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6 15:11: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

篇(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素质教育也相应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尤其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上,更加呈现出个性化、社会化、市场化以及终身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遵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改革与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新趋势下对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及提高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优化策略

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与健全的心理,独立的人格,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铺垫。然而纵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热忱。因此,在新世纪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遵循体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革,早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以下笔者即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入手,并提出新趋势下对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及提高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化、多元化,致使人们面对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恰恰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社会发展趋势,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基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进行的全方位素质培训。因此,可以说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占据这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性,也使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的职业性教育,而忽视体育教学。尤其是传统的“一个模式,一种规格”的体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更影响了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而教学内容的地方性以及生源基础的差异性等特性,也使得体育普修课与选修课,无法更好的有机结合在一起,无法为学生构建个性化、职业化的身体与心理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

二、顺应时代潮流对体育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伴随我们国家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潮,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个人工作经验,从目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实际状况入手,提出当前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一,应当将全面、协调、完善以及个性发展等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到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第二,体育教育理念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具备新型生命观、运动观、健康观以及审美观的复合型高科技现代化职业人才;第三,采取科学方法与对策,加强对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并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从而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潜能以及发展个性。

三、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个人策略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在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体育技能理论知识积极主动性,并且起到磨练学生意志,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标。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进而从全方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现代化科技人才。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全新的评价机制

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体育教育教学的作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教学为辅,利用启迪教育,指导他们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并且努力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建立并完善体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实施综合考评,以此建立符合学生职业教育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不断丰富高等职业体育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学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理念以及专业特点,设计各种可以提供学生选择的体育教学课程,并且应当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引入更多的新兴体育项目,进一步丰富、更新课程内容,积极开展生活方面的体育教学以及锻炼。同时,拓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优化职称结构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协作攻关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方法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在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始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新时代下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需求,遵循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各大高职院校更应该在加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8).

篇(2)

[关键词]黑龙江省 高校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体系

[作者简介]张萍(1981- ),女,吉林白山人,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体育社会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孙俊涛(1982- ),男,吉林白山人,齐齐哈尔医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89-02

高校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教师研究的总趋势,同时它也是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教师的一些陈旧观念也有所改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不明确、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为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本文立足分析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构建,以期培育出一大批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专业化”是指一个半专业性职业通过不断发展与完善,不断满足完全专业性职业标准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向完全专业性职业标准发展的过程,使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体育学科专业性与教育专业性。高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仅仅是规定体育方面相关的学历标准,也包括必要的教育能力、教育知识与职业道德等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既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第二,教师个体发展与机构、机制的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的事,它既需要教师个体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建立一定的机构、形成一定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旧知识更替周期加速。高校体育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需要不断接受教育与学习,积极适应时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需求。

二、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层面

1.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目前我省高校不少体育教师还没有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或者专业化发展意识不强,不能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上升到事业的高度。他们仅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因而体育教学工作被看作一件枯燥的、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导致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2.专业化发展知识陈旧。目前我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主要来自各高等师范院校。不少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学后,往往关注体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性不强,对于体育教师教学所需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涉及不多。他们往往乐于从老教师身上汲取体育教学的经验,而不少老教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忙,陷入经验主义,专业化知识与理念更新不及时,知识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我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专业发展研究不足。目前我省不少体育教师满足于“教学型”教师现状,教育科研意识薄弱,专业发展研究不足。他们往往只重视备课、上课等常规教学工作,教育科研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教学研究浮于形式,科研质量不高,导致教师专业化能力低,组织教学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课堂偶发事件处理能力等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客观机制层面

1.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能够从外在层面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省高校体育评价机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重外在的工作表现,忽视评价实质。当前我国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停留在评价教学中教法选用、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等层面,关于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评价权重不够,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善于“教学表演”;只重视成绩和达标率,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习惯评价。另外,评价主体单一,往往以学校领导和同行为主,忽视了教师间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

2.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使教师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教师培训。目前,我省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培训缺乏长远的计划,培训资源不丰富,培训形式单一等。

三、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构建

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我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健康;终身

作者简介:黎伟(1964-),男,安徽省芜湖市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2-0032-03

随着课改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景象,体育教学思路逐渐明朗,小学阶段是快乐体育,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主;中学阶段是全面发展的体育,以增强中学生的体质为主导;担心阶段是竞技体育,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为出发点。那么,实施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能体现高职特色呢?

一、素质教育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教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体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1]。把体育教学推上一条特色化教学的道路。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简单阐释为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可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社会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对其思想品质方面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是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也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体育教学可以传授相关技术、战势和知识,使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学会竞争,树立高尚的情感价值观,从而也使学生具有了人生成长必需的优秀精神品质。

(三)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教学的参与,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只有把它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等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就体育教学而言,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使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利用在校时间学会一两种终身体育锻炼方法,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真正起到增强体质,促进学习的目的[2]。同时,由于体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成了“重基础、能力强、素质高”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学校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重视体育教学这门科学,通过和其他课程的合理配置,构建一个以利于发展的知识结构,在此基上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展示自我的空间,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能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强壮的体魄,这是体育教学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学校追求体育特色的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

二、健康体育决定体育教学的特色

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有很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渐渐成为一种定势,即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在体育教学思想的认知上,不应再把其仍然停留在公共体育范畴之内,并仅作一般性考察而没有进行专门性的研究,而是把其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即健康体育得到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特色全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

(一)视健康体育为先驱

坚持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视健康体育为先驱,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出发和落脚点,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体育教学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健康教育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的特殊需要,考虑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所能利用的现有客观物质条件,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健康教育计划[3]。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健康教育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健康教育计划,这才是健康教育实现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健康教育迎接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标准挑战的有力武器。

篇(4)

关键词:形体课;学生;价值;影响

一、形体课教学对职专学生的价值探索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体育课程教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我国素质教育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要加速对我国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教学应做到顺应社会的潮流,不管在内容、形式、思想、方式上等等都应做到与时俱进。就近几年来看,在我国体育教育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随时社会的发展,新兴的体育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手段等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为我国体育素质教学增添了可喜的活力,并受到广大职专生的欢迎、好评,而形体教学课程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形体课程,顾名思义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形体训练为

主,以人的心理和人的生理特点为基础,并结合舞蹈基础的训练内容和方式以及训练的主要手段等,为塑造人的优美身体形态为最终教学目标的一种体育技术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当然形体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舞蹈、艺术体操以及健美操等有着必要的联系,

并以音乐为辅助的教学。形体课的训练可以改变学生原始的作息状态和姿态,例如:走姿、坐姿、站姿等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加强学生自身的塑造性,增进形体的技巧性。形体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身体素质。

二、形体课在体育教育中的优势

1.形体课教育可促进学生健美身形的发展,促进当代职专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形体美形成的黄金时间在人生的幼年,改善身体身形的最佳时间在12~23岁。当代职专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因此在此期间进行形体锻炼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2.形体课教育可塑造形体,增进情感,促进当代职专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推行,现今职专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到人为、社会环境以及来自家庭、学习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心理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或问题,缺少沉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形体课程教学的出现,在体育教育中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健康心理。形体美的塑造需要持之以恒的形体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这时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练习状态,这样有助于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在教学阶段中,应予以适当的鼓励,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思想上得到肯定,并在心理上形成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上进心等等。在这一教学实践过程中,使职专学生的品行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心理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形体课教学对职专学生的影响探索

1.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

在当代职专生别是女生喜欢形体训练,这点符合职专生心理特点和生理需求。形体课的训练不仅仅具有社会的背景影响,还具有时代的特点,而且在形体训练中还具有健身以及保健的功能和功效。经过长期的体育形体课程素质教育实践证明,形体课程教学为当今职专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助于身体锻炼,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价值。

2.在形体课程教学过程中,丰富了当代职专生关于形体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以及对当代职专生正确审美观的确立和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帮助当代职专生对终身体育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对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终身体育观念的推行起到了促进作用,并指导职专生掌握健身的基础锻炼方法和方式,指导形体训练的实践活动。

3.形体美是形体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向

形体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

并长期地进行形体锻炼,培养当代职专生形体美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自身气质的培养,将此与形体教学目标结合,使形体教学成为促进当代职专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有段。

4.在形体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中,形体课能够帮助职专生改善自身的以往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

这样非常有利于当代职专生身体机理的发展和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促进其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体型匀称健美的发展。形体课程教学能够培养职专生高雅的情操和品味,激发职专生内心的情感,提升学习热情,促进学习进步,改善校内整体学生的精神面貌。

5.形体课程教学适应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潮流,顺应发展方向,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提升以及全民体育素养文化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形体课程教育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并帮助引导当代职专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身健美等正确思想。贯彻落实体育教学终身体育健康工作事业的发展,对当代职专生终身受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价值。所以,体育形体课程教学对当代职专生的价值以及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开设体育形体课程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以提倡健康为先导的体育形体教学课程,有利于当代职专生健康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的形成发展,更有利于职专生在校期间身体的良性发展,体质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良好的姿态从事学习和生活以及顺利地完成学业,为我国终身体育健康工作奠定基

础。在形体教学中,本着健康的宗旨,确立当代人健康的标准以及对将来社会健康的维护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健康结合形体学为当代体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促进社会健康领域研究方向的确立,并不断帮助体育教学内容完善。形体教学课程的发展促进了当代职专生健康形体的发展,情感因素的挖

掘,也促进了其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提高了当代职专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形体健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志红.学校形体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验[J].体育学刊,2000,7(15):62-65.

[3]王玉英.女职专生形体美的塑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2):53-55.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民族体育;发展

在近几届奥运会中,我们都能看出中国体育在世界的崛起,高校体育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有效时期,也是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高校体育这一阶段,高校体育所开设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对体育的认知水平。民族体育是高校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途径,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民族体育的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高校体育改革应该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其教学课程中,发挥民族体育的潜力和优势,丰富高校体育内容,使民族体育的文化与现代教学的思想统一,有效的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促进民族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改革

(一)人们追求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最有效的方法。随着一系列针对高校体育文件的出台,我国体育事业有了十足的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高校体育的发展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国家政府和高校领导都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安排专管体育的负责人,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高校体育最大的支持。各高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提高校内体育氛围,通过课堂教学和室外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增强学生的体能,使德、智、体全面结合,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二)要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制度,编写体育教材,使体育这门学科成为高校教学科目的必修科目。针对国家对体育人才的力度,调整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计划,以提高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到高校体育教学中。

(三)各高校需加大体育项目投资力度,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内容,引进先进体育教学设备,改善体育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有效的发展了高校体育事业,加强了高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四)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体育能力,提高了自身健康水平,专业体教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和训练学生,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的优势

(一)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集中营,有专业的师资团队和优秀的学生群体。体育教学质量相比较于高中体育教学要提高很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学校体育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教学体系完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为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教学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都有自身的体育项目,各民族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各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众多,为开展民族体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现在高校体育项目内容主要注重“三大球”、“三小球”和田径类的课程安排,体育形式和内容太过单调。民族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安排,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内容和文化,还有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

三、民族体育项目的概念和特点

(一)民族体育的概念。民族体育项目其实就是一个国家不同民族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身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项目。一个民族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点,因此,在体育运动项目上也具备了民族特征,其体育项目反映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在各民族的民众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民族体育的特点。中国56个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体育的特点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时,继承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娱乐身心。其还注重个人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动静结合,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民族特色体育应用到社会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当中,从不同方面发挥民族体育项目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作用。

四、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随着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这些体育项目保留了它的精华,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其民族的一种文化和特色,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高校开展民族体育项目不仅丰富了高校的体育内容,还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民族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就不是一个健康的民族。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民族体育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

(二)人的健康意义。民族体育的发展为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对人的基本修养和心理状态具有推动作用。人的健康集合了各个方面的内容,修身、养性、健身、调心等不同方面的综合体。民族体育项目特别注重的就是人本身的统一性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五、结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促进高校体育改革,推动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推动民族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体育的普及和提高,更能够被各高校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民族体育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候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杂很难研究[J].职业,2011(26).

[2] 黄成旭.论大学体育观念与我国高校体育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

[3] 邓永锋.论民族体育项目在当前体育教学中运用[J].幸福家庭,2012(11)

篇(6)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思想;体育文化

近年来,大学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继承、稳定、发展到变革,在不断的适应和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全国范围内一场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给发展中的大学体育带来了学习、认识、以至反思的大环境,为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事业提供历史性的机遇。,大学体育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继续发展,它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任务

1、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面向21世纪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师德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据各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各方面投人的状况,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只能依赖于教师本人,自觉的在教学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不断探索。由此而言,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科研,科研是每一位教师提高素质、职称评聘的一项基本条件,即使是评聘到位,也应有所要求,建立激励机制;二是集中学习,实施业务和外语的坐班学习制度,并制定出学习的方向和具体的提高目标;三是制定理论课演讲比赛、专题或系列讲座制度。

2、提高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我国学者曾根据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确定了学校体育教育化、生活下、自然化的指导思想,提倡体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身体活动来教育人”,强调体育为教育服务,为实现教育的目的,如社会道德、基本生活技能、善用闲暇时间、公民态度的培养等而进行体育活动。反对为体育而体育,为锻炼而锻炼;认为增强体质是体质是体育的必然,不必刻意追求,而真正追求的是努力发挥体育在教育上的效能。由此可见,我们应重新提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教育作用,因为它体现了对人才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增加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保证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

指导思想的确立,教育观念的更新,应体现在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建设一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利于调动发展学生个性的、富有活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学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考虑青年的身心特点,又要考虑今后步入社会个体健身的可行性。

2、教学方法与方式的选择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实现方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达到什么程度、靠什么实现?学生的主体又如何确立?难以把握,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或者是公开课的观摩中,常把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局限在教师能否准确的把握一堂课的节奏、教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具体表现在队形的变化、教法的变换,实际上这种“支配权”的自我感觉良好,往往是在损伤学生的主体而确立的。

4、扩大分数的评定与评价的范围

在选项课的开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采用两学年一选到底的教学形式,我们认为:除增加第二教材外,对在其它项目有特长的学生,应积极的引导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有提高,可进行考核,并记人总分。分数的评定除技评和体能评价外,课外活动和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报告、学生在学习和教学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三、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未来

1、大学体育未来的教育任务

(l)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保持并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具备适应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智能和技能。(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教育化、生活化和自然化将成为大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3)制订适应学校培养目标及院、系专业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2、未来大学体育教育的新理念与研究方向

(l)体育是身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要从文化的角度开发体育教育的新内涵。(2)应开发并增进与人类生存方式相关的体育,以适应未来的崭新的生活方式。(3)在信息社会环境下,应通过体育教育使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竺以更好地成长及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4)使学生理解体育的科学性。

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及未来走势

(l)增加体育课的教育和文化含量,把奥林区克精神和体育文化内容纳人到教育教学中。(2)建设四年一贯的课程,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3)制定适合有残疾学生,高年级学生和俱乐部成员的体育大纲。(4)加强课外辅导及不同形式的设计,充分挖掘具有个性特征的体育锻炼方式。(5)为适应教与学的双向活动组成相应的教学班开展参与式的教学。(6)充分发挥集中授课的优点,充实理论讲授内容。(7)改革成绩评定方法。(8)多学科交叉,综合开发,培养学生体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98(3)

[2]张峰.略谈教学时空观.高等教育研究,1998(3)

[3]庄灵.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目标结合问题.北京:体育科研,1996(2)

[4]潘志深、王凯珍.论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中国学校体育,1994(1)

[5]日本体育学会.大学教育改革七保健体育刃未来像.日本:不昧堂出版,1992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51-0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更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未来工作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其目的就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从而构建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将体育教学中各种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与中等职业专业特点结合起来,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各种素质,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吸纳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并加以运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开设与专业特点相符的体育课程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学校的技能训练将是学生能否胜任未来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应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了相应的专业课训练,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

有意图地设置运动项目,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加强相关体质训练,所以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内容往往有其特殊性,在教学上,一般而言,各专业的体育课与所学专业相结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制定科学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以旅游专业和烹饪专业为例研究课程设置及有效性

在旅游专业,其专业的特点主要是旅游的内容。这个专业的特点需要他们体型优美、仪表大方,具备耐力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因此每节课,我们先进行队列练习和站姿练习,然后再进行形体练习,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辨别美的能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由于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客房或餐饮工作,在身体素质方面需要较好的体力、耐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需设置相应的耐力素质训练。因此在中长跑教学中,增加较长距离的接力跑、距离不等的运球跑等内容,在提高学生的耐力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思想,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还增加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烹饪专业的体育课程设置与旅游专业又有不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安排了队列、队形内容,还根据烹饪专业的特点增加上肢力量的练习。因此,体育课上首先安排俯卧撑、单臂吊拉单杠、单手或双手托砖等方法,提高其力量素质。对于这些方法,学生们的反应都比较好。腿上绑沙袋后进行折返跑、运球跑等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克服了以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同时学生也愿意参加自己喜爱的项目,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在理论课烹饪专科理论课上,主要讲授体育保健学知识,营养学知识,体育竞赛大球(篮排足)及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的欣赏。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也要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保健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

三、将有效性教学与评价体系有机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多样,条件不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适应不同职业学校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高中的体育教学多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本标准,对专业体质没有明确的要求。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来说进程不同,培养的目标也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随着时展、社会进步,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严峻考验,以前的体育教育过于死板,气氛不够活泼,师生交流不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体育思想及身体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完整的体育教育的观念就需要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改进入手,从深层次探索体育教育内涵,研究面向新世纪中国高校与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的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其次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要注重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全面的评价体系要围绕我们的课程目标设置来实施,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以便更好的通过调整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骆秉全.论体育教学的策略\[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3):76.

\[2\]王彤.浅谈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53(10):108-110.

\[3\]曹克广,王纪安.国外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得到的启示\[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8-10.

\[4\]高嵘,李书玲.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45.

\[5\]尤来菊,周倩.学生主体需要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50-51.

\[6\]刘波.论体育教学的最优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