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8 15:44: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存在的问题及投资风险
1.公允价值导致利润总额失真
交易性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进行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损益类的账户,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是损失。从而使得企业利润虚增或虚减。网上有资料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终报来分析,共有316家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科目本期发生额并不为零,其中有240家上市公司存在公允价值的变动收益,有76家上市公司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源于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平均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这一科目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59.44%,而具有公允价值净收益的上市公司则平均得到了56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79.78%。很显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非常大。
2.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余地
由于我国存在客观上的经济市场不成熟以及微观上的账务处理中会计与税法的不同等因素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了余地。
(1)由于我国目前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就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2)在资产负债表日,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均调整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最终会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余地。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争议
1.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涨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的计量属性所产生的风险和危害最大的表现在于资本市场上行阶段的“价格助涨效应”:即推动资本市场总体价格进一步的上行。就像“不断加温的水中青蛙一般”使公司风险越来越大;“价格助跌效应”则仅仅是在资本市场的下行阶段风险中的一种集中爆发和释放,此时价格风险实际上会越来越小。
资本市场的上行阶段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涨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危害可以概括为:资本市场上行使得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上升,进而推动大量资本进入投资,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高管贪欲得到最大释放,公司治理失效。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跌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资本市场的下行阶段表现为“价格助跌效应”:即推动已经下行的资本市场总体价格再进一步下行。尽管“价格助跌效应”不会使风险增加,而是使风险暴露并逐步减少,但危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资本市场下行阶段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跌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危害可以概括为:资本市场下行使得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下跌,从而导致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和财务收益大幅下滑,财务报表恶化、资本萎缩、融资困难、流动性收缩,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大量抛售所持资产,资产价格非理性化下降,部分金融机构破产,传导引发全面危机。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可能存在导致流动性收缩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公司投资风险的基本形式之一,与资金相关联的充足性、流动性、波动性等方面的特征存在问题,最终是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来说,公司投资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可以总结为四大类:
(1)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增大了失败的可能性。
(2)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导致加快了市场流动性的膨胀与收缩,周期缩短。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增加了资产负债表负载价值的波动性,风险增多。
(4)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使得损益管理和资本充足率管理更难,问题更多。
4.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乃至危机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交易中,某一家或是某几家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管控的不当可能引发的只是这几家公司的财务风险或是决策风险,若是很多家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出现了集体管控不当或关联管控不当的情况,所引发的可能将是金融风险乃至是金融危机。所谓的集体管控不当,其实是指某一类公司,比如说大量投机于某一类的金融工具,但是当这类金融工具出现问题时,投资它的该类公司都将会陷入被动状态;所谓的关联管控不当,其实是指不同的公司因为相互持股或者是借由资本市场的关联性造成了管控失当现象在不同的公司之间相互传导,形成整体管控失当的情况。
不管是集体管控失当或者是关联管控失当,其造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管控失当所引起的,并且这一管控失当是大范围的,既表现在金融机构整体的管控失当,也表现在借由资本市场关联的整个欧美地区的管控失当。
三、防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1.加强投资管控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时要综合分析投资将会带来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
(1)制定投资管控策略
预防策略。在投资风险尚未导致损失之前,投资者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建立投资管理制度,进行投资信用评级,责任到人,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规避策略。当存在多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选择进行投资时,要尽量选择风险较低的进行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分散策略。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分散化,投资于风险水平不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中和由于某种风险过高的投资带来的损失。
(2)集体管控与关联管控并举
由于当几家企业共同投资或出资时,往往由于投资管理不当导致投资风险,引发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所以企业应当加强投资管控,防患于未然。
2.加强风险管控
(1)建议和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制度
企业要加强风险管控制度的建设,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将无形的风险可量化、数字化。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前,充分分析与掌握风险的大小,而非盲目投资。
(2)提高风险意识,贯彻风险制度
企业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风险意识的自觉性,时刻保持风险意识,自觉提高警惕心理,密切关注风险信息;企业不仅要有风险意识,更要自觉的建立并坚定的执行风险管控制度,将投资风险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3)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与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部门——风险管控部门,来进行投资风险的相关培训,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明确责任,不疏忽任何的投资风险。
(4)制定风险管控机制流程
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该部门就要根据本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针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的机制流程,将投资风险的管控有章可循。
(5)加强信息沟通
包括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和风险反馈信息,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动态,确保信息流通畅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6)加强风险指导与风险监督
企业的风险管控部门不仅要加强风险管控,同时企业的主管部门更要对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进行风险指导与风险监督。
四、总结
随着宏观调控的金融手段日趋严厉,我国企业融资普遍陷于“价高量紧”的持续财务压力之中,被动的资产结构和单一的融资工具,凸显绝大多数企业穷于应付到期债务的尴尬处境。如何从资产配置出发,使用多种融资手段拓展新的融资路径,从调整资产结构出发从而达到重建资本结构与财务结构,舒缓与化解沉重的债务危机,考验着严峻生存环境下CFO群体的专业和管理智慧。
1 资产配置的三种状态
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常态思维,通常从投资结构出发考虑企业的资产结构,形成“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惯性,投资似乎天经地义的决定着融资强度与资产结果,融资是投资倒逼出来的被动行为,资产是投资自然形成的被动结果,资产配置与投资行为之间是从属必然如此无从选择的因果关系。然而若我们将士木建筑的设计原理引入到投资与资产的顺序关系中去,可以获取―个新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在一幢楼宇未建之前,主设计师一定会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资产蓝图”,如平面设计、功能设计、外观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与基础设施的连接。资产配置应当是上述事先的设计与规划,是预先谋定的资产安排而不是由“工匠”们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而搭建的资产结果。因此我们可以按经营管控深度和流动性以及折现能力划分,将资产配置分为经营管理型、投资经营型和资产运营型三种,它们对融资、投资、经营管理以及资产运营有很大需求差异。
崇尚主业和一元化投资的企业,会追求经营管理型资产配置,全要素投资和独立运营管理,独资与控股为主,依靠经营利润来补偿投资回报。其特征是:资金密集型,资产占用资金过多,回报呈“线性”,受产业周期影响较大,属于“重资产”形态。如矿山企业、重化工企业、大型物流企业、电力企业、大型制造企业等。拥有重资产的企业,资产质量取决于技术含量、成本控制与市场占有率。如果这三大要素处于落后水平,其负面后果就是债务规模偏大、负债率过高、债务结构单一,投资回收期长,资本收益率较低,净资产积累缓慢。
偏好“轻资产”的企业青睐财务型投资。这种资产配置,投资人对于管控企业
并不感兴趣,一般不参与项目管理,也很少对被投资企业派出管理者。所追求的是阶段持有时的投资分红和增值退出的全额回报。如对实业项目不超过20%的股权投资,对金融类项目不超过10%的战略投资,对拟上市公司不低于1%的PE投资等。这种资产投入选择面宽,可以优
选项目,灵活机动;不投入管理力量,借助被投资企业的产业资源、管理平台和获利能力,管理成本低;持有与退出组合性强,当增值额达到期望值时可以选择退出,投资回报率高,资本运作空间大。其不足之处是投资的依赖度高;投资额均是全资本性投资,占用资金均是自有资金;若项目选择失败,会降低投资收益;由于以多元投资回报为主,投资人的产业地位不显著。
在产融结合的大环境下,选择投资经营型资产配置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样一种资产结构,是介于经营管理型和财务投资型之间的二者兼而顾之的资产组合,以经营管理主业资产为基调,兼顾与主业相关或非相关的财务型投资机会,用后者的股权投资分红来平滑前者的利润波动。当产业扩张抵近产业天花板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时候,腾挪出一部分资源进行股权投资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当财务型投资积累到足够的经营能量时再图选择主业自主经营管控,是投资经营型资产配置的两种路径。
2 融资要素的三种考量
以盈利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资产配置,会带来不同的融资需求。轻资产投资在财务上以长期股权投资来列示,属于没有债务杠杆的纯资本性支出,最适宜启用股权融资工具。经营管理型企业占用资金较多,在企业成长的前期和中期,使用债权融资工具更有利于企业增长,当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达到足够体量并能够吸引战略投资人和资本市场眼球时,就应谋求融资,如引进战略投资或进行IPO。
融资环境与融资需求是企业融资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资产配置需要资金与资本的高度融合,资产配置需求引发企业融资需求。如房地产企业,发展城市综合体,加大持有型物业的拥有量,就相应需要长期稳定成本适宜的融资支撑,还可以在运营期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如东方广场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IPO,融资过百亿元;若进行住房开发,全额销售为主的项目,就需要阶段性的各种融资组合,包括开发贷、施工单位融资以及预售负债等等。融资环境是宽松还是紧缩,将对企业融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每年对自身融资需求的测算和对融资环境的评估,是选择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重要功课。理性的平衡现实与可能,根据环境变化主动调整融资需求,创新融资手段,是2011年中国所有企业须严肃面对的问题。笔者所在的京能集团资产千亿元,负债过600亿元,今年的融资实行了新的转向,下半年发行企业债20亿元,保险债权计划50亿元,新能源IPO预计发行50亿元以上,有效应对了持续收紧的金融环境,并进行了“反周期”的资产配置,核心资源拓展上有了根本突破。
期限结构与融资成本。在企业资产结构中,所有者权益是最稳定、最牢固和最可持续的资产项;其次就是长期负债了,如公司债券、可转债、企业债券、中长期票据和长期借款等;第三就是企业的内源融资,集团公司依托财务公司或资金池管理工具,剔出经常性的支出需要,就可以将资金归集的经常性余额化短为长,从而形成一块相对稳定和期限较长的负债来源。以上三部分汇总应超过总额资产的80%,短期的资金需求,依靠授信额度内的资金贷款解决,这部分应控制在总资产的25%以内,并保持相应的流动资产与之匹配,这样的财务结构和资产结构才会是健康和能抗击重大外部风险的。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是债权融资成本,取决于融资工具的选择,期限结构的选择以及债务人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又取决于企业的资产质量、财务表现和财务团队的素养和诚信。
3 融资结果与持续融资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管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规范融资行为,有效控制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防范财政风险,维护政府信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全部或部分财政性资金(包括政府确定的投资主体融资)所进行的、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体包括: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乡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基础性项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公益性项目;科技进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国家、省、市、县重点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主体,以债务性融资、股权性融资方式所进行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业务全过程,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偿还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应在统筹考虑政府投融资规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财力相适应的前提下,遵循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
第五条安吉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是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管理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平衡年度建设资金;审定政府年度投融资总体计划;确定政府信用担保项目及额度;对投融资主体进行监管。
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提出平衡年度建设资金方案,拟定政府年度投融资总体计划,建议政府信用使用额度及指定项目(包括融资平台),为投融资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县金融办主要职责:协调、沟通政府投融资主体与各金融机构;协调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政府投融资主体与各部门的具体问题;对各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业务进行管理,对各投融资主体提出考核、奖励建议;具体落实投融资领导小组交办的对各投融资主体的监管事项。
第二章融资计划管理
第六条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投资主体提出的项目及资金来源方案进行汇总、审核,在对下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及财政性建设资金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每年11月底前向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提出下年度全县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和资金总预算方案。
第七条每年年底,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根据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下年度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和资金总预算,审定下年度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及相关的融资计划。
第八条各投融资主体根据下达的政府投融资计划制定具体项目的年度融资计划,具体落实项目融资方式、规模、期限、融资成本、还款来源、融资次数和具体额度,报县金融办审批,作为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的依据。
第九条因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变化涉及项目投资计划调整的,应按前款规定按项目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仅对部分融资事项进行调整的,应向县金融办报批调整方案。
第十条政府投融资主体按照批准的具体融资计划与有关金融机构确定融资金额签订借款合同后,应将借款合同报送县金融办备案。
第三章融资平台管理
第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平台是指经政府批准或授权,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管理的主体,是代政府履行投融资职能的机构。
第十二条各融资平台根据下达的政府投融资计划分别制定本年度融资计划,具体包括融资方式、规模、期限,投资项目的规模、进度、建设期限,到期债务的规模及处理方式、还款来源等,报县金融办审批。
第十三条因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所需,根据县政府下达的融资或担保任务,指定融资平台应履行相应融资义务,并报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四条各融资平台不得对政府融资平台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各融资平台间的相互担保,须报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五条融资平台应严格区分各政府投资项目、其他专门项目的管理和核算,合理分摊费用,防止套用政府投资资金,挤占成本等现象的发生。
第四章风险管理
第十六条按照“权、责、利”和“借、用、还”相统一原则,落实“谁举债,谁偿还”和“谁受益,谁偿还”责任,政府性项目投资主体是债务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各自融资债务的偿还,按计划组织管理预期收入,按期落实预期的偿债资金。
第十七条设立偿债准备金。按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关规定,由县财政设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偿债准备金按年初确定的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设立。
第十八条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根据县、乡两级政府财力状况分别设置融资警戒线,以预警债务风险。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建立融资项目程序管理制度。各投融资主体必须按项目建立管理台帐,完整反映项目的立项、概算预算的编制、工程招投标、工程竣工决算以及财务决算的审批等程序管理情况,接受县金融办、财政、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
第二十条建立融资项目财务状况报告制度。各投融资主体应按月向县金融办提供融资情况统计表,反映融资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年终向县金融办提供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其财务说明书应反映年度融资资金到位情况、收入完成情况、债务偿还情况、项目完成进度、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等。
第二十一条建立政府融资计划考核制度,每年年初由县金融办牵头对项目责任主体,包括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情况及融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意见报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审定后,作为政府贴息补助和其他相关奖励的依据。
第六章附则
关键词:职务资本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44-02
一、 什么是债务风险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从财务角度看,债务风险也称为财务风险,即经济主体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被债权人伸张债权,导致破产清算的可能性。我国审计署2013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 988.65 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 256.49 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 504.56 亿元。2015年迎来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高峰期,这些债务到期无法偿还即构成债务风险。
二、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源――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资本投资收益低于其融资成本
众所周知,企业负债经营的前提是利用债务资本投资的收益应能弥补债务融资的成本,否则就易引起债务风险。就地方政府债务资本而言,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源在于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资本投资收益低于其融资成本。因债务资本的投资收益无法覆盖其融资成本,必然导致债务风险。总体看,造成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资本投资收益下降、债务融资成本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蔓延全球,引发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新兴市场难以幸免。这形成两个不利局面:一方面产品市场需求锐减,产能大量闲置;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资本短缺,融资成本增加。这也势必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
其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对外贸易和投资,导致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之际,中国外贸增长的空间有限,内部投资的收益降低。这也必然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资本的投资收益,从而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再次,地方政府过多为其投融资平台提供担保,使其或有债务水平升高。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时,势必降低其资本偿付率,债务风险必然会加大。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投融资平台的或有负债风险就会被释放。
最后,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短借长投”现象突出。很多地方政府利用投融资平台筹措短期债务资本投资于长期项目(即所谓的“短借长投”),导致资产持有风险与债务融资风险不匹配,风险失衡。从风险角度看,资产的流动性与风险性存在反比关系,即流动性越强的资产,因其变现能力强而使得持有资产的风险低。相反的,债务资本的流动性与风险呈现正比关系。债务资本的流动性越强,则偿债时间越短,周转压力大而致使风险高;债务资本的流动性越差,则债务到期时间越长,企业周转的余地越大,还债压力越小,从而风险小。因此,从平衡风险的角度看,债务资本融投资的策略应当是:“短借短投、长借长投”。比如,若地方政府要发展一些长期项目,则其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尽可能是财政收入或国家投入,若利用债务融资,则应考虑长期债务融资,而非短期债务资本。
此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决策能力存在问题,投资、融资决策的非理性加剧了其债务风险。很多投融资平台的决策者外行领导内行,在片面追求政绩、形象工程等目标催动下,盲目贪大,而未能从项目的核心竞争优势、预期的市场或社会需求、可能的投资回报等因素角度考量,导致投、融资收益与成本不匹配,甚至倒置。
三、从职位资本控制角度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防范债务风险的基本路径――从职位资本角度提高债务资本投资收益,降低债务资本融资成本
从财务角度看,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路径在于提高债务资本投资收益,降低债务资本融资成本。债务资本投资收益的高低取决于债务资本投资项目的决策,债务资本融资成本的多少则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以及融资渠道的选择。因融资环境的变化是系统风险,地方政府无法避免。为此,从可控角度看,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本投资收益以及降低其融资成本的关键就在于规范地方政府管理当局的投、融资决策能力,减少债务资本融资期限与其投资资产错配现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管理当局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决策。为了确保上述决策的正确性,杜绝领导者“一支笔”现象,本文主张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角度思考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策略。正如组织决策论所言,由于个人理性的局限,组织内团队智慧与能力要远高于个人。在组织目标约束下,通过组织分工,组织运用权力和沟通的方法提供个人以一定的引导,使决策者便于选择有利的行动方案,进而增加决策的合理性。组织内部不同职位的个人即人力资本个体,而职位内的人力资本个体组合即职位资本。该组合投入组织形成综合生产力,即有产出价值的资本。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职位产出的整体性,人力资本个体努力的信息往往难以从人力资本整体信息中分离出来。所以,不同职位内人力资本组合――职位资本在不同级别岗位目标指引下,可减少人力资本个体“偷懒”和“内耗”行为,带来生产效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角度探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策。
1.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位资本治理结构。职位资本治理结构是经济主体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设置的不同级别职位结构。这种结构使得不同级别职位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关系。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职位资本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优化治理环境,从而为实现治理效率,提高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保障。健全职位资本治理结构的措施包括优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管理部门岗位设计,合理配置不同级别职位资本,避免出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部门职位设计的“头重脚轻”“人浮于事”现象;提高不同级别职位资本内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管理能力、协同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职位资本内部人力资本个体的岗位职责,优化职位资本内部人力资本个体的知识结构等,从而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决策的科学性,防范投融资风险。
2.从职位资本角度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本投资收益的途径:引入职位资本绩效管理机制。资本的逐利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本的投资效益,则应对项目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对其决策结果负责,避免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决策责任仅由个别人承担,无相关部门对决策结果负责”现象。因此,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引入绩效管理机制,以投资业绩考核职位资本,加大团队及职位内部人力资本个体的责任风险意识,使职位资本对地方政府债务资本投资项目的决策、执行和结果负责,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避免投资损失,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效果以及投资收益。
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职位资本绩效考核指标应能促使地方政府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目标,讲究投资的效益效率,关注项目投资后的资产结构及其经营风险。基于投入-产出原则,有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职位资本的绩效考核指标可包括项目投资收益率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职位资本投入(包括薪酬及福利支出,下同)的比例关系,项目投资收益率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职位资本投入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通过计算这些指标的变化,强化投资决策团队而非仅个人的责任。若计算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值逐年下降,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投融资事业部管理岗位应发挥团队及组织的优势,分析投资效益不利变动的原因,努力寻找提高投资收益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对地方政府的公益性债务资本投资,由于此类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处于非生产经营领域(如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其所产生的效益难以精确计量,因此可以该类公益性债务资本投资项目平均成本降低率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的投入比例降低率来考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益性债务资本的投资绩效。
3.从职位资本角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的途径:引入职位问责制。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角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筹资成本的途径是引入职位问责制,即使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内的各级职位资本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升降负责。当资本市场总体融资成本趋于降低,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相背而行时,则相关级别职位资本应为此承担责任。这就要求合理配置投融资平台各级职位资本的权责,使各级职位资本及内部人力资本个体始终怀有高度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风险防范意识。这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依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区域发展战略建立完整的筹资策略,合理规划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坚持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把控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其次,投融资平台相关岗位的职位资本职能应体现为努力使债务资本的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成本与收益上相匹配,防止错配风险。再次,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内部应建立完整的授权审批制度、认真审核筹资条款、确保筹资本金和利息如期支付。此外,严格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资本对应的责任主体部门。最后,尝试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岗位的职位资本管理效能与债务资本融资的绩效考核指标。在设计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绩效考核指标时,由于债务筹资成本与职位资本投入都是支出数,因此,可考虑以债务资本的筹资成本环比降低率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职位资本投入的比例等来衡量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职位资本降低融资成本的业绩。
(二)从职位资本角度控制投融资风险
依据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地方政府在追求提高债务资本投资收益、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应能控制投融资风险。从平衡风险的角度看,不同的融资渠道所取得的资本其融资风险各异,而利用所筹资本投资时则必须考虑这些资本的融资风险。因地方政府债务资本相对权益资本而言融资风险高,则选择投资项目时应尽可能控制总风险。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应当建立有效的投资资产与融资债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应重点识别、防范和化解短贷长用、投资集中度高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应依据拟债务融资的规模,合理规划债务资本的偿还方式、债务资本的风险结构与期限安排等,从而防范和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投融资风险。此外,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风险控制业绩与职位资本投入比例的考核指标,如:地方政府短贷长用的债务资本降低率与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职位资本投入比例、地方政府违约债务降低率与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职位资本投入比率的变动情况等,从而以此来判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同级别职位资本控制风险的业绩。
四、总结
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背景下,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岗位的职位资本角度健全投融资平台的职位资本治理结构,强化责任与监督、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本的投资效益,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资本的融资成本、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资本的投融资风险,从而从根本上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尚希,赵全厚等.“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测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8):3-18.
[2]魏加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潜藏最大风险[J].企业观察家,2011,(2):60-61.
[3]刘尚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被逼出的“旁门左道”?[J].人民论坛,2010,(1):32-33.
[4]朱友干.从人力资源控制到职位资源控制――视角转换与效率变迁[J].财务与会计,2012,(2):36-37.
[5]朱友干.经理职位资本与股东财富的相关性检验――基于央企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24-2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社会地位不断突出,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中小企发展的过程中,与大型企业相比,其信誉低、经济实力较弱、管理水平较差的弱点,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小企业纷纷通过私募股权进行融资,以此突破企业融资方式的限制,获取发展资金,取得较快发展。
一、私募股权融资概述
私募股权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指的是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私募股权融资是指,没有通过证券交易监管机构的审批登记,投资者利用私募形式,权益性投资具有融资意向的非上市公司[1]。从私募股权融资定义可知,私募股权融资是一种非公开性股权融资行为,投资者个人与非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联系,在证券市场中,其交易具有不公开性。同时,募集在交易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募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金额不限定,投资方式较多。此外,还具有融资成本高、渠道广、平台缺乏等特点。
在中小企业中,私募股权融资可为企业提供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使企业的内在价值得以提高。与贷款不同,私募股权融资使所有者权益增加,因此使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加强,进而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由于私募股权融资对企业支付股息不做要求,因此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动。在投资后,由于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形成全面的合作关系,关系稳定,投资者不能随意撤资,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危机。同时,由于私募股权基金的合伙人多是资深的投资专家、企业家,其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知识,可为企业运行提供一定的建议,帮助企业成长,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二、中小企业对私募股权融资的应用
正确理解私募股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利用私募股权方式融资,首先应对私募股权融资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理解私募股权融资,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正确理解、掌握私募股权融资的流程,并对私募股权融资的约束进行了解。目前的一些中小企业,在利用私募股权融资时,往往认为私募股权资金交割的实现即是交易的完成,并没有掌握其基本流程。私募股权融资流程繁琐,包括资金的交割、私募资金的退出、投后管理等程序。第二,对私募股权融资的真正目的需要有正确理解。私募股权融资具有提高企业知名度、帮助企业上市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是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中小企运用私募股权融资的过程中,企业应正确理解其含义,以正确的目的为导向,通过正确的流程,完成企业融资,实现企业发展。
合理选择投资者。在融资过程中,投资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企业合作关系。首先,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看双方是否有一致的观点、未来计划,在公司未来设想方面,如果双方观点存较大的出入,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可能会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影响企业规划、发展。其次,对于一些管理能力较弱的企业而言,应注重考虑投资者的管理能力,获取其管理经验。而对于一些私募股权融资的目的是为了上市的企业,其投资者尽量不选择自身上下游的企业,以免出现上市竞争。因此,在中小企选择投资者的过程中,全面了解自身需求,慎重选择投资者,确保私募股权融资的顺利进行。
确定适度的私募股权额度和规模。中小企业应客观估算自身价值,评估自身实力与承受能力,从而选择合适的私募股权额度和规模。如果私募股权额度过大,便会增加募集成本,并不匹配于企业发展,造成资金浪费。同时,私募股权的规模过大,易引入过多的权益资本,分散企业控股权,影响企业的成长与管理。因此,中小企业对私募股权融资的利用,需要选择适度的金额、规模,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建议
建立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管理机构。由于私募股权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进行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过程中,企业机构管理者必须具备风险预测、判断、承受能力,建立融资管理机构,全面分析市场因素、投资者方因素,合理预测风险,提出有效的预防风险措施。同时,国家应完善相应的融资政策、法律,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企业建立私募股权融资管理机构提供法律依据及政策支持,并鼓励、支持企业进入私募股权市场。
加强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风险防范。私募股权融资在中小企业中运用,不仅可使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还为企业提供运行、管理经验,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发展。同时,在私募股权融资中,企业也面临挑战与风险,企业价值的低估、控制权的流失等都可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应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全面评估自身企业、市场、投资者,确保合适的融资金额,选择正确的融资渠道,进行合理融资,降低风险因素。并及时了解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企业内部变化、行业政策变化,全面分析融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改善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法律环境。在实践私募股权融资的过程中,存在并购法律风险、组织治理风险、发行风险等法律风险。在融资中,为了降低这些法律风险,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完善监管体系[2]。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法律,对合伙制基金的设立给予支持,并适度放宽政策限制,为国内金融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与环境,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实施私募投资。同时,政府应对其运作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明确,加强对资金管理人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帮助企业防范私募融资遇到的风险。但是,对于社保基金、金融机构等投资机构而言,政府还应放宽其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限制,为其制定配套政策,为企业融资提供条件,确保企业获取经营资金,促进企业经营。
提供私募股权投资的合理退出机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其成长阶段,私募资本对其投资,其投资目的并不是在短期内从中小企业中获取红利分配,而是在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退出投资,并利用资本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得长期资本。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上市退出、产权交易市场退出、清算退出、并购退出等方式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在我国,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层次、多区域的资本市场,就需要为各种资产提供相应的交易市场。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场内市场进行完善,通过调节发审制度,在确保风险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对市场标准进行适度降低。此外,完善场外市场,以此补充场内市场,将更多的退出渠道提供给私募投资者。
私募股权投资方完善其服务。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方而言,为了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服务职能:首先,加强对融资企业的调查。对于目前的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在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往往存在不能客观评价自身、过于乐观的问题。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市场发展潜能、资金流动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合理投资,为企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投资方案,给予合理的经营建议。其次,加强企业的投后管理,在现存的私募股权融资前端市场,存在同质化现象,在前期投资中,各家投资公司采取相似的投资模式,投资缺乏针对性,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投资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对企业的投后管理是未来投资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加强投后管理,帮助企业加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管理能力、完善经营模型,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企业对投资者的满意度,加强合作关系,实现投资方与融资方的双赢。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投融资;风险
铁路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要素组合越来越复杂化,铁路运输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内部和外部、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铁路运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对铁路运输行业的总投资在不断增加,铁路运输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庞大的资金需求,这就需要开辟大规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能够有效防范铁路运输企业投融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性,增加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铁路运输企业安全运输生产的重大意义就非常明显。
一、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输大动脉正在实现快速的发展,铁路运输生产具有“设备联网、生产联动、统一指挥、部门联劳”等关联性和整体性强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铁路运输服务需要多个铁路运输企业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生产环节多而复杂,这也就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具有管辖区域广、距离远、跨度大、结构复杂等特点。经营管理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无疑给铁路运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特别是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近年来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使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压力明显增加,企业的投资体制、投资规模、资金来源等均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受铁路网络性与公益性、资产专有性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市场化融资程度仍有待深化,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尚待进一步拓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基础起点较差,加之近年来受资金短缺和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的困扰,铁路运输企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将遇到一个较大的瓶颈。庞大的资金需求势必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铁路运输企业应进一步对具体项目的投融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二、铁路运输企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分析
1、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扶持多元化经营所形成的风险,早期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多以业主先垫支相关费用,而后一定时期累计归还的形式进行经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形式难以满足铁路运输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需要,为实现经营规模化、扩大再生产,铁路运输企业就通过银行贷款或借款的形式向企业注入资金,而此时财务风险就悄然而生;二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疑给铁路运输企业制造了一个不利的外部环境,铁路运输企业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融资方案势必要考虑有利的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和资源等外部因素,这必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融资风险;三是广泛存在的道德风险,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倒把等不良行为将极大地威胁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债权债务严重扭曲、大量的赊销购等不良现象,其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增加企业投融资风险。
2、铁路运输企业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体制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整体改革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相当不利,其目前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方式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投资主要的投资虽有增长,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大多数铁路建设项目还是中央政府投资,基本没有民营资本或外商直接投资于铁路基建项目;二是筹资渠道单一,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贷款,近年来铁路建设贷款已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铁路运输企业的还贷压力逐年增大;三是筹资方式单一,银行借贷筹资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债券投资品种单一,发行规模小,审批时间长,难以满足企业建设项目筹资的需求,同时改制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数量小,股权筹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四是筹资管理方式落后,过去我国铁路建设项目主要由铁道部直接负责筹措资金、组织建设,并承担还贷责任,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样的筹资管理方式缺乏内在的筹资控制机制和滚动发展机制,不能发挥企业对筹得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得铁路运输企业面临较大的制度和体制风险。
3、投资缺乏有效控制,整体投资效益差
铁路项目一般具有规模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所要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各风险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某些项目的投资上仍缺乏科学的决策分析,不够民主,投资项目难以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对投资缺乏有效的控制,使得一些经济效益相对好的项目不能及时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整体投资效益较差。铁路运输企业对投资项目粗放式的管理是造成企业资金和成本紧张的主要因素,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复浪费现象,究其原因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缺乏责任意识,出现问题没有响应相应的问责机制。
4、尚未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应对铁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在铁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有很多企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也有一部分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没有建立一套完善内部管理体系,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导致投融资决策失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于下风。
三、铁路运输企业投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与建议
1、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铁路运输企业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组建专职风险管理团队,对企业投融资及其他财务风险进行总体协调与规划,以此来有效的进行投融资风险监督与控制。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其他部门人员还应与风险管理团队紧密合作,风险管理机构应根据各部门反映的财务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融资方案,最大限度减低投融资风险带来的影响。另外,为进一步防范和控制风险,铁路运输企业还需构建相应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完善对各部门经营活动的风险信息的加工、分析、处理和反馈,利用系统主动收集、识别、分析、防范和控制企业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将投融资风险带来的损害降至最低。
2、拓展铁路运输企业融资渠道,防范筹资风险
如何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降低筹资风险是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决策者和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铁路运输企业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是造成其融资难度大的主要因素,对此铁路运输企业应紧紧围绕提高投资回报率,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两个关键,消除社会资本进入投资项目的障碍,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并购、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铁路运输企业的重组,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铁路运输企业与社会投资者“双赢”;三是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包括项目融资、融资租赁,或是通过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银团贷款等方式拓宽债务融资渠道,在方法上灵活多样的利用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四是完善监管体系,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确立企业融资主体地位,保证资产和运营的独立性,建立相应的投资保障机制,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平等的政策环境。
3、加强企业投资管理与控制
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严格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全面提高投资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适时提出项目投资建议,并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深入调研,扎实做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健全项目立项过程,严格投资项目审查和评估,强化投资主体约束机制,在投资前期就做好投资风险防范准备。其次,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使铁路运输企业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来决定投资项目的取舍,如引入实物期权法,其可以有效解决风险大、不确定性大的项目的价值评估和投资决策问题,从而使投资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再次做好投资预算管理,投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投资风险,铁路运输企业投资预算管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进行充分和详实的调查,做好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与研究工作,确立投资预算;运用价值工程法、全寿命成本计算法等审核投资预算方案,同时审核主要设备、材料和选型和价格;做好预算实施过程的控制,包括招标控制、合同控制、施工控制以及竣工结算审核等。最后,加强投资过程监管,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健全投资概算审查制度,明确投资责任主体和相关授权审批制度,建立相应的项目招标制度,加强项目招标过程管理,有效控制企业投资成本,防范投资风险,同时完善风险管理策略,避免采纳投资风险大的投资项目,对于存在的风险更应采取回避或转嫁风险的形式有效分散企业风险。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管理规范化
一是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树立全局风险控制意识,注重风险防范的实效;二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责相分离、授权审批制度、预算控制制度、运营分析控制以及绩效考评控制制度等,通过相应的制度防范和控制企业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建立内部控制责任问责制度,切实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总之,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融资方式和投资方式,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既可以缓解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矛盾,又可以降低投融资成本,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达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冰.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策略[J].西部交通科技,2012(07).
资产管理,是指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为委托人提供理财服务的行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财富与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如何有效把握财富与资产管理的机会,提高财富与资产管理的效率,挖掘财富与资产管理的市场潜力,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而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企业资产管理论坛”,就为企业界、财富与资产管理机构,监管层、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前沿、高端、务实的探讨与对话平台。
认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资金部副总经理张耿力,就是在这个论坛上。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将资产管理部作为一级部门设立,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致力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此后,其他银行相继成立资产管理部或法人理财部等,将资产管理作为“其他资产投资”领域一个主流品种,大力推广。
张耿力所在的资金部,对口的就是总行的资产管理部。
他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切身体会表示,在实现保值增值的基础上,资产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风险管理。“在银企合作方面,企业首先需要的就是结算及融资服务,但在基础要求得到满足后,必然需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两者更高的匹配和更高效的运作。如何通过专业平台保值增值、如何管理和分散风险,与企业经营密切结合。”
张耿力对于“资产管理”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于企业客户来讲,就是满足特定利益需求的投资管理行为,或者是对某项资产的专业投资活动。在企业需求下'银行资产管理是利用银行自身资源,按客户委托,进行特定领域的资金投资,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和高收益的运作,满足企业需求。”
企业资产管理有投资和融资两方面。
投资方式
就国内市场而言,企业投资方式不外乎五种:一是在看好的领域做实业投资;二是股权投资;三是有价证券投资;四是银行存款;五是其他资产投资,其中就包括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资产管理领域,企业通常要通过独立决策,对了解的相关领域进行投资,或者向专业机构咨询后进行投资。
张耿力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企业要实现更高收益,在主营业务之外,一定要对投资市场有所认识,对投资渠道、方向、品种有所了解,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投资方向。
银行的相关理财产品是企业其他资产投资的重要内容。2004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陆续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
首先是债券型理财产品。即通过专业平台投资银行间市场的国债、央票、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信用债等。通过投资方向的明确,企业可以明白理财产品的信用溢价,投资管理的成果直观回报。
其次是信托型理财产品。一些银行通过信托平台,将企业资产打包,对应发行理财产品。以前通常是城市改造、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随着市场的发展,涉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应企业需求没有差别,大家同样是投资什么资产,可以获得什么溢价收益。
后来,中国工商银行率先把这种模式糅合形成现在市场上比较独特的“资产池”模式,不对债券、信托等大的资产进行区分,而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经验配置资产。比如全部投资于评级为AA以上的资产的这类产品定性为稳健性产品,投资者可对资产包的整体信用风险程度有所认知,以匹配风险回报要求,并提出了活期理财与定期理财两大类概念,便于投资者理解产品流动性风险。此外还有浮动收益型产品,可能获取更高收益的同时需要承担更大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给客户承诺回报,风险与收益结合更紧密。
此外还有一大类是结构性存款,在境外,比如香港市场,属于主流的理财产品。他们可以附加衍生工具,设计出很多复杂的结构,并且能与当下经济形势紧密结合。比如大家关注加息,银行就会设计与加息相关的产品;如果关注汇率变动,就设计成与相关汇率挂钩的产品;或者大家关心CPI,银行可以设计该产品与CPI挂钩,以自己的方式实现在市场上对冲。投资者在做结构性存款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对未来利率走势、通胀指数等的主观判断。判断准确,可以得到比普通产品更高的回报;判断不准,就要承担损失。
融资方式
就企业融资而言,传统融资模式是贷款,后来银行贷款品种进行了扩充和细分,比如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但终究是间接融资的范畴。现在,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前几年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先是从优质大型企业开始,继而慢慢渗透。2008年,中债信用增级公司成立,对中小企业发行的信用债券进行增级。直接融资在成本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对企业市场形象地位有促进作用,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乐用。尽管目前直接融资的门槛还比较高,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推进,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采用这种融资方式。
还有一些资产管理平台,定位介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比直接融资门槛低,但成本没那么低;比间接融资有成本优势,比贷款有灵活性。
2011年,我国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控制信贷规模,传统的理财融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但银行现在仍可以通过资产管理平台进行一些创新型的融资,如财产收益权融资等。
风险管理
广义的资产管理风险可能来自政策、法律、经营等各个方面。就市场风险而言,主要有两个方向:汇率和利率。
以前很少有企业把汇率当回事,但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很多外贸企业的利润因汇率变动而受到影响,汇率风险成为很现实的风险。
张耿力表示,风险管理,就是“把风险锁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他认为,理论上最好的风险管理模式就是对冲。在合同拟定之前先询价,基于这个价格谈汇率价格,在合同签订后马上做价格锁定,然后到期交割,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规避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