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1 15:32: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篇(1)

关键词:企业 财务内控 创新

财务内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财务会计政策以及实施方法,来保障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以及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能够在法律以及企业规章制度下顺利开展。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发展经营环境已经出现较大变化,完善财务过内控创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效益的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一、企业财务内控创新作用研究

(一)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并能够适应新时期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对于实现内控管理工作与企业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的配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实现企业的财务内控创新管理有助于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强化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创新,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与贯彻,并针对会计信息重点强化了核查管理,因而有助于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三)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有助于强化企业管理的系统性

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企业的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物资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而开展财务企业内控创新管理,则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业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结合,强化企业的整体控制管理效果。

(四)财务内控创新管理有助于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内控创新管理,可以进一步的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程序,并注重对于企业投资项目的理想、评估以及实施阶段的细节控制,因而有助于提高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不成熟,对于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内控控制理论,而缺乏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创新研究,因而导致财务内控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较差。其次,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对于财务内控认识不全面,并错误地认为财务内控属于财务部门管理内容,将财务内控划归财务部门兼管,因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困难。

(二)财务内控管理对于风险控制管理侧重不足

财务风险控制属于财务内控工作的重点,但是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以及防范控制缺乏妥善的执行措施。当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或者是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经济活动决策时,不能够准确的分析决策会导致的风险发生概率,因而也难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致使企业经营风险时有发生。

(三)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系统,内部控制管理效率较低

由于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上,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因而造成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比较片面,缺乏整体覆盖性,也难以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相配合,没有充分体现财务内控工作的全面性,因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辅助力度较差,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一)创新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流程

首先,企业应该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监管体系,通过单独完善的财务内控监管体系,来保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管理机构的完善。同时,进一步明确企业财务监管体系的主要职能责任以及管理权限,便于财务内控体系独立的开展管理工作。其次,根据《会计法》以及国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并重点针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项目运行管理、效益收支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细化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最后,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应该对财务内控管理流程的运行情况进行优化,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像话协调、相互监督以及相互制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能力

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作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与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风险发生因素的分析预警能力,并针对项目投资规模大、运行周期长的项目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于帮助企业及时分析风险因素,提高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财务内控的工作重点,主在对企业发展经营实施过程主要发挥监督作用。因此,实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结合企业的管理机构情况,成立由企业高层直接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将其作为特殊的职能机构部门,在企业内部开展全面审计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审计效果,应该确保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并详细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工作方法以及企业审计结果的使用等一系内容,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四)构建信息化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创新,也应该重视信息化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在于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相结合,借助于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资料的采集以及分析,并通过相应的分析评价指标,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估,进而为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提交准确完善的参考依据。

(五)深化企业内控管理认识,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

实现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创新,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内控管理意识,使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职工能够积极的配合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降低财务内控管理的推行阻力。其次,对于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强化培训教育,重点在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财务会计法律、国家政策规定、职业道德等几方面开展,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山东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金内控创新管理实例研究

山东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充分认识资金内控的重要性,并搭建了一套以资金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收支控制、资金运营监督制度相结合的资金内控体系,因而为枣庄市企业资金内控管理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也为企业开源节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管理创新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预算管理方面

在资金预算管理上,公司以财务预算为基础,核定集团年度经营现金供给量;按照“量入为出,轻重有序”的原则,将年度可配置资金进行分配,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将资金预算的具体化,严格按资金预算办理收支业务,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二)资金集中管理

采取了资金集中存放、集中结算和集中筹措方式,进而有效的提升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依靠资金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内部存款余额不断攀升,部分成员单位内部存款余额超亿元。

(三)资金的收支控制方面

采购付款额应该按月度资金预算控制,项目建设付款必须保证项目付款符合资金预算规定,整体项目付款进度和金额必须与年度项目资金配置预算相匹配。这一系列资金的收支控制制度保障了集团日常收支有序,也为资金预算编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四)资金内控运营监督方面

丰源集团建立了由财务内部稽核、集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资金运营监督体系,各负其责,相互协作。财务部内部监督要求财务稽核人员依托资金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对集团总部及各成员单位资金收支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利用资金管理系统预设授权限制,对超限或超额资金支付进行自动控制;利用资金管理系统预警功能,监督异常收支业务等。

五、结束语

推动企业内控管理创新,不仅是新形势发展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规划的有力手段。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内控管理模式,优化内控工作流程、完善机构配置等一系列措施来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内控体系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预警职能的发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完成,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首先概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组成因素,进而详细提出了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精细化的可行措施,可以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 内控 经营管理 因素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提高企业风险的规避控制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增强企业在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精细化的主要组成因素

(1)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只有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主要是指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作为目的,确保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准确真实,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在国家政策法律以及政策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而开展的一系列控制管理活动。

(2)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必须遵循全面性、重点性以及成本效应的原则,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条不紊的开展。

(3)采用合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法。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内容,因此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的选择,无论是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选择、管理业务的规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4)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上,必须系统全面,能够涵盖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在企业的资金管理、采购、债务管理、营销、成本控制、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必须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5)具有内部控制管理评价模块。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以便于实时的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执行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措施

(1)强化对于企业内控机制的监督控制。为了确保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对企业内控机制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通过对内控程序进行监督确保企业内控制度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企业的内控工作应该重点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形式对企业的内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内部审计监督组织机构应该由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直接负责,通过高层管理部门直接抽调企业财务以及其他管理部门专业人员成立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机构。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具有一定的职能权限,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开展独立的审计工作。其次,在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直接对企业的董事会或者是企业的总经理直接负责,以免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其他部门的抵触与制约。第三,应该注重转变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将传统以纠察企业财务问题的审计职能转变为现代化的评价、服务以及监督职能,重点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审计管理。最后,应该对企业内部审计方式以及审计内容进行改变,将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将传统的纯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以内控制度以及决策评价为目的的管理型审计工作。

(2)重视企业的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条件也更加复杂,市场经营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针对风险管理应该建立一套涵盖以风险评估、风险确认、风险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管理功能的内控管理体系。在内部风险控制的具体业务流程上,应该具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汇报以及风险控制内容,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企业的生产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以及预警控制。通过将风险控制作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规避各种经营风险提供保障。

(3)开展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因此实现企业的内控管理精细化必须重视企业的内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完善不同企业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以及应用处理,以企业的各个职能机构作为单独的子系统,对于内控管理工作的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确保企业信息数据资料准确的收集,同时也可以确保企业信息资料的安全可靠,提升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4)优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评价。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评价,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否完整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其次,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与企业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对风险控制等关键控制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第三,对于内部控制落实措施进行评价,并结合责任管理的方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力度。

三、结语

内控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经营发展能力以及市场生存能力的关键措施。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系统全面、重点控制以及提高成本效益的原则,强化内控工作的开展落实,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凤勇.基于会计核算工作下矿产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规避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20).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事业单位在转型期发展比较迅速,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内控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积极开展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初始点。然而,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制度的细节设计不够全面,甚至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来替代内控制度。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由于缺乏完善、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内控执行乏力。

(二)内控管理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内控环境不理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条件。虽然国内企业逐渐推行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家鼓励和引导内部控制的重点集中在了企业上,而且所出台的相关内控条款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摸索中前进,以适合本单位的规定为依托,对单位进行内控管理,显然会力不从心。第二,内部环境条件。对于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领导层未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所以内控管理工作履步维艰。

(三)内控监督管理乏力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难以确保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顺利进行,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通过调查发现,国内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构建内控制度以后,内控执行监管乏力,以致于内控管理成了口号。总之,内控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乏力,成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大桎梏。

(四)信息沟通不到位

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实施难度比较大。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体制要求,因内部科室管理层次限制,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非常严格的流程,而且层级的设立与消减等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该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可实现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平台不健全,因此,造成了管理信息传递不顺畅,严重影响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有效策略

基于上述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健全和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

健全和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建立,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管理者、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内部管理意识。第一,严格按照国内制定的内控基本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者作为本单位财务工作、管理工作第一人,由其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客观性、真实性负责,以此来强调内控责任,增强内控责任感。第二,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强化内控管理培训。实践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应当起带头作用,使内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相关人员,除了要树立内控意识,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业务类型以及性质特点等,不断加大风险管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风险管控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采取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对本单位的业务潜在风险进行评价,从中找到风险管控关键点,并制定针对性内部控制机制,以期能够将风险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近年来,随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将面临新的风险和要求。因此,管理者、事业单位部门负责人应,应当积极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

优越的环境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通过加强内控环境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内控风险问题发生。笔者建议,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首先提高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的内控管理意识,不断深化、执行内控措施。同时,在不断深化落实和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还要积极利用风险管控环境,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根据单位发展需要,明确权责、协调运转,做好本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制衡工作,最终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及办事有标准和工作有检查等格局;随着事业单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并且对原来的内控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内控管理制度在动态变化中得以完善。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文化建设是影响单位内控的有效途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状况。首先,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当每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时,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就会更有效。其次,以人为本,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减少各控制、受控制主体间的摩擦,以此来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坚持全面性原则。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每个经营者都应当加强自我控制、管理,能够自觉按照规范要求行事。实践中可以看到,只要人人有责任心,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自然也就能够实现。

(四)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提高内控管理效率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对单位内控的监督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内部审计效果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效率,因此应当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审计制度。第一,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专职内审人员时,应当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不受任何部门、任何人的干扰和影响,以免内审主体的缺位,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设置的审计部门,应当对上级主管内审部门负责。基于此,实践中应当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重新对内审部门进行定位。第二,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将工作的重点进行转移,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为部门、单位领导决策的做出提供服务,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还可以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规范各项财务收支行为、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在此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其在定位点上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而非单纯地查看出现了多少违规、违纪问题或者金额。实践中,应当不断开拓和创新审计领域、内审内容。比如,内部控制机制评审、以及专项审计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以确保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为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针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中的问题,从加强思想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以及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四个方面,对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提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平.浅议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3(17).

[2]谷淑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3(04).

[3]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13).

[4]何瑛.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

[5]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审 内控 协调工作思路

近年来,根据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要求,上市企业须构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其本质均属广义的监督范畴,都是在建章建制的基础上,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活动,促进规范,保障企业目标实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员配备不足、同一事项多头监督、所提供的各类材料往往相同等情况,不利于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为解决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监督行为重复的问题,不少上市企业将内控管理职能放在审计部门,也有的将内控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监事办职能合并,设立部门合署办公,统一履行上述职能。那么整合后的部门如何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利用专业优势和工作定位的差异性深入开展监督和管控活动,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综合监督体系的建立。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的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内审与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思路:

一、资源整合,加强工作联动

(一)加强部门内的联动互补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最终目的又是高度一致的,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同时在上市公司开展的内控日常监控监察以及年度内控自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评价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内控评价,将审计工作深入到业务流程,达到前移审计关口目的;另一方面纪检工作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的线索,开展效能监察和调查,规范权力运行,也可以参加到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专项审计项目中,这样无形中也前移了纪检监察工作关口,消除隐患,有效的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内控、内审和纪检合署办公的部门成为公司监督的主角,在开展一些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资金集中、权利集中的高风险领域的监督工作时,可作为牵头组织、有效利用其他专业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如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管理等方面,组织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既弥补部门人员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的缺陷,又提高了监督效果,同时参加的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二、方法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是内审人员审核评价会计信息、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主要手段是审核、抽样、座谈、调查、复核分析等;纪检监察主要是承担着对党员、领导干部行监督,对违犯党纪、政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职能,其主要手段是取证、查证、调查、核实。从控制层次上讲,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的侧重点和监督手段有所不同,但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监督方法和手段也有重合之处,如询问、调查、检查、审核、分析等。因此在工作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可避免重复监督,例如:将内控日常监控和日常审计相结合,日常监控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的全面性、执行的有效性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指标完成情况、财务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而纪检监察对内控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内控和审计监督手段刚性不足的局限。

三、信息共享,强化监督效果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而作为内控工具的内部审计,也应地将监督范围前延到事前和事中,更好发挥其在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课针对内控评价发现的缺陷,以风险为导向,有重点的安排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来开展进一步的复核分析;而通过日常内控评价以及内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也将结果信息及时与纪检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纪检监察可以尽早谈话、教育,抓好违规违纪源头治理,实现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目标。这样既弥补了内控和内审对于查出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手段缺乏刚性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纪检工作由于人员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深入到业务中去、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局限性。

四、结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

内部审计利用内控日常监控以及事务所对公司年度内控审计的结果,对于企业管理和内控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缺陷,视情安排开展专项审计或在日常审计中作为工作重点,并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内部审计对举报以及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有关需要审计的线索,可以组织审计。

对于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内控日常监控中作为重点,从业务流程进一步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这样审计和内控评价结果相互借鉴,监督的触角相互延伸,监督的深度和效果得到提高。

篇(5)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的下发,各级工会积极探讨制定措施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工会财务管理、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是工会财务目标,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事业财务不同,高校工会财务有其自身特点,围绕《内控规范》,建立符合自身要求的内控体系,成为目前高校工会财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

一、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工会与企业工会在性质上存在差别,高校工会的特点是行政化色彩较浓。高校工会从行政隶属上是处级单位,地位高于一般部处,但管理上易受行政干预,工会职能的发挥受行政管理影响较大。高校工会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校行政部门活或者学校财务部门内控方面的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缺失或不健全。《内控规范》下发已有三年时间,按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围绕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建设自身内控体系。然而,实际情况是因牵涉学校多个部门的具体业务流程,高校普遍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原有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老化严重,不能满足日常管理需要。以财务为例,近年来,财政部等部委对会计制度、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对科研管理、基本建设财务、差旅费管理等具体业务出台了新的办法,而很多高校仍在执行原有校内规章制度,对新制度、新办法反应时间过长,配套执行措施或办法滞后,无法指导日常工作。经常遇到学校老师这样质问:国家相关法规已出台实施,为何校内迟迟得不到落实。内控制度需要围绕学校内部业务进行系统的制度更新,工会作为学校的行政单位,没有能力制定单独的内控制度,一般是遵守学校现行制度,这客观造成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2.工会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工会财务制度要求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专人管理。从实际情况看,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一般可以做到,而专人管理方面,各高校落实不够彻底。或是归学校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或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归学校统一管理,一般是由学校财务处管理,学校财务处通常会按照事业财务制度来对工会财务管理,忽视工会财务自身特点,无法保证工会财务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易受行政干扰;由工会部门管理人员兼任,则对财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要求,除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学习所处行业的财务知识,工会财务人员需要学习财务基础知识、工会财务制度等,而工会管理人员不能投入大量精力到财务中去,财务专业性无法保证。工会经费按照事业经费统一核算,挤占、挪用工会经费现象频现,直接影响工会经费效用的发挥。工会财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全总工会规定每年工会主管部门要组织审计事务所对辖区内工会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而学校工会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健全,必然不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忽视工会财务管理的特点,无法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各项政策。

3.内控管理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全国总工会高校财务在预算、收支、资产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一些内控思想,但高校普遍执行力度不足。如预算编制粗糙,预算根据当年财务状况和上年收支数核定,并未结合实际工作,也未按收支项目详细划分,随意性较大,通常也没有使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时,工会经费收支对照预算不严格,收支科目之间混用现象普遍存在;超预算、预算外项目经常发生,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资产管理较为松散,工会资产因其自身特点,有些高校由工会自行管理,并未交由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员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造成资产不能定期盘查、资产变动未办理移交手续等,使工会资产存在流失风险;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工会接触基本建设项目较少,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了专项经费,工会财务在如何用好建设项目资金上缺乏经验,知识储备不足;合同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出台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对下属单位的对外签订合同约束不够,不能有效规避学校内部对外签订合同的风险。工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可以独立对外签订合同,工会普遍缺乏合同签订方面的规章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风险。

4.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要做到科学、规范,必须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一些高校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或其他部门兼任,对工会经济活动不能起到监督作用。一些高校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专业性不足,审计走形式、走过场。上级主管工会定期对工会经费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但这些整改意见经常得不到落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二、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措施

针对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控规范》具体要求,提出几点建设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1.增强重视程度,完善内控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必须成立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重视程度。就工会财务来说,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并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学校层面的内部控制要完整和规范。发挥财务、审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合同管理部门的协作性,加强各方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会内部财务控制规则需要工会委员会、经审会、领导层及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在日常管理岗位设置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岗位间相互牵制、监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要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业务上,还应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工会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学校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单位经济活动应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方面。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途径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各单位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所谓规范是管理思想的总结,各高校应组织工会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梳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对工会财务日常管理中涉及的风险点一一排查,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内控制度。

3.强化落实,重视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在于具体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度,《内控规范》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落实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必须使工会干部全体人员自觉参与到工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当中,因为这切实关系处理日常业务、加强觉悟修养、提高遵守制度的意识;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财务人员忙于日常业务,易忽视财务工作中的风险,如近年来电信诈骗的频发,使单位资产流失。在很多案例中,银行出纳一个人就具备了支出大额资金的能力,这严重违反了内控制度的规定,也恰恰是《内控规范》中关注的重点,是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工作难点。重视内部、外部的监督和审计,对于经审会、审计机构提出的风险点和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避免今天内部财务控制中的小漏洞造成他日的重大损失。

三、结语

篇(6)

引言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是应对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提出的,是对以往财务管理的一种延伸和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经济水平作为衡量企业实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加强对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细致化,对于企业财务工作有序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以内控管理为纽带,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突出对企业财务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和指导,在不断优化财务工作的同时,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一、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述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在应对市场压力和挑战,为寻求自身发展的改革和创新而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在信息化不断的推进下,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必然的选择,在我国各类企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为时展下的产物,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具有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等特征,彻底打破传统财务管理的桎梏性,在管理上更为得心应手,操作更方便,财务数据也更为完整、精准,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节约企业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要及时的了解各个事项的进度和具体情况,优化管理流程,规划业务操作,完善绩效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真正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作为当前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对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节约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二、中小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内部财务控制建设还比较滞后。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对自身定位不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更为的是追求外界的经济利润,而忽略了内部体系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内控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受到制约。另一方面,缺乏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内部财务控制没有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到实际中,内控机制存在缺陷。二是,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部分中小型企业虽然设置的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岗位,但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却有所欠缺,对内部实施情况缺少科学、有效的检查,内部监管滞后,无法对财务内控机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审查。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仍将审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审计工作也集中在财务会计业务方面,不仅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影响其公平性、客观性。而且也局限了内部审计工作,审计范围狭隘,业务流程不合理、不规范,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其稽查和监督作用,无法及时的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险缺乏规避和防范。

三是,未彻底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中小型企业受其发展市场、规模、资金的限制和影响,导致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职权模糊,职务交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缺乏系统、完整的内控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财务人员配置不足,往往一个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既违背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原则,也限制了财务内控作用的发挥。

四是,预算控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对于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利润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作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能有效的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从而更好的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然而目前,一些中小型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并不重视,对预算管理工作了解认识不清、缺乏科学的预算控制体系、预算水平低等,预算控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对企业经营活动作出更为科学、完善的统筹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的企业经营风险。五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全面的实施和推广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技术的应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中小型企业资金能力有限,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未能突出其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深入到信息化管理的内部,在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都较为片面,尽管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效率和质量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下的需求,仍具有滞后性,从长远角度而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强化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以中小型企业为例,强化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必须要立足于企业发展根本,为企业战略目的服务。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工作管理水平。一般而言,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越高,其内部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效率也会越高。在现代化的市场理念下,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和突破除了要强调对外的实力以外,其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核心理念的重要性也不断突显,逐渐被强化,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成为应对市场压力和提升竞争力的一个必然的蜕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完善自身治理结构的同时进一步的突出财务管理的优势,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强化内部审计职能,防范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对于规避财务风险,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强调对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中,也要以内部审计为重点,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落实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1.采用专业化的审计人员,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审计行使稽查和监督职能。2.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工作是为企业整体出发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信息资源的真实、可靠性,在这个基础上,审计工作必须要必备较强的独立性,审计环境要公正、公平。3.优化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约束性,使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切实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经济利润的提升服务。最后,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提升财务控制水平。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法,从制度、考核标准、流程等各个方面,保障预算管理的有序开展。不断的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完善,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以发挥预算的价值和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发挥内控机制实际效果。

篇(7)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息息相关,二者都是鉴证类业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更加关注控制活动和过程,关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审计,更加关注控制结果,关注具体定量数据的公允性。因此,二者作为不同的鉴定业务,需要各自分别进行审计测试,出具不同的审计报告。需要指出的是,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内控审计意见可以相互印证,然而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内控的否定意见报告并非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及公允性的否定。上市企业应正确面对内控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断加强完善和整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002年7月,美国政府和国会通过了SOX法案,该法案于2003 年6月正式实施。其中法案第404条款(a)要求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有效性进行评估,第404 条款(b)要求编制或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管理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鉴证并出具报告。我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该指引自2012年1 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施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这对我国之前所的现行规定进行了整合,改变了不同层次之间要求不同,同一层次的规定也存在差异的混乱局面,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由非强制性改为强制性。这就意味着,我国的A股上市公司必须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双重审计,增加了企业的审计成本。在如今的经济背景下,整合审计已经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实施整合审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及企业与事务所是如何应对的,值得研究。

二、整合审计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最早始于对内部控制的审核,这为我国学者研究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打开了思路。目前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均是通过内部控制审核来研究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的。孙银刚指出,根据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业务,又可以作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一个程序或环节,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王军只配对分析了2007年上交所上市公司首次内控审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分行业还是以全样本,首次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盈余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整合审计将产生范围经济,降低内控审计成本。安永的调查结果显示,执行 AS 5 第二年的审计成本下降 46%,其中两项审计工作更好地整合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整合审计是否会影响审计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结果,降低财务信息质量?对此,美国审计质量中心指出,不同于审计业务与咨询服务之间存在独立性的冲突,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分别对年报审计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承担责任,不存在为了获得一项业务而牺牲另一项业务的审计独立性问题。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于整合审计并未作出强制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

2.国外文献。安永通过一项调查发现,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均认同执行AS5 第二年的审计成本将下降 46%,其中两项审计工作将更好地整合是一个主要原因。

CAQ指出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整合进行会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减少重复劳动,避免审计判断出现不一致。与此同时,两项审计工作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整合进行并不会影响审计独立性,因为会计师事务所需同时对两个审计意见都承担责任,不存在为了确保得到一项业务而牺牲另一项业务的审计独立性问题,这一点与管理咨询业务和审计业务之间存在独立性冲突的情况不同。

三、实施整合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包括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鉴证业务又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首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属于鉴证业务,也都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可见,二者业务类型都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业务。其次,二者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同时二者都强调风险导向审计思路。正是由于二者存在上述关联关系,所以,应当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否则会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制度运行成本,并增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整合审计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又可实现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最终目的。可见,整合审计是一种经济可行、切实兼顾了社会公众、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三者利益的制度安排。美国PCAOB及加拿大等国家均采用整合审计这种制度模式,效果很好。

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原因有三:第一,两种审计服务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目标的一致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将二者进行整合的可行性。第二,在两种审计中有大量工作内容相近,而且在某一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还可以为另一类审计提供线索和思路,使工作成果能够互相利用,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比如,如果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则说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肯定存在重大缺陷,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线索。第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必须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这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提供了外部条件和实施基础。由同一事务所负责同时审计同一上市公司的相关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更有利于注册会计师适当节省审计成本、控制审计风险和实现二者的审计目标。而且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任何实证证据表明由不同事务所分别承办这两种审计业务会更有效地实现二者的审计目标。

四、上市公司应如何更好地实施整合审计

现阶段,整合审计实施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为实现更好的整合审计,企业需要理清内控和财报审计的联系和区别:财报审计要求企业评价其重大财务风险,内控审计同时要求企业披露重大缺陷,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结果,后者注重过程。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操作的误区往往在于不能从整合的操作体系出发,吸收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构建团队,有效的整合可以遵循一个流程、一套工作底稿和参照样本,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目标是让企业在没有外部审计的情况下实现审计的正确性,合乎会计准则。从企业配合的角度讲,内部控制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企业在选择事务所角度来说,企业的财务状况,经济实力,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企业高管的权利集中程度,董事会的选择等等,都会影响企业事务所的选择。企业应做好配合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力争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更好的应对整合审计的审计目标与程序。上市公司和事务所配合方面,监管部门要求公司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披露,基于对自身业务的了解,切不可借鉴专业机构的审核底稿。对于披露中存在的缺陷要正确认识,并进一步分析是否可以通过持续的评价弥补缺陷,给投资者信心。

五、事务所在实施整合审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内控建设地位的加强,整合审计作为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内控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财务报告整合审计是结合财务报告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专业工作方法。同时,信息技术审计是财务报告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个关键审计工作。与非整合审计相比,整合审计具有:节约社会成本和审计成本,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人员的系统安排和无间距衔接,两项审计结论可以充分及时地相互印证,提升被审计单位在公众中的公信度,保证和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等优势特点。