九寨沟低碳旅游的发展将大大推动九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三)低碳旅游有利于催生与带动九寨沟景区其他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行业链条,旅游业的发展将深深影响与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旅游景区的住宿与餐饮业、拍摄业、游乐场等等。而低碳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提出将会催生一部分与低碳旅游概念相关的行业,而这部分行业的发展与九寨沟的低碳旅游业形成良性与循环的产业链条,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景区一些行业也会因为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对原先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发展理念,从而更好更快地带动景区经济的发展。
(四)低碳旅游有利于促进九寨地区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创新,形成新的经济热点与发展点
低碳旅游在九寨沟的全面推广与普及会大大改变景区及周边地区的衣食住行模式,例如:交通方式的改变,由原来碳排放量较大的汽车、摩托车等方式转变为电动车、三轮车及其他交通方式;住宿上由原来的水泥建筑变换为竹房、草房等;餐饮方面由大鱼大肉变为清淡的习惯;而这些方面的创新将形成新的经济发展点,促进九寨沟旅游业往更高层次进步。
(五)低碳旅游有利于带动景区的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与概念,其发展不仅仅带动其他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促进另一部分人的就业,特别是当地大学生。因为低碳旅游相对于平常的旅游模式,其含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与技术含量,所以,其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将带动景区的新一轮就业潮,继而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
四、目前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然,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并不是一帆风顺,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游客与当地居民素质不足以推动低碳旅游概念的全面普及。虽然管理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与低碳控制措施,然而由于四川九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全面,环保意识也比较薄弱。例如: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游客的选择出发点不是因为环保,更多的是因为舒适、方便与价格;在居住环境的选择上,游客几乎都是出于居住条件的舒适、空调及电视等设备是否健全,完全忽略了低碳与环保的概念。同时,在短途旅游中,大部分旅客为了方便,选择了会带来更多碳排放的自驾出游模式。游客与居民素质和环保概念的低下使得九寨沟推动低碳旅游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第二,九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与水平。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更确切的说,是先有低碳经济,再有低碳旅游。因此,在低碳旅游大力推广于九寨沟景区前,首先要发展九寨地区的经济与低碳经济水平,这将极大关系九寨沟低碳旅游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九寨沟地处四川地区,经济基础与实力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而技术创新也不如东部地区;为此,其阻碍了九寨沟低碳旅游的发展。
第三,低碳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加强。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广需要配套设施的加强与完善,而从目前九寨沟的设施现状看,对低碳旅游的准备有待加强,例如:交通、住宿、污染处理等方面。这其中有当地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完善低碳旅游配套设施是当务之急。
五、解决对策
(一)加大低碳保护宣传力度,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环保观念与意识的薄弱是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的障碍之一;而如何解决该问题,提高剧名与游客的环保与低碳意识,就需要政府、媒体以及企业加大对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让践行低碳旅游不仅成为公民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责任,更让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在低碳旅游概念提出之前,九寨沟便在低碳交通设施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在景区内强制推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绿色环保观光巴士、修建徒步栈道、推广自行车骑游项目;这些行为既丰富了景区内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且又增加了低碳旅游的乐趣与低碳旅游的环保性。与此同时,九寨沟旅游管理局在编制《智慧九寨专项计划》过程中,又在九寨沟景区内先后举办智慧景区研讨会、发展低碳旅游和如何进行低碳管理的专题讲座以及发展低碳旅游国际论坛,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研究探讨了低碳旅游模式,另一方面对低碳旅游知识进行了宣传普及。
(二)创新与发展低碳旅游的衣食住行方式
衣食住行方式的选择是旅游的重要支撑,也是低碳旅游能否成果推行的关键。据相关数据显示:衣食住行在旅游业总能量需求中占50%的比重;因此,做好衣食住行方面的低碳节能,对九寨沟低碳旅游业的节能空间很大。不同的旅游消费方式,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别很大;不同环境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景区、不同类型的食物以及不同环境标准的酒店等各种旅游消费方式,其所产生碳的排放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建议旅游者尽量以短距离目的地来代替长距离的旅游目的地;尽可能选择以火车等地面交通方式代替航空交通工具;在旅游目的地,可多采取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同时,游客在住宿的时候,尽量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青年旅馆等,并且节制欲望,学会节约,尽可能的不浪费能源,不制造太多的垃圾,为旅游生活做减法。
(三)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低碳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九寨沟低碳旅游的发展制约因素很大部分就是经济因素;可以说,九寨地区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旅游的发展与推广。因此,发挥特色产业,吸引外资,促进当地的经济特别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低碳旅游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焦瑞,陈秋宇.九寨沟对我国全面推行低碳旅游发展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1.
一、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低碳生态城市(Low-Carbon Eco-city)”概念是“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和“生态城市(Eco-city)”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复合起来的综合概念。“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脱胎于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切入点是能源的利用和气候的变化。尽管地球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引起还有争议,但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方式对气候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提出要从能源角度和气候角度,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提出低碳的理念,并提出城市的发展要遵循低碳理念。“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这个概念最早是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NSCO)在“人与生物圈(MBA)”计划中提出的,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研究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不是“低碳”、“生态”、“城市”
三个词的简单叠加或者说用“低碳”和“生态”限定“城市”,而是三者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概念,并超越了原有概念的涵义。“低碳”不仅局限于降低碳排放,更延伸到经济产业、消费理念,甚至是城市的集约化发展道路上,从能源资源角度进一步强调了生态化。“生态”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超越了原有单纯的学科意义,发展成为一种方法论,用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系统方法论。“城市”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是在对传统城、乡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城-乡复合共生系统,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1)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把生态城市与低碳经济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复合起来,在2009年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首次明确提出“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低碳生态城市可理解为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沈清基等,2010),也即“低碳型生态城市”的简称。
二、城市低碳生态化的策略与路径
(一)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城市发展道路是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思和改变旧有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探索符合可持续要求的城市发展道路。总的来讲,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合理、有序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不同类型低碳生态城动态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程度对低碳生态城进行分级评价,引导城市政府和市民建设生态城的创新意识,逐步推动同类城市在生态城建设方面开展友谊竞赛并实现互帮互学;
2、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3、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的生态思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
4、通过良好的设计和精细的管理,使城市成为景观上具有吸引力,具备良好服务、设施齐全、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
5、通过建设成本可负担、发展模式可模仿、自身发展可持续的“先锋”城市实践,引导全国其他城市转变发展模式。(仇保兴,2009)
(二)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引导政策
为了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8月15日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并积极推进低碳试点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近期正在组织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个方案重点从强化目标责任、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重点工程、加强节能低碳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完善相关经济政策、推动五省八市试点、健全体制机制等十个方面,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11年6月,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财建〔2011〕341号),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9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867号),公布了第一批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单,①推进绿色小城镇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201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2010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无锡太湖新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河北省共同签署《关于推进河北省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2011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政策建议、指标体系、示范技术等工作,引导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同年6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规〔2011〕78号),启动新建低碳生态城镇示范工作。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部门签署了生态城市合作方面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生态城市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三)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推行步骤
低碳生态城市的推行主要包括诊断、规划、实施、运营、评估五大步骤。规划和设计之前需进行诊断,诊断城市现状的生态制约条件和价值点;建立一套综合实施体系,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运营是一套体系措施,需要对城市运营状态实施信息监控和动态管理,及时验证、校准和调整城市规划;评估是检验基础,评估城市建设及运营状况,其结果将成为新一轮诊断依据。
三、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践行概念与内涵
(一)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总体概述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交流部所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2年2月,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低碳生态城市有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280个,②占到地级市比例的96%,如下图2所示。
除了地方政府在建设目标层面的积极响应和倡导,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城区)也已经开始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这些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开展的实践探索为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从中总结和归纳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
(二)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类型分析
根据目前正在开展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案例用地性质和开发建设模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新建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现有城区改造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和现有城区扩张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
1、城市新建地区低碳生态化的实践
这一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是指在既有建成区以外,以低碳生态发展模式开展新城的建设。调研发现,低碳生态新城的选址所占用的土地性质各不相同,其中中新天津生态城和唐山湾(曹妃甸)生态城具有探索型的代表性。其特点为,开发建设过程中尽量不占用耕地或实现占补平衡,是以盐碱地、滩涂地的生态化恢复、改造为主进行的从规划到建设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
相对来讲,低碳生态新城实践受到的现状约束性因素较少,规划设计和建设发展的余地较大,可以通过制定指标体系等手段来较好地和相对完整地应用低碳生态城市有关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全方位地开展建设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依靠政府投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人口集聚、产业集聚需要依托周边城市辐射力等方面的缺点。目前中国所进行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多数属于这种类型。(李迅等,2011)
2、现有城区原址改造的低碳生态化实践
如今,许多人见面都会互问:你“低碳”了吗?低碳,已然成为现今社会最时髦的流行词之一。在保险领域,各种形式的“低碳”行动正在进行,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投保、投资方式。
“低碳”保险产品整装待发
中国平安集团近日宣布,将响应政府节能减排号召,于近期启动“低碳100行动计划”,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以自身的低碳运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这100项低碳计划涵盖平安集团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业务,包括保险领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车险费率与环保指标联动的绿色车险、针对气候恶劣地区的小额保险,银行领域的绿色信贷及相关中间业务,投资领域的投资环保产业、证券辅导上市的环保审查以及成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以环保产品为例,2008年,平安作为首家中资保险公司推出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该险种承保被保险人在被保险场所的区域内从事保单载明的业务时,因突发意外事故导致污染损害而造成的第三者损失,保险周期以一年为单位。据了解,2009年该款保险保费收入约500万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能够较为有效地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保险。国际经验证明,一个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天平保险也开始尝试开发环保型车险产品,例如根据行车里程和区域设计产品,给予行车里程少、行车区域固定的客户以更多的保费优惠,意在鼓励多乘公交,引导客户绿色出行等。
“低碳”行动正在进行
在无纸化作业中,低碳理念也无处不在。平安集团通过办公和作业的无纸化,每年可在核保、核赔和保全等环节节约用纸逾两亿张,约合8.72吨;同时,通过使用低能耗IT设备与高效能制冷设备,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了整体能耗,并减少了碳排放。同时,电子保单、电子投保书、电子函件及电子保全等业务的推广,也大量节约了在销售和服务各环节的纸张消耗。以平安寿险的电子函件为例,2009年45万个电子函件用户共减少发送纸质函件100万封。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专业车险公司,天平保险的电话车险是绿色发展模式的重要布局,客户足不出户,在网上便可获得产品报价、在线投保及支付保费等。这些举措均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资源,以降低碳排放量。
险资提前布局“低碳股”
除了在保险产品方面做好准备,保险资金还开始提前布局低碳经济概念股。
关键词:绿色交通运输 循环交通运输 低碳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负外部性矛盾十分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22日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期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上海、南京、无锡等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制定和实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绿色循环低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业广为接受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但是,行业内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解读,乃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科学界定和理解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对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十分重要,也是其重要前提。
一、概念背景考察
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经济形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实际包含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的三个概念内涵,它们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别是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对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反思,引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变革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旋律,在上面的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概念,从而也派生出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概念。这六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体现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发展理念新的思考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出生态系统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 “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明确以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线性经济理,因此,鲍尔丁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最早提倡者。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2003年2月24日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广泛共同关注,1992年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得到84国签署 ,到2009年月,发展得到183个国家签署(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这些理念、思想、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出现大量讨论这些议题的研究文献,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展开。属于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意见或规划。
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利益出发,用科学的、伦理的、注重生态的方式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并进行进一步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借鉴此意,绿色交通运输就是指出于保护环境和减小能耗的目的,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等环保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严重交通运输发展状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三高”,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高循环、高碳汇和高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一词作出如下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由此可推断,循环交通运输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消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循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一低两再一高,即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和高效益,其根本内涵是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重要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交通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中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更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并且还能维持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这一关于低碳经济的界定来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由此可见,低碳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生产力和人文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并都达到一种高层次经济状态,其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排放量又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概念突出的是要降低碳排放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其本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能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观念转变、技术、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引言
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工程的能源消耗量,另一方面,还能大大减少有害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的排放和污染,从而有效减少企业施工带来的碳排放量,能对环境减轻破坏和污染,这样就实现了施工企业的环保目的,也提高了工程建材的使用效率,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对消费者来讲,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低碳节能新理念的同时,在建筑中会吸收一些高科技的绿色产品,对广大消费者来讲是提供了一种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对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都是一大进步。
1、建筑设计的低碳理念分析
对于低碳节能的现代设计来说,内容及其丰富和充实,一般包括环境舒适健康、材料天然型、节能环保、能源优化等等,接下来笔者将分条陈述。1.1舒适健康的环境在用户体验方面来讲,环境的健康和舒适程度是用户最为看重的,为了保障这些条件,就要在设计上注意建筑的结构、质量、采光和温湿度等多种条件组合。1.2选择天然材料选择天然型建筑材料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居住条件的健康无害,通常在室内材料的选择上多青睐于天然型材料,并且这些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的严格检查。1.3节约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在于资源的高利用率和成本的节约,在低碳型建筑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节能型的建筑材料,运用专业技巧优化结构。1.4节能节能的具体措施是使用节能的技术和材料来优化建筑的条件组合。1.5优化能源组合指的是有效利用新型能源,为建筑设计出谋划策。
2、我国的低碳建设设计现状分析
建筑行业吸收使用低碳节能新理念,所强调的是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或建筑材料,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率。低碳型建筑提高对环保的关注度,它的发展进步会推动人们对环保节能的新生活环境的要求,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进步。目前我国对低碳型建筑的认知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或者误区,阻碍了低碳建筑行业发展。有很多投资者目光不够长远,他们仅仅看到眼前利益,认为使用节能型材料或者新型材料会加大施工的成本从而搁置低碳节能型建筑设计,这实在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3、基于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的有效对策
3.1选择节能系统
要想大力的推动我国低碳建筑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借助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和协助。低碳建筑的重点不仅在于对节能建材的使用,还有优化能源和重复利用资源等事项。针对我国地域辽阔这一具体条件而言,想要实施低碳型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开展低碳建筑。不同地区的能源使用和消耗等情况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将地区特点考虑其中,从而选择最恰当的节能方式。
3.2在建筑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具体应用
3.2.1利用低碳的建筑材料对低碳型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可以大致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提高建材使用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整体化一的设计,减少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第二,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充分的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使得建材使用率最大化。第三,严控材料的大肆浪费。第四,增加建材利用率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废弃的建材进行重复利用,积极探究其利用价值和分配。3.2.2合理地选取建筑材料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选择建筑材料非常关键,这些环节都是可以减少浪费的好机会。选择建材包括施工的基础设备和内部装修的材料。事实上,很多的建材都是对环境有害的,因而合理的挑选建材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很有必要加大对新型绿色低碳材料的开发和研制,这样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低碳设计建筑对建材的需求。3.2.3合理的利用建筑控制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合理控制建筑面积,能够大幅地减少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耗损,比如日本人在建筑过程中总是格外重视空间的合理分配,因为最高效的利用空间。另外,考虑高效的利用空间,还可以将能源的再利用因素和空间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如,设计住房户型分配时需要对建筑空间本身的可变性和灵活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还要考虑到施工的时间和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之外,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垃圾。3.2.4对建筑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将建筑工程的周边环境考虑其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首先,充分调查当地的建筑周边环境,以当地具体条件为考虑基准来决定设计因素,最大可能的使得现代建筑和当地环境十分和谐的融为一体,不破坏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例如,实行低碳设计理念,首先要对周边环境也进行同化,在不破坏原建筑基础的条件下开展低碳设计建筑实施。其次,应该对绿化带的设计给予充分的分量和比重,绿化设计的高低往往直接预示着建筑的低碳理念的实行程度,也是用户健康、绿色生活条件的基本要求。最后,在大工程比如城市规划中要兼顾道路设计,对整个道路交通网有整体把握,使得人工设计最好的模仿和融于自然环境,确保低碳型建筑的开展。
4、结语
总的来讲,低碳环保的新型理念对建筑设计十分重要,制约着建筑行业各个环节的发展。具体实现低碳节能型的建筑应该非常看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建材上的节能这些方面,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实际问题和成效,以此保证低碳理念的实行。为了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又绿色环保的新型居住条件,工程的设计师应该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实际设计中,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门窗,2014,04:226+230.
[2]骆莹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216.
[3]徐振华.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门窗,2014,11:210+212.
[4]齐绍东.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89.
[5]廖广.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08)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词似乎来得有点早。前些天,北京宣布进入汽车时代,比美国晚了数十年,我们的国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刚刚迎来了较为富裕的生活方式,便开始迎接低碳时代的来临了。我们该当如何接受呢?
“低碳”承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低碳”概念的背后带有浓重的国际政治博弈色彩,尤其对于中国和其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含义是复杂的。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在本次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对世界做出了不凡的承诺,虽然会议本身的结果几乎成了世界的笑柄,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再次在全世界彰显。
回过头来说,中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自己给自己加了这么大的压力呢?我认为,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这是有着长远战略考虑的――
肩负人类的责任
面对着不断融化的南北极冰山,面对着失去栖息地的北极熊,面对着不断对人类家园施虐的自然灾害,正在发展经济的中国必须承担起责任。我们发誓不要重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对于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甚至对于世界人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理念。以国家的高度,倡导并承诺低碳化发展,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对于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战略转型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现在已经被誉为世界的加工厂,但是,整个经济大都在价值链的末端,虽然发展的体量很大,但是综合效益水平并不高。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推行低碳经济模式,对于能源并不充足的中国来说,是战略转型的绝好时机。在这一点上,我们与西方国家所面对的局面基本相同,我们与西方国家的起步点差异并不太大,并且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增长点。是否能够成功达成战略转型的目标,是对中国的一个挑战,但是如果我们不主动迎接这个挑战,也许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
真正寻找自己的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在追逐西方的发展轨迹。中国的企业都把西方的相关企业作为自己发展的标杆,中国的管理学界也都把西方的管理学理念奉若经典。三十年来,这些管理理论与技术确实帮助了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企业中的许多领先者已经走到了时代的前列,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不再是西方大企业曾经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我们所面对的市场,也是全新的、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借鉴的状况。以什么为突破点寻找未来的客户价值,将是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世界性问题。在这个时刻,中国企业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低碳经济,是迎接未来波澜的新的支撑点。我们是去占领还是先让别人去尝试从而继续模仿?答案就是如此分明。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挑战
但是,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还有诸多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使得低碳概念不会高度统一。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还处在高度不均衡的状态。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基本进入较发达的经济区域行列,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甚至堪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相媲美。对于这些城市的居民与企业来说,接受低碳概念并不是很难。但是,正在积极追赶的中部地区和刚刚起步、甚至还处于相当贫困状态的西部地区,让他们接受低碳经济,实在是很难,甚至无从谈起。如何能够紧扣中国的国情来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对中国的重大考验。
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面临重大考验。
前面我也说到,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末端,处于高耗能、低产出的状态中,甚至在这种状况下,经营活动依然举步维艰。因此,低碳经济概念虽然提出来了,但是距离落实到企业里,还有着漫长的路要走。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一些龙头企业肩负起战略转型的重任,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行业、地区的低碳化转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从自身的一般经营性活动中找到低碳化的路径,为中国的低碳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低碳相去甚远。
大约在1990年左右,我就在一份资料上看到一个数据,指出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达到如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一共需要26个地球。因而从那时起,我就不再相信美国的国际政策是为了让全球共同富裕起来。因为我们要么没有那么多的地球供我们发展,要么无法要求美国人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
长久以来,美国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吸引着中国的民众,尤其是那些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更是积极享受着美国般的优裕,并且普遍为国人所向往,并且从心态上来说,比普通的美国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的钻石消费大国,这一系列的新闻不断冲击着国人的眼球,更多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冲进这种以美国为代表的生活方式之中,并且难以自拔。国人对于更大、更多的住房的追求,国人对于更高级汽车的追求,都还在不断攀升。在北京的道路上,我们看到多少超过70%的非营运小汽车是只有一个司机的状态在行驶。让我们的国人在刚刚富裕起来不久就去接受低碳生活水准,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让他们放弃发展,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的事情。
我们如何应对“低碳”经济的到来?
从做秀到传播理念
前些天,广州地铁里一批倡导低碳的青年人搞了一次“不穿裤子乘地铁”的行为艺术。相信这种雷人的行为还将会不断地在各地上演。当然,做秀有做秀的作用,对于迅速吸引民众的注意力,对于高强度地传播低碳概念具有无可匹敌的作用。但是,低碳远不是这样的做秀就可以达到宣传作用的。要想让国人真正理解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还需要我们的科普工作者、我们的传媒行业真正拿出科学精神,对民众进行长期的启蒙式的教育,将低碳概念与发展理念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传播。
从概念宣传到行动指南
仅仅传播概念与理念也是不够的。对于广大国民来说,知道低碳概念应该不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理解低碳对我们行为的具体要求,并且真正地依照这些行为要求去执行,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因此,对于相关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来说,有效传播低碳理念的同时,更应该逐步制定出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状况下民众的低碳生活行为指南,让民众真正知道应该如何去做。这种指南不应该简单地以国外的相关标准和行为规范为依据,更应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相结合。事实上,很多民众即便知道了低碳的概念,也很难做出专业的选择。对于个体甚至企业来说,用我们身边的鲜活的低碳减排行为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这项工作真的是任重道远。
从行为倡导到政策法规的制定
对于国家的低碳减排承诺来说,仅仅依靠倡导也还远远不够。在进行行为倡导的同时,也要逐步制定相应的政策甚至法规,鼓励那些积极实施节能减排的个人与组织,惩戒那些在达成共识的领域不能积极履行责任的组织和个人。
从个人行为到企业经营行为
对于人民群众个体来说,似乎只有在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出行方式的低碳化以及属于个人的工作方式的选择上努力改变,可是这些对于整个社会的低碳化还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各类组织来说,努力通过经营行为的转变实现低碳化,才是中国真正实现变革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从三个层次开展相应的工作:首先,通过在企业文化中加入“低碳文化”要素,倡导员工改变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积极为企业和社会的低碳化做出贡献;
其次,在企业的组织与制度变革中积极进行低碳化的措施实施,比如办公用纸、会议组织安排等等;
(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同
在资源维护的角度上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为了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而实行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实,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循环经济指的是将自然资源循环的利用、最大限度的使用来实现经济的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使自然高效使用起来,让自然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运用起来,减少浪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来达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指的是少使用自然资源,让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在自然承载力之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这一经济发展方式能够让国家的经济结构趋向于服务业发展,发扬新兴产业。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提出的社会形态、时代特征、提出缘由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在20世纪六十年代时期,各个国家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自然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为了能够让自然资源高效利用起来,保护本国资源安全,在国际工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美国经济学家便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让国家兼顾经济效益与资源效益,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保护,并且不放松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大气排放的增加、工业的不合理经营等等行为出现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给世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根据这一世界严峻现象,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对大气的排放,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两者提出的时代背景也有所不同。
(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的概念决定着循环经济是以再使用、再利用为侧重点,将同一资源进行不同的使用,让各个环节循环连接起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是以循环使用自然资源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目的的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概念则决定着低碳经济是以少使用、少排放为侧重点,工业的大量浪费让自然资源面临匮乏,工业的不合理经营造成大气的污染,让低碳经济的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相同之处
(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相同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提出的,为了解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工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面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与否和经济利益维护与否的问题,企业家在这两方面进行取舍,但是,其实还有可以不让经济发展建立在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方式,那就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让资源可持续利用,让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两者的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思想起源相同
工业发展在牺牲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不仅仅是是对当今自然资源的破坏,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在浪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社会财产。人们对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而产生愧疚感,他们对这种行为进行反思,并想通过实际行动来进行弥补,所以,便提出了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希望了能够挽回对自然资源破坏的损失,并且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所需的社会条件相同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不是凭空实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它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发展方式,一种环保的发展模式,当然,实行这两种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工业方面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减少因设备上的落后而造成的环境破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