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业废气的特点

工业废气的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1 14:58: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业废气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业废气的特点

篇(1)

一、我国工业废气排放与控制现状

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在工业化发展中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通过改善环保排放装置、对污染企业进行整顿等措施严格控制工业的废气排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图1所示,2002—2010年,包括工业二氧化硫和生活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自2002—2006年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2007—2010年排放总量呈现了下降趋势;2002—2010年,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呈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说明对烟粉尘的清洁控制技术水平较好,从整体来看,在这一阶段,我国废气排放量的规模有所下降。

从近两年废气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10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19 168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 185.1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864.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3 304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工业烟尘去除量38 941.4万吨,粉尘排放量为448.7万吨;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2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32.81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1 278.83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03万吨。从数据分析上看,我国在控制废气排放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2011年比2010年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有所增加,这说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同时在增加,污染物的减排任务也随之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更应受到重视。

随着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能耗及工业总产值在逐年增长,工业废气的排放总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甚至是成倍增长[4]。因此,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研究和探讨降低单位工业总产值带来的废气负担率,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及负担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废气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废气排放的环境洛伦兹曲线

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深,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特定水平之后,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或调整,会使得环境污染呈现降低的态势[5]。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6]。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然使得各地区的废气排放与控制水平存在差异,我们必须要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对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波动与分布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对完善环境治理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是否平均,首先选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洛伦兹曲线原本是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种曲线,在这里引用洛伦兹曲线的研究方法和基尼系数指标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的负担状况与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硫、烟(粉)尘是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物质,也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定各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在GDP方面的贡献率会带来一定量的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用各地区的工业GDP占全国工业GDP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用各地区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量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气体污染负担率。将各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率与大气污染负担率进行比较,用以衡量各地区污染气体排放带来的环境损失与生产贡献之间的差异。

(一)指标选择

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Ia=各地区的工业GDPa/全国工业GDP

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率Max=各地区废气排放量Pax/全国废气排放总量P

废气排放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之比Qax=Max/Ia

x=1,2,分别代表烟(粉)尘和二氧化硫;a=1,2,3…31,表示31个地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清洁技术提高会有助于实现工业废气的减排[7]。基于此特点,如果Q小于1时,数值越小,意味着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率越高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因工业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程度较低,或者是该地区的控制污染技术水平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反之,如果Q大于1,则代表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率低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的生产会带来更多的废气排放,环境效益的损失大于经济效益的增加,若Q值越高,则表明该地区需要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或者通过强化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提高清洁技术水平,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

(二)绘制环境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通常是一条下凸的曲线,用以表示不平均的程度,下凸程度越大,代表越不平均[8]。如图2和图3所示,45度的对角线是表示绝对平等线,即各地区废气排放水平不存在差异,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相同;横轴和右侧的纵轴所组成的折线是绝对不平等曲线,表示废气排放仅由一个地区释放,也就是基于工业生产的大气污染物的负担是由一个地区带来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各地区不同气体排放量在全国中的比重,即各种废气排放的污染负担率,横轴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即各地区的工业GDP在全国工业GDP中的比重。图中四条弯曲的曲线是将不同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与气体污染的负担率确定的散点连接而绘制的,每条曲线与对角线组成的面积用A表示,曲线与折线之间 的面积用B表示,用A/(A+B)的数值即基尼系数来分析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该数值越大,则表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越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反之,则表示各地区的气体污染排放负担相同[9]。

由于实际中数据是离散的,为更准确地计算基尼系数,需要准确绘制洛伦兹曲线模型[10]。根据图2和图3中散点分布特点,经过模型的筛选与最优分析,最终选用二次曲线模型,对废气排放负担的环境洛伦兹曲线进行曲线估计,如表1所示,给出了两种气体污染的环境洛伦兹曲线的回归模型检验报告,从拟合优度、模型检验结果和各个参数值来看,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拟合优度很好。

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通过定积分进行计算,获得不同气体排放的基尼系数A/(A+B)的比值,2010年数据为:0.09 7(二氧化硫),0.266(烟粉尘);2011年数据为:0.241 7(二氧化硫),0.3280(烟粉尘)。一般情况下,如果基尼系数小于0.2,认为绝对公平,0.2~0.3,表明相对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0.5,认为差距较大,0.5以上认为高度不平均[11]。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各地区因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二氧化硫排放负担的差异不大;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3~0.4,表示较为合理。由于得出的基尼系数较小,说明从各地区的工业发展生产水平来看,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分布是较为均衡的,废气的排放负担并不是由于一个或若干地区的工业集聚造成的。各地区工业生产所排放的烟粉尘,相对于二氧化硫的排放而言,各地区的差异要更明显一些;而从2010年与2011年废气排放的基尼系数变化来看,数值呈现增加的态势,说明我国各地区在废气减排工作上的成效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或者说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气排放负担率的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地方的废气减排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各地区废气负担状况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2011年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仅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的前提下,将各地区由于生产贡献带来的废气污染负担状况进行比较。表2给出了2011年各地区生产贡献率与废气排放负担率比较状况,其中北京、天津、西藏和甘肃等17个地区的各种工业废气的污染负担率都小于生产贡献率,显示出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或较低的工业废气排放水平,这表明在这31个地区中有1/2强的城市在工业生产中废气的排放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标准。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等9个地区,存在工业生产的贡献率小于废气排放的负担率的情况,气体污染负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数据分析上看,河北最为明显,烟粉尘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3倍,二氧化硫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近2倍。这表明,河北的工业废气排放亟待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而导致河北省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应该是重工业结构和较低的废气控制技术水平。该地区的工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清洁技术水平亟需提高[12]。

为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的共性与差异,对数据做进一步的聚类分析。选择西藏、山东、河北、云南和江苏作为初始类的中心点,这几个地区包括了31个地区中从高至低的不同的大气污染排放水平,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代表,需要再进行迭代过程寻找更好的类中心点代替初始类中心点。如表3所示,第一次迭代后,5个中心点分别变化为0.287、0.000、0.381、0.130和0.249,第二次迭代后,5个类的中心点变化均小于指定的收敛准则0.01,达到聚类结果要求。

表4为最终的聚类中心,可以看出,第1类的指标数据最低,包括的地区有6个:北京、天津、上海、海南、西藏和青海,这些地区各项指标的数据较低,表明由于生产水平较高,生产贡献率远大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率,或者是该地区工业废气污染的排放率本身较低。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各地区的大气环境负担率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例如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城市即使工业生产所带来的贡献率高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损失率,但是引入土地面积、人口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结论会有所不同,比如: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析,北京地区所承担的气体污染负担可能是很高的,在此,我们仅考虑工业贡献率与废气污染负担程度。第2类、第3类和第5类的各指标数据较高,一共包括8个城市:山东自成一类;河北、山西归为第三类;广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归为第五类;其余17个地区归为第4类。在我国31个地区中,仅有不足1/3的城市的工业生产贡献率小于工业生产导致的废气排放负担率,这与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程度有关。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各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不同,所处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的阶段也是存在差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效果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所承担的废气负担率也相对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废气排放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贡献的增长速度,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重。对于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的差异,需要针对各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特点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更有效地帮助这些地区提高控制废气排放的效果。

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

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应该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也有产业结构和制度差异等方面因素。从地区控制污染的差异性政策的制定方面来看,我们必须要对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根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造成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能耗水平不同,污染物排放负担会存在明显差异。从表5“2011年31个地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统计分析”来看,北京能源消耗指标最低,为0.459吨标准煤/万元,31个地区的总体均值为1.040 93吨标准煤/万元,中值为0.903 50吨标准煤/万元;而前面分析的废气负担较高的8个地区:河北为1.300吨标准煤/万元,山西为1.762吨标准煤/万元,内蒙古为1.405吨标准煤/万元,辽宁为1.096吨标准煤/万元,河南为0.895吨标准煤/万元,广东为0.563吨标准煤/万元,江 苏为0.600吨标准煤/万元,山东为0.855吨标准煤/万元,除河南、广东、江苏和山东以外,其他地区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既超过了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也大于中值水平。这说明这些地区的废气负担较高的原因之一,是与这些地区的工业生产力或生产技术水平有关,同样水平的工业生产贡献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高于平均水平,自然地,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会高于各地区平均水平,该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超出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废气污染负担较高也会导致治理环境的投资增加,从2011年各地区完成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按金额由少到多的排序结果来看,辽宁为第13位,广东为第23位,江苏、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和山东投资总额排名依次为26~31位,31个地区中山东省治气废气投资额最高,为244 688万元,由此可见,在评价各地区工业贡献时,必须要考虑环境成本;在工业发展中,工业废气总排放量既与工业总产值相关,也与能耗值相关;我们需要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尽可能使两者之差最小化,努力实现“环境优化增长”代替“环境换取增长”的发展方式。因此,各地区产业的生产由于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能耗水平存在区别,最终使得工业废气排放方面会出现梯度的差异。据此,在控制废气排放方面,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改善用能结构和改进技术等方面,努力降低能耗值,从根源上控制废气污染排放量。

2. 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会使得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工业分布数量高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可能会较重。我国地区发展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一般特征,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发展主体;在工业水平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会相对较高;而工业化发展水平处于中间位置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相应地,这些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也会相对较高。把2011年各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结果显示:广东排名第11位,江苏排名第16位,山东排名第20位,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西排名第22、25、28、29、31位(详见表6)。这些排名越靠后的地区,工业贡献更多的是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有些地区,如安徽、江西、重庆等,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但是废气排放负担没有呈现较高的现象,是因为这些地区在污染产业生产中使用的清洁技术较高,或者是环境污染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有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另一原因,就是工业比重相对较高,污染物排放较多,甚至可能是污染工业的比重较大导致该地区废气排放负担较重,而且,这些地区对工业废气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差。

3. 环境政策存在地区差异,导致高污染行业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使得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地区环境成本的差异会影响污染产业的地区分布,污染产业的选址会倾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因此,差异的环境标准成为影响地区污染产业分布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影响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地区的治理废气排放的政策与标准存在差异,会导致高污染行业实际成本存在地区差异,这必然使得产业由高环境成本的地区向低环境成本的地区转移。而对于环境成本高的地区,其污染状况会因完善的环境政策而受到抑制,产业的布局也会有所改变,例如,国家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减少酸雨、灰霾现象;浙江、江苏两地就对环太湖区域实行了差别化环境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从源头上压减排污总量。这些差异化的环境政策必将导致相关地区的某些工业废气排放受到限制,而相对于没有实施严格管制措施的地区,某些污染较重的产业会继续存在甚至增加,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

综上所述,工业废气减排工作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区大气污染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比较中,进一步证实: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所带来的气体污染物排放水平是存在差异的;而对于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中,研究发现:地区废气负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地区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因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且污染控制水平较低,或者是因为污染产业分布较多等原因所导致的。而像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地区的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比率要比落后地区的明显低很多,这说明,提高生产力和清洁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五、控制工业废气的对策建议

经过前面地区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实证研究与原因分析,对于我国废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我们既需要制定各地区都适宜的共性管理政策与措施,也需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的管理措施。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我们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与途径,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强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为更好地提高我国废气排放的控制水平与取得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 不断提高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清洁技术与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第一,从长期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各地区都会面临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的压力,为了实现长期有效地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数量,通过提升废气处理的清洁技术和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收益。第二,从当前各地区的工业废气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来看,无论是对于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重,还是由于自身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能耗较高导致的工业废气减排压力较大,提升清洁技术可以改善废气排放状况,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可以从根源上降低污染排放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有关地区的废气污染负担。因此,对于清洁技术的提升与清洁能源的使用,需要各主体共同努力。从政府方面,需要从宏观角度,对废气排放进行控制与管理,帮助企业从环境管理方面促进清洁技术的应用;从企业角度,需要加强清洁生产指导,促进企业节能增效;从市民角度,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清洁工程的自觉监督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污 染的防治工作中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升清洁技术,是解决未来能源保障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依靠清洁技术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降低废气排放负担,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加快污染负担率较高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步伐。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高的重要原因是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关联的,而地区生产水平的差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和各地区的产业布局有关,而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工业化阶段进入中后期,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应该逐步增强,在各地方区域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最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存的产业结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及原因,进一步说明了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在工业结构、技术设备和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大的地区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努力提高废气控制技术水平,加快重工业结构的调整,依靠技术支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围绕工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要求,注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3. 按地区发展差异,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分步骤、分主次地对环境污染加强综合治理控制。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针对各地区的特点应该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有针对地解决地方污染物控制难题,提高减排成效。比如,对于工业废气污染负担较高的地区,可以以治理工业废气为主要方面,继续完善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强化管理措施与方案;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工业废气在大气污染源中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并不是处在第一位,机动车排放带来的污染影响明显高于落后地区,可以建议这些地区先以控制机动车减排工作为主。除此之外,从差异化的地区环境政策来看,我们还要注意,不仅要做到降低目前有些地区的污染水平,还应该防范因环境成本差异将导致的污染产业转移现象,杜绝因污染产业转移,导致相关地区新污染负担增加的现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防”与“治”两手一起抓。

4. 加快推行排污权交易,深化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环境成本内在化,才能有效消除污染产业的外部非经济性,体现环境公平。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一个重要的政策途径。排污权交易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之一,促进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废气减排效率。排污权交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利用市场规律及环境资源的特有性质,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各个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微观主体在政策、法规的约束下对排污指标、排污权有偿进行转让或变更,它化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经济学的视野解决了社会问题。为适应环境政策的发展步伐,我们需要在市场规则、排放交易系统建设和环境管理制度方面,尽早做好进行排污权交易的相应准备。一是制定严格的废气控制排放标准。对于有些地区超总量指标排放必须进行严惩,保证废气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快建立污染源排放的统一监管机制和连续监测系统,可以进行联网并强化管理;三是应建立废气排放权交易中介和排放配额跟踪平台,合理制定排放总量指标的分配方案。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事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必须要不断完善有关法律体系、严格标准及执行制度,这样才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更有为效的成绩。

5. 严格管理污染源流向,加强监管工作,强化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由于污染事实发生时,因果关系调查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一旦发生环境公害,我们再去研究它的因果关系,很难从法律上将之轻易地定性为某个微观主体的责任,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危害很大,治理污染时间周期很长,环境治理成本巨大,所以,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而言,应以更为有效地预防为主,这是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将环境污染风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国家或地方政府应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登记,比如:对农药成分进行限定,对农药的生产、销售、流通和使用进行登记;对生产中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的企业进行登记与监管,严格管理企业中能带来污染的化学物质流向,及时进行申报,等等,努力降低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针对污染源的产业分布状况与特点,加强反污染措施的安置。对于一国环境的污染,只有有计划地对不同产业采取差异性的措施,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每个工业化发展的国家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环境污染和退化的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是巨大的,所以,每个国家都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可能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切实地采取环境污染预防措施,来尽可能地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需要针对主要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方案。针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需要我们根据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阶段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各地区发展的差异化管理方案,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佳.霾未走远 提防烟尘再风浪[N].科技日报,2013-02-05.

[2]张铭贤.积极推进华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N].河北经济日报,2013-03-04.

[3]傅年丰.合肥市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N].人民政协报,2013-03-01.

[4]郑敏敏,肖秀钦,陈庆华,张江山.福建省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因子分析与灰色预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4):4-7.

[5]刘铁鹰,李京梅.中国工业废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8):42-48.

.http://papers.ssrn.com/SO13/papers.cfm?abstract_id= 232073,pp1-57.

[7]林永生,马洪立.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以中国工业废气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3,(3):129-135.

[8]张晶,封志明,杨艳昭.洛伦兹曲线及其在中国耕地、粮食、人口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63-66.

[9]谢健.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估计方法[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19-22.

[10]牛晓其.理想洛伦兹曲线拟合及其方程特性[J].安徽师范学院学报,2009,(2):19-22.

篇(2)

关键词:废气污染物;危害;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9+2]文献标识码:A

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被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这些污染物还能够通过人体的皮肤和呼吸系统进入到人体,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伤害。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它严重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对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和净化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一、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电力企业、石油化工企业、钢铁冶炼等大工业,它们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面,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在使用时也会产生和排放大量的尾气与燃烧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燃料燃烧

日常生活中,人们做饭、取暖时燃烧薪柴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严重危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这些污染物数量和种类很多,不易消释,部分污染物还有毒、可燃,破坏性极大。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我国的农业、森林资源、空气和水资源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农业、林业减产;使空气污染,质量下降,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等。还会引起许多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二)对人体的危害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会对人体的很多方面造成伤害,不同的工业会排放出不同性质的有机污染物,这些不同的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又各不相同,例如,多环芳烃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苯类有机物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腈类有机物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戊醇会引起头痛、腹泻、呕吐等等症状。这些情况只是废气中污染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有机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这为废气有机物的治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危害性的特点

有毒性

废气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都是具有毒性的,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其中部分有机污染物还有剧毒。这些有毒污染物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严重影响着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持久性

大气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都会在空气中长时间的存在,难以消释。这些污染物只要长期存在,就会不停的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

生物累积性

对大气中持久存在的有机污染物,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经过日积月累的作用,会出现生物累积的特点。这些污染物,在被动植物吸收之后,会存在于动植物的体内,并且会持续积累。

四、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对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回收法,二是消除法。回收法是指,运用物理的方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选择性的吸附,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燃烧法等等方式。而消除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将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有热氧化、生物氧化等方式。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我国在处理浓度较低的大气污染物中较为常用的手段,是指利用活性炭的超强吸附性来吸附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在对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中,活性炭吸附法是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同时,又能够对废气质量浓度进行缓冲和调节作用。活性炭在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之后,会产生许多微孔结构,这些微孔结构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进行净化。

(二)燃烧法

燃烧法可分为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直接燃烧法是对易燃和高浓度的废气有机物进行处理时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炼油、焦炭行业的废气处理;热力燃烧法是指,用高温燃烧装置去除那些能够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和转化的有机污染物;催化燃烧法是指,运用催化剂降低有机污染物与氧气反应的活化能,这种方式不仅能源消耗少,而且处理效率很高,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烃类有机污染物处理,因此也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等离子体法

等离子体法是指通过高压放电,在强烈的高压作用下,使有机污染物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危害小或者是无危害的产物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所以一般不予采用。

冷凝法

冷凝法是指,对废气中的沸点较低的有机污染物,通过低温冷凝装置,将其转化为液体,进而除去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沸点低、浓度高的有机污染物。

液体吸收法

液体吸收法是指,利用与有机污染物成分相似的特殊液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达到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目的。通常用表面活性剂、液体石油类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液体来进行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这种液体吸收法不仅无毒无害,节约资源,而且吸收率高,能够重复使用。

篇(3)

[关键词]蓄热式氧化焚烧炉;涂布;VOCs处理

中图分类号:TQ3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47-02

引言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以下简称VOCs),由此可见VOCs治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有机气体的来源主要是各类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挥发到空气中所造成。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各种有机物废气,主要包括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等,这些有机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当前,国内外有机废气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生物处理法、热破坏法、吸附法、液体吸收法、冷凝回收法、变压吸附分离与净化法和热氧化法等工艺。热氧化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研究较多的VOCs治理方法,可分为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且不需回收的VOCs废气,热氧化法是前最适合的处理技术和方法,且产生的余热还可综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该法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化工、制药等行业的废气治理领域。

2 蓄热燃烧法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

2.1 工作原理

在VOCs废气治理中,蓄热燃烧法是目前很有发展前景的VOCs废气治理方法,蓄热式氧化焚烧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以下简称RTO),是在热氧化装置中加入蓄热式热交换器(蓄热体),回收洁净气体的余热用来预热VOCs废气,再进行氧化反应的装置。

主要作用是对于有毒、有害、不须回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采用热氧化法的处理方法,较彻底的清洁空气。它的基本原理是VOCs与O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20,并释放一定量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CxHyOz+bO2cCO2+dH2O(有机化合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其中o、b、C、d为方程式中的配平系数,随着VOCs分子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这种氧化反应很像化学上的燃烧过程,只不过由于VOCs浓度很低,所以反应中不会产生可见的火焰。

RTO设备的工作原理图见图1,该设备有3个对称的蓄热室和1个氧化室。

第一次循环:

蓄热室A:有机废气经引风机进入蓄热室A的陶瓷蓄热体(陶瓷蓄热体贮存了上一循环的热量,处于高温状态),此时,陶瓷蓄热体释放热量,温度降低,而有机废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废气经过蓄热室A换热后以较高的温度进入氧化室。

氧化室:经过陶瓷蓄热室A换热后的有机废气以较高的温度进入氧化室反应,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如废气的温度未达到氧化温度,则由燃烧器直接加热补偿至氧化温度,由于废气已在蓄热室1预热,进入氧化室只需稍微加热便可达到氧化温度(如果废气浓度足够高,氧化时可以不需要天然气加热,靠有机物氧化分解放出的热量便可以维持自燃),氧化后的高温气体经过陶瓷蓄热室B排出。

蓄热室B:氧化后的高温气体进入蓄热室B(此时陶瓷处于温度较低状态),高温气体释放大量热量给蓄热陶瓷,气体降温,而陶瓷蓄热室B吸收大量热量后升温贮存(用于下一个循环预热有机废气),经风机作用气体由烟囱排入大气,排气温度比进气温度高约40℃左右。

蓄热室C:陶瓷蓄热室C处于清扫状态,上一循环结束阀门切换时,阀门与陶瓷蓄热体的底部之间存有少量废气,采用氧化室少量高温气体将其反吹,进入氧化室氧化分解。

第二次循环:废气由蓄热室B进入,则由蓄热室C排出,蓄热室A进行反吹清扫;

第三次循环:废气由蓄热室C进入,则由蓄热室A排出,蓄热室B进行反吹清扫;周而复始,更替交换。

2.2 工艺特点

(1)净化效率高,二室可达95%,三室可达99%以上。

(2)换热效率高(>95%),节能,有机废气1.5g/m3以上浓度就可达热平衡。

(3)不产生NOX(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

(4)耐高温(1000℃),正常温度为800~850℃。

(5)U气在炉内停留时间长,炉内无死区。

(6)可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性高。

3 RTO的应用

3.1 涂布生产工序产生VOCs情况分析

我公司涂布生产工序是将成卷的PET或纸张基材,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涂料,并经烘箱烘干后冷却收卷的过程,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工序产生有机废气,分别为配料、涂布、烘干工序,其中烘干工序所产生的废气最多。公司现有3台涂布机(共有5个涂布头),3台涂布机以及涂布车间环境设置了排风系统,最大总排风风量为80000m3/h。

在正常生产负荷情况下,对涂布机VOCs排放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和方法如表1所列,实测数据如图3所示。

根据监测结果,涂布车间的VOCs排放浓度远高于上海市印刷行业地方标准限值。

3.2 RTO工程设计

上海市地方标准《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872-2015:

篇(4)

关键词 生物技术;有机废气处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111-01

伴随当前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自身拥有的处理废气技术,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处理废气,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人类和生态环境的程度。当前,制鞋、家具、五金、电器等行业的喷涂,是产生有机废气的主要来源。有机废气的传统处理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成本高、再生困难、运行管理麻烦、而且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等特点。

1 处理废气生物技术的具体情况

当前,国内各大生产行业广泛应用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主要有3种,具体表现为: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洗涤塔技术、生物滴滤池技术。各自具体的特点以及应用情况,如下所示:

1.1 生物滤池技术

自身具备独特吸附性滤料的生物滤池填料,重点由肥沃土壤、有机堆肥、木屑、活性炭等多种滤料依据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同时,滤料将自身具有的透气性以及通水、持水性优势表现的尤为良好。利用施压预湿提前处理含有污染物的废气之后,进入生物处理装置,此过程是从反应器底部流经气体分布器而进行的,各种不同的微生物生存在生物处理装置的填料表面。对此,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可通过吸附作用产生一定的新陈代谢,废气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氧化分解,具体有CO2、NO-3 以及SO42-等 ,并通过生物滤池的顶部将气体一并处理与排出。

1.2 生物洗涤塔

通常,生物洗涤塔有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是装备填料的洗涤器;另一部分是生物反应器,且具有一定的活性污泥特点。喷淋柱在洗涤器中,可适当有效的将微小的水珠反方向喷洒,这样,污染中的废气可更好的接触填料表面的水,水良好吸收后,进而转进液相,实现质量更好的传递过程。与此同时,浓度为1g/m3~5g/m3 的污染物废气可适当采用生物洗涤塔技术,并已成功适用于部分产业。除此之外,生物洗涤塔也可适用于含有散发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物质废气的污水处理厂。

1.3 生物滴滤池

生物滴滤池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生物滤池和洗涤塔相间的处理。滴滤池内的填料主要是表面积大的惰性填料,为生物生长提供载体是填料的唯一作用,其空隙率较高于生物滤池,更长的使用寿命且阻力相对较小。酸/碱代谢物的污染的主要产生来源在于卤化物、硫化物和氨等废物的处理,pH 值的调节易于利用生物滴滤池处理技术来更好的实现。对此,在降解微生物的过程中,较容易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与较大的产能污染物,表现的更出色应该归于生物滴滤池处理技术。

2 生物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基于独有的反应器前提下,面积较大的气液接触,并易于运行与启动,具有非流动性特点的生物相和液相处理技术,也即是生物滤池处理技术,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产生来源的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基于便于控制反应条件、较小压力的前提下,通常分别有独个备有填料的洗涤器以及具有一定活性污泥的生物反应器构成生物洗涤塔处理技术,在较高污染物浓度产生来源的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不可忽视的是,较多的设备,维护较难,需额外添加一定的营养,成本较高。同时,确保拥有一定控制条件的基础之上,此处理技术还需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配备适当的曝气设备, 由于其不容易调控,在应用上常受一定的限制。

全面融合以上两种处理技术优点的生物滴滤池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具有单独的反应器,压降低,不易堵塞填料,较长的使用寿命,便于控制营养物以及pH,较大的污染承受负荷,并具备独特的缓冲技能,主要针对于浓度0.5g/m3 以下的废气污染物的处理。全面有效的结合吸收法、吸附法以及其他处理有机废气技术的前提下,深度治理产生高污染物浓度的废气,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工农业及市政设施的有机废气处理已广泛应用了该新兴技术。

3 新型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开发

具有物种繁多的实际污染废气中,溶解性的气体相对比可生物的降解性差异较大,同时,其他气体在降解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某种气体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某类或某种气体的去除效率。若更好的处理此类问题,一些学者深入研发了一些相应的独特生物处理反应器,并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生物滤池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段落式特征。主要表现为:基于惰性填料的前提下,酸性气体生物滤池,主要作用于酸性气体的处理;此外,基于碎木块作填料的前提下,落后的生物滤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对一些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起到良好的效果。

4 生物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具体进展走向

废气污物的排放主要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通常以复杂的多组混合气呈现出来,多样化的物质类型,具有差异性的水溶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特点,较大的浓度波动,并相互作用多组分物质之间。对此,有针对性的对动态负荷、多组分的混合气体良好的降解操作环境、彼此相互作用的组分关系以及降解规律进行深层次探究,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尤为重要的实际性意义与应用性价值。不容忽视的是,还需更深层次的探究降解污染物难度大的以及气体浓度相对较低的处理工艺与方式手段。

5结论

通过全面探讨了生物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要义,有效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各项有机废气处理问题,从而提高了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减轻了废气污染程度,更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有机废气;处理;吸附法;生物法

中图分类号:X70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有机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动植物的健康成长。废臭气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对人体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还能使人体产生畸变、癌变。因此,必须要加大对有机废气的处理力度,提高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目前来说,在有机废气的处理方面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工艺的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就是废气的浓度相对于较低的情况下使用。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且能够在有机废气浓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之下,调节吸收废气的力度,使得废气的浓度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目前来说,在处理有机废气的过程中,常常使用的吸附剂有:颗粒活性炭、粉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等。在进行废气处理之前必须要经过相关的处理,使得形成一定的形状并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在经过处理之后,活性炭的结构中就会形成大量无法使用肉眼识别的小孔,这些小孔通过分子之间相互的作用力,吸附有机废气中的气体分子,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活性炭吸附过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吸附净化过程。即鼓风机将有机废气输送到吸附装置中,有机废气在吸附装置内被活性炭吸附,使气体变得清洁。第二,热脱再生过程。由于活性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吸附剂吸收的量达到吸附的极限时,活性炭不具有吸附能力。为了使活性炭恢复吸附能力,必须转入脱附再生过程。脱附再生即将含有催化剂的空气输入到吸附装置中,使活性炭中的有机气体脱离活性炭,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吸附法是最早采用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之一,该方法工艺较为简单,一次性投入少,但介质使用寿命短一旦饱和需再生,甚至更换处理效率不稳定,对高浓度臭气处理效率较低。

2. 液体吸收法

通过将吸附剂和气体相互接触,使得气体当中的有害分子逐步转移到吸收剂中将有机废气进行分离,属于一种电性的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之后通过解析的方式将液态当中的有害分子进行清除,然后在进行回收,使得吸收剂得到重复回收利用的作用。从作用原理来看,可以将之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其中,物理方法就是利用物质相溶的原理,通常是将水作为吸收剂,并将有机废气当中有害的气体予以去除,但对于部分不溶于水的有机废气物质,例如、三苯、等,则必须采用化学方法去除,通过溶剂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予以去除。如使用化学法,运行成本高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3. 吸附法和冷凝法

吸附法主要就是使用具有细孔结构的吸附体对有机废气进行吸收的过程。这些吸附体一般内表面积较大,价格相对于较为便宜,对于有机气体的吸附率也很高。吸附法在去除有机废气应用的过程中相对于较为成熟,而且净化效果较好,但是设备的要求较高,吸附的整个流程较为复杂,吸附法目前主要应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上。

在不同的温度之下,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利用这一特性就可以将气态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冷凝从废气中分离出来。一般冷凝的过程可以通过提高压力或者降低温度来实现。冷凝法在处理有机废气的过程中,虽然净化的效率较高,但是条件比较苛刻,运行的费用也相对于较高,消耗的能量大。因此,这种方法需要和其他方法相互联合应用,用以回收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4.离子法氧化还原法

利用高频高压静电特殊脉冲放电产生高密度高能活性离子氧,高能活性离子与臭气接触,打开臭气分子化学键,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气体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方法处理设备体积相对较小,自重轻,适用于布置紧凑、场地狭小等场合,但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运行成本高

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工艺都可以进入高级氧化技术工艺的范畴,如臭氧(O3)氧化技术、过氧化氢(H2O2)氧化工艺、二氧化氯(ClO2)氧化工艺、紫外(UV)辐照工艺、超声氧化工艺、微波工艺等。由于高级氧化工艺具有氧化性强、操作条件易于控制的优点,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相继开展了该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5.生物法

生物除臭法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达到除臭的目的。采用生物法处理臭气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滤池法、生物滴滤床法、土壤处理法,除臭效果较好。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最先进的生物滴滤床法

生物滴滤装置由池体、生物滴滤床、营养液循环喷淋系统、参数控制系统等组成,其原理是利用附着在反应器内填料上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废气中的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和微生物细胞质的过程,代谢产物和老化的生物膜可被循环液及时转移,对处理污染物中含有恶臭气体(如硫化氢、氨等)的效果显著。其中,含硫恶臭污染物中的硫转化为环境中稳定的硫酸盐;含氮污染物中的氮转化为环境中稳定的硝酸盐或氮气。

其反应式为:

微生物

含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O2------------ CO2+ H2 O+ SO4+ 细胞物质

微生物

NH3或含N有机化合物+ O2------------ CO2+ H2 O+ NO3+ 细胞物质

生物滴滤床定期投加富含N、P及其他微量元素的营养液,以满足微生物代谢活动;营养液定期更换,废液进入污水厂好氧池,最后处理达标后排放,因其产生量少,污染负荷低,对污水处理系统影响很小。

生物滴滤床吸收了生物滤池的优点,填料由不易腐烂,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挂膜的人工滤料构成。填料具有较大的空隙率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在生物滴滤床的使用周期中无需更换填料;生物滴滤技术加大了填料上挂膜菌群的单位数量,提高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减少了气体在生物填料中的停留时间,生物滴滤床的占地面积也可大大减小;生物滴滤设备可做成一整体装置,无需现场拼装,减少了现场安装调试时间;生物滴滤技术可针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具体成份及种类,先期筛选出高效的脱臭菌,除臭设备在出厂前可对填料进行预挂膜,并在现场实际运行的模式下进行二次驯化,以增强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此外填料的压损较小,可降低配套风机的功率,减少运行成本。

6.植物提取液除臭技术

植物提取液的原材料是天然植物提取液,经过先进的微乳化技术乳化,使得它可以与水相溶,形成透明的水溶液;喷洒形成具有很大比表面积的小雾粒,吸附空气中的臭气分子进行反应或催化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无味、无二次污染的产物;天然植物提取液具有无毒性、无爆炸性、无燃烧性、无刺激性等特点。

植物提取液除臭技术所使用的除臭设备耗电量小、占地面积少、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易管理、机动性强且建设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植物提取液无毒、无刺激性,安全性能高,除臭效果好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但该方法必须连续不断地使用植物提取液,除臭的效果靠除臭剂维持,后期费用较高。

结束语

要想全面提高有机废气的治理技术,那么就应该加强有机废气传统处理技术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增强处理的效率,并且有效的节约成本,对于新型的技术来说,应该不断的加强对新型技术的研究,尽快在工业上推广和应用。对于一些有机废气成分复杂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可以利用联合工艺或者通过综合性处理的技术,有效的处理掉有机废气,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童志权.工业废气净化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张正怡.浅谈化工行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J].科技信息,2012(6).

[3] 刘美仪.探讨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及前景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

[4]曾祥诚.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35:155.

篇(6)

关键词 水泥余热发电;工艺设计;热力循环;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148-01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充分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水泥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较大的进步,这不仅表现在技术工艺上,同时也表现在产量上。长期以来,我国水泥工业的总产量一直占据世界第一的地位,水泥工业的生产规模在一步步的扩大。但是,作为一个较为传统的、能耗较高的行业,其资源没有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开发的程度仍然不够,特别是对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余热上,在这方面还没有很好的进行开发利用。作为重要的能源,水泥工业生产中的余热大有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而我国的相关部门也做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这主要体现在利用水泥余热进行发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最初主要是通过恢复中空干法水泥窑的高温废气进行余热发电。但水泥窑的熟料热耗虽然很高,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却很低。后来又转向于新型干法窑上,通过补燃技术进行辅助,从而进行发电。而近年来的发电工艺技术主要投向于从纯PC窑低温废气的余热发电技术上,在这个过程中不再需要补燃,这样一来就相对的回收了更多的电能。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也更加的节能和环保。

1 对水泥余热发电工艺的设计和探索

一般而言,水泥余热发电的系统主要由烟气系统和热力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烟气系统包括窑头炉(AQC炉)以及窑尾炉(SP炉),在熟料的冷却机废气出口和窑头的点收尘器之间,我们安装设置窑头炉,而在窑尾高温风机和烧成窑尾这二者的中间安装窑尾炉,他们一般均采用上进侧出的废气流程,循环方式为自然循环。

对于水泥余热发电工艺的设计,我们一般从它的流程上进行分析和探索,就目前的生产流程来看就是要准确的分析每一个环节,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开展下一步的规划和工艺设计。在这个过程中,熟料冷却机的出口一般产生出废气,而一旁的引风机恰好对其进行抽动吸引,在这个引力之下,废气可以从AQC炉的顶部进入中间的炉膛,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成一个自下而上的循环流动,进而进行一个逆向的热量交换。而要实现整个工艺的循环我们就要开展以下的几种设计:

1)对通过逆向热量交换的工质进行分解和利用,因为完成逆向热量交换的工质一般会产生两个蒸汽,他们的参数一般不同,根据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蒸汽以及补充蒸汽。对这两种蒸汽进行利用,一方面要让主蒸汽进入相应的主蒸汽母管补充蒸汽补入汽轮机的中间;

2)对于来自烧成窑尾预热器中的废气,一般要在送风机的抽动和吸引之下,从SP炉的顶部经过,从而进入中间的炉膛,进行逆向热量的交换,工质吸取热量后产主蒸汽,进入主蒸汽母管。而出自于SP炉的废气送入原料磨中,然后对生料进行后续的烘干工作,汽轮机主进汽可以从主蒸汽母管中获得,做完功的乏汽则要进入凝汽器,之后我们对其进行冷却。对于凝结水,一般由凝结泵送入处于真空状态的除氧器,经过除氧的加热产生主给水,主给水经给水泵就要送入AQC炉省煤器再次进行加热。待加热至到饱和得状态后就要分三路进入AQC炉高以及低压汽包和SP炉高压汽包中间。而进入SP炉汽包的饱和水经各级蒸发器再次与过热器被加热成过热的主蒸汽,这样一来就完成了整个工艺的一个基本循环,这样的设计也较为科学合理,也更加的有效。

2 水泥余热发电的热力循环系统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水泥余热发电热力循环系统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这4个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各自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

1)单压系统。这一系统总体而言就有比较多的优点和长处,主要表现在系统的构成上,它一般比较的简单,所以运作起来也就比较容易,效率比较高。这一系统通常是是水泥余热发电中普遍采用的热力系统。不过,这一系统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单压系统AQC锅炉的省煤器水量一般是AQC锅炉和SP锅炉两者的总给水量,所以一旦冷却机的废气温度较高时,就不能降低AQC锅炉废气排出的温度,从而导致冷却机废气的总能下降;

2)闪蒸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由单压系统发展而来,通常主要应用热力学上的闪蒸机理,它根据废气余热品质的不同而生产一定压力的主蒸汽和热水,主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进汽口,闪蒸系统提高了发电功率,但其运行调整不方便,设备投资和站用电率也较高,系统散热和电耗较多;

3)双压系统。主要是通过设置AQC双压锅炉得以实现。通常余热锅炉生产出压力较高的蒸汽后,烟气的温度会降低,余热的品质下降,根据低温烟气的品位,再生产低压蒸汽。总之,双压系统提高了余热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它的投资成本高;

4)复合循环系统复合循环热力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适用于热耗相对较低的生产线。因为在SP锅炉产生饱和蒸汽或低过热度的过热蒸汽,这样就将SP锅炉主汽传送到AQC锅炉的联合过热器进行过热。在这一过程中,较高温度的废气用于过热和蒸发器,而相对较低温度的废气就用于加热给水或者是用于闪蒸,从而实现了对废气的高效利用。

总之。水泥的余热发电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较好的盈利能力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新的环境污染,能够有效减少对厂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设和运行经验,但是在如何提高余热利用水平,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水泥余热发电工程作为一个利废、节能并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智晨.中国余热发电市场调研报告2010[R].中投顾问,2010.

[2]张富.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电站的技术与装备[J].水泥技术,2004(3).

篇(7)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分析 ,污染源分析 ,陶瓷

Abstract: the ceramic industry for raw materials, energy, l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huge, production proces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belong to "three highs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s over one of the ke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rough may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source control get certain especially the role. Combined with a ceramics factory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of ceramic industry examples in eia operation period pollution guide-subject analysis, ceramic industrial project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work of the pollution sources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analysis technolog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ing analysis, pollution sources analysis, ceramic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是世界陶瓷最大生产国,约占世界份额半壁江山。陶瓷工业对原料、能源、土地等资源消耗巨大,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属于“三高一资”行业,是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行业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对污染防治尤其是源头控制取到了一定的作用。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环境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其中污染源分析是环评中各专题的基础资料。通过污染源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产污节点、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等技术参数,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提供依据,为定量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提供可靠保证,为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提供基础,为实现建设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因此,污染源分析是否合理、可信直接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各专题评价以及总评价结论。本文结合某陶瓷厂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对陶瓷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中营运期污染源分析进行浅析。

1污染源分析

污染源分析主要采用类比法、物料衡算法以及资料复用法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进行分析与核算,通常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四个方面。

1.1 废气

根据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点并结合陶瓷厂实际生产工艺分析可知,项目产生的废气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为主的燃料废气,主要来源于喷雾喷雾干燥塔、窑炉、锅炉;第二类为含生产性粉尘为主的工艺废气,这类废气温度一般不高,主要来源于原料场、配料、压力提升、喷雾干燥制粉、过筛、粉料压成坯体、干燥、输送带等工序;第三类为煤气车间废气。

1.1.1 燃料废气

(1)喷雾干燥塔

喷雾塔分别使用水煤浆和水煤气为燃料。喷雾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由于燃烧水煤气过程中,产生的烟尘量很少,或忽略不计,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水煤浆为燃料,燃烧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2)窑炉

本项目以水煤气为燃料。水煤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窑炉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窑炉烧成工序产生的粉尘主要来源于装、出窑时产生的粉尘废气,这些粉尘将随燃烧烟气一起排放,由于进窑砖坯已经经过压机压力成型,出窑砖坯已经烧成砖,均不会产生大量粉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窑炉粉尘的浓度在90~150 mg/m3之间。

(3)燃煤锅炉

项目配有燃煤锅炉为煤气发生炉提供蒸汽,一般情况下,煤气发生炉在点火及停炉检修时需提供大量蒸汽。锅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燃煤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

1.1.2工艺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