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4 15:23: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篇(1)

1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生态化现代农业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改进,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应用绿色农业技术

重视绿色技术应用,尽量降低环境污染,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应用新型环保病虫害防控技术、旱地绿肥垄作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注重清洁能源利用,回收农膜。同时,发展绿肥种植,保证耕地用养平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2]。

1.2重视环境污染治理

以农业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农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强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例如,推广沼气池建设,消纳人畜粪便和农村废弃物,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并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对废水、垃圾、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进行综合利用,美化农村环境。另外,还要积极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注重农业安全生产,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准。

1.3利用当地比较优势

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当地比较优势,包括环境优势、土壤优势、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等,推动生态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4]。

2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不足

虽然生态化现代农业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效果比较明显,但农业生态安全仍然存在不足,一些地方不重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相关规定未能严格落实。例如,饮用水安全不达标、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和农业废弃物污染仍然存在以及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等,制约着生态化农业发展。

2.2资金投入欠缺

在农业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当地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农民出资困难,生态农业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存在不足,缺乏资金。

2.3科技支撑缺乏

很多地方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现有技术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制约着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

2.4发展任务艰巨

很多地方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当地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3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为应对农业发展的不足,满足农业生态化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认为今后应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3.1重视生态现代农业发展

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形式,普及生态农业、农业技术、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重视典型案例宣传讲解,推广示范经验,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认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利用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开展培训工作,引导人们建立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更加重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

3.2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更多资金流入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国家财政支持,积极申报各类环保基金,从税收优惠、金融保障、财政补偿等方面制定生态化农业发展对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户进行补偿,保障各项资金落实到位。

3.3重视科技投入

重视农业科研队伍建设,从高校和科研所选拨优秀人才,充实农业科研队伍。注重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做好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工作,聘请专家授课,组织农民集中学习,促进农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重视实用型农业人才培养,以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为依托,培养懂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农民,更好地适应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4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重视农业资源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注重农业生产安全管理,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化现代农业更好发展。

4结语

篇(2)

“海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发展农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经过多年的奋斗,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海南在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劳动力素质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等,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海南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要大力发展涉农教育,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持。”卫留成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把发展现代农业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非常符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实际,对于海南来说更为重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产品、新技术,更需要有新理念、懂新知识的新型农民。

海南的热带高效农业和其他省份不太一样,所需技术和人员都需要在本地研发、培养。海南热带农业院校在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三农”,推动海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贡献突出,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撑作用,成为海南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人才的摇篮。海南将会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理念,大力发展教育,鼓励热带农业院校不断提高热带农业科研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技术推广的覆盖面,加快良种良苗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为海南现代农业发展及国家热带农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卫留成认为,扶持、规范农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海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海南将加大力量扶持、规范农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海南农业与市场对接的组织化程度,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当前“三农”问题在经济上突出表现为农村资金不足,农民贷款难。为了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海南正在大力整合农村信用合作社,搞活涉农金融,解决农民急需的小额贷款。2007年3月1日起,海南邮政储蓄银行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为农民购买先进农业设备、更新农业品种、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提供了资金支持,缓解了海南新农村建设资金困局,也是直接支持海南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创新之一。

卫留成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主题,用现代设施设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海南农业的综合素质、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海南的现代农业将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农业化 去农业化化 再农业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以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农业发展历程,则从总体上经历了“农业化――去农业化(工业化)――再农业化”过程。

一、农业历史发展过程

(一)古代传统农业

随着人类智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耕作方式有了转变,铁锹、爬犁这种工具开始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角,这些“先进”的农业工具催生了农业的第一次革命,使“原始农业”走向了“传统农业”发展的道路,土地产量相比原来有了“质”的飞跃,在漫长的3000年时间内,农业经济发展缓步前行。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二)近代工业化农业

科技的第一次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和第二次产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于20世纪初期),以机械化和电动化为主要标志,不仅促进工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这一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到二战时期,近100年历史。受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近代农业的发展策略是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农业工业化的积极方面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但负面影响是高能源、高消耗、高污染,造成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

(三)现代生态化农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生态农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改善传统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生态化,就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尊重生态自然发展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从技术特征来看,常规意义上的现代农业技术特点一般包括化学化、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等。当今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还要注重上述技术特点外,要更加关注到现代技术的新特征:生物化、信息化、安全化、环保化、循环化、标准化等特点。

二、农业发展辩证过程

(一)基本发展过程的辩证启示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世界范围的农业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农业化――去农业化(工业化)――再农业化”,即传统农业是简单的农业化,对原始社会的农业进行了扬弃,使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代表的农业从原始生产方式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方式,即第一产业――农业。而近代农业,则是以工业化的理念和手段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升级,其积极方面是使粮食产量突飞猛进,不但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同时还能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和工业原料。但由于过分依赖科学技术,而对传统的“天人合一”农耕理念进行了扬弃,提出了“向自然进军”理性的狂妄,并尽情地享受着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一次次。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类的每次征服,都将得到自然对人类加倍的惩罚。于是近代工业化农业走向了历史的尽头,建立在生物、信息技术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现代农业理念的出现和发展,以生态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近代农业的现代扬弃。

(二)再农业化对农业化和工业化的本质跃升

现代农业从本质上对传统农业和近代农业进行了辩证的扬弃,并实现农业本质的跃升。生态农业的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特点:(1)综合性。即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2)多样性。即针对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3)高效性。即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4)持续性。即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现代生态农业在借鉴传统农业优秀思想理念有:(1)天人合一理念;(2)精耕细作思想;(3)有机农业思想;(4)农业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近代农业的科学思想和工业化手段。但现代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和近代农业只注重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为:(1)粮食产量高和质量好相统一;(2)种植业与林、牧业协调发展,共同发达;(3)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4)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与劳动者的直接参与相结合。

总之,以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农业发展历程,则从总体上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即“农业化――去农业化(工业化)――再农业化”过程。其中,工业化阶段是去农业化,即对传统农业的异化,而再农业化,则是对传统农业的现代扬弃,同时也对工业化(去农业化)进行了扬弃,即继承了传统农业的积极理念和近代农业的正确思想,真正意义地实现天地人现代生态理念的统一。

作者简介]

篇(4)

自古就有“粮仓”之美誉,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因此县委、县府提出要建设万亩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两场、两园、四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作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我们将切实从三个方面着力,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找准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一是坚持以点带面,重点辐射周边的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园区和罗桂路沿线进行重点打造现代农业长廊;推进沿线所涉村(社)土地小集中,规范沿线的农房建设,以路沿线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加快建立的生态屏障。二是摒弃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改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建好“万亩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以园区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外地优秀业主到发展,实现业主赚钱、发展、农民增收的三赢局面。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根据县委、县府关于打造万亩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要求,一方面以“两场、两园、四基地”建设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两场”即在新店村、金桥村采用生物垫料技术发展万头养猪场1个、千头养猪场1个;同时打造最大规模肉牛交易市场。“两园”即引进远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耕耘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村建设食用菌蔬菜标准园600亩;大力打造1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四基地”即在村、村、村、村等7个村发展5000亩麒麟西瓜基地;引进田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富平村发展100亩钢架大棚无土栽培绿色蔬菜基地;引进县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村建设1000亩机械化耕作粮油生产基地;在长河村建设100亩珍惜名贵苗木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力争全镇土地流转面积万亩以上,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在稳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上做好示范。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一是转变观念,优化发展软环境。首先让老百姓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作好对比,算好帐,从而从思想根源上彻底摆脱家庭经营、粗放耕作的传统经营模式;其次加强对他们的科学技术培训,组织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业主的成功经验,树立他们敢闯、敢试、敢干的观念,鼓励外出返乡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的建设;第三,走“业主+协会+农户”之路,让老百姓在现代农业上大胆投入、放心投入。其次转变干部观念。全镇干部职工自觉为业主当好“警察”、“保姆”两个角色,用服务与真情吸引业主。首先建立基地警务室,让业主放心放手发展。其次搭建好土地流转平台,为做好业主选址、土地租赁、土地丈量等工作,让业主放心经营。第三,建立政府、业主产业发展定期研讨机制,每月书记、镇长、业主召开一次工作研讨会,解决业主在生产、生活、销售、保险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链。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发展硬环境。积极争取上级对涉农项目的支持,做到重点突出,打捆使用,集中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水、电、路标准化建设。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老百姓积极参与,重点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道路、水利等问题。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各位领导,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你们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将组织和带领全镇人民发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为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篇(5)

以创新添动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增添动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创新驱动,尽快摆脱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构建产业新结构,突破农业新科技,发展农业新业态,释放现代农业的新动能。

创新驱动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是江苏农业发展的硬约束,有限的耕地既要考虑农林牧渔产品的有效供给,也要兼顾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元功能,还要统筹增产增效增收的多重目标。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效益为导向,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构建新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发展的“加法”。

创新驱动科技装备提升。科技是现代农业腾飞的翅膀。江苏科技资源丰富、力量雄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稳居全国首位,但处于科技前沿的自主创新成果还不是很多。聚焦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出一批“苏”字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生物技术、现代装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改造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完善全覆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动农技成果进村入户、开花结果。

创新驱动产业互动融合。创新要落到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上。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打开农业增效的新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区域公共品牌为重点强化品牌创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直供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融合发展、互动增值。

以协调增活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协调才能持续,协调才有活力。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导致资源要素持续向城市集聚,农业现代化成为“四化同步”最薄弱的环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增强后劲、激发活力。

在“人”的问题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挥优势、各展所长、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一批有经验、有劳动力的“老农”,吸引一批有乡愁、想返乡创业的“新农”,引进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把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经营主体,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职业农民适度集中成为家庭农场,鼓励以家庭农场为成员组建或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关系。

在“地”的问题上,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落实“三权分置”的基础,要确实权、颁铁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益,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和农民一道守住耕地红线。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动,引入更多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理念,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联耕联种、农田托管等各具优势的规模经营模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在“钱”的问题上,加快农村金融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民合作社融资改革,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金融创新,提高信贷保险为农服务能力,促进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同时,唤醒农村的“沉睡资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赋予权能的基础上,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以绿色优生态,积极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绿色就是生命,绿色寓意希望。现代农业是绿色产业,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集约、农耕文化传承、农村环境良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让农业成为建设美丽宜居新江苏的重要支撑。

发展生态农业,让绿色食品“养胃”。以农业清洁生产为重点,立足种养平衡发展,统筹考虑环境消纳能力,加快新型农牧结合生态种养模式推广,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生态化,为城乡居民提供种类丰富、质量可靠的绿色食品,实现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村环境减负、农业生态增值多重目标。

发展循环农业,让耕地资源“养颜”。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方式,进一步提升秸秆利用质量、拓宽畜禽粪便利用渠道,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让农业资源自我净化,休养生息。

发展观光农业,让田园风光“养眼”。将田园风光与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推介一批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向社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挖掘传承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培育发展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集聚村,拓展农业功能。

发展现代林业,让天然氧吧“养肺”。建设“绿色江苏”,实施森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推进植树造林,开辟造林绿化新空间,加强农业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强化湿地保护与利用,全面提升绿化发展水平,让城乡居民在天然氧吧中深呼吸。

以开放拓空间,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开放拓展空间,开放构筑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江苏农业发展正逐步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江苏打造成农产品进出口大省、“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去”示范省、开放型农业强省。

着力产品互通,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聚组织资源、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加强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发挥江苏滨江临海、交通便利、开放程度高的优势,建设一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心,努力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进出口集散枢纽。

着力优势互补,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鼓励支持省内有意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抱团到境外创业,充分利用农业技术、经验、设备等优势,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创响江苏优质农产品品牌,参与国际农业开发,抢占国际化市场。同时,支持境外企业来江苏在农业领域投资兴业,向江苏农业输入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和管理经验,实现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

着力要素互融,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以技术与信息交流为重点,强化农业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前沿农业技术、优良种质资源、先进物质装备,建设一批国际合作项目集聚、国际交流密切的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展多样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国际交流互访,特别是增加农业科技专家、农业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交流,增进了解、增强合作、增加信任,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

以共享惠民生,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共享体现民生,共享维护公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低收入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农民平均增幅,让广大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成为农业现代化最大受益者。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基层在现代农业建设、农村改革创新、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释放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当前特别要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防止土地非农化、农民边缘化。

坚持挖掘新增长点不停步。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思路举措,从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培育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入手,大力培植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把更多的青壮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培育成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创办者,让农民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入。

篇(6)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要依据现代农业内涵设置指标体系,对现代农业内涵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角度。其一,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理解,认为现代农业实质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为基础的高产、高效和优质的新型产业;[8]其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认为现代农业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最终出路是生态农业;[9]其三,从结构优化角度理解,认为推进结构优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结构效应对农业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10]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内涵既包括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出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又涵盖了农业结构效应和生态农业理念。中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遵循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评价应该结合这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置考虑了现代农业能否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能否优化农业结构、能否拥有高产出水平、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等目标。评价指标分为5类共18个影响因子,一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子(B1),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农民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等衡量;二是农业经济结构因子(B2),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现代农业实现的重要途径和特征,由农业产值结构和农业从业人员结构衡量;三是农业产出水平因子(B3),产出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中物质产出的重要指标,由粮食产量和农业增加值等构成;四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因子(B4),衡量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情况,由水、电、肥料和农机等投入情况构成;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子(B5),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由农业受灾率和森林覆盖率等衡量。这5组分类指标既能从不同侧面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又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西部地区及西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整体测量。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项评价指标组成的系统,各指标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有所差异,对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西部现代农业评价指标的权重,第一步,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5类B组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向相关农业部门和高校农业专家分发20份调查问卷,专家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后进行打分,再采用各专家对判断矩阵指标重要性标度的平均值,运用Mathpro软件,求出最大特征值为5.129,和判断矩阵的维数5基本相等,一致性比例CR=CI/RI=0.032/1.120=0.029<0.1,说明一致性检验通过,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得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B组分类指标的权重向量WB;第二步,分别对5类B组指标各自所包含的C组单项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向专家分发调查问卷进行打分,再对各组指标依次进行赋值、计算和检验,得出C组分类指标相应权重WC;第三步,分别用B组指标权重乘以各自相应的C组指标权重,得出最终18个单项指标综合权重,即W=WB•WC。从权重值分布情况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B1)权重为0.386,对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最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B5)权重为0.063,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小。(见表1)

(三)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基于《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2》、《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以及西部各省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整理,得到原始样本数据。为了消除指标不同及量纲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消除或减弱原始数据噪声干扰而呈现的不规则波动,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为了把标准化数据压缩到[0,1]区间,采用极值标准化即归一化处理,其公式为:X=(X''''-X''''min)/(X''''max-X''''min),式中X为数据标准化值,X''''为原始数据值,X''''min为原始数据最小值,X''''max为原始数据最大值。在数据归一化过程中,将指标区分为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评价体系中的负向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C4)、恩格尔系数(C5)、农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就业人员比重(C7)和农业成灾率(C18),这些指标与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负向关系,对负向指标要转化为正向指标,转化方法有取负数和取倒数等,[11]采取对负向指标取负数方法转化为正向指标,以保持评价指标与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方向的一致性。

二、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一)对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评价

测度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不同的贡献度,以体现出现代农业各个侧面的发展情况,为了有效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论文采用线性加权函数法测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公式表示为:Sj=∑WiPij(i=1……18,j=1……12),其中Sj为第j个地区的综合得分,Wi为C层单项指标的组合权重,Pij为j地区i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值。[12]根据现代农业得分情况,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准备实施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综合得分在[0,0.5)之间;第二个阶段为初步实现现代农业阶段,综合得分处于[0.5,0.75]之间;第三个阶段为基本实现现代农业阶段,综合得分处于(0.75,1)之间;第四个阶段是完全实现现代农业阶段,综合得分此时为1。[13]1.西部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评价。依据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得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得分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11年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为0.375,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西部现代农业处于第一阶段即准备实施阶段。同期相比,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0.520,而且比中部地区少0.214,比东部地区少0.269,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十分落后。2.西部各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省际间呈现出不均衡分布,综合得分差异较大(见表3)。内蒙古和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名列前两位,而和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0.373,最高地区的内蒙古已经处于初步实现现代农业阶段,而最低地区的则处于初步准备实施现代农业阶段。从西部各省现代农业得分与西部平均水平相比来看,有7个省份得分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其余5个省份得分低于西部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地域梯度拉开。新疆和内蒙古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梯度,现代农业平均综合得分为0.54;陕西、宁夏、四川、重庆构成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第二梯度,平均综合得分为0.46;广西、青海、甘肃构成第三梯度,现代农业发展平均综合得分为0.35;云南、贵州、构成第四梯度,平均综合得分为0.23。从四个梯度得分情况看,各梯度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差异,第四梯度与第一梯度相比,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平均综合得分相差0.31分。四个梯度除了第一梯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初步实施阶段,其余三个梯度均处于准备实施阶段。

(二)对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类评价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B1)。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映出农业在国民经济生产分配中的构成关系。[14]从表2和表4中可以看出,在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得分中,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为0.159,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了42.40%,在五组指标中居于绝对的首要位置,具体表现在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化水平贡献较大;从各省份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内蒙古,为0.316,最低的是,为0.015,两者相差21.07倍,表明西部各省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此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内蒙古、陕西和青海综合得分影响最大,贡献率均超过了50%以上,现代农业综合得分贡献最低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率仅为7.35%。(见表4)农业经济结构方面(B2)。现代农业是拥有合理产业结构的农业,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得分为0.071,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为18.93%,处于第二重要位置;从西部各省份农业经济结构得分看,最高的是新疆0.107,最低的是内蒙古为0.030,主要因为内蒙古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较低。农业产出水平方面(B3)。农业产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体现,不仅表现为产量的增加,也表现为产出效率的提高。西部地区农业产业水平得分为0.062,对现代农业得分的贡献为16.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西部各省份看,四川和重庆的农业产出得分最高,主要体现在人均农业增加值和粮食产量较高,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均超过30%以上。农业产出得分最低是甘肃,为0.015,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仅为4.87%,可见,农业产出水平是影响四川综合得分较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甘肃综合得分较低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力水平方面(B4)。农业生产力水平主要通过农业要素拥有量和要素的投入量衡量,表现为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发展的程度。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力得分为0.055,对现代农业综合得分贡献为14.67%,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从西部各省份看,农业生产力得分最高的内蒙古为0.129,是得分最低的贵州0.034的3.79倍,因而,农业生产力得分成为内蒙古现代农业得分的第二重要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B5)。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现代农业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分为0.028,对现代农业综合得分的贡献为7.4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是农业水利化落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西部各省份看,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分最高的广西为0.049,最低的为青海0.014,两者相差3.5倍,农业可持续发展对青海现代农业贡献仅达到4.17%。从各指标得分和贡献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缺乏足够重视。

三、结论与讨论

(一)讨论

为了区分不同指标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程度的差异,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相应权重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考虑到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对投入和产出相关指标给予更高得分数值,突出了西部地区农业产出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性。但不同权重赋予会导致分析结论差异性较大,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权重设置方法,比如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得到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或者采用回归系数法获得权重,即在评价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和各项评价指标之间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然后对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确定为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现代农业得分,虽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较为便利,但需要赋予指标相应权重,导致主观性偏大。可以考虑基于模糊数学原理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或者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采用DEA分析法,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地理空间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以不同强度分布在地理空间中,导致了地理空间的差异性。[15]从西部地区不同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可以看出,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根源于地域间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拥有量的不同。如果能在西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会更有意义。同时,仅对西部12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截面分析,如果能采用更小的市、县级作为研究基本单位,研究结果会更为细致。

(二)结论

1.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准备实施阶段。无论是与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东部或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都十分落后,仅处于准备实施阶段。从西部地区各省份看,仅内蒙古和新疆是初步实现了现代农业,而其余10个省份还是处于准备实施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地域空间梯度布局。从西部地区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看,北面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上要高于南面地区,大体上呈现出由北向南依次梯度递减格局。

篇(7)

关键词 现代农业;问题;对策;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13-01

1 潜山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化程度不高

在种植业方面,其突出的问题是农药、化肥盲目施用,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给农作物造成药害和肥害而导致减产减收,同时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在养殖业方面,其疾病的防控仍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其加工技术也比较落后,表现为初级加工普遍而精深加工较少,所以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此外农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农技推广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1.2 农业的产业链短而窄,与二、三产业未能有机结合

目前农业的产业链基本局限于一产业,其产业链缺乏有效的延伸,尤其未能与二、三产业形成有效对接,因而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1.3 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农业意识模糊

时下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多半是生产农产品、提高单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多余的才投入市场。而农业的市场意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等现代农业的理念仍然滞后。

1.4 农业生产条件亟待改善

潜山县的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生产能力和使用效益总体不高;潜山县的耕地质量仍然较低,全县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75%;农业生产的物质装备水平总体偏低,尤其是农机化装备能力和水平普遍有待提高。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完善

潜山县土地流转速度较慢而制约了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形成;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偏少,农民的专业合作社也寥寥无几。而且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运作质量不高,社会效益偏低。

1.6 保证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虽有农业执法体系、市场体系及农业保险体系,但仍以政府保障体系为主。尤其缺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和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等。且农业保险本应主要承担农业保障的职能,而实际上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仍然在赔付力度和赔付时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对策

2.1 着力提高科技水平

首先应从农业科技的源头即科研单位抓起,使其多出农业科技成果可供转化。尤其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向农业提前、产中、产后所需的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农业推广部门应将科研单位所提供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变为农业实用新技术,再向农户大力推广,从而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

2.2 尽快由注重农业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并重方向发展

一是要加强潜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名特优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二是城市与农村应互动发展。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向城市靠近,推进新农业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三是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四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突出抓好以品茶、赏花、采果、观景、美食、垂钓为内涵的生态观光游。

2.3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应着重在如下4个方面有根本转变:一是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农业观念向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理念转变;二是由不顾环境而掠夺经营的农业理念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理念转变;三是由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观念向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农业理念转变;四是由原来农户自发的农业生产习惯向由政府部门引导、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4 加大对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投入

中央和省在“十二五”期间已开始大兴农村水利建设,地方政府亦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运作的方法办水利、搞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投入:一是应加大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大中型水利工程和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业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应增加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着重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建设。同时应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三是应加大改善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改建、扩建和兴建高标准设施农业、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农机补助政策,提高潜山县农业机械化装备能力和水平;四是增加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材料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科技装备水平;五是增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投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

2.5 积极扩大或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快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要依靠科技进步壮大龙头企业,对现有龙头企业要尽可能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从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发展,从初级加工向精加工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使种植业尽快成为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快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3]。

2.6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由单一的政府保证体系向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方向转变

一是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维护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同时保证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二是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首先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开发,同时要多途径、多形式、多机制健全农技推广体制机制;三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管理、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三农”,同时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市场发展现代农业;五是加强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六是加强和完善农业保险工作[4]。西吉县农业保险工作虽然在应对自然灾害、降低农民损失、保护农民积极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它是营利机构,必然受利益驱动,所以在赔付力度及赔付时限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必须将营利性农业保险公司改变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性质类似于社会保障事业局。然后由政府加强监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从而取信于民,这样才能使潜江县农业保险工作富于成效,从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参考文献

[1] 陈志英,李翠霞,葛锐.勃利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0):6-8,28.

[2] 潘启城.田东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5):37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