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
时间:2024-02-24 09:47: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网络;网络成瘾;道德意识;青少年健康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工具中它是使用最广泛和最适用的,网络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在网络出现和它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为处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相当多的困扰。“网络成瘾”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甚而有人对此深恶痛绝,投鼠忌器。如何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处理好网络与学习的关系,利用网络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是现在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防范是关键,在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整个过程中,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策略和培养青少年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中不良信息抵制的能力。如果到发现问题时再来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到时即使对症该如何下药?药量应是多少?未免是药三分毒,既耽误了青少年的学业,也让家长们元气大伤。下面我就青少年上网时该采取哪些有效防范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求和关心此话题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以分享。
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片面的认为:“网络成瘾”的罪魁祸首是网络。并提出假设,如果没有网络会如何如何,于是乎更加否定了网络对生活的正面作用,放大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程度,于是对孩子说网络是致命的病毒,这是不合乎事实的。应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网络于生活于工作的作用。上网我们分为娱乐和实用功能两种。实用即工作的需要,用一些软件工具来达到完成工作的目的。即人有相对的主控及意识,工作完成之后便会关上电脑,不会没有时间概念的留连网络。而娱乐很显然的,它包含了音乐、游戏、等等,特别是游戏,其中庞大的游戏角色及虚拟的人物战争,满足很多人杀戮与英雄主义情结。当然和现实一样,游戏中甚至也有对等的夫与妻的婚姻关系。处于这样的游戏当中,游戏者坐拥虚似的财富与荣耀,嫣然一个旷世的君主。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游戏者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弥补了其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挫折感。越沉迷网络越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越格格不入因而越沉迷,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太多负面的影响,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青少年的学习保驾护航。
1、强化青少年道德意识规范的培养,用道德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道德准绳,具有强烈的是非判断能力,这种境界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家长和我们都应该在生活学习的点滴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拥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规范下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1年11月向社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家长应尽可能的多花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孩子指指点、掌掌舵。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极不稳定,对待问题的方法还不成熟,特别是在连续遇到挫折,极大地伤害了他们自尊心的时候,缺乏经验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偏激的措施,以至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或有甚者从此变得意志消沉、思想堕落,生活学习一度的不得志驱使他们走向网吧寻求虚拟空间赐予他们思想上的某种满足,进而走向偷窃、抢劫、吸毒的犯罪道路。家长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思想动向,站在成年人的高度,用成年人的智慧在事态发生之前洞察事态即将发生的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病灶,将其彻底清除在萌芽状态。一旦惨剧发生,为时已晚,再追其原因,已于事无补。另外,家长应该适当转变传统的严父慈母的角色观念,现代教育理念中慈父严母的理论观点受到的支持率更高。在和孩子相处的整个过程中母亲和孩子待的时间更长,和孩子相处更多时间的母亲在生活学习中更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要求。父亲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孩子的长辈,更应该是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和孩子打成一片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样既可以增加父子感情又能拉近和孩子之间交流的距离。
3、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大型单机及网络游戏,小游戏可以益脑,大型暴力游戏和黄色游戏对青少年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一方面控制他们使用电脑的时间,另一方面使用相关的软件来阻止他们对某些特定游戏及网页的访问,并及时弹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和他们进行人机互动,通过正确的人性化的引导,把他们对电脑游戏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对信息处理相关技术进行思索和研究上,以实现青少年求知欲积的正面迁移。
4、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经调查,失足于网络的青少年,每个人都有自己从接触网络到沉迷网络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经历和体验,其中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是由于好奇心作祟,在接触网络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基本没有任何束缚的广阔的网络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哪些可以访问,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乱了方寸,闯入了。还有大部分是由于枯燥的学习氛围、窒息的竞争压力和少得可怜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找回自我,而网络的沉迷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是具有一样的诱惑力,正因为青少年其自身的年龄及其阅历的有限更凸显了网络的趣味性,因此沉迷的机率也就更大。一旦陷入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学习轨道。现实中人要受舆论和伦理的约束,需要检点自己的言行,而在网络上没有现实制约,就会为所欲为,其行为也不会受到追究。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内容,青少年有可能为其熏染。如果培养学生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就可以让学生得到认可的途径增多,获得快乐的途径增多,释放压力的方式增多。要知道,一个某方面或各个方面都得到大家认可的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他的肩上自然而然的多了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要给青少年生活上太多的压力,给他们一个放松的、愉快的、健康的、人性的成长环境,生活的意义还有很多很多,那么网络还是唯一的逃遁吗?(宣威市第二中学;云南省;宣威市;655404)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学生;网瘾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普及,它极大地开阔了人们,尤其是中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
1.造成学业荒废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沉迷网络导致学生精神萎靡,学习兴趣减退,效率低下,更有个别学生逃课、旷课上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习。
2.导致心理扭曲
青少年学生自制力弱,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面对良莠混杂、虚虚实实的网上信息,缺乏辨别是非真伪能力,往往深陷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不能自拔;网络虚拟无须担责和免遭惩罚等特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心理失衡,失去道德准绳。
3.有损身体健康
沉迷网络的学生大多休息饮食无规律,甚至过早染上了吸烟的习惯。无节制上网不仅导致神经高度紧张,大量电磁辐射还会损害人体机能,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据了解,经常上网的学生有38%身体发育不良,有35%有吸烟习惯,有46%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危害青少年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4.诱发违法犯罪
青少年学生模仿网络游戏的人物情节,为所谓的江湖哥们义气聚众斗殴,甚至持械打杀,造成人员伤亡;有的因无经济来源,为支付上网费用,不惜铤而走险,偷盗、抢劫他人钱财,触犯法律,酿成悲剧,对家庭、本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1.自控能力不强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自控能力弱,喜欢搜新猎奇,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相对传统媒介,互联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吸引力更强。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一旦接触便很难抵制,往往陷入“网”中不能自拔。
2.教育疏导滞后
一方面,教师没有对学生上网高度重视,只重视课上,不注意课后;只关注校内,不关注校外。一些家长责任心不强,因忙于工作生活,对子女上网不管不问,对上网时间、地点、内容不加节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思想出现波动时,如果老师、家长沟通疏导不到位,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现实,通过网络寻求安慰,宣泄压抑情绪。
3.社会监管缺失
目前网吧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有的网吧业主赚钱心切,甚至将网吧开到居民区、学校周围,并提供吃、喝、住的“全方位服务”。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实行上网身份认证、午夜后网络游戏断网等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学生网吧上网的势头并未遏制,网吧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阵地”。
三、学生上网成瘾的疏导建议
1.要加强教育疏导,端正上网动机
要树立健康上网导向,利用班报、墙报、校园广播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知识,通过举办“争做网络文明人”和“学生上网利弊大家谈”等辩论活动,强化学生健康上网意识。要加强师生交流,畅通师生对话渠道,采取设置“教师信箱”、开办“同学心声”等方法,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2.要丰富业余生活,分散上网精力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学生上网注意力,引导学生远离网络。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奖赛、诗歌朗诵会、运动会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举办网络知识讲座、组织多媒体制作大赛和网页制作大赛等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教育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网络,将学生的上网注意力引导到有益的网络学习中,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3.要严格管理措施,严肃上网纪律
加强人员控制,严格课堂管理、住宿管理和请销假制度。对住校的青少年学生,应坚持熄灯前点名,熄灯后查铺,随时清点人数,防止学生逃课、旷课以及利用休息时间外出上网。要及时掌握学生上网动态,对有网瘾的重点学生要多留心多观察,采取适当监管措施,强化管理针对性。
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吸引住。
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
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面对孩子的“网瘾”,家长要学会“弹性引导”:
1.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须打破原来一味地打骂、埋怨或者放纵溺爱的传统做法。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们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不让孩子上网。
2.家长要学会上网,家长不懂网络,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中碰到的问题,在上网过程中及时与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3.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4.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7月份,中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23亿,同比增长19.4%,其中18~24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38.9%,大专及本科文化所占比例47.7%,学生的比例为36.2%,可见,学生是接触网络并受其影响的主要群体之一。而且他们上网不是人们想当然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上网聊天,大约90%的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上。试想一下,我们祖国的未来交到这些人手里,有多少人会放心呢?接下来我就具体的谈一谈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双向影响
网络的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存在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比如网络教育是将学科的相关知识集中在网站上,由各位学习者自行对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使得学习方式真正完成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化。由于网络上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青少年都可以进行自由学习。
网络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因特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集合体,青少年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事件,极大的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网络为青少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基础,可以超越时空和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网络将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开放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网络将促进青少年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在网络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风俗习惯通过网络交流,其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青少年就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无形中对健全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是网络在思想意识方面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网上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东西都极易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二是网络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对青少年也造成冲击。由于网络的世界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青少年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再者,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三是网络的发展加大了青少年选择信息的难度。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难以对青少年进行信息选择指导,青少年可能会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之中不知所措。四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有许多的青少年学生沉迷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是网络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调节规律被破坏等等。六是网络的不当利用会增加青少年的经济负担。当青少年们在经济上无法满足需求时就可能会诱使他们去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来获取利益。这也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网络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思想、道德、生理、心理和学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为此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一同努力来应对这些负面的影响。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好学校教育的强势影响作用
一是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并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是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以应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动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学插上现代电教技术的翅膀,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指导学生上网的筛选和辨别。并且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接触网络的不同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发挥网络在他们成长中的积极影响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三是抓好校园网的建设。一定要把学校网络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吸引青少年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上网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开设校园网站和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相互间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网络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
四是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各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而且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各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学生和教师的网络行为,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的消极作用。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诗朗诵、演讲会、辩论赛、各类球类比赛等活动,设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兴趣,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2.发挥好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是家长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有许多的家长在孩子一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便采用强硬的态度,通常都是禁止孩子再去上网但结果却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家长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导”而不是“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好的效果,见到好的结果。
二是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我在调查中发现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家长占大多数,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教育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3.发挥好社会教育的监督保障作用
一是建议国家应出台有关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少年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二是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可以对于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给出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以政治上的引导。
三是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有关部门应该下大力气来整顿那些不规范的网络场所,还有那些不规范的网站。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健康的上网环境,使得青少年可以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自由的翱翔。
事实上,世间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又有弊。高新技术也不能例外,因特网更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的问题。我们也正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他们学会积极而有效地使用网络,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只要有关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家长和社会都能充分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尽情的遨游而不迷失自己。让青少年一代可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并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在此,我也想借本文来提醒那些沉迷于网络中,特别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们及时醒悟,为了祖国和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吧!
参考文献:
[1] Moore,M.G:Learner Support,Editori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Vol.17,No.3,2003.
[2] Sewart,D:Student support systems in distance education,Open Learning Vol.8,No.3,1993.
[3]http://old.省略/20030923/10 58799.shtml.
[4] 蔡兴勇.电脑网络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校(社会科学版),2005(1).
[5]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计算机应用中级教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7]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8]孙丽芳.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探微[J].高教探索,2007(2).
[9]孙晓华.大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成因及其引导对策[J].教育科学,2004,20(4).
[10]王家翠.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7(1).
〔关键词〕初中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预防;引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5-0015-0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的《第三十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保持,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为明显,达37.5%;10~19岁年龄段的人群占25.4%,比例相对稳定[1]。这和笔者近两年在学校的观察与研究基本保持一致。另外,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0)的调查发现,城区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络成瘾比例高达14.1%,其中杭州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比例达到18.1%[2]。为了深入研究中心城区学校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了解学生网络使用心理,分析网络依赖的缘由及对策,特开展此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杭州市上城区初二学生,共2511人,其中男生1328人,女生1134人,性别不详49人。学生来自8所初中,其中公办学校7所,民办学校1所(本地的民办学校拥有一定的招生自,生源比公办学校优异)。民办学校学生653人,公办学校学生1858人,共得到有效数据2469份。
2. 研究工具
为了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笔者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制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问卷,其中网络使用14题,涉及使用环境、使用频率、使用目的等,网络成瘾10题,主要涉及网络情绪依赖、网络人际关系等。
3.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在校网络作答。为确保作答的真实性,本次调查采用第三方组织,有效规避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答完成后用SPSS13.0软件统计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网络使用主要了解学生家庭网络环境、上网频率、上网时间、上网习惯以及上网目的等。只有了解学生基本的网络使用习惯,才能分析学生网络使用中的不当行为,进而有效引导。
1. 网络基本使用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初二学生都有网络使用的经历。87.88%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并能上网,98.28%的学生上过网,近半数学生每周上网2~3次,上网时长1~3个小时。这说明学生网络使用已是普遍现象,作为家长和学校更应关注初中生使用过程中的心理。
89.60%的学生在家上网,77.87%的学生一个人上网,13.60%的学生在网吧上网。独自一人、在家或在网吧上网,给网络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研究表明,上网自控能力与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初中生随着接触网络的时间的增加,其上网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3]。
42.83%的学生上网进行一般性娱乐(如看电影、听音乐、看网络小说等),29.14%的学生喜欢消遣性娱乐(聊天、交友或玩网络游戏),22.31%的学生上网用来收发邮件或查询、搜索信息。可见网络的娱乐消遣功能成为初二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人往往在网上参加社会交际活动,如聊天室、游戏,非依赖人群则多浏览网页,以及通过E-mail交流[4]。喜欢消遣性娱乐的学生更容易导致网络的过度使用,成为网瘾的高危人群。
调查显示,我区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略低于杭州市水平。
2. 网络使用行为的性别差异
调查中发现,男女生在网络使用习惯上有明显的行为差异。第一,男女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其中男生成瘾比例高于女生。网络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匿名性、丰富性、知识涵盖范围广等,对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得学生本着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去使用网络,其中男生更容易沉迷其中。第二,女生家庭拥有电脑并上网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更喜欢独自在家上网;男生更喜欢选择网吧和其他地方。这说明更需要关注男生家庭外监管以及女生家庭中监管。第三,从上网频次和时长分析,29.57%的男生每周上网4次及以上,26.62%的男生上网时长在每周3小时以上,均高于女生。男生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达8.03%,比女生多5%。这说明男生上网自控能力弱于女生,男生沉迷网络的比例也高于女生。第四,人际交往是男女生上网的主要目的。14.16%的女生上网更倾向于聊天或交友。29.61%的男生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59.84%的男生和46.15%的学生上网是为了逃避学习、排解孤独、打发时间、寻找快乐和刺激。这说明人际交往是男女生使用网络的主要原因。当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不足以满足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追求独立、建立自我认同、满足情感方面的需要时,女生更容易选择网络社交。网络聊天或交友直接满足女生的社交需要。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它主要满足了青少年人际交往与归属、现实情感补偿、自我实现三方面的心理需求[5],这说明男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游戏,游戏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男生人际交往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综上所述,男女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网络使用上也存在明显的行为差异。人际交往是男女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只有从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入手,抓住男女生不同的人际交往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指导和监管。
3.网络使用行为的校际差异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学生网络使用率都在98%以上,两类学校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08),但在网络使用上存在行为差异:第一,公办学校网络使用不当的高危人员多于民办学校。其中公办中学学生每周上网6小时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5%。每周上网次数少于6次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24%。这说明公办学校部分学生网络自控能力更差,网络成瘾倾向更明显。第二,网络使用上,公办中学的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更消极,为了逃避学习、打发时间而上网的人数明显高于民办,喜欢利用网络玩游戏、聊天或交友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民办。研究者发现,青少年学生使用互联网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规律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6]。
在我区,民办和公办学校学生最大的差异就是民办学校学生整体成绩明显优于公办学校。调查中发现,两类学校的学生在网络使用上也存在明显的行为差异。可见,成绩是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必然原因。因此,不同性质的学校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网络监管和使用指导。
4. 网络使用行为的家庭差异
调查显示,学生上网地点主要在家庭。这说明对学生的网络监管应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即主要依赖于学生家长。然而调查中发现,9.54%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子女上网,29.10%的家长知道子女上网,但不清楚子女上网干什么,只有59.54%的家长大致了解子女上网做什么。学生主要上网地点与家庭监管缺失存在较大矛盾。
分析目前的网络使用指导情况,85%的学生认为自己得到过网络指导,但仍有10%以上的学生不清楚以上内容,不懂得保护自己,也无法分辨所浏览的网站是否为有益网站。其次,目前的网络指导基本停留在对网络的认识和基本的使用上。对网络功能缺乏深层次的指导和开发。只有30.15%的学生能利用网络来查找资料,搜索信息。更多的学生不会或者不懂得深入开发网络功能,为自己所用。再次,目前初中生的学习不需要过于借助网络,网络的积极作用对学生意义不大。此外,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耗费大量的时间上网,不仅使宝贵的青春流逝,而且也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者多具有较长时间的网络使用经历,即在非家庭监管环境下上网,以及过度的网络游戏使用特点。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家庭网络监管和指导。
三、对策建议
1. 警惕网络成瘾,携手探讨有效干预
对于网络成瘾行为,首先,政府、学校和家庭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中具有网络成瘾的倾向者,携起手来共同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制定科学的网瘾心理干预模式,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干预系统,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其次,在积极预防的同时,学校和有关组织还要深入探索青少年学生网瘾的心理矫治方法,用科学方法对已经成瘾的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治疗,使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次,学校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采取措施为学生减负。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创新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抵御网络游戏和不良网页的诱惑。社会要加大网吧监管力度,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
2. 引导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这样,他们容易封闭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孤独感或者自我评价不当。若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或过高,在交往中都容易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很容易导致他人的不满。有的人因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破坏自己的形象。当交往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学生很容易转向虚拟网络。因此需要加强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学生才不会依赖网络。
3. 开展网络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调查发现,学生上网时间和地点更多在校外,学校很容易忽视网络教育,把学生网络使用不当的原因推向家庭和社会。但学生成长同时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作用不可小觑。首先,学校需要加强网络使用培训,让学生掌握网络使用的技术和能力,提高网络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其次,学校要加强时间管理教育,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如制作上网时间提示卡片或运用闹钟定时,避免沉迷网络。再次,学校应关注学生网络使用,预防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中发现,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严重,学校必须尽快跟进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尽早发现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倾向,及时引导他们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
4. 开展家校合作,加强网络监管和指导
调查显示,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家庭,但大部分学生都是独自一人在家上网,给有效的监管和指导造成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上网的监管和指导并不得力。因此开展家校合作,对学生开展必要的上网指导非常必要。但现实表明:很多青少年上网,是由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造成的[7],即家长不具备监管和指导的能力,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为此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指导家长有效进行网络监管和指导,如加强亲子沟通,了解其网络喜好,女生警惕交友成瘾,男生警惕游戏成瘾;加强时间管理,约定时间如父母在家时才可上网等。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
[6]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网游。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42-01
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使得很多家长说到孩子接触计算机就十分警惕,总是尽量让孩子与计算机,特别是网络绝缘。殊不知,他们犯了“因噎废食”的经典错误。这也就人为地给信息学科的教学设置了障碍。
让孩子与计算机,特别是网络绝缘做得到吗?这样做很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沉迷网络游戏绝对是百害无一利的,它的危害时时见诸报端,这里就不累述。但是,让他们与计算机、与网络绝缘是杜绝这种现象的正确方法吗?就像厨房离不开的菜刀,它也有可能成为犯罪的凶器,你可以让青少年接触不到吗?再说您禁止孩子接触这些电子产品,更不要说网游,把家里的电脑或手机藏起来或锁起来不让孩子发现;或者把电脑或手机设密码等等。这样做的后果是,家长越不想让孩子玩,孩子好奇心越强,他们会偷偷地去玩,珍家长不注意的时候玩或者到同学家玩,更有甚者会到网吧去玩。这种类似的“地下工作”本身又增加了新的趣味。
把孩子推向了网吧,网吧这种公共场所人员杂乱,各种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掺杂在一起,不良的习气可能会慢慢地熏陶你的加入,很平常的游戏娱乐会因为他人的添盐加醋而使你被驱使地盲目进行下去直至上瘾,更不用说由于费用等可能滋生的违法犯罪。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和初衷。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未来更是如此,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必须顺应信息的更新,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有哪个家长惟愿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时代的弃儿?这也是国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初衷。国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性,只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它。科学研究的结论:在三年级以前包括幼儿,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这个阶段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极易上瘾。
“被时代淘汰”绝不是危言耸听,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同样如此。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沉痛的教训清楚地告诉了人们:秦始皇焚书坑儒、“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以达到“禁武弱民”的目的……结果是怎样的?后继的封建王朝基本想法也伴其左右,结果落得个被世界列强瓜分、欺压,国人遭涂炭的境地。这能够客观地说明吧!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就等同于当时的“书”和“兵”,一味地畏之如虎而避而远之是不行的,那样就会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会被时代所淘汰,有挨打、灭亡的危险。我们不希望历史的悲剧重演,就要正确对待、正确引导、正确使用。
计算机、网络本来就是在为了拯救国家的危亡、维持世界的和平的情况下产生的。二战前期,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气焰甚嚣,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为了获悉其军事情报而打败他们,需要破译他们的无线电密码,而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一亿五千亿次也不会重复,这就给破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么多次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能达到,等达到了也失去了情报的价值。这样就使得“快速验算、多人配合”成了当务之急。随之计算机、网络的雏形应运而生,即电子管计算机(几间房子才能装下)和局域网。诞生后由于它们的适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也越来越先进。
“信息大爆炸”,大量的新信息涌现,你怎样及时地接收到、分析处理好、储存着、使用交流呢?仅靠你的大脑、书信是远远不够的。你不理睬它们你能适应社会吗?你更不愿意你的后代不适应社会吧!只有学习使用计算机、网络才能做到。
怎样做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
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了解信息,学习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传播、储存的方法,这些都需要计算机和网络这个帮手,从而教授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网络、学习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自然就消除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神秘感,对待网游也就容易选择正确的态度――劳逸结合的附属品。
“大禹治水”大家都知道,他治水成功的经验是“改堵为疏”。让孩子们与计算机、网络绝缘就相当于治水中的“堵”,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就相当于治水中的“疏”,你觉得哪种是正确的方法,哪种方法才能达到自己想要得到结果呢?
关键词:网络;诱惑;抵制;引导
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已经普及每个家庭,成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孩子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网络,上网玩游戏、看视频已成为大部分孩子课余时间主要活动内容。然而,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孩子们的身心正处在成长时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特别是乡村孩子,家长对孩子上网监管、引导的意识不强,容易让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出乡村孩子沉迷网络、难抵诱惑的原因,正确加以引导。
一、沉迷网络、难抵诱惑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监管和正确引导
面对网络上各种既刺激又有趣的电子游戏、各家电商制造的豪华繁多又有诱惑力的电子玩具等各种诱惑,孩子们不能很快地明辨是非,很容易上当。轻的荒废学业,重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网络诱惑,乡村孩子的家长,既无奈又束手无策,很是头疼。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校、社会和家长缺少对孩子使用网络的监管,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健康上网。许多农村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他们学习、上网、娱乐,让孩子们放任自流。再加上许多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比较低,没有树立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意识,不能教会明辨是非的能力,致使孩子们沉迷网络、难抵诱惑。
(二)课余时间精神生活单调
乡村孩子在课余时间精神生活不丰富,也是造成孩子们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乡村孩子不能像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去公园、游乐场、少年宫、图书馆等地方去消遣娱乐,只能待在家里自娱自乐。家长没有时间陪伴他们玩乐,又不能培养他们读书、练字、唱歌、跳舞等其他的爱好兴趣。因此,上网娱乐几乎成为他们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玩的时间长了,就会上瘾,不能自拔,不能抵挡网络诱惑,也就在所难免。
(三)自我控制力弱,难抵诱惑
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思想还不成熟,明辨是非和抵挡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难以抵挡网络上的各种诱惑。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不能丰富自己的课余活动内容。孩子们整天都是在学习、作业、考试的单调生活中度过,不少学生在情绪低落、抑郁、厌学时,又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疏导,上网聊天,找他人倾诉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爱上网络。
二、抵制网络诱惑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正确引导
为了增强乡村孩子们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教育,让孩子们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认识到信息时代网络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更要认识到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毒害作用,给他们讲清网络诱惑的危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正确引导孩子们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寻找资料、如何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有用的信息。教育孩子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争做新时代的好孩子。
(二)共同监管,减少危害
减少网络危害、抵挡网络诱惑,加强对孩子们上网监管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学校教师要监管,学生家长也要监管。利用网络、手机、家长会等多种手段和时机,建立教师、家长联系“热线”,随时能够掌握孩子们的课余时间的动态。教师和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当发现他们有不良上网行为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制止并做好思想工作,减少网络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
(三)自我控制,健康上网
要从根本上抑制网络诱惑,就要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自律,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使他们把主要时间用在学习功课上,培养他们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做一个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好“网民”。不听信网络上的谣言,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四)培养爱好,适度用网
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益智的各种兴趣和爱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如,课余时间开展读好书活动、练习书法、学唱健康歌曲、练习舞蹈、进行球类比赛等活动,转移孩子们上网的兴趣和精力,使孩子们不至于整天沉迷网络,养成科学用网、适度用网的好习惯。
总之,只要让孩子们对网络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管下,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注重加强其自制力的培养,就一定能让乡村孩子们抵制诱惑,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