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纳税筹划的方法

纳税筹划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3 15:41: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纳税筹划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纳税筹划的方法

篇(1)

[关键词]纳税筹划;经济;税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084-01

1 纳税筹划的概念和意义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不违反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纳税主体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或递延缴税,最大限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纳税筹划有利于纳税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对完善税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税收违法行为和涉税犯罪,提高纳税人乃至全民的税收法律意识,征收征纳双方加强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企业所得税的简介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自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实现了两税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税率为25%,新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形成了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技术进步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并体现了以“特惠制”取代“普惠制”的改革理念。

3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缩小应税收入策略

缩小应税收入主要考虑及时剔除不该认定为应税收入的项目,或设法增加免税收入。在实践中具体采取的方法一是对销货退回及折让,应及时取得有关凭证并作冲减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以免虚增收入;二是年度计算收入总额时,对预收货款、应付账款等项目也应予以减除,防止错记为收入;三是多余的周转资金,用于购买政府公债,其利息收入可免交企业所得税。或者将多余的周转资金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也可免交企业所得税。

3.2 膨胀成本费用策略

3.2.1 分散利息费用

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支出都可据实在税前列支。但是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以外的部分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列支。

故企业筹集资金应尽量避免高息借款。一旦发生高息借款,应考虑将高息部分分散至其他名目开支。如企业若是向非金融机构、向职工集资,部分高息可以转为金融机构手续费;若是同行业互相拆借的高息支出,可以转化为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开支,在产品销售费用、经营费用等列支,从而扩大在税前扣除的支出范围。

3.2.2 分散业务招待费

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超过列支标准部分,应于税后开支。若超过限额,企业应自行调整减除,将开支的招待费转移至其他科目税前扣除。例如企业赠送客户礼金、礼券等费用,可考虑以佣金费用列支,佣金支出无限额限制,这部分也可以税前扣除,从而达到节税效果。

3.3 税负转移策略

税负转移的主要原则,就是将利润从一个实体转移给另一个实体,从而使一方的应税所得降低,来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通常做法是在两个关联公司或者母子公司之间,同时这两个公司所在地区存在区域性税率差异,从而将利润从高税率地区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篇(2)

[关键词]纳税筹划 会计处理 节税

“纳税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合理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从而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税收是调节经营者和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可以说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保护自身利益的方法和手段。下面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几个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来讨论企业如何筹划纳税,以期取得“节税”的效益。

一、 费用列支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对于费用列支,纳税筹划的指导思想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减少应交所得税来获得税收利益。

1、 合理列支各项费用。企业可以在不违反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各项费用充分合理的列支,对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充分估计,缩小税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国家允许在费用中列支的项目,如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尽可能地提足提全。对于一些可能发生的损失,如坏账损失等,企业应充分预计,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按上限提足准备金。这既符合国家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又能收到节税的效果。

2、 有列支限额的费用应合理核定,如业务招待费,公益救济性捐赠等应准确掌握允许列支的限额,将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

3、 尽可能地缩短成本费用的摊销期,以增大前几年的费用,递延纳税时间,达到节税的目的。

二、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成本,出现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数额。我国现行税制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生和领用,按实际成本价计算,计算方法可以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五种方法中任选一种。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来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使企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数相对的减少,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反之,当材料价格不断下降,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同样会导致期末存货价值较低,销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达到“节税”目的。而当物价上下波动时,企业则应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因销货成本的波动而影响各期利润的均衡性,造成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筹措、安排资金的难度。

2、 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因为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各期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企业产品成本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而使各期利润趋于平衡,不会因为利润变化而使利润峰值套用过高税率,加重企业税收负担而影响税后收益。

3、 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那就意味着在该期间内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于纳税期,当期实现利润越多则应缴所得税越多,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适度加大当期的材料费用摊人,以达到减少当期收益并减轻当期税负的目的。

三、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固定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进行的成本分摊。所以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调色板”的效用。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合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是不相等的,即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成本也不同,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水平和税收负担。折旧方法上存在的差异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但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不同税收制度的影响

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则应选择加速折旧法比较有利。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初年份里提取的折旧额较多,而在随后的年份里提取的折旧额较少,这样就可以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企业在开始的年份里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但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应选择平均年限法较为有利。由于延缓纳税收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在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增加的以后年度的税负大于延缓纳税的收益。因此,在未来税率越来越高时,就需要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才能对企业的折旧方法做出最佳选择。

在累进税制下,过高的利润额会引起对应的税率偏高,从而引起总体税负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则适宜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业各期利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因忽高忽低而增加当期纳税额。

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具体消耗形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以达到节税及理财的目的。如企业在享受减免税优惠待遇时,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人成本而获得节税收益。如企业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时,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来获得延期纳税收益。

2、 资金的时间价值影响

在固定资产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无论企业采用那种折旧方法,无论折旧年限长短,计算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一致的。但由于资金受时间价值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就会获得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因为资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不同时点上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是不相等的。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带来的税收收益时就必需采用动态方法来分析,如:先将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折旧额按当时银行利率进行贴现后,计算出各折旧方法下计提的折旧费用现值总和及抵税额现值总和进行比较,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抵税现值的折旧方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3、 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拥有的资产实行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将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但是,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税收抵税额,从而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可见,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企业并非总是不利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选择有效地利用通货膨胀,使企业获得“节税”效应。

四、 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对外长期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办法有两种,即成本法和权益法。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在取得股份以后,其账务处理应根据投资者的投资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含的比例和所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决定采用那种办法核算。当长期投资的股份低于被投资企业股份的25%时,所拥有的股权不足以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时,适用以成本法进行核算。当股权比例超过25%时适用以权益法进行核算。因此在纳税策划中,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仅从取得的“节税效益”的角度考虑,投资于被投资企业股份在25%左右时,应选择低于25%的比例,对长期投资收益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参考文献:

[1] 刘惠琴.新时期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5

[2] 宋国慧.浅谈企业会计处理中的纳税筹划.山东煤炭科技,2007;4

篇(3)

关键词:商贸企业;会计政策;纳税筹划;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物资采购中的纳税筹划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完善,会计政策的健全发展,商贸企业更多地开始考虑纳税筹划的问题,其中物资采购中的纳税筹划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安排购进材料的纳税筹划,商贸企业虽然是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购进材料主要用于增值税纳税项目,但是也有一部分用于非应税项目,因此如果企业在采购材料之初并没有区分材料的用途,而是一律采用同样的纳税方法,则不利于企业利润,因此在采购时,会计要按照采购材料的价格计算当期应当抵扣的进项税额。二物资采购结算方式的纳税策划,不同的采购结算方式其纳税制度与规定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当采取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法。商贸企业结算方式大致有采购结算方式与销售结算方式两种。因此,采购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应当注意尽量推迟付款时间,为企业赢得时间更为长久的无息贷款,降低企业税收支出,其次还要注意尽可能少用现金支付,减少采购结算中的增值税负担。

二、物资库存中的纳税策划

另一个重要的板块是物资库存中的纳税筹划。商贸企业是以产品销售为核心,因此产品物资的库存是企业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要做好这个板块的纳税筹划,企业库存计价方法收到市场需求与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在做纳税筹划时采用那种举措计价方法,实现企业节税的目的,企业应当在遵循国家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市场商品的价格需求差异与波动,选择一种有助于企业成本扩张的库存计价方案。当前我国的库存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等。企业在进行物资库存计价的纳税筹划时,应当依据现有的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库存的不同环节需要,做好市场预估与评价,在库存计价法选择的基础上完善纳税筹划。

三、商贸企业销售的纳税筹划

(一)收入确认的纳税筹划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商贸企业快速发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党和国家政府一直致力于改进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方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寻求不断的完善健全。因此,根据最新颁布出台的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纳税收入的筹划规定,其中显而易见地指出企业收入的具体含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创造的或者形成的,会引起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收益增加的,与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扣除经营者投资成本的经济利益的总体收入。而其中的日常活动具体而言是包括企业为达到或者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与其他相关的一系活动。随着商贸企业发展扩大,企业收入的确认对流转税与所得税税率的计算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因此收入确定的纳税筹划策略与方法是整个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合理的收入确认纳税筹划策略与方法应当是通过采用对取得收入的方式,收入确定的时间以及取得收入的税率计算方法进行考察,选择和管控,从而实现企业节税的目的。

(二)M用分摊的纳税筹划

商贸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出台的规定政策,寻求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法,保持企业的高收入高利润。其中一个重要的提升企业纳税水平的方法是费用分摊的纳税筹划方式。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相关细则中规定,企业费用是指纳税人每纳税年度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可扣除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考虑到企业的利润水平,企业在销售经营纳税期间,可以通过选择各种各样不同的费用分摊的方法,在会计准则与国家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与前提之下,进行费用分摊扩大或缩小企业当期费用,实现企业的利润。然而,不同的费用分摊方法,以及每期应当分摊的费用额的不同,对于企业利索以及应纳所得税额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因此商贸企业在选择费用分摊方法去扩大或者缩小应纳所得税额时应当注意考虑如何实现应纳税利润的最小化,以及如何使用最合理的分摊方法实现费用分摊的最大摊入。

(三)坏账准备计提的纳税筹划

商贸企业作为以产品销售为核心的全球性产业,在激烈世界市场竞争中,遭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复杂的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纳税筹划成为一个重要难点。其中企业账务计算与管理中也不乏各种失误与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避免或者及时快速有效地应对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当预先积极做好坏账准备计提的纳税筹划。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应收款项发生减值了的,计入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坏账计提准备之后仍然可以转回。因此,商贸企业财务管理层面,应当依据新的会计准则企业,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充分作用会计准则的积极因素,做好坏账准备的纳税筹划,促进会计政策与企业财务管理有礼融合,进而实现企业销售额与财务管理的最大化价值。

四、小结

总之,考虑纳税筹划的方法与策略不仅是商贸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更是相当一部分现代企业需要关注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宋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纳税筹划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2]申宏伟,黄朝旭,张晓炳.企业进行合理纳税筹划的思路[J].财税与会计,2003(10).

[3]辛鑫.长期投资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篇(4)

摘要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税法和各项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税法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进行涉税业务的策划、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的活动。新企业所得税法在优惠政策、税率等方面都与原来的企业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企业应该对纳税筹划的思路进行创新。文章针对新企业所得税相关内容提出了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帮助企业实现节税的目的。

关键词 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 税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所得税也成为我国税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新企业所得税法在优惠政策、税率等方面都与原来的企业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企业应该对纳税筹划的思路进行创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一、纳税筹划和新企业所得税法概述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税法和各项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税法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进行涉税业务的策划、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实现节税目的的活动。纳税筹划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合法性。指的是纳税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合理纳税,是充分利用税法知识的结果。第二,专业性。在企业纳税筹划中往往是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的,尤其是税务会计必须跟进的工作。第三,筹划性。企业可以通过事前的筹划,从而确定纳税方案,选择税费较低的方案。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来相比,在优惠政策、税率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从优惠政策来说,新企业所得税法中优惠政策有三个特点:从地域优惠转向产业优惠;实施节能环保等产业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中需要扶持的产业和领域实行税收优惠。在税率调整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将内外资企业原来的 33%的法定税率下调到25%,将非居民企业在我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和场所的适用税率调整到20%,对于一些微型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税率。

二、新企业所得税背景下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

1.充分利用税收减免政策

在新税法中确定了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新格局,在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中税收减免幅度比较大,所以企业可以利用这项政策,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拥有税收减免政策的项目。例如,食品加工企业在投资中可以将着眼点放在农林牧渔等项目中,从而可以不缴税或者是少缴税。又如,生产企业可以在购置生产设备的时候选择一些节能节水、环保的设备,利用税额抵免减轻企业的税负。

2.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居民和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做了新的规定,采用实际管理机构和注册地相结合的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居民企业,还是非居民企业。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政策,筹划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因为非居民企业承担的纳税义务是有限的,主要承担的是境内的所得税,所以要想外资企业要比避免成为居民企业就需要在国外注册,同时将实际管理机构设置在国外,从而减少税费负担。

3.积极创造适用税率的条件

在新税法中规定企小型企业是20%的税率,而高新技术企业是15%税率,所以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税费应该创造一些满足优惠税率的条件。例如,可以设立高新技术企业 ,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主要认定标准是应该具有相应的技术和一定的技术投入比例。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应该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纳税筹划的重点从纳税地点转移到培养核心竞争力上面,致力于组建自己的队伍,做好自己产品的研发,从而满足税率适用条件。

4.改善企业工资的发放形式

在新企业所得税中对计税工资取消,在税前可以将企业工资全部扣除,所以在税收筹划中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支列工资支出,从而扩大税前的支出,降低税收,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合理调整企业员工工资,将企业员工其他的福利以工资的形式发放;对持有企业股份的员工发放工资可以将股利改为年终奖或者是绩效工作;增加企业职工教育和培训费用;在企业增加职工工资的时候应该对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进行相应的考虑。

5.销售结算方式筹划

在新企业所的税法中针对不同的计算方式,对收取确认时间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只要收入确定,就需要上缴税款。所以企业有必要对结算方式进行筹划和选择,避免出现垫支税款的行为。企业可以在销售中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 ,从而实现不同时期的收入确认,递延纳税,企业也可以在直接后款销货的时候将收款时间推迟,将确认收入时间推延到下一年,从而获得延迟纳税利益。

6.减少纳税筹划中的风险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但是纳税筹划也是有风险的,企业应该必须要对纳税筹划的风险进行预测,对当地税务征管具体要求有了解,对新税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保证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另外,企业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纳税筹划,保证纳税筹划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三、结论

纳税筹划是当前企业减轻纳税负担的有效措施,在新企业所得税背景下,企业要实现纳税筹划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税法以及地方征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了解,提高企业的纳税筹划意识,研究和探讨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法,同时要对纳税筹划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纳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静伟,白羽.新企业所得税环境下纳税筹划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2).

篇(5)

一、纳税筹划系统的界定与特征

(一)纳税筹划系统的界定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或可选择性条款,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利益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纳税筹划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企业纳税筹划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的特点,纳税筹划系统本身及其构成要素不是孤立的、单一的、静止的,而是以一定的系统而存在。

(二)纳税筹划系统的特征

一是结构性,即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二是开放性,即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三是整体性,即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性是系统最显著的特征。

二、纳税筹划系统的构建

(一)纳税筹划系统构成要素

在管理的职能中,决策系统通常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分别是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理论和方法、决策结果及评价,纳税筹划系统作为一个决策系统也不例外,也是由五个要素构成。

1、纳税筹划者,即决策的主体

纳税筹划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团中的决策机构,纳税筹划作为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确定决策者。纳税筹划决策隶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所以其决策者应该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然后把任务分配给财务主管或者纳税筹划专员。由于纳税筹划决策的专业性、多元性、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要求决策者即高层管理者应对纳税筹划具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该项工作提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要求相关财务人员要能熟练的运用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选择最佳方案。

2、筹划对象,即决策的客体,即决策想要解决的问题

所说的筹划对象,应该是能为筹划者加以选择或影响的,若是筹划者主观不能选择或改变的对象则不能成为筹划对象。纳税筹划的特征之一就是贯穿财务活动的始终,因此,纳税筹划决策也就贯穿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中,其对象就应该是选择最佳筹资结构、投资方向、分配方式,促进资金有效获得和使用等,同时由于这些财务活动会涉及到税收,所以纳税筹划的对象也包括这些财务活动所涉及的税种。

3、筹划信息

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也包括企业外部的信息。在进行纳税筹划决策时,确保所持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错误决策都是与信息失真有关联的。因而,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企业内外的各方面经济信息都是设计、选择最佳方案不可或缺的,如企业内部的产品盈利状况、国家税收法规的调整,国家调控政策的变动、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修订等。只有在充分收集和分析不同的涉税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形成最佳的纳税筹划决策。

4、筹划的理论和方法

包括决策的一般模式、预测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技术、决策方法论、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正确的信息只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决策者还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分析、判断,才能找出好的方案。进行纳税筹划活动同样离不开这些理论和方法。

5、筹划结果

是指通过决策过程形成的,指导组织的行动方案。纳税筹划决策的结果同样是从一系列的备选计划中选择一个最佳纳税方案来指导企业的纳税行为。通常而言,纳税筹划决策的结果一般是通过数据、图表等直观的方式来予以表达。

(二)纳税筹划系统要素关系分析

1、静态分析

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出发,整个纳税筹划系统是一个立体系统,有一套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要素构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分工与合作互为因果。

在纳税筹划系统中,纳税筹划者、筹划对象、筹划信息、筹划方法、筹划结果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筹划者与筹划对象的关系。在纳税筹划系统中,筹划者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必须要明确筹划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实现筹划目标;前文提到企业纳税筹划者具有多层次性,因而不同的筹划对象又反过来决定了筹划者的选择。

筹划者与筹划信息的关系。 筹划信息由筹划者收集,不同的筹划者收集到的信息是不相同的;反之,不同的信息又会影响和制约筹划者的筹划活动。

筹划者与筹划方法的关系。筹划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法会有所不同;反之,筹划方法又会制约筹划者的筹划效果。

筹划者与筹划结果的关系。筹划结果是筹划者实施筹划行为的最终成果,筹划者决定了筹划结果的形成;筹划结果形成后,又将指导筹划者执行筹划方案。

筹划对象与筹划信息的关系。筹划对象决定了筹划信息的收集范围,不同的筹划对象,需要收集的信息是不同的;收集信息的难易程度又反过来影响筹划对象的确定,若是相关信息无法收集,则有可能放弃对该对象的筹划。

筹划信息与筹划方法的关系。信息是运用筹划方法不可或缺的因素,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筹划方法的使用;筹划方法又影响信息的收集,不同的筹划方法需要的信息会不同等等。

2、动态分析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并不是诸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必须转变系统设计思路和路径,通过系统内部诸要素的优化整合赋予系统新的特质,各要素构件统一、协调在系统整体之中,从而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纳税筹划系统而言,其构成要素也不是简单的组合,是筹划者针对筹划对象,收集相关的纳税信息,使用科学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并最终形成决策结果的过程,是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篇(6)

【关键词】 纳税筹划;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纳税筹划是企业在国家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使得企业能够在处理纳税问题时,实现一定的节税收益。尽管我国开始纳税筹划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而且,面临不断变化的税收环境和新税法政策的出台,企业稍有不慎就会被要求补缴税款或被处罚,导致纳税筹划失败,不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研究纳税筹划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税筹划风险概述

(一)纳税筹划风险的概念

《国际税收词典》中将纳税筹划表述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和私人实务的安排以达到减轻纳税的活动”。纳税筹划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零涉税风险。

风险是事件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更广义地认为是事件实现收益的不确定性。关于什么是纳税筹划风险,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逻辑上说,纳税筹划风险首先是一种风险,然后是一种由纳税筹划产生的风险。因此,可以借助风险的概念,结合纳税筹划的目标,来对纳税筹划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本文认为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企业纳税筹划因失败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成因

形成纳税筹划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因素。

1.企业内部因素。(1)对纳税筹划的成本估计很难把握。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不仅要有资金流出的准备,还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协调人际沟通,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纳税筹划的成本不好估计。(2)纳税筹划方法在运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风险性。纳税筹划有一定的空间,违法与不违法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因此纳税人只有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纳税筹划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纳税筹划原则,才能真正取得纳税筹划的成功,否则将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2.国家宏观政策因素。(1)国家反避税措施不断加强。税收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据了一定比例,针对企业滥用纳税筹划的状况,税务机关也在不断加强对纳税筹划的监控,通过减少税法漏洞,增加反避税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反避税措施的加强,增加了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2)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没有明确规定。纳税筹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处于动态中并与企业的涉税情况及企业的总体策略密切相关的经济行为。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涉及国家税务机关与企业纳税人间的相互博弈、相互“斗争”,因此很难明确规定,这也就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的纳税筹划带来了更多风险。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因素分析

1.政策风险。纳税筹划必须有严格的政策法律作为依托,必须在税法或法令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采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来进行,因此法律政策因素是引起纳税筹划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纳税人对税收相关政策不熟悉,把握不住政策的选择,以及变化的政策,那企业将面临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

2.经营风险。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为了达到纳税筹划的条件,创造条件所付出的成本能否收回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在筹划过程中安排的一系列措施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为了进行纳税筹划,企业各方面的配合都需要花费成本,培训专业人员、设计筹划方案、对执行方案的控制等方面都投入了人力、智力、时间和成本,而纳税筹划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果纳税筹划不成功,企业就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甚至出现被税务机关处罚的风险,这种纳税筹划后果的严重性,会使企业的声誉、信用等受损。

3.道德风险。在纳税筹划过程中,纳税人可能会因自身占有较多的信息而选择过少的税负,税务人可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典型的道德风险有偷懒、搭便车等,是在契约双方签约以后,方利用其信息优势投机,由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行为。在征纳双方的关系上,纳税人能否足额纳税还是要靠纳税人员的自觉性来完成,纳税人如果认同道德规范的约束,就会选择合法的避税行为,如果纳税人在道德上没有很高的素养,就会触及涉税风险。如果纳税人在缴纳多少税款上下工夫,则纳税人倾向于利用纳税筹划达到减少税款的目的,此时纳税人更容易违反道德的约束,由纳税筹划事项而引起的道德风险。

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大部分企业更多考虑的是税务筹划能给企业到来多少经济利益,把节税的数额作为纳税筹划成败的评价指标,而对纳税筹划暗含的风险却没有警觉,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有的企业领导只重视每月报表内的各种数据,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对各种税的申报和处理方式缺乏监督。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其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及其相关的风险管理,需要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否则可能导致纳税筹划的失败。

(二)纳税筹划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企业纳税筹划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对会计、税收等业务知识全面掌握,又要清楚国家的税收制度、财政政策、法律知识等,同时还要有一套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法,这样的人才是很少见的。纳税筹划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纳税筹划的风险管理,制约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发展。例如,有的企业连延迟纳税技巧也没有掌握:该企业签订了一份1 000万元的销售合同,购买方资金有限,要求延迟付款,而根据规定当期需按已确认收入计算缴纳税金,给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纳税压力。如果该企业与购买方签订分期付款销售合同,分期确认收入,便只需分期纳税。

(三)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处置不当

许多纳税筹划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加上我国各地的税务机关征管的特点、方式和具体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能否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是纳税筹划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部分企业缺乏与税务机关沟通,自行实施纳税筹划,往往得不到认可,以偷税漏税被处罚;有的企业通过红包、人情,企图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税收方面的优待,运气好可以侥幸过关,但长远来看隐患尤多。

(四)纳税筹划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企业的纳税筹划风险很多是暴露在业务流程中的,通过流程梳理与改造可以解决,这时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则主要落实到内部控制上。而现实中很多企业或是根本就没有建立纳税筹划的内部控制制度,或是建立了但未实施,或是实施了但未有效实施,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管理。

三、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对策

(一)增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意识

凡事预则立,企业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企业领导或高层高层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税务筹划人员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要求他们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以合法性、合理性为基本原则来进行纳税筹划和申报活动。

企业领导要彻底转变“纳税筹划就是为了千方百计地减少纳税额”的片面观点,要全面考虑纳税筹划的利弊,综合分析纳税筹划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风险,采取合法、积极的措施,尽量降低风险, 争取最大的收益。

(二)引进或培养税务筹划人才,有效运用税收筹划方法

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人才都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在税收筹划领域,人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纳税筹划人才,能大大提高企业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给企业真正带来利益。因此,企业在招聘财务会计人员时,应把税务筹划能力的考核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同时适时淘汰不称职的财务人员。

如果企业自身的会计人才很多,只是缺乏系统培训或专项分工,那可以采取培训和再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应该包含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国家财经法规等,使会计人员在相应岗位上能应付自如。对已入职多年的纳税筹划人员,企业应安排合理的时间组织进行统一的学习、继续教育。如针对纳税筹划的学习班、研讨班,脱产到院校学习,推行学历与职称挂钩等。

有效运用税收筹划方法是很重要的,能在遵守税收法律的前提下做到给企业节税。例如,某企业拟转让一项专利,价值500万元,同时有两家公司竞争购买,一家为外国公司(境外),一家为内地公司(境内)。根据税法对征税范围的规定,转让专利技术在国外使用,免交营业税,通过纳税筹划,把专利卖给外国公司可以免交500×5%=25(万元)的营业税。

(三)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企业要重视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纳税筹划和纳税申报。由于纳税筹划的复杂性,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比如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况且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企业税务筹划人员要尽量争取税务机关的指导和认同,避免筹划成果转化上的风险。有的企业片面地认为只要是专业人员开展的纳税筹划,就一定会得到税务机关的承认,但在筹划实践中,往往会事与愿违。企业如果不及时争取税务机关的指导,依然我行我素,必一定要承担纳税筹划的风险。

(四)推行规范的制度管理

制度化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也离不开制度化管理这条路。推行税务制度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管理制度化。涉税事项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业务流程、发票管理、税务审阅制度等,这些制度是税务事项恰当处理的保证,是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基础。

2.事项处理程序化。税务事项处理过程是税务事项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也是一项最基本的涉税制度。实现业务流程的程序化、标准化,是企业纳税筹划的基础保障,企业要充分重视。

3.内部控制制度化。通过对生产经营中各涉税环节纳税活动的计划、审核、分析和评价,使企业的纳税活动处于一种规范有序的监管控制之中,以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结语

纳税筹划已成为企业理财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纳税筹划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纳税筹划所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也就越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管理以减少损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增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意识,引进或培养税务筹划人才,有效运用税收筹划方法,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以及推行规范的制度管理等措施,能一定程度上推进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有效性,更多地规避纳税筹划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3C框架课题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2] 梁文涛.我国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措施[J].山东纺织经济,2009(6).

[3] 李大明等.企业税收筹划原理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监控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第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具体包括,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收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信息、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第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具体包括,纳税筹划风险识别、纳税筹划风险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应对。第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控。具体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的含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保证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并通过监督与评价活动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修正意见,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提供依据。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的内容

第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持续监督与评价。它是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所进行的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监督、检查与评价。第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个别监督与评价。它是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情况所进行的不定期的、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与评价。

(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的途径

第一,各部门自查。企业各有关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其自查报告应及时报送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第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的监督与评价。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并对单个部门及跨部门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监督与评价报告,及时报送高层管理人员或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第三,审计机构的监督与评价。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纳税筹划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审计机构对相关部门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有利于提高过程效率,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第四,外部评价和改进建议。企业可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或顾问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出具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评估和建议专项报告。

(四)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结果的评价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成本是指纳税人因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管理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包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和风险成本。显性成本是企业在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耗费。隐性成本是指由于进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而放弃的潜在利益。风险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失误或执行不当而造成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落空的经济损失。在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中,显性成本、风险成本是较容易确定的,而隐性成本却是一个不容易量化的因素,但在效果评价时又必须加以考虑。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收益是指纳税人因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管理所获取的所有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前者主要是指因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而使企业减少的纳税方面的成本或损失等;后者是指由于进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而为企业带来的良好的纳税信誉,企业因顺应税收政策导向,优化了资源配置,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的良好外部环境有利因素等。

根据“成本与收益分析法”,只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成本小于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收益时,该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方案才是可行的;反之,不可行。

根据监督和评价情况,企业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企业必须定期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及反馈,重新检查和审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实际效果,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和改进打下基础。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的含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是根据在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监督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与缺陷进行持续不断总结与改进的动态过程,是一次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结束,又是下一次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开始。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的内容

第一,解决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流程看,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看,包括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不高、各部门沟通协调不利、领导不重视等。第二,应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变化。这主要包括应对税收政策的变化、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变化、企业其他环境条件的变化等。第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总结与改进的途径。这主要包括:加强主管领导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纳税筹划人员乃至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工作人员的相关素质;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与协调;改进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方法与手段等。

总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同时通过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来不断改进纳税筹划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3C框架课题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