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7 14:46: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篇(1)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教师专业教育技术课程,具有应用理论性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以传授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教学重点,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为目的。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语文教学论的补充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岗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语文教学设计以当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

一般说来,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现代语文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做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资格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变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篇(2)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语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根据教材特点,除确定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练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一)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

在《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不是老师讲几次能够达到的,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作文,从篇篇课文中,从作者的精美语言中,如,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多样,篇章构思的巧妙;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经过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步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逐步养成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习惯。

(二)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凭借文章的语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达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过程。不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的文章,其中总是蕴含一定道理的,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习作,学生能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习作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认识的过程。

(三)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情感,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脱离读书、作文,因为文学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不论是什么题材、体裁,作者所着力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使作品所表达的景、情、语三者统一起来,从读书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达情或以理激情,读书时就要先明事达理,才能入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学生的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人物、景物的热情,看到什么都无动于衷,又怎能表达出真挚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导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三、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种规范的社会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设计才是高水平的。

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性要求正确、准确;科学决不仅仅是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态度和方法,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 内涵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而在这个时期中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引导调节教学过程、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性步骤或程序。语文教学方法,是指语文教学中处理语文教材、设计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把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逻辑程序。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最值得研究和最值得期待的方法之一。

一、教学方法内涵

教学方法是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要通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此,教学方法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制约;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结合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必须能够适应这些知识体系的要求,并受其制约。

语文教学方法以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其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而目标是不断发展的,内容更是经常改变,因此,语文教学方法就不是一种固定的方式或者动作,而是一种动态的系列活动,是在激发并引导学生以自我活动的方式去掌握语文教学内容,并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过程。这就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本质。

二、启发式教学思想概述

最早提出启发式的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他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论语・述而》)“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诽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告诉我们: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必得使学生愤而若饥,诽而若渴,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如此则识思深也”。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他的教学观点跟孔子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他说:“我的技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彻底审查年轻人头脑中产生的思想到底是一个虚假的幻象呢,还是一个崇高而真实的产品。”

从本质上说,启发式就是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能有所发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创造能力。启发式的先进性表现在它对学生主体性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开发,在于它对最终实现完满人格发展目标的期待。时至今日,启发式的先进性益发显豁,益发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时代需要。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联系

启发式教法和学习方法的关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法和学法分别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研究语文学习的过程。教法决定于学法。好的学法在于积极思考,务求自得。那么,好的教法就是要激发思维,做好学习的榜样。教和学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对立统一于对语文材料的认知过程中。教师的教应该是自觉的,达到自觉的程度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应该是主动的,在主动的状态下才能有效地发展。语文教学法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学生的主体性,一个是语文课程的本质。背读法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阅读中也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听说和写作的学习也有许多符合学科特点的规律性的方法,只要坚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的主体性也唯有在他作为主体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发展,进而切合语文学科本质特征,抓住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教和学的好方法就会被我们发现和使用。

四、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总的要求就是把语文课程艺术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就是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教案设计要有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做到科学标准和艺术标准的统一。

(一)标准明确化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年级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切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把这一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贯穿于每一个教学步骤中,使整个教学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在的逻辑清晰严谨。

(二)程序科学化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身的结构复杂的体系,这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序”。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篇教学设计,要体现他们之间的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阅读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设计、课外语文活动设计,要体现他们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o

(三)设计要“实、新、活、交”

实,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实在,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紧扣教学目标,给学生真实感受、真切体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隔靴搔痒,远离学生的心灵。

(四)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不是线性的、片面的依存关系

教学目标是一种动态的活动方式。一般说目标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但在有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方法制约目标的情况,例如,文学教学要运用造就文学事实的思维方法,因为文学是从审美角度来把握客观现实的,是客观真实艺术化的审美认识方式,但是如果我们用纯粹理性认识的方法来处置它,就如现在许多中学课堂上流行的那种分解的、抽象的教学法,那么,文学作品就会只剩下几根筋,其美感就消失殆尽了。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93-01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作了探讨。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教师过分注重于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忽视了课前的准备工作,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收益随机产生,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来说,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1、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很容易忽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对课堂学习内容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浪费了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所以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方法。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合理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使他们提前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指导学生学生用不同方式,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对预习效果进行课堂检查,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奖励。采取这样的方法,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要强调合作研究与独立钻研、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把握和感悟教材内涵,对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研究设计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师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开展,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把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一,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班级情况、课时和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课堂中的动态变化对预设目标进行恰当地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第三,教师还应主动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估。

2、树立正确的师生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到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作用。同时,如果没有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学生就很难获得自主发展,所以,教师也是进行自我专业素质成长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共同、和谐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角色感。

3、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

合理的教学结构应该是将组块教学设计和线性教学设计结合起来。组块教学设计是现代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以学习单元或教学模块的方式来构建课堂教学的结构,一堂课可以是一个教学模块,也可以是多个教学模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体现了主题学习的风格。线性教学设计是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教师的教作为出发点,教学主线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步骤具体且细致,教学设计也比较严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多地受制于教学方案。教师在提倡多元化的组块教学设计时,也不能全面否定线性教学设计,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好地提高。

三、其他措施

1、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配合

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应该打破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将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社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有净化社会语言的环境,将社会语言中的优秀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抵制不良的社会语言,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让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配合,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2、改善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单纯的以学生成绩或学生升学率作为教学效率的评价标准,对教学质量评估缺乏深入的研究。这种单一教学评价机制,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仅让教师不得不围绕着分数转,还让家长和学生也以分数为标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以分数为目标,从而偏离了教学的正确方向――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改善评价标准,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标准,对四个评价项目,五个评价指标和十七个评价要素进行严格把控,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长期努力,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地前进。本文主要从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丽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J];黑河教育;2010年04期

篇(5)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教学计划 教师

教学设计是教育学术语,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下是对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教材作为设计的主要任务

阅读教材是搞好一语文课教学设计的关键,必须从钻研教材开始,揣摩课文语言文字入手,正确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阅读教材明确本课书的主要任务。既要读教材,又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准确、鲜明、生动。读懂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作者的写作目的,认真反复地读。只有深入钻研大纲,全面领会大纲精神,备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减少或避免,教学质量才可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才能清楚,通过认真的揣读,细心的研读,明确本课书要完成的任务,初步分清知识的类别,就是说既要从文入手理解作者为何如此表述。钻研教材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它写了什么,重要的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这些内容,必须研究它是怎样写的。

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超越教材,只有明确了教材中的教学任务,我们才算为教学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纲是教学的纲要,是执教者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确了教学任务之后,应带着任务去翻看大纲对教材中所涉任务的要求是怎样的,从而分清哪些是需要学生认识了解的一般知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看大纲引导设计定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考虑用课外资料来充实教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并初步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哪些是需要学生细心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又是需要学生认真掌握的技能。同时,他们具有时代性、典范性、文质兼美、适合教学,这样可以使语文课更具有多样性。做到“以纲定高、以纲确标”。

二、辅助课程设计思路

教参是我们教学的辅助材料,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经验。在明确了任务确定了知识标高的基础上,再去仔细阅读教参所提供的参考和建议就能上自己的设计在标高的控制下合理化、科学化、准确化,并根据教参上所提供的参考与建议,结合自己所构想的教学思路进行知识的再重组,能力培养的再设计,教法学法的再融合。 教学延伸要适时和适量,语文课堂延伸何时何地进行延伸,怎么样进行延伸应该是教师无比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深厚的生活底蕴作为储备的自然产物,进一步使教路、学路及作者的思路在相互揉和中三路同轨,同时根据教参明确重难点,搞好课时安语文教学设计之我见余雄飞 (金铺中学 湖北省 438705)摘 要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应该根植于生活,有效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它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特定的情境,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联系。达到语文教学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教学计划 教师排,目标的初步分解以及相关环节的初步设计,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的教学延伸形式也应讲究形式多样,如开发资源、改编课文、比较阅读、读写结合从总体上把握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使教学思路在更合理、更科学的同时清晰而紧密联系,融合而各自分明。

三、以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目标引发的问题为出发点去设计教学,预计学生完成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让任务在头脑中能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关键在于把握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新现象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

要了解学生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已掌握知识、技能的质量。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重点放在如何激活学生头脑中己有的经验上,并借助问题解决,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促进学生已有经验的自然生长。

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课内走向了学生的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靠教师求调控。从传统的“教师、教材、黑板”为中心的教程式设计观,转向了“为学习而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程式设计观。但要想在教学中做好这一点,课前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搞教学设计时,心中想着学生,时间让给学生,教法学法顾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于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到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有一种充实而满足的感觉。将设计的实质往导兴趣、导思维、导方法、导创新上倾斜,还学生的学习本位。从而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良好心理效应,这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锻炼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符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即教学延伸的内容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性情,能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格。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语文的人文特点,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扩展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如果想要提高语文素养,仅仅依靠教材上有限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新编教材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材设计时增加了课外阅读材料和自读课文,语文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些材料的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阅读材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些材料都是优秀的文章,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知识面的丰富都有帮助,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要有个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结合课文内容与特点,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突出语文的个性。语文教师应该扬长避短,在教学设计中张扬个性,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思维就活跃了,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从过去的“灌输”转变成现在的“对话”。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于每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人生阅历等都不会相同,所以,学生的语文体验也是相差甚远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寓意、写作方法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我相信每一堂课你都会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烁,从中我们也会感受到教学的愉悦。

总结:初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特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 缺乏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08

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较多,像教师教学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内容枯燥等,教师应充分重视问题所在,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高质量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1.教学设计不科学

所谓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对一堂课45分钟的阶段性设计,包括课前导入、知识讲解、提问、总结等。但是,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没有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学都采取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教授学习技巧,包括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仅仅感受到45分钟的束缚,而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体会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失去了价值,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的败笔表现。

3.教学内容枯燥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其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枯燥性,且教师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也没有利用有效的策略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学生面对枯燥的语文知识毫无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无法提起精神。

二、针对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对策分析

1.科学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主要做好课前导入、课中提问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课前导入方面,教师可利用幽默的语言、问题、实事热点导入教学内容等,幽默的语言能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减轻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而利用问题和时事热点导入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中提问方面,教师应确保问题的趣味性,同时要难易适度,有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行路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前导入环节:(1)提问。教师询问学生李白大诗人最喜欢什么?学生会回答“酒”。(2)教师讲述与李白有关的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此种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教育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是排斥语文学习,将会成为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的一大阻力,同时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动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从学生的爱好、教育的发展以及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合理恰当运用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

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引入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另外,在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教师还可以将目前在教育行业中较为流行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

3.将教学内容趣味化

为了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从教学形式上入手,利用多样化的教学道具、多媒体辅助工具等实现教学内容的趣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