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9 14:54: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际政治形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国际化深入以及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建筑公司走出国门,承揽国际工程已经渐渐成为常态,但随之而来,却发生了一系列不良问题,这些问题与我国建筑企业在招投标阶段获取和分析招投标信息和工程情况不清有着直接关系。文章试图通过对国际招投标信息获得途径及分析管理进行讨论,为我国建筑企业进军国外市场提供一些有益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国际招投标;信息管理
国际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咨询、融资、采购、承包、管理到培训等各个阶段的参与者来自不止一个国家,并且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工程。
国际招标是指在国际上相适应的领域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目前,国际招标方式大致有三种形式: 一是竞争性招标。是指工程项目招标人邀请几家乃至几十家各国投标人参加投标,通过多数投标人竞争,选择其中对招标人最有利的投标人达成交易,它属于兑卖的方式。这种竞争性招标方式包括两种主要形式:(1)公开投标。公开投标是一种无限竞争性招标。采用这种做法时,国际招标人要在国内外主要报刊上刊登招标广告,凡对该项招标内容有兴趣的潜在投标人均有机会购买招标资料并进行投标。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竞争性,获得合理的投标报价。(2)选择性招标。选择性招标又称邀请招标,它是有限竞争性招标。采用这种做法时,招标人不在报刊上刊登广告,而是根据自己具体的业务关系和情报资料由招标人对潜在投标人进行邀请,进行资格预审后,再由他们进行投标。这种方式可以节约成本。二是谈判招标。谈判招标又叫议标,它是非公开的,是一种非竞争性的招标。这种招标由国际招标人物色几家建筑商直接进行合同谈判,谈判成功,即可达成交易,过程简单。 三是两阶段招标。两阶段招标是指无限竞争招标和有限竞争招标的综合方式。这种招标方式将国际竞争性招标和国际选择性招标相结合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先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在开标后再邀请其中几家条件好(一般报价也较低)的承包商进行第二阶段的报价,最后确定中标者。这种方法适用于招标内容处于发展阶段或者招标人对工程项目缺乏见解的情况。
虽然以上三种招标方法形式不同,但其实质相同,由于参与者包括全球的建筑商,所以竞争异常激烈,其中不但有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建筑商,也有依靠低廉劳动力取得竞争优势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筑商,这些都对我国建筑企业竞标产生直接竞争。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以及我国企业经济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向海外拓展业务,以期在海外取得成功。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总结中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大多数不成功案例或多或少都与企业投标前期决策失误有关。而影响前期投标决策的关键因素,则是投标信息的获得与分析。投标信息并不仅仅是招标公告,还包括工程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情况、汇率、项目实施地点情况等等一切影响投标决策的信息。招标信息管理就需要从以上方方面面进行管理。
这些招标信息,有些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简单获得,但有些信息则需要我国建筑企业自己亲自前往才能获得真实的资料。
目前我国企业获得国际招标信息的途径大致有几种,一是从相关网站中获取。目前,我国有一些网站刊载国际工程招投标信息,这些网站包括一些专业的国际招投标网站。如中国国际招标网、国际建设工程招标网等等。除了这些专业的网站外,其他一些网站还时不时地披露一些国际招标信息。我国的建筑业企业可以从这些网站中获得一些国际工程招标信息,并进行初步的筛选。二是通过我国驻工程所在地大使馆获取。有些时候,工程所在国为了吸引更多投标人,会向各个国家的大使馆递送招标信息。我国企业可以通过我国大使馆获取相关国家的国际招标信息以及工程概况。三是通过当地华侨和留学生获取。很多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获得的第一笔业务,往往是由于偶然因素,由当地居住的华侨或者留学生介绍而来。一些工程所在国的华侨或者留学生,由于其经常往返我国和工程所在国,这样就可以将工程所在国的招标信息传递到我国。这些信息被我国建筑公司获得后,就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工程的投标。四是通过外国政府企业网站获得。一些建筑公司实力较强,它们往往雇佣专人从事招标信息获取工作,甚至有专门雇员时常登陆外国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网站,获得相关的招标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获得招标信息,并且信息准确程度较高,有利于投标成功。五是直接收到招标人的投标邀请函。某些时候,由于我国企业在工程所在国从事过建筑施工活动,并取得不俗成绩,获得工程所在国的认可,取得一定的声誉,或者我国公司掌握某些先进技术,在国际上有一定声望,这时候就有可能有些国际工程招标人“慕名而来”,主动发出投标邀请函。
当然,我国企业获得国际工程招标信息还有很多种途径。这些招标信息的获得途径不同,其准确性也不同,企业获取国际工程招标信息后,有必要一一加以甄别。
国际工程招标信息管理,不仅仅是工程招标人的招标信息,还应包括投标竞争对手的信息,以及一切与工程投标决策有关的信息。
企业如果想要中标,获得理想的国际工程施工合同,就需要对招标信息加以分析。对招标信息的分析要注意一下几点:
(1)分析招标信息的可靠性
不论从何处获得的国际工程招投标信息,都需要分析其可靠性。由于国际工程招标的标的在国外,因此信息沟通不畅,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因此为了投标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先进行招标信息可靠性的调查。
对国际招标信息可靠性调查,并不是仅仅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留言,信函的方式简单问一下了事。我国建筑企业招标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招标人所在国的经济形势,尤其是招标人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状况,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以及项目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招标人项目听起来非常不错,并且合理,似乎可靠性很高,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这种可靠性是中国人思维的可靠性,就工程所在地而言,根本就不可行。比如在中国可能动辄修建上万平方米的大超市,这样规模的超市在中国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显然非常普遍,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异之处,甚至规模更大,也是有可能的。正是因为如此,可能有些国际诈骗犯利用国内建筑公司的惯性思维,故意编造大项目欺骗,引诱其投标,骗取钱财。但只要稍加分析之后,就可以看出其招标信息的不可靠性。可能招标人所提出的工程所在地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人口甚至还不如中国一个县城,但其工程规模却超大。这些只要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稍加判断,就可以发现其所谓的要建设的超大工程是不靠谱的。
(2)分析招标信息中工程所在地政治法律情况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招投标,考虑工程所在国的政治形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国许多企业,由于不了解国际政治形势,想当然地以为国内施工与国际施工一个样子,或者在这种主导思想之下,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工程所在国的政治风险。我国许多参与国际工程的建筑公司,甚至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在这方面都有惨痛教训。当然这也与一些公司的赌博心理有关,有些公司为了赚取利润,故意忽视工程所在国的政治形势,存有侥幸心理,但一旦发生政治危机,立刻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建筑企业除了分析工程所在国的政治形势外,还要分析其法律,研究工程所在国对在本国施工的工程是否有特殊要求,比如材料采购的限制,人员雇佣的限制。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建筑公司在招投标之前应当详细了解并分析对自己的影响。
(3)分析招标人的实力及工程所在地市场情况
如果经过初步分析,工程所在地的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稳定,或者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分析活动。
这时我国的建筑企业应将重点放在调查招标人实力和工程所在地建材市场情况上。我国企业在分析和搜集招标信息时,应着重了解招标人的实力及信誉,如果招标人实力强劲,显然对工程实施有着积极作用,如果招标人信誉卓著,以往工程项目没有什么大的纠纷,显然这项工程安全性就高。
在分析招标人情况的同时,我国建筑企业也应分析当地建材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情况,如果有条件,最好派专人前往了解。分析建材市场时不仅仅是了解建材价格那么简单,还要分析当地建材质量,工程所需材料是否能够全部在当地获得,有哪些材料是需要从工程所在国国外采购的,还要分析工程所在国是否允许该材料从国外购入,还要分析工程所在国劳动力是否能满足工程需要,工资水平如何,当地是否有就业保护政策,是否欢迎中国人前往工作等等。
(4)对招标工程所在地点详细考察
此时我国企业正式介入工程投标活动。经过一系列准备后,我国企业可以先去工程施工地点进行考察。了解工程施工地点的自然地质条件,水文情况已经施工难易程度等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对工程心中有数。
(5)分析其他竞争对手情况
国际招标活动,尤其是大型的国际招标活动,其竞争者来自全球,故而其竞争性远远高于国内工程的招标活动。在这些国际竞争者中,有的竞争者技术先进,有的竞争者劳动力廉价,有的则熟悉当地环境等等。这些竞争者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我国企业应当积极调查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优势,与自己的优势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出各自的优劣势,分析自己是否具有优势,是否能够通过恰当方法,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在投标中处于优势地位。当然,如果经过分析后确实实力远不如对手,也可以选择退出这次招投标活动。
我国建筑企业只有通过对国际工程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搜集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投标决策,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不断壮大,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黄智勇.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12.
【关键词】高中政治 激发 学习兴趣 方法
一、让课堂多一点笑声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而产生共鸣。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欢迎,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感的自然流露,教师人格的示范。一个幽默绝妙的语言,一个幽默夸张的动作,一个幽默丰富的表情,会对你的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适当介入幽默的成分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提高记忆力和增强学习政治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与感染,使学生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可以鼓舞学生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宽度,以自身的“范例”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充分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蔼、微笑、幽默的教师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精神获得自由,在高峰体验中绽放绚丽的智慧花朵,教学变得轻松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让学生感受到一点“生活味”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只有化抽象的理论为朴素的生活知识,才能使他们喜闻乐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与感受,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生活味”,还要联系时事热点进行教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事的课堂,必然导致缺乏生气。中学生尽管对枯燥的政治理论不太感兴趣,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情有独钟,我们要将这些重大事件与政治课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三、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徘排”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及时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实践证明,疑点、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在思想政治课“沃土”中生长出来的诸多疑点,又具有丰实的“营养成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四、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可不拘一格,教师可组织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上网等方式学会查阅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资料,学会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学会积累知识和拓展能力。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题《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搜集有关股票、债券和保险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不但可增长学生对股票、债券、保险等金融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
五、分析历史事件和国际政治形势等时政专题,展开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根据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而且随着知识结构的扩展、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增强,他们不但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政治形势。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历史事件和国际形势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以激发学习兴趣。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以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的影响和改变学习质量。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着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这样就使学生不敢自由发表见解,影响了正常发展。 而新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之中,师生是平等的。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倡导和实践"尊重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彼此交流情感,彼此感染,把教学变成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让对话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充满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课堂充满着平等、和谐与温馨,师生之间充满激情。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通过"生活化、活动性、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师的手脚放开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了,学生的天地更广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多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加了,政治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使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学习,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目前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乏味,没学头;有的教师也对思想政治课信心不足,感到该课越来越难教。那么,如何才能让政治课教学兴趣盎然,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 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 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 有帮助。如上学 期的第一堂课,同学们讲的最多就是我国东北特大洪灾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 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造成特大洪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 发展有什么启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等等。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第一堂课就体会到小小的课堂 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政治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 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 、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 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 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 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 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 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 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更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也愈来愈受到学生的青睐。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设计影响着生活,生活也影响着艺术设计。生活指的是什么?生活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比如:吃饭、睡觉、工作、学习、休息等等。而艺术又是指什么呢?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感悟、体验、加工、创造,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比如,用绘画去表现万马奔腾、用歌曲去表现小桥流水、用诗歌去表现花好月圆、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丰富的想象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一个致力于服装设计的人来说,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创作的源泉。服装设计者的作品的适应程度是由其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服装设计者只有具备了各各方面、各各层次的生活阅历,才能创造出适合各种场合的服装。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从来没参加过话剧表演,也未曾看过话剧,他怎么去感受和认识并设计出完美的话剧表演服装呢?一个人如果从来没参加过芭蕾舞表演,也未看过芭蕾舞蹈,他怎么去感受和认识并设计出完美的芭蕾舞表演服装呢?
二、丰富的政治历史知识
时装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会推出不同的服装,这是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所决定的。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服饰发展变化多种多样,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国具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一个合格的服装设计师要关心时事,关心历史,一个不关注国际政治动态的设计者,永远都是一个落后者。所以,服装设计者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关心政治形势,多与外界交流与沟通。
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高深的艺术修养
俄罗斯历来都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强权政治传统,不仅对内打压各非俄罗斯民族的其他民族,而且用侵略的手段对外扩张其疆域领土。这种大国沙文主义的扩张诉求伴随着中国近代封建王朝的没落,必然见之于俄罗斯对其远东地区领土扩张的现实。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文化融汇成为必然。从16世纪后期俄罗斯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开始,沙俄通过武力手段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为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奠定了地缘基础;17世纪沙皇俄国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频频进犯以及随后中俄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为以派遣专业人才和通商互惠为媒介的文化扩张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自此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正式拉开序幕。19世纪60年代,在第二次后,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和《》,这使中俄边界局势一度紧张,暂时中断了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移入。直至19世纪90年代,大批俄罗斯移民涌入中国东北。1896年,俄国获得了“借地修路”的特权,也就是在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吉林境内建造直达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铁路。俄罗斯筑路人员进入中国东北,并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展开施工。在中东铁路建设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人开始大规模涌入中国东北地区,其中不乏中东铁路建设管理局的成员、受过高等教育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艺术家、科研人员,还有传教士等神职人员。1922年生活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已达15.5万人,同年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俄侨已超过20万人。[1]同时,一些汉族移民也越过边界,进入俄罗斯境内。据统计,1900年海参崴旅俄华侨的人数已达到36700人。[2]在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口流动过程中,俄罗斯侨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的人文、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俄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的文化气息注入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生活中,这一过程大大地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融合。
二、近代俄罗斯政治形势变化与中俄地缘优势这
一政治因素是中俄文化融汇的核心途径十月革命的爆发导致了俄罗斯大批的知识分子向外流亡,流亡者中不乏贵族、官绅、资本家和神职人员。由于俄罗斯与中国东北地区接壤,加之当时这一地区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东北地区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些俄罗斯流亡者的首选避风港,也逐渐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由于这些流亡者大多为知识分子,因此,即便是流亡生涯也未能阻止他们不断向外传播俄罗斯文化的步伐:俄罗斯人在中东铁路沿线创办了报刊,仅1901年至1917年间就已经创办了71种刊物。十月革命后大批俄罗斯人定居中东铁路沿线,红党与白党对中东沿线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代表都从各自利益出发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刊物,此间有30余种刊物相继问世,20世纪20年代便成为了旅华俄国人办刊热情最为高涨的年代。[3]此外,1923年成立的东省文物研究会以研究中国满洲(东北)为主旨搜集、收藏文献资料并编辑、出版,经它所收藏的许多资料、档案目前已经成为了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文化、生活发展进程的珍贵文化遗产。俄国人还在中国东北地区投资开办了大量的学校,这些学校不仅吸收俄国子弟,也接收中国学童入学。显然,这对该地区的早期教育及俄罗斯文化的大范围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因为中俄两国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更迭起伏,使大量俄罗斯侨民涌入到中国东北地区,才有了该地区的中俄文化深层次的交流与融汇。通过俄罗斯侨民,东北地区的居民更加了解了欧洲人的生活、工作和教育方式,间接地加深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融。此外,俄罗斯侨民们在东北地区无论是组织文学团体,收集珍贵史料,还是创办教育机构,都在客观上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开发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三、殖民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经济因素是中俄文化融汇的主要途径
为了政治上在华攫取更大的利益,俄罗斯人利用建造中东铁路的特权,在铁路沿线建立了许多城镇,其中,最具特色的城市当属享有“东方莫斯科”美称的哈尔滨。如今一座座带有俄式浮雕装饰的穹顶式建筑林立在哈尔滨主要街道上,俄罗斯工艺品店也随处可见,在这里中俄文化的美妙结合时时散发着特有的韵味。除此之外,牡丹江、满洲里、绥芬河等许多东北城市也在建造中东铁路的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俄罗斯人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立了许多工厂和洋行,其中包括木材加工厂,东北地区最大的采矿场——扎赉诺尔煤矿,铸铁厂和发电厂等;还开设了不少轻工业工厂,如酿酒厂、面粉厂、卷烟厂等。比较著名的俄罗斯企业当属专门从事销售自西伯利亚地区和莫斯科等地运来的俄罗斯商品的“秋林”公司,它相继在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大连等城市开设了分店。此外,俄罗斯人在自己开设的学校中,除了向中国学生介绍欧洲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外,更多的是传授俄罗斯语言、习俗、饮食等文化内容。从此,这些内容开始逐渐地融入到东北人民的语言与生活中,直至今日仍被广为流传。东北用语,如:“喂得罗”(ведро,一种上粗下细的水桶),“布拉吉”(платье,连衣裙),“列巴”(хлеб,大面包),苏伯汤(суп,汤)等。东北人的着装,如东北男人的呢子大衣、毛皮帽子,女士的大披肩等。另外,俄罗斯红肠也早已成为了东北居民餐桌上的常见菜肴。可见,在殖民利益最大化这一经济因素驱动下,俄罗斯人客观上加速了中国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其基本具备了近代工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人涉足了东北地区的建筑、经济、饮食、教育等各个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对该地区的建筑艺术、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饮食文化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必然地刺激了中俄文化的进一步融汇。
四、结语
关键词演政治风险;跨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07-0001-04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为自身、母国、东道国乃至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东道国政府、竞争对手和部分利益群体的利益。当以往利益分配的均衡格局被打破而形成新的分配格局时往往亦是风险多发的时期,这点对于国际投资来说更是如此。以往的国际投资领域主要由发达国家所主导,而这种格局在新世纪开始后已经被打破,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模式在国际和国内层面正在形成。当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对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发起冲击时,自然会引起既得利益国家的阻遏,从而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各类企业也积极地投资于世界各国,在与众多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中日益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发生在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给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损毁了中国的形象。但是,中国企业必须要深刻地认识政治风险,进而对其进行评估和控制,才能克服政治风险带来的危害,保持可持续发展。
一、政治风险与中国经济安全
由于中国依靠丰富的劳动力和相对较多的自然资源,吸引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自1993年以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2011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为世界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出口量2009年位居世界第一,进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经过30年的粗放式发展,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已经非常匮乏,特别是对石油、天然气、铁、铝等战略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这种外向型经济造成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市场依靠海外,外部世界的任何变化都会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的企业发展。
由于自2007年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持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大量的出口给其他国家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和大量的失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其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影响是对外贸易摩擦的加剧。据商务部统计,近10年来,国外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高达700多起,涉及4,000余种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l起涉及中国产品,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已进入国际贸易高度摩擦的时期,保守估计每年至少约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2009年更是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双反”浪潮,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更多的国家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为借口,以偏概全、夸大事实,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卫生和安全措施成为影响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从中国境内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
3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该特保措施已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实施。奥巴马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最终裁决,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第一次用特保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此次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轮胎特保案,不仅影响到中国22亿美元出口和
10万人就业,而且更为不利的是,根据WTO规则,其他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美方这一做法违反了其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作出的有关承诺,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很大损害。
中国进口的战略资源同样受制于他国。中国自1993年来就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目前的对外依赖度已超过50%。中东地区的巴以紧张形势、伊拉克局势的恶化、伊朗核问题的悬而未决、非洲产油国的内乱、拉丁美洲产油国的政局动荡,世界各地恐怖活动猖獗和恶性暴力事件屡屡发生,使地区和国际政治形势动荡加剧。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牵动着多边国际关系的走向,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动荡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对当前世界经济带来冲击。最明显的莫过于2008年6月石油价格达到147美元/桶,给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西方国家不惜制造“中国”、“中国崩溃论”等言论,在全球鼓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行为”,从各种方面来防范中国。中国尽管处于铁矿石的买方市场,但是铁矿石国际价格还是被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公司所控制,每年都要接受新一轮的提价,使得国内钢铁企业的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导致结构性的通货膨涨,严重影响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为此,以资源类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经营,力求突破他国的限制。
7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对俄制裁措施,禁止美国境内的个人或机构为俄气工业银行以及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提供期限超过90天的新融资。此外,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Novatek以及八家军工企业均不得通过美国的国际清算系统进行交易。
两周后,美国再次扩大制裁,另外三家俄罗斯国有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莫斯科银行和俄罗斯农业银行被禁止从美国金融市场获得期限超过90天的融资。根据美国的测算,俄罗斯银行系统约30%的资产都在制裁范围内。
7月30日,欧盟也通过最新制裁方案,内容与美国大体相似,稍有不同的是将俄罗斯最大的贷款机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也列入制裁名单。此外,欧盟还对俄罗斯石油勘探和开采领域的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加以限制,并停止向俄罗斯出口可被用于军事目的的任何产品和技术。
新一轮制裁源于欧盟与美国认定俄罗斯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被导弹击落的事故至少负有间接责任:俄罗斯为乌克兰东部武装提供支持导致该地区战事不断。美国和欧盟都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制裁措施迫使俄罗斯帮助恢复乌克兰东部地区稳定,制裁对俄罗斯的胁迫效应还有待观察。
被制裁的机构在迅速寻找替代方案。俄气工业银行就通过在美国经营、不受制裁的俄罗斯银行与合作方获得期限超过90天的融资。“我们已经找到了有效的应对,尽管制裁增加了时间和结算成本。”尼娜对《财经》记者说。
政府层面,则在讨论与“购买美国货法案”相似的“购买俄罗斯货法案”,以及如何更新俄罗斯的国家清算系统、警告欧洲将承受更高的能源价格等。 国家财富基金受压
对俄金融制裁的关键在于打击这些银行偿还旧债的能力。一旦这些银行无法在欧美市场获得长期融资,将在偿还到期债务时遇到极大困难,给俄罗斯的金融体系造成破坏。
根据彭博通讯社数据,俄罗斯外贸银行在2016年将有20亿美元贷款和4000万美元债券到期,储蓄银行有26亿美元外加约6亿欧元贷款将在2017年到期,同时还有28亿美元债券到期。
如果算上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和俄气工业银行,这四家银行在未来三年内以美元、欧元和瑞士法郎结算的外币债务总额达150亿美元。
俄罗斯国有银行2013年全年期限超过90天的长期融资有一半都来自于欧盟金融市场,总额超过75亿欧元;从3月中旬乌克兰危机爆发至今,俄罗斯在欧洲市场发行的公司债总额只有41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
“针对俄罗斯几大国有银行的制裁显然是要关闭欧美金融市场的大门,迫使它们向国内寻求长期融资。”位于莫斯科的宏观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韦弗说,能够为这些国有银行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的只有俄罗斯政府,这将不可避免地消耗俄罗斯政府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时所积攒的国家财富基金。
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在今年2月约为49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计算,俄罗斯手中的外汇储备比即将到期的所有海外债券多出两倍有余,并且足以支付17个月的进口支出,远高于新兴国家警戒水平的6个月。
俄罗斯当前政府债务水平维持在GDP的12%左右,尽管财政部计划今年调高债务水平,按计划在2016年也只有GDP的14.3%,远低于欧盟国家平均占GDP总额88%的公共债务水平。
相对富足而稳健的国家财政短期内足以为金融制裁带来的冲击提供缓冲,俄罗斯央行已经表态将为受制裁的各家银行提供“足够的政府支持”,尽管未透露具体的支持方式和规模。
但长期看来,制裁可能会侵蚀俄罗斯几家国有银行获得新贷款为新项目融资的能力。为了将能源出口多元化,俄罗斯需要大量投资于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克里姆林宫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7月份访问中国时曾表示,俄罗斯将投资600亿至700亿美元于8月份开始建设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西伯利亚能量”天然气管道。
此外,欧盟还限制了对俄罗斯石油领域的深海钻探、北极钻探以及页岩油开采等方面的技术出口,规定今后所有向俄罗斯出口这些设备和技术的欧盟企业都需要获得本国出口管理机构的特别许可证。这些制裁措施经过深思熟虑――受制裁的领域都是俄罗斯未来增加能源产量的关键,对当前石油和天然气产出并无影响;而且制裁只涉及石油领域,未染指天然气行业――欧盟作为最大的俄罗斯能源需求方,在尽量避免伤及自身。 德国的态度转变
目前,俄罗斯的反制措施有限,普京于8月6日签署新法案,禁止进口欧洲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所有美国食品。
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在起草“购买俄罗斯货法案”,计划在政府部门和国家持股的公司采购电子产品和设备时,给俄罗斯生产商以“特别优惠政策”。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美国的微软和惠普公司。惠普公司2013年全年在俄罗斯的利润为34亿美元,其中22亿美元直接来自俄罗斯政府部门的采购合同。
德国工商业协会主席万斯莱本(Martin Wansleben)估算,德国有30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对俄出口;2014年全年德国对俄出口可能损失40亿欧元,对乌克兰出口将可能减少15亿欧元。
不愿见到俄罗斯被隔离在全球市场之外的还有欧洲与美国的能源公司。在6月下旬莫斯科召开的第21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公司的总裁在讲话中都强调了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性,并表示要继续扩大与莫斯科的合作。
来自商界的压力与游说让欧盟的制裁一直踌躇不前,马航MH17航班坠毁助推了制裁升级,转折的关键是德国态度的扭转。
德国的政治观察者注意到,自从马航MH17航班坠毁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普京仅在事故第二天后有过一次通话,之后双方再无进行过私人沟通。此前默克尔与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双方打过不下30次电话。有德国官员表示,坠机事件后俄罗斯的强硬不合作态度让默克尔丧失了对普京的耐心,转为对俄采取强硬立场。
德国态度的转变还可能源于德国情报部门对俄罗斯高层内部可能出现裂痕的判断。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联邦情报局局长辛德勒(Gerhard Schindler)于近期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报告称,尽管普京希望向世界展示统一的俄罗斯,但他的权力阵营内部开始出现裂痕:在如何应对西方的经济制裁上,强硬派和寡头们争执不下。
基于这一判断,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称德国的重中之重是打击俄罗斯的寡头们,德国财长朔伊布勒也表示,德国的商业利益需要让位于志在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外交政策。 发达的“影子经济”
由于此前欧盟和美国的制裁对俄经济实际影响有限,俄罗斯经济在6月份出现过短暂的回暖迹象。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二季度工业增长率达到2.5%,一季度则为1.8%。
俄罗斯证券经纪商BCS金融集团市场部负责人约瑟夫・达扬(Joseph Dayan)留意到,4月末到5月期间,一些专注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和俄罗斯富商开始大手笔买入俄罗斯股票,到6月时已经赚得盆钵满盈。今年3月中旬到5月底,外贸银行、联邦储蓄银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等主要机构的股价平均上涨幅度达到三成。
随着欧美宣布新的制裁措施,俄罗斯各项经济指数又如过山车一般下跌。十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在8月5日达到9.72%,为3月份以来最高点,为此财政部不得不再次暂停政府债券的销售计划;卢布在整个7月份下跌4.7%,成为所有新兴经济体中表现最差的货币。
据俄罗斯央行预测,截至7月份,约有750亿美元资本逃离俄罗斯市场,全年的出逃资本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等量级的大规模资本外逃还曾在2008年8月份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军事冲突之后出现,三个月内资本净流出达500亿美元。
俄罗斯的欧洲商业协会总裁弗兰克・绍夫(Frank Schauff)对《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受到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和欧美制裁的双重影响,在俄欧洲企业的信心指数已经降到了近三年内的最低点。
俄罗斯经济频繁大起大落,背后推手是大规模的影子经济。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全球金融诚信组织(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估算,影子经济规模达到俄罗斯GDP的46%之多。欧美制裁的拳头很难伸向这个隐匿在暗处的“半个俄罗斯经济”,实际制裁效果很有可能会大打折扣。
出于避税和洗钱目的,俄罗斯油气资源产生的大量美元已经形成“油气资本―资本外逃―离岸金融中心―返程资本―影子经济”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流动怪圈。
根据俄罗斯官方信息,俄罗斯影子经济解决的就业人数达到2000万,进入官方统计的就业人数也不过4800万;俄罗斯总检察署估算,有4万家各类型组织,其中包括1500个国家机构、4000家合资企业以及约三分之一的银行涉嫌涉足灰色地带生意,除了石油、天然气之外,还有贵金属、宝石、武器、、文物、外汇等方面的贩卖。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的许文鸿对《财经》记者说,外流资本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对政治形势极其敏感的资本,一旦形势好转,这些资本很快回归,在大片经济灰色地带内继续套利。其中至少有40%以上的返程资本又进入俄罗斯的能源相关行业,如果算上其他资源矿产行业,这一数字则高达70%。
此外,俄罗斯是所有非发达经济体中金融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将卢布兑换成外币,并在外国银行开设账户。苏联末期卢布的急剧贬值和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带来的记忆,使俄罗斯人习惯于到稳定的经济体中寻求个人财产的安全。一旦卢布出现贬值迹象,普通民众纷纷将手中的卢布兑换成外币并存在自己在海外开设的账户中,这也构成俄罗斯资本外流的一部分。
在政治形势恶化的情况下出现大量资本外流,是俄罗斯特色的政治经济化现象,这让掌控着俄罗斯经济资源的寡头们有特殊渠道规避欧美制裁。
但是大规模影子经济的存在,也带来诸多恶果。
一方面俄罗斯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并造成联邦政府无法准确统计有效的经济数据,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幅减弱;另一方面,不受监管的资本进出加剧了俄罗斯经济的震荡。
普京在2012年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提出了俄罗斯经济“去离岸化”的口号,并且要求各级政府官员公开其海外资产,包括房产和所持有的股票等,但迄今收效甚微。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的莉莉娅・舍夫佐娃指出,在俄罗斯政治系统中混迹多年的精英们早已习惯西方式的生活――拥有多处房产、西方教育以及高端的医疗服务。这些政治精英们是普京改革的最大阻力。
“现在几乎看不到俄罗斯从能源依赖型经济转型的任何可能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的刘旭对《财经》记者表示,俄罗斯的能源和军工产品出口足以充实国家财富基金。能源收入维持着俄罗斯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也保证着俄罗斯的高消费水平。
俄罗斯属于消费驱动型国家,最终消费约占GDP的60%,这一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